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3700000005

第5章 五世传人赵凤林

作为赵家第五代传人,赵凤林出身于一个四世为医的家庭里,其曾祖、祖父、伯父及父亲都是中医大夫,在当地均有盛名。在他上小学一年级时,其父就教他苦读《医学三字经》,当然那时年龄小,只是机械性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上中学时利用课余时间,读《药性四百味》、《珍珠囊药性斌》。他正式学医是在初中毕业之后,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父亲作为学术权威而被打倒,回到家中,他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县办高中不让上,只好在乡办高中读书。在此期间,其父让他从陕西中医学院二版教材开始,学习临床知识。并常告诫他说:“祖国医学有其独特理论体系,也有独特药物和技术,是一门科学,要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如何学成一个学识渊博,根深基固,而不是头痛治头,脚病治脚的医生。要学习经典,打好坚实的基础。《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都属必读的范围,学习时除吃透精神外,对某些章节、条文和方药还必须下功夫强记硬背,这是最基本的功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比如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如果做到不加思索,张口就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亦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慧心。否则,读时明白,一遇到障碍又记不起来,临证则难以得心应手。赵凤林主要是以自学为主,集中问题,利用晚上请父亲答疑析难。在1970~1976年的6年间,他先后学习了《内经知要》、《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浅注》、《濒湖脉学》、《本草备要》、《温病条辨》、《济阴纲目》、《济阳纲目》等名著,通背了《药性四百味》、《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书。在这几年里,他白天看病,晚上看书,思考日间病案,刚开始行医时,靠书本上的知识,辨病识方,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但在六年之中,却对农村经济状况、疾病种类、药品需求等,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从读书的惑豁,临证的效失,病家的愁乐之中,进一步认识到医学对社会人群的作用,激发了坚定终生研究中医学,献身中医学术的决心。业医之初,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无论在治山工地,还是在治滩工地,山区采药,平时诊病,骑一辆自行车,奔波于夏日的酷暑,隆冬的寒风之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病人解除痛苦,是他心中的最大乐趣。

一、勤奋学习专心治医

1976年,赵凤林考入宝鸡卫生学校分校——凤翔五七大学。该校地处在边远山区,条件简陋,环境恶劣,那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却是个学习的最好地方。当时主要是学习西医知识,以前他的西医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只能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微生物、细菌、解剖,生理等知识,通过两年的学习。使他认识到西医学中医,中医学西医,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通过学习,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所学能够借助西医的长处得到更好的整理和发挥。在临床实习期间,在梁茂义老师的带教下,使他学会了腰穿、腹穿等诊疗技术;在刘录堂老师的指导下,使他对病房的管理,危重病人的抢救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提高,深深感到中医人员很有必要学习一些西医。一方面因为中西医现存两种不同的医学观点,究竟西医的长处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单凭一点皮毛了解不行,应该系统的学一下,以期“知彼长己”;另一方面,他认为祖国医学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在许多问题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今人有多歧之感,这对于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没有益处。而西医在方法学、科学性和逻辑性上有特色,可以借用这些优点来研究和发展中医。通过7年来的学习,他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西医的长处和不足,也更清楚地看到了中医的长处和不足,而中医之长,恰好是西医之短,西医之长也正好是中医之短。以“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为例,中医、西医都有辨病论治,从表面上看,都是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但从实质上看,却根本不同。西医的辨病论治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是以病因学、病理学、解剖学为基础,以实验室检查手段为依据,因而其辨病较深入、细致、具体,特异性较强,相应地治疗上的针对性也就比较强。中医辨病论治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几乎完全是以临床症状为依据。而不同疾病具有相同临床症状的情况又很多,因此中医辨病就显得粗糙和笼统,因而临床针对性就比较差,中医的辨病治疗实际上是单验方的对症治疗。中西医比较,西医的辨病要好,另一方面,中医讲辨证论治,西医也有对症治疗。从表面上讲似乎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又根本不同,中医辨证论治是建立在中医的整体恒动观思想体系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是综合、归纳、分析有关患者病情(包括临床表现在内)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而做出的诊断和治疗。它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把病和人密切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因而中医的辨证比较全面,深入,细致、具体,特异性比较强。而西医的对症治疗,则完全是以单个症状为对象,而相同的症状,常常有不同的性质,因而西医的对症治疗,也就不可避免的简单和机械,这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毫无共同之处。同时,西医的辨病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但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某些地方过多的强调病变局部,相对的忽视整体,常常把病和人分割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再加上西医历史比较短,自然科学到今天为止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现象不能用今天的科学阐明,搞不清的问题还很多,因而在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上还不能深入,无法诊断的疾病还很多。由于学习西医之后,有了上述认识,所以在他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就常常想到用西之长补中之所短,用中医之所长,补西医之不足。总之,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需要互相取长补短,以利于相互结合,共同提高,就中医本身来讲,还存在着一个自身发展提高的过程,发掘、整理研究中医理论和治疗经验,需要吸取和运用现代医学,包括西医在内的多种知识和手段,但也必须扬长避短,而不是弃长取短或互相代替,否则对中西医结合和中西医发展都不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以补己短,这对学习中医的同志都是值得借鉴的。

二、四诊合参重在舌脉

赵凤林学医主要是以自学为主,在学习中,其父曾谓:“药物处方为临证应用之凭藉,必须和诊断学联系起来,否则虽有良方秘法,无明确之诊断不能显其用;虽知病之外表,无明确之诊断,不能得其性。”古人云:“必知疾所自起焉,方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研究诊断技术,是辨别疾病之所因,病位之所在,病情之所属,病体之所异,而后方可判断病证,施以有效的治疗。在诊断中,他特别强调四诊合参的重要性,认为问诊(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兼问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小儿当问麻疹斑)在于得其病性,别其寒温,审其虚实,坚决反对“医者不屑问,病者不肯告”的态度。闻诊以辨别声音之韵为主要,惜医界之中,大多不讲。他认为《内经》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声,以发出为声,收入为韵,相合而为音,医者可据声音之调,以诊察疾病之所在也。如《内经》谓“宫音大而和,其舌在中,其声歌,宫音乱,病在脾。商音轻而劲,其口张大,其声哭、商音乱,病在肺。角音调而直,其舌后缩,其声哭,角音乱,病在肝。徵音和而长,其舌抵齿,其声笑,徵音乱,病在心。羽音沉而深,其唇上取,其声呻,羽音乱,病在肾”。以五音五声应五脏之变,从而说明了声音与人体关系重大,另外,在诊断上,语言,呼吸,咳嗽,嗳气,呕吐,呃逆等声皆可据以为诊,闻诊中除了听声音外,还包括嗅味亦应重视。在望诊学习中,他经过反复比较研究,认为望诊要观神,察色,审体质,别形态,尤以舌诊更为重要,如湿温症的舌象,初起舌苔白如粉而滑者,为湿热痰浊之内壅;舌焦起刺,为热盛津枯,舌生白点为内蕴水湿;舌根苔黄,四边紫绛者,为热邪转入营分;灰腻或紫黑苔出现为病情极重之象,只有认识观察,才能对病情的发展,结合临床而做出确切的诊断。

临证不懂切脉辨证,如海上行船无航标,古人云:“脉理精微人不测,七表八里难分辨,”学习脉学,如不下深功夫,则不能悟出切脉的真谛,从而不能指导临床诊疗。所以切诊中注重切脉,特别对脉之疑似处详加辨别。如浮脉主表,沉脉主里,数则多热,迟则多寒,弦强为实,虚弱为虚,是固定不变的。但疑似处当辨别,如浮脉虽属表,凡阴虚血少,中气亏损的患者也浮而无力,脉浮亦不可以言表;沉虽属里,但外邪初感较重者,寒束于外,脉不能达,必有沉象,是沉不可以概言里。数为热,凡阴虚之证,阴阳俱困,气血虚弱,皆可见数,虚盛者,数亦愈盛,是数不可以概言热。迟为寒,凡温热初起,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弦强为实,而真阴及胃气大亏,及阴阳互格等证,脉虽豁达而弦洪,不必皆实。细弱为虚,而凡痛极气闭,营卫壅滞不通者,脉虽细弱未必皆虚。由此看来,凡诸脉中皆有疑似,必认真切脉辨证,临床上才能识脉识证,达到脉证合参,用药合理,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三、苦心钻研注重实践

在开始临证时赵风林自以为读书不少,又学西医三年,大有“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的劲头。即至遇到复杂症候,则往往感到穷于应付,始知自己疏陋贫乏,正所谓“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1978年10月,他随其父调到县中医院工作。同室执业,因而能得到父亲教诲,在执业中又蒙受李成纲,徐涛等老师的指导,受益良多,不数载他便独任其事,专职皮外科,诊务不衰,门庭若市。其父临床用药,善用气分药,并据《内经》“气之不得天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之旨,认为气在人体内沿着经络血脉运行,循环往复,若有一毫壅塞,则气机失畅,脏腑失和,气血不调,百病从重,此即《内经》“百病皆生于气也”之意。并认为气实则多郁,气虚必滞,气寒则多凝,气热则流急不顺,因此针对病情之寒热虚实,在大法确定的前提下,每喜使用适当的气分药,以调畅气机,运行气血,调和脏腑。如阴虚之用香橼、合欢花等取其理气而不伤阴;血虚用少量柴胡、荆芥等清扬流动之品,以舒发肝气;气虚之用陈皮,佛手、砂仁理脾和胃,取其补而不滞,临床每每有效。他继承父亲这一经验,临床20多年,渐得其妙,用药范围也有所扩大,如藁本、细辛,虽非气分药,但他常作气分药用。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细辛入肝,质轻宣散;藁本辛温通络,并入厥阴,二药用以胃痛或痛经、头痛等病,每获良效。另外他在继承家父,参究古人、今人医疗经验的同时,也注意搜集整理民间单验方,如瓜葫芦,向日葵根煎水治水肿、癃闭;牛膝、乳香治遗精;外搽生姜煤油治斑秃,枸树尖籽点猴子;青黛、昆布消瘤;猫眼草治结核,苍耳子治过敏性鼻炎;蜂房、全蝎治阳痿,芒硝熏洗治脱肛等等,均为民间验方,而确有效果。

在中医院工作期间,他于1984年曾偶遇一消渴患者,男性,口渴引饮,饮食后复渴,前后6月有余,前医给服滋阴清热,如六味地黄丸、玉女煎、消渴方等50余剂而乏效,舌苔黄腻,脉沉弱。此时他想患者服数10剂而无效,原因何在,这时,其父即让他改用茵陈四逆汤,3剂而渴止大半,5剂而症状基本消失,后用参苓白术散10剂以善其后。事后父亲对他讲,虽然患者的舌苔、口渴均属热象,但服滋阴清热药30余剂而无效,加之脉象沉弱,显见阳衰不能蒸腾水气,如属阴亏,连服50余剂,虽不能治好,但必有进展。前医虽无效,但都是后来医生的老师,所谓“前车之鉴”。放胆用茵陈四逆汤是背水一战,即温中化湿,湿去热必清。即使热不去,亦可转入阳明,但实者易治,虚者难为也。又如治疗肝炎,本病多由过度劳累,情志失调,肝气不舒而引起,这与肝为“罢极之本”有关。以脾阳不运为本,湿郁壅滞为标,热重于湿者,其治在胃,湿重于热者,其治在脾。治湿热着重疏利气机,用苦寒不可过剂,因苦寒易伤中阳,中阳伤则使本病加重,出现呕吐、便溏、浮肿等。其父常对他讲,过去曾采用甘草干姜汤治好了多例肝炎,也有用金水六君煎治疗因气血两伤而引起的肝病。1987年他曾治一例慢性肝炎,该患者服苦寒重剂后,不思饮食,肢软神疲,便溏,谷丙转氨酶达300~400u,为肝病及脾,脾胃虚寒。曾用理中汤加吴茱萸、草果1个月而肝功正常,从而说明治病总要依据病机,不可死守法则。古人云,知常达变,贵在多思。作为一个医生,必须知常知变,必须把理论弄清楚,胸有成竹,谨守病机,就不致阴阳混淆,表里不分,寒热颠倒,虚实不辨,临证仓促。如高血压病一般治疗以清、润、潜、降为大法,最怕用桂附参芪,畏其助阳动风,升高血压。他在执业期间,多次见到父亲在治疗高血压病时,常常桂附、参芪同用,且效果不错。1989年曾治一女患者,48岁,血压持续性升高,头晕,心慌,心前区憋闷,体胖而面白,喜睡,身沉重,双下肢软弱无力,白带多,苔腻,脉沉迟,临症分析为阳虚湿盛,而用附子汤温阳益气,血压渐正常。由此可见,高血压并非都是阴虚阳亢,亦有阳虚者,这就是个体差异,临证需要脉证合参,综合分析,有的放矢,始可中的,正如罗天益所言“医之病,病在不思。”

临床治疗温性病,尤须明辨气血。而治疗急性重证,需分清标本虚实。久病多虚,但亦可虚中挟实,其表现多为脏腑阴阳偏盛,或气血功能失调。补虚与祛邪不同,补虚本无近功,服后虚能复补,病情不增,即属有效。因此调理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或对气血失调的治疗,不能急于求成。但对于急性病来讲,则应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1992年他曾治疗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唐某,男性,27岁,因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身困乏力,常见鼻衄,多方求医,经骨穿证实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耗资万余元,因其全身出血,鼻血、发热不止,血色素18g/L,血小板10×109/L。病情危重,由西安回家,家里棺木齐备,只等患者归天入土。后有人提议邀他就诊,查体:见脉搏120次/分,呈重症贫血病容,苍白暗黄,全身皮肤苍白,有多处散在瘀斑,牙床出血,鼻血不止,指甲无华,口干思饮,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他认为此乃本虚标实,气血俱亏,阴液不足,但肺热犹存,故先用清肃肺热,养血止血之再生一号为治,药选西洋参、北沙参,百合、黄芩炭,山栀炭、白茅根、玉竹、阿胶、白及、三七粉、刘寄奴、当归身、地榆炭、知母、生甘草加减服用10剂,鼻衄、牙衄、全身性出血均止,亦不发热。较前精神有所好转,但仍感头晕心烦,眼花耳鸣,口干思饮,此乃阴虚内热、津液不足,故改用再生2号,以益气养阴清热,佐以止血和胃。药用西洋参、生地,龟板,知母、黄柏、阿胶、党参、焦三仙、沙参,白及、女贞子、旱莲草、芦荟、白花蛇舌草、麦冬、天冬等加减服药月余,面色转红,亦不口干思饮,大小便正常,食纳较佳。内热症状基本消失后,而改以补益气血,兼以养阴,佐以和中健胃,方选八珍、补中益气、人参归脾汤、六味地黄汤、龟鹿二仙丹等加减治疗6月有余,患者血色素升至110g/L,血小板100×109/L,经在西安复查,血液系统基本正常而痊愈。本例患者,确为本虚标实,用人参恐助其热,用熟地恐碍其胃。肺热已清,出血已止,则用丹溪大补阴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内热消除后,乃培补气血,以人参养营汤、八珍汤等加减治疗,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实践证明,不管病情变化多么复杂,必须认真审病辨证。察变化于细微之间,及时给以恰当的治疗,方能化险为夷,邪去而正安。

四、拜学多师不耻下问

自视当知其补,从师必得其长,他学医主要是承家传和自学,但绝不是说自己不需求师。做任何一种学问,绝对意义上的无师自通是没有的。自学难免遇到思而不解之惑,攻而不破之迷,更需要请教师友,因此,凡有从师学习的机会,他尤知珍惜。习医之始,承其家传,在其父严师教诲下,深得其医学之真谛。随后在中医院执业以后,先后得到赵丰老先生,李怀亮老先生等临床大家的点拨,学到了他们不少的临床经验,如赵丰老中医之黄芪滑石甘草汤治水肿,李怀亮老中医处方时头剂加大黄,二剂去麻黄均为医学经验之精要。他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学习期间,曾随刘云山老中医学习治疗小儿病的经验,不仅用药量轻,效果还好,他曾问及刘老,刘老言,小儿脏腑清灵,随拨随应,少量长服,疗效较佳。他在西安学习期间,白天上课,下午随全国名家姜树荆老师在专家门诊上班,姜老临证尤对脱疽有独到之处,用药量大,尤其是附子用量多则达30~50克,临床疗效极佳,有时用黄酒浸泡附子以加强疗效。他多次询问姜老其由。姜老言:“脱疽脏腑蕴热于内,寒邪侵袭于外,寒热相互凝结,脉络痹阻,冲脉失养,致使营卫不和,阳气不能布达所致,故治疗非阳和一转,不能见其效。”他整理出“姜树荆老师治疗脱疽的经验”一文发表在《陕西中医》1988年第12期上,“脑瘤术后并发骨髓炎”一文发表在《陕西中医》1987年第8期。同时利用机会虚心向全国名老中医朱仁康,张志礼、顾伯华、顾伯康、胡慧明、李挺素、邱和明、杨明君,以及陕西的郭仲柯、刘辅仁、徐汉卿等数十位名家学习,每有所得。从而使他深深体会到了名医之精深理论和丰富经验,以及各位老师不同的学术观点,用药经验,独特的治疗方法。正如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这样广学博求,多方拜师,眼界大开,学识渐增,为此后之临床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不为浮名当为良医

在他刚开始行医时,其父就反复告诫他,不要贪名,不要图利,生活要俭朴。父亲以先祖为例,说:“你爷爷在年龄九旬时,尚不分寒暑,足蹬草鞋出入于山间田野,不辞辛劳的为病者治疗。有时病家无钱,他还要帮助解决药钱。我自己行医50年,未穿过一件高档的衣服,医生衣着太奢华,穷苦人往往望而却步,这些家风你应好好继承”。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违背父亲的教诲,这也是一个医生应有的品德。人们都知道医德的重要,因为这个职业有其特殊之处。医生一举手、一投足都接触的是病人,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家的生命。医德好些,医术精些,随时可以助人活人;医德医术粗些,随时可以误人害人,从这个意义讲,医生真可以说是病人的“司命工”。所以他认为做一个医生,治医之时,有两条至为重要:治学,要精诚于学术真理,直至系之于生命;临证时要对病人真诚负责,此外别无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热诚对待病人,诚挚的对待同道,勇敢无畏的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对待成败。相反,如果对从事的事业不热爱,有怀疑,惜献身,对患者缺乏负责的精神。甚至把自己掌握的一点技术当作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那就丧失了做医生的根本,不是失之于医德,亦将毁之于医术。

他深刻认识到在学习的道路上,学,然后知不足。汗牛充栋的医书,他读过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浩如烟海的中医理论,他了解的只是其中一点;千变万化的疾病,他治好的不过是其中一二。学问可以到达一定的造诣,但路永远没有止境。祖国医学是一门实用科学,要想达到一定的境地,必须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既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畏难而退,须知在科学的技术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有所创造的学者,不是辛勤的劳动者。任何一位优秀的科学家,都不是天才,而是付出艰苦劳动的进取者。勇创新路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句千古名言将作为赵凤林的座右铭而伴他学习一世、奋斗一生。

§§上篇 学术研究

同类推荐
  • 家常菜,你吃对了吗

    家常菜,你吃对了吗

    本书首先介绍了烹饪方面的知识,从最初的安全选购食材开始,到食材的正确处理方法,再到健康的烹饪方式,以及烹饪方面最新的科学主张等一一道来,为您从了解烹饪开始,打造养生美食。
  • 健康快乐枕边书

    健康快乐枕边书

    本书是一部关于健康保健的医学科普读物。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摘录了古今中外与健康有关的名人格言、民间养生谚语及现代保健经验,在每一类语录之后,用通俗的语言概述了心理、饮食、运动、休息、环境、卫生、习惯、体质、养生、疾病、体检、药物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护理措施及中医的辨证论治。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于广大群众阅读,也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 昆明消防安全手册

    昆明消防安全手册

    本书结合昆明地方实际,图文并茂,重点讲述昆明地区的消防案例知识,全面普及群众性消防安全知识,尤其是防火知识及初起火灾的扑救。
  • 降压降糖菜

    降压降糖菜

    素菜,菜肴流派之一。通常指用植物油,蔬菜,豆制品,面筋,竹笋,菌类,藻类和干鲜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制得菜肴。素菜以其食用对象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素菜得特征主要有:时鲜为主,清爽素净;花色繁多,制作考究;富含营养,健身疗疾。
  • 医学专家解读:女性十大性困惑

    医学专家解读:女性十大性困惑

    性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夫妻恩爱,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女子性功能障碍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性的隐私性而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少患病妇女在两性世界中痛苦挣扎,渴求科学诊治。本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女子怀功能方面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普读物。适合医学专业人士、女性和夫妻阅读。
热门推荐
  • 转身看到你:一起长大

    转身看到你:一起长大

    当我爱你的时候,你不爱我。当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背后却没有任何表达的时候,我依然爱你。当你发现你爱上我的时候,你问我还爱不爱你?我的回答是沉默。----徐靖灏确立关系后,宋诗语问:“你是什么时候喜欢我的?”徐靖灏:“你猜啊”看着宋诗语有些幽怨的眼神,徐靖灏笑了笑:“忘记了,只记得是很久很久以前。”宋诗语嘟起来的嘴不知不觉被傻笑取代:“好啊,徐靖灏你竟然对那么小的我有非分之想,你个大变态。”徐靖灏:“我是大变态,我要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变态。“说完将宋诗语压在墙上,头轻轻低下。看着宋诗语微微颤抖的睫毛,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觉得我想做什么。
  • 我的暖心男友:王俊凯

    我的暖心男友:王俊凯

    在我的世界里,花落不成殇,滴水不成冰,感情从不淡,我们的永恒,我的心由你融化,也由你炽热,从此,我的世界里,花落成殇,滴水成冰。
  • 校草在隔壁:情迷笨丫头

    校草在隔壁:情迷笨丫头

    第一次见面,她被人为难,他冷眼旁观,而他挺身而出。第二次见面,得知他们都住在她隔壁,她无半分欣喜。她喜欢他,但是他永远都不会知道,因为她欠她,她也喜欢的人,她……没有资格!
  • 萌女来袭之大闹红楼

    萌女来袭之大闹红楼

    本来只是和好朋友一起去看场流星雨,谁知道等了半天,流星雨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等到她等的实在不耐烦准备走开又劈天盖地的落了下来,下就下吧,还全冲着她们袭来,一场大惊过后,再次睁开眼,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是终于安全了。可是瞅了瞅周围的环境,发现怎么也不对劲,那个给自己端茶倒水的那个丫头怎么穿的一身古装呢,那个说话细声细气的丫头怎么叫的名字这么古怪呢,搞了半天她才发现,自己这是穿越了,穿越就还罢了,还穿到红楼梦里,穿到那个最后美人灯似的,病病恹恹的林妹妹身上去了,老天,您老人家这是在逗比吗?
  • 强者傲骨

    强者傲骨

    你听说过上仙的“成仙志”吗?听说过天仙的“道心不死”吗?听说过魔仙的“成王败寇”吗?那就更没听过真仙的“强者傲骨”了。拿着被无良和尚忽悠的名人故事录,极品宅男一脸不屑的向别人吹嘘道,从来没有想到,这部名人故事录,最终让他也踏上强者之路。
  • 豪门婚约:霸道首席请离婚

    豪门婚约:霸道首席请离婚

    婚礼上被劈腿,夏沫赌气改嫁。本以为过了这一关之后,自己就可以逍遥自在了。却不料,被霸道总裁缠上,正式开启了战斗模式。恶婆婆,口蜜腹剑的姐姐,心怀鬼胎的小姑子,让她目不暇接。还有所谓的红颜知己,时不时冒出来。更可怕的是,她必须时刻提防腹黑总裁的偷袭。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至尊在江湖

    至尊在江湖

    玩网游靠技术?靠走位?靠钱?他将告诉你,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都可以忽略……因东方豪被断一指,为了不让家族绝技阴阳指失传,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小一辈的东方杰身上,可老天似乎和他们开了个玩笑,带东方杰离开的大长老被人杀害,东方杰下落不明。所有人都绝望了,直到17年后,《江池》的问世,带给了他们希望……
  • 刀塔之酒神不归路

    刀塔之酒神不归路

    什么叫穿越?大神不能穿越?没错,这次我们的主角就是——大酒神!2009伍声,成功地穿越到了刀塔竞技场,在这里会发生什么呢?是虐菜,还是被虐?敬请期待刀塔之酒神不归路!
  • 王者荣耀之电竞之王

    王者荣耀之电竞之王

    前一世拿到了王者荣耀世界冠军的林轩和自己的好兄弟林浩意外的穿越到了电竞当道的时代。在这里,你玩游戏不会被认为是玩物丧志,反而打的好会被视为强者,拥有无上的荣誉。而且,这个世界好像套路不多啊,想到这里,林轩嘿嘿一笑,电竞冠军,我来了!王者荣耀,王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