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6100000003

第3章

叶挺三喜临门:获得爱情,加入共产党,成为革命新军第一个团长。

广州落入叛军的第二年,孙中山由上海回到广州,改组了国民党,成立了国民政府,重建革命基地,并以大元帅的名义,统掌军政大权。

叶挺由于受到孙中山的赏识,孙中山便命令李章达和叶挺组建宪兵部队,李章达任组建后的宪兵部队司令,叶挺任参谋长。

“希夷呀,广州社会秩序这么乱,要从速组建宪兵部队维持住,你和章达的担子不轻呵!”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多年奔波于海内外的孙中山神色憔悴地看着叶挺,慈爱的目光中充满期待。

“大元帅,作为一个军人,我会全力以赴!”叶挺心里虽然知道组建宪兵部队困难重重,但是他认为对于大元帅的命令不能推诿,所以朗声作答,在离开时仍两个脚跟儿“喀嚓”一磕,行过军礼后,返身走出总统府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但是,叶挺协同李章达四处奔走的结果证实,国民政府内军阀政客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巧取豪夺,耀武扬威,欺男霸女,作威作福,草菅人命,画地为牢。《论语·子路》篇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由于这些拥兵自重的军阀和政治寡头无所不为,军队不少官兵和政府下级官员随之上行下效,也胡作非为,社会秩序怎么会不乌七八糟呢?要组建宪兵部队,首先作梗的就是国民政府中的那些军阀和政客,他们想方设法加以抵制,使叶挺他们筹不到款,要不到枪,更缺少兵员,致使宪兵司令部徒有虚名,叶挺和李章达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民主革命搞来搞去,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自己认定的事就忠心耿耿去做的叶挺却被眼前这些军阀、达官们视革命于不顾的污浊之气所困惑、所不解、所愤怒,他知道对于这种局面,自己想扭转却是人微言轻,无能为力。大元帅孙中山想扭转,却也被这些显贵们所阻挠,所架空,一时也难以拿出匡正时弊之大举措。叶挺崇拜孙中山的伟人才华和远大抱负,由衷信赖孙中山从事的伟业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他又感到自己眼下浮萍似的漂来荡去实在是对民主革命作用不大,倒不如到部队带兵打仗的好。于是,他经过大元帅孙中山的允诺,找同窗挚友现已在广东江门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的邓演达,要求给他个带兵的差事。邓演达较之性情刚烈的叶挺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一面,能够顺应形势。他知道眼下的粤军第一师不是当年兼任师长的第一师,那时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可现在的第一师经过陈炯明的糟蹋之后,不少军官吃喝嫖赌,兵士也虎狼百姓,他的团队虽然经过整训较之其他团队要好些,但也不会是叶挺认为的样子。所以,他就叫叶挺到第二营当当营长试试。叶挺到了二营,呆了一个多月,的确感到现在的部队不好管理,他又觉得现在自己只有忠诚和膂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智能的补充和悟性的提高,似乎还需要增加什么,这就需要有一个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于是,他向邓演达辞职,回到广州叶家祠家里。

叶挺一直将《礼记·中庸》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规范行动的准则,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稍有闲暇,他便以书为师,博览而厚积。如今,不再忙于军务,又得以来个手不释卷了。所以,他经常去书店、逛书摊,历史书籍和文学书籍他都看,但最引起他兴致的还是与国家时局及世界范围的政治变化有关的书籍和杂志。如由上海迁到广州的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瞿秋白在广州主编的《前锋》,蔡和森主编的《向导》,还有毛泽东早年主编的《湘江评论》。他这个时期读书的最大收获,一个是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一个是了解了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意义,这为他以后的人生足迹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叶挺在勤奋读书之余,也常到朋友家走走。古人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纵论世界,横谈人生”也是叶挺乐此不疲的快事。他去的最勤的地方是同他几乎同时“隐居”的李章达的寓所。李章达也是不满军阀和政客们的腐败之风而退居家中的。

李章达的家在广州市的昌兴街。这是一条比较恬静的小街道。街道两厢的房屋并肩而立,相距不过丈余,两边的人家可以在阳台上隔街谈笑;街中心一条石板路,由于经常有人泼水,加之多雨的南方天气,经常湿润润的,于洁净中透着几分清爽。这条街道住着不少有地位的人家,所以除了时而响起小贩的叫卖声,给人以肃静之感。

叶挺与李章达饮茶谈政的地点,在李章达家二楼的客厅。这间客厅临街,阳台上摆放着一拉溜儿几盆茶花、文竹、米兰、茉莉以及南方特有的花卉,靠墙的书橱旁一盆郁郁葱葱的吊兰瀑布般飞泻而下,将整个客厅氤氲得发绿、发蓝,爽心怡人。叶挺的座位侧向街对面的人家,所以他的目光不时被对面人家的风景所吸引。他惊喜地发现,对面人家临街的屋子是间“闺房”,闺房中有一个倩影翩翩、相貌秀美的姑娘。这漂亮的姑娘看上去十七八岁,而且好像是个学生。她在房间里或伏案读书,或握笔书写什么,当叶挺与李章达的高谈阔论声传到她耳畔,于政局的独到见解和纵横捭阖的广征博引,立刻调动起她求知的渴望,先是侧耳细听,转而来到阳台上当“旁听”,并且那秀目大胆射向叶挺坐的方向,明媚而无邪,使叶挺觉得像泻进一缕春光,令人身上发暖,又像涌进一股淙淙清泉,使人心里惬意。

“希夷,是不是看上这个姑娘啦?”比叶挺年长的李章达以笑眯眯的目光看着叶挺。

“这姑娘好像对你们家很熟悉?”叶挺脸一热,急忙用话语掩饰住尴尬,来了个答非所问。

“她是我们家的常客。我与她父亲既是东莞老乡又是李氏同族,加之又是话音相同的邻居,所以两家过从甚密。”李章达又告诉叶挺,这姑娘叫李秀文,年方十七岁,是省立执信女子中学的高材生,不仅学习成绩好,长得也漂亮,被誉为“校花”。他父亲叫李少林,以经商为生,李少林的妻子很贤惠,待人热情。李少林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出嫁,李秀文是二女儿,虽然是李少林夫妇的掌上明珠,但并非娇生惯养。所以,李秀文很大方热情,纯净无瑕。最后李章达用手拍了拍叶挺的肩胛,“希夷,我可不是像媒婆一样巧舌蛊人呀,不信,我派人把秀文姑娘叫过来,你看看是不是个落落大方的好女子。”

“不,不,这不合适的。”叶挺急忙阻拦,脸上却一下子红了,散发着灼人的光。

不多时,李秀文被李章达叫来了。她来到客厅,甜甜地一笑:“李叔叔,这位先生好,找我有事么?”

“噢,是这样,这位先生姓叶,名挺,是保定军官学校的高材生,当过孙中山大元帅的卫士队长,我们两个今天谈论起女权问题,不揣冒昧地把你请来,想听听你们女学生的看法,不怪罪吧?”李章达以父辈的口吻巧妙地编造了一个叫李秀文过来的缘由。

“好哇,我们学生之间也常常探讨这个事关妇女解放的课题,当然愿聆听高见了。”李秀文嫣然一笑,既没有那种没见过世面的少女的扭捏羞涩,又没有那种不拘小节的少女的狂放不羁,而是把大方与羞涩揉成一种得体的少女最佳之美——文静。

于是,李章达与叶挺便以假作真,大谈起女权问题来。他们从几千年男尊女卑形成的历史过程到文化传统观念对女性权利的桎梏,从“五四”运动为妇女争权利到妇女本身的权利价值,等等,海阔天空,又字字珠玑,使李秀文听得人了迷。映入她眼里的叶挺,不仅仪表堂堂,而且学识很广,谈话中充满着真知灼见,不禁油然产生一种爱慕之情。在叶挺要离开李章达家时,李秀文主动将叶挺送到楼下,还欢迎叶挺有空到她家做客。叶挺面对面地与李秀文相视,觉得她太美了,好似一朵空谷幽兰,一枝带雨梨花,抑或一株出水菡萏。他愈发爱上她。

第二天,叶挺又到李章达家串门。李章达问他到底是不是爱上了李秀文,叶挺也直言相告,他是爱上了李秀文。不过,他也直言相告,周田村有他的结发之妻名叫黄春。这桩婚事纯属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全是父母包办,是父亲硬逼着他结婚的。

“我问你一句,你到底爱不爱那个黄氏?”李章达两眼锥子一样盯着叶挺。

叶挺双眉紧锁地叹口气:“哪能谈得上爱不爱呢?当初只是作为叫父亲同意我外出读书的交换条件。”

“这不就得了。我记不得是哪个名人说的了,说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等于坟墓’。我觉得这话有道理。”李章达进一步开导说,“你过去给我说过,你曾帮助两个做童养媳的妹妹挣脱封建买卖婚姻的锁链,怎么,今天轮到你头上,就失去了当没有爱情的封建婚姻的掘墓人的勇气呢?在这个问题上,与你那一往无前的军人气质简直判若两人,这只能说你是在当逃兵,当懦夫!”

叶挺知道李章达的良苦用心,但还是一脸的沉重。从他那略显疲惫的神色看,昨天晚上他苦苦思索了一夜。他知道,维持与黄春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既违背自己的心愿,同时也给黄春带来痛苦。他如果真的爱黄春,他早把黄春带到身边来了,共享夫妻欢乐,双方都身心怡悦,都觉得人生乐不可支。可实际呢?且不讲早些年就很少与黄春有房事,就是这几年对性爱有了一定的渴望,但仍不想与黄春同枕共眠,而是将这种渴望极残酷地扼杀在心里。黄春也是血肉之躯,她却得不到丈夫的爱,不也极其痛苦么?这种无爱的婚姻的确是坟墓,不,是地狱!可是,尽管如此,黄春毕竟与自己算是十年夫妻呀,并且还生过一个早产而夭折的孩子,如果给她提出离异,她接受得了么?即便她同意,亲朋好友对自己怎么看?乡亲们对自己怎么看?叶挺在这种矛盾的激烈斗争中左思右想,辗转反侧,仍举棋不定。

“我再问你一句,你是不是真心爱李秀文?”李章达问得比第一次生硬了许多,在生硬中还带有明显的指责。

叶挺巧妙作答:“可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怎能不喜不爱?”

“那好,我再问你一句,你应该为被爱的人活着还是甘做不爱的人的殉道者?”李章达问话的气流使叶挺觉得有一些撞痛感。

“当然应该为被爱的人活着。”叶挺肯定地说完,话锋一转,“但不知李秀文姑娘对我是否也有爱意?还有,根据我的情况,不知李少林先生夫妇肯不肯接纳我呢?”

李章达听罢爽朗一笑。他告诉叶挺,昨天晚上他就去了李少林家给叶挺提亲,李少林夫妇先问李秀文对叶挺有没有意。李秀文来了个摇头不算点头算,接着李少林表示,他在叶挺来李章达家做客时不止一次见到过叶挺,说叶挺是他见过的军人中少有的将才,至于叶挺原籍中的妻子,只要他果断处理妥当,他们同意小女秀文与叶挺建立恋爱关系。李章达喜悦地说完,习惯地一拍叶挺的肩胛:“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技’。希夷,当断则断,大丈夫也!”

“好,我立刻回家了断!”叶挺挺身站起,激动地双脚跟儿“喀嚓”一磕,“敬礼!小弟告辞了!”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希夷。”李章达喜不自禁地向叶挺伸出大拇指。

叶挺回到周田村,当晚就向黄春提出结束婚姻的想法,并希望她找一个能够一起生活、相依为命的丈夫,还给了她三百块光洋,说以后还会在经济上不断接济她。黄春虽然不识文断字,但仍是一个“三从四德”的信奉者,她知道她与叶挺不般配,叶挺并不爱她,可她又受封建传统“好女不嫁二夫”观念的约束,表示赞成叶挺的想法,但她又提出,她离婚不离家,决定不再嫁人,活着是叶家的人,死了要做个叶家的鬼,直说得叶挺鼻翼一酸一酸的,要不是强行克制,会大滴大滴眼泪往下滴。他感激黄春的通情达理,理解黄春的选择并再三告诉黄春以后有困难,一定要写信告诉他,他一定会鼎力相助。第二天,叶挺便辞别黄春和乡亲,返回广州。这位被乡亲和晚辈尊称“八娘”的黄春,以后再没有嫁人,用叶挺留下的光洋,在淡水镇买了一间庵堂,经常住在庵堂内吃斋念佛,农忙时就回村干点农活,也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曾生领导的游击队送水送饭,还把叶挺早年留在家里的一支枪送给了游击队;在叶挺后来澳门间居时,她还带着叶挺写给她的信去澳门看过叶挺。全国解放以后,叶剑英在主持广东省工作期间,曾专门行文,责成当地人民政府对这位老人在生活上给予充分保障。黄春在九十一岁高龄走完了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埋葬在叶锡三夫妇的坟墓旁,实践了她终生的夙愿。

叶挺回到广州,就与李秀文开始了热恋。他们到中央公园幽静的树林里漫步,又一起谈文论武,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情怀,使他们真情相爱。他们都自豪地感到,他们都是自己命运和爱情的大胆创造者。

恰在这时,孙中山领导的“以俄为师”的工作开展得颇有起色。从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驻广州革命政府代表和国民党组织训练员的鲍罗廷,由于受到孙中山的器重,又担任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顾问和国民政府的高级顾问,他建议共产国际选派加伦将军等一大批卓有才华的将领从莫斯科来到广州,在军事指挥上帮助革命军,并协助创办黄埔军校。这时,蒋介石也因其以忠心耿耿的姿态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得到孙中山的信任,被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派往苏联考察军事,回来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叶挺也产生赴苏联进修军事的想法,并加强学习俄语,同时他问李秀文:“我去俄国进修,你同意不同意?”

“你决定的事儿,也是我的向往。”李秀文回答得很机巧,又很明确,脸上的酒窝汪着蜜。

“那我们可要离开很久呀,你不怕?”叶挺有意把脸沉下来,显得有几分沉重和担忧。

李秀文虽然舍不得长时期离开叶挺,但考虑到叶挺是去苏联进修,回来后更能为国效力,便莞尔一笑,钟情地说:“你走了,我自然会想念。可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会等你学成回来。”

“秀文,我爱你!”激动不已的叶挺一把将李秀文紧紧揽在怀里。他们忘情地拥抱,他们疯狂地接吻,两个人将对彼此的爱的激流通过拥抱和接吻全部注入对方的心田。

“我从苏联回来,我们马上就结婚。”叶挺的脸颊被爱烘得通红,目光烫着李秀文。

“嗯。”也被爱灼得周身发热的李秀文,点了点凝脂的下领儿,那迷人的目光恰似夜色笼烟,月也为之断魂。

“那我明天就去谒见大元帅!”叶挺果然在第二天向孙中山和廖仲悟谈出了自己的企盼。

“好,希夷你这次去苏联进修军事,还要注意同那里的共产党的中坚力量接触。”孙中山对叶挺的选择立刻表示支持,并给他指出在学习的同时要多做些国共合作的工作。

“希夷,大元帅的话很重要,我们要进行国民革命,不团结更多的政党和各阶层人士不行呀。”一身戎装的廖仲恺威风凛凛,他在说话时面带微笑,显然他很赏识和器重叶挺。

“我一定谨记在心。”叶挺以标准的军人姿态向孙中山和廖仲恺行过告别礼。

接着,叶挺又找到同窗好友邓演达,说明来意。邓演达马上从第一师公积金里拨了一笔钱,作为对叶挺的支持。

那时,受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极力阻止共产党和国民党派人去苏联学习。他们在几个主要关口设卡,对过往人员严加盘查。叶挺带着中共中央机关写给中共旅莫斯科支部的介绍信,化装成到苏联去谋生的技术工人模样,先从广州乘船到上海,又从上海转乘经日本长岛的远洋客轮,抵达苏联的远东海港城市海参崴,而后再从海参崴乘坐横跨茫茫西伯利亚的火车,“咣当咣当”地历时半个月,最后才到了目的地莫斯科。

当时到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都集中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这所大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苏联国内属于亚洲地区的少数民族,一部分来自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中国的留学生几乎全部是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叶挺就成为了惟一的一个在这个学校学习的国民党员,叶挺本来是要到苏联考察军事的,可是到了莫斯科才知道,他必须要和留苏的共产党员一起学习政治。在这些共产党员中,有王若飞和从法国结束勤工俭学的王一飞、聂荣臻、李林、熊雄、傅烈、范易、穆清等。叶挺很快和他们相识又相知了,彼此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所在的中国班,学习的课目主要是政治和俄语。在理论方面,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著作,有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等著作,还有世界革命史、工人运动史、俄共(布)党史等。这个新的知识领域对于叶挺几乎是全新的,所以,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在授课时认真作笔记,讨论时积极发言,坚持“疑则思问”、“切问而近思”。同学们说,叶挺与他们成了“国共合作”的典范。

这一年的十月,是苏联十月革命七周年纪念日。叶挺与中国班的学生应邀到红场参观盛大的庆典,消灭了剥削和消灭了压迫的苏联人民的张张笑脸和鲜花汇聚成的海洋,把游行庆典托举得热烈非凡。斯大林和苏联其他党政领导同志向游行队伍招手,向中国班所在的观礼台频频招手,叶挺和中国班的同学也被这巨大的热浪烧热了,激情沸腾。特别是叶挺,他形象地读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意义。不久,又适逢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并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看望中国班的学生,还给他们报告国内的革命斗争形势,希望他们学成回国担当起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使叶挺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肩负的神圣使命。他这个认定,是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革命党人、军阀以及政客相杂的国民党与既具有远大理想又生气勃勃地进行革命斗争的共产党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来的。同时,他也对过去自己抱定的“强兵富国”的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识到这个观念不但幼稚,而且也不符合中国的实际。现在的国家是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在弱肉强食,黎民百姓惨遭杀戮,饥寒交迫,国家贫瘠落后,已是病入膏肓。在国家没有彻底得到根治的情况下,怎么会有强兵?看看那些军阀部队,哪一个不是乌合之众?只有打碎统治国家的旧机器,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有新生。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彻底砸烂旧世界!

“我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叶挺通过充分的思想准备,大胆地向王若飞说出自己的渴望。

“我们愿介绍你加入中国共产党!”王若飞紧紧地握着叶挺的手,他为有叶挺这样的优秀人才加入共产党而由衷地喜悦。

1924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旅莫斯科支部召开了有多达七十人参加的支部大会,通过介绍人王若飞和王一飞对叶挺“从前为军人”、“具有革命热诚”、“甚愿站在无产阶级,做革命的先锋”的介绍,一致通过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使他在革命的征途中跨越到一个新的高度,思想飞跃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他也成为既是“共产党党员”又是“国民党党员”的双料党员。

就在这时,又一个令叶挺欣喜的消息传来:斯大林根据中国革命的需要,决定在苏联的红军学校里设立一个中国班,为中国造就优秀的军事人才。叶挺立刻提出申请,不久他的申请得到了实现。他和王一飞、聂荣臻等三十多名中国留学生从“东大”转到红军学校,开始了在苏联学习军事的不平凡的岁月。

在这所红军学校任教的教官都是从苏联国内战争中选拔的师以上高级指挥员,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也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与现场操练相结合,教室的战术分析与野外模拟实战相结合,使叶挺的军事学识愈发深厚。

半年以后,红军学校的中国班结业。

此时,国内的革命形势是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广东革命基地进一步巩固,为北伐统一全国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决定:中国班分批回国。

当叶挺来到海参崴,一个令他极悲痛又极困惑的消息传来:廖仲恺先生在广州遇刺身亡。叶挺半年前才在莫斯科参加了为孙中山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举行的追悼会,现在作为孙中山先生得力助手的廖仲恺先生又遭到敌对势力暗算,两位领袖人物相继辞世,这对国内进行的革命斗争又意味着什么?这种带血的斗争太残酷了!它既使人能成为智者和伟人,也使人能变成狂徒和疯子!

叶挺心情沉重地回到上海,先于他回国的王若飞带他去见党中央总书记兼组织部长陈独秀。陈独秀是个身材不高像个学究的人物,从表情上看颇为专断和刚愎自用。此刻,他手里拿着一张分配名单,问明他是叶挺,告诉他被分配到广州,到广州后去找中央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军事部长周恩来,再由他们分配给他具体工作。

叶挺离开上海到广州,拜见了陈延年和周恩来。周恩来极热情地表示欢迎叶挺回国,并告诉他到由原粤军第一师已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第四军担任参谋长。

“希夷呀,有意见吗?”周恩来谦和地问。

“服从组织的分配。”叶挺礼貌地向周恩来敬了个军礼,然后握过周恩来热情伸过来的手后,转身离开了。

叶挺在广州叶家祠家中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宋庆龄,向她表示对孙中山先生的景仰和悼念。宋庆龄不忘当年在叛军进攻总统府时叶挺勇敢作战使她免遭灾难之恩,关切地告诉叶挺革命还会有许多曲折和磨难,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她,她会尽力帮助,并挽留叶挺一起进餐。叶挺说他还要赶往东山百子路12号拜望已故廖仲恺先生的夫人何香凝及其子女,便告辞离开了。

昔日廖仲恺的寓所,如今门楣上挂着黑幔和白纱飘带,给人以肃穆和凄楚。叶挺走进堂屋,见在廖仲恺的遗像下,何香凝和廖承志母子正在垂泪,紧走几步来到何香凝面前,弯腰握住何香凝的手,两行热泪扑簌簌滚落,重重砸在地板上,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何大姐,您务必节哀呀!廖先生被暗杀,说明在革命的洪流中还有一股不可小视的暗涌和漩涡。但是,我们,嗬,还有承志,”他说着看一眼站在何香凝身边的年仅十几岁的廖承志,加重语气说,“我们和承志会继承先生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

“希夷,谢谢你刚回国就来看我。以后,你和承志都要男儿当自强。敌对势力越是猖獗,你们越要把自己锻炼得勇敢、大胆,同时又要处处谨慎呀!”何香凝叮咛中不无伤感。

“小弟切记何大姐的教诲。”叶挺所以对廖家这样敬爱,不仅是因为廖仲恺是孙中山的坚定的革命助手,还因为廖仲恺是他的惠阳同乡,过去对叶挺有过不少教导,可谓是叶挺的良师益友。叶挺经常拜望何香凝母子,一种被恶势力激昂起来的向敌人以血还血的军人骁勇在他胸臆中铸成。

叶挺怀着惩罚恶势力的强烈怒火,渴望马上带队出征。就在这时,国民革命军发动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

叶挺随军东进。

就在国民革命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将陈炯明叛军消灭后,身在惠州的叶挺接到一个任职命令,调他到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担任团长。

叶挺兴奋得不禁将右手攥成拳头,指骨节“嘎巴”爆响。叶挺知道,这个团的营、连、排各级军官,几乎都是共产党员,是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军事武装。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审时度势地组建自己的武装,是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时,经征得孙中山先生同意,先抽调第一期毕业生徐成章、周士第等共产党员军事干部组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人员虽只一百五十余人,但猛勇顽强,在不少战斗中战果辉煌。随之,在广州的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又提出在国民革命军中每个军组建一个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步兵团,不料,却遭到共产党自己的反对,总书记陈独秀害怕引起国共冲突,坚决制止。这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是广东区委陈延年、周恩来亲自主持,坚决组织而成的。

叶挺一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新军第一个团长。

前无古人。

叶挺怎能不豪情满怀!

叶挺立刻走马上任。

这天,全团官兵组成方队,昂首挺胸,整齐、严肃,等待他们的团长的到来。

当叶挺身穿呢质军官服,英姿勃勃地站在这支新军官兵前面,看到排、连、营军官和士兵精神振奋,没有军阀军队的萎靡和松散,由衷地感到由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可谓是一支虎豹之师。这支部队再经过严格的训练,将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阳光下,全团官兵注视着他们的叶挺团长被镀上一层金甲,威武、彪猛,大将军般八面威风。

同类推荐
  • 黑塞传

    黑塞传

    德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大厦添了不少砖瓦,他们中间许多人的名字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可你听到过黑塞的名字吗?读过他的作品吗?黑塞何许人也?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人赫尔曼?黑塞的传记。作者带你浏览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德国学者一生的传奇故事和心灵的轨迹,让你了解艰难的时世和对哲理的执着思索,如何成就一个诗人、散文家、心理学家、社会批评家、预言家、人道主义卫士、和平主义者……与独立的人格为友,与优雅的格调为友,与黑塞进行精神对话,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高尔基

    高尔基

    刘明山编著的《高尔基》内容介绍: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一起来翻阅《高尔基》吧!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热门推荐
  • 炫舞大陆

    炫舞大陆

    “你不认识我?”“我干嘛要认识你这个野蛮丫头!”“.....”“沫雪晴,过来给本殿下捶捶腿——”“沫雪晴,过来给本殿下抱一抱——”“沫雪晴,过来——”沫雪晴忍无可忍,“混蛋,还有完没完了!”沧杰则是邪邪一笑,“还有更过分的要不要试一试!嗯?”龙龙看不下去了,“当我不存在是不是,你,就是你,你离我主人远一点,别怪我不客气!哼!”沧杰:“.....”选择无视这条傲娇小伴龙!救娘亲闯皇宫,祸闯完还能干嘛?当然是撒腿就跑喽!“沫雪晴——你又闯祸了!”“殿下我错了,再也不敢了!我发四!”“还不快滚过来取悦本殿下,心情好了赏你个无罪释放!”“....”取悦你个大头鬼!
  • tf永远爱你

    tf永远爱你

    作者:我忘记了杨雪心的作者帐号和密码所以只有重新注册一个这篇小说就是《tf我爱你》我已经写了两章的发没发布我就不知道了
  • 悠然修仙录

    悠然修仙录

    争法宝、夺秘籍、收神兽?你们慢慢抢去吧,我就想种种田钓钓鱼……“等等,别抢我啊,我既不是法宝也不是秘籍,更不是神兽呐。”“有你就有法宝,有你胜过秘籍,有你就不愁神兽啊。”“诸位仙子,何必动刀动枪的呢,打打杀杀的不好,要不我们坐下来喝喝茶下下棋,谈谈人生聊聊理想?”给你不一样的修仙小说……
  • 备胎之王

    备胎之王

    有一种人虽然不是男友,但是在你和男友产生矛盾时,你会选择向他倾诉;虽然他不是每天都关心你,但时不时的他总会做出一些事情让你感动。这个人往往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在,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他就很少会去打扰。有些时候你甚至会有想要他成为你男朋友的冲动,但冷静下来你们只能是朋友。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备胎”,只有在主胎遇到问题时你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如果你硬要把它当做主胎,车开远了就会感觉很不习惯。
  • 豪门密爱:明星娇妻很酷帅

    豪门密爱:明星娇妻很酷帅

    几年的纠缠,以家破人亡收场。四年后的再次相遇,使夏米米陷入了窘境。他是大集团总裁,她是九流小明星,一次偶然,参加了由他集团所投资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发布会上,总裁的暧昧语言,使媒体捕风捉影,逼的夏米米走投无路,不幸又惨遭歹徒绑架。因祸得福,岂料试出了凌浩的真心。凌浩与夏米米重归于好,发誓从前的一切一笔勾销。媒体此时突然介入,一段视频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将娱乐圈搅的天翻地覆。这时,夏米米的综艺节目悄然开播……一句话:四年后重逢,凌浩冷静睿智,狡诈贪婪,给小娇妻连续挖了一个一个坑,终于得偿所愿抱回娇妻的故事
  • 天降妖孽废柴丑颜嫡女

    天降妖孽废柴丑颜嫡女

    不就秋游啊,怎么穿越了,呜呜呜,我还是学生,怎么到哪里我就是丑女了?还可以啊没事,也有人爱!
  • 天步

    天步

    莽莽大荒,路在何方。一条仙路,血染征途。上古前贤,惜叹仙缘。多少天骄,热血争俏。欲望下的深渊,葬送了多少血与骨?冲天一怒,谁知心中悲与苦。
  • 康熙定妃

    康熙定妃

    在勾心斗角的后宫中,她是寿命最长的一位妃子,在后宫潜心礼佛,儿子在九龙夺嫡中活下来,而且不受牵连。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一生功勋卓著,晚年却过得不如意,坐拥后宫,美女如云,却不知谁才是他的真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梦惊鸿慕朝歌

    一梦惊鸿慕朝歌

    相遇的那一刻起命薄上的故事已然开始书写,只是过程里五味杂陈。有过生离亦有死别,最可怕的却是迷失。之后一切都恰如一场梦,为所有人编织。或痴恋爱恨痴迷权势或执着对错执念过往,人人渴望救赎又甘于沦陷。她是一切起源亦是大陆上救赎所有人的唯一希望,然面对重重迷雾掩盖的真相只能望而却步。逐渐在不甘中迷失被命运所牵制,溺亡边缘鼻尖沁入一抹木槿花香。是属于他的木槿花香,象征无尽的爱恋。但她早已迷途忘返,岂敢祈求遁入黑暗的余生再遇此良人?也许她只是忘了木槿花虽朝生暮死,但每次凄美凋零皆为下次更美的绽放。更忘了白水城木槿花尽数凋零时他曾许诺:“待白水木槿再次盛放,吾归,令汝木槿再不凋零,可好?”
  • 魂穿三世:南方有梦君入北城

    魂穿三世:南方有梦君入北城

    某学校。某女对某校草说:“帅哥吖,我会算卦,我帮你算一卦吧!”说完不等某校草说话就抓起某校草的手“吖,帅哥,我算出来了,你五行缺我!”某校草大怒:“你到底想干嘛!”某女像吃了腥的猫一样:“我想你嫁我!”某校草甩开某女的手,扬长而去。而某女在后面大声嚷着“喂,我想对你说。你是年少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