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5800000014

第14章 漫谈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引发了气势如虹的诗歌潮,不仅写汶川地震的新诗铺天盖地,而且写汶川地震的旧体诗词也大量出现。报刊和网络等媒体上共发表了多少写汶川地震的旧体诗词,恐怕现在谁也说不出确切的数字。不过,这已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其为数众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内容、质量、影响等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半月谈内部版》2008年第6期发表的《半月谈》记者叶含勇撰写的《千首抗震诗,慷慨抒大爱》一文便在(链接)《古调新弹: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小标题下对当时已有的写汶川地震的旧体诗词作了概述。本书前面的专题评论的都是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新诗,这里,著者想再简要评论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

写汶川地震的旧体诗词的作者众多,身份也不一。其中,有高官,如国务委员马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布赫等;有著名作家、诗人,如陈建功、刘征、刘章、杨金亭、赵京战、熊东遨、武正国等;有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如周汝昌、霍松林、周笃文、郑伯农等;也有一些无名作者。

写汶川地震的旧体诗词,伴随着抗震救灾的进程而不断出现,内容颇为丰富。

汶川地震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令人心痛不已。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有不少作品便描写地震造成的惨状,抒发作者的悲情。慕游的歌行体《5·12国殇歌》,对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惨状的描写形象逼真,抒发的悲情也真切感人,这从“百代家园一朝破,两墙厚度阴阳孤。黄烟萦绕不忍散,惨绝人寰天应哭。羞愧及时红泪洒,叹嗟岂敢六花出。三万鲜活堕炼狱,百千娇嫩怜稚孺。悲听咫尺叩椽壁,时闻深渊哀祈福”等句便可窥见一斑。岳乐廷的诗《感学生遇难》,哀悼学生罹难,也写得情真意切:“天若有情何肆虐,顿催童嫩赴黄泉。”王继平《满江红·汶川大地震》一词上阕“霹雳一声,雨倾盆,山崩地裂。人呼号,花儿零落,鸟儿惊厥。万栋房屋成墟废,一生劳作瞬间灭。父母亡、儿女何处寻,天悲切”,着眼于人们的听觉、视觉形象,将地震造成的人类惨剧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令人悲痛不已。

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党中央安排,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对此,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作了集中反映。丁广惠《初闻汶川地震》(外一首)中的诗句“凌晨报道温家宝,昨夜单车入堰江”,写温家宝总理夜至地震灾区,很有韵味。李葆国的诗《总理赞》、吴震启的诗《五·一二地震纪实》(五首之一)“亲民总理送温风……身心永在万民中”与吕刚《水调歌头·抗震救灾》中的词句“总理亲奔赴,前线嘘寒暖:救灾令如山”,寥寥数语,便使一个亲临灾区慰问灾民与指挥抗震救灾的“亲民总理”的形象跃然纸上。佚名《八方支援克时艰抗震救灾》(三首之二)中的诗句“总理临危镇巴蜀,指挥若定志犹坚”,写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若定。而杨素玲的诗《寄语总书记、总理》则将赞颂总书记与总理结合起来,并将两位领袖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与此之前指挥南方救灾,平息藏独,访日、外交斗争,奥运会圣火传递经历坎坷喜入国门结合起来,“寒来热情融冰水,春暖冷眼看世界。夏日祥云传圣火,露宿川中对狼藉”,从而,使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对两位领袖的赞颂也更具力度。著名学者霍松林《全民救灾谱新曲》之一《救灾》中的诗句“总书记下令救灾,十万火急。温总理亲临指挥,废寝忘饥”,刘世勤《祭汶川大地震》(三首之二)中的诗句“主席总理亲指挥,千难万险全力排”与李建吉《蝶恋花·抗震救灾》中的词句“大灾牵心谁与共?看主席总理双重”,也都将赞颂总书记与总理结合起来,赞颂这两位心系灾区、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的人民的好领袖。

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有军人、白衣天使等,对此,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作了很好的反映。王伯雄《汶川抗震救灾》中的诗句“架桥铺路排灾险,当数英雄子弟兵”,展现了人民子弟兵架桥铺路排灾险的场面。闻震的诗《战灾魔》,歌颂解放军空降兵将生死置之度外、空降汶川救灾民的情怀:“舍生忘死捐肝胆,闪闪军徽暖众心。”袁漪的诗《子弟兵在救灾中》,描绘十万大军在灾区“十指血流尘满盔,救人岂顾己安危。誓与死神争分秒,颓垣又抢一婴回”,不顾个人安危、与“死神争分秒”奋力救灾民的动人情景。杨力斌的《白衣天使赞》,赞颂白衣天使在临时病房,在“狂风裹雨地摇晃”中救治伤员,“急包扎,汗成行,片刻未歇意平常。殷勤护理创纪录,白衣天使真情长”,语短而情长。

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中对此也大加赞颂。舒眉的词《南乡子·抗震救灾英雄赞》,歌颂抗震救灾的英雄群体。上阕写景,突出地震造成的惨象“满目疮痍蜀地愁”,并抒写其悲情“血染青衫心泪流”。下阕抒情,赞美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危难险关头,处处英雄孺子牛。无限情怀谁可敌?绸缪,定叫春风永不休。”武正国的旧体诗集《抗震救灾群英颂》,分为《英雄少年篇》、《优秀少年儿童篇》、《人民教师篇》、《基层干部篇》、《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篇》、《白衣战士、记者、志愿者篇》等六个部分,共歌颂了七十四位抗震救灾的英雄。歌颂一位英雄,歌颂的是英雄个体;歌颂七十四位英雄,歌颂的则是英雄群体。此诗集做到了歌颂英雄个体与歌颂英雄群体的有机结合。

可以说,对此次抗震救灾中出现的感人情景,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几乎都有反映。这里,我们不妨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来加以说明。先引用叶含勇《千首抗震诗,慷慨抒大爱》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已过,远在汶川出游的妻子仍然生死未卜,身在首都的丈夫连发900余条短信,均杳无回音。当北京电视台播放出这位丈夫苦苦待妻撕心裂肺的音画后,诗人古兰在地铁途中写下一首《虞美人》,家常口语间寄寓了普通患难夫妻死也要让阴鬼主婚做媒再续亲缘的悲怆情怀──

虞美人·今生来世

黄金援救三天过

针秒穿肠破

京畿短信发千回

不唤巴山蜀水燕归来

锦衾空叠妆台在

瓦砾朱颜改

平生对酌少交杯

来世夫妻重做鬼为媒

再来看其他感人的作品:

汶川地震后,网上有一照片,画面为“一男人将妻子的遗体捆绑于背上,欲骑摩托车送之于安身之所”,举世莫不动容。为此,著名作家陈建功写下歌行体的《背妻行》加以反映。新诗中写此感人之事的佳作有吴忠芳的《背着你,就像当初嫁给我那样》与蒋来宝的《背起爱人去远行——献给我汶川的兄弟》等。陈建功的《背妻行》与这些新诗的相同之处在于情真意切,动人心弦,但由于陈建功的诗用的是旧体诗的形式,因而,语言更凝练,其诗语也颇具特色:“或践平生诺,带汝浪天涯。东岳迎朝日,西天逐落霞。或与青春忆?羌酒共品咂。滔滔岷江水,悠悠妹应答。此景何堪忆,思之如刀剐。惟求茅舍里,油盐酱醋茶。……地老天不死,有妻就有家。”

2008年5月19日上午,中国作家抗震救灾十七人采访团从北京出发奔赴灾区,采访团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临行前即兴赋诗《壮行》,言作家多次奔赴国难采访写作,不顾自身安危,这次又慷慨赴汶川灾区:“屡赴国难岂顾身,乐做慷慨悲歌人。遥向西川抬泪眼,壮行曲中出京门。”诗中,用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典,悲壮而不悲观,突出“乐做慷慨悲歌人”的“乐做”二字,令人感动。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踊跃捐款支援灾区,连乞丐也加入了捐款者的行列,张自勤的诗《爱心乞丐》便对“布衣脏旧发如蓬”的乞丐的捐款之爱心予以赞美“口袋掏空无吝色,谁人见后不推崇”。

为了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广大党员响应中组部的号召踊跃交纳特殊党费,对此,谢巍琦的诗《人世真情此最多》(三首之三)“抗震救灾冲在前,特殊党费踊跃捐。中流砥柱真本色,铁臂高擎一片天”作了很好的反映,并由此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汶川地震将山村房舍夷为平地,各地及时向灾区捐赠帐篷,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于是,诗人有感而发。例如:梁东的《帐篷绿洲》,由此发出慨叹“世上何来新绿洲?岚光尽扫古今愁。门庭共对关山月,心志同依风雨舟”,并赞颂“横流沧海中兴业,头颈高昂多事秋”。

汶川地震造成了众多的堰塞湖,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及时排除堰塞湖险情,著名诗人刘章的诗《排险堰塞湖》便写堰塞湖生成,排除其险情“强震生成堰塞湖,导疏排险下功夫”,赞美新时代的“大禹”精神“中华大禹知多少,再造江山新画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单篇作品往往从一个或者几个侧面来反映汶川地震,赞颂抗震救灾的英雄,讴歌抗震精神等,那么国务委员马凯的《抗震组诗》则多角度多方位地写汶川地震及抗震救灾情况。此组诗由十首诗组成,从汶川地震来临及造成的灾难写起,“大地抖,腥风虐;川改道,山崩裂。泥流石瀑从天泻,广厦顿失烟灰灭”;写到党中央下令抗震救灾,“八方四面群英汇,万马千军抢入川”,“十万大军强挺进,飞石箭雨若等闲”;写到降国旗哀悼地震中的罹难者;写到堰塞湖险情出现,并被化险为夷;写到东西南北伸出援手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写到重建家园,“残垣断壁兴广厦,田头地角抢种粮。飞桥又架通天路,信手共织锦绣乡。篷帐学堂灯一盏,凤凰涅槃铸辉煌”;直至写由此而得出的对人生的独自的感悟“失去方觉生宝贵,幸存当会懂知恩。虚名浮利原无谓,博爱亲情乃至珍。应信平凡出伟大,从来烈火铸真金。来时去也何牵累,奉献无私自在身”。这组诗反映了抗震救灾的主要进程,对读者了解抗震救灾的进程极有帮助。魏良琰的《西江月·汶川大地震》词十七首也几乎反映了抗震救灾全过程,也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也有些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抒发了作者心系汶川、要参与抗震救灾的情怀。著名学者周汝昌《蜀中地震重灾夜不能寐作诗述感》中的诗句“绵薄衰残真可愧,赋诗犹拟献微鸣”,抒发了一位老学者赋诗为抗震救灾献绵力的情怀,令人感动;杜铁胜《团结抗震同韵二首》(之一)中的诗句“莫嫌骨瘦能轻死,心已随魂到汶川”,也表达了作者心系汶川、抗震救灾的情怀,也同样令人感动。

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体裁较多,有古诗,有格律诗,有词且采用了多种词牌。在声韵方面,大都用的是旧声韵;也有一些是用的新声韵,如赵京战的诗《汶川地震悲感》、萧宜美的诗《灾区人物速写》、易行的诗《汶川》、奚凤翔的诗《外孙女捐款赈灾有感》与张峻峰的词《长相思·抗震救灾》等,皆注明“新声韵”。新旧声韵共存,这也是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的一个特点。

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且呈现出多样化。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纸短情长。旧体诗词篇幅短小,用词不能泼墨如云,而应惜墨如金,达到纸短情长的境界。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佳作均达到了这种境界。例如:韩长赋的七律《大爱汶川》,虽仅有八句五十六字,但容量很大,通过写地震来临时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儿女幸存的两位慈母,为救学生而献身的青年女教师袁文婷,以自己的乳汁哺育灾区婴儿的年轻的女民警蒋晓娟,由衷地赞美了“人间处处真情在”,“厚过天”的“母爱师恩”,真正达到了纸短情长的境界。

二是情景交融。陈明强《长相思·为地震遇难同胞送行》一词的下阕“千纸鸢,万纸鸢。银烛黄花道路边,送行倾泪泉”,景中有情,景与情合而为一。杜煜辛的《满江红·悼四川地震》一词抒发悲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颇为感人。如其下阕“巴蜀地,孙曹悖。巴蜀险,凡尘绝。算而今萧索,怨魂千叠。漫使苍天同落泪,滴成一片伤心月。最苦是,白发踏荒芜,寻亲骨”,融情于景,情与景水乳交融,强烈地抒发了作者悼念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同胞的一腔悲情,颇具感染力。

三是造语新妙。“文章最忌随人后”,写诗亦如此,不求一字一句有来历,但求一字一句具新意,惟其如此,诗才具有生命力。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佳作大都造语新妙,如著名诗人刘征《擂鼓咚咚和泪吟》中的诗句“星影动摇如泣血,江声呜咽似呼天”,刘庆霖《惊见教学楼倒塌》(外一首)之《捐款捐物》中的诗句“博爱作针情作线,来缝地裂与心伤”与戴胜德《无题》中的诗句“儿孙挖出三层下,生死唤回一纸间”等,便都想象奇特,造语新妙。

四是善于用典。用典是旧体诗词常用技法之一,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也有不少佳作善于用典,或化用古诗语,或用古人事(包括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事),不着痕迹,如同己出。比如:郭彦全《汶川地震》中的诗句“霎时白发愁千丈”,化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言汶川大地震令人极为愁苦,其用语便如同己出;杨祈文《5·12汶川大地震寄咏四首》(其三)中的诗句“群情赴险投鞭力,大爱撑危炼石娲”,化用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所言“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炼石补天之事,抒写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大爱,也恰到好处。

当然,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并非尽善尽美,有些诗词形象性不够,也有些诗词不符合格律,甚至个别作品抒发的情感有问题,但就总体而言,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还是值得肯定的,毕竟绝大多数作品感情真挚,以诗词的形式反映了汶川大地震这人类的灾难,包括汶川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抗震救灾的进程,具有审美教育作用。

同类推荐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华千年文萃:赋赏

    中华千年文萃:赋赏

    本书选取屈原、宋玉、贾谊、张衡、曹植、苏轼等人的作品,尽量采取古籍版本,古代人名、地名和专用词等仍使用原字,未改为简化字,并按作者简介、正文、注释、点评形式来编排,旨在引导读者自己去感受思索,从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获益。
  •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凭借对生活的赤忱热爱和真情实意,作者以自己的家乡夏邱镇柳沟村的田园小景和当地纯朴的人与事为创作素材,透过泥土的芳香,不仅孕育出了乡韵的诗情画意,而且蕴含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热门推荐
  • 专情王爷:异世毒妃

    专情王爷:异世毒妃

    重生奇遇,就是因为上天注定我要遇到你,并且爱上你。
  • 撒旦老公:宠妻休想逃

    撒旦老公:宠妻休想逃

    一个追一个逃,逃出一个空间,逃出一个身体,再逃出一个思想,,再怎么逃也逃不出你的手掌心。追到上天,追到地狱,追到过去,追到未来。我永远都不会放过你。
  • 都市超级英雄

    都市超级英雄

    征服星辰大海,跨越无尽时空,为的就是让自己的青春无悔。就算是一滩烂泥,当他漂浮在宇宙之中时,也可以骄傲的说,我就是最闪亮的存在。
  • 星座奇葩之青春的迷恋

    星座奇葩之青春的迷恋

    “逸绝,你说这个孩子男孩还是女孩。”已经是准妈妈了的陈洛离摸在肚子,靠在廖逸绝的怀里,声音轻轻地说。“当然是女孩,如果是男孩那我可忍不了他一天天粘着你。再说,多一个像你一样可爱的女孩不好吗。就怕哪一天被哪个臭小子娶走了”廖逸绝听到自己老婆的问题,丝毫没有迟疑,立马给出了答案。“哈哈O(∩_∩)O”听到廖逸绝的这个回答,陈洛离不由地笑出了声。三百年的奇葩爱恋忘了后,难得的再一世,好好过日子。奇幻加奇葩,傲娇加搞笑。十几位俊美男女的奇葩爱情。分分合合,爱爱恨恨。【作者有两个1.金色的鱼儿。12岁女。2.红色的天空。11岁女】因为是小学生,文笔不好,请见谅。每个章节后都会标明作者,不会分不清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校内追美高手

    校内追美高手

    一场激光视力矫正手术,让刚刚高中毕业的李潇拥有了一双能预知未来30秒的眼睛。于是,他成了极品校花的贴心男友、性感女总裁的知心男保镖、可爱学妹的全能大哥哥、逢赌必赢的赌场高手、地下拳坛的王牌拳王、球场上的脚踝终结者、世界级的无敌赛车手……在干趴下一个又一个危险的敌人之后,他打开了一座新世界的大门……
  • 盗墓之青囊经

    盗墓之青囊经

    公元599年,华佗被杀,一本青囊经转交狱卒之手,本以为只是一本药典,殊不知此书为黄帝所留下,有人说靠这本书可横扫天下,有人说这本书可官运亨达,还有人说可以治病救人!一本《青囊经》却蕴含着一个惊天的秘密,一行六人时隔二十年再下古墓,为了破解这千古谜团……
  • 蔷薇蒂月

    蔷薇蒂月

    高贵的千金与高冷男生的奇迹般的蔷薇相遇。月光下的世界,浪漫的蔷薇魔法。命运将为他们展开大门。
  • 重生法则:千金狠嚣张

    重生法则:千金狠嚣张

    前世,她天真可爱,软弱可欺,最终被贱女渣男绑架,经受各种折磨,毁容,打断手脚,送入地狱;再次醒来,她重生在地狱中浴血为王,戴上一副可爱的面具笑里藏刀,攻破贱女人鸠巢,斗贱女,虐渣男,踩在他们的尸体上比谁笑的都要猖狂。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