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0500000030

第30章 娱神舞蹈陇西“云阳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内容丰富、雅俗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陇西“云阳板”即为陇西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瑰宝。

陇西以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陇西城南的仁寿山俗称“十方山”,始建于唐贞观极盛时期。山上寺院殿堂错落,规模宏伟。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有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次朝山盛会。全城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四乡农民接踵而来,朝山敬神,热闹非常。庙会上最引人注目、热闹欢快的焦点和核心,就是民间那一队队在旗幡引导下,挥舞着长板进行表演的“云阳板”,亦称“朝山队”。表演队由八人组成,都是精选出来的青年武术好汉,队员头束双髻,顶戴红花,披云肩,系战裙,着短裤,足登青线麻鞋,上缀一颗鲜艳的红绒球。步履轻盈,装束洒脱,五彩斑斓,类似仙童。手执云阳板为道具,俗称“拍板”,此板长约1米许,宽约8厘米,4片为一副,顶端用红丝线串铜钱拴系,留有活动余地。舞者双手各执云板下端,排成双行,两人一列,作对称式挥舞行进。旗幡前导,唢呐吹奏,锣钹齐鸣,板声铿锵。时而舞板对击,金戈齐鸣;时而舞板划空,彩虹飞舞。时值春末夏初,花红柳绿,景色宜人,游人如织。各队云阳板竞相比舞,各显其势,刚柔相济,颇具神韵。庙宇殿堂,香烟缭绕。沿街店铺,秉烛燃炮,板舞对阵,颇为壮观!

仁寿山规模宏伟的殿堂寺院,几经兵火,损毁殆尽。现在又殿堂宏伟,盛况空前,朝山庙会也顽强地延续了下来。云阳板舞依然年年挥舞,板声响彻陇城,成为人民群众朝山敬佛,游春欢娱,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和陇西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据笔者对陇西“云阳板”的调查了解,对它的起源演变进行探求,虽觉肤浅,但亦颇有收获。

传说“云阳板”的诞生与佛教有关。陇西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当年唐僧取经就是从长安经陇西西去的。仁寿山建有闻名遐迩的“十方古刹”。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朝山会是僧侣们为释迦牟尼的诞辰作“芦花会”,诵经献礼,香汤浴佛。因此,这天又称“浴佛节”。这就是说陇西“云阳板”是佛教活动的产物,这是其一。

又一传说,元朝时禁止民间藏有兵器,陇西民间便以“云阳板”作为演习武功的兵器,并在庙会上比试争雄。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陇西百姓为策应大明平羌将军冯胜西进,利用四月初八日浴佛会的机会装扮成八仙模样,手执特制三尺长带铁色头的四片云板,以演练“云阳板”的形式杀入巩昌府衙,一举夺下府城,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四乡武人进城演练云板以纪念这一胜利。

还有一种说法,云板是古乐中的一种打击乐器,在宫廷大型乐队演奏时作伴奏掌握节拍而用,和其他弦乐配在一起演奏时称“云和”。《周礼·春宫·大司乐》中就记载:“云和之琴瑟。”北周时大文学家庾信所著的《周祀圜丘歌·昭夏》中有诗:“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唐代王昌龄《西宫春怨》诗中也写道:“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因为这一首诗,云板后来也被叫做云阳板。逐渐地云板由宫廷传至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的曹国舅就是手执云板卖唱的民间艺人。

就目前陇西民间“云阳板”表演的形式和内容来看旗、幡、伞的图案名称和表演者装饰打扮皆为道家特色,而队伍后面却高举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这种佛道色彩兼备的奇特现象却使上述说法相互矛盾,令人费解。又经过大量的民间察访,搜阅资料,分析辩证研究,使我对“云阳板”的起源和演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形式看,现行民间“云阳板”队所执的八面大旗的图案名称为龙、狮、虎、豹、日月、星辰、朱雀、玄武。云阳板清光伞和巨幅上的花纹图案皆为道家特有的太极图、云头环,所着服饰也为道家仙童模样打扮。

从舞蹈动律看,是以我国西部特有的民间单手鞭杆和双手鞭杆之武术套路演变而来,刚柔相济,力势并举。

从表演内容看,大量民间现存的资料表明,最原始“云阳板”的表演形式还比现代民间所表演的要复杂和庞大得多。首先“云阳板”的样式就分为大、中、小三种。大板长2米,宽36厘米,厚3厘米许,由两个精装大汉举舞。中板长1米,宽约7厘米,厚1.5厘米,4片一副,红丝线串铜钱相缚,均由青年列队击舞。小板长55厘米,宽5厘米为两片一副,顶串铜铃,柄缀红绸。由俊颜少年双手各执一板自由舞击,清脆悦耳。

从舞蹈表演的核心内容看,其当年“云阳板”表演至少由64人组成为八八六十四卦之图形。在表演过程中随着旗幡的指引不断变幻为阴阳五行和八卦太极图势。且有披发执剑之道士作法,以求神祈雨。现行民间“云阳板”仅有8人,显然完不成以上复杂庞大的布局。

从唢呐吹奏的乐曲来看。是典型的中国民间音乐五声调式,以徵、羽两调式旋法构成。且与道教其他宗教活动音乐旋律极为接近。

综上所述,“云阳板”从道具、服饰、表演阵图和吹奏乐曲均属道教原始的求神祈雨的宗教活动无疑。但现在陇西民间朝山队中既有道教内容也包含佛教成分,且在农历四月初八日仁寿山“浴佛节”演出,对这种亦佛亦道的现状如何解释呢?大量资料表明,这是由陇西佛道不分的悠久历史而形成的。

道教创始于东汉顺帝元年(142),传入陇西当在东汉末。三国时与华佗齐名的陇西名医封衡,字君达,就号称青牛道士。说明道教创始之初即传入陇西。后来晋代雷王保、金朝萧真人和元代杨明道均为官后又入观修道,他们皆为陇西人,说明道教在陇西相当盛行。据此推测,“云阳板”表演的历史距今已有1600多年。佛教传入陇西,较道教稍晚,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陇西佛教已很兴盛。佛道两家在陇西并行不悖。《陇西县志》记载,民间只管敬神,“既不管宗旨信仰,也不问佛教道教,更不管佛道派别,而只是进庙门就磕头烧香,迷信求福而已。至于舍身出家的人,才有喇嘛、道士之分。喇嘛、尼姑应住寺庵,道士应住观、宫、庙等。而在陇西,庵、观、寺院的住持有时却没有严格的分限,如城隍庙住的唐喇嘛,钟灵寺住的王道姑,这种现象就讲不清教义和信仰了。”那么,陇西民间“云阳板”阵容佛道混杂的现象就非常自然,仁寿山四月初八日“浴佛节”期间道教的云阳板队朝山拜佛也不难理解了。

至于“云阳板”这一名称的来历,无史书记载,但却不是“云和”演变而来。“云和”语出《周礼·春宫》,“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孤竹、云和,均为地名,相传云和以产琴瑟著称,故后人皆以“云和”为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通称。庚信诗句:“孤竹之管云和弦”,王昌龄诗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当是借用此典无疑。李白也有诗云:“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显而易见,皆指琵琶之类的弦乐,而不是指相击而发声的响板。故“云和”与“云阳板”也不对号,似是而非。

“云板”又作“云版”,俗称“点”,两端为云头形的扁铁片,据古籍载,多为报时、报事之用的响器。元曲中就有“左右击云板,后堂请夫人出来”之句。《红楼梦》中也有“叩云板”报事的描写,可见云板延至清代仍在使用,即为官署和权贵家报信之器。从“叩”看,也许只是单片,以它物敲击发声。古代乐队中掌拍之乐器叫“拍板”。拍板之记载最早见于魏晋,以后渐为详尽,壁画及其他绘画作品亦有所见。其形制为,长30多厘米,宽不过掌的数片硬木板,上有两孔,用绳串系,敲击时双手执最外侧的两片,对击发声。木板数目,历代不等,唐十余片,宋六片,明四片。目前,福建南音中仍在使用四片的拍板。其他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拍板,至近代已逐渐变为三片,改双手握持对击为单手拍击,俗称“牙子”。八仙中的曹国舅所持的“云阳板”,就是这种“牙子”,道教中亦称“阴阳板”,说敲击它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那么陇西“云阳板”既为道家所始,从制作样式和敲击方式看,即是从古代拍板演变而来。名称也由“阴阳板”演变为“云阳板”,也是因为道仙曹国舅所持“云阳板”呼风唤雨,法力无边,陇西云阳板敲击挥舞用来布阵祈雨,应是一脉相承的事了。陇西“云阳板”姓道不姓佛,是地道的“国产货”。这就是我对其探求的结论。

岁月沧桑,世事变迁。现行陇西民间的“云阳板”表演从使用道具上只保留了中板而丢掉了大板和小板,人数也由至少64人减至8人。从表演的内容上它省略了太极八卦图那富有神秘色彩的布阵与变幻,而只保持了进行式的表演队和内容。舞蹈动作也由最早武术动作与民族舞蹈动作相结合,保持了刚柔相济,矫健轻松的特色。

1994年8月9日,在兰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由陇西县文化部门继承、整理和改编的陇西“云阳板”在“陇原风”广场舞蹈中进行了演出。从道具、服装、音乐、舞蹈动作的设计到整个舞蹈的构思编排,既保持了原有的传统特色,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内容,体现了民族特色、陇原风情和时代气息。整个舞蹈分“祈雨、丰收、欢庆”三篇。“祈雨”是原始云阳板表演的主要目的,太极八卦阵图是它表演的主要内容。它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世代为干旱所迫,不得不求助宗教力量求神祈雨的渴望。“丰收”篇通过收割、运送,打碾和簸筛等舞蹈,表现旱塬人民大旱之年龙口夺食的恢宏气势,着重刻画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欢庆”篇表现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矫健欢快的舞蹈,粗犷雄壮的喊声,反映黄土高原人民渴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和喜获丰收的欢庆场面。

舞蹈动作,继承和保留了“单手鞭杆”、“双手鞭杆”、“扑步亮相”、“小刀花翻身”、“飞脚卧鱼”、“吸腿探海”和“展翅占步”等“云阳板”传统舞蹈动作之精粹部分,吸收和创作出一些民间舞蹈动作,同时大胆启用32名女演员上场,手执小板与手执中板的男演员双击共舞,融刚健与娇美于一体,使之具有浓烈的传统特点和鲜明节奏的时代气息,给人以力度和健美的艺术感染。道具使用上,大、中、小三板齐上,不但使之色彩斑斓绚丽,而且敲击的音响效果也高、中、低音自然谐和,错落有致,动听悦耳。突出了板声特有的音响效果和艺术特色。其他旗、幡、伞的设计,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去掉了迷信色彩,场面设计保留了太极八卦这一古老民族文化的精粹,总人数增加到81名,即比现行民间“云阳板”队扩大了10倍。这样,整个舞蹈突出了民族特色,西部风情和旱塬风韵。展现了陇原儿女剽悍飒爽的英姿,矫健豪放的风采,形成一幅磅礴恢宏的壮美图画。将陇西“云阳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给国内外观众,起到了保护、传承、发展和宣传这一文化资源的作用。

陇西“云阳板”是祖先留给陇西人民世代相承的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是陇西这块宝地上产生的民族瑰宝,闪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我们将继续探索追求,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因为“只有真正属于民族的,才真正属于世界。”

同类推荐
  • 东汉不是传说之历史的岔路口

    东汉不是传说之历史的岔路口

    本书内容包括:刘秀的前世今生、王莽的谢幕演出、是谁阴死刘縯、重整山何之关东等。
  • 跃马大唐

    跃马大唐

    天宝四年,盛世大唐。安禄山正在崛起,杨国忠将权倾朝野,歌舞升平中孕育刀光剑影,太平盛世里暗藏血雨腥风。一名小小坊丁,崛起于市井之间,他是诗坛翘楚,他是天下枭雄。绝代佳人,为谁舞霓裳羽衣!大唐天下,谁将主社稷沉浮!
  • 隋唐幻梦

    隋唐幻梦

    阴差阳错,二十一世纪青年李靖无意之中遁入时光之门,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隋末,历经了隋朝的强盛与衰败,眼见大国崛起与陨落。几经动乱,他能否挽救大隋于倾倒之间,又如何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眼见大唐的强盛,他内心到底是怎样的汹涌澎湃?
  • 符氏三国

    符氏三国

    驴友符谭,在去西藏途中,一觉睡到了三国,在这个乱世之中他该何去何从呢?
  • 武神赵子龙之李云

    武神赵子龙之李云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外戚专权,宦官当道。前有黄巾起义,后有董卓乱政,一时间,豪强并起,天下大乱。
热门推荐
  • 牵起你的小情绪

    牵起你的小情绪

    遇见你在最美的季节,爱上你在最美的那天。究竟是别有用心的安排还是冥冥之中爱的召唤!如果没有之前一切的发生你是不是还会这样义无反顾的牵起我的手?如果没有她你是否仍会说爱我?21岁的安代琪在一次次偶然的情况下结识青年才俊乔然,随着两人逐步的相知展开一系列的故事。现实与过去、痛苦与徘徊,一个人能否同时经受爱情与亲情的双重背叛,究竟是谁误会了谁究竟是谁弄丢了谁?如果我还爱你,你敢不敢带着我一起存在。
  • 天地哀

    天地哀

    一人,邈天下之规;一剑,度人还度己;一旗,立千秋霸业;西楼明月正真好,浮生一过买酒迟!(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珠界文人录

    珠界文人录

    作品修改暂停中,路过无尽,不然就看见太监了(千百万年前鸿蒙天君)
  • 末世法尊

    末世法尊

    陨石,从天而降,系统与病毒于石中出现,且看一名小小杀手,如何在末日中,修炼成最强法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 白露未霜

    白露未霜

    未来的某一天,人类踏出了地球,开始在宇宙中开辟新的聚居地,人类文明正式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名字是星空时代。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机遇与危机并存,真正的浩劫正在悄然降临,人类能否安然度过这场巨大浩劫?
  • 王俊凯风吹过的夏天,love

    王俊凯风吹过的夏天,love

    男主王俊凯,女主叶梦祎。相遇,相识,相知,相恋,异地,最后在一起。经历了许多故事,有悲伤,有浪漫,有煽情,有寂寞,成就了一个完美的爱情青春故事,献给我们为TF付出十年的真心。
  • 穿越在影视位面

    穿越在影视位面

    在《叶问》中,练形意拳;在《摩登如来神掌》,得《如来神掌》和《天残神功》;在《金刚》中,收服金刚……完美、遮天、风云……无尽诸天,都流传着李天的传说。
  • 睥睨

    睥睨

    仙林中尔虞我诈,争斗拼杀,稍有不慎就会魂飞湮灭。且看少年陈子俊如何历经奇遇、磨难,最终红颜相伴,傲笑仙林!
  • 重临仙界

    重临仙界

    他是一个孤儿,靠着捡破烂换取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他没有名字,在夜深人静的晚上蜷缩在角落的他给自己起了个温馨的名字叫做暖风,好伴随自己坚强的活下去。他好像突然的出现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因为他之前的记忆就像一片空白。为了填饱肚子,被赌徒大坤诱骗到海外的孤岛被训练成冰冷无情的杀手…
  • 逆天修圣

    逆天修圣

    逆天行事终有谴,宿命里,长留嗟叹。情天下、欲海波涌。半生离索,凄凉无限亿万生灵为兵,百万神魔为将来世…天阻逆天佛挡诛佛不铁杵成针又何以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