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2800000005

第5章 明代宦官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为害最烈的时代,之所以如此,除宫廷的腐败之外,主要是由于皇帝的个人独裁。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总结前代的灭亡原因,认为“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是导致元代统治衰败的重要根源,于是,他对官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明代宦官概述

朱元璋首先削弱地方权力,将全国分成13个行政区划,职掌地方民、财,司法刑狱,军事防务,由原来地方长官专权,变成军、政、司法三权分立,不相统属,各自直属中央,以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集权。将地方大权收归朝廷中书省后,总领中书省的宰相之权迅速膨胀,这又不利于朱元璋的个人专权。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谋逆罪”,处死左丞相胡惟庸,然后马上下令罢废中书省,不设宰相,将中书省和宰相之权分属六部,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朝廷内外的权力都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另设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管理文书等。大学土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奏章批答,皆御前传旨当笔。后来,内阁大学士权愈重,位于六部之上,加之独裁皇帝越来越不过问政事,所以就突出了宦官的作用。朝廷命令传给宦官,宦官传给管文书官,管文书官再传到内阁。内阁陈说先达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之宦官,宦官乃述之皇帝。皇帝不赴内阁亲理政务,故令阁臣票拟(即内阁对处理某件事情的意见,写成内阁票旨)。皇帝在内宫仍不理政务,甚至皇帝的批示(批朱)亦由太监代之。因此,明一代宦官愈发骄横无忌。大思想家黄宗羲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罢丞相始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宫奴也”。

明初,朱元璋曾想约束宦官,对大臣讲:“朕观周礼,奄寺不及百人。后世至逾数千,因用阶乱。此曹只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又说:“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为耳目,则耳目蔽;若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驮之以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朱元璋还铸铁牌子宫门,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不久,有一个侍奉皇帝很长时间的老宦官,偶语及政事,太祖太怒,立即将他赶回乡下去。但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皇帝无法事必躬亲,有些事还得靠身边的亲信宦官去办。有一件事可以说明朱元璋对宦官的真实心态。朱元璋有一外甥叫李文忠,他礼贤下士,养了不少门客。一天,他对舅舅说:“内臣太多,宜稍裁省。”朱元璋立即大怒:“若欲弱吾羽翼何意?此必门客教之。”遂尽杀门客,李文忠也不得善终。

明成祖出兵讨建文帝时,许多宦官投奔到成祖朱棣部下。待明成祖即位后,一方面封赏在靖难之役中有功的内官,一方面假惺惺地说:“朕一遵太祖制,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得擅调发。”而实际上,明代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等权,均从明成祖开始。

历史上宦官的职务,秦有中车府令,以后沿袭为中谒者、中常侍、中尉等。明太祖时有监正、监副、监丞之类的,到明成祖时则改“监正”为“太监”,从名称上就高升了一步。明人对此改曾发议论:“夫天子之亲,乃以太称。今中人之职亦曰太,其视汉、唐、宋止以中名者却盛矣!”

明代宦官从最初的数百人,发展到明末的10万人,从明初的“不得干预政事”,发展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威福远达宫门之外,渗透到各个地区各个部门,成为在皇权卵翼下一股祸国殃民的恶势力。下面分别记叙明代宦官在各个领域的罪恶行径。

明代宦官与政治

明代宦官分为二十四个衙门,而首席衙门就是司礼监。朱元璋将朝廷内外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后,很快就感到应付不了那么多的奏章,因此又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协理政务。朱元璋、朱棣父子还能够亲自批示奏疏,阁臣仅为参谋、顾问。到宣宗时,始令内阁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原因是每朝开国君主都是勤政的,一两代以后,君王从小生长在深宫,精力知识均不如创业皇帝,逐渐不亲政事,懒于接见大臣,所以就衍化出票拟制度。《弇山堂别集》载:“至仁宗后,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票拟制度为宦官干政大开了方便之门。据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司礼监的职权是“凡每曰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炤(照)阁中票来字样,用硃笔楷书批之。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略为改正。”这样,司礼监实际上就凌驾于内阁之上,行宰相之权了。司礼监一般有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或四五员,明代声势显赫的大档,均掌管着司礼监。要照阁票批朱,不识字是不行的,所以明宣宗时设立内书堂,教习宦官识文断字,以便“掌章奏,照阁票批朱,与外廷交结往来”。宦官们识文断字后,掌管司礼监,又因“偏旁偶讹”则“略为改正”,这就使宦官们乘机“改动阁议”了。改了以后,再不经过内阁,径自发出,所谓“旨从中下,略不与闻”。这其中的弊端可就大了。至于传宣谕旨,一般是皇帝说,由太监在旁记录下来,交给内阁缮拟。这“笔录”中,太监可以借机加入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是由太监口头传达圣谕,明代宦官常常假借圣旨,其根源就在于此。一些权阉,就利用掌管司礼监之机,将皇权揽到自己手中。如刘瑾,每每趁明武宗纵情声色,玩得开心的时候,来奏请许多事,惹得武宗很不耐烦:“我用你干什么,这样来缠我!”于是刘瑾就以“遵旨行事”为名,自作主张,左右朝政,任意指责、贬斥、杖责处分官吏,并派出自己的亲信窃居各要津。魏忠贤对明熹宗也是如此。熹宗好盖小房子,自己操斧锯凿削,每当他正忙着斤斫刀削时,魏忠贤等就在旁边传奏文书,熹宗心不在焉地说:“你们用心做去,我知道了!”魏忠贤等有了这句话,就可以任意而为了。

由于司礼监太监握有这等大权,所以首先表现为能操纵内外臣工的进退,虽然位至大学士宰辅,也往往靠太监援引入阁。明代著名的大奸臣严嵩,就靠走太监之门而入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的。

严嵩是明世宗时内阁大学土,夏言也在内阁,为首相。严嵩父子操纵国事,卖官鬻爵,事为夏言得知,欲揭发其罪行。严嵩闻知大惊,父子跑到夏言处,长跪榻下,苦苦哀求,夏言方才罢休。为了报复,严嵩勾结与夏言有仇的锦衣卫指挥使陆柄,共同诬陷夏言,终于将其害死。又一次,给事中厉汝进弹劾严嵩的儿子严世藩贪赃受贿,严嵩立即“上书自理,且求援于中官以激帝怒”,结果厉汝进被贬云南。严嵩以重金结交诸宦官,让他们随时汇报“大内动静”,所以皇上的一举一动严嵩都预先知道,凭着这层关系,严嵩做首相达21年之久。

张居正是嘉靖时进士,穆宗时入阁。神宗10岁即位,太监冯保假传圣旨,说他与阁臣张居正、高拱同受顾命。当时冯保集司礼监、东厂大权为一身,势力越来越大。高拱对阉臣专权十分担忧,于是与张居正商议赶走冯保。张居正与冯保早就勾结,曾暗中送过许多礼物给冯保。这次又赶快派人告诉冯保,冯保即面见神宗母亲李太后,说高拱“排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李太后遂于第二天召集群臣,传两宫特旨,赶高拱回原籍闲住。张居正则得以由吏部尚书,升任尚书,兼太子太搏,代高拱为首辅,主持国事,前后当国l0年。张居正曾针对明朝种种政治经济弊端,提出整饬吏治,行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失为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但他勾结宦官以谋权固宠,也是不足取的。

那些不肯勾结比附宦官的阁臣宰辅,就要遭到宦官的排斥、打击。英宗时阁臣杨士奇、杨荣是四朝元老,大宦官王振竟敢逼他们退休:“朝廷事久劳公等,公等皆高年,倦矣。”又如,宪宗朝宰辅商辂弹劾权阉汪直操纵西厂“擅作威福,贼虐善良”,并约其他阁臣一起上奏。宪宗迫于众议,只得暂罢西厂。汪直怀恨在心,不久便诬蔑商辂受贿,逼得商辂只好辞职。对阁臣、首辅如此,对待其他大臣,则更是顺者昌、逆者亡了。如景帝天顺初年,太监曹吉祥用事,一些无耻大臣多与之勾结,一个叫董兴的人,竟与曹吉祥结为亲家,冒“夺门”之功,被封为海宁伯,镇守辽东。英宗时,御史李铎见王振不下跪,就遭贬逐;驸马都尉石璟骂家中阉人,王振认为他侮辱了自己的同类,就将他构陷入狱……

明代宦官除了操纵阁臣、架空内阁、控制朝臣的任免外,还操纵厂卫。明代初建之时,朱元璋即将仪鸾司改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统辖,是皇帝的私人卫队。锦衣卫下设17个所,除侍卫掌卤簿仪仗外,便专司侦察。编制为几万人。此外,还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南镇抚司掌管本卫刑名,北镇抚司专理沼狱,权势极大。

东厂设于永乐十八年(1420),负责侦缉和刑狱。皇帝派心腹宦官主持东厂,官衔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东厂负责在外面侦察缉访的役长和番役有1000多人,都是从锦衣卫挑选的“最轻黠狷巧”的人。侦察访缉范围上至官府,下至民间,遍及京师。

西厂是宪宗朝权宦汪直于成化十三年(1477)设立的。汪直提督厂事,人数比东厂多一倍,权势威严也在东厂之上。侦缉范围也不限于京师,各地王府边镇、各省府州县,都在它的侦察之中。内行厂是武宗朝太监刘瑾设立的侦缉宦官行动的机关,东西厂都在它的伺察之中。

厂和卫一向并称,却不是一个系统,但又都归皇帝(或司礼太监)领导指挥。实际上,司礼监、厂、锦衣卫三位一体,彼此合作,形成一股巨大的恶势力,使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笼罩在极度恐怖的气氛中。

每当朝会时,厂和卫都率领所属及校尉500名,列于奉天门下纠察百官仪表(仪礼),如有人失仪,立即上去扒下衣服帽子,拖下去痛打一顿。武宗时,刘瑾肆意擅权,诬害不少朝臣。一天,御道上发现一封揭发刘瑾罪恶的匿名信。刘瑾矫旨让百官都跪在奉天门外,不分青红皂白将300多人下狱。对待普通百姓更是横行无忌。厂卫有时逮人甚至连刑科签发的驾帖都没有,拿人命当儿戏。抓到人后,先毒打一顿。逼其认罪,成为定案,然后才送法司。法司即使知道其冤枉,也不敢改动原案,冤狱遍及国中。史书记载:“近曰伺察太密、法令太急、刑网太密……暮夜搜检家财,、不见有无驾帖。人心震慑,各怀疑惧。”“凡文官无辜受屈者甚多”、“冤死者相属”等等。

明代宦官与经济

明代宦官在架空内阁、操纵厂卫,成为把持朝政的“真宰相”后,还将触角伸向经济领域,并逐渐控制各个经济要害部门。

1.豪占霸夺田地

宦官勾结奸民,巧取豪夺他人田地,这要从宦官管理皇庄说起。皇庄,顾名思义是皇帝直接领有的土地。明宪宗时,没收了阉宦曹吉祥大量土地归宫中所有,定名“皇庄”;到明孝宗时,畿内已有5所皇庄,占地12800顷;到明武宗时增至380多处,占地3余万顷。这些皇庄,皇帝派宦官管理。这些宦官在帮助皇帝管理皇庄、征收租税的同时,借机擅自侵吞民田,鱼肉百姓,本人也借机强占土地。据《明史·食货志》载:“英宗时,诸王外戚中官所在,占官私田,反诬民占。”《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二》载:“景太(泰)五年南京御史邹亮奏,定淮等门外城濠为太监陈公等占种莲藕禾苗,命南京户部委官勘核禁约。”可见,太监强占民田时有发生。宪宗时汪直专权,竟敢在直隶宝坻县占荒地两万多顷。明武宗朝宦官侵占民田尤为厉害,《明史》称:“正德中,奄人多夺民田为庄田”,而权阉刘瑾“修庄田”竟侵占官地50余顷,毁官民房屋3900余间,挖民间坟冢 2700余座。除京城的宦官强占民田、荒田外,遍布于全国各地的驻守宦官,也多侵占民田。成化年间,南京守备太监黄赐占沿江洲地为芦场,尽收其利,使许多沿江百姓失去田地,却还要他们负担租税。

此外,宦官还通过皇帝赏赐和百姓投献获得土地。所谓皇帝的赏赐,不过是“奉旨”侵占,明代这种滥赏土地甚多,达到“求无不获”的地步。明代苛捐杂税迫得民不聊生,一年辛劳所得,还不够交税完粮,所以只好忍痛将田地“投献”给宦官。据《明史》记载,明孝忠时的宦官李广,明世宗时的宦官韦恒、李秀等都接受过献地。

2.管制税务和盐利

征收各种赋税,是历朝历代都有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明代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种苛捐杂税也多起来了。明代统治者把税收做为一项重大的收入,所以十分重视,从朱元璋时就逐渐信用宦官,到明武宗正德年间,管税务的太监已遍及全国各地。

明代京师分九门,九门监税的全是宦官。每个门有10多个宦官,轮番收税,不但普通商人、百姓受其盘剥,就连进京赶考的举子、进京觐见的官员都不免,甚至发生打死人的事。万历年间,泰兴知县遭贬,患病回乡,出广渠门。管门的太监邢相等索钱才肯放行,知县无多钱,不能满足太监们的要求,遂群殴之,致使“僵仆气绝”。九门税收数额,明孝宗弘治初年岁入为665080贯(钞),钱2885130文。20年后,岁入钞715820贯,钱2054300文。宦官们中饱私囊的钱就不在其中了。

除京师九门征税外,到明穆宗隆庆年间,凡桥梁、道路、关津,没有不收税的。据《明万历实录》记载,马鞍山新城桥每车税钱5文,牲驮要税3文,挑担者2分,这座桥每曰可收税万余钱。在长江上行船,一天的水路,要过五六个税卡,从仪真到京口,仅一江之隔,也要收两次税。商业税更是名目繁多,五谷、农具、婚丧嫁娶,甚至柴米油盐等“一买一卖,无物不税,无处不税。这些宦官税吏,还想方设法收取“太(泰)山碧霞玄君祠香钱”,后来对其他山的寺庙也都收起香钱来,可见其势力真是无孔不入。

食盐是人们每曰必需之物,消耗量极大,所以盐政的好坏,关系到国库的收入和人民的生活,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明代实行盐业官方垄断经营,明初即建起6个都转运盐使司,7个盐课提举司,还设有两淮、长芦、两浙巡盐御史。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宦官就干预起盐政来:“永乐十三年(1415),差御史、给事中、内官各一员,于各处闸支盐课。”明英宗、宪宗年间,都曾派出宦官参与盐政管理。于是,宦官们借参与整治盐法的机会大谋私利——奏讨盐引和贩卖私盐。盐引就是取盐的凭据,大引400斤,小引200斤。从明宪宗以后,宦官奏讨盐引,与民争利之事屡有发生。据记载,成化二年(1466),太监李崇开中辽东盐万引;过两年,尚膳监宦官潘洪又奏讨得两淮盐59000引,又赐太监陈铉10000引。尤其是宠宦梁芳,前后共讨得两淮存积余盐不下数十万引。这样,大量的盐利都落入宦官的腰包。

明代宦官和锦衣卫还都贩运私盐,据记载,成化十四年(1478),南京内官监覃力明以马快船百余艘载私盐,并征役民夫,为之挽船。路上遇官吏盘查,竟大打出手,伤人杀人。奏讨盐引又与贩私盐密切相关,往往在盐引中夹带私盐。如引一纸,则可夹带数十引,因而宦官贩运的私盐遍天下。有时宦官在船上竖起黄旗,上书“钦赐皇盐”,堂而皇之地横行于河道。宦官对盐政的破坏,使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百姓饱受食盐高价之苦,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安定。

3.矿监税使遍天下

明代宦官提督查核开旷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始,《食货志三》载,遣官往湖广、贵州采办金银课,让“中官御史往核之”。明英宗时,曾派宦官罗永去浙江、罗圭去云南、冯让去福建、何能去四川提督开矿。明神宗朱翊钧是个纵情声色、挥霍无度、不理朝政的皇帝。为了摆脱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就派出大批宦官为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开矿征税。《明史·神宗本纪》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始命中官榷税通州。是后,各省皆设税使”。“通都大邑皆有税监、两淮则有盐监,广东则有珠监,或专遣,或兼摄。”这些矿监税使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可以专折奏事,可以节制地方官吏。

这些矿监为害地方,勾结无赖流氓,把富人编为矿头,穷人被赶去垦采。任意指良田、宅院、坟墓下有矿藏,令人开挖,户主只好赶快送银送物,才能幸免。陕西开矿太监赵钦盘剥、积财数十万,临走时,除牛负马驮外,还有96副箱抬,每抬用夫4人,尚且抬不起来,可见其任矿监时的科索无度。

矿监、税监的横征暴敛,引起手工业者、中小商人的强烈反抗,明代中后期,民变纷起,史不绝书。万历年间,陈奉为湖广矿监使时,因“恣行威虐”、“惨毒备至”而激起民变10多起。相继,苏州发生反对税监孙隆的斗争,江西景德镇爆发瓷窑工人反对税监潘相的起事,北京西山煤矿工人因矿监王朝勒索无度,而成群结队,到北京城内示威,甚至惊动了明廷。

4.总揽采办、岁办大权

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皇家所需一切吃、穿、用等都取自于全国各地,名为采办。明代自朱棣永乐年间就开始派宦官外出采办,以后愈演愈烈。宦官则假采办之名,肆意搜刮财物。如仁宗洪熙年间,宦官马麒,就诈旨要去交耻采办金银珠香,闹到仁宗那里。仁宗虽说:“朕安得有此言”,却并不追究马麒的罪过。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发生一起宦官出外公干,假采办之名,搜刮财物之事,被杀宦官有阮巨队、袁琦等十数人。

明代宦官除了采办之外,还有押运贡品的差使。押运的物品一是采办,二是岁办。岁办就是各地每年都要进贡的物品,大多是各地的土特名产,而且进贡数量很大。如南京贡船,鲜梅、枇杷、杨梅,各用船8只装载;鲜笋,用船4只;干鲥鱼,用船7只;鲜藕,用船5只;苗姜,用船6只等。这些贡品的押运,全由宦官负责,而宦官一则假托虚增,二则公开勒索。假托虚增,就是在“拨船之际,虚张物品,务求多船,以济己私”。就是用余船装载自己的私货。宦官押运船只,还勒索民夫,敲诈银两,如南京运鱼,起运时,勒索茶果银120两,水夫银200两。《万历野获编·南京贡船》载:“金陵城外临江,旧设鲥鱼厂,每打鱼时,内官出视,科索百端,大为渔户及地方之害。”

朝廷要不时修建别宫离院、陵墓,所以采木是经常的。为了满足奢侈的帝王生活,珍珠用量极大,所以又有采珠之举。采木、采珠,从明仁宗时,开始派宦官担任。采木是件十分艰难的事,因要采大木,必入深山老林,蛇虎杂居不说,死于瘴疠者亦无数。所以四川民谣说:“入山一千,出山五目。”因而“楚、蜀之人,谈及采木,莫不哽咽。”

采珠,开始于广东,设有珠池,数年一采。明英宗时,开始派宦官监视采珠,继而看守珠池,动辄诬陷地方官吏纵民窃珠,致人于死地。百姓采珠,亦危险极了,据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两广巡抚林富奏折:“五年采珠之役,死者五十余人,而得珠仅八十两,天下谓以人易珠。”可见,采木、采珠对宦官讲是中饱私囊之举,对百姓实为又一大祸害。

5.提督制造大权

制造,包括织造和烧造。织造是纺织皇帝及皇室需用的绫、罗、绸、丝、缎及其绒袍、驮毡之类,《明史》中常见“命中官往苏、松、杭、嘉、湖增织彩巾七千匹”、南京“岁至十五万匹”、“请开苏、杭织造,上供锦绮为数四万二千有奇”等记载。可见织造数量之大。这些织造均由宦官管理,经常承担织造任务的南京、苏州、杭州都设有提督织造太监一人。因承担织造的多是商业发达的地区,便于勒索收贿,所以宦官们都走门路、行贿争取差事,有的甚至要花数万钱才能谋得。花了这么大的本钱,自然要想法加倍捞回来了,所以织造太监贪赃枉法,劣迹甚多。据《明史·章侨传》载:“添设织造内臣,贪横殊甚。行户至废产鬻子以偿。”

烧造是烧制瓷器,主要产地在江西。《明史·食货志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明宣宗时开始派太监张善去江西饶州,造奉先殿用的祭器;明英宗派人去烧造九龙九凤膳案诸器和青龙白地花缸;明宪宗、明孝宗时也均遣人去烧造御用瓷器;明世宗时,烧造七陵(十三陵中前七陵)祭器,又造内殿醮坛瓷器3万件;明穆宗时又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明神宗时命造 159000件……可见,烧造每朝均有,且数量不少,宦官们自然可以从中侵吞。

明代宦官还被派去管库藏。库藏分地方库藏和中央政府库藏两种。《明史·食货志三》记:“凡为仓库害者,莫如中官。内府诸库监收者横索无厌……”宦官们将所收白米任意加耗。惜薪司收柴炭,一般加耗3/10,有的甚至私加数倍。他们还公开偷窃,有时窃得多了,怕被查出,干脆放火烧库。对这些,皇上不过以渎职罪轻责而已。

明代宦官与军事

明代军队分京兵、卫所兵、边兵三部分,卫所兵和边兵分散各地,只有京兵用以保卫京城,对巩固明代统治起着关键作用。明代皇帝对这支军队十分重视,以勋戚重臣统率,而且派宦官“坐营监枪”。如正德元年(1506)正月,明武宗传旨:“内官监太监刘瑾管五千营,御用监太监张永管神机营并显武营,神机营右掖御马监徐智调中军头司管奋武营。”历代均重用宦官,甚至阅兵大典都由司礼监太监主持,而同阅的人,不管地位如何尊贵,都不能与阅兵太监并坐。

除了京营大权归宦官外,宦官还掌握了四卫营,即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负责保卫宫禁。后来,干脆成立皇帝私人卫队,唤作“内操”,完全由宦官组成。

明代的宦官除提督京营外,还被派出去做监军,在派遣将官的同时,派一个宦官去监视他。监军可以直接向皇上汇报,将帅有了功劳,监军冒为己功;有了闪失,则全推在将帅身上,因而监军宦官成了军队中的太上皇,将帅宛如下属。据史书记载,明宦官监军始于朱元璋洪武年间,明成祖朱棣则完全奉行父亲的一套,广派宦官出任监军。有个宦官叫刘永诚,曾“累从北征”,“监镇甘、凉,战沙漠有功”,这算是比较好的。以后诸朝大宦官王瑾、王振、汪直、张永、谷大用等都做过监军。可见明代军事大权也完全落入宦官手中。这些监军骚扰地方,残害百姓,侵吞军饷,无所不用其极。正德年间有一吏部大臣上疏说:“今曰弊政,莫甚于内臣典兵……今九边镇守、监枪诸内臣,恃势专恣,侵克百端。有警则拥精卒自卫,克敌则纵部下攘功。武弁藉以夤缘,宪司莫敢讦问。所携家人头目,率恶少无赖。舌噬争攫,势同狼虎,致三军丧气,百职灰心。”

此外,宦官还被派去做镇守和守备太监。镇守,本是明代武官职衔,负责地方的防守重任。可是从明成祖开始,却派出宦官做起“镇守”来,称“镇守太监”,逐渐遍布全国。守备太监也是明代设置的,计有南京守备、凤阳守备、天寿山守备、湖广承天府守备,负责单项守护责任。如南京守备太监任务是护卫留都(朱元璋定都南京),凤阳守备太监则负有护卫皇陵的任务。这些镇守、守备太监平曰作威作福,侮辱官员,战时又不能打仗御敌,却会克扣军饷,役占兵丁……综上所见,明代的宦官势力深入到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干尽倚势欺人、祸国殃民的罪恶勾当。

同类推荐
  • 乱世凰后

    乱世凰后

    本是男身却穿越古代成为皇后。组建凰军,平灭三王,灭万机,永靖天国,五族为博她一舞甘攻城逼宫。她男人?她是女人?也许不重要了,她的功绩不言自喻。黄沙百战风飘摇!醉卧长沙迷人眼。还道江山谁人享。红颜一笑倾国城。愿博佳人百媚生,群雄并起战四方。不羡鸳鸯不羡仙,皇权富贵抛何方。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
  • TFBOYS之古代之旅

    TFBOYS之古代之旅

    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写一下这个历史故事,如果写的不好的话,请大家不要介意哈!
  • 宰执大唐

    宰执大唐

    一个老官油子穿越到了唐初,他立志要实现穿越之前没有实现的理想,那也就是能够执掌一国政权,为百姓谋福为国家强大奋斗。当他一路路走来,国泰民安,衣食富足,文教兴盛,华夏兵锋纵横天下。张寒对着各国蛮夷说:“你们和我们华夏的问题,不是通过称臣和纳贡可以解决的,必须要通过铁和血来解决!”李世民说:“张寒狡如狐,猛如虎!对敌人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对属下关怀备至,对妻子宠爱有加,对国家忠诚无比。有他在,是我大唐的幸事!”
  • 三国十八扯

    三国十八扯

    本书选读了《后汉书》和《晋书》中部分与三国人物相关的文字,从十八个方面诠释三国历史的思路大纲,包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从卖草鞋到做皇帝;生子当如孙仲谋;文人自贱始无行等。
热门推荐
  • 火之晨曦龙族1

    火之晨曦龙族1

    他以为他将这样度过一生,他以为他始终只是个衰小孩。但是,一封来自卡塞尔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他的一生。云层里透出神秘的吟唱:你也有神奇的父母,你也有热血的同伴,你的血管里流动着龙族的血液。而你的目标将是——屠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申凤梅

    申凤梅

    本书中国当代小说。 远远的,先是有了独轮木车的“吱咛、吱咛”声,而后就有了人的咳嗽。这时候平原很静,是哑静,行人寥寥,那伸向远方的蓝灰像烟一样地弥漫在平原上。
  • 锁龙图

    锁龙图

    “我是苏颜,如果你收到这条信息,就代表我已经死亡。请转告其他人,这是一个阴谋,重复,这是一个阴谋。迅速撤离所有梯队,迅速撤离所有梯队……”
  • 魄主魂将

    魄主魂将

    在现世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在某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会和某一个独立的亡魂签订契约,从而变得异常强大,世人称之为魂将。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生下来就自带亡魂契约,身附某位王之灵魂,统领众魂将,世人称这种极其稀少的人为魄主。每一位魄主都想统帅天下群雄,成为霸主,众人尊称霸主为灵王。灵王入驻灵王宫,执掌灵王印,更重要的责任是守护灵界至宝——轮回石。
  • 都市之大天王

    都市之大天王

    路遇车祸救了个美女,却险些搭上自己性命,在医院里醒来却看到……
  • 拥抱你整个世界

    拥抱你整个世界

    西门苏苏是一个小资家庭的孩子,上面有一个姐姐西门晴晴是在道上有名的西门子,在父母帮助下开了一家咖啡厅,苏苏出国几年就开成连锁的几家。下面还有个妹妹西门晓晓,在家人的帮忙下开了一家广播电台西门电台,现在贷款也还请了。苏拉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网络写手,某天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平行时空,成为了法国的服装设计师西门苏苏。韩言的父亲曾经是国内的黑道,金盆洗手后带着家人开始经商,韩言到法国出差的韩言被法国的一个女人看上,给他下药后被他逃走了,闯入苏苏的房间,一夜迷情后就再没见到苏苏。之后一直在找苏苏
  • 大明咒

    大明咒

    国与国之间,家与国之间的矛盾,纠缠,欺骗隐瞒。
  • 无头少爷遮天记

    无头少爷遮天记

    “师父,体内没有灵脉能不能修炼?”“能!传说中有一部九天星辰诀,先炼体,后入道,然后飞仙!可惜……我没有。”“那没有灵石买不起灵丹妙药能不能修炼?”“能!传说中有一部噬天冥王诀,凝聚冥王之躯,天地灵气任你采撷,可惜我也没有。”“那没有头能不能修炼?”“没有头那你还练个头啊!”“那你特么把我捡回来干啥,不如死了算了?”“最近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你要不死了算了?”凝云、灵池、莲华、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飞升,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故事,为你还原缥缈式的花样修真。
  • 赛亚斗破

    赛亚斗破

    睁开眼,世界变了,因一眼千年的灵魂,所以才会无所畏惧吗?切,怎么可能,只不过是开了挂而已,何必讲得那么玄乎……挡在我面前的,全部用拳头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