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3500000005

第5章  过客酒吧(1)

第14节 诗歌酒吧

在酒吧里朗诵诗歌据说是北京酒吧的一大特色。我知道有一家离电影学院不远的酒吧,每隔一周就有一次诗歌朗诵会,去的人很多。我想有许多诗人喜欢北京大概是因为他们有地方可以朗诵,朗诵需要有情绪、环境,更需要有一帮“江湖中人”你呼我应。有了诗人,酒吧就不再是酒吧,而是有了一些戏剧色彩,多了一点江湖味道。

诗歌酒吧在平时跟别的酒吧没什么两样,下午的酒吧一样是空落落的,就像一个失恋了的女人心,门敞开着,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进来。下午的酒吧同时也是幽静宜人的,没有烛火,竹帘低垂,透进来些许自然光,空气变得比别的地方要稀薄一些、清亮一些,让人坐直了身体直想做个深呼吸。我总觉得这种环境特别适合两个女人面对面地坐着聊天,聊些无关紧要的话,扯到哪儿算哪儿,没有压力和目的,不谈公事,不谈创作,只说些不伤脑筋的事,这样度过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中的某一天下午,应该不算太浪费时间吧。

诗歌酒吧在周末的夜晚成为与众不同的酒吧。磕头碰脑的全是诗人。酒吧门柱上用按钉密密钉满了诗人们的名片,猛一看还以为是贴满寻人启事的布告牌,张三李四的名字被一枚枚钉子扎成了窟窿眼,那闪亮的钢钉从诗人的名字上穿心而过,使他们有些人看上去像在受难。诗人是没有头衔的,名片大都简洁如白纸,一行呼机号虫蚁般的小。

在有诗人的夜晚,酒吧里那些罗曼蒂克小摆设:壁挂、绘画、奇特的灯、笨拙的桌椅都变得不那么惹眼了,是诗人的声音膨胀成有形物在人们的眼前晃,遮挡了我们的视线,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冲洗着我们的耳朵。有劲的诗、男人的诗、疯狂的诗铺天盖地,玻璃碗里低矮的小烛不停地在晃,大的气流似乎随时可能把它们熄灭。人是静止的,人影却在空地上摇曳,像一群动荡不安的人。诗朗诵期间酒吧里停止供应酒水,诗歌,把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塞得满满的。

坚硬的北风在城市的上空呼啸而过,似乎想把空气也凝冻成冰,我们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迷醉,是诗歌给我们带来的么?

第15节 过客酒吧

冬夜,看了一场戏。浓浓的麦氏咖啡的味道,在人艺小剧场奇妙的空间里弥漫着,戏的名字跟咖啡有关:《爱尔兰咖啡》。一进门,有人提供热的咖啡,人手一杯,又暖又香的咖啡啊,喝下去使人真想跳到台上去演戏。

故事很美,音乐也美。台北的酒,隐藏的霓虹,看不见的雨,穿西装的男人,酒吧小妹……戏散,有朋友提议到过客酒吧去坐坐,戏里的故事发生在台湾,戏里不停地提到“爱尔兰咖啡”,我们到过客酒吧就真的点了四杯“爱尔兰咖啡”。过客酒吧里的摆设其实更像个茶馆,大方、随意、朴素、简单,没有过于华丽的装饰,桌子是桌子,椅子是椅子,清清爽爽。里面的人以外国人居多,外国人,外国语,坐在里面犹如身在国外。

我想起戏中仅有的两个人物,他们穿行在现实空间里,他们的台词与现实中的语言交织在一起,我想起多媒体画面上那一滴大特写的泪滴,眼泪滴进酒杯那一刹那,那种温情的感受触动了多少人的心。

戏中的爱尔兰咖啡在现实的桌面上出现,没有什么香味,因为上面蒙有厚厚的奶油。喝一口高脚杯中既像咖啡又像酒的东西,确实像戏中所说的那样,“咖啡穿过冰凉的奶油,就不再烫嘴了”。那是凉与热的奇妙结合,那是酒与咖啡的怪异之吻。喝下去,身体开始变热,腋下仿佛生出翅膀来,眼前的人忽近忽远,飘飘欲仙。

我喜欢接近午夜的过客酒吧,越夜越清醒。

我喜欢戏里戏外喝着同一种东西,有奶油,有酒,有咖啡。

我喜欢看那些情侣亲呀亲,哑着嗓子说了句什么,然后两人双双离去。我坐在那里猜想,他俩到底说了句什么呢?不会是“我爱你”吧?后来听到有人低语,声音小得听不清。

我也要走了,起身离去,走到呼啸的北风中,温情被冷风一吹,烟消云散。爱是什么呢,“过客”罢了。

第16节 光阴错觉

有一次,我在南京做一个电视节目,有机会距离很近地端详一个已化好妆的京剧演员,那种感觉实在太奇妙了。他的扮相是一个“武净”,“武净”通常扮演精通武艺、武打勇猛的花脸角色,他的脸上涂着黄、红、黑、蓝几种颜色,从近处看,他眨眼的时候,你才知道他是一个活人。如果站着不动,更像一个被放大了数倍的、巨大的玩偶。

虽然我并不喜欢京剧,但我不得不承认古戏华丽服饰的魅力,那些用金线、银线细细绣上去的龙和凤,那背后插着的四面令旗,那长长的、飘飘展展的红色胡须,那头上的绒球,手中的刀枪,无不闪烁着超越平凡的魔力。

站在那个扮好了的武净面前,看着他缓缓移动,看着他眨动眼睛,看着他嘴巴一张一合与你交谈,那种感觉真是不可思议,你仿佛办到了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心怦怦直跳。

我认为京剧变成现代戏,在服装上损失了“可看性”,变得平淡、乏味,丢失了神秘感,我想,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戏服,其中自有它的道理。历史是很可怕的一面镜子,它慢慢地筛选,无声地淘汰,它不是人为法则可以左右的。

说穿了,艺术的对象还是人。自命清高也好,一味低级媚俗也好,都无法左右时间滚滚向前。优美的东西,有人味儿的东西,坚定不移的反叛,疯狂到底……艺术家只要不伪造情绪,就能得到时间的认可。而那些虚伪的、说教的、居高临下的创作者,迟早要被光阴所淘汰。这就是我的“光阴法则”。

今年春节,北京作协组织的一个活动也与京剧有关。那是立春后的第二天,作协在北京湖广会馆举办“新春联谊会”,会上安排了两出京剧折子戏。

湖广会馆真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它使时光倒流,一时间不知道“今夕是何年”。里面有一个古老的大戏楼,正面墙上挂着京剧脸谱,墙面是明黄色的,上面有龙和凤的图案。四周装饰着红绿配色花纹,戏台上正在演着热闹的《闹龙宫》,浅蓝色的旗子代表海水,海水在台上涌动着,有“鱼精”在海水间出没。我坐在旧时人们看戏的座位上,耳边听着喧闹的声音,京胡声、锣鼓声,忽然有一种“一眨眼几千年”的感觉。

睁开眼睛,走到会馆门外,所有人都在打手机,声音响成一片,我们又恢复了现代人的身份。

第17节 北京的乐与路

小路快要死了。他一大早骑辆黑色摩托车,在公路上飞驰,电影看到这儿,我就知道要出事了。小路的头发被风吹得飘了起来,他兜里装着一盘磁带,磁带上是他们摇滚乐队的歌,那盘被人冷言拒绝的歌,小路认为最好听的歌。

《北京乐与路》这部电影是讲北京摇滚乐的,片名和内容,我喜欢。它是坚硬的,直接的,有的歌词甚至有那么一点点恶作剧,“我们是黄的,我们是大的,我们是长的……”成年人一听就能听出他们在说什么,但并无半点恶意,甚至能听出一点天真。

最骚动、最叛逆的人,往往骨子里是最天真的。一味执著使他们显得幼稚,生性敏感使他们显得脆弱,不流俗的个性把他们与人群分开。他们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所以喧闹。电影里有一句话:“你们北京摇滚乐的特点,就是狠。”

小路说:“不不,北京摇滚乐的特点,是穷。”

小路又说:“你们香港摇滚乐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富呀?”

香港人说:“不,香港没有摇滚乐。”

这使小路的心里好受了一些。小路的开火车的父亲自我安慰说:“玩摇滚总比当强盗强吧?”

小路的父亲希望他长大以后也能开火车,而小路却坐着父亲开的火车来到北京,一去不回。

乐队在农民出租的破房子里排练,闷热,流汗,但他们开心。干愿意干的事,就开心。他们把鼓打得震耳欲聋,他们抓紧麦克风,很用力地唱歌,看上去就像是要将那只话筒吃掉。这可能就是那个香港人说的那种“狠”吧。

小路的音乐得不到承认。小路很苦闷。他背着琴出现在一幢高级大厦的透明电梯间里,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好像他是一个从外星来的怪物。

唱片公司的人对他很冷漠,将那盘唱片扔还给他,他们只听了一两首歌就说:“够了!你走吧!”

小路说:“下一首歌一定要听。”

他们却不要听,轰他走。小路说你们不是要反叛的吗?他们说,告诉你吧,艺术家,凡是能红起来的人,都是对外反叛,对内听话。像你这样没礼貌,永远别想红起来。

小路气坏了,不是因为他们骂他,而是因为他们不肯听他的下一首歌。“下一首歌最好听了。”

小路骑着摩托车,他一再加速,叫喊:“没有人比我快!”声音已接近歇斯底里,悲剧就要发生了。一辆装满玉米的大卡车正迎面向他开过来,他浑然不觉,仍在加速。

小路快要死的时候,从地上慢悠悠地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盘磁带,对那撞了他的卡车司机说:“下一首最好听了。”卡车司机真把磁带塞进车内的录音机里,到处充满了小路的摇滚乐,他听到他的音乐,沐浴在那种声音里,他慢慢倒下去。

满地玉米,金灿灿的玉米,小路倒在玉米中间,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第18节 北京的文人气质

北京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城市,我看万方写的电视剧《走过幸福》,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出版社的编章室里,那个环境在北京是很典型的,翻开北京地图,××出版社的标注随处可见。

在人群中,编章是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他们一般都具有儒雅的风度,戴眼镜,说话条理性强,在餐馆就餐,首先要挑出菜单上的错别字,然后才能放心吃饭。

同类推荐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 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这里的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无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每一篇都蕴含一种闪光的思想,所散发出的真情,总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且具有强烈的韵律美。吟诵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带给读者的是心灵上的愉悦。
  •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本书是一本潘云贵个人作品集,精选了几十篇潘云贵创作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90后代表性作家,潘云贵的文章着墨于青春,把属于这个年龄的生活的精彩表露无遗,有人说青春是残酷的,但是潘云贵笔下的青春是温暖的,当你感觉青春令人窒息时,不妨读读这些美文,谁让他是最精湛的心灵治愈系高手呢。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
热门推荐
  • 无叶斗天

    无叶斗天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家我只是一个想在游戏中赚点钱我只是想改变我的生活可是当比这些还要重要的任务落在我身上的时候我不介意站在人类的顶峰就连魔神都在我的脚下颤抖
  • 滥情皇帝:侦探皇后

    滥情皇帝:侦探皇后

    苍龙帝五官精美妖孽,是个邪佞之人,二年的独宠,他为她杀了上万人,焚烧了一座城,待她真正爱上他时,将她掳出宫丢到军营做军妓的是他……狂肆的夜受辱,她从棺中爬出,缩在墙角,精神崩溃……本书讲女主与皇帝几兄弟那点破事。一朝入宫,俩番为后,最终与爱她的相守。女人要嫁爱你的男人,不能让你爱的男人让你痛苦。
  • 青春的第二个夏天

    青春的第二个夏天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都曾有过或者正在拥有着生机蓬勃的青葱年华、青春岁月。那是一段有关美好与肮脏的历程,是一段筑就起美梦或噩梦的转折点,是藏在每个人心里厚厚一层围墙后的秘密。而我的秘密,就是不甘向人吐诉却又十分想要告诉你的这一些,斑驳青春里,几多欢笑,几多忧愁,几多烦恼,几多收获……
  • 墨玉之破碎次元

    墨玉之破碎次元

    一个坑爹的“天坑”使得刘丰获得了一块墨黑色的玉佩。一觉醒来。刘丰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打破了次元壁!来到了二次元的世界。在二次元的世界中。刘丰终于找到了自己所存在的意义。
  • 鬻子古文龙虎经

    鬻子古文龙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风怎叹离人殇

    清风怎叹离人殇

    “如果爱你是错,我不愿对;如果对就是等于离开你,我情愿错一辈子。”“没有什么长相厮守,但我尽量伴你不走。”·····悬崖之上,黑夜如幕,映衬着一黑一白两道身影。白衣胜雪,容颜似仙,缥缈绝尘······黑衣如墨,容颜似妖,冷傲魔魅······她说:“你走吧,从此之后,我们两不相欠,再见面我定不会手下留情!”他说:“若如此,那你杀了我罢!”她说:“三十三天宫,离恨天最高;四百四十病,相思病最苦。”他说:“红尘乱,我挡;地狱开,我去;四海怒,我渡;苍生阻,我覆。”她说:“若这悬崖之下是终结,那便来世再续前缘。”他说:“若这悬崖之下是开始,那便陪我静待花开花落。”······字数有限,简介在作品相关中
  • 重生弃女很痴情

    重生弃女很痴情

    每一场相遇,都像一场电影,命中注定,却又终须分离,如果说爱得足够深,是不是就不会失去,每一个女孩,都有一个梦,都期待这梦中的王子,可,终究属于镜花水月梦一场,我的重生,是否能让他彻底交出心。
  • 新民公案

    新民公案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个按题材划分的门类,正像“历史演义小说”、“神魔小说”等一样。通俗地说,公案小说就是以公案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本书就是一本以官司故事为内容的公案故事集。
  • 由我来守护你的未来

    由我来守护你的未来

    “你们对我做的,我都记住了!我会让你们后悔的!”“江柒正!江柒阳!你们对不起我!”“沐悠????”“是该放下了”是的,可我能怎么样呢?
  •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一把砍柴刀也能纵横武林?一套“抽风”的拳法也能打遍天下?一个长相不“妖孽”的穿越女生也能风靡万千少侠?呃,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就是江湖!想知道侠女是怎样养成的?请关注文利新书《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