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9800000005

第5章

汉唐以后,在一些诗文中开始出现“寸阴”、“寸晷”、“分阴”等词语。唐末诗人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中一首中就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这也是“一寸光阴”的最早出处。

问津

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坐车去外地,来到了一条不知名的大河边,只见那河水滔滔,奔流不息,却看不见一个渡口,怎么办?只好派子路去“问津”(即打听渡口)。这子路姓仲名由,子路是他的字。他常常陪伴着孔子,是一个很受信任的弟子。

子路离开河边后,看见两个人正在一起耕地,于是赶忙来到他们的面前。子路恭敬地向其中一人问道:“请问先生,这条河的渡口在哪里?”

这人没有直接回答,却望着前边的马车问道:“那坐在车上,握着缰绳的人是谁呀?”“是孔丘。”子路回答说。

“是鲁国的孔丘吗?”这人又问道。

“正是,正是!”子路高兴地说。子路心想既然知道夫子,那就很好办了,他一时觉得更亲近了些。

不料,那人却皱起了眉头,很有些不满意地说:“既然是鲁国的孔丘,他周游过各国,自然应当知道渡口在哪里呀!”说完,他照样耕地,不再理睬子路了。

子路只好向另一人打听。

另一人看了看子路问道:“你是谁呀?”

“我是仲由。”

“是鲁国那个孔丘的弟子吗?”

“是,正是。”

子路刚刚说完,这另一人却感慨地说:“整个天下就像洪水泛滥一样,乱糟糟的,谁能够变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逃避那种无道的君主,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逃避乱世的人哩!”他说完,便头也不抬,继续在播种。

子路碰了个钉子,只好如实地告诉孔子。孔子感叹地说:“我们不能同山中的鸟兽在一起呀。我们不同世人在一起,跟谁在一起呢!天下要是清明,我自然也就不用费心了。”说完后还感慨了一番。

故事中的“问津”二字后来就成了一个常用词。“津”是渡口,“问津”的原义就是打听渡口。引申以后常用比喻探问途径或询问情况,甚至表示某种关注。现在常用于否定句式中。如:无人问津;不敢问津。

问鼎

春秋时期,有一年楚庄王带领军队去攻打一个叫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军队来到了洛水一带。

楚庄王为了向周王朝炫耀自己的实力,就在洛水附近,周朝(这时期周王朝已经衰落,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诸侯国)管辖的一个地方,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楚王神气十足地检阅军队,实际上是向周朝示威。

在这情况下,周定王就派大夫王孙满带着礼物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在与王孙满交谈时,十分关心周朝的九鼎,一再问起它有多大,有多重。

对楚王的过分关心,详细的询问,王孙满心中极为反感,但在这种场合下,只好耐心解释。他回答楚王说:“鼎的大小,轻重是在于德,而不在于鼎的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就让九州的长官进献铜器,后来铸造了九鼎。以后夏桀(夏期末代君主,是位暴君)昏乱无道,致使夏朝灭亡,九鼎就传到了商朝,前后长达600多年。由于商纣王(商朝末代的君王)荒淫暴虐,商朝灭亡,九鼎又到了周朝。可见,只要德行好,鼎即使小,但影响还是很重要的;反之鼎既使大,也会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德之人。周朝现在德行并未衰落,天命也没有改变啊!”说到这里,王孙满看了看楚王,然后严肃地说:“对九鼎的轻重可是不能问的啊!”很委婉地批评了楚王。

这“九鼎”是自夏以来,经过商朝传到周朝的,在当时不是一般的器物,而是传国之宝。只有得到天下的,才能拥有它,所以是帝王地位的象征。

楚庄王之所以一再打听九鼎,是有灭亡周朝的图谋,所以王孙满心中很不满意。

词语“问鼎”就是这么来的。“鼎”本是古代煮食物的一种器具,在这里是专指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传国之宝——九鼎,它是王位、帝业的象征。所以“问鼎”后来就是指图谋夺取政权。如:问鼎中原。引申起来应有夺取某方面胜利的意思。

染指

春秋时期,有一次郑国的两位大夫子家与子公去晋见郑灵公。他们在等着接见的时候,子公的食指突然轻轻地颤动起来。子公就伸出手指给子家看,并且笑着说:“这可是个好兆头呀!”

子家忙问:“这能预示什么呢?”

“我有过这种体验,以往食指一颤动,就有口福,总能尝到好吃的东西,我估计今天也不会例外!”子公满有把握地说。

子家听了后,淡淡地笑了笑。

一会儿,郑灵公接见了他们。当他们经过走廊走进接见厅时,瞥见另一室内一位厨师正在案板上用力在切大甲鱼。子公用眼瞟了一下子家,两人禁不住都笑了起来。

“你们笑什么呀?”郑灵公好奇地问道。

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如实以告。

郑灵公解释说:“大甲鱼是楚国派人送来的。”他心里琢磨:你的食指颤动,就肯定能吃到美味,不见得吧!

没多久,甲鱼烹饪好了。郑灵公请了几位大夫来品尝,子公、子家也都在座。郑灵公很客气地让让这位,让让那位,偏偏不请子公动筷子。

看着这情况,子公气极了,他想这不是故意让我难堪么?他越想越气,浑身都哆嗦起来了。他想:你不让我尝,我就偏要尝尝。于是他伸出手指,用力在盛着甲鱼的鼎(三足两耳,古代煮食物的器具)里蘸了蘸汤,尝了尝滋味,然后转过身,怒气冲冲地走了。

由这件事后来就产生了一个词叫“染指”。“指”是手指,“染”是沾染,指的是用手蘸一蘸。这本来的意思,后来一般都不用了,而人们常常用它的引申义,就是用它来比喻获取那本不属于自己不应得到的利益,是贬义词。

江郎才尽

古时候有个叫江淹的人,年轻时虽然家境贫寒,可他读书却很用功,诗文写得极好。

江淹看到他的作品在当时很受欢迎,渐渐骄傲自满起来;尤其做洪禄大夫后,更加不像以前那样刻苦了。到了中晚年,江淹的诗文越写越差劲,退步非常明显,根本没有写出过什么象样的作品。

历史上关于他诗文退步的原因,还流传着几个故事:相传他有一次坐船出游,船停泊在禅灵寺外的岸边。夜晚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取一匹绸缎,他从怀里掏出剩下的最后几尺。从此以后,他写出的文章就枯燥乏味了。又传说他有一次在冶亭睡午觉,梦见一个身躯魁梧的男子汉,自称郭璞,向他借一枝五彩笔,他从怀里掏出笔交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写的诗篇就缺乏诗味,绝无佳句了。

江淹年轻时很有才能,到老反而明显退步,文思迟钝,大不如前。因此,当时就有人说他“江郎才尽”。后人就将某某人文思枯竭,学问日下称为“江郎才尽”。

一字千金

吕不韦是秦国的丞相。当时,秦王年幼,吕不韦大权独揽,气焰逼人。为了树立他的威信,吕不韦让他的门客汇合诸子百家学说编写了一部杂家着作。书编好之后,他就亲自命名为《吕氏春秋》,以区别于孔子写的《春秋》。为了扩大这部书的影响,他下令把全书反复修改定稿,然后抄在竹简上,公开陈列,让天下人阅读。吕不韦命人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南门外,把无数块竹简,用丝绳贯穿着,或用牛皮带连结着,分上中下三排,靠着城墙一字儿摆开,连绵数里。还将一千两黄金悬挂在城楼上,由士兵守护着,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要是能够给这部书增添一个字或者删减一个字,增减后文辞超过原文的,立刻赏以千金。

从咸阳城内和全国各地赶来读《吕氏春秋》的人络绎不绝。可是过了10天,还是没有一个人提出修改的意见,千两黄金依旧在城楼上闪闪发光。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历。

后来有人认为,这部书虽然写得很精炼、生动,言之有物,但也不是好得连一个字也不能增减。主要是因为当时人害怕相国吕不韦的显赫权势,怕得罪了他,招来不测之祸,自讨苦吃,所以竟没有一个人敢大胆地提出修改的意见。

两袖清风

明朝后期吏治很坏,许多地方官极力搜刮,敲榨勒索,无所不为,害得广大百姓叫苦连天。

当时,有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于谦。他很关心农民的生产,体恤百姓的艰难,在地方上替人民办了不少好事。他每次进京只坐一辆轻便马车,除了自身要用的行李物品外,什么礼品都不带,进京后无论朝见皇帝还是会晤官僚,一个子儿也不送。

有人惊奇地向他问起这是怎么回事,于谦哈哈大笑,举起两只袖子晃了晃,诙谐地说:“我只有这两袖清风!”接着又吟了一首诗,题目叫做《入京》:

绢帕落茹并线答,本奏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两袖清风”后来就作为成语,意思是做官清廉,除俸禄别无外快。“朝天”,指入京朝见天子。“闾阎”,里巷的门,泛指街巷、市井,这里借指普通老百姓。

于谦的英名跟“两袖清风”这个成语一道流传了几百年,并将一直流传下去。

霜叶为何红于二月花

我们从外表来看,植物的叶子大都呈绿色,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叶肉里有一颗颗绿色的小粒,人们称它为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在通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它把其它色素都掩盖了。色素对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说来也怪,叶绿素对红光和蓝光吸收较多,而对绿光却不吸收,还要把它反射出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植物叶子,在一般情况下是呈绿色的。可是,当秋天来临时,秋风带来了一阵阵寒气,叶子里面的叶绿素抵挡不住低温的影响,开始变得呆滞起来。新的叶绿素很难形成,原有的叶绿素又被破坏,而叶黄素这时却依然如故,没有遭到破坏,相比之下,绿色减退,黄色加浓,大部分植物的绿色衣衫换成了黄色。枫树、乌柏树等叶子,为什么又变成了红色呢?原来,这是它们在巧妙地做过冬准备。当冬天到来之前,这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当糖分增多后,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却容易形成了。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枫树在秋天里叶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现象。

猿声为何啼不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发现了猿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叫,直到邻近的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它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叫,以免招来异性。不过,当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有时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叫: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呼唤离家的子猿。

1987年,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考察组在三峡一带发现了长臂猿的下颔骨化石,证明长江三峡过去有过长臂猿的活动。因此,李白途经三峡时听到猿啼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狄更斯脱离困境

狄更斯是英国着名作家,不但文才出众,而且机智过人。有一次,狄更斯正在一段江岸上钓鱼,一个陌生人走到他身边问道:“怎么,你在钓鱼?”狄更斯不加思索地说:“是啊!今天真倒霉,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可是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到了15条鱼哩!”陌生人说:“是吗?你昨天钓得不少啊!”接着,陌生人又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个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是禁止钓鱼的!”说着,这个陌生人就拿出了发票簿,要给狄更斯开票罚款。

狄更斯看到这情景,灵机一动,连忙反问:“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陌生人被他这一问搞得摸不着头脑。狄更斯紧接着对他说:“我就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我说的事是虚构的,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职业。”

陌生人一时想不出反驳的话,只好让狄更斯走了。

小孟郊巧对挫钦差

唐朝有个才子叫孟郊,虽然出身寒微,但读书用功,文才卓着。一年冬天,家乡闹灾。皇上派钦差大人来了解灾情,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

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时候,身穿破绿衣裳的小孟郊走了进来,县太爷一见,眼珠一瞪:“去去去!来了个小叫花,真扫雅兴!”

小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仙!”

“唷,小叫花,你不要狮子开大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若是对得出,就在这里吃饭;若是对不出,哼,就判你私闯公堂,打断你的腿!”钦差大人阴阳怪气地接嘴道。

“请吧。”小孟郊一点也不怕。

钦差大人摇头晃脑地说:

“小小青蛙穿绿衣。”

小孟郊不慌不忙地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

钦差大人一听,气得浑身像筛糠,但有话在先,不好发作,三杯酒入肚,又神气活现,他斜了眼小孟郊,说道:

“小小猫儿寻食吃。”

小孟郊看着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人,看着溜须拍马的县太爷,怒气冲冲地回道:

“大大老鼠偷皇粮!”

钦差大人、县太爷不听则罢,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再也神气不了啦。原来他们吃的正是救灾的银子啊,做贼心虚嘛!

李白和崔颢赛诗

李白和崔颢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

诗人崔颢到黄鹤楼游览。他登上高楼,举目北望:在夕阳的返照下,对岸汉阳的龟山上,树木历历可见;江中的鹦鹉洲头,芳草萋萋而生。诗人飘泊江湖,去国怀乡,一股猛烈冲动的感情促使他提起笔管,在墙壁上题了一首七律《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了不久,大诗人李白也来到武昌,登楼远眺,正想写首诗留作纪念,忽见壁间崔颢的题诗墨迹淋漓。李白一口气读了两遍,感到自己要说的话已被崔颢说尽了,再写一首已不能压倒对方,于是只在崔诗的旁边题了两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写完这两句就匆匆下了楼。他是不是服输了呢?没有。他心里老惦念着怎样才能赛过崔颢。为了跟崔颢赛高低,他竟一连写了好几首七律,其中一首叫《鹦鹉洲》,上半首是古风体,下半首才是律体,诗云: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一首是李白东下金陵,游览凤凰台后写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以上两首诗感情深沉,格调峻峭,气势充沛,跟崔颢的《黄鹤楼》诗相比,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了!

杜甫咏千古警句

同类推荐
  • 现代企业管理学

    现代企业管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组织、企业战略管理、市场预测与经营决策等。
  • 导游实训教程

    导游实训教程

    本书由上下两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上卷侧重介绍导游词创作技巧、景点和途中讲解的方法和技巧、旅游商品和娱乐项目的推荐技巧、讲解故事的处理技巧、导游岗前训练方法。下卷包括模拟景点导游和模拟途中导游两个部分,收录了四川七条主要旅游线路上112个景区、景点的导游。
  •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这套课外读物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

    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

    本书力求完整地论述了系统科学方法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置于历史故事的背景之中,使之融理论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并辅以适当的插图、人物照片及各种图例等,将系统科学方法尽量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以供有一定知识层次的青年、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者们了解、掌握和应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使之接受并受到启发,从而自觉地在实践中认识和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学科问题以及其他各类复杂的问题。
  • 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上、中、下三册,上册收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礼记》、《孝经》、《三十六记》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或“经典案例”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热门推荐
  • 风雪飘飘

    风雪飘飘

    风:我孤独,我冷漠,我想要的只是有人真正的懂我。雪:我高傲,我霸道,我想要的只是有人真正的爱我。飘飘:我乖巧,我温柔,我想要的只是有人真正的疼我。
  • 桃夭其华

    桃夭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其华,华丽异常,便如她。但她也不过是个女人罢了,也想要一个家,两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 从今天开始做男神

    从今天开始做男神

    宅男天羽,无名小辈,受尽欺负,是可忍孰不可忍,偶然遇到神秘老头,从此摇身一变晋级男神行列,看宅男天羽如何一步步改变成为男神的,敬请期待!!!
  • 妖神邪帝

    妖神邪帝

    上古时期,九霄传说,六道渺渺。有真仙当道,盘古开天;水火不周,女娲灵石。三皇征伐,五帝治世,炎黄春秋现萦耳。千万载,有神魔称霸,辉煌如斯。神话无数流传,竟无人不死不灭。昔八代玉皇,寿终正寝;佛祖如来,坐化入天。脱世超伦,九龙天帝,形影绝迹不复见。今朝兮,看九代天帝,纯元妖邪。
  • 灼赤青蓝行

    灼赤青蓝行

    大地踩在脚下,头顶顶着天空。独自、同伴向着那目标前进。
  • 不死不灭界

    不死不灭界

    他来自人间,却不甘堕落苦心修炼,方成正果,开创不死不灭界上可斗天帝,下可斩冥王叱咤那人间、地府、天庭三界终成一代.......
  • 魔宠无双

    魔宠无双

    青鸾、火凤、应龙、夜妖凰,梦魇魔君……天上地下,山川大海,就让我们一起,见证魔宠世界的无上荣光!
  • 封天寂

    封天寂

    被天夺去体肉又如何?我不信天!不信神!不尊天!也不尊神!残破之灵又如何?我不畏险!不畏难!不怕魂陨!也不怕殇!长古匆匆,于他不过谈笑间。分裂太古,傲战洪荒,弹指灭寂神古意,九圣定神展乾坤!棋中局,众生子,他也不过而已,纵使魂消身陨,十转换她也不悔!———【湮生棋外血泪涸】【无劫虚度了尘空】【踏裂九天】【唤你入道】【此生不惜】本书书群:465498626,欢迎加群交流!谢谢大家!
  • 银剑大英雄

    银剑大英雄

    当一道闪电将带有空间神力的宝剑送进谢昊的身体之后,谢昊只觉得他离人生巅峰已经不远了,瞬移,飞行什么的简直不要太简单。“既然上天给了我一次机会,那么我就要好好表现。我要打击罪恶,拯救美女!唔,不对,是拯救世界!”扛着一把银色的长剑,谢昊如是说道。
  • 特艳攻略

    特艳攻略

    夜/潜伏着漆黑的影子/我是黑夜之狼/不需要灯光照耀/我的路途不需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