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1400000025

第25章 身后逸事

从历史事实上看,李渊做太上皇比他做皇帝更成功。

唐太宗贞观九年五月,也就是公元635年6月,李渊在做了9年多的太上皇后,终于一病不起。他想自己去年秋天便已经中风卧床,而且年纪已经70岁了,算来生命已到尽头,于是自己为自己下了一道诏令:“既殡之后,皇帝宜于别所视军国大事。其服轻重,悉从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就在发布诏令的当天,作为大唐王朝开创者的李渊,在长安大安宫垂拱前殿与世长辞。群臣上溢号为“大武皇帝”,庙号为“高祖”。

李世民听到太上皇的遗诏,下令由太子承乾代为处理朝廷政事,他自己亲自去料理父亲的殡殓之事。

一个多月后,李世民恢复了听政,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太上皇的陵墓规格,他首先提出意见道:“应该依照汉高祖长陵的规模,即高九丈,宽一百二十步,务在崇厚,不能有所减损。”

秘书监虞世南认为陵墓工程量太大,提出缩小规模的建议,《资治通鉴》中记载如下:

“圣人薄葬其亲,非不孝也,深思远虑,以厚葬适足为亲之累,故不为耳。昔张释之有言:‘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可隙。’刘向言:‘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其言深切,诚合至理,伏惟陛下圣德度越唐、虞,而厚葬其亲乃以榘汉为法,臣窃为陛下不取。虽复不藏金玉,后世但见丘垄如此其大,安知无金玉邪!且今释服已依霸陵,而丘垄之制独依长陵,恐非所宜。伏愿依《白虎通》为三仞之坟,器物制度,率皆节损,仍刻石立之陵旁,别书一通,藏之宗庙,用为子孙永久之法。”

李世民本不想接受这个意见,就装作没有听清的样子,顾左右而言他。

可是,虞世南为此又上书说:“汉天子即位即营山陵,远者五十余年,今以数月之间为数十年之工,恐于人力有所不逮。”

李世民又觉得虞世南的建议很有道理,便让大臣们再议,后经众臣议论,都认为房玄龄的意见比较切实可行,这方案是:

“汉长陵高九丈,原陵高六丈,今九丈则太崇,三仞则太卑,请依原陵之制。”

这里说的原陵,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在李世民看来,刘秀是光武中兴的明主,能依原陵建墓,也算是一个开国皇帝的规格了,便同意以房玄龄的意见为准,按光武帝原陵的规格修建了献陵。

决定了陵墓的规格后,还要决定陵墓的内容,秘书监虞世南极力反对厚葬,他引用魏文帝曹丕的话说: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君,无有不发之墓,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乃不重痛哉!若违诏妄自变改,吾为戮尸于地下,死而重死,不忠不孝,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

于是谏议大夫朱子奢请求立三昭三穆而虚太祖之位,便开始修建太庙,以供养李氏家族的祖先。

房玄龄等人认为李唐王朝源始于关陇,联姻于鲜卑,想以西凉王李暠做始祖;左庶子于志宁却说道:“这位李暠是陇西成纪人(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人)。而李暠的十六世祖,就是西汉武帝时因抗击匈奴、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因此,李唐的始祖应该是李广。”

李世民却说道:“朕之体系,起自柱下。”

这里说的“柱下”,即柱下史,传说老子曾经担任过周朝的柱下史,这就把李唐的始祖拉得更远了。

经大臣们讨论之后,李世民听了汇报,终于发话说:

“始祖不宜牵扯太远,以免祭祀起来过于烦琐,这样还是只有六室为好。”

到了这一年的冬十月,陵墓建造完工,唐太宗李世民率百官将李渊的灵柩安葬,称李渊的陵墓为献陵。李渊的原配妻子窦氏早死,李渊称帝后追谥她为“穆皇后”,葬于寿安陵。这次以穆皇后也付葬于献陵,加号太穆皇后。

为了能让李渊在死后也能继续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李世民提议:“后宫凡被太上皇生前封过名号的妃嫔,一律殉葬于献陵。”

此诏一下,一直与李世民作对的张婕妤、尹德妃只好悬梁自尽,而万贵妃、宇文昭仪等人,虽然在两大集团斗争时期,帮助过当年的秦王李世民,但是,她们料想不到如今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会让她们去殉葬,用这种方式来报答她们!

献陵是堆土成陵的代表。它位于今天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四十三华里荆原上唐朱村,由于李世民依照汉代陵墓形式修建,所以墓冢呈覆斗形,长宽均约一百米,高十三米,陵前有大型的华表、石屋,还有石虎、石犀守陵。

那时的唐朝,十分讲究功臣、贵族陪葬,就是让与李渊曾经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和部分亲王贵族们,在他们死后也一同葬入献陵区,意思是这些人死了之后,仍然能经常和李渊见面。

当然,这还只是拉开历史戏剧序幕之前的一段前奏曲,激动人心的场面还来不及展开。

因为年代久远,这些陪葬墓并不能一一分辨出墓主的名字。如今尚能确定墓碑者有李凤(李渊第十五子)、李神通、李孝同、臧怀恪、樊兴等三十余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汉太上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北部的潭家乡昌平村,两陵相距仅有十五华里,陵墓的形状同样也是覆斗形。

这两座形状相同的陵墓,彼此相距咫尺之远,陵主又都是太上皇,不由人不想到:“在汉太上皇去世八百多年之后,又有一个类似的唐太上皇!真是无独有偶,难怪后人常把他们相提并论呢!”

李渊的献陵至今尚未发掘,地面的遗物有大型华表、石犀、石虎,形象都是颇具特色的。

献陵的石虎和石犀,都是唐朝石刻艺术的精品,用整体巨石雕琢而成,体态雄健,形象生动。

尤其是石犀,选择来自非洲的大犀牛做原型,造型巨大硕壮,轮廓清晰,在比例上也很适当,若从宽阔处望去,更加生动威武,很适合陈放在荒郊旷野的陵墓前。

石犀的雕刻并不追求细巧,但却抓住犀牛的特征,一半细雕,另一半粗雕,而精雕的一半明显地保留汉代石刻重神似意境的特征:如犀牛颈部下垂的厚皮,笨重的身躯和姿态,都充分显示了犀牛的形象。这不仅是关中十八座唐代皇帝陵中唯一的以犀牛为题材的艺术佳作,也是全国陵墓石刻艺术中罕见的。

李渊的献陵,用来守护陵墓门的,不是石狮,而是石虎,就更具特色了。

偌大的圆雕石虎,高达2.09米,呈走动状,体形庞大,气势宏伟。这种造型在唐代陵墓雕刻中,非常特殊,它纯系写真,不曾有半点守门卫户的意味。

但从石虎挺拔的形体,威严的头部来看,仍然有很大的威慑感。从整体的形象结构看,是非常生动而和谐的,头部稍倾斜,做出阔步向前搜寻的姿态,正表现出虎特有的性格。

有人不禁要问:“关中十八座唐朝皇帝陵中,用来守护墓门的全是坐狮,为什么李渊的献陵不是坐狮,而是石虎呢?”

据说,献陵完工之后,一天清晨,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眨眼之间,暴雨如注,等到风停雨止时,忽见朝霞满天,在一片彩云上,有一位白衣老者,骑着一头硕大的犀牛(古称青牛),朗声说道:

“我乃太上老君李耳,大唐天子李渊乃我李氏宗裔,他有开朝建国之功,为子孙创下三百年王者之业,当以出林王子为之守陵。”

说罢之后,只见李耳将指尖在空中一挥,献陵四门前的八只石虎忽然摇头摆尾,昂起头来,向着空中的太上老君长啸不止。那雷鸣一样的虎啸之声,震得周围山鸣谷应;刹那间,百鸟齐集,百兽奔至,一齐汇聚在献陵周围,鸟儿翩跹,兽儿狂舞,鸣声婉转,啼叫惊闻……

片刻之后,空中传来朗朗的笑声,笑声渐止之时,鸟儿又飞回林里,兽儿也告别了陵寝,再看那八只石虎,仍然安如磐石一般地静立陵前,纹丝不动。

自此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每当节日来临,或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日子里,李渊的献陵总要“显灵”的,而“显灵”之时,虎啸声、兽叫声、鸟鸣声,传遍献陵周围七乡八村,百姓们扶老携幼出门观看,虔诚地向着献陵顶礼膜拜,祈求李渊赐给他们福寿富贵,合家安康。

李世良得知这一情况之后,认为这是国家的祥瑞、大唐的吉兆,也是李氏的老祖宗——老子李耳降下的荫蔽。

于是,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李世民亲率文武百官两千余人,赶往周至终南山楼观台祭祀老子李耳。

李世民又召见道士们道:“朕之远祖经常前来降瑞,赐福给大唐子民,朕为大唐天子,其可无兴建乎!”

其后,李世民令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并赐米二千担,帛一万匹,白银一万两,留作兴建之用。

公元655年10月,唐朝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造反,占领都城长安之后,据说安禄山一时心血来潮,想到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的献陵前面去抖一抖威风,杀一杀大唐天子的傲气!

于是,选择一个好日子,安禄山带领他的三千禁卫军,耀武扬威地一路吹吹打打,来到李渊的献陵前,刚跳下战马,正要张口说话,猛然听到一声炸雷,平地刮起一阵狂风,顿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飞沙走石,人仰马翻,伴着一阵阵的虎啸声,吓得安禄山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他的兵马死的死,伤的伤,逃得无影无踪。

过了一刻工夫,风定之后,安禄山正想起来,刚一抬头,忽听半空中传来震雷一般的呵斥声:

“逆贼安禄山,死期将至……死期将至!”

安禄山急忙又把头埋进衣领,过了好长时间,看到周围安定下来才心惊胆战地爬起来,收拾残余兵马,匆匆离开李渊的献陵。可是,耳畔不时地响着那雷鸣一般的虎啸声,还有那句“逆贼安禄山,死期将至!”的呵斥声。

这一年刚过,春天才露个头儿,叛贼安禄山果然死期到了,竟然被他的儿子杀死。

献陵不断显灵的名声传出去之后,那些叛臣逆子再没一个敢到陵前去了;鸡鸣狗盗掘墓扒陵之徒,更不敢迈近献陵半步。因此,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李渊的献陵仍旧巍然屹立在关中大地上……

同类推荐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史玉柱的坎

    史玉柱的坎

    坎坷、困境,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过,史玉柱所经历的坎坷之多、困境之险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以4000元的投资,在短短4个月就赚回100万,又因巨人大厦资金匮乏而在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富沦落为负债2亿多的中国“首负”。即便这样,史玉柱并未气馁,而是举债进攻保健品市场,黄金搭档一炮而红,而他马不停蹄地进军网游领域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史玉柱,他曾被无数创业者誉为创业天才,是许多企业家眼里引以为戒的失败者,更是众人眼里的“逆袭英雄”。他抛开“负翁”的阴影,再次创业,抢占保健业市场、进军网游领域,成为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他这一路走来,到底经历了哪些辛酸、坎坷,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
  • 在宇宙中摇滚:“宇宙之王”霍金传

    在宇宙中摇滚:“宇宙之王”霍金传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霍金的诞生与成长、获取博士学位、怎样与致命疾病顽强地做斗争、探索宇宙的秘密、与两任妻子的婚姻生活以及著书立说等方面阐述了霍金的人生历程及对宇宙做出的巨大贡献;下篇以“霍金到底知道什么”为主旨,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时空的本性、霍金对相对论的推演与深化、量子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和谐统一等方面,运用理论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详尽地向读者对霍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努尔哈赤全传

    努尔哈赤全传

    《努尔哈赤全传》是阎崇年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再现了清朝开国的宏阔历史和清朝第一帝努尔哈赤的传奇人生。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创建八旗,制定满文,建立后金,进而袭抚清、克开铁、占沈辽、下广宁,开创出清朝三百年基业。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又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努尔哈赤在南有大明、西有蒙古、北有叶赫、内有政敌的不利情况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胞弟舒尔哈齐、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蒙古林丹汗、明辽东经略熊廷弼……建立王权,黄衣称朕。努尔哈赤一生事业的成功,究其根源,在于“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热门推荐
  • 元帝九山

    元帝九山

    万年前,这里走出过一位灵帝。万年后,灵帝的后人再次踏上这同一条路。他能否守住一生挚爱,再现先祖辉煌?命运之下,万事未定。
  • 往事如烟,妙不可言

    往事如烟,妙不可言

    两人乌龙的见面,却接下了一世情缘,他和她之间,有着解不开,理还乱的不解之缘。
  • 十一年前的约定

    十一年前的约定

    十一年前,她还是个孩子,而他就比她大一点点,十一年前的相遇,注定终生,谁也无法改变!
  • 极品良辰

    极品良辰

    年轻的屌丝大学毕业生,因为一次意外经历,重生到了地球二号,成为叶家大宅里一名光荣的男丁!我爸家大业大我妈富贵荣华官场能呼风商场能唤雨开在断肠时......大家好,我叫叶良辰!
  • 天黑欲落雨

    天黑欲落雨

    当方蓝知道范奕航是范宇景的儿子时,流着泪对他说:“范奕航,如果我不是范宇景的女儿,当赤道留住雪花眼泪融掉细砂你肯珍惜我吗?”’小蓝,下辈子只愿你我永不相遇。“曾经他为她挨了一刀,他们在一起了。现在她为他断了双腿,他却失忆了,娶了别人。最终秘密揭开的时候,他是养子、她是真千金。然而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
  • 神殇引

    神殇引

    红墙琉璃瓦,相思寄红豆,战鼓惊心魄,宫闱撩人心,兵卒百战死,将军何时归!
  • 离婚,贺少请签字

    离婚,贺少请签字

    五年前,二十岁的颜素素嫁给二十四岁的贺温然。商业联婚,无宠无爱。一人舍掉自己婚姻,一个放弃心头挚爱。五年后,一封离婚协议书送至颜素素的手上,甲方正楷字体一笔一划的写着贺温然的名字,冷锐锋利。她同意,却纠缠。五个月后,乙方签上字体,怀着三个月的孩子远离。而那甲方却追上,为美人放弃江山,纠那一世情缘。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七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七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朵云想起

    那朵云想起

    有些时候,尊严什么的在爱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于渺小,时间也够久了,该放下的都被抛弃,唯独你。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蓄谋已久,他利用她是真,她知道,但不知道的是他也真的爱着她。最后的最后,他们与风月无关,与利益无关,与时间无关。季云光:真真假假不过就一个你,而我爱的就是最真的那个你,潇韩:我也怕,怕失去你,怕卸去伪装的我再得不到你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