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3100000009

第9章 真实记录宁夏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变迁

宁夏历史悠久,早在战国秦时,就有郡县的建置。但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疆域范围时有消长,行政区划多有变迁,加上地形的变化、河流的变迁、道里的改向、聚落的兴衰、地名的更替,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茫然。研究宁夏历代志书,虽有错讹之嫌,但不影响我们对宁夏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变迁的顺理。

早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曾在这块大河两岸的沃土上劳动、生息、繁衍。夏、商、周三代以前,这里先后是史称为荤粥、鬼方、猃狁、狄等部落氏族的活动场所。春秋时期,今宁夏南北大地分别是义渠戎、乌氏戎、朐衍戎等方国的居牧地。战国时期,秦国先后在今宁夏南北第一次设置乌氏县和朐衍县。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国新设北地郡,乌氏、朐衍二县隶属北地郡,并于缘边首次筑长城以拒北方胡人南侵,这是中原政权在宁夏地区正式设立行政建置的开始。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分全国为36郡,亦包括北地郡,并开始在沿黄河东岸地区进行屯垦,这是宁夏北部地区的第一次移民开发。

两汉时期,大规模“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开渠引水灌溉,宁夏的农业又一次得到发展。今宁夏北部是被称为富裕代名词“新秦中”的一部分,南部也是“马匹遍野”“畜牧为天下饶”的富庶地区。其间,又从北地郡析置安定郡,治高平,上隶属于凉州刺史部,下辖今宁夏境内的县有高平、朝那、泾阳、乌氏、参、卷、三水7县;原北地郡,先治马岭,后移至富平县,上隶属于朔方刺史部,下辖今宁夏境内的县有灵武、富平、灵州、朐衍、廉县5县。

汉武帝时击败匈奴,统一今宁夏全境。在三水县(今同心县东)设立自治性质的属国,负责安置匈奴来降者,朝廷选派属国都尉进行监管。所以“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盟,牛马布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汉末,卢芳、隗嚣、高峻先后割据宁夏,使该地区频遭战乱,加上其后羌人起义的打击,人民逃亡,郡、县治所内徙,终于在东晋时,归属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

进入南北朝时期,宁夏的经济一度得到恢复发展。尤其是北魏薄骨律镇将刁雍在任期间,在屯垦戍边,安置少数民族,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北魏太和初年(477年),又将历下(今山东济南)居民迁至薄骨律镇境内,筑历城(今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南)以居屯。北周时,继续向宁夏移民兴屯。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两万户于丽子园,置怀远县和怀远郡,是为今银川市的前身。周灭陈国以后,又迁该国兵民于灵州,对河东地区再次进行大规模开发。南人的文化、风俗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经验也随之带到塞上黄河岸边,使这片土地变得与移民老家江南水乡一样美丽、富庶和文明,因而使这里成了“塞北江南”。这一时期,宁夏还是陇右丝路的重要枢纽。

隋唐时期,宁夏地区不仅军事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而且经济贡献也越来越大,因而中原王朝对这里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唐朝甚至把宁夏全境都纳入关内道,属于京畿地区,由京官遥领。因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内附,灵州地区又成为继汉代以后再次安置少数民族内附部落的“安乐州”。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地方自治特区,各部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史称“六胡州”。以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灵州在唐代上升为北方的军事巨镇,后来成为“肃宗中兴”唐朝的发祥圣地。“安史之乱”后,原州、安乐州和石门等7关落入吐蕃之手长达80余年之久。灵州也成为唐朝、吐蕃长期争夺的战场,河渠毁塞,营田破坏,人口锐减,强大富庶的朔方从此一蹶不振。

宋朝立国以后,割据于陕北的党项贵族崛起,经过其首领李继迁、李德明和李元昊祖孙三代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并在辽国的支持下,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灵州,改灵州称西平府,作为临时都城。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再迁河西怀远镇(今银川),改称兴州,以为国都。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李元昊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夏,以兴州升兴庆府为京都。

西夏国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史称“万里之国”。全国划分为22州,在今宁夏境内有兴州、灵州、盐州、威州、顺州、永州、环州、定州和西安州9州。后又设立应理(今中卫)、鸣沙(今中宁县鸣沙镇)2县。西夏统治者倚仗全民皆兵的强大武装力量,先后与北宋和辽国发生过大小战争无数次,形成与北宋、辽国三足鼎立局势。后来在金国灭辽和北宋的新形势下,西夏又重新与南宋、金国形成新的三足鼎立态势。但是在蒙古部落强大起来以后,在宝义元年(1227年)经历10个皇帝的西夏国终于被蒙古大军灭亡。

蒙元对宁夏的统治,是建立在一片荒凉战争焦土的废墟上。蒙古军在攻打西夏时,对西夏地区采取杀光、烧光、抢光的野蛮做法,“其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蒙古忽必烈中统二年(1261年),蒙古大将军浑都海在六盘山发动叛乱,祸及西北,使得宁夏处境雪上加霜。次年,西夏中兴等路行省建立,至元三年(1266年)罢省,改立西夏宣慰司,再改西夏惠民局。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恢复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旋改行中书省),至元十年(1273年)再罢行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移建甘州行中书省,治甘州(今甘肃张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中兴路为宁夏府路,宁夏之名由此而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甘州行中书省分治为甘肃、宁夏2省,次年再撤宁夏省,改为宁夏府路。元末,宁夏省重新恢复,直至元亡。甘宁分省和元末重建的宁夏省,只领5州3县,即中兴州、灵州、应理州、鸣沙州、定州和怀远县、灵武县、河渠县,即今宁夏北部地区。

明朝从蒙元手中夺取这块土地,其斗争也是艰难的。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第一次占领宁夏,但无力控制这块新土,蒙元虽然退还大漠,仍然不断向北部边境侵犯,以河套和贺兰山一线边境最为严重,迫使明廷不得不采取“空城”的办法,暂时放弃宁夏地区,把全部人户迁到内地,使得贺兰山下、黄河两岸成为一片真空地带。直至洪武九年(1376年)才开始陆续征调内地军民移居屯守,逐步恢复对该地区的行政管理,但政权形式也不同于内地的省、府、州、县,而是根据宁夏地区处于军事前沿、战事频繁的实际情况,采取军卫建制,实行军屯戍边为主和民屯为辅的军政合一方式,对宁夏地区实行特殊的行政管理。

在今宁夏地区,北部设宁夏镇,属陕西都指挥使司管辖,还封皇子为庆王,藩国宁夏。在宁夏地区虽然没有设立布政使司,名义上不是省级建置,但实际上却享受了省级的待遇,也基本具备省制的格局。在今宁夏南部地区除设立固原州和固原卫,又设固原镇,军事上归隶于陕西都司指挥,行政上隶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

明朝后期,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明朝统治摇摇欲坠。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十一月间,固原、宁夏两总兵不战而降,宁夏南北两地均归顺于李自成农民军的大顺政权,明朝在宁夏的统治宣告结束。

进入清朝以后,初袭明朝建置,至康熙四年(1665年)裁撤宁夏巡抚,改隶属甘肃省管理。雍正二年(1724年),各卫所改建为府、州、县。北部为宁夏府,下辖宁夏、宁朔、平罗、中卫4县和灵州(今灵武市)、花马池分州(今盐池县)和后设的宁灵厅(今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以及曾一度新设立的新渠(今平罗县姚伏镇)、宝丰(今平罗县宝丰镇)2县。南部设固原直隶州,领海城(今海原县)、平远(今同心县)2县和平凉府隆德县。后新增化平川直隶厅(今泾源县)。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通令各省裁府存道,划一县制。甘肃省宁夏府因与首县同名而改为朔方道(次年改为宁夏道),领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灵武、金积、盐池、平远8县。全道人口约为40万。南部六盘山地区有固原县、隆德县、化平县、海原县,均隶属甘肃省。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北伐,经过一系列战斗,完全控制了除新疆以外的西北局势。其间,宁夏道撤销,改为甘肃省宁夏行政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析甘肃省为甘肃、宁夏、青海3省。宁夏省管辖9县2旗: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镇戎县、磴口县和阿拉善、额济纳2蒙旗。全省总面积27.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37%,总人口约60万。但因蒙旗军政事务下由旗王府管理,上由行政院蒙藏委员会控制,省政府实际管理仅为贺兰山以东9县地区,其土地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只占宁夏全省总面积的10.73%。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一日,宁夏省宣告成立,省政府也正式成立。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月,回族军阀马鸿逵任宁夏省主席。次年分置中卫县为中卫县、中宁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析置宁朔县为宁朔县、永宁县,析置平罗县为平罗县、惠农县,升陶乐设治局为陶乐县,同时改宁夏县为贺兰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正式改省会为银川市。至此,宁夏省辖贺兰县、平罗县、惠农县、磴口县、陶乐县、宁朔县、永宁县、金积县、灵武县、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盐池县(治惠安堡)13县和阿拉善旗、额济纳旗2旗。

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宁夏大片土地,盐池县为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辖县,成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宁夏省又在惠安堡重建宁夏省盐池县。此时,还曾一度在同心县建立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从宁夏建省直到解放,这期间南部六盘山地区的行政建置,除了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新增的西吉县外,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各县仍归甘肃省管辖。

1949年9月23日,宁夏省宣告解放,回汉各族人民得到了新生。12月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解放后,宁夏省初辖县旗和市:贺兰、平罗、惠农、磴口、陶乐、永宁、宁朔、金积、灵武、中卫、中宁、盐池、同心县和阿拉善旗、额济纳旗,以及省会银川市和1950年新设的县级市吴忠市。1953~1954年,全省成立了18个回民自治乡(后改民族乡)和灵沙、宝丰两个县辖回民自治区,以及专区级河东回族自治区、蒙古族自治区(后改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

解放后的固原山区,在回族聚居的西吉、海原、固原3县基础上,于1954年10月建立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953年5月撤泾源县,建立泾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5月改名泾源回族自治县。以上各县,连同隆德县,均隶属于甘肃省。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甘肃、宁夏并省。原宁夏所辖区划分为:银川专区,专员公署驻银川市,辖贺兰、平罗、惠农、陶乐、永宁、宁朔、中卫、中宁8县1市;河东回族自治区(次年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州府驻吴忠市,辖灵武、金积、同心3县1市;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州府驻巴音浩特镇,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盐池县归省直属,委托银川专区和吴忠回族自治州先后代管。额济纳旗委托酒泉专区代管。1956年,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及所属阿拉善旗、额济纳自治旗和磴口县,均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南部固原山区各县的行政区划没有变化。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国务院决定撤销甘肃省银川专区和吴忠、固原两个回族自治州,改泾源回族自治县为泾源县,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固原专区,下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县,专员公署驻固原县。新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驻银川市,下辖银川、吴忠2市和固原专区,永宁、贺兰、平罗、惠农、陶乐、灵武、盐池、同心、中卫、中宁、金积、宁朔12县,计2市、1地、12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宁夏的行政区划变动较大。1960年1月,撤销惠农县,设立石嘴山市。8月,撤销宁朔、金积2县,设立青铜峡市。1961年,银川市成立城区和新城区市辖区。1963年,吴忠市、青铜峡市改名吴忠县、青铜峡县。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1972年,设立银北、银南两个地区。同年,永宁县划归银川市,银川市新设市管区郊区。1975年,撤销银北地区,改设石嘴山地级市,辖一区(大武口)、二区(石嘴山)、三区(石炭井)和郊区4个市管区,同时贺兰县由银北划归银川市。1979年,阿拉善左旗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吴忠县更名吴忠市(县级),新设立彭阳县。1984年,青铜峡县更名青铜峡市。1987年,撤销石嘴山市辖郊区,重建惠农县。1996年,改灵武县为灵武市。1998年,设立红寺堡经济开发区(县级)。2002年7月,撤固原地区改设固原市,原固原县改为市辖原州区,市辖5县1区,即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和原州区。同年10月,灵武市划归银川管辖,并调整银川市辖城区、新城区和郊区3个市辖区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同月,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归并于大武口区。

2004年2月,根据国务院批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同时对石嘴山等地行政区划也作了相应调整。新区划为:中卫市辖原吴忠市所属中宁县、原固原市所属海原县和原中卫县,以及同心县临近部分和自然村;撤销石嘴山市辖惠农县和石嘴山区,合并为市辖惠农区;撤销石嘴山市辖陶乐县,该县南部划归银川市兴庆区,北部划归平罗县。至此,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首府银川市,下辖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和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石嘴山市,下辖平罗县和大武口区、惠农区;吴忠市,下辖青铜峡市、同心县、盐池县和利通区;固原市,下辖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和原州区;中卫市,下辖中宁县、海原县。全自治区共计5市20县(市区)。

同类推荐
  • 三国貂婵乱天下

    三国貂婵乱天下

    话说天下大势,久合必分,久分必合。三国鼎立,全因美人貂婵而起。貂婵,三国中最厉害的武器。貂婵一出,浩浩荡荡地影响了三国的历史进程。多少英雄的野史,多少美人的秘事,收录在此书中。新书求推介,求宣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目击天安门(一)

    目击天安门(一)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
  • 江东才俊

    江东才俊

    东吴的百姓和群臣都觉得建安十三年的春天是十分值得纪念的,因为那一年他们的皇上,当时还只有个大将军头衔的孙权做了一笔极为划算的大买卖——他用一个江夏郡换了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将军。------------------古今分界线-------------------------------建安十三年夏,吴主权伐江夏,列阵夏口,太守黄祖使别部司马王岘对阵,岘忿祖久矣,阵前倒戈,取祖首级以投吴,权与祖有父仇,大悦,遂以岘为将……——《荆襄古事记》
  •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本书内容包括:明清和清末自然灾害群发期、清代自然灾害分论、清代自然灾害总论、清代救灾措施与实践、自然灾害与清代社会等。
  •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逆天能力者

    逆天能力者

    地球本来是安定祥和的,但是却没有持续下去。科技失误,灾难降临。异时空的生物侵占地球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人类为了生存保命不得不踏上了抗争的艰辛路程,虽然受尽了异族的打压和糟粕,但是上天并没有把人类推入绝望的深渊,遥远的神界打开了属性的大门,使人类从中受益才有能力保卫家园。我叫白小飞,19岁。在和平时期是一名屌丝,不光提早放弃了学业,还为了养活自己不断的奔波。终于有一天灾难降临于这个世界,我本以为上天会眷顾我,让我成为一个不错的能力者,但是没想到我的能力竟然是一个问号,对于上天的如此坑爹将指引我走上什么坑爹道路......
  • 高中除魔师

    高中除魔师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被一个除魔师发现体内拥有特殊的能力,自后进入除魔界,学习除魔技巧,从一个低级除魔师慢慢成长为高级除魔师,可是这也是他灾难的正式降临。。。。。。
  • 腹黑总裁,离我远点

    腹黑总裁,离我远点

    “总裁,能离我远点吗?“韩敏非常没骨气,在心里偷偷的说道,然后离林亦十丈远开外,”你可是有女朋友的。”某总裁十分困惑:”这小丫头,我看起来有那么恐怖吗?“女配:”可恶,一脸小白兔,勾搭谁呢?““一看就是潜上位的,天天围着总裁打转。”女主很委屈:“明明是总裁自己黏在我不放的。”这就是一个小白奋斗史,总裁宠溺的故事
  • 佛说缘本致经

    佛说缘本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舞蹈奇迹乐章

    舞蹈奇迹乐章

    一个漂亮大学女学生有一段不普通的经历?被两个校草共同恋爱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想逃也逃不掉。久违心动的感觉。。
  • 道德宗前传

    道德宗前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邪对错,是非恩怨,谁人看清?名利财富,宝马美人,谁人看清?
  • Tales of Trail and Town

    Tales of Trail and T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门徒札记

    门徒札记

    你永远不会知道门的另外一边是什么....
  • 爱总是不期而遇

    爱总是不期而遇

    小时候的青梅竹马,是命运让他们分开,又是缘分让他们再次相遇,成为了欢喜冤家,途中误会重重,才发现对方是自己一直想要遇见的人。爱总是不期而遇,这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 龙神传奇之崛起

    龙神传奇之崛起

    绝世天才,吞噬逆天能量。但必须得经受重重磨练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我的命运掌握在我的手中,我要成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