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6700000008

第8章 与瓦格纳的决裂

尼采与瓦格纳的友谊,是在特里普森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出版之年(1872年)为最高峰。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到瓦格纳家中参加宴会,与瓦格纳夫妇一同探讨哲学问题,这是尼采一生里最值得回忆的日子。1872年当他准备离开特里普森时,尼采曾充满感情地给友人戈斯多夫写了一封信:“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的生活一直是与特里普森联在一起的,我一共来这里访问了33次,这些访问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没有这些拜访,我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我非常高兴我已经把特里普森给我带来的生活反映到我的著作之中。”离开了特里普森后,尼采与瓦格纳的友谊开始走下坡路。

1872年4月,瓦格纳夫妇也离开了特里普森,他们来到拜路特,在那儿建立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国家歌剧院。瓦格纳开始热心于自己的音乐会演工作,与尼采的交往比过去少多了。尼采每次来见瓦格纳,他都大谈特谈自己的会演工作,吹嘘自己是如何的了不起,他对尼采试图与他讨论的哲学问题毫无兴趣,这使自尊心极强的尼采深感压抑,在心理上渐渐产生了对抗情绪。对尼采来说,由于自己走的道路,是与老师瓦格纳的意图相合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瓦格纳的保护和宣传。但是在瓦格纳来说,对尼采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优秀教授,只期望他成为一名宣传工作者,为他瓦格纳脸上贴金,成为他万千崇拜者中的一名而已。

在这样的关系下,尼采与瓦格纳过去那种亲密的情景再也难以看到了。与此同时,尼采以《瓦格纳在拜路特》为题,写下一篇文章表达他对自己心目中的大师的批判态度。为了照顾瓦格纳的面子和他们之间的友情,尼采在这篇文章中还是充满了对这位作曲家的赞美,而把对瓦格纳的批判和疑惑蕴含在文章的内部。在该文出版前,尼采曾犹豫过一段时间,但是为了证明友情的真实,在崇高信念的驱使下,尼采还是毅然出版了该文。遗憾的是瓦格纳夫妇已习惯了别人对他们的赞美,他们只看出了文章里对他们的歌颂,而丝毫没有发觉出文章里对他们进行怀疑和批判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件事对尼采触动很大。德国年轻的音乐新秀勃拉姆斯(后来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到巴塞尔指挥演出,但是瓦格纳对这位年轻人毫不迁就,他对这位后辈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和嘲弄,这使尼采心中非常不快,在笔记中他对瓦格纳的人品极为不满,他这样写道:“这个专横的人,除了他自己以外,对别人的人格包括亲近的朋友,都不尊重。”同时,他在心里对瓦格纳的艺术也产生了抵触情绪。

1874年圣诞节,瓦格纳一家热情地邀请尼采去作客,但是尼采拒绝了,他回到了故乡瑙姆堡,与家人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

1876年秋天,德国决定在拜路特创立音乐节,演出瓦格纳的全部作品,尼采希望在这次演出中能看出瓦格纳有所改变,于是他兴致冲冲地赶去参加了。在参加瓦格纳的歌剧《尼布龙根的指环》的彩排时,由于尼采的眼病很重他只能闭目用耳朵欣赏台上的表演,但是其结果却让尼采深感失望,他无法忍受该剧本浮夸庸俗的风格,于是他在中途退出来,独自徘徊在近郊幽静的森林里。在拜路特住了几天之后,他就再也不想看瓦格纳的歌剧了。他在给妹妹伊莉莎白的信中说:“我急于离开这里,再住下去是荒唐的,我害怕参加这里每天晚上长时间的艺术活动,可是我还是都出席了……我已经忍受得太多了。我本来就不该从一开始就参加进来,在这儿除了折磨我什么也得不到。”他终于离开了拜路特,到巴伐利亚的森林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了。

当尼采的心灵得到了大自然的抚慰后,他再一次来到了拜路特,而这时瓦格纳的音乐正在大演特演。在这里,尼采只看到了为成功而陶醉的大人物的傲慢,对瓦格纳盲目崇拜的愚昧的人群,而瓦格纳那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惧怕”的大胆艺术风格已荡然无存,尼采原本期待瓦格纳能成为一个文化的挽救者,但是他完全失望了,瓦格纳不仅没有去和低劣的德国文化进行抗争,相反他在迎合德国人的口味。这个时期瓦格纳的歌剧几乎成了人类心灵的软化剂,皇帝以及悠闲富裕的人们,都成了瓦格纳迷,簇拥在瓦格纳周围为他欢呼,那些铺张的场面,庸俗的捧场,让尼采失望至极。在瓦格纳音乐的庆祝大会上,尼采带着黯淡的微笑含着泪对妹妹说:“啊!伊莉莎白,原来这就是拜路特!”最后尼采迫不及待地离开了被庸俗气氛充溢着的拜路特,以后从没有回去过。这件事对尼采伤害很大,他后来曾写道:“在我一生中最大的事就是恢复健康,而瓦格纳是我唯一的病痛。”

尼采终于抛弃了瓦格纳,这对尼采来说既是一种痛苦,又是一种自慰,因为他再不必成为别人的附庸,而要成为他真实的自己了。

从本质上看,尼采之所以崇拜瓦格纳是因为他希望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能在瓦格纳的音乐中复活,但是当瓦格纳没有按照尼采的希望去做,相反他把自己的音乐风格转向去颂扬基督教道德时,尼采的精神支柱也就垮了,他与瓦格纳的分手也成了必然。此外,尼采与瓦格纳的分手,也说明了尼采对德国文化有着深切的痛恨,不管是谁只要与德国文化靠近了,尼采就把此人看成了精神上的异路人,精神上一疏远,友情也就自然疏远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尼采的自传中可以发现明显的痕迹,在这本书里他曾这样说:“瓦格纳竟然也变成了德国人,瓦格纳的崇拜者已经超过瓦格纳本人了德国的艺术!这位德国的名家!德国的啤酒!……在我们当中,那些非常清楚的在瓦格纳披上了德国式美德的外衣时,都被弄得迷糊了。我想,我是知道崇拜瓦格纳的那些人的,我已经验过三代这样的人,从以往那位把瓦格纳与黑格尔混合在一起的布兰德尔到现在这些把瓦格纳与他们自己混在一起的拜路特新闻界的理想主义者。从那些‘美好的心灵’那里,我听到过各种关于瓦格纳的自白,那些群众真够使你毛发倒竖。可怜的瓦格纳,他已经走到一种什么地步了?但愿他已经沦入鄙贱人们的手中,可是,他却沦入德国人手中!总有一天,为不启发后代人,他们确应充满一种真正的拜路特作风,或者说得更好一点,在精神上保留拜路特作风因为这正是缺乏的东西而附以下面的话:‘日耳曼帝国所赖以建立的精神典范’。”由此可以看出,尼采与瓦格纳绝裂主要是因为瓦格纳向德国文化作了妥协,使尼采对瓦格纳寄予的厚望成了泡影,这让尼采无法容忍。

1876年11月,尼采在索伦托偶然遇上了瓦格纳,这是他们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瓦格纳当时正热衷于创作剧本《帕西法尔》,并对参与宗教活动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他热情地向尼采吹嘘自己,但尼采对他十分冷淡,因为尼采在瓦格纳身上看不到一丝宗教信仰的诚实,他认为瓦格纳的行为只是大人物虚有其表的演员般的行为,是一种戏子作风。

这一次分手后,瓦格纳又亲自给尼采寄来了他的剧作《帕西法尔》,但是尼采仍然未对瓦格纳自认为的得意之作表示丝毫兴趣。他在给一位朋友瑞哈特的信中这样评价道:“昨天瓦格纳把他的新作《帕西法尔》送给我,初读的印象是它倒像李斯特而不像瓦格纳本人的作品充满了反改革的精神。对于像我这样习惯于希腊式的普遍人性视野的人看来,这剧本是太基督教化了,太狭窄了。里面充满了种种奇谈怪论,没有骨肉,而有太多的血水(尤其是最后晚餐一幕简直是血淋淋的)。我也不喜欢歇斯底里的女主角……语言好像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但是那种场合和表现方式岂不是极高尚的诗?岂不是把音乐发展到了最远的限制。”

作为对瓦格纳寄来《帕西法尔》的回报,尼采把自己写的一本新书《人性的,太人性的》送给了瓦格纳。在这本书里,尼采对瓦格纳进行了尖刻的批判,只是没有点出他的名字,他说“这位艺术家像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给自己提出了要使人性幼稚化的任务。这是他的光荣之所在,也是他的局限性之所在”。他认为天才人物容易误认为自己是超人,因此,一位名人如果不去用自我批评来自我约束就会逐渐变得不负责任。瓦格纳的夫人科茜玛收到尼采的书后大为不满,她说这本书她只读了几页就发现尼采已经把她长期以来所反对的东西作了登峰造极的发展。瓦格纳本人收到这本书后,更是恼火,他专门给正养病的尼采寄去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在文中瓦格纳不指名地大肆攻击《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以报复尼采对他的攻击。但是尼采并不在意,因为他在内心深处已不愿再和瓦格纳交往了,他在送给瓦格纳《人性的,太人性的》书上就写过这样的话:“朋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结合我们。我们所走的路子完全相反,但只要有一个人足以使别人的方向获得进展,我们就会彼此觉得快乐异常……于是我们俩人像并排的树一样成才。我们彼此友好,才能不受压抑地成长。”

尼采终于彻底地与瓦格纳决裂了,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因为他已完全摆脱了瓦格纳的影响,思想上发生了大转折。自此,尼采逐渐地走向他自己,开始创造出自己的天才哲学思想。

同类推荐
  • 赵佗

    赵佗

    本书介绍了秦朝将领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秦拓南疆,屠睢裹尸;史禄凿渠,赵佗戍越;秦开三郡,番禺首县等。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本书从译诗、注释、赏析三个方面对徐霞客的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诠释。
  • 大唐功臣张士贵

    大唐功臣张士贵

    看过小说《薛仁贵征东》及相关文艺作品的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张仁贵其人的,甚至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张士贵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而当我们翻开史籍时看到的张士贵却是为李唐王朝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名将。孰是孰非?还是让事实来告诉我们吧。
  • 谋略始祖:姜尚

    谋略始祖:姜尚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热门推荐
  • 五行骷髅召唤

    五行骷髅召唤

    死后穿越到一个宏大的仙侠世界,严混获得了五行传承,以骷髅之道,纵行天地!三千天地,召唤五行。
  • 强者为准

    强者为准

    星际时代,强者为尊,强者为准。这是一个科幻变日常的时代,也是一个基因大过天的时代。外太空行走对身体有负担,基因等级越高,负担副作用越小。玄长陵智商超高,基因等级却是垫底中的垫底。父亲、家族对他好,其他人可只是把他当作个混吃等死的废物。玄长陵可不是什么逆来顺受的主,座右铭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还要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就是要整个星际都为他颤抖、为他疯狂!且看一个基因废柴如何成为时代强者,左右时代的走向。
  • 我家的龙族少女

    我家的龙族少女

    地球,真的是你看到的这样吗?为何希腊神话泰坦巨人,华夏传说有盘古开天?为何圣经有巴别之塔,华夏有颛顼断天梯?为何各国神话都有洪水灭世,华夏历史亦有大禹治水?神仙妖魔只是传说?古武修真并不存在?那些历上有名的名刀宝剑,只是夸大其词?想了解这一切的真相吗?走进本书,带你逐步认识这个不一样的世界!这是小说,但说不定,这也是现实!
  • 甲符兵庸传

    甲符兵庸传

    太锡年间,陶木兵俑随葬逐渐出现于诸侯王陵中,以代替残忍的人殉。其中工匠李思明所雕刻的陶木兵俑备受推崇。后人在其生前撰写手记《千符俑谈》中开始深究符纸秘术。流传中逐渐把一类符箓咒术统称为“甲符”,取其上等首位之意。使用甲符上乘者,内行里则互称“兵庸”一名。带着这一封“丧人信”,他决心下山踏上征途……
  • 太玄仙踪

    太玄仙踪

    大道之初,仙道之始!成仙问道,太玄寻踪!
  • 若爱不曾悲伤

    若爱不曾悲伤

    陈琦茹一直以为只要真心爱一个人,必定会得到相应的爱。可惜激流勇进,到头来终究比不过细水长流。
  • 无限之机械军团

    无限之机械军团

    前言:枪械,男人的最爱,妹子,也是男人的最爱。那,枪械加上妹子呢?那会是什么?一群枪械娘。如果这枪械娘还是一群呢?我已经死而无憾了。(那你就去死吧)
  • 总裁的甜宠小娇妻

    总裁的甜宠小娇妻

    她的家族破产,被未婚夫无情抛弃,她才知道这场婚姻背后只有利益。走投无路,却是未婚夫的小叔出现,霸气对全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女人!他宠爱她,视若珠宝。前未婚夫来找麻烦,他直接霸气宣告:“楚依依是你的婶婶,从此以后跟你再无半点瓜葛!”半夜。“楚依依,别叫我小叔叔了,叫我丈夫!再叫我小叔叔的话,我会让你后悔的。”大半夜过去之后,楚依依红着脸,这个在商场所向睥睨的男人,在床上根本吃不够!“老婆你还满意么?”“小叔叔你真的是宝刀未老。”“哦?你还能说话,看来我还不够努力。”从此生活甜成蜜!
  • TREASURE ISLAND

    TREASURE IS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毛泽东生平全纪录》一书(上、下)为国内权威党史专家精心编撰,全方位、多视角诠释伟人的光辉的一生。此书是国内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图说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图书版本,部分照片系首度于国内外公开发表。本书由“红墙摄影师”吕厚民、杜修贤鼎力加盟,千余幅珍贵历史照片真实再现领袖们影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