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1800000009

第9章 爱护自己的身体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通达事理喜欢清澈透明的水;仁厚的人喜欢稳重不移的山。聪明人喜好动;仁厚的人喜好静。聪明人胸襟洒脱多乐;仁厚的人涵养深所以多长寿。”

儒家思想虽然不像道家那样追求在肉体上超越生死,但也非常注重身体的健康,因为只有强健的体魄才可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所以在《论语》中有“子之所慎:齐,战,疾。”其实从孔子开始,儒家就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起居习惯和强身健体的方法。

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注重饮食养生。孔子是著名的美食家,提出饮食多种原则和饮食宜忌,《论语乡党》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且在《礼记内则》中说:“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甘滑”。这种顺应四时的饮食烹调,可使饮食精美,烹调味美,可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有利健康。他还提倡饮食卫生,提出“八不食”的膳食禁忌:“食殪而霭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酱不食”。“唯酒无量,不及乱。”并且在进食卫生中提出:“食不言,寝不语”。

孔子对服饰也比较讲究,这也是修身的重要方面,《论语》记载:“君子不以绀掫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引文的意思是说,君子不用绀色和掫色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做休闲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出门时一定要加上一件外套。黑色外衣套黑色羊皮衣;白色外衣套白色鹿皮衣;黄色外衣套黄色狐皮衣。休闲的皮衣比较长,但把右边的衣袖做得短一截。睡觉一定要有睡衣,睡衣有一个半人那么长。狐貉皮毛厚,用来做坐垫。服丧期满以后,什么饰物都可以佩带。不是上朝和祭扫用的礼服,就一定要剪裁成一定的样式。不穿黑色的羊皮衣,不戴黑色的礼帽去吊丧。每月初一都一定要穿着上朝的衣服去上朝。斋戒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孔子对服饰的讲究是与个人修深有密切关系的,体现了君子之道,并不是为了讲究而讲究的。

孔子对起居坐卧也比较注重,因为日常的行为内心修养的外在表现,所以孔子提出“席不正不坐。”“寝不尸,居不容。”等。

孔子提出养生的“君子三戒”,《论语》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三戒既是镇对人的品德修养,又镇对人的养生保健,引文的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旺盛,要警觉争强好斗;老年时,血气渐衰,注重品德修养,不要贪得无厌。孔子提出的“三戒”,抓住不同年龄段的人性中的不同特点,提醒人们要警觉力戒,以善修其身。

孔子在生活中,十分注意健身活动。孔子文武双全,且身躯伟岸高大、体魄强健,这都与他积极倡导并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分不开,古籍中形穿孔子“趋进,翼如也’”。说他走起路来,象鸟儿长了翅膀,健步如飞。他精习“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尤其是善射和驾车,孔子箭术精良,传说它可以百发百中,但有人问他你最擅长的是什么?他回答竟然不是射箭,而是驾车,可见其驾车之术有多高超!据《吕氏春秋》记,孔子力能举城门,而不肯以力闻。孔子经常和学生一起骑马、射箭、习武、游泳,还经常和弟子们一起外出郊游。如今,在泰山一座天门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上面刻有“孔子登临处”的字样,说明孔子是极重视体育锻炼的。当然,体育锻炼并不只是增强肉体的抗击力,孔子认为:“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意思是比赛时射手能否射中,主要取决于射手的体能技巧,不值得看重;而应当注重的是射手的德行和修养。因而,儒家巧妙地抓住了射与礼乐的结合点,在保留比射的同时,也重塑了体育精神。

当然,儒家对健康的追求,还出于对孝的考虑,《孝经》说:“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论语》中载:“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因此,一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父母,不顾父母,无端糟蹋自己的身体也是对父母的伤害,对不起父母子女!

孔子是儒家注重和爱护自己身体的楷模,可称万世师表。后来的儒家也出现了不少文武兼备,注重锻炼身体的名士。

李白文武双全,文的方面自不必说,其诗文多为千古绝唱,为人坦荡孤傲,光明磊落,胸怀平天下之志,只是不见容与官场,而未能如愿。他从小学习剑术,在《与韩荆州书》中也曾言到“十五好剑术”在大匡山读书练剑十年,四十岁后又向天下第一剑客裴旻学习剑术。李白后成舞剑高手,在一首《侠客行》将武士的风采描述的淋漓尽致。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做到“六十年间万首诗”,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注重身体健康和养生的人。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竟他活到八十六岁的高龄,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虽经历坎坷,饱经风霜,但至八十五岁时,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挺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挑着回来。这在古代是极为罕见的(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陆游为什么能如此健康长寿?首先是因为他心胸开阔、志趣高洁;其次,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陆游十分注意饮食调理,他在诗中说“老无声色娱,戒惧在饮食。”。他十分强调“少饱即止”。他对饮食讲求“粗足”,多吃蔬菜,力求清淡,笃信粥为养生佳品。陆游睡觉有一套“睡功”,他主张数息入睡,每晚睡前必用热水洗脚。再次,陆游在闲居乡村时,经常从事一些拾柴、割草的体力劳动以锻炼身体,他常常说自己是“作废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同时也还像小孩一样,与曾孙一道骑着竹马做游戏。最后,因为陆游以“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动者不衰”为座右铭,“学剑四十年”。

辛弃疾是“文武全才”的典范。他天生就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且书中记载,他也生就一副英雄的相貌: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揭竿而起,拉起两千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为掌书记,并劝耿就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次年正月,受耿京的委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辛弃疾等人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五十名骑兵,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有五百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的非凡胆略勇气。

顾炎武生于朝代兴替的时代,青年时清兵就已经入关,使他感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就是其流传千古的名言。他十多岁时,就已经成为一个喜读书,喜好锻炼的有志少年了。并且参加了“复社”,结识了同乡人归庄,归庄对兵法很有研究,他们经常在一起演练枪棒,切磋武艺。当时一般读书人都重文轻武,他们两人则在这种陈腐的风气面前力排众议,积极宣传读书人要文武双全,而且身体力行,苦练不辍。顾炎武以精卫填海为榜样,学习祖逖闻鸡起舞的精神,每天练习剑术和骑射,在沙地上学习行军布阵法,他本是南方人不惯骑马,但他却偏偏驯服了一匹烈马,掌握了高超的骑术。由于胸怀浩然正气,一生苦练不辍,顾炎武七十岁高龄仍骑马奔走如初。后来他为了勘察地形,策划起义,游历了长江下游,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很多地方。在长期勘察旅行地形的过程中,生活过得十分艰苦,而且要攀高山,越峻岭,穿密林,涉急流,不但开辟地理学新境界,而且练就了健康的体魄与不挠的精神。

儒家追求强身健体,只不过把修心放在了第一位,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要通过道德的修养,使自己浩气充盈、义正刚直,达到气贯长虹、傲立宇内的精神状态,从而在成就事业之时保持自身精力的旺盛。

同类推荐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热门推荐
  • 绝色倾心:清冷四小姐

    绝色倾心:清冷四小姐

    选择还是放弃,杀伐独断还是慈悲为怀,只在一念之间。她是二十八世纪的鬼手死神,一双纤纤玉手,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着人的生命,她是来自地狱的恶魔。一朝穿越,成为南国荣耀三大世家韩家人人敬而远之、人人避如阴鹜、人人得而诛之的纨绔四小姐。没人疼又怎么样?没关系,做不了别人手心的公主就做自己心中的女王。被人厌恶又怎么样?没关系,我活的是为了自己又不是为了你们这堆闲杂人等。渣男嫌弃又怎么样?没关系,你不待我如宝,自有人视我如命.在挥金如土的道路上洋洋得意进军,顺手撩了美男,揍了坏女人,收拾了一堆闲杂人等,找了相公,从此拉着美男在幸福的大路上疾驰。
  • 墨庄漫录

    墨庄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初景生情:魂兮归来爱命定

    初景生情:魂兮归来爱命定

    当高冷的她遇上淡漠的他,发生的化学反应竟是——“喂!你不能离我远点啊!”“娘子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喂,不要连出去吃个饭都跟着我行么!”“我怕哪个野男人把你给勾走!”自从景离泱遇上千慕初,他属下惊愕的下巴就再也没合上过。
  • 剑气狂荡

    剑气狂荡

    一次奇遇,少年实力散失。重新修炼,却开始发现他竟是人兽结合的人造体。剑道之中,少年将如何成长……想知道异界的剑气与剑道是如何繁衍发展么?想知道人造之体是如何修炼么?请进入……七级剑道:剑者,剑士,剑客,剑仙,剑圣,剑灵,剑神,(破剑重生)。
  • 命轮之幻月重生

    命轮之幻月重生

    地球21世纪拥有多重身份的她来到了这个,呃,封建,又不封建的,呃,大陆。哎呦喂,有人居然说她是废物,好,你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奉劝一句,惹毛她了,她会先让你尝尝生不如死,然后嘞,让你去奈何桥和你的那些同伴们一起打麻将。天赋卓越,可世事难料,也许她会安安分分地修炼,她完全可以训练到大陆顶端,但浑水已经淌了,灵神,不不不,玄神,不不不,她真的到了高级位面的顶端,神帝阶段,这等逆天,又会有怎样的结局。有人说她嚣张,(⊙o⊙)…真的吗,我咋不知道,废话,就你,还会注意那群你所谓的蝼蚁?肩负重任,她能否力挽狂澜,命又怎会有天注定。命运的枷锁,是否真的会束缚,今生,前世,她,他,究竟是谁
  • 流狼

    流狼

    历史总是重演,歌剧不断翻新,人亦不断轮回,唯人心依旧叵测。每个时代都在疯狂中重现,无论科技如何,无论文明如何,再微细的风依旧冷得萧条,再灿烂的阳光依旧忧伤,……而疯狂的时代,总有那么一群苦命之人在为生活而苦苦支撑,无尽理想终被寒风吹散,埋没于无时不透着血腥味的黑暗之中,再无迹可寻,只有白日天下那双充满血丝的双眼中岑有的执着与不甘,连做噩梦的机会也不再属于那可怜。幼小的的心中不再有颜色,灰色代替了五彩的世界,无数次的挣扎,无数次的奋力而起,可到后遍体鳞伤的还是自己,直至,无血可流……即使如此,流狼也会毅然的运起无影术,踏上自己无冕的征程…狼的本性,在此处展露无疑,血腥与狂暴,柔情与纠结,皆于此…
  • 天价娇宠:冷妻魅惑难挡

    天价娇宠:冷妻魅惑难挡

    “给我十万,我陪你一夜。”三年前,夏少瑾被陷害入狱,还是男子监狱。三年后,她从狱中走出,势要让那两个人一辈子鸡犬不宁!但,本是不得已的一夜之欢,这男人怎么就赖上她了!
  • 他说,她说

    他说,她说

    阴差阳错的睡在了一起,阴差阳错的迎来了意外的怀孕,意外的意外也就迎来了奉子成婚。婚后生活。
  • 高情商的孩子成大事

    高情商的孩子成大事

    本书以情商的基本理论为主体结构框架,精选了近二百篇广为流传的小故事,集结成册,讲述了训练高情商的五大方面,可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参考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