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2800000008

第8章 宫廷洒扫奔走之役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宦官的首要身份就是皇上的“家奴”,侍奉皇上及后妃即是宫中宦官最主要的职责。巍峨雄伟的紫禁城内的角角落落都需要太监宫女们洒扫守护,历代皇上及太后妃嫔、皇子公主们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宦官的侍奉。宫中宦官所掌上自宣谕传旨、承接题奏,下至洒扫庭除、吃喝拉撒,可谓包括了宫中生活的方方面面。清道光三年谕敕所言:“我朝列圣相承,家法极为严肃,太监不过供宫廷洒扫奔走之役,从不许干预朝政”,正如实道出了宦官基本的职掌范围。

“洒扫奔走之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委实不易,而且这只是一个泛称。细究起来的话,因为历代皇宫规模浩大,高门广厦数以千计;加之皇室人口众多,自皇帝、皇太后、皇后、妃嫔以至于皇子皇孙难以计数,其日常琐碎差使也就杂乱浩繁。概而言之,主要有如下几类:

随行侍奉,传宣谕旨

在历代宫廷中,都有一些紧随皇帝左右而随时侍奉、传宣谕旨的太监。他们一般通称为“御前近侍”或“随侍太监”,如果细分的话,可进一步分为随朝捧剑、御前牌子、暖殿、赞礼、答应长随、当差听事、管柜子以及记档太监、使令太监等等。这些人的职级不一定很高,但因其离皇帝最近而在宫廷中相当引人注目。刚入宫的小太监一般不会得到这种差使,而得到这种机遇的太监则往往自认为“出息了”,意思大概是只要能追随在皇帝左右,就离出人头地不远了。

“正大光明”匾下的御座是皇权的象征清朝宫廷的机构设置中有四执事和奏事处。所谓的四执事,指的是管理四个方面的事务,设有七品执守侍首领太监1名,下辖太监35名,所负责的事务主要是伺候御用冠袍带履和备赏冠服,承应御用甲胄的收贮,随侍执伞执炉及御前坐更。奏事处不设首领,属四执事首领管辖。奏事处共有太监18名,分为内奏事太监4名,随侍太监2名,记档太监4名,使令太监8名。奏事处太监专门负责传宣谕旨,引带召对臣工,承接题奏事件及随侍御前坐更之类事务以及日常侍奉。相比之下,奏事处太监离皇帝较四执事更近一层,但在管理上却不设首领,这恐怕是基于防止这些人专权擅事方面的考虑。

历朝宫廷的规模都比较大,皇帝即使在宫里也都须乘轿,因而皇帝的随侍太监中还有专门为其抬轿子的,清代称“尚乘轿”,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32名。清朝宫廷中的太监数量是比较少的,其他各朝负责此事务的太监恐怕更多。皇帝的轿子都用明黄色缎子制成,这也是皇帝的专用颜色,包括后妃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许妄用。抬轿子的太监一般都相貌周正,身体强健而且个头大致相当,以保持轿子行走的平稳。每当皇帝出行,轿子前后都随侍许多太监,有的负责护卫,有的挑着盛放了茶水、点心的圆笼,有的则执伞执炉,力求做到皇帝所用一应俱全,随叫随有。御轿前六七十米处还派有太监,一边走,一边发出“哧、哧”的声音,称“打吃”。宫里的人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凡在屋里的都要立即停止说笑,凡是在外边的都要赶紧躲避,实在躲避不及,则要面向墙壁而立,以免“惊驾”。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张姓太监,眼神不太好。早朝时在御驾前“打吃”,老远看见一个黑影在前面,听到声音也不动,上前挥杖就打,却发现那黑影原来是宫内摆饰的铜鹤,由此人们将其戏称为“张打鹤”。

生活起居,两性启蒙

皇帝及后妃、皇子、公主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太监来照料的。皇帝是宫廷中的主宰,侍奉的太监最多,这自不待言,其他人也各有数量不等的专门太监侍候。按照清宫规制,皇太后宫中设六品执守侍副总管太监2名,八品侍监首领太监5名,太监46名。另外,皇太后宫内还设有专门的茶房、膳房、药房,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1名,并设有太监36名,其中茶房10名,膳房20名,药房6名。这共计80多名太监,专司皇太后生活起居一应事务。

宫藏慈禧出行的照片皇宫中的妃嫔位下专门服侍的太监稍少于皇太后。清宫中每位皇妃位下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10名;每位皇嫔位下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1名,太监8名。另外皇上的妃嫔还有专设的膳房和药房。膳房设七执守侍首领太监1名,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24名。药房不设首领,属御药房管辖,太监八名。妃嫔位下的太监及膳房、药房太监专门负责妃嫔的生活起居及一应杂务。

慈禧太后所用的浴盆古代重男轻女的观念比较重,因而皇子与公主的待遇历朝都不相同。按清宫规制,每位皇子位下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1名,太监20名,专司皇子日常生活起居及各项杂务。每位公主位下各设无品级首领太监1名,太监4名,专司公主日常生活起居及各项杂务。等级差别由此可知。

历朝宫中的生活都非常奢侈历朝宫中的生活都非常奢侈,尤其是皇帝,每顿饭都是“吃一要二眼观三”。清代的皇帝每顿饭都由御膳房为其准备四桌菜,每桌二十余品,共计不下百品,从山珍海味到风味小吃,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后妃每餐荤素菜四十品,另外还有各色稀粥、糕点、面食及小菜。每到开饭的时间,传膳声一下,各宫的太监便分别到膳房里的荤局、素局、点心局按照号码,从转动的架子上依次往下取。各莱品都用精致的碗盘盛放,上面覆有银盖。各宫太监用食盒提到各宫,再一样样地摆好,绝不能错乱。等全部摆好,首领太监高喊一声“碗盖”,众太监便会把碗盘上的银盖取下来,并随即由小太监用食盒提走。首领太监于是跪下回禀:“吃的摆齐了!”主子这才入席。

《清宫琐记》曾记载了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膳单,计有:

宫中所用食盒火锅二品:八宝奶猪火锅,酱炖羊肉火锅。

宫藏金制餐具碗菜四品:燕窝万字全银鸭子,燕窝寿字五柳鸡丝,燕窝无字白鸭丝,燕窝疆字蘑鸭汤。

杯碗四品:燕窝鸡皮爨鱼丸子,鸡丝煨鱼面,木须肉,炖海参。

碟菜六品:燕窝炒炉鸡丝,蜜制酱肉,大炒肉焖玉兰片,肉丝炒鸡蛋,溜鸡蛋,蘑炒鸡片。

片菜二品:挂炉鸡,挂炒鸭。

饽饽四品:白糖油糕寿意,立桃寿意,苜蓿糕寿意,百寿糕。

随克食(小吃)一桌:猪肉四盘,羊肉四盘,蒸食四盘,炉食四盘。

每餐还有野味十几种,大致是鹿脯、鹿胎、山鸡、熊掌、芦雁、天鹅、雪地蟾之类。另外皇帝、后妃每餐都要各贡献美食几品。如此合计起来,慈禧太后每餐总有几十品之多。

宫藏御用餐具皇帝与后妃面对着这么多的菜,其实每顿饭尝一口也尝不过来,而且这些菜都是按季节更换,不到更换的季节,几乎是月月如此、天天如此,因而吃腻味了也是常事,吃剩下的则照例赏给旁边侍候的太监或赏给别的什么人。之所以每餐必备这么多而且几乎顿顿都一样,其中原因在于清代宫廷之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皇帝吃饭时,每味莱品即使再爱吃,皆不能超过三口,其目的是为了不让别人知晓皇帝的喜好,以防范有人下毒谋害或有意媚上讨好。如此一来,侍候在旁边的太监一则要不断地给主子斟酒、夹菜,再则要随时调换菜的位置,差使一点儿也不轻松。清末一个伺候慈禧太后的老太监回忆说:

伺候老佛爷进膳,眼要精、手要灵,要瞧着老佛爷的眼色行事。老太后用眼瞧哪个菜,就往上挪哪个菜。也许你挪的菜她不吃,那没关系,再重新挪,但千万不许问,更不许自献殷勤,像狗摇尾巴似的说:老佛爷,这个菜好吃,请您尝尝。或者说:这个菜新下来的,您尝个鲜。照居家过日子一样,对待亲人要让一让菜,那可不行。老太后眼皮一撩你,旁边立着执家法的太监就要呵斥一声:不许多嘴!就这一句话,差事当下来后,也许挨几个皮笊篱。这就叫侍膳不劝膳。……这不是现在才这样的,这也是老祖宗多年留下来的规矩。

太监们伺候主子用餐已毕,还要赶快端上漱口盂、热毛巾,让主子漱口、擦手。通常情况下,皇帝与后妃大多不在一起吃饭,但饭后照例要派太监互报一下用餐的情况,以略表相互关爱之意。

在宫廷中,与君主关系最为密切的其实就是太监。皇子一旦离开奶妈的怀抱,此后的一切支应杂务,甚至包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基本教育都由随侍的太监来承担,日常的生活更一时也离不开太监。历史上许多皇帝对臣下的规谏充耳不闻,对身边太监的话却言听计从,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太监自皇帝幼小时就服侍他,久而久之在皇帝心目中留下可以信任的印象。放荡不羁的明武宗朱厚照最信任的太监除了刘瑾外,还有一个王伟。此人幼年进宫,随即被分派到东宫,服侍太子朱厚照,与太子一起读书、一起长大。基于这种关系,明武宗登基后仍称其为“伙伴儿”,平日里信任有加,遇事也多能言听计从。

太监还承担着对皇帝或皇子进行“性”教育及性约束的任务。中国人性情含蓄,男女主事作为父母反而不好说出口。太监平常与皇帝或皇子们生活在一起,而且又是“不男不女”之身,这种羞于启齿之事便理所当然地落在了他们身上。在皇帝或皇子结婚之前,太监们便会向他们解释男女主事,并引领其看一些春宫图之类的东西,以进行“性”的启蒙。

在皇帝婚后,皇帝与皇后或嫔妃每次行房事,太监都必须详细记录年月日,以作为受胎的证据。每天晚餐之后,服侍的御前太监便会将写有嫔妃名号的牌子放在一个银盘中,然后跪在地上高举银盘,听候皇帝吩咐。如果皇上无意找嫔妃过夜,则只须简单地说一句“退下”;如果皇上中意于哪位嫔妃,便会伸手将她的号牌翻过来。御前太监退下后,把名牌转交给当差听事的太监。他们的任务是先通知皇上选中的嫔妃,让她洗漱准备,然后用特制的羽衣将她赤裸的身子裹住,背到皇上的寝宫。皇上与嫔妃就寝后,太监要守候在寝宫的外面。若超过既定的时间,太监就会在外面高呼“时间到了!”如果得不到皇帝的回声,太监会再次高声呼叫。如此反复三遍,皇帝必须回答,而且侍寝的嫔妃一定得送回。与此同时,随侍的记档太监要问明皇帝,是否允许陪他过夜的嫔妃生孩子。如果皇帝说“留住”,那么记档太监就会详细地记录年月日,以便作为日后受胎的证据;如果皇帝表示不要,则会对该嫔妃立即施行避孕措施。

宫廷中的面盆与便器清朝建立后,认为前朝的这种做法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嫔妃出浴后,由太监负责用特制的羽衣将其赤身裸体地包裹起来,并由太监背入寝宫,这就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二是嫔妃侍寝时间的限定,可以有效地避免皇帝自身及其子孙耽于荒淫房事;三是记档制度可以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洁性。基于这一认识,清代自世宗起就承袭了这种制度。清代宫廷中负责这类事务的宦官机构是敬事房。敬事房隶属内务府,地点设在乾清门内西侧,其基本职掌之一就是管理皇帝与后妃的生活起居。至少从宫廷制度的层面上说,历代宫廷剧中所说的“抱子入宫,继承皇位”或者“嫔妃与外人私通生子后冒称皇子”之类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历朝宫廷中的服侍主人除了太监之外还有宫女,但从数量上看,宫女明显少于太监,而且在许多朝代,她们一般是在宫里干几年就分发出去,太监则是终生服役。因而相较之下,许多事情太监比宫女做得更好,而且更能了解主子的心思。在清代宫廷中,后妃宫中晚上坐更守夜,早晨梳头整装,都是由太监完成的。民国之后,溥仪曾一气之下把太监通通撵出了宫,但没过几天,后妃们便哭闹着逼迫溥仪将撵出去的太监收了一些回来。其中缘由就在于,多少年来她们已经习惯了太监的服侍,一旦离开了他们,宫里的“主子”们根本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

洒扫庭除,宫廷陈设

历代宫禁之中的各宫、各殿、各门、各园、各房都有专职太监,其基本职责就是各处的陈设、洒扫、坐更以及巡察火烛、晨昏启闭之类的琐事。明、清之前历朝尽管对宫中宦官的执掌有所记载,但大多散乱而粗略。清朝乾隆年间纂修的《国朝宫史》中的“宫制”,曾对清代各处宦官的职官设置、人员数额及职掌范围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从中可以较为明确地了解宫中宦官执役的情形,其中洒扫庭除及宫廷陈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清朝宫廷中几乎每一处都有专负其责的太监。乾清官设有首领太监4名,其中七品执守侍2名,八品侍监2名,另有执役太监24名。这共计28名太监除了收藏列祖实录圣训、收贮赏用器物之外,他们日常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本处陈设、洒扫及御前坐更等这类杂务。内廷中的所谓东西十二宫,每宫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12名,所负责的事务也主要是陈设、洒扫、坐更及承应传取等杂务。

宫中的各处园圃也都有太监专门打扫与养护。圆明园、长春园、静寄山庄三处共设各级首领太监31名,另有无品级委署首领太监42名,太监406名。在这近五百名太监中,除了技勇太监70名之外,其余的都在各处当差。所负责的事务也无非是洒扫庭除、培植花木之类杂务。

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三处共设七品执守侍总管太监2名,首领太监5名,副首领太监9名,太监202名,专司园内各处一应杂务。景山设七品执守侍总管太监1名,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无品级委署首领无定额,太监无定额,专司景山内一应杂务。北小花园设无品级首领太监1名,太监6名,专司培灌花树及洒扫等事。除此之外,清宫中还专门设有打扫处,下辖太监70余名,专门负责宫廷的洒扫。

收贮物品,以备御用

皇宫中从寻常日用到奇珍异宝,从笔墨纸砚到古籍典册,可谓是数不胜数,而这一切都必须随传随取,不可稍有滞缓。楼式跑人转花乐钟这就需要专人收贮,以备御用传取。明代宫中有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内承运库。其中,内府供用库收掌宫内及山陵等处太监的食米及御用黄蜡、白蜡、沉香等物品;司钥库掌收贮制钱以备皇帝赏赐之用,另掌宫中各处的钥匙;内承运库收掌大内库藏,凡金银及诸宝物总隶之。除此之外,还有宫内“十库”分别收贮钱贯钞锭、纸张布帛、丝锦罗纱、生漆桐油、弓箭盔甲以及巾帕梳笼之类。

清代宫廷之中除有库房之外,大多物品都分门别类地收贮在各宫之中。如乾清宫专司收藏列祖实录圣训、收贮赏用器物;交泰殿专司存藏御宝、收贮勋臣黄册;御书房专司收贮书籍、古今字画;古董房专司收贮古玩器皿等等。

太监负责收贮各类物品,尤其是诸多奇珍异宝,免不了会有些鸡鸣狗盗之事。1923年6月27日晚,故宫中的建福宫一带突然失火。事后据一些太监的回忆,起火的原因恐怕就是那些监守自盗的太监们为了逃避责任而纵火灭迹。

建福宫一带包括静怡轩、延寿阁、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池、积翠亭、广生楼、凝辉楼、香云亭等,都位于故宫的东北角。这些宫殿平日都无人居住,所藏珍宝却堆积如山,除供有金佛、金塔及各种金质法器和藏文经版外,还有清代九个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另有历代名人字画、高古青瓷等稀世珍宝。这些珍宝虽有账簿可稽,但很多年从未查点过一次。清朝末帝溥仪在皇宫各处玩儿厌了,时常叫太监把各宫收藏的古物搬来玩赏,而且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还向溥仪建议,把清朝历代皇帝的画像、行乐图以及宫中收藏的历朝名画取出来拍照。溥仪正苦于无可消遣,听此建议自然高兴,马上传令每天拍照十张。宫里的太监早先见溥仪经常索取各宫的古董玩赏本已心虚,此刻又见他要逐张拍照,更是怕得要死,索性放一把火烧了,来个踪迹全无,难以查证。事后虽然拘捕了几名太监,但终因“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

守护门户,巡夜击更

在宦官势力极度扩张的唐、明两朝,太监曾一度把持了典掌禁军的权力。唐代的侍卫禁军称“北军”,包括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等。其中以左右神策军的势力最强,而自从“安史之乱”之后,神策军一直是掌握在宦官手中的。明代在司礼监辖下有东厂,一度还曾设立西厂和内行厂。这些机构与属于外廷的锦衣卫一起,共同承担起宫廷的护卫之责。

然而,无论是左右神策军的兵士还是东厂所辖的贴刑、档头,他们都不是阉人,甚至皇帝的贴身侍卫也不是。仅此一点就将他们的活动区域限定在了内廷之外,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随时进入内廷,尤其是晚间不能进入内廷。由此,皇宫内廷的守护之责只能由太监来完成,而稽查大小臣工出入宫廷,呈报值宿卫名单,击更巡夜,护卫宫廷便成为宫内太监的重要职责之一。

唐代内廷中有内射生使、辟仗使、内飞龙使、三宫检责使等的设置,整个内廷的护卫大致上由他们负责。明代宫中有司钥库的设置及皇城内外诸门的设置。司钥库负责掌管乾清宫及宫内各门的钥匙,本库监工每天早晨五更三点发出钥匙,分启各门,用后收回。皇城内外诸门设有正副提督和掌司,由司礼监统辖,负责稽查出入人等。

古代锁钥清朝内宫之中各殿各门一般都设专职太监,少则五六名,多则十名以上,主要负责宫门的启闭关防、稽查出入之事。近光左门和近光右门皆不设首领,只设太监五名,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庭除与坐更等事;日精门、月华门、景和门、隆福门、基化门、端则门每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二名,太监八名,专司本处启闭关防等事务;内左门和内右门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12名,专司本处启闭关防等事务。其中,内右门还负有稽查茶膳房人员和众太监的出入之责。每晚起更时,候宫内各处通报无事,具单呈报敬事房。

与宫殿相近的宫门处,一般是两者互兼。如昭和殿兼龙光门、弘德殿兼凤彩门各设首领太监2名,太监10名;东暖阁兼永祥门、西暖阁兼增瑞门各设七品执守侍首领太监1名,八品侍监副首领太监2名,太监14名。这些太监既负责宫殿的洒扫陈设,又负责宫门的启闭关防。唯有乾清门职责较重,除了负责陈设御门听政宝座、晨昏启闭乾清门外,还负责稽查大小臣工出入、呈报值宿卫名单等事务。为了使太监真正担负得起护卫之责,历朝宫廷中都有技勇太监。清代的圆明园与长春园中除了各处当差的三百多名太监外,还有技勇太监70名,专司学演技勇。

在宫中击更巡夜应该说是个苦差使。明朝宫中一些犯有小过失的宦官往往被调至更鼓房司更。他们每夜五人,轮流到玄武门楼打更,无论寒冬酷暑,风雨无阻。从起更三点开始,到五更三点为止,按更数用藤条击鼓,用檀木榔头击大云板。每更一人上楼,不准提灯,风雨漆黑之夜也要摸索上楼。其中艰辛可以想见。

运水添缸,备办所需

宦官制度得以确立的基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宫廷中既需要承担粗重使役的劳动力,又不能允许正常男性的存在。正是基于这一点,历代宫陈列于乾清门两侧的海缸廷之中的运水添缸、安设热火、运送木柴煤炭、宫内烧炕、带领造办处内外工匠造办宫中所需物件之类的杂役便理所当然地一概由太监来承担。

清宫中设有热火处、柴炭处、烧炕处、造办处,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太监25名,分别负责宫内各处安设热火、运送木柴煤炭、宫内烧炕、造办宫内所需各种物件等一应杂物。运水添缸之类杂差隶属打扫处,该处设有太监75名,职役最杂,皆是又苦又累的贱役。

宫内所用的煤炭是从阜成门进京,这里也是京城所需煤炭的主要通道。因“煤”与“霉”同音,倒运煤炭之人便自然地想到“倒霉”。所以人们便在阜成门瓮城门洞内的汉白玉上精雕梅花一束,以求吉祥顺利。“阜成梅花”由此成为北京九门一景。与此相联系,还有“西直水纹”一说。西直门是京城九门中运水进城的唯一孔道,皇宫所需的饮用水来自西郊的玉泉山,然后由此运进。清代皇宫中的运水车都由毛驴拉着,车上挂小黄旗作为标记。西直门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称“西直水纹”,亦算是京城九门中的一绝。

清代的宦官主管机构为内务府,其下所属有营造司和酒醋房。前者设有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无品级副首领太监3名,太监40名;后者设置较少。职责所在,当是宫中所用物品及酒醋糖酱之类。

念佛诵经,祈佑皇家

历朝宫廷之中有关祭神省牲、守护陵寝之类的杂务皆由太监充任,而充道士奉诵经忏、焚修香火,充僧者喇嘛以修佛事之类,一般也由宫内太监承担。

征召道士或僧人入宫的情形很少见,直接进入内宫则少之又少。像明朝嘉靖皇帝因喜欢炼制仙丹、追求长生不老而广征道人方士进宫斋醮,只属历史上的特例。

清代礼部所属分别有:(1)万善殿:充僧者无品级首领太监、副首领太监各2名,充僧者太监15名。(2)番经厂:充喇嘛无品级首领太监2名,充喇嘛太监10名。(3)汉经厂:充僧者无品级首领太监2名,充僧者太监6名。(4)道经厂:充道士无品级首领太监2名,充道士太监10名。以上各处专司有关宫内的佛、道诸事务。

宫藏镶嵌宝石的金佛塔铁制佛像

皇宫之内,慈宁宫设有无品级首领太监10名,其中有二名充僧者,2名充喇嘛;另设有太监52名,其中6名充僧者,20名充喇嘛,专司本宫及佛堂各项事务;斋宫设有八品侍监首领太监1名,太监8名,专司斋祭、陈设及洒扫坐更等事;祭神房设有八品侍监首领太监2名,无品级副首领太监1名,太监26名,专司祭神省牲及洒扫坐更等事;钦安殿兼城隍庙,设有8品侍监首领太监3名,太监12名,专司充道士奉诵经忏、焚修香火等事。另外,中正殿、英华殿也各设有专司殿堂香烛的太监多名。

以上所列仅是宫中太监执役的几个主要方面,其实,历代宫廷中太监所辖事务远比这要繁杂得多,而太监要把这诸多繁杂之事做得一件件都让主子们称心如意,绝不是一件容易主事,其中所受诸般委屈更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尽。

水烟袋历代宫廷之中礼法规矩多,而懂礼法守规矩对刚入宫的乡下穷孩子来说就颇为不易,桩桩件件、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先说称呼,宫里的太监面对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后、太后、嫔妃、皇子、公主之类,而历朝宫廷都有一些较为习惯的称呼和个人的喜好。唐朝的时候,宫里习惯把皇帝称为“大家”;明朝的时候,皇帝喜欢别人称他为“皇上”;清朝则习惯把皇帝称为“万岁爷”。对宫里的皇后或嫔妃,有的朝代称“娘娘”;有的朝代前面要带上封号,如皇后称“皇后娘娘”、丽妃称“丽妃娘娘”、太后称“太后”或“老祖宗”;明朝称太后为“老娘娘”,嫔妃称“娘娘”;清朝则称太后为“老佛爷”,嫔妃要称“主子”。至于太监们之间,有的朝代互称“公公”,而清宫中同辈的太监一般互称“爷”,姓张称“张爷”,姓李称“李爷”。低一辈的见了高一辈的要称“师父”,高一辈的见了低辈的则直呼其名号。但历朝都不喜欢直称其为“太监”,尤其是不能直呼为“老公”。更要紧的是忌圣讳。不仅是与皇帝的名字同音的字不能上口,太后、嫔妃、皇子、公主的名字也同样不能随便说。这就需要太监将应该避讳的字音牢牢记住,如果太监的名字与这些音相同或相近,则须赶紧改名。如清末太监小德张,本名春喜,因隆裕太后小名“喜哥”,便改名为“恒太”。总之,宫里的称呼出不得半点差错,否则轻者挨顿臭骂,重者打个臭死。

除了称呼,宫里见面的礼法也够初进宫的小太监们学几年的。譬如宫里的跪拜,清宫太监会常常说起,他们的膝盖尽管不值钱,却也不能一跪了事这般简单的。跪拜有多种多样,向主子回话、请安,跪的是双腿安,即两条腿先左后右地跪下去,身子要挺直,摘下帽子,要放在身子右边;谢恩、谢赏或者万寿节,对主子要三跪九叩,表示感激皇恩浩荡;对待上司或品级低一些的人,可跪单腿安;犯有过失求饶的时候还要把头往地上撞,撞出声音来,即俗话说的磕响头。当然,日常侍奉主子的太监也没有必要每见到主子就磕头,但“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却是必须要做到的。每逢当值,见过主子后,无论是站在主子身边或者在廊沿下听候吩咐,都得笔直地站在那儿,两手紧垂在身子旁边,就像庙里的泥人般纹丝不动。在皇宫里说话也有规矩,见了什么人说什么话儿,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儿。像宫里的日常问安、饭后问安都有规矩,前者要说“吉祥”,后者则要说“进得好”、“吃得吞”之类。当值的太监精神要高度集中,尤其要牢记的一条是,上司吩咐的话,一入耳就得明白,绝不能向上边要求再吩咐一次或者再解释一下。听清楚了主子吩咐的事情,要说“喳”,表示已经明白无误地领会了。如果皇上召贝哪位大臣,圣旨传下来,太监要准确无误地再往下传。待大臣带上来之后,太监要立即放下帘子,赶紧躲到一旁去,站到既听不到室内的谈话,却又必须能听到主子命令的地方。

太监在宫里做事,规矩更多。譬如斟茶、倒水、摆膳、递东西这类寻常小事,瞧着简单,做起来也不容易。首先是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再是不能捧在脑袋前面,必须把东西捧在身子前面,同时还得稍稍侧一下身子。再如侍候主子穿衣服,首先得按季节与主子的喜好,预先将衣服准备好;再是主子的胳膊腿不能随着下人的意思动,一切都得迁就主子,要让他在穿衣服的时候一点儿不感到别扭。清代宫廷中有了旱烟与水烟,无论皇帝还是后妃,吸烟的很多。太监在服侍的时候,得跪在地上,把仙鹤腿水烟袋握紧了,捧在手里,随时装烟,吹纸媒子,而且得掌握好点火的时机。天长日久,不待主子吩咐,只需一个眼色,太监就会把烟袋递上去。如果陪主子在宫里随便走走,除了左右有两名太监搀扶外,其余的人要跟在身后,捧着应该携带的东西。如果主子是坐轿出去,抬轿的、扶轿杆的、随轿的都有一定的步伐,不能快不能慢,起轿、落轿都必须小心谨慎。

唐代壁画中的宦官形象正因为宫里的规矩太多,准备补进宫去的太监临进宫前都要演礼,先弄明白怎么跪、怎么磕头、怎么回话,千叮咛万嘱咐,下跪的时候,袍子不能褶在腿底下;上边问话的时候,如何抬头,抬起头来眼睛看哪里,如此等等。到了宫里以后,要跟师傅从头学起。但那些身为师傅的老太监很少指点,他只是做,一切要靠小太监们自己仔细看,仔细琢磨,然后反复演练。清末权阉小德张曾经回忆说,太监是侍候人的人,应该比被侍候的人多出三招。小德张曾给慈禧太后掌管“八宝”,称“八宝总管”。西太后喜欢写“福”字,一高兴就写。小德张揣摩她的心理,随时准备着,只要一说写,立时就预备好。西太后有时候也看点儿书,看过之后还喜欢与人谈论。小德张对此十分留心,只要是太后看过的,他都要看一遍,尤其是把太后正看的几页记熟。太后一旦提起来,他都能对答如流。西太后高兴的时候还喜欢玩儿牌,他就跪在地上陪她玩儿。小德张后来兼管服饰,称“尚衣总管”。太后平日喜欢的衣服他都按季节一一准备停当,若随太后出宫,他都得先看天气,预测冷暖,然后带齐衣服;太后平常最喜欢用的东西他也从不会忘记携带,途中察言观色,一呼即到,一要就有。这一切都使得太后十分称心如意,多次赏谕其“服侍勤谨”。小德张也由此得以在宫中步步高升,以至于权势熏天。

同类推荐
  • 初尝三国之乱世猛将

    初尝三国之乱世猛将

    每及三国,总有世人怨叹,为何?英才凋落,人杰消逝。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毁掉了太多的人:雅量恢廓的周瑜,意气风发的孙策,英敢类父的曹昂,还有白马银枪赵子龙,西凉锦虎马孟起等等,且看如孙策未死,周瑜未亡,曹昂得生,天下又会什么样的的天下;水煮三国,但愿可行!本书纯属虚构,严重架空,时代人物混杂,慎重!PS:第一次写,若有错,请大家谅解!
  • 黄永胜的一生

    黄永胜的一生

    故事记述了湖北咸宁出生的前解放军高级将领黄永胜从参加红军、抗美援朝到后来参加林彪反革命集团,最后病死于青岛,跌宕起伏的一生、
  • 省灵:使然使命

    省灵:使然使命

    懵懂20余年,初长成,却遇高堂归去,遗物了了晦涩难懂,反倒身世迷离;颠覆过往,随着解谜的涡轮漩涡踏上了一条神秘而艰难的人生道路。家族的秘密、刻不容缓的救赎、颠覆一切的见遇、早已预订的人生;似曾相识的过往、生死的别离、尘世的牵挂汇聚成了一个家族恢弘的历史......
  • 少年书生万户侯

    少年书生万户侯

    纵横官场靠什么?才干?金钱?还是,老爹?拍马?或纯粹靠运气?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入官场而不得其门,想混官场而不得其法,最后落得个年华老去、一事无成的还算幸运,更有糊里糊涂做了刀下冤鬼的更是不计其数。做官的窍门到底在哪里?凌子默,一个绰号“稀饭”、只会在家畅享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少年郎,因为五年前的一次无妄之灾,家道中落,寄人篱下,不得不重拾学而优则仕的老路,一脚踏进了波谲云诡的天朝官场,靠着自己的人脉奇缘,剿抚如意神教乱党、平定苗疆、查处贪腐大案、威镇雁门关大战北狄、最后卷入宫廷内斗,开始了波澜辉煌的官场之路,玩转官场兵法、腹黑万里封侯……
  • 超级混乱大陆

    超级混乱大陆

    历史名将PK游戏人物。武学江湖风云再起。神兵利器VS科幻武器。天越不禁大叫“我穿越的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大陆,好是混乱啊。”
热门推荐
  • 到阴间去

    到阴间去

    得到一张本以为可以发财的藏宝图,却没想到是一张通往阴间的地图。一个考古学家,一个黑社会大佬,一个退役雇佣军,一个风水师,一个电脑大师五人组成了一支寻宝的团队,踏上了寻宝的历程,当他们发现自己所去的地方竟是阴间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是谁为他们设的这个局?他们怎样才能走出那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冥冥之中还有一份千年之爱在等待,这份爱将属於谁......
  • 死神血统

    死神血统

    冷星辰,无父无母,为了治好妹妹的眼睛而加入11,直到有一天11老大出卖了他,他死亡后离奇的来到了地狱,得知了自己拥有死神的血脉—死神血统,看他死后重生回都市,看他手牵地狱三头犬,看他神级坐骑撒旦魔王,看他百变神器死神之镰,看他红颜无数只爱其一。究竟何为善,何为恶?看他为爱痴狂大杀四方,雪冷晨著《死神血统》震撼来袭!
  • 北幽界

    北幽界

    问世间,有没有矢志不渝的爱?问苍天,有没有至死方休的恨?————如果没有,我便让它诞生于此。
  • 千影鹤天刑

    千影鹤天刑

    镖局一夜之间惨遭灭杀,少主鹤天刑为查明真相替父报仇,中奸人之道被打下悬崖,意外得到了绝影神君的千影枪法,当中原战场爆发………
  • 境界的记事本

    境界的记事本

    无形之物,只能被有形之物创造所以,面对平淡的日常生活,这个世界却已经面临着绝望。因此,在人类不断重复的每一天,终究诞生超越境地的人类。而这个故事,是一位名为方伽境的少年,在成为魔法结社会长之前,所面临并体验的经历。小说内容,主要是以这名少年,以及周围一群超出常人价值观的魔法使。相似非似不同他人的价值观,所编织出来的故事。本故事内容非网络文,带着推理的感官,或许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内容。
  • 灵棺相公

    灵棺相公

    我居然和一只小麻雀对换了身体,谁能告诉我之后的人生我还如何面对?不,非夜有危险,我得去救他!可是……我只是一只没用的小麻雀。还有,尹敏镐你真的很过分耶,我才不是你的宠物鸟!我有名字,我叫池贤珍!
  • 末日边缘生存记

    末日边缘生存记

    看凡人是如何在末日的夹缝中生存的,以坚毅的性格,铸就不死的存在,爱情,友情,背叛,离别。不死终会出头。
  • 首席霸爱:这个娇妻有点冷

    首席霸爱:这个娇妻有点冷

    他忘记了那个雷电交加,在他身下哭泣的小女人的样子然而她却一直记得,被欲望冲眼可怕的男人莫晨雪曾经说过:如果遇不上,这仇便可不报,如果在遇上,这仇可就不能这么轻易的报晋氏高傲的总裁,被当众甩耳巴子,他摸着被打的脸,暗道一定要让这个女人付出代价……
  • 血性征途

    血性征途

    屌丝任力不靠天不靠地不靠走关系!拒绝女领导、收拾大恶霸、不认高官爹……只为伸张正义,一路走来,拨云揭雾,迈过一场场局中局,屌丝的巅峰征途。
  • 挚爱玺

    挚爱玺

    在这个世界上,明星是不可与普通人亲密,可如果两人都是明星呢?他们会擦出爱的火花吗?又是谁提出在一起的呢?在这,有人为了自己闺蜜而放弃了喜欢的人;有人为了爱不择手段;有人安安稳稳当上了王家媳妇。这一个个就像梦一样,在柒雪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绝无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