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8100000038

第38章 窝阔台大汗征宋之战

一,宋军进取河南之战

当赵范等倡收复三京之议,理宗与郑清之亦主其说之时,淮东安抚司之参议官邱岳曾上言阻其事,云:方兴之敌,新盟而退,气盛锋锐,宁肯捐所得以与人耶?

我师若往,彼必突至,非惟进退失据,开衅致兵,必自此始。且千里长驱以争空城,得之当勤魄饷,后必悔之赵范不听。史嵩之亦言,荆襄方饿馑未可与师。淮西转运判官杜果更言“边郡”之不可用兵之实况,云:

“臣备员边郡。切见沿淮旱蝗连岁。加以调发无度,辇运不时,生聚萧条,难任征发,中原板荡,多年不耕,无粮可因,千里馈运,士不宿饱。若虚内以事外,移南以寅此腹心之地,岂不可虑。”(续通鉴卷二(十七)致仕官乔行简,则就内忧问题,进言不可用兵,云:

方今境内之民,困于州县之贪刻,扼于势家之兼并。饥寒之氓,常欲乘时而报怨。盐茶之寇,常欲伺叛而窃发。萧墙之忧,凛未可保。万一兵兴于外,缀于强敌而不得休,潢池赤子,复有如江闽东浙之事,其将奈何……夫民至愚而不可忽,内郡武备单弱,民之所素易也。往时江闽东浙之寇,皆藉边兵以制之。今此曹猾多窜伏山谷,窥伺田里。彼知朝廷方有事于北方,其势不能以相及,宁不动其奸心,臣恐北方未可图,而南方已先骚动矣。

淮西总领吴潜亦劝告执政,略云:

以金人既灭,与蒙古为邻,法当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自荆襄首纳空城,合兵攻蔡,兵事一开调度寝广,百姓狼狈,死者枕藉。得城不过荆榛之区,获俘不过暧昧之骨;而吾之内地,荼毒已甚。近闻有进恢复之画者,可谓俊杰。然取之若易,守之实难。征行之具,何所取资?民穷不堪,激而为变,内郡率为盗贼矣。

理宗与郑清之皆不听,一意用兵。遂于端平元年(蒙古窝阔台六年、西1234)6月,命赵范移司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刻日进兵陈蔡。命知庐州(今安徽合肥)全子才,会淮西兵万人,赵葵自滁州率淮西兵五万取泗州(今盱眙县西北,淮北岸),会师汴京。

先是金叛将崔立据汴京降蒙古时,有汴京都尉李伯渊等,为立所侮,乃共谋杀之。及闻宋将全子才之兵将至,渊等即以书约降,而阳与崔立谋备御,遂袭杀之,以城降宋。时约在6月之中下旬。

全子才已克汴京,赵蔡亦至,谓子才曰:“我辈始谋据关守河,今已抵汴半月,不急攻洛阳、潼关,何待耶?”子才以粮饷来集对。葵督促盆急。乃舍钧辖范用吉、樊辛,季先、胡头等,提兵三干,以淮西制置司机宜文字徐敏子为监军,先向洛阳。又命扬谊将庐山强弩军万五千,继之而进。各给5日之橙。

7月,徐敏子所遣前军,和州宁淮军正将张迪所率二百人,至于洛阳城下。城中寂然无应者。至晚,有民庶三百余家,登城投降。迤与敏子遂率众入城。

当时形势,虽宋人不北上争河南,蒙古亦将征宋,故是时窝阔台大汗曾谓其群臣曰:“先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鹧诸国,皆已臣附,唯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如何?”塔思(木华黎之孙)请将兵南征,大汗即许之,蒙古军遂直向河南疾趋。(新元史卷百十九,塔思传)

徐敏子军在洛阳,时汴堤决,水潦泛滥,粮运不继。所复州县,又皆空城,无兵食可因。因此,敏子入洛阳之明日,军食告竭。乃采蒿和面,作饼而食之。

当扬谊所率后继之兵,至于洛阳之东三十里,方散坐进食时,蒙古前锋军已突至,谊部军立即奔溃,拥入洛水死者无数,谊仅以身免,于是洛阳城内之宋军震惧。

8月初,蒙古兵临洛阳城下立寨。时洛阳乏粮,宋军杀马而食,乃突出而走。师退无律,而后阵又遭覆没。是时赵蔡与全子才在汴,亦以史嵩之不运粮接济,而蒙古兵又决黄河寸金淀(今开封县北。黄河泛滥之水所汇),从淹宋军,多有溺死者,于是亦引军南还,所谓收复三京之议,至今遂告幻灭。

宋朝廷以是役之败,赵蔡削一等秩,措置河南京东营田边备。全子才削一秩,措置唐、邓、息州营田边备。徐敏子削秩放罢。杨谊削四秩,勒令自放。罢史嵩之,以赵范代京湖制置使。盖转攻为守以备蒙古也。此以孟珙在襄阳,亦积极为备,招中原精锐之士万五千余人,分屯漅北樊城新野唐邓间,號为镇北军。明年正月,又下令沿京湖、四川、两淮制臣、帅臣,严为防备,常如敌至。并奖励中原忠节来归之人。

二、蒙军南征

端平元年12月15日己卯,蒙古遣使者王捻至宋,来资败盟。27日辛卯,宋即遣使邹伸之等,前往报谢,但已不能迟缓蒙古南征军之南下矣。

窝阔台大汗,于宋端平二年(大汗七年,公元1235年)6月,开始命将南征。兵分三路:命次子阔端(一作库端)与元帅塔海绀孛,由秦巩入蜀,为西路。三子阔出(一作库春)与侄呼图克(或作胡都突)张柔等,直驱荆襄,为中路。大将口温不花与史天泽等进军江淮,为东路。三军悉选蒙古、契丹、汉军之精锐编组。蒙古军每十人调发一人,中州户每十户调发一人从征。三军编组既毕,分别向宋境进击。

(一)西路阔端军攻略四川

先是金室灭亡之后,郡县皆降。独金之总帅汪世显坚守巩昌不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10月,阔端军进次巩昌(旧府名,后汉陇西郡地,陇改制巩州元改巩昌路,属甘肃省,治今陇西县)之际,汪世显迎降,阔端使汪世显仍旧职,即日率所部从征。

沔州战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月,阔端军自凤州,沿甘肃两当、徽县道入蜀(陕西凤县,位于秦嵌大散关之西南约五十华里。又大故关亦作散关,又称崤谷,在陕西宝鸡县城西南约五十华里,大散岭上,两旁山势夹束,曲折陡峻,为陕南天险,当秦蜀交通孔道。)汪世显为先锋,渡嘉陵江,直趋大安(宁羌),阔端本军攻沔州(今略阳),军至西池谷,距沔州九十里矣,宋吏民议退保大安,沔知州高稼言于制使赵彦呐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若能进据险地,以身捍蜀,敌有后顾,必不深入,倘仓皇召兵,退守内地,敌长驱而前,蜀事去矣!”已而彦呐竟然之,而留稼守沔。蒙古兵自白水关进至六股株(即白马关,在略阳县燕北),距河六十里。蜀无域,依山为阻。高稼升高鼓噪,张旗鼓以为疑兵,赵彦呐旋又遣何邻王宣等率兵援稼。俄而蒙古兵大至,回何等遁走。高稼被围困战死。赵彦呐闻稼死,沔州破,乃进屯青野原。(按青野原蜀之咽喉,在沔州北),蒙古军围之,利州守将曹友闻以军往接,半夜截战,败蒙古兵,遂解其围。既而蒙古先锋汪世显攻大安,曹友闻又回师救之,指挥甫毕,蒙古军数万突至,友闻迎战,又败之,蒙古兵稍引退,曹友闻遂引兵扼凤州西南百二十里之仙人关。

宋军所败者,盖阔端之前锋军,既而蒙古军主力尽集,宋军众寡不敌,乃退守由秦入蜀之诸山隘,10月阔端大败宋军于典无府西南数十里之阳平关。(多桑蒙古史二卷二章)

阻平关战斗:是年(1236)9月,宋御前诸军统制曹友闻,驻守仙人关,谍报蒙古合番汉军五十余万至(按蒙古每攻坚,辄驱民为工役),曹友闻以为众寡不敌,不敢迎战,应乘高据险,出奇设伏以制之。蒙古军攻凤州东南之武休关,宋都统朋显忠军败北,遂陷兴元(今汉中)。蒙古将攻大安军,赵彦呐召曹友闻退守大安,以保蜀口。友闻乃遣弟万及友谅引兵上鸡冠(今沔县南,龙门山之隘口),多张旗帜,示敌坚守,曹友闻自选精锐万人,夜渡江(即汉江),密往流溪(汉江东小溪)设伏。两军相约:敌至,内以鸣鼓举火为号,外呼杀声,内外夹攻,以歼敌兵。蒙古兵东至,曹万出而迎战,蒙古八都鲁及达海,帅步兵万余人搏战,矢石如雨,曹万身被数创,余诸军举烽,友闻即分兵为三部,自率精兵三千人,急驰至隘下入龙虎头(即龙尾坡,在沔县龙门山西南),先遣统领刘虎帅敢死士五百冲锋,敌不动。友闻乃伏三百骑于道旁再令刘虎冲突敌阵,会大风雨,泥泞没足,诸将请侯少霁再战,友闻叱之曰:“敌知我伏兵在此,迟必被歼”。遂拥兵齐进,宋军素以锦裘代铁甲,经雨濡湿,不利步战。黎明,蒙古军以铁骑围攻宋军,血战益厉,曹友闻与弟万相继战死,宋军尽殁。蒙古兵遂长驱入蜀。(续通鉴卷百六十八)

文州及全蜀陷落:阔端既殄灭曹友闻之军,遂分军自利、文等州入蜀。其自文州(今文县)入蜀之军,于残阶州(今武都),破宕吕(今岷县南)之后,翌(十)月遂攻文州。宋知州刘锐,通判赵汝曏,乘城拒守,昼夜搏战。阔端将按竺迩(一作安笃尔)率炮手为先锋攻之,久不下。谍知城中无井,乃夺其汲道。城中兵民水不入口者半月,卒无叛志。按竺迩率勇士梯城先登。至此,刘锐度城不能守,先使家人饮药死,并聚其尸及公私金帛悉命焚之。是月22日丙午,城破,锐及二子自刎死。赵汝曏被执被杀之。军民同死者数万人。

蒙将按竺迩已破文州,乃招徕吐番诸部族(今洮河及文县以西,皆为吐番族游息之地),赐以银符,略定龙州(今四川江油县西北),途与阙端合兵,进破成都。于是宋军望风披靡,1月之间,利州,潼州(今梓潼),成都三路皆陷,宋惟守夔州(今奉节县)一路,及潼川(今三台县)阔庆府(今南充县)而巳。时阔端闻阔出卒于中路军次,乃弃成都而去。盖此时以陇西州县初下,人心携贰,有不稳之情势故。且此时对南宋土地,仍无占据之意,故其后数次仍屡进屡退也。

复攻成都:宋嘉熙三年、窝阔台汗十一年(公元1239年)8月,阔端将塔海帅兵复入蜀,宋制置使丁黼闻之,先遣妻子南归,自誓死守。塔海军自新井(今四川南部县)入,为竖宋军旗帜,黼以为溃卒,以放榜招之。既审知其诈,黼乃顷兵夜出成都城南迎战,至石荀街(成都西门外)兵散,力战而死。蒙古军遂陷汉、印、简、眉、蓬州、遂宁、重庆、顺庆府等地。

12月,宋将孟珙在京湖谍知蒙古将塔海等,帅众号八十万南下。策其必道施、黔(施州,今湖北恩施。黔州,今四川彭水县),以渗透湖湘。乃请粟十万石,以给军饷。以二千人守峡州(今湖北宜昌县东南,江南岸),千人守归州(今佑归县),命其弟孟瑛以精兵五千驻松滋(湖北今县),又增兵守归州隘口万寿谷,以为蔓州声援。只以千人屯施州。又沿江增置营砦,分布战舰,并遣兵间道至均州(湖北今县)防遏。未几,蒙古军渡万州(今四川离县)湖滩(万县西,水势险急),由是施、夔等州震动。孟珙之兄璟,时知峡州,遂率师迎拒于归州大堙砦(在州西),战捷于巴东(今县),夔州遂得保全。

明年2月,宋以盂珙为四川宣抚使。蒙古将按竺迩,复窥万州,宋军遣舟师数百艘,溯流迎战。按竺迩顺流率劲兵,乘巨筏,浮草舟于其间,弓矢雨射,宋兵不能敌,败续于夔门。蒙军旋又北还。

宋理宗淳佑元年,(窝阔台十三年、公元1241年)11月,蒙古将塔海部将注世显复督丘入蜀,进围成都,宋制置使陈隆之,誓与城共存亡。固守弥旬,部将田世显潜送款于蒙古,夜开北门纳蒙古兵入,隆之举家数百口皆死,送隆之至汉州(今广汉),命谕守臣王夔降,隆之大呼曰:“大丈夫死尔,勿降也。”遂被杀,汉州兵三千出战,战败。夔驱火牛突围出奔,汉州遂为蒙军所屠。(续通鉴卷百七十)

明年12月,阔端军以一部攻叙州(今四川宜宾县),宋杨大全战死。是后,阔端军甚少进展,战事遂入于休止状态。盖此时窝阔台大汗新卒(宋淳佑元年、窝阔台汗十三年、公元1241年11月)其后称制,庶政多紊,耶律楚材以忧卒。而宋朝方用任二能将,以固西陲也。时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孟珙又兼四川安抚使,兼知夔州,固守均(今湖北均县)、开(今四川开县),万(今县)、夔(今奉节县)、施(今湖北恩施县)之线,尤以后二者,为西防之要区。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四川本有“财赋甲天下”之称,自端平三年为蒙古所残破后,所存州县无几,宋之国用,因而益穷。阶至,除遴选守宰,大更弊政外,积极于地形险要之地修筑城堡。于利(今广元)、阆(今阆中兰州之间,城大获山(今苍溪县东南山上筑城),以护蜀口蓬州,并城营山以为州治(今营山县界云山上)。在渠州(今县)则城大良平(今广安县东北),将嘉定府治(今乐山县)徙于泸州旧治(今县)。泸州治则城于神臂崖(在州东)。其他亦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列,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屯兵聚粮,为久守计。民亦有安土之心。蒙军因此无法再进。

(二)中路阔出军侵襄汉

蒙古军伐宋之战,攻击军分为三路,阔端居右,直取四川;阔出居中,口温不花居左,中左两军,直叩襄樊,再侵武汉。于是右军左旋,出巴东与中军会合,领有荆楚:再与左军会合,进窥吴越。此似为蒙古军之既定计划。而宋室北边,东西数千里,东恃江淮,中扼江汉,西方初恃秦横之险,次扼大巴巫山三峡,以为抗拒。兵力分配,偕以上诸险要形成重点,但就全般地势言,东部多沼泽河川,蒙古缺乏舟师,不能大有作为。西部多山岳关隘,蒙古骑兵运动亦甚困难。是以宋室亦将重兵配置于中略之江汉方面。

宋理宗于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9月,为收复三京失败之后,于是命赵葵措置河南京东管田边备,全子才措置唐(今河南唐河),邓(河南今县)、息(河南今县)州营田边俻。翌年2月,复命孟珙为襄阳都统制,训练精锐之师万五千人,分屯樊城、新野,唐、邓间,以防卫汉淮之线。

蒙古口温不花军先于窝阅台汗之七年(公元1235年)7月,自唐邓进军,直趋江淮。阔出军于翌年正月亦自唐邓南下,指向樊襄,沿汉水以趋荆澈。口温不花军自唐州奔东南时,因地形便利骑兵之机动,故作广正面前进,犯固始(河南今县)、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再左旋扫荡江淮。此两军在时间上,稍有先后。兹先就出军之作战,叙述如下:

洪山江陵诸战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7月,在中路方面,首先发动攻击(蒙古西路军因攻金巩昌汪世显,及安抚陇西费时,至是年12月,始向兴元进攻)。阔出先遣其将口温不花攻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宋将金子才,赵范等弃唐邓之地南走。

翌年(宋端平三年,1236)正月,蒙古阔出遣汉军张柔将曹武攻洪山砦(今湖北京山县北),及缘山诸砦,宋将张顺、翁成大等,又拒止之。窝阔台汗又命应州(今湖北应山县)郭胜、钩州(今河南禹县)孛术鲁九住,邓州赵祥,从阔出军,以充先锋南征。镇此时蒙古军在今钟祥京山安陆之线(宋水军发挥与陆军协同战力),遭遇坚强之抵抗故也。

襄阳陷落:端平四年3月,宋叛将王旻,竟以襄阳降于蒙古。此事对宋之国防影响极大,因襄阳乃江汉战略重镇,此地一失,则两湖震动。因当时宋之京湖制置使赵范,以北军主将王曼、李伯渊、樊文彬,黄圃弼等为腹心,朝夕酣狎,民事边防一切废弛。既而南北两军交争,赵范失于抚御。是月,王曼等遂焚襄阳城郭仓库,降于蒙古。南军大将李虎等,亦因乱劫掠襄阳一空。于是一方重镇,未经战斗,即为蒙古所有。宋左司谏李宗勉因上言,略谓:“均、房、安、(湖北安陆)、蕲、光化等州,兵祸甚烈(蒙古分兵攻掠)。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及江之险不恃。江陵或不守,则事追势蹙,必有危亡之忧。”理宗因下罪己之诏。(续通鉴卷百六十八)

随郢江陵诸战斗:端平三年4月,阔出军陷随(湖北今繇)郢(今钟祥县)二州,宋荆门军(湖北今县)败北。8月蒙古军复又陷枣阳军(湖北今县)德安府(今安陆县)。11月阔出殁于军中,12月蒙古将贴木触攻江陵。史嵩之遣孟珙救援(时宋廷以史嵩之守淮西,赵葵守淮东,陈转守江。赵范守江汉已败走)。

当随郢陷落之后,李宗勉复上奏,略谓:“蜀之四路,已失其二,成都隔绝,莫知存亡。诸司退保夔门,未必能守。襄汉昨失九郡,今郢破,荆门又破,辽陵孤城,何以能立?两淮(淮东淮西)之地,人民奔进,井邑邱墟。分上流淮东、淮西为二帅,而以江淮大帅总之,分地而守。不然,(蒙古)将水陆俱下,大合荆楚之索,扰上游,江以南震荡矣。或谓其势强盛,宜于讲和,钦出金缯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国与敌也。”(同上书)

先是,孟珙与蒙兵破蔡州灭金之后,还屯襄阳。招中原精锐之士万五千人,分屯汉北樊城、新野、唐、邓间,以备蒙古,名曰镇北军。诏以珙为襄阳都统制。旋珙还京赴枢密院禀议,理宗召问和战之策。珙答以战(恢复中原)则须俟机会,和则非甲胄之士所当书。遂遣珙还屯黄州(今湖北黄冈县),赵范代守襄阳。时为端平二年正月。珙至黄州,即增阵波隍,搜集军实,招徕北方遣民。及得史嵩之遣援江陵之令,珙乃先遣尾兵部将张顺先渡汉水,而自率全师继之。珙度蒙古兵众而善战,应以智取。乃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硬则列垣,照耀数十里相接,以示宋军势之盛。又遗其将赵武等与蒙古军战,洪亲往节度。几经冲杀,遂破蒙古二十四砦,夺还所俘二万口而归。明年10月,蒙古口温不花乃自光州(今河南潢川县)下复州(今湖北沔阳县西),而转攻黄州,蕲州,安庆府守臣张可大李士达等,皆弃城走,幸孟樊还救,击却之。宋遂以孟珙为京湖制置使,使恢复郢州荆门。(此时蒙古攻真州江苏仪征),亦败绩。四川方面,宋亦于蒙军去后恢复成都)。

孟珙反攻,克复江汉诸地:

克复郢州宋理宗嘉熙二年(窝阔台汗十年公元1238年),宋因江陵之胜利,遂拟收复襄樊。10月,宋令孟珙收复京襄。孟珙以为必先得郢,然后可以通魄饷;得荆门然后可以出奇兵。及军至岳州,珙檄江陵节制司进军襄郢,召诸将亲示机宜。部署既定,挥军直前,遂一举规复郢州、荆门军。

克复襄樊:宋军在孟珙指挥下,连年在江汉方面造成连续胜绩。珙乃于宋理宗嘉熙一二年(公元1239年)3月,复遣兵反攻,三战皆捷,遂克复信阳、樊城、襄阳。寻又复光化军,息、蔡二州亦来降。于是孟珙上奏曰:取襄不难而守为难,非将士不勇也,非车马器械不精也,实系于事力之不给耳!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非甲兵十万,不足分守,与其抽兵于敌来之后,孰若保此全胜。上兵伐谋,此不争之事也。一边以蔡息降人置忠街军,襄郢降人置先锋军,以增强襄樊之防守战力。(续通鉴卷百六十九)

克复夔州:蒙古军在荆湖地区之作战,并不顺利,且由于孟珙之足智多谋,樊城襄阳,为宋军相继收复。但蒙古在四川方面之作战则长驱直入。塔海军于宋嘉熙三年,窝阔台汗之十一年(公元1239年)8月,复破成都,陷汉、邛、重庆、顺庆等地,乘势直追施、黔,欲出湖湘,以完成楚湘方面之军事胜利,以便服流而下建康、临安。孟珙在是年12月,知阔端军塔海部有侵湖湘之企图,乃对其左翼方面,增强其作战部署,并增加军需供给,首先请粟十万石,以给军饷。派二千人进屯峡州,千人进屯归州,派精兵五千驻松滋,以为夔州声援。部署既定,孟珙认为已完成宋军方面之不可胜,进而寻求敌之可胜。于是增兵守归州隘口,又以千人屯于施州(今之恩施),且堆置营砦,分布战舰,同时派兵驱均州,掩护右侧。盖孟珙军已自对北面之作战,转而向西面作战矣。未几蒙古军渡万州湖滩,施、夔震动。洪乃帅师迎击之于归州大堙砦附近,得捷于巴东,遂克复夔州。

破坏蒙古攻势准备:明年(公元1140年)2月,孟珙遂在京湖大兴屯田,为长期防拒之计。会谍知蒙古于襄樊、信阳、随州等处,招集军民布种。积船材于邓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准备造船,展开水陆攻势(过去蒙军攻至江汉沼泽河川地区,不能进展,即以缺乏水军之故)。珙为粉碎其再发动攻势潜力,乃分兵进袭之。一面潜兵焚其所积船材,一面遣兵烧其在蔡州之屯粮。因此,珙受命为四川安抚使、知夔州(因此时蒙古将按竺迩击破万州之宋蜀军,而直抵夔州,江汉为之震动故也),节制归、峡、鼎(今湖南常德)、澧等州军马,于是东起信阳:西至均、归、夔三州,南至鼎州之战区,政治军事皆归珙统一指挥。珙乃招筑散民为宁武军,以降人回鹘爱里八都鲁为飞鹘军。又理蜀政之弊,为条例颁诸州县,立赏罚以课殿最,使诸州奉行之。寻又兼夔州路制置屯田,调夫筑堰,募晨给种,自秭归,至汉口,为屯二十,垦田十八万八千二百八十顷。又创南阳,竹林两书院,以处襄汉四川流寓之土。以李庭芝权施州建始县(今县)。庭芝训晨治兵,选壮士,杂官军敌之,期年,民皆知战守,善驰逐。无事则植戈而耕,战至则悉出而战。珙下其法于所部地区行之。由是防区巩固。

拒敌入寇:宋理宗淳佑二年(蒙古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二年,公元1242年),蒙古欲复寇蜀,以也可那颜、耶律朱哥自京兆(今长安)取道商(陕西今县)房(湖北今县),以趋三川遂攻泸州(今四川泸县)。孟珙遣一军屯江陵及郢州,一军屯沙市,一军自江陵出襄,与诸军会合。又遗一军屯涪州(今四川涪陵县)。且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弃寸土。灌开州(四川今县)梁栋,以乏粮还司,珙以其弃城,斩之。明年,朝廷又命余玠为四川制置使,由是上流之势益固(其详已见前述),蒙古之攻势益不能展。

巩固江陵:淳佑四年12月,宋廷又以孟珙知江陵府。珙至江陵,登城以望城守之形势,叹曰:“江陵所恃三海(在今江陵县东北。孙吴时引诸湘及沮漳水汇江陵以北,阻拒魏兵,号称北海),不知沮洳有变为桑田者,故敌一鸣鞭,即至城外。盖自城以东,古岭、先锋直至三汊(海有上中下,古领等即其名)无限隔。”乃修复内布隘十又一,别作十隘于外,有距城数十里者。沮漳之水,益自城西入江,因障之而东,使绕城北入于汉。而三海遂通为一。其高下为匮蓄泄,三百里间,渺然巨浸。由是江陵遂固。故终孟珙之世(珙于淳佑六年卒),蒙古不得展其技也(三)东路口温不花军进攻江淮口温不花军于窝阔台汗七年(宋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7月进取唐州后,似即在唐蔡闻掩护及协力阅出主力军向江汉进击,故至明年始再东向江淮也。

江淮战斗,开始于宋端平三年10月。是年4月,宋朝廷中已议“分上流淮东淮西,为二帅(两战区),而以江淮大帅总之。”故于5月,宋廷以赵葵为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葵积极垦田治兵,以加强守备。同时宋廷又作后方部署,以署官知庆元府(今浙江鄞县)沿海制置,理宗并嘱之曰:“庆元控制海道,如招军造船,团结训练等事,宜留意施行!”盖南宋自高宗以来,每与北方来犯之寇作战,皆必作此等准备也。

10月18日壬寅,口温不花开始攻陷淮西固始县(河南今县)(9月蒙军陷德安府,亦属宋淮南战区),宋淮南将吕文信,杜林,率溃卒数万叛,于是六安、霍邱(皆今安徽县),皆为叛军所据。

11月口温不花开始大举进入淮西,蕲(春)、舒(今安徽怀宁)、光州(今河南潢川县)等地宋守臣皆遁。口温不花乃合三州人马粮械趋黄州(黄岗),游骑自信阳趋合肥,宋令淮西制置使史嵩之援光州(本驻舒州),淮东制置使赵葵援合肥(本驻扬州),沿江制置使陈转趣和州(本驻建康),以援淮西。

是月口温不花将察罕部陷定远(安徽今县)、六合(江苏今县),遂攻真州(仪征),知州邱岳,部分严明,守具周悉。察罕军薄城辄败,邱岳乘胜出战于胥浦桥(今仪征县西),以强驽射杀其致师者(指挥官)1人,蒙古兵稍却。岳曰:“敌十倍于我,不可以力胜也”。乃为三伏,设炮石待之。蒙古军至西城,伏起炮发,杀其骁将,蒙古军聚大扰。邱岳又选勇士袭敌营,焚其庐帐,越2日蒙古军遂引去。盖察罕之军,乃一种强力搜索掳掠之哨骑,志在扰乱,避免攻坚者也。

但此时江淮间,凡被蒙古军所扰之处,流民纷纷蚁聚,弱者困毙,强者剽掠。于是诏沿江州县,安抚流民,强壮者头充军者,填刺军额,弱者救济。因此,凡流民过江者,令陈韩存卹,强壮留江淮者,史嵩之招募;不顾者发还本籍,以为民兵。常之并采清野之策以御敌。

壮者此次察罕在江淮间之攻袭,给予宋江淮防线以最重打击。故宋左司谏曹豳上言:“陛下以方面付三关,而和战之议,私自矛盾(蒙宋数有使往返和议,末成),忧未艾也。史嵩之在淮西,用清野之说,敌末至而民先罹其祸;用撒花之说,民欲战而禁其不得往。盖以和误国也。赵葵在淮东,定远之破,近在葵境,六合之破,政在属部,葵乃闭城自守,不出一兵援之。是畏怯以辱国也。陈鞾在金陵,旷口(似在六合县市)之,天殆少警之……今宜卖嵩之以收复襄阳,为江陵捍蔽,经理上流,为下流防拓,葵则结邻闽以御哨骑(蒙古哨骑渗透),备舟师以防海道。鞴则以沿江并颌淮西,以安淮东。若秋冬可以遏敌,乃为报效。”理宗从之。

宋理宗嘉熙元年(窝阔台汗九年,公元1237年)10月,口温不花围光州(今河南淡川县),史天泽先破外城,攻子城又破之,进次复州(今湖北沔阳县西)。宋以舟师三千封锁湖面为栅。天泽曰:“栅破则复将自溃。”乃亲执桴鼓,督勇士四十人攻之。不逾时栅破,复州降。于是口温不花攻黄州,荆湖制置使史嵩之赴援,孟珙引军还救,遂击却之。转攻安丰(今安徽寿县南)。宋知军事杜杲,缮城守御。蒙军以火攻楼橹。杲随陷随补。蒙军招敢死士为巴图鲁攻城以自效。呆募善射者用小箭射其目,巴图鲁多伤而退。蒙军又填壤为二十七坝,杲分兵扼坝拒之。蒙军乘凰纵火,俄而风雪骤作,杲募壮土夺坝路。士皆奋跃力战。会池州都统制吕文德,突围入城,合力捍御。赵葵亦自扬州遣兵救援,蒙军乃退。明年(1238年)正月12月已未,宋廷遂下诏以黄州、安丰二城获胜,赏赐将士,并命收复光州、信阳,以固淮西。又诛知蕲州张町大,谪知安庆府(今怀宁县)李土达于雷州,以彼等于蒙军攻黄州时,皆闻风弃城霄遁也。旋以史捞之为参知政事督视京西荆湖南北江西路军马。俄又使嵩之兼督砚光,蔪、黄、夔、拖诸州军马。盖以其救援江陵黄州有功也。(上引见续通鉴卷百六十九)

宋嘉熙二年(1238年)9月,口温不花将察罕帅兵号八十万,进围庐州,期破庐后,造舟于巢湖,以窥江左……既合围,于庐州壕外,筑土城六十里,穿两壕,攻具皆数估于攻安丰者,杜杲复膺命守庐州,杲极力备城隍,缮守具,蒙古军筑坝,高过城楼。果以油灌草,即坝下焚之,皆为煨烬。蒙军不得逞。呆又于串楼内,立雁翅七层,炮中坝上,蒙古军惊骇。杲乘胜出战,察罕败走,宋军追蹑数十里。杲随辣舟师,以扼淮河,另遗吕文德等伏精锐于要害,蒙古军不能进,察罕遂督师北返。呆以是役之功,诏加淮西制置使。

(四)战争之休止

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宋帅孟珙遗师与蒙古军战,三战皆捷,宋遂光复信阳、光化、樊城、襄阳。明年2月,蒙古将张柔等分道侵宋。同年5月,蒙古复使王檝入宋,橄前后凡五次奉使使宋,以和议未协,檝隐忧致疾,卒于宋境,宋适使归其于蒙古,翌年(公元1242年)元太宗窝阔台死,(按元太宗窝阔汉台于公元1241年12月出猎于鈋铁胡兰山,进酒欢饮,极夜乃罢,翌日卒(12月11日,年五十六岁,在位十三年,葬于起辇谷。语见多桑蒙古史上册一二三页,原注云:“见冯秉正书同册二三三及二三四页,元史及纲目译文二八四及二八五页”。)俟后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迄贵由即位(定宗)之五年间,宋与蒙古,只有零星局部战斗,呈休止状态。

三、战后之政局

窝阔台病逝,乃马真氏称制和林,此时蒙古正大举用兵欧州及中亚,同时并分兵讨伐高丽。闻窝阔台可汗驾崩,拔都等都纷纷班师东归。翌年(淳佑二年),蒙古在四川之塔海部,又自成都南下,破泸州,杀死宋都毓杨大全。东方之张柔所部则越过惟水,攻到揭于江北,轫掠和州、滁放、扬州,并攻入通州,画屠其民,江北大道蹂躏,只有寿春久攻未下。到淳佑五年,乃马真氏将张柔调回,改派都元帅察罕率骑兵三万,代替张柔。察罕再围攻寿春,仍不克,乃纵兵大掠,从此淮水流域,成为一片荒凉战场。

西方侵入四川之塔海,也和前次阔端一样,在攻到长江边上。像旋风一样,呼啸而去。留下四川西北一片残破。淳佑三年(公元1241年)宋理宗派兵部侍即余玠续任四川制置使,令收复蜀中地方,部署防卫力量。余玠到重庆,大加整饬,筑招贤馆,选揽英豪,并于关隘山险,筑城堡为要塞,尤其合州之钓鱼山,居重庆上游,在四川中心,当三江(涪江,嘉陵江、渠江)之会,地势险要,构筑最为坚固。蜀中自余蚧整顿后,一切军政秩序,渐次恢复,民心亦定。北方之蒙古因国内有事,没有南侵,为防宋人北攻,亦在沔州,利州筑拭屯田,且耕且战。宋蒙在川陕之栅,成为相持之局。

蒙古太宗窝阔台在位十三年,死时五十六岁。斯时诸子侄都从征在外,遂由皇后染列格揑可敦乃马真氏(六皇后)称制,暂行代理国政。等待诸王子回朝,再由库里尔台大会重新决定新君。此时蒙古诸王将士,正东征辽韩,西征欧洲,南征宋人,闻太宗驾崩,都纷纷回朝,因为路途遥远,拔都缺席,直到乃马真氏称制之第三年,诸王宗室才集会于和林。

招集大会之所,在阔哈湖畔(按元史译文证补谓在达兰达巴之地),窝阔台驻夏之所。宋淳佑六年(公元1243年)春,大会始开成,因拔都与皇后及贵由有嫌,途托病足不来赴会,而拔都为诸宗王之长,其他诸王,欲待其至,始行推戴新君,乃马真皇后屡遣人促驾,拔都虽许赴会,终托词不至。最后大会遂不待其来而举行。诸王凡百数十人,各将所部将卒来会,拖雷之寡妻莎儿合黑帖泥吕,亦参与大会,其他如鲁木之塞勒术克朝算端鲁克那丁,俄罗斯大公牙罗斯老、波斯长官阿儿浑、突厥斯单河中长官马思忽惕,阿勒波王之弟、报达敌主之使臣、亦思马因派教主之使臣,毛夕里、法儿思,起尔曼三国之使臣,皆奉币而入朝,尚有罗马敬帮所派之修士二人参与大会。开会之地,曰昔刺斡尔朵。置毳帐二千,聚会大帐可容二千人。贵由在受推戴以前,已受特别礼遇,选举之时,皇后与莅会人员群赴距离营刺斡耳朵三四程之金斡耳朵中,盖帐柱贴金箔而钉金钉,故以名也。宗王诸部长诸统将等,共议推戴新君,首先决定选窝阔台之后人承大位,又因乃马真皇后主张以贵由嗣位,贵由受推戴,唯贵由以大位须传之其后人为条件。于是莅会者签署文约曰:“汝后人虽仅存一块肉,置之草中脂内,而狗牛不取者,吾曹决不奉他人为汗”。誓毕,脱帽解带,奉贵由坐金座上,共以汗号上之,是为元定宗,时为同年(淳佑六年)8月也。(多桑蒙古史二卷四章)

莅会人员对新君九拜,其在帐外之藩王及使臣,以及平野之民众,皆同时跪拜称贺。贵由受朝贺毕,率诸宗王统将等出帐,对天三拜,会毕大宴7日,贵由然梭取其父皇所藏之金银财帛,令皇婶拖雷遗孀散予众人。

宋嘉熙三年二元太宗十二年,(公元1239年)史嵩之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总揽军政大权,可是史嵩之与当时所谓君子之士,不能融洽,如杜范,刘应起、李韶等,皆以不合而去。翌年礼部进土徐霖上书力陈嵩之植党专国奸深之状。理宗置之不理。是年(嘉熙四年)9月,嵩之以父死请假守丧,理宗特诏“起复”,一般理学家认为大违礼法,掀起与论之批评。最后嵩之自知为众议所不许,自萧终制,理宗本身又是一个理学君主,遂准其终三年之爽。综计嵩之自嘉熙三年为相,至淳佑四年(公元1246年)去职,在位不过六年。纵有擅权营私之处,其情形与韩佗胄,史弥远亦不相同。何以会因为“起复”一事而起波澜,实因当时政治上是非潭沌……内幕复维。主要还是门户之见,党派倾轧,部份群隶起哄之心理形成,所谓义理者,不过是标榜而已。接着又发生了大全之用事,贾似道之误国,南宋政局,益不堪问矣。

同类推荐
  • 剑霸春秋

    剑霸春秋

    这是一个真正属于剑的时代。纯钧湛卢,折冲伐敌;干将莫邪,惊天动地;巨阙鱼肠,勇士无惧;龙渊太阿,水击鹄雁。君主佩剑,以彰其威严。士子佩剑,以明其意志。将军佩剑,以展其宏愿。刺客佩剑,以成其道义。美人佩剑,以为郎君舞。宝剑争相出世,虽不是江湖,胜似江湖,名将更以万军作剑,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养一国以为势。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则九州定矣!!
  • 创殇

    创殇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辅臣纪

    辅臣纪

    楼氏一族,因威望过高而亡,楼彧死里逃生,九年酝酿,九年布置,终于,强者归来,不料想皇帝竟后悔当初的做法,那又怎样,改还的还是要还,但一人还就够了……接下选皇储的重任,助中宫嫡子登位,一切,在无形中缓缓现形……
  • 我爹程知节

    我爹程知节

    和小时候听说过的《隋唐演义》时代的那些大大们生活在了同一个时代,和那些大大们做邻居的生活。
  • 楚王天下

    楚王天下

    这是一个来源于历史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我自己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浮生寒

    浮生寒

    一个朝廷豢养的顶级杀手莫名失忆,醒来之后忘记了生前的一切,甚至包括曾经朝夕相处的爱徒烟火。为了知道自己是谁,循着书信里的线索来到了鬼门关,遇到了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而被困于此的神秘女子,女子无法回去,自己却记不起过去,命运让两人由鬼门关开始相识,揭开了这个世界新的一面,踏上了一段如梦般的仙途
  • 废柴寻仙记

    废柴寻仙记

    她是凤家大小姐,因为没有修仙资质,被双亲不喜,被旁人低看。尽管如此,却还是被妹妹视为眼中钉,最后落得被妹妹亲手害死。然而,凤凰涅槃,死而复生。不求报仇雪恨,但求得遇仙机,强大自己,守护挚爱。却一次次被至亲至爱所伤,洗髓伐筋之痛,怎比的上他亲手将剑刺入心脏之痛?有人说,修真界存不得善心。那么,就让她为恶吧,如果这是保护自己唯一的方法的话……
  • 仙在迷途

    仙在迷途

    兄弟反目是缘是情是劫既然不能平平淡淡的过一生那就轰轰烈烈的走下去
  • 旋风少女2

    旋风少女2

    刚强坚韧的跆拳道少女戚百草,因为养父&师父旧时的比赛丑闻而一直受排挤,又因为揭穿全胜道馆馆主在表演时作弊的行为而被赶,失去居所的百草在好友的帮助下到了松柏道馆寄居,遇见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少年……用勇气淬炼坚强,用纯真磨砺爱情,在青春与梦想的舞台上,百草以最单纯勇敢的心灵一步步成长,一路绽放她独一无二的耀眼光芒……
  • 口袋妖怪之晨夕

    口袋妖怪之晨夕

    宠物小精灵之晨夕就是宠物小精灵的故事。主角名叫盖伦。可是德玛西亚之力!吓到了没有?他的故事才开始了!
  • 贵灵郡主富贵齐天

    贵灵郡主富贵齐天

    她本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郡主,却阴差阳错成了视财如命的小贼......他本是高高在上的地位之子,却阴差阳错的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痴傻的面具下是一颗邪恶冰冷的脸,古灵精怪的小贼实则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当这俩人相遇,是否能各归其位,各得其所?相知相识相爱的背后是相濡以沫的真情,还是精心算计的阴谋?客官!爆笑火辣口味的祛暑佳品已经备好,您不免费尝一口么?
  • 男主总是不想让我好过

    男主总是不想让我好过

    姜珠好不容易嫁了人,却发现她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宫大人,请手下留情!
  • 独家甜宠,高冷老公呆萌妻

    独家甜宠,高冷老公呆萌妻

    顾秦屿一直觉得盯着自家小媳妇的人太多了,让他很有危机感,想要赶紧扯证生娃。“木沐,我们结婚吧”“蜀黍,我觉得太快了,爸爸妈妈还没有催,你这都催了多少遍了。”木沐满不在乎的玩着顾秦屿的手指。“快?”顾秦屿欺身压在木沐的身上,坏坏的笑着“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你觉得哪里快了?”看着怀里立马娇羞的小女子,顾秦屿得意的左亲亲右啃啃准备努力生包子了这顾秦屿有自己的打算,等着包子有了,这婚啊你不结也必须结。但是顾秦屿没有料到四年后,这包子有了,小娇妻却跟别人跑了……
  • 幻世簿

    幻世簿

    “负我三世,就一句抱歉?!可笑至极!”"放心,我会恨你。”昔日,她甩袖离去,以至后来,"如果我改了你的记忆,我们还可以幸福。“”篡改我的记忆?!可惜,我已经没有兴趣和你再度纠缠。””不,负你三世,这世,我用命来还。“面对她的决绝,他却只是微笑。纷纷扰扰,第五世,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 一城一人

    一城一人

    当我放弃了眼前,去到远方流浪。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是一次成长,在时过境迁后,他们逐一脱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