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1400000022

第22章 太平盛世

唐王朝的统一战争结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这一期间,唐统治者还无暇顾及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因此唐太宗即位时,全国经济仍凋蔽不堪,各地灾害仍频,社会矛盾尚未缓和,民心还不十分安定。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医治战争创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唐太宗出生在隋朝的盛世,又经历了隋末的动乱和隋王朝的灭亡,特别是隋亡,在他心里留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他在做皇帝之后,十分重视隋二世而亡和隋末农民战争的经验教训。这件事成为影响唐太宗统治政策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以“隋为鉴”是贞观年间唐太宗与近臣们不绝于口的话题。隋王朝本是一个十分强盛富庶的统一帝国,它储备的粮食可供五十年之用。隋炀帝继位时,“海内殷阜”,可是不到十三年,便分崩离析,短命而亡,原因是什么呢?用唐太宗自己的话来说,一是由于隋炀帝“广治宫室,以肆行幸”,所造离宫别馆,自长安至洛阳,乃至并州、涿郡,“相望道次,遍布各地”。二是“美女珍玩,征求无已”。唐军初平长安,李世民见隋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可见隋炀帝贪心不足,欲壑难填。三是“东西征讨,穷兵黩武”。总之隋炀帝依仗自己富强,不顾后患,徭役不断,干戈不停,使百姓无法生活,激起反抗,终至“身戮国灭”,为天下所笑。这一切都是唐太宗“耳所闻,目所见”的亲身经历,因此不能不使他“深以自戒。”从隋亡的教训中,唐太宗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王朝的气数长短,虽然取决于天命,然而“福善祸淫,亦由人事。”也就是说,王朝的兴衰还要取决于国君的好坏。也许是自己为唐二世皇帝的缘故,唐太宗对与隋亡有相同特点的秦亡的历史也十分感兴趣,认为秦虽“平六国,据有四海”,但“恣其奢淫,好行刑罚”,结果也是“二世而灭”。他因此得出结论说:“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

从隋灭亡的教训出发,唐太宗及其大臣们又进一步认识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威力。尤其是唐太宗年青时在民间生活的时间较长,许多大臣参预或经历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对民间的疾苦有真切的了解,这就使得唐太宗君臣对人民群众与国家的利害关系,有可能达到比较客观认识的程度。如唐太宗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也向唐太宗指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表明,唐太宗君臣对人民群众的作用有相当进步的认识。这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给地主阶级的严重打击所产生的结果。

贞观初年,太宗与大臣们一再讨论所谓“君道”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如何调节统治者与农民百姓间的关系,即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太宗对侍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贪)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又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因此,他明确指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所谓“存百姓”,就是必须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起码能够生存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民为邦本,本固国宁”。而所谓“正其身”,就是君主必须“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克制过分的奢侈欲望,不因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损害农时,折腾百姓。

在总结历史教训的过程中,唐太宗君臣之间,逐步形成了“清静无为”的统治思想。唐太宗一再说自己“不敢轻用民力,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不失(农)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魏征和王珪等大臣也支持太宗实行“清静无为”的统治政策,提出:“静之则安,动之则乱”,“无为而化矣。”“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

唐太宗的“清静无为”政策,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偃武修文,二是戒奢从简,三是轻徭薄赋,恢复经济。

偃武修文,就是及时结束战事,实行文治,使当政者的注意力及时从军事斗争转移到治理国家方面来。战争本身必须用军事手段解决,战争的创伤则不能依靠军事手段来治疗了。李世民之所以得天下,主要凭借赫赫武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因此这个转变对于他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李世民分析唐以前建立新王朝的“拨乱之主”,除东汉光武帝三十三岁以外,其他的都“年逾四十”。而他本人呢,“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因此,感到自己的经验不够。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除了向大臣请教以外,每天罢朝归来,就安排一些时间读书。他读书的劲头很足,常常是通宵达旦,手不释卷。所谓“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辍膳玩三坟,晖灯搜五典。”这些是太宗读书情景的自述。吃罢晚饭便进书房,而一捧起书,一天的劳累都可忘得干干净净。读到兴头处,还挥毫赋诗,畅叙心得,他读的主要是史书,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因而特别重视历代兴亡盛衰的历史。他曾下令房玄龄、魏征等主持修篡《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和《隋书》。当这些史书修篡完成时,唐太宗十分高兴地说:朕观前代史书,彰善祛恶,足为后世鉴戒。秦始皇奢淫无度,志存隐恶,焚书坑儒,以封学者之口。而隋炀帝表面上虽好文儒,实际上却歧视学者。所以也不好好为前世修史。致使数代史书,几将泯绝。我跟他们不同,要以前王之得失,为后身之龟镜。

同时,唐太宗还十分重视发挥熟悉经史官员的作用。北魏以来,开国君主多为武将出身,朝廷内武官地位也较高。李世民以军事起家,贞观初年也是武官多而文官少。王珪针对当时的情况向太宗进言道;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而近代重武轻儒,朝廷所任用大臣,极少经术之士,儒行既亏,风气也就越来越坏,唐太宗“深然其言”,颇为重视他的意见。自此之后,便积极提拨“学业优长,兼识政体”的官员,引置左右,“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鉴前代成败事”,成为唐太宗终身奉行的三件大事之一,也成为贞观时期大臣中的一种良好风气。

总之,偃武修文的思想,在太宗头脑中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在他的诗作中,不时有所反映。“如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有一次太宗大宴群臣,席间奏起《秦王破阵乐》。这是李世民破刘武周时,军中流行的一首军乐。太宗听了虽很自得,但还是觉得这军乐“非文德之雍容”。封德彝在一旁奉承道:“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太宗当即回答:“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封德彝讨了个没趣,十分难堪。这说明太宗早已对“偃武修文”的政策有所清醒的认识。这首《破陈乐》,后来编成《七德舞》。太宗又亲为填“功成庆善乐舞辞”,编成《九功舞》,以象征“文德”,每逢宴会,与《七德舞》一起奏演。魏征为要劝谏太宗偃武修文,每逢演《七德舞》,便“不视”,而当演《九功舞》时,才认真观看。可见魏征等大臣在促进太宗推行这一政策中,是起过不少作用的。

为能减轻人民的负担,唐太宗比较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唐太宗即位后,住的宫殿还是隋朝建造的,大都已破旧。按照以往的习惯,新王朝的君主都要大兴土木,修建新的宫殿,至少也要将旧宫殿修复装饰一番。唐太宗目睹隋亡的事实,每一想起,便“不敢纵逸”,在贞观初年一直不许修作。他患有“气疾”,所住宫殿怕湿夏暑秋凉,易引起旧病复发。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有人奏请“营一阁以居之”。唐太宗说:朕有气疾,确不宜居潮湿之官。可要是破土兴工新建,必然靡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罢。朕功德不及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臣下固请再三,仍不许。为了减省宫费,唐太宗还下令放出宫女三千人。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社会经济稍有好转,唐太宗打算东巡洛阳,便下令修复乾元殿,以供“行幸”之用。张玄素竭力劝阻,言词激切。他提出当前经济凋蔽尚未完全复元,若急于修饰乾元殿,“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其做法比隋炀帝还要残暴。开始,唐太宗听到这些话颇不舒服,但一提到隋亡的教训,也就极力克制自己,下令“所有作役,宜即停之。”在群臣的谏阻下,贞观初年,唐太宗基本上没有大事兴修土木工程。不仅如此,当洛阳遭大水,百姓房屋被冲毁时,唐太宗还下令拆掉洛阳的一些宫殿,将木材分给居民供修房之用,而洛阳宫被大水冲坏的,只令“少加修缮”,并“废明德宫及飞山宫之玄圃院,给遭水者”。

自隋以来,勋戚之家,盛行厚葬,“以高坟为行孝,遂使衣衾棺椁,极雕刻之华,穷金玉之饰”浪费极大。唐太宗下令严加制止,要州府县地方官“明加检察,随状科罪”。并命“在京五品以上及勋戚家”,遵照执行。后来他仿汉代“豫作山陵”,事先安排自己的陵寝,并亲自制定规格,“因山为陵,容棺而已”,以免一旦死后,子孙“仓卒劳费”,另外,他又下令:“自王公己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超越制度者,“宜一切禁断”,制止贵族官僚们的过度奢侈。有一年,工部尚书段纶带了一位巧匠杨思齐进宫,欲制造傀儡戏道具,以讨好太宗。不料太宗不仅未给奖赏,而且还将他训了一顿,免去了段纶的官爵。对地方官吏进贡的珍奇宝物,太宗也下令禁止,以防扰害百姓。

由于唐太宗比较注意克制个人的生活欲望,同时也以此要求王公大臣,因此在贞观初年崇尚节俭的大臣也不少,如户部尚书戴胄“居宅弊陋”,死时甚至“祭享无所”。温彦博任尚书右仆射,身为宰相,“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著名的大臣魏征也是“宅内先无正堂”,及患病,太宗前往看视时,才命朝廷为之营造。魏征死时,交待家属以“布被素褥”埋葬了事。可见贞观君臣之中,崇尚节俭已初步形成了一种风气。

唐太宗还经常派使臣到各地巡行视察,劝课农桑,向使臣讲述劝农的意义,指出“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他还要求劝农的使臣到达各州县时,不要讲排场,走形式,要讲求实效,不许名为劝农而实则增加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官员为贯彻唐太宗劝课农桑的方针,还采取惩戒怠惰、务使游民归于农耕的措施。贞观二年,窦轨出任洛州都督,“洛阳因隋末丧乱,人多浮伪。轨并遣务农,各令属县有游手怠惰者皆按之。由是人吏慑惮,风化整肃。”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说:“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

为落实劝课农桑,唐太宗强调“不违农时”的重要,认为“农时甚要,不可暂失。”据《贞观政要·务农》记载,有关官员上书说:“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唐太宗认为二月正值春耕即将开始之时,担心此时为太子举行加冠典礼,“恐妨农事,今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上奏说,按照阴阳学家的理论,太子的典礼“用二月为胜”,唐太宗驳斥说:“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韦占,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太子的加冠典礼,可以说是大事;选择在吉时举行,也是理所当然。然而,当典礼与农时发生冲突时,唐太宗以“恐妨农时”为由,将冠礼“改用十月”,足见他对不违农时的重视。唐太宗喜好狩猎,但他即位后的狩猎活动,大都在十月至腊月进行,即是在农闲时期,基本上没有违背周代“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古制。

唐太宗还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不违农时原则的落实。《唐律疏议·擅兴律》说:“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又说:“非法兴造,谓法令无文。虽则有文,非时兴造亦是。若作池亭宾馆之属及杂徭役,谓非时科唤丁夫,驱使十庸以上,坐赃论。”“非时兴造”即指在农忙季节大兴土木或征发徭役。《擅兴律》以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不违农时原则的落实,并规定如有地方官员敢于在春、夏、秋农忙季节擅自征发徭役十庸(折绢三十尺)以上者,按贪赃罪依法论处。对在农忙季节擅自征发徭役、强夺农时的官员依法论处,这在中国封建时代是前所未见的事,它体现了唐太宗对劝课农桑与不违农时的重视。唐承隋末丧乱和农民大起义,出现大片无主荒地,户口流散严重。这不仅关系着经济的复苏,也直接影响到朝廷赋役的征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初统治集团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度。

唐太宗即位后,为加速经济恢复,积极促进均田制的施行,史载长孙顺德任泽州刺史时,追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田数十顷,受劾而追夺,分给贫户。可见,太宗时期均田制不仅确实实行过,而且对阻碍均田的势力打击较力。因而均田不仅在关中,并且在关中以外的地区推行得也相当广泛。敦煌及吐鲁番出土的与均田制有关的文书,有力地证明唐代均田制并非空文。这些资料在时间上虽在唐太宗以后,但均田制在唐初即已实行,后期资料的发现,证明均田制在唐初即已据北魏中期以来的均田制而继续推行。如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沙州敦煌县户籍中所载索思礼,一户共三口,户主索思礼,六十五岁,属于“老男”户主,他有一系列勋官、职事官、散官的衔头,其衔头是“昭武校尉、前行右金吾卫灵州武略府别将、上柱国”。他的儿子索游鸾,属于“丁男”,衔头是“丹州通化府折冲”。思礼妻汜氏已故,游鸾子齐岳,十二岁,尚是“小口”。这一家的户等是“下中”,即八等户,家中无课口,属于“不课户”户籍簿中之记载所以如此详细,是因为它与均田制的收授事情有关。索思礼是“老男”当户,应受口分田四十亩;索游鸾是正丁,应受口分田八十亩,共应受口分田一百二十亩。又,父子二人各应受永业田二十亩,合计四十亩。此外,索思礼七品散官,索游鸾四品职事官,各应受田三千亩,共六千亩。而他们实受多少呢?计口分田一百六十七亩,溢出了四十七亩之数。永业田四十亩,与应受数额相符。应受宅田三亩,也严格符合规定。外“买田”十四亩,也不违背律令。其中只有勋田仅受了十九亩,尚欠五千九百八十一亩未受。均田制自唐初实施以来,发展到大历年间,实际情况是相当复杂的,均田登记籍帐时,按这种官僚人家实际顷亩分派数字,有的数字分派得符合规定,有的就不能符合,因为已无田可授,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能授多少就算多少。尽管授田数字不足,但通过这一户籍文书可以看到,均田制肯定是实行过的。

同类推荐
  •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她是男权世界的一抹朱红,在铜墙铁壁中建立了自己的名号,她进过感业寺,却最终翻身农奴把歌唱,坐上了皇帝宝座、她励精图治.将贞观之治完美过渡到了开元盛世:她独具慧眼,有唐一朝人才济济,狄仁杰、姚崇、宋璟、郭振……丈臣武将,汇聚一堂:她又极具手腕,轻松玩转后宫,关键时刻甚至连亲生女儿都不放过 她也曾经养男宠、眨老臣、任酷吏,在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卡内基自传

    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第一位现代工业巨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工业革命早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个阶段。卡内基从小信差干起,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如今,遍布全球的卡内基音乐厅、卡内基大学、卡内基图书馆,在他的身后延续着成功的人生。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EXO之女配华丽归来

    EXO之女配华丽归来

    我是个坏女孩,为了得到他们的爱,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可是,那是原来的我……现在,我要变得完美起来!
  • 只愿陪你到白头

    只愿陪你到白头

    在毕业那年的一天,她突然发病。这时她才知道原来她身上一直带有母性遗传心脏病。只是以前从未注意过。因为怕连累到他,同时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留给他回忆里的是她健康时欢乐的笑颜。因而残忍的选择了分手。他,期待着未来有她陪伴,一起走两人想象的路还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不可自拔,却突然听到那残忍的两个字。心突然像被刀割,划破了曾经美好的种种。当五年之后,她已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婚纱设计师,曾经清纯的笑脸已然换上职业的笑容;他不负她曾经的瞩望,成了国内著名的外科手术医生,冷酷且无情。当两人在相遇,是否还能回到从前,是否能一起到白头?
  • 物理的妙趣

    物理的妙趣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研究……本书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物理世界……
  • 艾尔萨德战记:龙族的复仇

    艾尔萨德战记:龙族的复仇

    在阿尔沙提亚大陆上曾经有着高度的文明,其中一个文明叫艾尔萨德,这个文明的人民和传说中的龙族战斗了很久很久,终于消灭了所有的龙族,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一万年,一万年后的艾尔萨德帝国不在有战争,一片祥和宁静,但一个月前,在国内的多处地点出现了异动,甚至有人目击到了已经灭绝的龙,就在这个背景下一个预言诞生了,一个叫“艾丽璐”的女孩是唯一可以解救艾尔萨德并打败龙族的人,于是一场与龙族的战斗再次打响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异世落日巅峰

    异世落日巅峰

    羿辰被追杀时竟莫名其妙地穿越到异世,在无意中发现自己沉寂许久的血脉竟意外重新开启。血脉之力在逐渐苏醒,羿辰也在不断变强。在实力渐渐变强时,一扇蕴藏惊天秘密的大门也在向他打开。到底让自己穿越来到异世的那股神秘力量来自哪里,爷爷交给自己的玉佩里面又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个阴谋,而自己正是这个阴谋中至关重要的棋子。面对威胁,到底是做棋子做到底,还是大义灭亲,击破阴谋,羿辰又该如何抉择。
  • 穿越女尊之官人笑纳

    穿越女尊之官人笑纳

    阴差阳错李琳琅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这里上下五千年历史并未记载!阴阳互调,女主外男主内的女尊王朝!重生也罢,穿越也罢,她将一切看淡,只想带着自己心尖尖的那个人走想美好。且看她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带着夫郎奔小康~有美食,宫斗~【本文一对一,喜欢可加入收藏!】友情推荐朋友写的文文:腹黑王爷,绝宠医妃
  • 绝命夫人

    绝命夫人

    她曾是一个皇室女子却惨招灭门之灾难。遇难中好不容易得以生还,却招匈奴贱卖。为博取生存不得不出下下策贱卖自己。人称:柳绝命命中注定我会遇见你我的绝命夫人,我亡你国但我爱你如命,命在你手,要杀要剐随你便,我无悔!人称:江尘
  • 成灾

    成灾

    黎望因为一个误会失去了最爱他的人,绝望自杀后,他将自己与一个系统绑定,只因为系统可以让他重新来过。抽取部分记忆的黎望还能如愿和他相爱吗?
  • 处世的规则 办事的门道

    处世的规则 办事的门道

    本书汇集了许多活用处世规则、办事门道的成功经验,由点到面,把道理讲到实处,讲到读者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