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8600000034

第34章 拉长进化史200万年的头盖骨

在非洲中部,一批考古的科学家于2002年7月宣布了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他们发现了距今700万年之久的一个史前人类的头盖骨,这也是近几十年来,世界考古学界最令人震惊的一个发现。据称,这具头盖骨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具;同时已经有科学家称,如果考证属实,这无疑将使人类的进化史拉长近200万年。

厚眉骨、扁平脸的类人猿头盖骨是在非洲中部的乍得境内被发现的,这里距上一次发现的史前人类的遗骸仅1500英里。但是,这具头盖骨是否真属于人类家族的一支,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尽管许多人对此表示肯定,但同样有许多科学家根据这具头盖骨的年龄、形状对是否是最古老的人类头盖骨提出了质疑。

如果搜集到其他一些证据确认它是人类的头盖骨,那么无疑会把猿进化成人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一大段时间;此外,直立行走的人类仅是在草地上完成进化的这假设也将被推翻,因为,据考证,这个头盖骨的发现地在远古时应该是片森林。

科学家们给这具头盖骨取了一个名字,叫作umai(托迈),在中非的语言中被解释为“生命的希望”。这具头盖骨是由一个拥有40人的庞大研究小组发现的,领头的科学家是法国人米歇尔·布鲁奈特。

据称,这些科学家们25年前就开始在这里进行孤独而危险的考古行动了,尤其是布鲁奈特。在数百万年前,这里就像现在的亚马孙河的茂密森林一样,中部非洲的阿拉伯沙漠曾经是一片泽国。这里曾经居住着无数珍禽异兽,还有水质清新的湖泊、现在已经绝种的鱼类和哺乳动物;同时,也居住着现在到处可见的野猪、长颈鹿等。这些都是史前人类进化所必须的条件。布鲁奈特博士一直相信他们做的判断是正确的。“东非理论认为草地和平原造就了人类,但是最古老的人类其实是同森林密不可分的。”

科学家们除了要应付这里恶劣的天气,还得小心应付这里几十年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可谓危险重重。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2001年7月19日,太阳还没有升起,阿洪塔·杜马尔巴伊和他的三个考古伙伴就从梦中惊醒了。天气非常炎热和干燥,温度已经达到了华氏135度,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被烤焦,阿洪塔和三个伙伴已经非常疲倦了,因为从7月10日到现在,他们已经在这片中部非洲的沙漠中驱车行进了整整9天。而且在这里,危险到处存在,战争的余波仍未平息,一些乍得的叛军们正在到处游荡,企图在这里找到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战利品。

就在前一天,也就是7月18日,这些人就已经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M266沙床。这片土地上,也许就覆盖着大片他们想要寻找的东西——化石。但是,危险四伏,这里同样有令人致命的东西——军队遗存的地雷。现在,这四名考古学者在一个小木屋里躲过了一夜风沙,美美地睡上一觉以后,他们已经完全恢复了体力,又开始了新的辛勤劳动。在这四个人中,有三个是乍得人,另外一个就是31岁的法国人阿洪塔——他是一名研究化石的专家,也是考古小组领头人布鲁奈特博士的得力助手。《自然》杂志曾经采访过他,他声称:“作为一个考古学者,你必须得表现得非常好奇,而且不能放过需要考察的每一块土地上的任何一样东西。”他说:“如果一粒沙子外表很硬,那它里面很可能就有骨头。”而且阿洪塔自己说,他办事通常的惯例就是用小木枝做成的扫帚把沙子扫进铲子内,然后通过网眼再把沙子筛掉。

但是就是7月19日的那天早晨,奇迹发生了。一块黑黑的东西突然跃入了他的眼帘,直觉告诉他这是一块骨头。然而这次他却没有按照惯例用扫帚和筛子。“我猛然看到两排牙齿,”阿洪塔说,“它们都是黑色的,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些是猪的齿臼,但是当我把它翻转过来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错了。我看到了眼窝,我想这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东西。”

于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诞生了。

就这样,这个头盖骨在地下埋了700万年之后,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第一个发现者是阿洪塔·杜马尔巴伊。阿洪塔马上通知了整个考察组的领头人——法国人米歇尔·布鲁奈特,这位与众不同的、法国普瓦泰大学的化石学家在经过仔细研究后断定:“我们的这一成果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把人类的进化历史提前了整整200万年!”

虽然有人说,这个头盖骨并不能证明就是人类祖先的头盖骨,但是不管如何,布鲁奈特令人吃惊的发现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这个化石几乎是完好无缺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头盖骨的大脑容量几乎与现在的非洲黑猩猩和小人猿相同,它的脸部也非常扁平,这些都是一个普通远古人类的标准特征。而与黑猩猩不同的是,其眉骨非常的高耸,而且还有小的犬齿。尽管布鲁奈特除了头盖骨之外,并没有发现其他任何的骨骼,但是从头盖骨上发现的痕迹和脊椎连接头盖骨的方式来看,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次发现的头盖骨的本体是能够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的生命体。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科动物起源于约500万~700万年前,智人(现代人类属于智人)和黑猩猩各自的祖先从那时起,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迄今发现的较完整的人科成员只有500多万年历史,更早时期的化石证据基本上是空白。

《自然》杂志的古生物学编辑评论说,“托迈”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人科动物起源初期的化石空白,这一发现的意义可以与77年前科学家第一次发现南方古猿非洲种的化石相提并论。南方古猿非洲种(也称阿法种)就是目前已没有争议的最早人科成员。

其实,此次发现的头盖骨确实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够判断人类的祖先一直在东部非洲徘徊到200万年左右是否属实。其实这个“东非理论”一直强调:在800万年以前东非大裂谷形成之后,人类才得以在东非演化。然而,在中部和西部,黑猩猩们一直在茂盛的森林中嬉戏玩耍。所以,此次头盖骨的出现表明,东非大裂谷在人类进化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不论是在东非还是中部非洲,人类都在进化中。这也让科学家们必须对黑猩猩和人类的关系再作一次深入的分析。

考察组领头人布鲁奈特把事件披露出来之后,这块被称作“生命的希望”的头盖骨便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它距今大约已经700万年,号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块人类头盖骨。而在此之前由人类发现的、年代最近的一块头盖骨是距今约250万年。这个伟大的发现给了许多考古学者巨大的震动。虽然距今大约已有700万年,但是这个头盖骨看上去却比那些年代仅有它一半的那些头盖骨演化得还要好:它的脸型已经很扁平,比猿突出的嘴要扁平得多。“这是近70年来考古学上最重要的发现,”哈佛大学考古学家丹尼尔·利伯曼说,“这可能是我们所看到的最接近人类祖先的一具头盖骨,而且年代又那么久远。”

当米歇尔·布鲁奈特自豪地称他们在非洲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最古老的头盖骨的时候,很多科学家都相信这开创了人类考古学和演化论的新一页。

这个消息被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在世界考古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人类起源学权威克里斯·斯特林格接受了美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他同发现这个头盖骨的布鲁奈特私交甚笃,他也认为此次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一次。

代表学术界的斯特林格也对此次的成功发现表示了肯定。他认为,由于这次在乍得发现的头盖骨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600万~700万年前的、最完整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因此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现在已经有了800万~900万年前的猿类的头骨,也有了300万~40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的头骨。此次的发现的确填补了我们所缺少的一些材料和证据。它来自非洲的乍得,原来没有人想到在那里会有如此重大的发现。这也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原先一直在东非和非洲南部寻找人类最古老的遗迹的做法是不全面的,其实在整个非洲,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发掘。

布鲁奈特手捧umai头盖骨,由于年代久远,或者这个古人死亡的时候很痛苦,这个头盖骨面部明显有些扭曲,因此,还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形状。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借助电脑技术把这些扭曲的部分还原,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对它进行研究。但是有一点值得庆幸,它保留得非常完整。从基本形状上判断,它类似于猿,但又不同于猿。它有容量小的大脑,但是面部已经有明显的人类特征;它只有非常小的犬齿,而且生长在与现代人几乎相同的位置,这是猿所没有的特征(即使有也非常特殊)。这些都是这个头盖骨类似于人类的地方。

判断这个头盖骨的性别是非常困难的。从外表看,它有非常高的眉骨,这是男性非常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另一方面,它有非常小的犬齿,而且头顶上没有长毛,这又似乎表明它是一个女性。因此,我们并不能肯定这是一个男性。因为如果这是一个男性,那么它应该有更大的犬齿,更大的脸颊。

可以断定,不管是在进食,还是其他生活行为方式上,它的生活同猿类非常接近。但是关键是,它是否能够直立行走呢?我们仍然不能断定。但是猜想,它肯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树上,到目前为止,猜想只能进行到这里,因为我们没有它的其他骨骼或者证据。

要准确地判断这次发现在人类演化史上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是非常困难的。这次的发现是全新的,而且很多情况都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现在这个时刻更需要谨慎,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但是,同时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这同样有可能是600万~700万年前的猿类,甚至是猩猩的祖先。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种“动物”已经灭绝了。因此,当你在中部非洲乍得这样的地方获得一次偶然的发现时,你很难马上给这个发现一个准确的定位。

这次发现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做很多的研究。首先,我们需要利用电脑将原先已经有些扭曲的头盖骨复原,然后再对牙齿展开更多的研究,从对牙齿的研究里我们可以发现它平时的饮食习惯,从而揭开更多的秘密。另外我们必须找到更多的材料和证据来证明它是直立行走的。无论如何,从它的完整保存、它的“年龄”和发现它的地方来看,这次的发现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布鲁奈特的成功却遭到了很多来自然科学界的质疑,尤其是法国国内的一批科学家,他们都认为布鲁奈特发现的不过是一个古代母猩猩的头盖骨而已。

布鲁奈特马上对此做出了批驳。他在新闻发布会上高举着《自然》杂志宣称:“从这些文章中,你能够看到人类的起源!”

“这一年来,我已经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古人类学家进行过交流。因此,《自然》杂志决定在我将这个头盖骨同猩猩的头盖骨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后刊载文章。刊载之前,当然征求了一些专家的看法,这些世界上最好的专家都同意我的观点。如果有一两个人在那里说不同意我的观点,那是他们的事情。”布鲁奈特斩钉截铁地说,“我的发现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把这个头盖骨同猩猩混为一谈。”

但是批评者们有自己的看法。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布里吉特·圣诺表示,布鲁奈特发现的只不过是一个史前母猩猩的头盖骨而已。圣诺说:“这个头盖骨非常短的脸颊和小的犬齿只能说明它是雌性,而不是人类。而且,其后头部显然长过浓密的毛发,也表明这是一只雌猩猩。”

布鲁奈特虽然对此批驳毫不在意,但是他到目前为止仍不能够证明他所发现的头盖骨在生前能够直立行走。因为除了头盖骨之外,他什么都没有发现。

除了法国科学界,另外一些人也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根本不是人类的祖先,而是一种猿。

密歇根大学的古人类学家沃尔鲍夫说:“我认为他们无法证明这块头盖骨到底是什么,但是它绝对不是人的。头盖骨本身清楚地表明这个动物并不习惯直立行走。它不具有人类的体态,因此它不是人的化石。”赛努特和其他几个古人类学家也撰文指出:牙齿和额头的大小以及形状并不能说明它一定就是人类的化石。

面对各位考古大家的质疑,布鲁奈特认为上述反对者在描述头盖骨面部和牙齿的特征时都存在误差,都未准确把握头盖骨的特征。他说:“他们也拿不出证据证明头盖骨系猿猴化石,他们也不否认人类身上所具有的特征就是从这些特征发展而来的说法。如果有那么一两个人反对我的观点,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指鹿为马,错把古人当猩猩。”

一些考古学家同意黑猩猩和类人猿具有同一祖先。但是争论就在于,从祖先演化到人类,其中的道路究竟是怎么样的。在20世纪50年代的教科书中,出现了一些人类演化的插图,但是这些插图显然画得太过简单,猿——山顶洞人——人类,这个过程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很多考古学者认为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肯定有很多种不同的分叉。甚至还有人认为,人类演化的过程并非是一种“树状”的结构,而是一种“灌木”状结构。“可能这次发现的头盖骨就是一种,在古代肯定存在很多种原始人类,而这些人肯定因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被远远地分隔开来。”1974年发现距今300万年的“Lucy”头盖骨的著名考古学教授唐·乔纳森认为,“它们肯定只是朝着他们自己的方向在发展和演化。我坚信人类演化的结构肯定是呈‘灌木状’的。”

但是这个所谓的“灌木”理论似乎还不能称之为正统。以前受到过很多报道的“Lucy”和“Homohabilis”这两个重大发现尚且无法作为正式的演化理论,而只能够供“参考”。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这种理论,“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就没有支持这种理论的证据。”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石学教授蒂姆怀特对“灌木”理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据我国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陈淳介绍,这次争论与其他考古学上的争论大体相同,引起争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1)证据不足。一般来说,确定化石是人类的还是动物的主要依据在于有没有共生石器。共生石器就是在化石附近的石制工具。如果有共生石器,那就表明化石是人类祖先的;否则,就是动物的化石。在乍得发现的头盖骨只是单个的头盖骨,想断定它是人是猿还缺乏让人信服的证据,比如共生石器。除共生石器外,还可以通过化石本身盆骨和腿骨等来判断化石是人是猿。由于人是直立行走的,所以人类头盖骨下面的颅孔是向下的;而四足动物的颅孔是向后方倾斜的,这样就可将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区分开来。(2)各个考古学家判断的标准存在差别。比如,这次争论双方的主要人物布鲁奈特和沃尔鲍夫的判断标准就存在差别。沃尔鲍夫是世界闻名的考古学家,出了名地谨慎;而布鲁奈特是头盖骨的发现者,他当然急于证明头盖骨是古人类的化石,因此就出现了上面剑拔弩张的局面。

但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对此质疑的科学家,都肯定“托迈”在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它生活的年代是人与猿分化的关键过渡时期,而且“托迈”的相貌特征比距今500万~200万年间的直立人(即“猿人”)化石更接近现代人,这证明了人类进化路线的多分支特性。

同类推荐
  • 战争探秘

    战争探秘

    本书分为四章,内容包括:远古战场留下的谜题、声势浩大的海战之谜、举世闻名的陆战之谜、居高临下的空战之谜。
  • 高温危机

    高温危机

    本书讲述幻想小学五年级(1)班的丁奇是个顽皮聪明的小男孩,这天他和爷爷万能博士用望远镜看传说中的九星连珠。突然看见一颗闪亮的流星落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接连几个晚上丁奇总是听到有人在哭泣,后来他果然在院子的小屋里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这个女孩抱着一个漂亮的盒子,她的名字叫潘多拉,来自远古的希腊。因为她放出了魔盒里的灾难,受到惩罚,她是在逃跑的时候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到这里来的。丁奇和神秘的潘多拉成了好朋友,并带她去学校,潘多拉有很多神力,让丁奇在学校里出尽风头。潘多拉的盒子能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丁奇用这些东西对付捉弄同学,在学校里上演一幕幕闹剧。
  • 求知重行(中华美德)

    求知重行(中华美德)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本书收录了《伯牙学琴》、《越人造车》、等关于求知重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本书去温习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 英雄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英雄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中国军事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中国军事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中国军事故事,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帮助青少年领悟生活真谛、人生哲理。精彩的故事,生动的文字,配上简洁大方的版式设计,让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学到生活哲理,汲取人生智慧,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及人际关系的本质,从而踏上成功的坦途。
热门推荐
  • 逆途天绝

    逆途天绝

    (强烈推荐我的另一本新书,《我的师傅岑道士》,已签约,可以放心观摩!)这位老爷爷,我可还只是个孩子,你可不能对我做出什么事情啊……
  • 落花下和你说再见

    落花下和你说再见

    “夏婉,我要陪你一起看每年的花开花落,一直到天荒地老!”“叶尘,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对你,绝无戏言。”“好啊!我相信你。”曾经美好的承诺,却一夜之间变得支离破碎。到底是爱情太脆弱,还是友谊太虚伪?爱情和面包吗?我不想选。
  • 九镜离

    九镜离

    九镜离于冥幽须弥重生,为了不在这个世界消失,她不得不做起了收集灵魂之力的交易,以灵魂为交易,为你实现一个所求不得的愿望......ps:因为某些缘故,这个文不能签约,编辑这边已经让我准备新文,所谓这个估计就这样了,这个一个完整的故事,大家可以当作一个短篇来看,至于剩下的故事,我估计会融入新文之中。
  • 我的高三太逗比

    我的高三太逗比

    人生何处无逗比……没啥好说的,高三的可以来找同感,学长学姐们可以来找回忆,学弟学妹们欢迎围观
  • 惊天末日之活着

    惊天末日之活着

    铁血柔情,恩怨情仇。方凡:“末世后才开始末世,我活着除了大道天下,剩下的也和诸位一样。”“得知将死,和不一起拼死一战!”“我方凡拜谢大家了。”只见雷鼓空冥,瘦旗满天。众人皆道:“守土,杀低。”“活着,活着,活着!”呐喊声响策四方,惊天大战一触即发!
  • 星辰道

    星辰道

    忽至今朝,记忆苏醒,他原来已经不在是平凡的他……修真者NB吗?这样的小弟他有亿万万个……仙魔NB吧!!!瞬间他可让他们魂飞魄散……神!那历害了吧!唉,很早很早以前,他就是一个NB的神……那亘古特NB了吧!!不好意思,他“劫神”一出,任他千般厉害,也入轮回。某一天,他举起手中的剑道:“我的剑,就是道”于是世界因他而变了……
  • 美女王爷追爱记

    美女王爷追爱记

    秦沐沐莫名奇妙的穿越到一个的架空的世界,本以为是个完美的新生活的开始。本文绝对的一对一哦!
  • 末世重生之超神崛起

    末世重生之超神崛起

    一场莫名的七彩陨石雨,改变了整个世界!”即使我死,也要你们陪葬!“白枫引爆丹田器灵,却莫名被引入空间隧道。”天要我重生,这一世,我要改变世界!“一个时代的王者就这样诞生,至尊主宰,神龙缠绕!新时代的秩序,灭世的大战,拉开序幕!书群373435696,喜欢的书友们可以加进来讨论这本书。
  • 位面无双

    位面无双

    普通大学生徐书麟意外获得天外原石,觉醒成为一名战士,从此他的生活发生彻底的改变。生活在主世界,却要时刻接受系统副世界的召唤;掌握强大的能力,却也要面临更强大的敌人;接近位面的真相,却也要历经万般艰难……他和他的团队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他有自己喜欢的女人,他有自己热爱的家园,他不允许这一切被系统破坏!………………………《位面无双》讲述一段都市强者的传奇之路,他们都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英雄!新人新书求支持,万分感谢!
  • 星光的颜色

    星光的颜色

    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原来最初的相遇是让我们更好的纪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