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9000000022

第22章 人生坦言(一)(15)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学涌起了一个高潮,那阵势就像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学复兴,白话的、传统的、现代派的。那时的现代派作家像今天的新潮作家一样鼻孔朝天,不可一世,曾有一家出版社把那时的现代派作品结集出书,我看大吃一惊,思想与文字的肤浅,犹如奶油小生翻跟头。而惯用现实主义手法的鲁迅先生,仅一篇《狂人日记》,就盖过那时全部的现代派;仅一篇《伤逝》就便当时文坛所有的情感小生相形见绌。

至今我写小说技穷之时,还要把鲁迅的小说翻出来细细咂摸。

问:鲁迅的小说写得很棒,可为什么他后来只写杂文却不写小说呢?

答:这也是我对鲁迅小说创作的疑惑和遗憾。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过这个问题.说鲁迅在刚趋成熟的早期能写小说,到后来思想成熟的鼎盛时期,竟然就写不出小说来,是否与思想过于成熟有关。有人立即反诘,说鲁迅面对那样使他愤怒的时代,不会耐烦创作,而只能是选择投枪式的杂文来战斗。

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单纯用战士或斗士的角度看鲁迅有失偏颇。一个作家思想过于成熟竟写不了小说,使我对所谓的思想感到恐惧。我甚至大胆地揣度鲁迅在后来日子的心理状态,他一定为写不出小说而焦急和焦虑过。

不过,鲁迅对杂文的贡献可以平衡小说创作,那真正是作家写的杂文,排除所有的思想内容我还是百看不厌,因为还有文字的精彩,这也是我看到过的非小说中最精彩的文字。

问:鲁迅对当时的中国国民说过这样两句话“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你认为这是鲁迅对中国人充满了希望还是绝望?

答:你就是傻瓜,也能看出这是充满了绝望。鲁迅先生对麻木的国民实在是痛恨之极,同时又无可奈何地觉得太可怜了。这在鲁迅的小说和文章里也能看出这种意思,当一些革命志士为被压迫的同胞挺身而出,并献出生命之时,国民们却盼望屠刀砍下人头,去蘸个血馒头来治病。正是出于此种愤怒,鲁迅在给青年人开必读书时写下“一本中国书不读”的惊世之言。鲁迅实在是把中国人看透了,他临终之前最担忧的一件事就是怕他死后被人利用。但不幸的是他大概是死后被利用得最多的一个人。

文学的痛脚

问:我认为中国作家基本上没有敢说实话的,我泣看过你的作品,但我想用不着看也能猜得出来,你照样也不敢说实话!你认为呢?

答:我从写作那天起,就不断地听到这种咄咄逼人的问号——你们作家敢说实话吗?你们作家有胆量说实话吗?我总觉得,以敢不敢说实话和以有没有胆量来论作家的优劣,是文坛的悲哀;当然,作家要是确实没有胆量敢说实话,这是更大的悲哀!(掌声)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是从一个只要少喊一句万岁就是反革命,多喊一句万岁的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反革命;只要是讲人性就是资产阶级;只要是讲爱情就是思想不健康;只要是给领导提点意见就是反党;只要是在日记上发几句牢骚就是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就能判刑坐牢甚至枪毙的时代走过来的!如果在当年,就你提的这个问题,还没等散会,专政队就能把你提起来,先打你个皮开肉绽,然后五花大绑拖出去游街。今天的情况,对我们饱经风霜的人来说,已经是天翻地覆了!

当然,对你们这些年轻的,没经过那个恐怖时代的人来说,这还是远远不够。但是,我们正走在改革开放的半路上,你指望我们的实话能说到什么程度?你认为我们说到什么程度就算是说实话?

问:有很多作家,特别是老作家说他们是为了祖国的前连和命运,或是为了革命和鼓舞人民前进什么的,才拿起笔来写作的,请问,你是为什么才写作的?

答:我感到中国作家的脑袋是全世界最沉重的,这个沉重并不是说中国作家的脑袋质量重,而是里面装着太多的载体。他们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兴趣,甚至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写任何一篇文章,写任何一句话,都要从一种责任和意义出发,压根就没有文学本身的游戏精神。

细细观察,所有的中国人也都是活得这样沉重和庄重。农民拿起锄头,说是为支援改革多打粮;学生读书,说是为建四化读好书,将来成为有用人才;扫大街的拿起扫帚,说是为了世界更美丽;踢足球,打排球,玩乒乓球,目的也是为祖国争光;连听谁一段相声或是一个故事,也会感慨万分地说受了很大的教育。强烈的使命感压迫着人的一切行为,无论做什么工作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感到他的选择是意义,而不是自己的爱好,我认定这是一种思维的扭曲,实际上任何一个作家最初创作的动机都是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决定的。

如果那些老作家们确实是为了祖国的命运,在那水深火热的年代,直接端起冲锋枪或是甩手榴弹更有意义,何必坐那里爬格子,用毛笔或自来水笔打日本鬼子,速度太慢了!(笑声)我今天写作,完全可以说是为了改革或是为了祖国什么的,但我就是爱好文学,除此以外我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我说这些就是提醒一个事实,不强调或尊重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什么工作也干不好。(掌声)问:为了个人的璺好写作是渺小的,为了祖国或人民写作才能焕发出宏大的激情,你不这样认为吗?

答:这些动听的词儿,不客气地说就是害人的甜药,其实在行为上是不成立的。我们从来没有从人的生活情趣本身说过一句实话,个人努力的精神几乎就被视为反动。我认为,在正常生存状态下,真正能推动人前进的动力是来自人本身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文学创作这一行。不从生命本身的质量和规律出发,老是用一种意义来逼使,我们就永远不会出大作家,别的行业大概也不会出什么家来。我从来没听过巴尔扎克喊为法兰西而创作的口号,也没听说曹雪芹为明朝或是为清朝的命运而写作。但他们却写出大作品来。(掌声)问: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答:我认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障碍实在是太多了,但最大的障碍是可爱而可恨的方块字。中国人学方块字都那么费劲儿,外国人更完蛋。

坦率地说,即使是我们真的走向世界,也确实走到世界最高处了,人家也看不出来。我们不说今天的文学作品,就拿我们老祖宗写的东西来看,有很多确实是优秀的,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知道。尽管我们的报刊经常报导,说是国外怎样怎样兴起汉语热,或是怎样怎样称赞我们的文学艺术,其实那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是自作多情地吹嘘而已。

我们到国外访问时,发现人家对我们文学的了解几乎是零,很是悲哀,于是就充满热情地对人家讲红楼讲三国,讲得口吐白沫,人家也是瞎子听雷,还莫明其妙地耸肩!(笑声)我想,莎士比亚要是懂汉语,只要读一下《窦娥冤》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肯定会痛哭流涕,并且还会面红耳赤的。(掌声)问:文坛上的评奖太多太滥,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和英明其妙,你不这样看吗?

答:我很同意你的看法,全世界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比我们评奖数量多,但尽管我也感到眼花缭乱却并不莫明其妙,因为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不出现这样的怪现象那才是怪事呢!

建国以来,只要上来一个管文化艺术的头儿,就会有一套新的评奖方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奖方式我们早已弄不清是什么样子的,仅仅改革开放这些年,评奖的花样就层出不穷。先是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短的一年一评,中的两年一评,后来又增加了个长篇奖,即三年一评的“茅盾长篇小说奖”。大家觉得挺好。可后来说是没钱了,就稀里糊涂地停下来,但茅盾长篇小说奖却还是坚持下来,人们也就觉得茅盾奖是目前中国最高奖种了。新上来的领导似乎不知道过去怎么回事儿,又自己规定了这样的奖那样的奖,大家也就含含糊糊地觉得相当于过去全国评奖了;接着更新上来的领导似乎也不知道过去怎么回事儿,干脆就来个“鲁迅文学奖”的大锅,管你什么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等一起往里装。弄得鲁迅坐在茅盾的屁股下面开杂货铺。(笑声)其他文化部门也来凑热闹,又加上什么“工程奖”。这个奖更厉害,国家级工程奖,省级工程奖,市级工程奖。总之,只要上面起个头,下面就一路照搬评下去,就像街头上烤羊肉串儿,一评就是一串儿。

现在我倒觉得最优秀的作家是没评过奖的,但目前我还没发现哪个作家没评过奖。(笑声,掌声)问:中国作家有文学游戏精神吗?

答:在我们这个艰难而沉重的国家,连打乒乓球和踢足球都要打出民族的自豪,或是踢出祖国的光彩,你还敢游戏吗?文学当然也不会例外。过去的年代,你只能写歌颂革命或打击敌人的作品;现在尽管有些开放,但主旋律还是第一要紧的,也就是你的作品必须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感。而且老百姓也不饶你,你要是不写讽刺批判贪污腐败,不写替老百姓出气的作品,他们就不买你的账。

实际上文学没有这样的能力,它打击不倒什么,也吹捧不起来什么,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再也没有比我们能写出那么多美好的歌颂文章,其结果我们无论在文化和经济上都接近世界最落后的位置;再也没有我们能写出那样多严厉的批判文章,其结果我们现在的贪污腐败最多,思想道德也最低下。

事实已经成百上千次地证明,无论是政界官员的要求还是平民百姓的期望,都不能使文学成为有效的实用工具。因此,现在涌出来的一批更年轻的作家,提出文学要有游戏精神。不过,针对目前的社会现实,想要文学有游戏精神,有点文学的滋味,我觉得这是有点让人心疼的滑稽。

问:一些创作经常被斥为“脱离时代”,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答:严格地说,“脱离时代”这句话是荒谬的。无论多么伟大或多么渺小的人,都无法脱离时代。这就像你照相,你就是穿上你认为最现代最时髦的服装,吹出最超前最美丽的发型,过不了几年,你再拿出照片来看,你就会惊讶地感到,那时是多么土气和落后呀!文学作品也一样,什么现实现代,什么先锋和前卫,等不了几年,都同样是落满了历史的灰尘。

从建国以来我们就声嘶力竭地批判作家们脱离时代,现在把我们所有被批判的脱离时代的作品拿出来看看,恰恰是太时代了,没有一篇不是死死地抱着时代的脚趾头一步一趋的!成千上万的作家在时代感的压力下写了半个世纪,一声锣响,来了港台那不仅是脱离时代,简直就是没有时代的东西,却横扫干军如卷席,把亿万读者迷得如痴如醉,把本土作家打得人仰马翻。我们还不羞愧吗?还有什么脸皮叫唤这个感那个感的!

我认为,我们现在担忧的不是脱离时代,而是没有一个作家能跳出时代看时代,所以,很难写出大作品来。(掌声)问:中国作家能否在不太长的时期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答:我个人认为,无论从政治勇气和艺术造诣上,中国作家都很难获诺贝尔文学奖。即使我们确实有了大作品,方块字也是个难逾越的障碍。就目前我看到的外国评论文章,只要是涉及到我们的文学作品,几乎可以说是瞎子摸象。摸到象腿就说象是圆的;摸到象鼻子就说象是条蛇;如果摸到象的生殖器,他们大概还会说象是性交大师,有泛爱情结。(笑声)据报载,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有一个懂汉文的老先生,我不知他老到什么程度,倘若要他来断定偌大的195一中国文坛,那就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闹出世界级笑话。当然,堂堂大国,在文学上竟然不如一些小国光彩,这实在是没面子。也许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会突然动了恻隐之心,给我们一个恩赐?但我认为这比没得诺贝尔文学奖还糟。

问:当今的中国文学与中国足球相比,哪一个能强一些?

答:其实谈不到谁比谁强,文学半斤足球八两哥俩一样的不争气。(笑声)问:写小说的往往讨厌写评论的,是这样吗?

答:有的小说家讨厌评论家,这可能是一种高超的讨厌,他认为评论家没看懂他;但也可能是狭隘的讨厌,就是评论家冷落他了。然而,评论与创作尽管存在干差万别的思维方式,却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为此,一些作家与评论家剑拔弩张,一些作家与评论家是亲朋好友,还有的小说家把评论家当奶妈和救星呢!因为从文坛的现实来看,几乎所有的小说家都得靠评论家的重视或吹捧才能走红,也就是说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掌握小说家的命运。为此,小说家与评论家的情感就很微妙了。他们之间到底是恨还是爱,这要看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关系了。(笑声)问:你与评论家之间的关系怎样?具体地说是恨还是爱?

答:尽管我刚剐谈到小说家与评论家的恨爱关系,但认真地说,小说家对评论家无论产生恨还是爱,都是很俗气的。当然,对作品的贬与褒,作家自然也会产生情感上的波动,不妨说就是爱与恨吧。但中国的评论家很少对当代作家进行撕开面皮的评论,也很少有推心置腹的赞美,更多的是从小说中寻找怪异和奇特。

我曾经得到过评论家的实惠,当我写《迷人的海》时,评论家们给了我不少喝彩声,使我迅速地光彩了一阵子。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评论家够朋友。后来我又写了不少我自认为更好的小说,但写作的花样不多,评论家就不再理睬我,当然就不太够朋友了。不过,总还是有过恩情,所以也恨不到哪里去。(笑声)问:有人讽刺说,评论家实际上是靠小说家养活的,你认为这个讽刺恰如其分吗?

答:谁养活谁往往很难说清楚。评论家与作家,就像裁判和足球队员的关系,没有踢足球的,压根就产生不了裁判这个行当,可是没有裁判,足球会踢得一塌糊涂。我们现在甚至都弄不清楚谁养活谁,明明政府是靠纳税人养活,但纳税人却每天高唱感谢政府救了他。细细地想想,全世界所有被养活的都比养活的伟大和重要。所以,文坛上似乎也如此,一个作家从来没有被评论家青睐,那就等于白写,活得就很没有面子;哪怕被评论家挑剔几句,也是一种重视。如果评论家确实靠小说家养活,也是应该养活或必须养活,这就像自然界里动植物共生现象,是有着赖以生存的相互关系。我在这里绝不是讽刺,实际上应该说是赞美。

问:你注重读者还是注重评论家?

答:注重读者会使你千方百计地把小说写得好看,你的书会逐渐走向畅销,你因此会得到丰厚的版税,也就是你能得到不少钱。注重评论家会使你不断地颠覆你原有的创作观念,你的小说会有突飞猛进地变化,你因此能在文坛上赢得赫赫名声,但你的书可能不会讨大多数读者的喜欢。就我目前的情况而言,我更多的是注重读者。如果我的一篇作品引起评论家的关注,我会感到惊讶;如果我的作品在读者中叫响,我会感到惊喜。

问:你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家们对文学创作有益还是有害?

同类推荐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你才神经

    你才神经

    这是一本颠覆你世界观的非常态人群心灵访谈书。书中收集了国内最离奇的非常态人群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22个经典案例。包括透视眼、多重人格犯罪、不眠人、潜意识训练、楔齿蜥眼、世界末日论、自我变性人、灵魂存在、智商转移、心脏移植与记忆跟随、阅读强迫症、四维空间的蚂蚁、人卵说、梦境控制、预测学等许多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行为和现象。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二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育如何改革,师爱都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本书将为您细致阐述在这种无价的爱中如何使您的教育充满智慧。其中技巧、情感、沟通等搭建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热门推荐
  • 重生逆仙途

    重生逆仙途

    理学妖道盛行,元丰元佑党争无休止的北宋末年,重生后的齐家女惨遭灭门,是朝廷政界的黑暗,还是社会风气的迂腐?这是一条离经叛道的复仇长路,她毅然踏上征程,携身为教主的前世情人,与子同仇共逆仙途!一句话简介:重生大宋,一手权谋,一步仙途!绝不弃坑!群:177802907,5月10日起,前十名有大红包奖励√
  • 傲焰

    傲焰

    艳,一个冷若冰霜却又艳绝天下的女子,冷艳这个词似乎就是为了形容她的存在。从江湖顶尖的杀手到护卫一国的将军,她不是多变的女子,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有人畏她如蛇蝎,有人敬她若神明,也有人为她痛彻心。她不是一个迷,而是一个神话,带着现实的酸甜苦辣,却终究达到了凡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站在深情的帝王身旁,她是被天下尊称的“焰将”,长剑所指,血红一片。美貌,身姿,气质,这都不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她的冰冷与炙热带着一种奇异的吸引力,让人不可自拔的陷入,然后愈陷愈深,最终迷失了自己。武功,才情,谋略,这都不是她自傲的地方,她最让人惊叹的是那种洞悉一切的观察力,冷冷的看着世事,用一颗明悟的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堕落也好,辉煌也罢,她终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哲学、科学与信仰

    哲学、科学与信仰

    本书是一部翻译著作,作者为黎巴嫩著名伊斯兰学者纳迪姆·艾勒·基斯尔。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解析,廓清了阿拉伯哲学的渊源,并把穆斯林哲学家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比较。
  • 愿望小店之三夜噩梦

    愿望小店之三夜噩梦

    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巷子里,有一家店,那就是愿望小店,据说,只要你能找到那里并向店主许愿,店主就会拿走你的一魂一魄(人有三魂七魄并帮你完成愿望,在那之后的三天内,你会梦到你曾经最的不堪回忆。“希望实现愿望的人呐,你准备好承受痛苦了吗?
  • 因为而爱情有晴天

    因为而爱情有晴天

    薛墨熙原本只是普通家的女儿,后来发现自己是薛家十年前从游乐场捡回来的女儿,十年后,因为被撞了,脚脱臼了,所以被洛卿找回,回了洛家,发现自己还有个哥哥,叫洛天冥,后来和撞了她的男孩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 求仙引

    求仙引

    大荒九州,朝廷腐朽。少年秦凡带着母亲的遗愿,进京赶考,一路上故事不断,机遇?祸事?一段往事徐徐展开,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道法三千,修法无数。奈何仙道飘渺,世人皆痴,妄图求仙圣引。遂,自太古以来各类传奇故事无数,只是却无一人实证成仙。一个另类的大荒,一个故事的开始,一代鬼主崛起之路。
  • 未来守望

    未来守望

    2050年,人类十不存一,变异兽称霸世界。一个C级基地市的穷小子,又能掀起怎样的风暴呢?
  • 龙崎大陆

    龙崎大陆

    这是一段平淡异常而又惊心动魄的异世大陆之旅。也欢迎大家来享受这一段异世大陆之旅。
  • 封神后傳

    封神后傳

    封神百年后封王转世,是否能够从新夺回江山?通天教主招感众仙下凡从立截教,是否能够成功?封神台被谁摧毁?新一轮封神又由谁来指掌?这是一个架空在平行世界的故事,也是遗漏在历史洪流中的一段轶闻,如今,由我们揭开这个未曾记录的历史……
  • 绿茵天王

    绿茵天王

    球场、情场双双失意的中乙球员江枫,意外得到了一个神奇的系统,在它的帮助下,乘风破浪,最终成为一代足坛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