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5000000024

第24章 体罚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有多大

每次被殴打后,只要他站在我身后,我就会后背发紧发凉,觉得他随时还会再扑过来打我。深深的恐惧,使我会赶紧溜到他的背后,或者他看不见我的地方。真的希望,永远不要再见到他——

周末,老谭夫妇来拜访我,我们继续探讨“打孩子”的话题。

“您上次说,对孩子实施体罚,对精神和心理的危害会更大?”宝宝妈妈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

“是的,有几种惩罚,对孩子精神伤害最大。首先就是打屁股,尤其是孩子痛了还不许哭的情况;其次是脱了裤子罚跪、打脸和当众惩罚;三是关黑屋;四是女孩子被打的问题。

“打孩子的屁股,不管家长用力如何,都会造成疼痛,疼痛的感觉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孩子的大脑受到严重的刺激。使孩子在精神上处于高度紧张、恐惧、悲伤和压抑状态。

“我们向很多孩子了解过被施予体罚时的第一感觉。孩子告诉我们,火辣辣的痛苦之下,满脑子都是被深深压抑着的侮辱感和恐惧感。被人殴打,自己无力还击,当然很羞辱;满心的悲伤和难过不敢释放。尤其是,大多数家长会在殴打结束时,威胁孩子不许哭,哭就会再打。

“这种威胁逼着孩子用力忍耐着,抽泣着,哽咽着,也不敢哭出来,恐惧就会加倍。这种恐惧感,用一个孩子在日记中的话来描述,最准确不过了。

“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每次被殴打后,只要他站在我身后,我就会后背发紧发凉,觉得他随时还会再扑过来打我。深深的恐惧,使我会赶紧溜到他的背后,或者他看不见我的地方。真希望,永远不要再见到他。’

“你们知道吗,不许孩子哭出来,孩子拼命忍住泪水,非常容易岔气或将泪水呛到气管里。而且,拼命地忍,所有的侮辱感、愤怒感和恐惧感,被强迫压到心底,久而久之,必然激发孩子对殴打者的痛恨或厌恶。

“孩子会从心底远离他,开始学习阳奉阴违,学习用撒谎来躲避下一次的伤害。

“绝大多数孩子的撒谎,都是从第二次被家长殴打或责骂后开始的。

“换言之,每一位在成长过程中被家长殴打不少于十次的孩子,都撒过谎。并且其中遭受殴打责骂次数越多的孩子,撒谎次数越多、谎撒得越娴熟。

“因为,孩子是有自我保护的本能的,办了错事,就要经受无法反抗的殴打和责骂,他就会在下一次发生错误时,想尽办法掩饰真相,谎言就‘应运而生’了。”

宝宝爸爸非常感叹:“这真是讽刺了,家长打孩子的目的,大多数正是为了教育孩子怎么诚实做人,而孩子为了逃避被打,反而会成为谎言高手。”

“是呀,我们再来说说脱了裤子罚跪、打脸和当众惩罚等对孩子的精神危害。”我接着说。

“提起这个,我就生气!他爸爸就是这样,不但喜欢罚跪,有一次,居然还强令宝宝把裤子脱下来,光着屁股跪。说这样,能让小孩除了跪得难受,还很羞耻,可以加强记忆。”宝宝妈妈说。

“是加深记忆了,可惜孩子记忆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你在这种惩罚中给他带来的羞辱!

“这种羞辱,比打屁股时,那单纯因无法反抗产生的羞辱要严重得多。在孩子心目中,脱了裤子罚跪、打脸和当众惩罚,都是对人格的侮辱,是无法被原谅的。如果一般的惩罚带来的仅是谎言,而这三种惩罚,带来的将直接是发自孩子心底的对抗和逆反。

“其实,作为大人,将心比心,换换角色,就能够想象和知道,为什么这三种惩罚会很严重地带给孩子精神伤害。在人性中,撕破脸面是最无法忍受的难堪了。

“胆小的孩子不敢公开对抗,他会在暗地里仇恨。比如,他会在纸上写‘打倒爸爸’‘爸爸是大坏蛋’,然后狠狠打叉。他会悄悄虐待家里的猫或小动物,来发泄自己所受到的羞辱。

“这种孩子会逐渐变得沉默而内向,变得胆怯、懦弱、自卑,会学习掩饰真实的自己。但是,某种东西被深埋在他的心中。在很远以后的某一天,甚至是在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成为点燃他某种瞬间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胆大的孩子,则会公然反抗这种无法忍受的羞辱。孩子会从此故意不听话,故意让家长生气。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会再去与家长沟通,完全抵触家长,脾气会逐渐变得暴躁。随着年龄增长,他的抵触越来越表面化,公开演变成行为上的抗拒。如果你敢再实施殴打,他就会竭尽全力地反抗。

“这种孩子会在刚觉得自己有能力时,就逐渐不回家、少回家。虽然爸爸妈妈看起来比孩子强势,可孩子终有一天会彻底疏远你,冷落你,远离你。父母在失意和孤独中,会迅速变成弱势的一方的。”

“啊,无论孩子变成哪一种,都不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呀!”宝宝妈妈很难过地说。

“基本上,受到前两大类体罚超过五次以上的孩子,都会出现四个共性:一、绝对记不住每次挨罚是因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当被殴打的强烈感受充满孩子的头脑时,孩子就会失去内疚感,失去反省自身问题的可能;二、长大后会有一定的施虐或受虐情结。很有可能‘遗传’父辈以暴力处理问题的方式,并直接施加‘暴力’于下一代,形成典型的暴力恶性循环;三、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感情出现较大问题,孩子会被仇恨蒙住眼睛,完全无视父母在抚养他长大过程中,为他付出的所有代价;四、情不自禁地开始撒谎,直至成为撒谎高手。”我继续说道。

“天啦,我们家对孩子的打骂次数还不是很多,有弥补的措施吗?”宝宝妈妈紧张坏了。

“偶然为之,倒还好办。打孩子次数多了的家长,应赶紧刹车,采取补救措施。至于如何补救,我后面会说到。

“第三种情况——关黑屋子,这倒不至于激起孩子的逆反。可惜呀!孩子会被逼向了反面。被关在黑暗中,会使孩子产生莫名的惊恐、焦虑,当孩子发现无论是用尖叫、痛哭还是撞门都无法突破门禁时,这种黑暗恐惧就会渗透到骨子里,被孩子铭记到大脑深处,后果严重的,会使孩子终生为黑暗失态,为黑暗恐惧,产生终生的心理疾病。这种惩罚基本上一两次,效果就会直接到达顶峰。

“家长幻想通过这种惩罚能使孩子在黑屋中反省,几乎是做梦。

“满脑子鬼呀神呀,吓都吓死了,谁还记得什么反省呀。即便孩子被放出来,哭着告诉你,他什么都错了,那也是骗你的。‘只要不再被关进去,你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啦。说了什么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呀’!孩子心里的想法是这样的。”

“明白了,明白了,那我们周围很多家长对女孩子也打,那么后果岂不更加严重了?”宝宝妈妈问。

“殴打女孩子的家长,须清楚,由于女孩天生比男孩情绪更敏感、心思更细腻,对所有伤害的感受和影响,都会成倍于男孩。

“另外,由于女孩子的性别差异,如果是被爸爸长期体罚,将直接导致女孩对异性交往的极端化反应。有的女孩会因之恐惧异性,长大后不敢轻易走入婚姻;有的则因之仇恨男性,成年后报复男性,游戏感情;有的则因过于缺少父爱,转而寻找替代,对年长异性产生病态依恋。当然,也有女孩通过自我调节,以宽容消除了仇恨,走向正常生活的,但在心理上,也一定会付出非常大的痛苦代价。”

脾气暴躁的父母们,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棍棒教子,真的要不得!

重点提示:

1.打骂体罚,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精神伤害,尤其是精神伤害,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2.孩子被打时的侮辱感、愤怒感和恐惧感,被压到心底,久而久之,会激发孩子对殴打者的痛恨或厌恶,激发孩子的对抗和逆反,与父母的关系会变得紧张,感情上也会变得疏远。

3.孩子办了错事,就要经受无法反抗的殴打和责骂,他就会在下一次发生错误时,想尽办法掩饰真相,谎言就“应运而生”了。

4.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一定的施虐或受虐情结。很有可能“遗传”父辈以暴力处理问题的方式,并直接施加“暴力”于自己的下一代,形成典型的暴力恶性循环。

5.女孩子如果是被爸爸长期体罚,将直接导致女孩对异性交往的极端化反应。有的女孩会因之恐惧异性,长大后不敢轻易走入婚姻;有的则因之仇恨男性,成年后报复男性,游戏感情;有的则因过于缺少父爱,转而寻找替代,对年长异性产生病态依恋。

同类推荐
  •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的惊人能力、新生儿天生的运动本领、0~3岁婴幼儿的各类发育规律、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与教育方法等内容。
  • 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提升孩子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却是可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事。因为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就意味着孩子的未来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只要您的方式方法正确,一切都有可能!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一句句中肯切实的话;没有什么绝世妙方,有的只是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对策;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个精当有力的例证。总有一句话说到您的心坎上,总有一条对策适合您和您的孩子,总有一个例子让您似曾相识。读完这本书,提升孩子的成绩指日可待。
  •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故事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作为孩子的家长,必须要知道:故事是不可以乱讲的,因为故事是有魔力的。它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从隐喻故事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谈起,探讨家长如何用故事治疗孩子的心理,引导孩子的行为,启迪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家长对隐喻故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家长在作文辅导、编讲故事导等方面,成为真正的作文和故事高手。
  •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如一节节长高的幼苗,父母善于掌控情绪,才能为稚嫩的幼苗提供成长期必备的阳光雨露。本书以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父母如何善于保持好情绪、控制坏情绪,巧妙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丝丝入扣的启迪下,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喜上进,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优秀的孩子由父母营造的良好情绪氛围养育而成。为避免家庭的情绪天空出现摧毁孩子心灵的阴霾,需要父母始终做“学而时习知”的上进者。本书为这样的父母给出了最好的提示和警励。
  • 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里法则

    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里法则

    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大人很不相同,他们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但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没有耐心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就给孩子贴上成人世界的标签。要帮助孩子,家长不能从人品、从思想去看待孩子的心理脆弱问题,首先必须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先去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动机,帮助孩子渡过成长中的难关。
热门推荐
  • 那年,我们都还小

    那年,我们都还小

    什么是幸福?他愿意宠着我,我愿意被他宠着,这就是幸福。
  • 长生迷途

    长生迷途

    一个需终生为奴为仆的青年,一夜梦来,得无上法,极品资质,从此脱得奴身,为求逍遥,成了天地散修,誓要寻得那缥缈长生、
  • 我非旱魃

    我非旱魃

    吞魂噬魄,收养鬼婴,鬼差"这家伙不是我们的人"正道“要不是和佛门有染,我们早就杀了他”佛门“我们比谁都想宰了他”
  • The Prime Minister

    The Prime Mini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忘便是永恒

    相忘便是永恒

    人们都希望时间永远定格在初见的那一刹那,祈盼无论时光如何消逝,青春如何褪尽颜色,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却永远“只如初见般美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孤烟大漠

    孤烟大漠

    大漠无尽,人生辗转,荒漠里冷酷的杀手,在那杀气背后,竟是柔软的多情。。
  • 继续仙剑奇侠的感动

    继续仙剑奇侠的感动

    仙剑奇侠传4完结,带给我的惆怅难以释怀,所以,我决定要将感动继续衔接下去
  • 武神至尊

    武神至尊

    21世纪闷骚青年林飞一不小心从地球穿越到元武界,可悲的是穿越对象竟是一个傻子,唉,认命吧。可是傻子白痴又怎么样,一样练神功,升级,泡美妞,问鼎天下,混得可是风生水起啊。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