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1400000004

第4章 三、慎独

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齐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仔细考察古人的工夫,其中成效特别明显的大约有四个方面:谨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肃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人们悦服;专守诚意,则神灵钦敬。慎独,就是说遏止私欲,连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过,循理而行,时时刻刻都如此,内省而无愧,所以心里坦然。主敬,就是说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静定专一,时时端恭庄严,所以身体强健。求仁,就是说从本体上讲,能保养心性,从运用上来说,有爱民惜物之胸怀,大公无私,所以人们悦服。思诚,就是说内心忠贞坚定,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与万物感应,所以神也钦服。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功夫,这四种效验就自然而至。

在孔孟儒家传统中,有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修炼方法,称为慎独。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像在大庭广众下一样有修养。如何做到慎独呢?首先就必须内省。内指的是心灵,省就是自我审思。认为人们只要注重自己对自己的审思,慢慢地就会心境清明,智慧越来越高,本领也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根据儒家的观点,人是禀天命而生的。生下来之前,与整个宇宙自然是一个整体;生下来以后,就禀赋了宇宙自然的所有信息,只是因为受人性所产生的各种欲望的遮蔽,这些智慧隐而不显了。人如果能够向自身不断地找寻,慢慢地就会把后天的屏障剥除,还智慧以本来面目。

曾国藩以继承中华道统自居,也就很自然地继承了这种内省功夫,只是进一步加以发挥,提出了自己对这种功夫的理解。

“原文”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慎独则心安。自我修养,没有比养心更难的。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恶,却不能真正尽力为善去恶,这就是自己欺骗自己。心里是否自欺,别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大学》中“诚意”这一章节,两次说到慎独。如果真能做到喜欢善如同喜好美色,讨厌恶事如同讨厌恶臭一样,尽力去掉人欲而存天理,那么《大学》中所说的自慊,《中庸》中所说的戒慎恐惧,都能够切实地做到。也就是曾子所说的问心无愧,天下都去得;孟子所说的俯仰无愧于天地的境界,所谓养心,没有比寡欲更好的办法,都是这些内容。所以,能够慎独,则自我反省不会感到内疚,可以无愧于天地鬼神,肯定不会有行为不合于心意而导致不安。人若没有一件内心感到羞愧的事,心里就会泰然,常常感到愉快、平和,这是人生自强的首要之道,寻乐的最好方法,守身的首要之务。

“原文”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慎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自世儒以格致为外求,而专力于知善知恶,则慎独之旨晦。自世儒以独体为内照,而反昧乎即事、即理,则慎独之旨愈晦。要之明宜先乎诚,非格致则慎亦失当;心之丽于实,非事物则独将失守。此入德之方,不可不辨者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我曾经说“独”这个东西,是君子与小人共同拥有的。当小人在他单独一人之时往往会产生一个错误的念头,这些错误之念聚得多了就会泛滥,而欺负别人的坏事就会产生。君子在他单独一人之时会产生一个诚的念头,诚实积聚多了就会谨慎,而自己管束的功夫就下得多了。君子小人在单独处事上距离的微妙差异,是可以加以评论了。

《大学》自“格物致知”以后,以前的言论和过去的行为,可以作为扩大其知识的资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问题,也可以加深他的识见。他的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已经能剖析公私间的区别;心在联系道理的时候,又可以充分精辟地研究事理的得失。那么,对于善事应当去做,不善之事不应去做,早已明晰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人们,却不能有实实在在的见识,去实行他所知道的事。因此当眼前有一件好事需要办时,唯恐别人不能知道,因而去做时迟疑不决;对于有一件不好的事情面临时,侥幸别人不一定能知道,因而拒绝得很不力。背地里独处之时,弄虚作假的念头就产生了,这就是欺骗。而君子,唯恐去办一件善事办得不力,在暗中有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改正不了,就会像涓涓细流一样长年不断地犯下去。暗室之中而仿佛面对天日,心里坚如金石。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慎之又慎。这就是圣人经典中的准则,而后世贤人所切实探究的。自从世俗之儒认为独自体察是向外求知,而专心于对善恶的认知,于是使慎独的宗旨隐而不显。自从世俗之儒认为独自体察是内心自我观照,这会导致对眼前的事理的认识不清,从而使慎独的宗旨更加隐而不显。总起来说,“明”应该在“诚”之先,不通过格物致知而得明,那么这个“慎”也就不会做得恰当;一味地用心于眼前的事物,当没有事物时,“独”也会无法把握。这是修德的路径,不能不细加辨析。

“详解”

曾国藩是以注重品行,为人圆融通达而著称于世的。但是曾国藩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整整一辈子辛苦磨炼的功夫。

据说,曾国藩从小就很有心计,尤好报复。嘉庆二十四年下半年,九岁的曾国藩随父至桂花塘一位姓欧阳的家中就读。一天,他与主家小孩口角,主人纵子,不问情由,将曾国藩骂了一通,在那里当塾师的曾竹亭还连连道歉。曾国藩将此事暗记在心,到散学时,偷偷把主家的金鱼缸底部打破,水干鱼死,这才解恨。十二岁时,曾国藩与小伙伴在神王庙里玩,不小心把神王翻倒在地。竹亭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还给神王重新装了金身。为了让曾国藩摆脱与领居小孩的嬉游,竹亭带着国藩到距家六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去读书,早出晚归。从此,曾国藩路过神王庙时,常把当作马骑的竹棍系上绳子,放在神王肩上,气愤地说:“搭帮你,我到山冲里读书去了!你好好把我的马看着,如果我的马走了,定不饶了!”曾国藩生成一双三角眼,似闭非闭,个性内向,有什么事,常在心里打圈圈,因此,人们又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闭眼蛇”。而且,即使在曾国藩封官以后,我们从当时曾国藩的一些家书中可以发现,他也曾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也会为自己升官发财而沾沾自喜。

道光二十七年(1847)四月,曾国藩参加翰詹大考,题为《远佞赋》,以“请问下民常厥德”为韵;《君子慎独论》;《赋得“澡身浴德”》。曾国藩列二等。至此,他才最后通过了仕途上层层的八股制艺考试。六月初二日,右迁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擢次如此之快,连曾国藩本人也深感意外。他于十七日写信给祖父说:孙“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惶悚实深”。话虽然这般说,实际上他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同一天,给叔父母写信说:“常恐祖宗积累之福,自我一人享尽。”第二天,又给在家的三个弟弟写信,不无自负地说,“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近来中进士十年得阁学者,惟壬辰季仙九师、乙未张小浦及予三人”。因此,他叮咛诸弟说:“祖母大人葬后,家中诸事顺遂,祖父之病已好,予之癣疾亦愈,且骤升至二品,则风水之好可知,万万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则谓之不祥,且大大不孝矣。”

曾国藩自率湘军东征以来,战事上常常有胜有败,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同时,曾国藩也感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弱点,在为人处事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后来,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由于改变了处事方法所带来的收获,“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大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因此一年以后,当他再次出山时,他则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他自己也承认,“余此次再出,已满十个月。论寸心之沉毅愤发志在乎贼,尚不如前次之志;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完毕,则远胜于前。”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为此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予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国藩从宦有年,饱历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气,盖已稔知之。而愤尝积不能平,乃亦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屡蹈怨尤,丛讥取戾”。

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省自悟以后,曾国藩在自我修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及至复出,为人处事不再锋芒毕露,日益变得圆融、通达。

正因为曾国藩一生兢兢业业,在自己的道德修养上一刻不敢放松,所以他的人品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如他的同僚薛福成曾有一大段评论曾国藩的人品、尤其是他待人处世的话:

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侍从,……讲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勤以率下,则无间昕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亦在此!

而在曾国藩死后,对他的人品事功更是好评如潮。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两人一生有很好的私交,同时又曾结有很深的恩怨,而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在给儿子的信中对他是这样评价的:

对于曾国藩的不幸逝世,我的内心感到很悲痛。不但时局大可忧虑,而且在交游和情谊方面也难无动于衷。我已经致赠费用400金,并撰挽联一副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如金,攻错如石,相期无负平生。”这说的也是实话。我看到江苏巡抚何景代恳请皇上加恩,抚恤曾国藩的奏折之后,感到对于曾国藩的心事很中肯地作了叙述,阐发其中内容不遗余力,知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也能有父亲那种实际作风,可以说无愧其父了。君臣朋友之间,居心宜于正直,用情宜于厚道。从前我与曾国藩之间的争论,每次写好奏折送到朝廷后就立即抄录稿子咨送给曾国藩,可以说是除去世事的变化,一点也没有待人处事富于心机的意思。在这感情悲伤没有闲暇的时候,还有理由与他负气吗?“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两句话也久见于我写给朝廷的奏章之中,并非我从前对他诋毁今天对他赞誉,孩儿你应当知道我的心思。曾国藩的灵柩经过湖南时,你应当前往吊丧,以敬重父亲的朋友,祭祀用的牲畜和甜酒以及丰盛的菜和饭自然不可少,进而如能作祭文表示哀悼,申述我不尽之意,尤是道理。……我与曾国藩所争的是国事与兵略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争权竞势所能比拟的。同时,那些心术不正的读书人对曾国藩妄加评论之词,何不一笑置之呢?

因为曾国藩曾为清政府立下汗马功劳,所以清政府对他的褒奖更非同一般,在曾国藩死后第八天,即二月十二日,清廷的上谕便开始“盖棺论定”:“曾国藩学问纯粹,器识宏深,秉性忠诚,持躬清正。”四月二十八日的上谕又说:“曾国藩器识过人,尽瘁报国。……尤得以人事君之义,忠诚克效,功德在民。”在御赐的三篇祭文中,一篇赞扬他“赋性忠性,砥躬清正”;另一篇称颂他“学有本原,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正直律躬,心清盟水”;还有一篇表彰他“学蔚儒宗,忠全令德。”概而言之,他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百僚是式”的“完人”。同治皇帝对于他的死“震悼良深”,“弥增悼惜”,派专人致祭,令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在湖南原藉及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直隶等省城和天津建立专祠,又令将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史馆,还令其长子曾纪泽承一等侯爵,次子附贡生,曾纪鸿、孙曾广均着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尚未成年的孙子曾广铨等也分别赏给员外郎和主事,俟及岁时分部学习行走。

曾国藩的事功、文学,虽已成为过去,其功过是非,难免会智仁各见。但是,他注重道德修养,并时时以品德上的进步惕厉自己,这么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格和态度,无疑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

同类推荐
  • 嫁得好不如干得好

    嫁得好不如干得好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嫁得好,干得好,哪个更好女人,你必须学会自立自强自信让女人干得更好干得好的女人活得更有尊严干得好的女人都是有梦想的女人等。
  • 生命的巅峰

    生命的巅峰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生命理论大多以笔记、谈话、演讲的方式阐述的,显得比较分散,时间跨度较大,缺少集中归纳总结,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较隐涩的内容,致使我们一般读者难以全面掌握马斯洛的深刻思想,这不能不说是 一大遗憾。 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生命理论,本人在马斯洛著作 《人性能达的境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 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既突出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生命思想,又 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掌握和运用。 相信本书能给读者以启迪,并能很好地指导大家创造生命的价值,攀登 生命的高峰,走向生命的辉煌。
  • 人海茫茫路何方

    人海茫茫路何方

    本书是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和健康生命教育的最佳读物。通过一些具体的典型故事来启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 人脉圈大全集

    人脉圈大全集

    本书是迄今为止故事最精彩、文字最优美、内容最全面、道理最实用、分类最系统的关于人脉圈的经典之作,详细介绍了人脉就是命脉、人脉就是财脉、人脉圈的组成、人脉圈的维护与潜规则、如何警惕人脉圈中的陷阱、如何向大师学习搭建人脉圈等内容,生动讲述和展示了发觉人脉、盘活人脉、利用人脉铺就成功之路的方法和技巧,堪称最全面、最丰富、最经典的版本。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人脉圈的经营策略以及操作细节,让你在瞬间打通人脉经络,快速拓展人脉圈,从而在人生舞台上游刃有余、坐拥成功!
  • 一个魅力女人要做的50件事

    一个魅力女人要做的50件事

    当女人外貌的亮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淡去时,还能用什么来留住自己的形象?无数事例告诉我们——用举手投足间的魅力。说到魅力,人们通常会与美丽联系起来。的确,美丽是拥有魅力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却并非唯一条件。一个女人,即使她没有漂亮的脸蛋、没有傲人的身材,也一样可以成为魅力女人,因为女人的魅力来自于她举手投足之间流转的味道!如果说美丽是与生俱来的,那么魅力更多则是后天塑造的。《一个魅力女人要做的50件事》旨在向读者传达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现代女人的魅力更多来自品质、修为、美感和情调。所以,要做魅力女人,就要将书中的这些事情做好。
热门推荐
  • 落影觅寻

    落影觅寻

    她,身为女娲后人,一出生就注定背负着无尽的使命,七岁那年,她随圣女和神兽来到人间,在落影岛遇见了他,他们志同道合,约定10年后在这里看雪,16岁,她离开天界,来到人间,遇到了那似曾相识的人,错把那人当作当年那个陪她看落雪的人,可惜不是他,再次遇见他却早已物是人非。一场阴谋正在顺利地进行中,为了阻止这场阴谋,她,他,又将何去何从?
  • 灵武齐天

    灵武齐天

    在地球,挖尽别人祖坟的盗墓贼楚二,因发生意外,穿越到一个叫灵元大陆的陌生世界,成为一名人人鄙视的纨绔子弟。是强势崛起,还是无情打压……。
  • 医妾有毒

    医妾有毒

    大楚国不成文的规矩,新娘子若是洞房夜未落红,便是天大的罪过。夫家可以随意处置,打死打残都不犯法。婆家不得有任何怨言,赔礼赔钱不说,还必须在十二个时辰内,赔上一个新娘的姐妹去新郎家做小妾。俗话说,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缝。穿越不到半年的苏婉清就遇到这倒霉事儿,以苏府嫡女的身份去给将军府三爷冷皓辰做妾。疑云重重,前路布满荆棘!阴谋!一个天大的阴谋!繁华落尽,水落石出,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

    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

    我叫林泽,是一个阴阳先生,在民间也就是那种被称为吃阴间饭的人。这个“吃阴间饭”倒是好听,可是谁又能知道这背后的一幕幕的艰辛和人世间的世事无常。不介意的话就听我诉说一下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吧!!!欢迎加入《阴间饭》读者群,群号码:480345142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圣经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圣经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校草的俏皮女友

    校草的俏皮女友

    这是所贵族学校,本就不想招惹太多事情的她,却被这校草一句话,打破了平静的幻想!"喂,前面那个女的,你,当我女朋友!”
  • 我本顺天

    我本顺天

    然汝不顺天地阴阳自生自灭之理,妄想矫揉造作,希图不死,是逆天而行,亦有不合。一个起始于逆天之旅的故事。
  • 决尘归途

    决尘归途

    暗夜,清秋。他自冰湖觉醒着记忆,残酷、悲愤……前世今生,他命途多舛。却不甘于命运的桎梏,一心踏足剑道,打破命运的桎梏。若一旦染指,可否还有归路,他又是如何踏上的归途。
  • 轩舞江湖

    轩舞江湖

    一场腥风血雨的江湖大乱后,他是唯一留下的后人,放荡不羁的他拥有惊人的习武天赋,他见义勇为却一再的遭人诬陷,在凶险的江湖中寻到生命中的最爱,一朝名扬天下却失去挚爱,令他痛不欲生,江山美人,他最终该如何抉择?她是外表冷漠高傲的大小姐,内心善良勇敢,为爱执着付出生命,幸运的她危难之时总有人出手相救,一次生命的复活让她得到他的心,从此幸福甜蜜相伴,命运的安排他们再度分开,再一次相见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娘,而他的身边另有佳人相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几度离别生死与共,他们的爱情会演绎出怎样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