登陆注册
6129400000094

第94章 大漠上,有一片北京红叶

———记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张向善

如果我们选择一种能够对人类做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小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

———马克思

他———张向善,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家住北京市和平里和平街北口11区。知道底细的北京人都说这是一个高干区,因为这里住着好几位国家部一级的领导。张向善的叔父———张恒寿,一位全国历史界的知名教授,偕全家也住在这里有几十年了。

就是这样的地方的一个家庭,又是这样家庭的一个成员,张向善,他竟然在宁夏盐池苏步井呆了整整28个年头!

盐池县苏步井乡,是受毛乌素沙漠危害的重灾区。这里,黄沙弥漫,狂风四季不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井泉被沙压,房埋沙里头。屋里白天要点灯,屋外抬脚不见踪”。风沙与苦涩长久结盟,吞噬着这块地方,使这里贫困、落后,近乎于原始。就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辛勤地耕耘着。从麻黄梁到芨芨沟,从硝池子到辟里井,从锅底坑到三道湾,他播种着进步、播种着文化、播种着光明和希冀!苏步井乡的每一块土地上,每个角落里都注满了他生命的歌,留下了他青春的脚步和逝去的年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整整28个冬夏。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人是靠头脑,也是靠思想活着的,并按照思想创作现实世界。”正确的思想能够帮助一个人在人生的坐标上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那是1957年,张向善初中毕业了,他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报名参加大西北建设,来到了宁夏。由于自幼受叔父的影响和熏陶,他选择了教师职业。他被分配到盐池。这盐池县的条件本来就已经十分艰苦了,可张向善却又被分配到了盐池境内最落后、最贫穷、最艰苦的苏步井。

汽车从县城出发,沿着崎岖、颠簸的黄土路北上到苏步井,160里的途中,举目四顾,尽收眼帘的只有那无垠的沙漠和空旷的戈壁。时令已进入盛夏,然而这里的大地依然裸露着浑黄的肌肤,一阵接一阵的热干风夹杂着碎沙砾石扑面而来。弯弯的山道上,老乡们赶着一辆辆毛驴车,拉着水桶,跑几十里山路去拉水。车后,留下一团团黄尘和两道深深的车辙,也撂下了几句古老、沉郁的爬山调。塞外这苛刻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深深震撼着这位来自繁华都市的年轻人的心灵!在生产合作社里,老社长拉着张向善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来了好哇,我们盼着你们来。教咱的娃多识几个字。眼下这十里八乡的,连个记工员都找不到。我们这里落后哇!”此情此景,使张向善的心头十分沉重,也使他感到了身上的压力。巴尔扎克说过:“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在那所全乡唯一的,一个被淹没在浩瀚的毛乌苏沙漠之中的孟口湾小学,张向善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3月,盐池的风沙可以埋房、拔树、噎死人。张向善和董文元老师结伴,翻过一道道沙窝,到30里外的吴成宝、乔发兵、刘万光等学生的家中家访,把十来个被家长叫回去放羊、放驴的学生又找回学校。7月,骄阳似火,大沙漠里活脱脱是一个大蒸笼,但这也正是拔沙葱的好季节。为了解决学生口粮不足的问题,张向善带领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到100里以外的内蒙古伊扣乌苏拔沙葱,让学生吃饱了肚子好念书。数九隆冬,冰霜遍地,一些学生铺盖单薄,张向善带领学生打柴拾粪,生火烧炕,让教室、宿舍暖和一点……这位北京青年的踏实和勤奋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爱戴,他们争先恐后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张老师。当时全乡的小学生入学率由百分之十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张老师关心和照顾学生可以说是体贴入微,然而他对自己的生活却是马马虎虎地凑合。他是外地人,不会做当地的黄米、荞面,只好做个啥吃个啥,干饭不成吃稀饭,稀饭太稀做“搅团”。这是来苏步井的第二年,他初恋时的对象———一个同样怀着满腔“抱负”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北京姑娘被这里的艰苦环境吓走了。她撂下了张向善,独自个儿跑回北京去了。张向善被痛苦折磨着,他低沉了。然而那姑娘虽说跑回了城里,但依旧是那么的“忠贞”和“不渝”,每个星期都能按时写来一封热辣辣的信。当然她的条件却始终不变:回来,马上结婚;不回来嘛,只好“吹灯”。怎么办,怎么办呢?塞外荒漠的夜啊,是那么的黑,也是那么的长。摇曳的油灯下,他苦苦地、久久地思索着。桌子上那一摞摞作业本,像一团团火苗在他眼前跳跃,那群孩子的一张张笑脸像一朵朵鲜花飘在他的脑际。“张先生,”那些脸上涂着“山水画”的憨厚老者,亲切地跟他打着招呼;“张老师,”那群像山里云雀般的孩子们高兴地叫囔……一个人活在世上,还有比被人理解、被人信任、被人支持更加珍贵的吗?这深漠远壑里“识三背篓字也不抵一背篓牛粪使”的陈旧观念,刚刚被他用羊毛毡板擦抹去,就能撂下这五六十个孩子逃跑吗?不能,绝对不能!是上课铃声把那跑回北京的姑娘的影子驱散了,张向善掖着教科书又站在了讲台上。他想通了,走就走了吧,有什么办法呢?青年人本来就是这样,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萤火,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着人们的不同生存价值。车尔尼雪夫斯基不是说过:“一个人的生活之美好和伟大能达到什么样程度,是依赖于他本人的……”

为了向世俗挑战,为了以示自己在这沙窝里扎根的决心,1960年元月,张老师和一位当地姑娘结了婚,建立了家庭。从此,他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到哪里,并且是闪闪发光,永不生锈!在硝池子学校,他搞勤工俭学,跑到60里外的天池子背回石膏,自己做粉笔;三道湾学校盖起了房子,他自己裁玻璃安玻璃;锅底坑学校的煤油灯旁,他批改作业到深夜,因为累打瞌睡烧着过棉袄……

他是辛勤的耕耘者,大地给了他丰收的回报;他是勇敢的攀登人,山峰给了他无限的风光。20年过去了,这位辛勤的园丁已是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了。他使苏步井一批又一批青年摆脱了愚昧,摆脱了落后,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每逢年头岁尾,他教过的那些工作在祖国各地不同岗位上的学生,总是要将他们美好的祝愿和衷心的感谢连同一张贺年片寄给他们的老师,他们怎么也不会忘记他们儿时的这位导师。

1975年,张向善远在北京的老母亲病危了。一封封挂号信、一封封加急电报终于催促他动身了。啊,北京,故乡,母亲!在塞外的大漠中,在那些偏避、遥远的村寨里,每个夜晚他都会想起这香山的红叶、北海的清波、知春亭旁的嫩柳、八达岭上的劲风!日日夜夜都像有个温存的声音,梦一样从遥远的地方吹到他的耳旁,喃喃着:“回来瞧瞧吧,孩子。”远离故土的游子终于回来了,弥留之际的老母睁开了模糊的双眼,眼前站立的正是被那塞外的寒风吹得愈加壮实的儿子。老母亲用颤抖柔弱的双手拢搂住儿子的脖子,久久地、久久地注视着这张被高原烈日晒黑了的面庞。“回来吧,三儿,我就要去了,你叔父身边总得有个人照顾。你在那地方已呆了 20年了,也对得起那里的组织和群众了……”

张向善自幼丧父,是叔父和母亲把他拉扯大,并教养成人的。此时,74岁高龄的老教授确已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了。为了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上,他都需要一个帮手。老教授如实向组织汇报了家庭的实际状况,张向善被组织调回教授的身边,安排在河北师范学院工作。慈母的遗嘱,叔父的衰老,亲戚朋友们的相劝,使张向善彷徨、踯躅、犹豫了……走,还是留?张向善的思想上激烈地斗争着。

在天安门广场的华灯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他漫步着、沉思着。在天坛那座据说能够听见自己心声的圆丘台上,张向善极目远眺。他的目光,他的情思,掠过了崇山峻岭,掠过了黄河长城,飞向了北国!啊,塞外,那里的星空,那里的乡亲,那里的芨芨草,那里的苦苦菜,那里的羊群,那里的毡门帘……噢,无边无际、空旷无垠的草原、戈壁、大漠,原来有那么多值得回忆、眷恋的……

那是我们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张向善每月只有19斤供应粮,是乡亲们你省一口山芋蛋、他端一碗苦苦菜,帮助张向善渡过难关的。张向善并没有把这些山芋蛋、苦苦菜仅仅看作是满足饥肠之物,他感觉这是在吮吸着母亲干瘪乳房里的滴滴汁液!十年浩劫期间,是乡亲们“合伙”保护了他,使他免遭了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蹂躏。当冰雪覆盖北国的时候,乡亲们赶制了毡门帘挂在了他的门口。这难道仅仅是为了防御塞外这砭人肌骨的风寒吗?不!这是苏步井人民对这位有文化的先生的敬重和爱戴。面对此情此景,他恐慌、惊喜,他流着感激的眼泪……正是在这些体现着中华民族淳朴、正直、忠厚、善良美德的老区人民身上,张向善汲取了力量,点燃了生命的火花!

此时此刻,张向善深深地意识到,在祖国的北疆,在远离首都的塞外,有着他真正的岗位!那里的人民需要他,那里的事业需要他。长久以来,那里已注满了他深沉的思、浓厚的情、炽热的爱和理想的光!

他料理完了母亲的后事,一贯主张自己走自己的路的老教授依恋地、紧紧地握住了侄子的双手……希望、信任、勉励和钟爱之情全系手间!“去吧,三儿,就像你当初要走大西北一样,这次同样没人能拦住你!”

忠孝难能两全啊,他洒泪离开了叔父……

张向善回来了。他又回到了塞外的大漠中,他又捧起了这里芳香的泥土,带着春天水淋淋般的希望,走向了秋天那香喷喷的理想。

1978年,张向善被调到苏步井公社中学任教务主任。他精心安排课程,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他是一个称职的教务主任。学生的宿舍、教室,哪扇窗户烂了一块玻璃,他默默地去安上。学校订了几份报纸,为了帮助教师查找资料,他一张张、一页页整整齐齐地装订起来。学校买了一台电视机,他每天按时开机,别人坐着看,他站在那里两眼紧盯着电视机,生怕发生什么故障。大家看完电视后,他安放好椅凳,打扫干净屋子,锁上门。他就这么默默地工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然而别人做不到的事,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28年了,他都是这样默默地走过来的。

为了表彰张向善同志献身老区教育事业的功绩,盐池县人民政府先后给他记功一次,记大功一次。从1980年以来,他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3年,张向善同志光荣地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这位党和人民忠诚的儿子,受到了各级党政组织的尊重和人民群众的爱戴。

28年了,整整28个年头!

他把灵魂系在了这塞外的村寨里,生命和高原一样顽强,执拗地苦恋着脚下这块坚实的黄土地。他用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看待这大漠、山地。高尔基说过:“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28年里,张向善正是以“世界不因我而荒凉,荒凉却要因我而少一点分量”的信念,兢兢业业地生活着,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他是大漠中的沙枣树,他是大山的儿子!

28年了,整整28个年头!

这塞外的狂风、沙暴,这漠北的寒霜、坚冰,可以使一些人畏惧退却,然而也可以使一些人振作发奋!在张向善的身上,有一种比金子更加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和老区人民一道艰苦奋斗、开拓未来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也正是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走向富强的希望和力量的所在吗?!

同类推荐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67题共185首,大抵以《文集》为主,其馀各集,凡能断定确为杜牧所作者,酌量选人。编选体例分编年与未编年两部分,以《独酌》为界。编年部分按年代排列,未编年部分则按原集顺序排列,先《文集》,后《外集》,再《别集》。入选的作品,一般有题解,具体说明每首诗的作年、写作背景、作品之特色、后人之评价等,但不求面面俱到,视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注释重点是解决字词难点,说明典故含意,有时略作串讲,对于人名地名,尽量注释清楚。注释文字力求简明精当。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故事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婚姻爱情、航海冒险、宫廷趣闻和名人轶事等,故事中的人物有天仙精怪,国王大臣,富商巨贾,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组成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的珍贵资料。这些口头创作的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最后编定。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它的艺术魅力历久不衰,对世界文化,特别是欧洲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热门推荐
  • 妖兽斗士

    妖兽斗士

    少年面对危机四伏的人生开启了对命运反抗之路,虽然迷茫但依然前行
  • 今生来生三生三世缘

    今生来生三生三世缘

    我们因犯下了错,被打入人间。三生三世,他们只要有一次可以终成眷属,便可回到天庭……可是,凡事哪有那么简单……在云中,在花海里,在炮火中,在街道中,我们相识、相随、相依、相伴、相恋,我们的缘是否是错缘?想舍弃却舍弃不了。放弃却又不舍该怎么办?我只想只求只求伴你一生。可世界却那么残酷,无法兑现我的诺言,对不起……
  • 九符破天录

    九符破天录

    陈越意外获得九枚符箓,转世重生。一步步从底层迈向巅峰。
  • 中华神话故事

    中华神话故事

    《中华神话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东周前期这一段历史时期中,选出了三十个神话人物,来展示中华远古神话的一些状况。在编写《中华神话故事》的过程中,作者尽量忠实于神话的原始面貌,不徒逞臆想,不横添枝叶,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只是在文字上做一些渲染。
  • 现代医护在未来

    现代医护在未来

    方修,现代男医护一名,平凡人遇到不平凡事,穿越到未来,和机器人做朋友?和高科技斗智斗勇?且看——现代医护在未来,掀起一场别样的腥风血雨......
  • 待我做好嫁衣便嫁你

    待我做好嫁衣便嫁你

    一个普通女子和几个男人的纠葛爱情,因为一件自制的嫁衣串联整个半生,对过去的悔恨,怀念,和难释怀的种种,在一针一线中爆发。做完嫁衣后,情归何处.......
  • 一眼倾城之娇宠妻

    一眼倾城之娇宠妻

    爱情是神圣的,要以对方的幸福为依归,结婚前他说:假如有一天世界背叛了你,;至少还有我为你背叛这个世界;认识你真好,好的进一步是错误,退一步是遗憾,就在这一步之间我真希望时间永恒。结婚后他说: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吾爱永恒。
  • 逗逼小牛的修仙日常

    逗逼小牛的修仙日常

    艰险的修仙之路有重重困难,小牛儿总能机智逗逼的将它解决。汪兰生一把将小牛儿按入水中:“我这刚买的衣服是只能干洗的啊!”
  • 烙印爱人

    烙印爱人

    狼族一旦遇见自己的烙印爱人,那便是生生世世的守护,不愿其受一丝一毫的伤害。他对她的友情,爱情,亲情,皆是如此,生生世世永不离弃,即便只是永远的在她看不见的黑暗地带守护着她,他也是甘之如饴。可他不曾想到,有一天,她竟然发现了自己的存在,一张稚嫩顽皮的笑脸出现在他眼前,糯糯的声音让他的心也随之荡漾:"Hi,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钟颜,很高兴认识你"。经历了几世轮回,你终于记起我了,君俞的脸上浮现了一丝笑容。
  • 没有以后了

    没有以后了

    但愿岁月没忘了顾茉也没忘了何落只是所有人都希望这一切都没发生过别人的世界里没有一个顾茉顾茉的心里却一直住着一个何落恩岁月让这些都忘了吧这个伤心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