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问及何为田园?意象中的田园多隐于林,情归山水,这是我们常常对田园的认知和向往。日出而作,夜暮踏归,是田园生活;朝花夕拾,庭前风轻云淡,是田园情怀;游历山河,且行且吟,亦是田园人生吗?
古诗词游龙神韵,或在动中起舞飞花,或在静中探月望远,可举杯默然凝视苍穹,可低首思及千里之遥,行行走走,停停落落,便蕴育出了一颗颗明珠撒向了历史的天际,恒远如星辰。
诗人们都奔向五岳山川,草甸山林,在四野开阔中找寻生命的本原,领悟另一番自由的境界,或许,这才是他们的真我世界,或真我的一种人生诉求。一篇篇歌咏山、水、大自然的锦绣泼墨,于是就这么诞生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乃泰山别名,居五岳之首的泰山,尊为宗,当之无愧。泰山如何?诗人心中描摹过的泰山,当抬眼在眼前,惊喜交加不言而喻,心内涌现的感慨"夫如何",它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我仰慕的那么巍峨壮观,雄伟秀丽?诗人此时何处,何来自问之语?原来,他在望岳啊,山脚下,或不远的眼界处,激动中泛起了波澜,敢问泰山你的姿颜如何?一个"夫"字,别致,精巧,创新。"夫"字在古文中通常用于句首的虚字,但凡无实意的表达,但是,此间锲入,却十分添彩,妙哉!诗人在问自己,也是轻叩泰山的心扉,说说冠冕了岱宗的你,是怎么样的一个境界?他充满了好奇和疑惑。"齐鲁青未了",你看哪!在齐鲁的大地上,我还能远远地望见青色横亘延绵在其间,而齐鲁在哪儿,落脚于何方?泰山之南为古代的鲁国,之北乃齐国,这么辽阔的土地上,竟然能观望到泰山之色、之姿,真的吗?一句地理特点的点墨,不说泰山之高,不提泰山之黛,反其道而行之,以"他山之石"来衬托对泰山的褒扬和赞叹。新颖的不是手法,而是参照物的选择有些出其不意。"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古往今来无数咏泰山的诗句,明代莫如忠在《登东郡望岳楼》诗中说,都不及杜甫的这一首《望岳》,对其"传神写照"尊崇至极。
世间有一种旅行,独立行走于天地间,或富有,或清贫,都是一种壮志开阔的游艺豪情,与平素人们想象的失意江湖路不尽相同。玄奘东游,这是一种有理想的人生大"壮游",现代人喜乐山水,衍生了许多户外族爱上了游历山河,其中不乏常年的"壮游"者。24岁的青年人,"壮游"多吗?无论何等心境出发,正值年华的少年郎,大多不会选择"壮游"去。但是,杜甫践行了这种生命的体验。"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是一种开创精神,意志力的超越精神,与一般田园诗中推崇的"隐"、"避"、"归"有了很大的区别,隐于世界的一隅,不如敞开心思,隐于天地之下,何其壮哉!大隐于志,小隐或情。
齐鲁在泰山的怀抱里,泰山在诗人的情怀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镜头拉近下的泰山,灵秀丰神。一个"钟"字,画龙点睛。是上苍的眷顾啊,竟然鬼斧神工,造化了这般的好锦绣。难怪诗人也如此地钟情于这五岳之首的瑰丽雄壮。日升日落,朝暮分割的山前山后,有一柱擎天的巨大想象,加厚了对泰山的挺拔与高度的描写,或能遮天蔽日吗?诗人的惊叹罢了。
寥寥20字,一个无以比拟的泰山就如一卷画轴展现在眼前了,栩栩如生。
这样的泰山,静静地巍峨,耸立,傲视。君王崇之,百姓仰之。它是静默着的一尊神,人人敬慕。
山不动,水流云。山水的情来自动中有静,静中生气。泰山压顶,重之。如若泛以波澜之姿,又当如何?"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高山云儿环抱,跌宕升起,层出不穷,这是胸怀啊!吐云纳物,气魄也!这么目不转睛地望着它,打量着它的天高地厚与情怀宽广,不知不觉中已然薄暮十分,酸涩的眼眶,让人睁不开眼,却还想再望。鸟儿已经归林还巢了,还是不舍,该不舍吗?祖国山河壮丽,心中锦绣,望也望不断的爱意丛生。那不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不如实际行动攀上高峰,行走云梯,站上高高的顶端,望向一马平川,世界之大,尽在眼底。"会当"何解?唐人口语,即为"一定要"的决心。"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会当"时有用到诗词中。
俯瞰苍穹,泰山之巅。
杜甫不登泰山,何以发出这豪迈的气概?
"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清人浦起龙说。
望山岳,怀天下。田园情,山水意。田园涉山水中,山水游记于心。
隐于何处,情归何处。行于山川,每个人的梦里梦外都有那么几寸田园诗意泛着绿荫,蔚然波澜处,惊世不惊,乱世不乱其心。这就是真正的诗人--田园诗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田园诗派中的代表人物,王维当属翘楚之一。
杜甫在《望岳》中对高山峻岭发出了肺腑的兴叹与崇敬,而江水浩荡,从古到今,诗人笔下都有一抹泓泉流动,泛舟诗意,大江大河变成了一种自然的载体。
诗中有画,画面开阔,质感强烈,《汉江临眺》乃王维山水诗的力作。起笔雄浑壮阔,大气磅礴自然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我们常说三江五岳,九九归一,"三湘"之广,"九派"之大,皆在诗人的掌心中开始行云游走,再广手心可书,再大掌上可握,汇聚于此。起势气氛渲染和笔调勾勒洋洋洒洒,气度不凡。
如若笔锋再上扬,那么诗意该何高调了?于是,下句转折而重心下移,这是意料中的抒笔,不过,画面却可看作一派风流韵致。"江流"、"天地",都是大格调的物象,诗人上句的铺垫,却给描写腾出了空间,让它们容纳于浩淼中不显唐突,自然地延伸。水流去时浩荡,两岸重山却清淡了笔墨,若隐若现,不失为巧布局,匠心安排。整个画面留白恰好、完美,疏密适中,用词清俊。这就是诗人视线里的江水、群山、远方,而他又立于何处看苍野茫茫的呢?
收于脚下,"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舟上颠簸,诗人不道,却言城郭在水面浮动,暗流激涌,澎湃壮观,他也不如此说,道天空也随之飘荡起来,是谁在动,谁又没动?"浮"、"动",都在诗人笔下上下折腾,游刃有余。风光好,好在有山水萦绕,襄阳好,好在有山翁,这里好,好在有诗人眷恋的向往风光。
"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首《汉江临眺》色彩素雅、笔调清新,画面远近交相辉映流动,布局浓淡相间适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无不显示着诗人乐观通达的性情本真,人生情趣,见山是山,山水之乐,乐在心境。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即是对王维诗情的爱意和褒奖。
田园诗恬淡,山水诗俊秀。师承一脉,宣扬出世的情怀,不忘入世的寂然,顺应天地人和,乃自然之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田园居,归于一颗朴实心,归于一番出世意。归于田园,就是让荒芜的心底绿芜深幽,让干涸的心田盈满泉水,让阡陌的紊乱成就一种自然的美,让鸡鸣犬吠声声不息地在耳边喧嚣,让炊烟升起的时候牧归的人缓缓陌上行。庭院不高,茅草几间。菜园不大,采摘自由。往来不多,对酌一人。"丘山"、"羁鸟"、"旧林"、"池鱼"、"野际"、"园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户庭"、"虚室",这些样样件件生活中的自然物景,随田园者,一切入画入心来,自然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