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8300000018

第18章 恒星

我们知道,恒星系或称星系,是宇宙中庞大的星星的“岛屿”,它也是宇宙中最大、最美丽的天体系统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宇宙中观测到了约一千亿个星系。它们中间有的离我们较近,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它们的结构;有的非常遥远,目前所知最远的星系,离我们近两百亿光年。

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存在一个特大质量的黑洞,实际上,这些神秘天体,也存在于当前宇宙的绝大多数大型星系中。黑洞拥有令人不可思议的引力,它们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到数十亿倍。目前,天文学家更有理由相信这样一种观点:在最为早期的星系,黑洞非常普遍,所谓的“最为早期”,指的就是宇宙时间开始后不久。

1.恒星的演化

我们知道,恒星的演化,开始于巨分子云。一个星系中大多数虚空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大约0.1到1个原子,但是巨分子云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数百万个原子。一个巨分子云包含数十万到数千万个太阳质量,直径为50到300光年。

在巨分子云环绕星系旋转时,一些事件可能造成它的重力坍缩。巨分子云可能互相冲撞,或者穿越旋臂的稠密部分。邻近的超新星爆发抛出的高速物质,有可能是触发因素之一。最后,星系碰撞造成的星云压缩和扰动,也可能形成大量恒星。

坍缩过程中的角动量守恒,会造成巨分子云碎片不断分解成更小的片断。质量少于约50太阳质量的碎片,会形成恒星。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被释放的势能所加热,而角动量守恒也会造成星云开始产生自转之后,形成原恒星。

恒星形成的初始阶段,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星云气体和灰尘所掩盖。通常,正在产生恒星的星源,会通过在四周光亮的气体云上造成阴影,而被观测到,这被称为博克球状体。

质量非常小(小于一个太阳质量)的原恒星温度,不能达到足够开始氢的核融合反应,它们会成为棕矮星在数亿年的时光中慢慢变凉。大部分的质量更高的原始星的中心温度会达到一千万开氏度,这时氢会开始聚变成氦,恒星开始自行发光。核心的核聚变,会产生足够的能量,停止引力坍缩,达到一个静态平衡。恒星从此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如果恒星附近仍有残留巨分子云碎片,那么这些碎片可能会在一个更小的尺度上继续坍缩,成为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行星际天体。如果巨分子云碎片形成的恒星足够接近,那么可能形成双星和多星系统。

恒星和棕矮星确切的质量界限,取决于化学成分,金属成分(相较之下比氦更重的元素)越多的,界限越低。金属成分和太阳相似的原恒星,其界限大约是0.075太阳质量。质量大于13个木星质量的棕矮星,会进行氘的融合反应,而有些天文学家认为,这样的恒星才能称为棕矮星,比行星大但比棕矮星小的天体,则被分类为次恒星天体。这两种类型,无论是否能燃烧氘,它的光度都是黯淡的,并在数亿年的岁月中逐渐冷却,慢慢地走向死亡。

质量更高的原恒星,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万K,可以开始质子——质子链反应,将氢先融合成氘,再融合成氦。在质量略大于太阳质量的恒星,碳氮氧循环在能量的产生上贡献了可观的数量。核融合的开始,会导致流体静力平衡短暂的失去,这是核心向外的“辐射压”和恒星质量引起的“重力压”之间的平衡,以防止恒星进一步的“重力坍缩”,但恒星迅速的演变至稳定状态。

一些恒星的形成,可能并不是两星云相撞形成的,而是巨大的两星云相撞,先催生出星系后,再逐步形成各种恒星。因为星云的粒子能量有时可能很低,而密度也相对较稀薄,尤其是那些两相撞的星云因运动方向的差异,而动量差别不足够大,这样它们的相撞,只能成长为更为巨大的星云,而不能启动热核聚变,而形成为许多恒星。只有条件成熟的碰撞,才能演变出各种恒星,而这时的复合星云,可能已经大到形成成千上万恒星的程度了。有的复杂星云像大小麦哲伦星云,可能是宇宙云和恒星系相撞形成的,且正处于碰撞结束的初期阶段。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只是我们还不能够知道得那么多。同时,有人认为,恒星演化过程中的剧烈爆发,是形成微小暗星云的基础。在宇宙中,这些微小暗星云,应该广范围地存在,并参与宇宙的演化。它们也是不能被忽视的。不过,具有恒星的宇宙系统,同样是处于运动之中的,不会停止下来,只要机会存在,它们也会发生各种宇宙碰撞,形成更加复杂的宇宙体系。

在宇宙发展到一定时期,宇宙中充满均匀的中性原子气体云,大体积气体云由于自身引力而不稳定,造成坍缩。这样,恒星便进入形成阶段。在坍缩开始阶段,气体云内部压力很微小,物质在自引力作用下,加速向中心坠落。当物质的线度,收缩了几个数量级后,情况就不同了,一方面,气体的密度,有了剧烈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失去的引力位能部分的转化成热能,气体温度也有了很大的增加,气体的压力,正比于它的密度与温度的乘积,因而在坍缩过程中,压力增长更快,这样,在气体内部,很快形成一个足以与自引力相抗衡的压力场,这压力场最后制止引力坍缩,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力学平衡位形,称之为星坯。

星坯的力学平衡,是靠内部压力梯度与自引力相抗衡造成的,而压力梯度的存在,却依赖于内部温度的不均匀性(即星坯中心的温度要高于外围的温度),因此在热学上,这是一个不平衡的系统,热量将从中心逐渐地向外流出。这一热学上趋向平衡的自然倾向,对力学起着削弱的作用。于是星坯必须缓慢地收缩,以其引力位能的降低,来升高温度,从而来恢复力学平衡;同时也是以引力位能的降低,来提供星坯辐射所需的能量。这就是星坯演化的主要物理机制。

在形成几百万到几千亿年之后,恒星会消耗完核心中的氢。大质量的恒星,会比小质量的恒星,更快消耗完核心的氢。在消耗完核心中的氢之后,核心部分的核反应会停止,而留下一个氦核。失去了抵抗重力的核反应能量之后,恒星的外壳开始引力坍缩。核心的温度和压力,像恒星形成过程中一样升高,但是,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一旦核心的温度达到了1亿开氏度,核心就开始进行氦聚变,重新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来抵抗引力。恒星质量不足以产生氦聚变的,会释放热能,逐渐冷却,成为红矮星。积热的核心,会造成恒星大幅膨胀,达到在其主星序阶段的数百倍大小,成为红巨星。红巨星阶段,会持续数百万年,但是大部分红巨星,都是变星,不如主序星稳定。恒星的下一步演化,再一次由恒星的质量决定。

总之,对于我们来说,恒星的行为和演化是非常复杂的,但观察和发现,它们从来没有同人类分离过。而今,我们研究恒星行为的技能,变得比过去更加有力。当然,一旦我们真正搞懂了恒星的起源和演化,对于我们研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包括银河系的起源,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2.恒星的运动

众所周知,世间万物无不都在运动,恒星虽然看似在天空中恒定不动,其实它也有自己的运动。由于不同恒星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一样,它们在天空中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恒星的自行。全天恒星之中,包括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很暗的恒星在内,运行最快的,是巴纳德星,达到每年10.31角秒(1角秒是圆周上1度的1/3600)。一般的恒星自行要小得多,绝大多数小于1角秒。恒星自行的大小,并不能反映恒星真实运动速度的大小。同样的运动速度,距离远就看上去很慢,而距离近则看上去很快。因为巴纳德星离我们很近,不到6光年,所以真实的运动速度,不过88千米/秒。恒星的自行,只反映了恒星在垂直于我们视线方向的运动,称为切向速度。恒星在沿我们视线方向,也在运动,这一运动速度,称为视向速度。巴纳德星的视向速度是——108千米/秒(负的视向速度,表示向我们接近,而正的视向速度,表示离我们很远)。恒星在空间的速度,应是切向速度和视向速度的合成速度,对于巴纳德星,它的速度为139千米/秒。

上述恒星的空间运动,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恒星绕银河系中心的圆周运动,这是银河系自转的反映。第二是太阳参与银河系自转运动的反映。在扣除这两种运动的反映之后,才真正是恒星本身的运动,称为恒星的本动。

3.恒星的“生”与“死”

举目仰望空天,点点繁星引人遐思,至为深刻的莫过于,宇宙的深远无尽和永恒不灭,然而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果真永恒不灭吗?科学的答案是否定的,宇宙中形形色色的各种天体,包括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也是有它自己的“生命”历程的。

(1)恒星的诞生地

银河系之外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星系,代号M100,我们的银河系,与此十分相似,都是由千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天体集团。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星系像一个扁平的盘子——星系盘,盘中缠绕着几条光亮的“臂”,称为旋臂。在旋臂和旋臂之间,是一些暗弱的区域,科学分析表明,这里大多是炽热而高度电离的气体,其中气体压力很大,可以抵制气体在引力作用下的收缩倾向,所以这些区域不易形成恒星。而在旋臂中,气体的密度较大,离子、原子和尘埃颗粒之间的碰撞相当频繁,能有效地使气体“冷却”,并产生氢分子构成的气体云团——分子云。分子云的温度较低,通常仅为绝对温度10度左右,每一个云的质量大约相当于太阳的1000倍到10000倍。正是这些分子云的进一步碎裂和坍缩,导致一群群原始恒星的诞生。

作为原始恒星诞生地的星际云团,最有名的当属猎户星座中间“三星”下方称为“宝剑”处的一团云雾,这便是著名的“猎户大星云”,这其中有许多刚刚诞生不久的恒星和仍处于襁褓中的原恒星。“鹰状星云”M16,则是另一个著名的恒星诞生地。

(2)恒星的诞生——星卵

作为恒星诞生地的星际气体云团,十分稀薄而且温度极低,云团中与引力相抗衡的气体压力很弱,引力的作用,使得云团缓慢地收缩。

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或云团周围一些亮星向外喷射的高热气流称为“星风”,都会使云团中出现不均匀的密度分布,造成云团中出现多个密度中心,这些密度中心周围的气体,分别向这些中心收缩,形成一个个小云团。收缩过程中,小云团中心温度升高,旋转加快,密度越来越大,演变成中心有核,周围由盘状物质包围的形状,云团的表面温度一般为绝对温度2000~3000K。质量与太阳相仿,只发出红外辐射,不发射可见光,所以还只是恒星的胚胎,或形象地称之为“星卵”。

不同大小的云团,演化快慢大不一样,像太阳这样典型大小的恒星,其处于星卵的状态大约要维持100万年,在此期间云团继续复杂的收缩过程,中心温度则持续升高,一直到超过100万度,在这种极高的温度下,将出现由氢原子核变成氦原子核的“核聚变”反应,这是恒星的根本特征,星球只有到了由核聚变反应而释放能量,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成年恒星”的阶段,也只有此时,才真正变得灿烂夺目。此时的恒星中心密度和温度都很高,巨大的气体压力,足以抵抗引力收缩,所以恒星也不再继续收缩了,恒星的性质变得十分稳定,就像我们的太阳一样,恒星一生中90%以上的时间,都处于这一阶段。

(3)恒星的壮年——从主序星到红巨星

恒星发光发热的源泉,是由氢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的核聚变反应,维持核反应的阶段就是恒星的壮年期,天文学上称为“主序星”阶段。质量不同的恒星维持核反应的时间大不一样,大质量恒星的核心温度更高,核反应消耗氢的速度,比小质量恒星快得多,因此其生命历程相对来说要短得多,比如像10个太阳质量那样大的恒星,只能维持一千万年左右的生命,而太阳却能维持100亿年。

太阳这样大小的恒星,是宇宙中最为典型的,它们生命中80%~90%的时间,都处在稳定的主序阶段,当中心的氢逐渐燃烧完后,一颗恒星的生命,就接近尾声了。此时星体核心会迅速收缩,相反地,外层的氢却开始燃烧,并迅速膨胀,这是恒星生命中一个十分有趣的阶段,星体的体积大大增加,比如太阳这样的恒星会膨胀数百倍,膨胀的结果,导致恒星表面温度下降,颜色变红,同时其表面亮度却会大大增强,天文学上习惯于将光度(即恒星的本质亮度)大的天体称为“巨星”,因此这一阶段的恒星的典型特征,就是“红巨星”。相对而言,“红巨星”阶段是很短暂的,此后由于核心的收缩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引发氦原子核聚变为碳原子核的反应,以及此后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核聚变反应,恒星快速地走向死亡。

(4)恒星走向死亡

恒星走向死亡的途径,因其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像太阳这种中等质量的星体,其死亡是比较“温和”的,在红巨星阶段之后,恒星的外壳一直向外膨胀,核心则持续收缩,发出紫外光或X射线,高能射线激发外层气体发出荧光,形成美丽的行星状星云。外壳气体逐渐消散在星际空间,成为下一代恒星的原料,而中心部分在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了一切核反应过程,变成一颗冷却了的、密度却极大的白矮星,其中1个方糖大小的物质,重量可与一辆卡车相当。

质量较大的恒星走向死亡的途径,往往是十分壮烈的,通常质量大于太阳8倍以上的星球,不会平静地演化为白矮星,而是引发一场震天动地的大爆炸,星体的亮度突然增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就是所谓的超新星爆发,星体粉身碎骨,核心遗留下来两种特殊形态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的质量和太阳差不多,但半径只有10千米左右,可见其密度比白矮星高得多了。超新星爆炸后,如果残留的核心质量仍较大,则会形成密度更为惊人的黑洞,任何物质甚至连光线都无法逃脱它强大的引力场,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这也正是其名为“黑”的由来。

(5)恒星的“生死循环”

正如动、植物的死亡,将成为下一代生命的原料一样,恒星的死亡,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将其本体中的大量物质,抛射到星际空间中,这些物质逐渐弥漫在宇宙空间中,以气体或尘埃的形式,成为新一代恒星的原材料。同时正是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通过核聚变,形成了许多构成生命所必需的重元素,这些重元素在恒星死亡后,弥散在宇宙空间中,才有可能导致像人这类生命的诞生。

4.恒星的主要特征

一般认为,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自身会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称为恒星。恒星,是天体中的主体。太阳就是一颗恒星,除了月亮和行星,我们在夜晚所见的众星,都是恒星。恒星并非恒定不动,只是因为距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不借助特殊工具和特殊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球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叫做恒星。

宇宙中恒星的数目巨大,仅银河系中,估计就有3000亿颗。在整个天空中,人们能直接看到的恒星约6500颗,如果用天文望远镜看,多得难以计数。恒星的主要特征为:

恒星的大小相差悬殊。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它在恒星中,只是中等大小而已,有比太阳直径大数百倍甚至一二千倍的恒星,如御夫座双星中较暗的一颗,其直径是太阳直径的2000倍。也有直径仅为太阳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小的恒星,如白矮星的直径,约是太阳直径的百分之一。

恒星的演化和结构,都取决于它的质量。根据测量发现,大多数恒星的质量,集中在0.1个~10个太阳质量。质量再大的恒星,就很不稳定,难以存在,如果质量过小,引力收缩产生的中心温度和压力不够,核聚变反应就难以持续,即不能成为具有恒星性质的天体。恒星的质量是变化的,随着热核反应的进行,质量不断转变成能量辐射出去,有些恒星还因为大气膨胀或抛射物质,而不断损失质量。

恒星的密度,差别很大。恒星的密度,是指平均密度(恒星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由于恒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所以密度差别也较大。太阳的平均密度,是水的1.409倍,主序星的平均密度,是太阳的10倍到1/10左右,红超巨星的平均密度,比水小100万倍,而中子星的密度,高达水的万亿倍至百万亿倍。

恒星的颜色与光谱。当夜晚我们仰望星空时,如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恒星颜色有所不同,有的发红,有的发蓝,有的看起来是黄的或白的,颜色的不同,是因为恒星的光谱不同。恒星光谱显示的,是恒星表面和大气的情况,同时也和内部结构有关。通过恒星光谱,可以确定恒星的化学组成、温度、大小、质量、密度、距离、运动方向和自转等许多信息,被称为“无声的语言”。一般情况下,蓝色恒星的表面温度在10000K以上。黄色恒星的表面温度在5000K~6000K,如太阳。红色恒星的表面温度更低。

恒星的分类方法很多,依据恒星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单星、双星、星团等。单星,是孤独存在的恒星,近旁没有因引力作用而与之相互绕转的天体。像太阳就是一颗单星,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关人马座的比邻星,它们之间相距4.3光年,已缺乏引力联系,不可能相互绕转。双星中,研究较多的是物理双星,其两颗子星在空间彼此靠得很近,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绕公共重心旋转,其中较亮的子星称为主星,亮度较小的称为伴星。天狼星、北斗一、参宿一、参宿三、参宿七等,都是双星。由成团的恒星组成的,被各成员的引力束缚在一起的恒星群,称为星团。星团成员彼此间,存在相对运动,同时星团的整体,也存在着空间运动。像最早被发现的昴星团中,恒星的数目从十几个到几万个不等。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根据恒星的光谱和光度的关系,创建了赫-罗图,该图用纵坐标表示绝对星等,用横坐标反映光谱类型或表面温度。恒星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大部分恒星分布在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叫主序星。其他,还有红巨星、超巨星、白矮星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星表示它们有不同的光度。赫-罗图不仅显示了各种恒星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恒星的演化过程,因此,成为研究恒星的重要手段之一。

5.恒星的结构和能源

目前我们观测恒星,只能看到恒星在外层大气的活动。而恒星大气层,只是它整体结构很薄的一层。一般说来,恒星是一个稳定的、对称的炽热气体星球。它的中央,有一个产能的核心。核心外面,是辐射和对流层。恒星内部结构,主要是由它的质量、化学组成和所处的演化阶段(即年龄)来决定的。恒星内部的物质,越向中心密度越高,其内部温度在几百万至数千万度,于是热核反应,成为长期维持恒星能量消耗的主要能源。在其生命中,主要的产能方式是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的核反应。

关于恒星内部结构的理论研究,最先作出卓越贡献的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爱丁顿,他在1920年就指出,恒星内部的核心,是具有产能作用的热气体球,并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输它的能量。恒星内部的物质,越向中心密度越高,一般说来,恒星内部温度在几百万至数千万度的状态,不断地向宇宙空间辐射巨大的能量。

那么,恒星如此长期消耗能量,靠什么来补充?1938年,美国物理学家、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贝特指出,热核反应是长期维持恒星能量消耗的主要能源。恒星内部的产能方式,是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的原子核反应,从而证明了爱丁顿早在1920年提出的预见的正确性。现已弄清,氢是恒星演化第一阶段内部产能的“燃料”,氦是恒星“烧完的灰渣”,碳则是“燃烧”过程的“催化剂”。当然,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核心氢燃尽后,形成的氦又可以聚变产能,但维持的时间则要短得多了。

6.人类对恒星的观测和利用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天狼星及其伴星照片人类对恒星的观测,历史悠久。古埃及以天狼星在东方地平线的出现,预示尼罗河泛滥的日子。中国商朝,就设立专门官员,观测大火在东方的出现,确定岁首的时刻,与作物播种、收割,并列在卜辞中。而中国明朝的航海家们,则利用航海九星,来判断方向。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设有光学定位仪,利用恒星,来确定位置。

对恒星体积的测量,可以通过干涉法和月掩星法,测得恒星的角直径,从而求出体积。

恒星的质量,可以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或恒星光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计算。

恒星的两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温度和绝对星等。大约100年前,丹麦的艾基纳和美国的诺里斯,各自绘制了查找温度和亮度之间是否有关系的图,这张关系图被称为赫罗图,或者H-R图。在H-R图中,大部分恒星,构成了一个在天文学上,称作主星序的对角线区域。在主星序中,恒星的绝对星等增加时,其表面温度也随之增加。90%以上的恒星,都属于主星序,太阳也是这些主星序中的一颗。巨星和超巨星,处在H-R图的右侧较高较远的位置上。白矮星的表面温度虽然高,但亮度不大,所以他们只处在该图的中下方。

7.恒星演变的动力——暗能量

我们知道,恒星的形成以及运动,都需要由外力来推动,那么这个外力究竟是什么呢?这个外力,就是暗能量。暗能量,总是以一种旋涡运动的形式出现,所以,在它的周围,会产生一种旋涡场。当旋涡场中的宇宙尘埃很多时,旋涡场因旋转负荷太重而收缩,导致宇宙尘埃向旋涡中心靠近,并沉积在该中心处。在经历很长时间之后,沉积物积聚到一定的程度,而形成恒星。如果没有旋涡场和暗能量,那么,宇宙尘埃就如一盘散沙,它们就根本无法聚集在一起,就不会产生恒星。同样道理,恒星的自转和绕星系中心的运动,也需要由暗能量来推动。

既然恒星的形成以及运动,是由暗能量来决定的,那么,当暗能量出现衰退时,恒星的内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自宇宙形成以来,暗能量每10亿年以5.3%的比例,持续地衰减。到目前为止,宇宙中的暗能量,已经减少了约50%。暗能量的衰退,必然会导致恒星的衰老。所以,恒星演变的动力,是暗能量以及它的衰退。

暗能量不仅对整个宇宙有影响,而且似乎也能操控宇宙的居民,指引恒星、星系和星系团的演化进程。虽然以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暗能量对这些结构的影响,但天文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它们的演化过程。

要提及暗能量,我们不得不先提及另外一个和它密切相关的概念——暗物质,之所以将其称之为暗物质,而不是物质,就是因为它与一般的普通物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普通物质,就是那些在一般情况下,能用眼睛或借助工具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小到原子、大到宇宙星体,近到身边的各种物体,远到宇宙深处的各种星系。普通物质,总是能与光或者部分波发生相互作用,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身就能发光或者折射光线,从而被人们可以感知、看见、摸到或者借助仪器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暗物质恰恰相反,它根本不与光发生作用,更不会发光,因为不发光,又与光不发生任何作用,所以不会反射、折散或散射光,即对各种波和光,它们都是百分之百的透明体!所以在天文上,用光的手段绝对看不到暗物质,不管是电磁波、无线电,还是红外射线、伽马射线、X射线,这些统统都毫无用处,故尔不被人们的感知所感觉,也不被目前的仪器所观测,故此,为了区分普通物质和这种特殊的物质,而将这种特殊的物质,称之为“暗物质”。

“暗能量”,相比较暗物质,更是奇特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只有物质的作用效应,而不具备物质的基本特征,所以称不上物质,故而将其称之为“暗能量”,暗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皆是由暗能量来推动的。暗能量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它在宇宙的结构中约占73%,占绝对统治地位。暗能量的发现,是近年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性的重大成果。

8.质量恒星和恒星黑洞

大质量恒星,通常是指比太阳质量大8倍的恒星。这类恒星,在星系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最终能产生重元素,也为星际介质提供能量。

所谓恒星黑洞是一种大质量恒星(大约20倍太阳质量)引力坍塌后所形成的黑洞,目前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黑洞是15.65±1.45倍太阳质量。另外,也有证据证明宇宙中的确有一个拥有24~3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黑洞。

同类推荐
  • 丛林书

    丛林书

    童话的主人公毛格利,是吃狼奶长大的人之子;与现实中的狼孩不同,毛格利没有被丛林吞噬,也没有在人间夭折。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里,在狼性和人性之间,他学会了坚强、勇敢、思考和爱,从而长大成人。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世界科技史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世界科技史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世界科技史》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以让青少年了解更多的知识,激发青少年探索世界的欲望,让青少年更好地把握生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他们最富于学习、创造精神之时,将这本书献给他们,相信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 闪闪奇遇记二:淡水龟王子

    闪闪奇遇记二:淡水龟王子

    《闪闪奇遇记二:淡水龟王子》善良英俊的王子被施了魔法,变成了弱小无助的淡水龟,偶遇主人公闪闪后,他将如何自救,如何恢复魔力并打败邪恶的巨人呢?
  • 列宁的故事

    列宁的故事

    列宁领导人民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开创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尽管这个政权最后沦为尘土,但那个曾经的赫赫大国毕竟在青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穿过各种扑朔迷离的云烟,抛开各种或抬高或敌视的偏见,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那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呼吸,领略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美德,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升。
  • 培养孩子爱心的162个动物故事

    培养孩子爱心的162个动物故事

    本书编选了162个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同时配有一些生动、逼真的图片。使小读者们更加了解、热爱、保护动物,更加认识到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热门推荐
  • 圣兽纵横

    圣兽纵横

    洪荒时期,异界众神入侵,圣母女娲带领洪荒众神击退异界众神,正要杀入异界,圣母女娲却要飞升,众神只得把通道封印,随后众神相继飞升,四圣兽担心异界众神卷土重来,便留下传承,飞升而去。
  •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惹火影后Boss宠上瘾

    惹火影后Boss宠上瘾

    上山采个药都能穿越!?刚穿越过来就被车给撞倒?在医院醒来,还被星探选中进军演艺圈?这是中了头奖的节奏啊!虽然都不是本人的意愿,但是第一次演戏再次穿上古装感觉自己信心爆棚!(看一国公主如何在现代一步步当上大明星,俘获总裁芳心)
  • 蜀山仙侣传:仙侠弑魔

    蜀山仙侣传:仙侠弑魔

    自开天辟地以来,世界分阴阳,万物分阴阳,亦有正既有邪!正邪相隔乃一念之差,前则正,后则邪;或顺天为正,逆天为邪!一言所讲,修仙百艰难,做魔轻易成!然则亘古之理,邪不压正!成魔一天,危害世间万物一时,弑魔永不休止!又因世间阴阳相辅相克,有阴即有阳;有正,必有邪!爱本为世间贞洁圣物,万物向往,万物相爱,以此繁衍生息。其中之理,更是神圣,言曰万物万事不及爱情所美妙!正邪仙魔同样含有本性,七情六欲。虽不求此物,若一旦染身,定避之不开。此爱若天长地久,若忠贞永久,便可突破天地正与邪,突破万物生灵,突破任何时空隔界!然而,爱情有时便会使其选择正邪之途,一念之差即会从此改变...
  • 蜜恋:天上掉下个帅校草

    蜜恋:天上掉下个帅校草

    以前为我守护,那么现在也要承担我对你们的守护。我不想喜欢你,可是喜欢上了,那么就顺其自然吧。可以一起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我爱你”当某个男人真诚的说出这句话时,有过内疚,但是心里有人也没有空隙,因为他更让自己心动,因为他说:“和你在一起就是全世界!”心在那一刻跳了,停不下来了。【玄幻】
  • 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

    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微雨众卉新

    微雨众卉新

    这是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自卑的京哲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够翻开新的篇章,但是,她还是躲不开过去的阴影,她的耻辱-陆庚呜,还有,她的青春。
  • 死宅真恶心

    死宅真恶心

    死宅的求生,被水淹没,不知所措。最后祝您身体健康。(评论一下也是可以的哟。)群号:650764569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公主霸气:驸马,滚回来!

    公主霸气:驸马,滚回来!

    穿越成声名狼籍的四公主,府内绝色美男欲要置他于死地,宠爱她的父皇疾病缠身,君瑜发现小命危矣!一面银针活死人医白骨,一面设局收人心定江山,终于可以安享一世安宁、繁花似锦。不败战神,倾城公子,冷峻侍卫,腹黑皇子和智谋门客纷纷登场,誓要她的驸马之位。君瑜见状十分纠结,候选人各有千秋,她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