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5500000003

第3章 D。中央拨款100个亿

四位科学家的信得到邓小平批示后,从中南海到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既十分高兴,又极为重视。

就在邓小平批示后的第三天,即1986年3月8日 ,国务院便召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对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认为,这封信与国际上正在兴起的第三次科技浪潮完全合拍,它的出现,对中国目前高科技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但会议也指出,中国的高科技问题,不能单指国防。 此外,会议就邓小平批示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落实邓小平的重要批示问题,也作了认真地研究。认为邓小平的这一批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须加以认真落实贯彻。会议最后决定,由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负责组织论证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的具体事宜。

此次会议结束的第三天,国务委员张劲夫决定邀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到自己的办公室,就建议信中所提到的关于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问题,专门作一次交流与洽谈。据四位科学家后来回忆说,这天他们的心情十分愉快。建议信能得到邓小平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如此的重视,既是他们所希望的,又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当他们准时走进张劲夫的办公室时,张劲夫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张劲夫早在50年代便是中国科学院的党组书记,与四位科学家已是多年的知交,所以一见面便热情地伸出了手来,说:“感谢你们呢!感谢你们为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

王大珩笑了笑说:“这也是形势所迫啊!”

四位科学家一坐定,会谈便切入正题。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张劲夫详细听取了四位科学家的意见,并就信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作了有关的询问。四位科学家一一作答,且谈得十分仔细。

但高科技就是高投资,经费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所以当话题转到这个计划的经费问题时,情景便显得微妙起来。

“这个计划你们预算过没有,大体需要多少钱?”会谈快结束时,张劲夫终于问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四位科学家相互看了看,谁都没有先作回答,显得既敏感又迟疑。

是的,别看四位科学家在中国科学界声名远播,谈起科学技术问题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穷惯了也节省惯了的四位科学家一旦真要说起钱的问题,便一下显得有点难于启齿、不好意思了。再说,科研经费不像科研数字,是多少就可以说多少,而它是个很难说的数字。难就难在,高科技既是高风险,也是高投资,钱说少了,高科技就很难高起来,科研计划根本无法实施,因为一些尖端技术少了一定的投资是根本无法进行的,但国家现在还很穷,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搞高科技,说多了,说了也等于白说。若是真把钱的问题说得太多了,到时不但得不到所要的经费,反而连想搞高科技的计划也可能告吹。

“说吧,没关系。”张劲夫当然知道四位科学家的心理,便鼓励说,“你们说个基本的数字出来,我好向国务院领导汇报。下一步作经费预算时,也好有个底数。”

王淦昌这才说了一句:“能省就尽量省吧。我看,一年能给2个亿就行。”

尽管四位科学家明明知道,对一个偌大的中国而言,用2个亿去搞高科技,实在是杯水车薪,少得可怜,但一想到国家眼下的困难,也就只能忍痛割爱,将就如此了。此时的他们当然怎么也不会想到,后来邓小平和中央批的专款竟是100个亿!

交谈一结束,张劲夫便向当时的国务院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

与此同时,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信得到邓小平批示的消息,在科技界也很快引起了强烈反响。无论是科委机关、各部委,还是科学院或研究所,都倍感亲切,很受鼓舞。科学家们都敏感地意识到,一个科学的春天马上又要在中国降临了!于是,一时间里大伙对此议论纷纷,普遍认为中国的高科技问题,是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在一次座谈会上,钱学森说:“来自世界的种种信息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到了21世纪仍不能以科学技术立国,就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有的科学家则说:“如果不努力在主要高技术方面缩小同先进国家的差距,无疑将影响下个世纪我国经济、科技的振兴,等于丢失了我们21世纪在世界上的发言权。”

还有的科学家说:“如果我们在空间时代无所作为的话,到了下个世纪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就会落后,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然而,高科技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它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研究、高水平的人才、高水平的运作、高水平的管理,而且还需要高经费的投资。而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家底比较薄弱,如果在这样一种现实状况下也要发展高科技,那么是不是有点妄自菲薄,、不自量力呢?

对此,国内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问题,还是先不要搞为好,如果现在急于上马,利大于弊;在科技界里,也有专家同样出于一腔爱国的热忱,持反对意见;而在国外不少学者中,对此也有强烈反响。他们对祖国正在酝酿中的这一重大决策,深表忧虑与关切。一位在国外进修的学者还从海外专门写信回来,告诫有关部门一定要慎之又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

……我在国内时曾有所耳闻的关于发展高技术的设想,与我在这里看到的数据相差甚远。中国现在要搞高科技,我担心将来会遭到骑虎难下的结局。这也可能是杞人忧天吧,但我还是想反映为好。这也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

那么,中国的高科技到底该不该搞,又该怎样搞呢?

1986年4月,全国200多名科学家云集北京,开始讨论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先后召开了7次会议,组织专家讨论制定《纲要》。为了使这一计划切实可行,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组织了124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成12个小组,对计划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和论证。后来又经过三轮极其严格的科学的技术论证后,才最终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共选入了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这7个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并确定了863计划的目标是:积极跟踪国际高技术发展动向,并有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下个世纪国家发展储备后劲。

198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这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接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送到了邓小平那里。邓小平看了后,十分高兴,当即批示道:

我建议,可以这样定下来,立即组织实施。

于是,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为此专门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经过认真研究,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的科技计划。而且,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计划的顺利发展,中央政治局还正式作出决定:拨款100个亿!

由于四位科学家写信的时间和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是1986年3月,故这个高技术发展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1986年11月18日,国务院发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接着,经过组织有关专家的周密论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于1987年2月正式组织实施。

§§第二章 举起中国一面旗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成功地研制了“两弹一星”,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历史树起了一座不倒的丰碑。而“两弹一星”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科学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

进入80年代后,863计划的确定,又为世纪末的中国开辟了一块高科技新的风景。无疑,这是中国科技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然而,创新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创新,同时也应该是思想观念的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因为只有打破旧体制,重建新体制,863计划才可能顺利得以实施,中国的科技改革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同时,863计划既然是高科技,就应该有高水平的管理;而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就必须有高水平的跨世纪管理人才。

历史发展到今天,高科技的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且是科学中的科学,艺术中的艺术——这是中国科技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因此,如果我们把863计划比作中国高科技的一面旗帜,那么集合在这面旗帜下的科学家——无论是领导,还是专家,都应该也必须是中国科技界最高水平的人才。而人才,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同类推荐
  • 象形2012

    象形2012

    《象形2012》收录了李建春、刘洁岷、剑男、沉河、黄斌、吴晚燕等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后工业爱情》、《在武昌城区》、《夹竹桃》、《焚书者》、《雨水的弹奏》、《和儿子谈孤独》、《北京纪事》、《登首象山记》、《失明的小女孩》、《秋夜闻虫声》、《怀念春天》、《雨中过明清石板街》等。
  • 浮士德

    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出乎人类的想象。一个园林艺术的杰作,却伴了民族的耻辱。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宠爱一身

    重生之宠爱一身

    上辈子,柴夏从天之骄女,人人羡慕跌落到人人厌恶,被抢了爸,抢了弟弟,抢了男人还被抢了娃,最后凄惨地丢掉生命。重生了,怎么办?统统抢回来啊!女主自带金手指学习中药药理、学习美容手法,参加国际美容大赛……颠覆人生,拖家带口,走向人生巅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天至尊

    九天至尊

    风萧萧兮弱水寒,一剑擎天断云川!这是一个灵修和魂修的时代,魂灵双修的超级天才承九天第一神物,踏破荆棘路,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就这么简单,这简单吗?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EXO之浮梦三生

    EXO之浮梦三生

    她们,是天间的统治者夜后生的十二个女儿。她,是天间的统治者夜后的娃娃,也就是花国的统治者千阴,千阴生了十二位花王娃娃,在十二位公主出生时,每个花娃娃都选了一位公主当自己的主人。他们,是狼族的十二王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超能力,当她们和他们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三世之恋,千年轮回,爱情总要考验,三生三世的虐恋,永远没完。“雪,你后悔吗?”“不”“为什么”“因为爱你”
  • 别来无恙旧时光

    别来无恙旧时光

    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是先经历青春还是先经历爱情
  • 尸餐素味

    尸餐素味

    张小孟是一个并非平凡的人,在自认为自己的平凡中牵涉进了长辈埋葬的历史长河,从而开始了不能自主的命运。
  • 我的室友是重生者

    我的室友是重生者

    第一次见到他,以为他是一个同性恋,这让我担心了好几天,因为他竟然拥抱了我,而且还对我的脖子吸气。只不过他好像是重生的。重生?有这么夸张吗?他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拯救我,不过怎么看都像是要害死我的节奏!
  • 重生之闺门毒后

    重生之闺门毒后

    前世,屠凤栖为四皇子鞍前马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家族尽灭,就连自己那尚在襁褓中的孩儿都被剥皮挖心,死相惨烈!重回豆蔻,她势要这朝局震荡!骗她害她欺她之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渣女来找茬,让她有来无回!渣男想强娶她,先问你皇叔答不答应!传闻大昭战王,杀戮果决,冷血无情,却偏偏对屠凤栖温柔宠溺。她一身火红长裙,手拿长鞭凌空一甩,笑的娇俏明媚:“战王舅舅,要么娶我,要么死,你选哪样?”
  • 穿越成终极大反派

    穿越成终极大反派

    命运如此玄妙,冥冥中似乎早有注定,愿意的,命运引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而命运通常只会眷顾那些有大恒心,大毅力,大志向,大智慧之人。玄黄大世界,不知存在多少纪元,每一次大破灭后,又进入新纪元,每一新纪元开始,万族开始进入新一轮繁衍昌盛,迎来黄金大世,在大世中无数时代宠儿,气运之子应运而生,这些时代之子都在玄黄史上留下了永恒不朽的传说。一个心术不正,腹黑,阴险,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的富豪意外穿越而来,他把自己当成了主角,但是他错了,他只是主角们的终极大BOSS。
  • 命中爱恋:谁是我的真命天子

    命中爱恋:谁是我的真命天子

    天真,可爱的冉汐因为一场算计中于失去原本的一切性格,当她再一次回到她原本的家,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