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将光绪皇帝凝视了片刻,目光如炬,明彻人心,然后,他坚决地、缓缓地说道:"皇上,要改变中国千百年来之积弊、在中国创立前所未有之新制,必然会引起各种誉毁之论、引起各种守旧势力的拼死反抗,北宋王荆公(王安石)曾有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光绪皇帝轻轻地扬起头,似乎在沉思、又似乎在苦盼……过了一会儿,他才重重地点了点头,向谭嗣同说道:"你有何言,只管尽说!"
谭嗣同说道:"皇上英明果决,奋发图强,顺应当世之巨潮,力抗旧垒,勇行新政,实乃国民之幸福,可是,臣不得不直言以谏,皇上的一些举措,不仅有未当之处、甚至还孕裹着巨大危险!"
光绪皇帝闻听此言,心头猛然大惊狂颤,一双冰凉的手无意识地攥成了拳状,他不由得将身子向御案前俯得更近了一些,急切地向谭嗣同问道:"你快说,究竟是哪些举措有未当之处,这些未当之处究竟孕裹着什么样的巨大危险?我一定听你的指教,以匡过失!"
谭嗣同说道:"臣以为,维新变法,乃国家之大事,影响所及,深远长久,因此,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稍有不慎,不仅维新变法不能成功,还会让自己陷入绝境之中,眼睁睁地看着国家遭受惨变巨祸而不能救!商鞅变法,惨遭车裂;吴起图强,身被诛戮;晁错削藩竟爆七国之乱;王荆公变法竟预大宋衣冠南渡之衰……前人血泊,历历在目!李耳曰:治大国如烹小鲜。其言所警,就在于此。因此,皇上如欲彻底维新变法,必须深思熟虑,在大争端到来之前先站稳脚跟,遇事考虑前后周遭之大势,三思而行,绝不莽撞,才能握必胜之算、立不败之地!以臣之虑,按照当今中国之现状,若想让维新变法成功,至少得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皇上在朝廷上必须有一支坚决支持维新变法的、强有力的辅佐力量,以皇上为核心,形成坚强的新政中枢,确实掌握朝廷的决策和号令大权;第二,皇上必须掌握一支亲兵劲旅,兵不在多而贵乎精,令其进足以慑服凶顽守旧势力,退足以保卫皇上和新政中枢的权威;第三,皇上必须暂时作出一些让步,将目前还占据着朝廷要职的一些王公大臣妥善安置,这样多少可将他们对于维新变法的阻碍减少一些;第四,在外交上尽力取得有利的支持,让其他各国都认识到,中国维新变法成功,将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各国发展正常外交,能为中国与其他各国都带来巨大的利益。以这样四个条件为基础,在中国可望进行彻底而成功的维新变法!"
光绪皇帝点头叹道:"你说的这四个条件,早就该预备,可是……咳,现在的形势,就像已经跑到悬崖边上、已经骑到老虎背上了,实在够迟的了!不过,已经如此了,只能有进无退,尽力补救,否则,将来是没法后悔的!"
谭嗣同那双明亮的眼睛中,烈烈燃烧着毅然决然的火焰,他正视着光绪皇帝那双忧闷的、目光黯淡而疑惧的眼睛,急促地、大声地说道:"皇上,形势虽然艰难,可是,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试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例,明治天皇欲变法图强,首先就派伊藤博文遍游欧美,精研各国宪法,待其回国之后就委其以重任,形成变法中枢,牢牢掌握了决策和号令日本全国的大权;与此同时,明治天皇任用西乡、板垣等武士组成参谋部,训练了八千名步、骑、炮亲兵,名为御亲兵,以拱卫天皇、威镇诸藩。具备以上两项基础条件之后,明治天皇突然发动'奉还版籍'之举,一举废除了数百年来尾大不掉的幕府兵权,并封赠旧日诸藩和王公大臣为华族,以虚荣示以恩宠,保其福禄而削其实权,使旧日的幕府、藩主、公卿、大吏等,又无力反抗、又留恋新恩,因而,明治维新成功,日本日益富强。"
光绪皇帝的眼睛中也闪烁出几星希望的光芒,然而,他只是唯唯诺诺地说道:"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可是,看看现在我的左右前后……"说到这里,光绪皇帝就将话语哀哀咽住,沉默了下来,犹犹豫豫地朝窗外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