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1800000008

第8章 大明宣德炉

宣德炉是用暹逻国(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加金、银、锡、宝石等30多种原料,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尤精,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

宣德皇帝在位十年,在第三年(1428年)铸造了一次铜炉,历时3年。工匠们按照宫中秘藏的宋代《宣和博古图》和《考古图》以及柴、汝、官、钧、哥、定各大名窑的器皿中款式典雅者设计而成。3年内在宫中铸造了5000多座。

宣德铜炉款式典雅精美,大多在宫中使用,只有一小部分赏赐给皇亲国戚或者有名望的文武大臣及全国著名的各大寺院、宗祠、庙宇。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宣德炉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宣德炉内放香料熏烧,发热后用用布盘磨(即轻轻擦拭,不是用力擦磨),可迸发出赏心悦目之光色,愈烧愈盘而光色愈美,可谓宝光四溢。宣德炉自明以来就被推为珍宝,历朝仿铸,真品可遇而不可求。

明宣宗朱瞻基励精图治,在内阁首辅杨士奇等一批大臣的辅佐下,推行巩固中央集权,改革吏治,发展经济与民生息的政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况钟治理苏州,依法惩办贪官暴吏,为民请命,削减重赋,冒着杀头危险拒征蟋蟀,改造圩田,改革漕运,弹劾御使……最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十里苏堤一片雪白。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说到明初仁宣朝著名清官况钟,人们就会想到清代剧作家朱素臣的名剧《十五贯》。况钟只是明朝无数官员中的一个正四品的苏州知府,但是《明实录》中有他的记载,《明史》中有他的传记,而他的事迹更是散见于当时的各种笔记杂谈。由此可见,况钟在明朝有很大的影响。《十五贯》根据传奇《双熊梦》改编,情节大致是:有一对姓熊的兄弟,家境贫寒,兄友兰为船工,弟友蕙在家读书。因家中鼠患厉害,弟弟在饼中投药灭鼠,老鼠却将饼衔到邻居家,又将邻居家的金环衔来熊家。友蕙正愁无米下锅,即用金环去换米,邻居却因吃饼中毒而死。衙门以金环为证,认定熊友蕙与邻居童养媳侯三姑有奸情,故合谋杀其夫,要将二人问斩。熊友兰闻讯,戏曲《况钟审娄阿鼠》立刻借十五贯钱前去营救。有一屠户尤葫芦也借钱十五贯回家,养女苏戍娟问哪来的钱,尤葫芦戏说是她的卖身钱。苏戍娟惊惧之余,逃出家门,偶遇熊友兰,结伴而行。不巧,窃贼娄阿鼠潜入尤家,杀了尤葫芦,偷走十五贯钱。案发后,问官以友兰所带的十五贯钱为证,断定是熊、苏二人杀人盗钱而私奔,也问死罪。苏州府知府况钟奉命监斩,临刑四人均高呼冤枉。况钟觉得有疑窦,临时决定停斩。后况钟亲自勘察现场,在鼠穴中发现面饼。又微服查访,抓住真凶娄阿鼠。四人的冤情得以大白,均告无罪,最后还成全了两对好姻缘。

朱素臣版《十五贯》中况钟具有“君轻民贵”的思想,所以当犯人在刑场赴冤时他能发现疑点,但过问案情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况且已经三审定案,能否昭雪很成问题,所以他不免犹豫,但看着犯人的冤苦,他又觉得不可草率判斩,“这只笔,千斤重,一落下,丧二命!既然知,冤情在,就应该,判断明。错杀人,怎算得为官清?”终于冒着丢官的危险,下定决心来翻案。

在这部戏里,况钟重视分析案情的细节,注意调查研究,明察秋毫,不错杀好人,也不放过真凶,是传统上为民伸冤的清官的典型形象。朱素臣根据清初百姓对况钟的敬仰和爱戴之情,结合民间的一些传说编写了传奇《十五贯》,并很快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那么,历史上的况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真的断过“十五贯”这个案子呢?

连中三元

明朝科举考试共分三个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和状元,如在三级考试中都得第一,称“连中三元”。明朝共开89科,只出了两个三元——黄观和商辂。黄观洪武年间曾连中三元,但被永乐所忌,将他的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

三途并用

三途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进士科贡,是指在科举制度中,府州县举荐人才进入国子监习业;吏员,是指地方官府中的小官。况钟(1383~1442年),字伯律,洪武十六年(1383年)生于江西靖安县的龙冈洲。况钟的父亲曾过继给黄胜祖为养子,小时候随黄姓,名黄仲谦。后来他育有两子,长子黄钟,即后来的况钟,次子黄镛。直到四十七岁那年,他才恢复原姓,称况钟。

况钟自幼就很聪明,对书法很感兴趣,曾经刻苦练习,擅长书写正楷、隶书、行书各种字体。明代是科举制度兴盛的时期,要想做官,尤其是做大官,就必须通过科举正途,所以,绝大多数的学子不畏寒窗苦读,一考再考,为的就是一朝高中,仕途腾达。其实,在明代初期,科举并不是官员们的必经之路。当时,朝廷所实行的人事制度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三途并用。所谓“三途”,是指进士、科贡和吏员。科贡和吏员可以跟进士一样在仕途上发展,这样就大大拓展了朝廷选拔官员的范围,同时也给很多青年才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况钟就是三途并用制度的受惠者之一。

况钟原本会按照父母的愿望刻苦读书,获取功名。但在永乐四年(1406年),靖安县新来的知县俞益却改变了况钟的人生道路。当时,俞益需要一个精通文理、能干练达的书吏,千挑万选,选中了况钟。从此况钟放下书本,跟随俞益做了一名书吏。九年后,正逢吏部的考绩之期,俞益向当时的礼部尚书吕震推荐况钟。一见之下,况钟给吕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正逢成祖朱棣广揽人才,吕震就在成祖面前推荐况钟。朱棣特意召见了况钟,觉得他是个人才,就在永乐十三年(1415年)九月,任况钟为正六品的礼部仪制司主事。成祖朱棣虽然广揽人才,但是他对书吏却抱有很大的偏见。他曾说:“若刀笔吏,知利不知义,知刻薄不知大体,用之任风纪,使人轻视朝廷。”况钟书吏起家,能被皇帝直接任命为正六品的官员,可见况钟很得成祖的赏识。

明代官员考核

明代的官员考核分考满与考察。考满按任职年限考核,三年一考,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标准分:称职、平常、不称职。考察是对京官与外官的考核。京官考核又称京察,三年一察。四品以上官员自陈得失,由皇帝裁定;五品以下由各衙门呈吏部会同都察院案议。外官考核称“大计”,由吏部会同都察院及各地布政使、按察使主持。成祖朱棣以暴戾著称,在他的身边任职,必须小心谨慎。自永乐十三年况钟任礼部仪制司主事起,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朱棣去世,况钟前后共得到皇帝三十一次嘉奖。由此可见,况钟不但殷勤能干,而且非常聪明灵敏,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在皇帝身边从容自若。仁宗朱高炽登基即位后,擢升况钟为正四品的礼部仪制司郎中。

姑苏繁华图宣德五年(1430年),况钟外放到全国最富庶的苏州府任知府。明代以来,苏州府的人口和税粮超过当时的全国任何一个府。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曾就苏州府知府的人选关照吏部:“苏州府是大郡,公务繁剧,赶紧物色廉洁奉公、有才能者出任知府,贪污暴虐、残害百姓的人不能任用。”

同年七月况钟到苏州就任。况钟本人吏员出身,深知吏治积弊。因此,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苏州府赋役繁重,胥吏多是奸猾之徒,最为难治。况钟到任之初,不动声色,暗中对属吏进行考察。起先况钟假装对政务不懂以迷惑左右,遇事都询问左右,大都按照这些属吏的意思进行办理。这些属吏非常高兴,以为新来的知府是个孱头,糊涂可欺。不多久,况钟召集群吏,严厉地责问他们说:“先前该做某事,你们百般阻挠;有的事不该做,你们又强迫我做。你们贪赃枉法,欺上瞒下,罪当死。”那些不把况钟放在眼里的属吏大惊失色,况钟不慌不忙地宣布他们贪赃枉法的罪证,并将其中情节特别严重的几个人立刻处死。这些属吏看见况钟做事坚决果断,而且老谋深算,从此收起轻慢的心思,再不敢冒犯这位新来的知府大人。随后,况钟又裁撤了一大批平庸无能的属官,还惩治了一批犯有贪污罪的官员。当况钟把贪污犯和赃款押解进京时,宣宗对众臣说:“知府是一郡的表率,身体力行必定从廉洁奉公开始。况钟肯定是廉洁的人,廉洁之后才能去贪。知府能去贪,则贪官一定会有所收敛!”果然,通过况钟的整治,苏州府的坏风气得以扭转,吏治逐渐清明,百姓也大多遵纪守法了。

卫所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5600人。卫下有千户所(1120名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112名士兵)。况钟塑像明代在军事要塞上都设有卫所,在苏州府范围内就有多个,每个卫所辖士兵数千人。按照规定,这些士兵都是世籍,子孙相袭。宣德三年,朝廷派御史李立到苏州府等四府来清理军籍。李立为了向朝廷邀功,将很多非军籍的百姓冒定为军籍,甚至闹出了人命。苏州府同知张徽与李立狼狈为奸,激起很大的民怨。况钟到任后,不断有人申说此事。况钟经过仔细核查,将李立、张徽等人的罪行上报给朝廷。宣宗很震动,特命人复查,免除了苏州府内一百六十多人的军籍,并核定一千二百四十人充任军籍只限于自身,其子孙复归民籍。况钟也采取措施,杜绝清理军籍过程中存在的欺瞒现象。

明初朱元璋深恨苏州人民帮助张士诚守城,于是就对苏州府收重税。当时户部有些官员也认为苏州府的土地较其他地区肥沃,所以有意让苏州府承担更多的国家财政支出。比如,当时苏州府负担的夏税秋粮有二百八十一万石,而全国的夏税秋粮总数才为三千石左右,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点一的苏州府,却要承担全国税赋的百分之九点四。况钟到任后,苏州府拖欠赋税已有四年。况钟见苏州百姓因不堪重税背井离乡,多次上奏疏请求核减苏州府重赋,提出核减官田税粮共计七十二万多石的方案。可是户部认为核减数额过大,会对朝廷的财政收支产生影响,没有批准。之后,况钟针对昆山县大面积无人耕种而抛荒的田地请求豁免秋粮;该县沿河滨海的田地已经被水淹灌、无法种植的这部分,况钟也请求豁免,两项合计近十五万石,户部仍是批驳不准。为核减本地的税粮,况钟进行了艰巨的努力。直至宣德七年(1432年),宣宗亲自过问核减官田税粮的事,况钟的请求才在户部获得通过。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苏州府百姓的负担,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为了杜绝税粮交纳时收粮官吏盘剥粮户,况钟制定了严格而统一的收粮办法:各仓库用的簿子要编号,还要填明发给的日期,不许涂改,一式三份,便于查核,明确责任。他的建议被朝廷采纳,使税粮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侵吞税粮的现象大为减少。

苏州府虽是个富庶的地方,但也因此比别处承担了更多的苛捐杂税,其中尤以“备倭船只”、“粮运船只”和“借马”三项贻害最大。

苏州府距海岸不远,易受海盗骚扰,附近的守兵卫所常备四十多只船来防海患。实际上,这些船只已经多年不用了。可是,卫所的官军们苏绣为了捞钱,以修缮费用为名,对当地百姓故意刁难,百般勒索。况钟上疏朝廷,揭发官兵的种种敲诈勒索行为,并请求朝廷停止这种科派。朝廷准许了况钟的请求,为苏州府的百姓减去一项沉重的负担。

“粮运船只”指的是由苏州府七县每年抽调一批船只以供粮运,原本只是个临时性的措施,后来却一直沿袭下来。况钟上疏指出,原本“不为常例”的事情是不应该每年都有的,应该停止,因此也获得朝廷的批准。

至于“借马”,更是多年前的陋规。洪武、永乐年间,江北诸驿马匹短缺,朝廷下令苏州府暂借马匹给江北饲养,前后有四百多匹,说好三年为期归还,没想到过了三十多年,不但没有还马,马匹如有死亡的,原出借者还要再购买补齐。况钟上奏朝廷要求江北驿站归还苏州府的马匹。直到两年后的宣德七年,这段拖了三十年的差事才算完结。苏州府收回了借出的马匹,同时使苏州府的百姓减去了一项沉重的负担。

苏州园林此外,况钟还驳回了许多不合理的摊派,如工部曾经征派三梭布八百匹,分配的标准很不公平,浙江省十一府只派布一百匹,而苏州一府却要负担七百匹。况钟为此上疏据理力争,为苏州府的百姓减轻负担。

况钟这些举措很得民心。苏州府百姓都很爱戴他,称他为“况青天”。宣德六年(1431年)三月,况钟因母丧回原籍守制。况钟离任后,苏州的百姓十分怀念他,曾作歌谣唱道:

况太守,民父母。

愿复来,养童叟。

守制

古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

周忱

(1381~1453年)明前期大臣。以善理财知名。字恂如,号双崖,江西吉水人。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宣德五年(1430年)授工部右侍郎,奉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苏州知府况钟、松江知府赵豫、常州知府莫愚都成为他得力的左膀右臂,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

圩田

也叫围田,沿江、濒海或滨湖的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地。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况钟离开后不久,苏州府百姓三万多人联名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让况钟回到苏州任职。宣宗朱瞻基应百姓的请求,决定对况钟夺情(指官员服丧未满而被朝廷强命任职),让他回苏州府知府任上。

宣德七年(1432年)四月,苏州府连降暴雨,大水淹没七千多顷良田,大片的房屋、堤岸倒塌,灾情十分严重。况钟一面和各县官员组织救灾,一面向朝廷上报苏州府的灾情,同时也要求朝廷派人对苏州地区的水利进行调查,以便疏浚。

朝廷任命江南巡抚周忱同况钟一起对苏州地区的水利进行疏浚。况钟认真负责,经常亲自到工地察看。苏州府区域内,河港湖泊密布,滨河滨湖的圩田地势低洼,而且面积太大,每个圩差不多三四千亩到六七千亩,车水灌田十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况钟命人将圩田都改小到五百亩左右,圩旁开一道水渠,和河道相通,这样在圩田里抗旱排涝就都容易多了。从此,苏州地区的旱涝灾情大大减少。

虽然这年春天苏州府发生了比较大的水灾,但由于及时疏浚了苏州城中的河道,当年苏松等地的秋粮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还建成了济农仓。济农仓的存粮最多时曾经达到过六百九十万石。次年(1433年),苏州府发生了大面积的旱灾,一百三十多万人受灾,济农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宣德九年(1434年),苏州府又一次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由于济农仓存粮充足,受灾百姓都得到了救济。圩田济农仓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和况钟的有效管理是分不开的。况钟做事有条不紊,特别制定了仓粮支拨管理的标准,对借贷的条件、数目,都有明确的规定。后来苏州府所属各县也都建立了县级的济农仓。况钟在苏州府知府的任上长达十三年,虽然期间苏州地区发生了各种灾情,但是灾民没有饿死的,苏州地区也一直比较安定。

官学

况钟是书吏出身,很重视修建学校、培养人才。苏州府所属各县的学校大都狭窄阴暗,容纳不了多少生员。宣德九年(1434年),况钟自己筹集经费,没有向百姓摊派任何费用,仅用半年时间,就重新选址将吴县的官学重建起来。新建后的学校规模比原来大很多,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共有房间二百三十多间。朝廷重臣杨荣亲自作《吴县儒学重建记》,以示纪念。从正统初年起,况钟进一步扩大本地教育规模,建成后的苏州府房间数百间。从此,府、县的生员们有了更为良好的读书条件。

况钟对读书人也多礼让,从不以高官自居。他设立助学金,资助那些家境贫困的书生;向朝廷举荐那些才学优长、行为端方的青年儒生。其中有一个叫邹亮的儒生,很有才学,有人出于嫉妒,写了一封诋毁邹亮的匿名信。况钟不为所动,仍然写了奏章,向朝廷推荐邹亮。邹亮果然是个人才,不负所望,从九品的吏部司务做起,后来累官至监察御史。

正统四年(1439年),况钟任苏州府知府已经九年,应任满离苏。况钟在两任苏州府期间,实心任事,为百姓排忧解难。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大家对况钟的政绩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况钟对此甚感欣慰。他对苏州府的百姓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临行前感慨万千,赋诗道: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

又云:

父老牵衣话别间,空烦扶杖出重关。

相逢知是何年事,珍重无忘稼穑艰。

在况钟任满离苏赴京之后,苏州府的百姓又一次联名上书,请求让况钟连任苏州府知府。次年正月皇帝下旨,命况钟“升按察使正三品职俸,署苏州府事”。这是自明朝建国七十余年来所没有的规格和礼遇,是皇帝对况钟卓著政绩和良好操守的褒奖。苏州府本来就是个富庶的地方,再经过况钟多年精心治理,更是呈现出吏治清明、物丰民富的大好局面。况钟三任苏州府期间,按章办事,将他所开拓的良好局面一直保持下来。

正统七年(1442年)十二月,况钟卒于任上,终年六十一岁,在苏州府知府任上长达十三年。

大概是因为况钟能干练达又清正廉洁,所以受到百姓们的爱戴,才附会出况钟巧断“十五贯”命案的故事。在《太守列传编年》(太守即指况钟)一书中,只是粗略介绍“有熊友兰、熊友蕙兄弟冤狱,公为雪之”,没有举出任何史料以证明况钟确实断过“十五贯”疑案。

联系明朝当时的实际情况,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与现实是不符合的。熊家兄弟是在无锡县被判死刑、经过常州府复审的人犯,是不大可能到苏州府来问斩的,更不可能由苏州府知府况钟来监斩。

以此看来,《十五贯》传奇有可能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素材,采集部分民间传说,综合整理而成的,历史上的况钟与这个传奇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为什么传奇中要塑造况钟这么一个清官、好官的形象呢?

这还要与明清两朝的吏治环境结合起来看。况钟三任苏州府知府,为官清正,颇有政绩,被百姓称为“况青天”。明末吏治腐败,积重难返,百姓在贫困中挣扎,他们都渴望能够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等到改朝换代,成了大清国的子民,他们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素臣的《十五贯》传奇自一问世,便广为流传,就表明了百姓在政治腐败的环境中对清官的渴望。他们希望出现能够为民伸冤、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好官。百姓将美好的愿望通过戏剧的形式寄予况钟。

当然,况钟也给苏州这座城市留下许多的历史记忆。位于苏州西美巷的况公祠,就是供人瞻仰和凭吊这个五百五十多年前的清官、好官的历史文化遗迹。

同类推荐
  • 存亡日

    存亡日

    故事从一个千疮百孔的乱世开始,在一个繁华淡去的盛世结束。他由一个凡人过渡到权力的制高点,在怀疑和信任之间做出选择。明天很难变得更好,因为只要你活着,“更好”这个概念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 三国之若无大意失荆州

    三国之若无大意失荆州

    上仙萧华因触犯天条,被东华大仙贬至凡间。此时,正是三国枭雄并起,战火纷飞。东华大仙见人间疾苦,与萧华约定,若是他能使九州统一安定,则可再回仙界。萧华为重返仙界,进入蜀汉阵营,助刘氏再夺天下…………
  •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涉及中华远古、夏朝、战国、西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直至清朝,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行了讲解
  • 大晋帝国第一人

    大晋帝国第一人

    一个金融人才,意外穿越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仗义英侠出华夏,剑指苍穹问九州。天下归心如我愿,涯海与伊笑江湖。……《仗剑天涯》,属于宋书辰
  •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本书对中国历代近两百位各类名人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君王们的纵情色、英杰们的豪情干云、文土们的旖旎多情、另一类的畸零私情——本书写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男女人,写尽了男女人之间的各种情感。本书故事精彩、人物鲜明、情感充沛、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从而具有有趣、博识、励志等功能。
热门推荐
  • 年少时飞扬的你

    年少时飞扬的你

    我们总是期待我们的青春是美好的;总是期待我们的青春是疯狂的;总是期待我们的青春是无悔的。遇到年少时飞扬的你,我不知所措,你问我任何问题,我只是回答你是或不是而并没有正面回答你,不敢面对你,大概我有些自卑,也害怕坠入爱河。人们在青春时,有些人互相喜欢,总是相信最后会在一起;而有些人,他们反而是迷茫的,他不知道他们的未来是怎么样的,他们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韩飞扬,你不是说过你不会放手吗?”“……对不起”我以为我可以做你一生的王子,但我最后却成了守护你一生的骑士。一段青春,唯美的爱情,送给年少时的你,送给正直年少的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人到边缘

    人到边缘

    一个被开除的学生成为流氓,毒贩并最终失去挚爱的故事。
  • 网游之多彩世界

    网游之多彩世界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出生神器,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主角看了看自己的出生神器,有些心伤。小日子,出生神器,被动技能一:可以同时拥有多种宠物;被动技能二:无法孵化二阶及二阶以上宠物蛋;被动技能三:宠物进化方向更丰富。“唉~是不是别人收服神级宠物时,我只能与史莱姆、野鸡、骷髅结伴?好倒霉啊!!!”
  • 重生之麒麟决

    重生之麒麟决

    蜀山灵门,一个专门杀鬼捉妖的职业。破魔门主,一个代代独传的门派。传说中只有蜀山灵门和破魔门主联手才可灭掉妖皇,夺得麒麟决,从而恢复一个更为平衡的六界………
  • 仙尊逍遥传

    仙尊逍遥传

    被女友狠心说出分手,应天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险些走上不归路的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短暂变故后,终于是重新拾回了自信!校园美女、居家美女…还有修真界,正道七门、魔道六门!且看应天是怎么一路向前,直达仙尊之境,俘获至爱的。新人报道,还望大大多多支持!你们的驻足观看,将会带给我莫大的鼓励……O(∩_∩)O
  • 镂玉扇

    镂玉扇

    一座小屋,一把扇子,一个痴情女,一个薄情郎,一段故事。
  • 超级基因改造计划

    超级基因改造计划

    凌锋,地球联邦军最高科学家凌翼的独子,由于一个计划需要被改造成全宇宙独一无二的超级基因拥有者,当然他本人并不知情,整个宇宙的震动只为他的一个改变......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星魂圣辉

    星魂圣辉

    宇宙无边无际,无数的生命繁衍,它存在着太多的未知与神秘。神秘的星魂,它将怎样让我们发挥出耀眼的光辉,邪恶的入侵,一切只是一场游戏,还说我们本身就是玩家。每个人都并不平凡,让我们在气运交集的纪元里和圣辉战士一起抒写自己的故事,走出自己的辉煌之路………
  • 腻爱

    腻爱

    一个噩梦让我认识了你,你就陪着我一起做噩梦。只是后来,谁知道日子越过越知足,假如未来,一不小心就陪我到白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