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900000011

第11章 劫中得书续记正文(3)

宋明人集佚者多矣!余前于汉文渊得成化本明汤胤《东谷遗稿》二册,甚自喜。兹复于中国书店以廉值得正德本《梅岩胡先生文集》十卷二册,尤为得意。此是罕见宋人文集之一也。诸家书目皆无之。卷一至八均为文,仅卷六有诗数篇。卷九为诸家次韵之作,及洪杏庭《梅岩胡先生传》,卷十为曹弘斋(名泾)致梅岩书四通;尚有第五通以下,因末数页已阙,不可得见,且未知究竟有若干通。“文集”末附友辈赠诗与文者,颇罕见;杨冠卿《客庭类稿》末亦附有时人书启及赠诗,殆宋人之风气如是也。次焱字济鼎,号余学,又号梅岩,婺源人,登咸淳四年进士第,授迪功郎湖口县主簿,改授贵池县尉。德祐乙亥,微服归乡。以《易》教授乡里,后学来集者常百许人。金华胡长孺跋其诗曰:“宋疆于淮,重兵在山阳、盱眙、合肥,池岸江域,恶渠隘浅,荷戈不满千人。兵未及境,都统制张林,潜已纳款降附。与异意,辄收杀之。当是时,济鼎为附城县尉贵池,羸尪弓手数十百人,势不得独婴城。家寒亲耋,无壮子弟供养。隙张出迎,托公事,过东流县,作冢于道周,书木为表识曰:贵池尉死葬此下。用杜张猜疑,令不相寻迹。”是梅岩乃宋遗民也。高尚其志,不屈身于强者。此集诚宜刊布表彰之。

花镜隽声

明马嘉松选定存九卷二册明刊本

余前得马曼生《花镜隽声》八卷于北平,自汉魏诗至历朝词均全,自以为系全书矣。顷复于中国书店得残本二册,第一册为卷一至卷四,卷五以下缺。第二册复为卷一至卷六(中阙卷五),却系明诗,为余本所无。乃复收之。卷六以下仍阙佚。相隔数年,得之两地,仍未能配全,一书之不易得有如是乎!诚非纨袴子弟、富商大贾辈之封书于架上,徒以饰壁壮观者所能知其艰苦也。明人喜刻宫闺诗。然多为选本,每不足重。周履靖尝刻《十六名姬诗》,最为美备。此亦一选本也,不殊于他选,惟选明诗特多,每有本集已佚者。得之,亦足资论明代诗者之考镜。按《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卷四)载:《花镜隽声》十六卷。则此本明代部分亦是八卷,佚去者为第七及第八卷。

牧牛图颂

释袾宏辑不分卷一册

万历己酉刊本

万历刊本《牧牛图颂》,余未之前见。康熙翻刻本,世已稀有。今所传本,皆是乾隆间所刻者。陶兰泉氏石印本亦是从乾隆本出。余尝得一乾隆本于北平。顷济川自杭回,得此万历本,即送至余所。彼甚得意,余亦甚喜。虽索价甚昂,竟收之。图凡十: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图之下方各附普明禅师颂一篇。末另附十颂,自寻牛至入尘,惟无图。写刊俱精,虽寥寥十许页,而意境无穷。此种单行薄帙,最易散佚。得者能不宝之乎?作者深隐禅机,所谓“牧牛”,盖象征“学道”之历程也。“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意不难知。

圣谕像解

梁延年辑二十卷十册

康熙二十年承宣堂刊本

此书有道光间广东翻刊本,刊者为叶名琛父志诜,其精工处几可乱真。然细较之,则原刊本之精美仍自见。坊贾于此类书素卑视之,不索高价。近以版画书颇有罗致之者,乃亦竟有以叶刊本去序伪作原刊者。余数遇之,皆未收。曾见一原刊本于北平,又见一本于中国书店,均未之购。去岁,以印行《版画史》,乃欲得一本。急切间各肆皆无有。汉文渊有一本,为平贾所得。闻是开花纸初印者。价不过三十金。急追迹之,则已辇载北去。姑购一叶刊本归,孙实君闻予欲得是书,乃自平寄一本来,竟索价至一百金以上,遂退还之。济川自杭返,携有此书及《牧牛图颂》;同时并得之,所费亦仅三十馀金。按《圣谕》凡十六条,自“敦孝弟以重人伦”至“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凡一百十二字,梁氏乃衍为二十卷,仿《养正图解》及《人镜阳秋》为之图说。异族帝王,防闲反抗,无微不至。此《圣谕》十六条亦“防闲”之一术也。“像解”是为虎添翼,助纣为虐之作。殊恶之,姑取其图耳。

洹词

明崔铣著十二卷十二册嘉靖间刊本

《洹词》为明人集中最易得者之一。此本刷印甚后,颇不佳。得于福州路某书摊。以其价奇廉,故收之。有“知不足斋”及“汀夏徐氏”、“徐恕”诸藏印,盖从徐行可许散出者。崔铣力排王守仁之学,为嘉靖间一大政治家。此集编年排比,分为《馆集》、《退集》、《雍集》、《休集》及《三仕集》,颇可考见时事得失。

滟滪囊

李馥荣编辑五卷六册道光间欧阳鼎刊本

末附《欧阳氏遗书》一卷

通行本《滟滪囊》皆不附《欧阳氏遗书》。此道光刊附《遗书》本,不多见。余颇欲多收明末史料书,乃于文汇书局得此本,同时并得《史外》一部。叙蜀中张献忠事者有《蜀碧》。但未必是信史。受难者肝脑涂地,粉身碎骨,读之,无殊入屠兽场,令人戚然寡欢。《滟滪囊》所叙始崇祯六年,迄康熙二年。刘承莆序云:“曾见二三父老,聚饮一堂,述其乱离之况,闻者莫不心胆堕地。或老而劓刵者,曾遭摇黄劫者也;或老而缺左右手者,曾遭张献忠劫者也。”呜呼,亦惨矣!《欧阳氏遗书》为欧阳鼎之高祖欧阳直所著;直事见《滟滪囊》,身死明季之难。未死前,曾将身所经历,撰《纪乱》一书,即此《遗书》是也。目睹身经者之所述,自较“采辑”者为更动人。内忧外患,几无代无之,而于明季为最烈。论述国史者,于农民起义时之背景与心理,必应有极确切之分析也。

农桑辑要

明胡文焕校补七卷万历壬辰刊本

农、桑一类书,与《本草》诸书同,均甚有实用。惟诸家书目所载,均以农桑之作为最鲜。宋邓御夫隐居不仕,作《农历》二百卷,较《齐民要术》为详。其书不传。元王祯作《农书》,乃今所见“农桑”书中,于《农政全书》外之最详各者。元刊本今并一页未见。明嘉靖时有刻本。四库馆臣未见此刻本,却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之。此《农桑辑要》七卷为元世祖时司农司所撰,颁之于民。今刻本亦极罕见。余于传新书店得此胡文焕刊本,亟收之。自“农功起本”、“蚕事起本”至“孳畜”、“禽鱼”、“岁用杂用”,凡种殖之事无不毕备。惜胡氏不翻刻原本,而仅以《农桑通诀》(即王祯《农书》)诸书为之“校补润色”,未免减色耳。明人刻书之不可靠,于斯可见。

何大复集

明何景明著三十八卷十二册嘉靖间刊本

《大复集》亦明人集中之易得者。余顷于来青阁见一部,以其廉,收之。此本曾经火厄,每页均缺其右角,惟已抄补完全。景明与李梦阳同为“前七子”之柱石。梦阳之作,赝鼎也,景明则有自得之趣。薛君采云:“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殆是定评。

月壶题画诗

上海瞿应绍著不分卷一册道光间刊本

应绍字子冶,天才清逸,擅能三绝。所作诗,芊绵温丽,出入玉溪、飞卿之间;而其题画诸作,尤清新可喜,“诗中有画”。陶兰泉尝以此本付之石印。余顷于中国书店得此原刊本,甚是得意。余喜王、孟之作;于明诗中,则喜石田、六如,皆以其诗中有画也。朱氏《明诗综》多窃牧斋《列朝诗集》,不足道,而其多收六如题画诗(多本集佚去者),则深为余所爱好。子冶诗,若“红林碧草写霜天,隔岸斜阳客唤船。最喜秋光似春色,白苹花外一溪烟”,若“墨痕淡极如含雾,竹粉香时欲染衣。记取春三游屐处,一山寒绿雨霏微”,若“冷云吹树树当门,恐是江南黄叶村。落日在林风在水,满山空翠湿烟痕”诸绝,皆隽妙。

惠山听松庵竹垆图咏

清吴钺辑四集一册乾隆壬午刊本

友人某君为余得此本于平,附图四幅,极精良可喜。乾隆二次南巡,皆经惠山,曾题此卷。诸画为秦文锦所临,书简者则为吴心荣,均佳妙。第一图为九龙山人王绂制,第二图为履斋写,第三图为吴珵写,第四图则为张宗苍所补绘。元明人真迹,传世者罕矣!得此摹本阅之,亦慰心意。邹炳泰《午风堂丛谈》(卷五)云:“乾隆己亥,是卷为邑令邱涟取入官廨,不戒于火。名山巨迹,了无一存。大吏奏入。皇上于几暇亲洒天笔,为作第一图,复命皇六子补第二图,贝子弘旿补第三图,侍郎董诰补第四图,御制诗章冠于卷首。于每卷图后,补录明人序疏诗什,依其原次,以还旧观。”按此本刊于乾隆壬午(二十七年),至己亥(四十四年)而原卷烬于火。存此摹刻之本传世,犹依稀可见古作之面目,幸矣!

春灯谜

明阮大钺撰二卷四册

阮氏之《燕子》、《春灯》,余于暖红室及董氏所刊者外,尝得明末附图本数种,均甚佳,惟惜皆后印者。陈济川以原刻初印本《春灯谜》一函见售。卷上下各附图六幅,绘刊之工均精绝。余久不购书,见之,不禁食指为动,乃毅然收之。董绶经刊《阮氏四种曲》时,其底本亦是原刻者。原书经董氏刻成后,即还之文友堂;后为吴瞿安先生所得。瞿安先生尝告余云:董本谬误擅改处极多,他日必发其覆。今瞿安先生往矣,此事竟不能实现!原本仍在川滇间,他日当必能有人继其遗志者。余今得此本,如有力时,当先从事于《春灯》一剧之“发覆”也。忆瞿安先生藏本,插图均夺去。独此本插图完整无阙,尤足珍也。余去岁售曲数十种于守和,“曲藏”为之半空。今乃复动收“曲”之兴,殊自诧收书之志,虽历经挫折而仍未稍衰也!守和云:君年力正富,不患不能偿所“失”。余深感其言。自信:若假以岁月,余之“曲藏”,诚不患其不复能充实丰盛也。

十竹斋笺谱初集

胡曰从编四卷四册崇祯十七年刊本

余收集版画书二十年,于梦寐中所不能忘者惟彩色本程君房《墨苑》,胡曰从《十竹斋笺谱》及初印本《十竹斋画谱》等三伟著耳。去岁暑中,因某君介,从陶兰泉氏许,得彩色本《墨苑》,诧为难得之奇遇!十载相思,一旦如愿以酬,喜慰之至,至于数夕不能安寝。《十竹斋画谱》坊肆翻刻本甚多,均粗鄙不堪入目。初印本几绝迹人间。北平图书馆前曾得初印本数册,余极健羡之。孝慈生前,亦尝从琉璃厂文昌馆中某肆,得开花纸初印本三册。余出全力与之竞,竟不能夺之。后乃以十年前在杭肆所得《汪氏列女传》初印本二册与孝慈易得《竹谱》一册。又从刘贾处得白绵纸(明末之最初印本也)印《石谱》二十馀页。乃亦自诧幸运不浅!至《十竹斋笺谱》则仅获于某君处一睹之。亦孝慈物也。矜贵之至,不轻示人。然余终能设法借得,付之荣宝斋翻刻。刻至第二卷,孝慈卒;复与其嗣君达文、达武商,欲继续刊刻。惟孝慈家事极窘迫,不能不尽去所藏以谋葬事。《笺谱》遂归之北平图书馆。余知孝慈书出售事,尝致北平诸友,欲得其《笺谱》,但余时亦在奇穷之乡,虽曰欲之,而实则一钱莫名,并借贷之途亦绝。即达文愿见售,实亦无力得之也。幸此本终归公库,并承守和慨允续借,刊刻之工得不至中断。兰泉原亦藏有《笺谱》一部,惜已于十年前付之某氏,并他书数十种售于日本文求堂。田中君出书目时,《笺谱》竟在“目”中,且标价仅五百元。余乃作函田中,欲得之。十日后,得复函,乃云:已售去。实则,彼已自藏,不欲售出也。余叹息不已,深憾无缘。后晤兰泉于天津,尚再四致叹于此书之外流不已!已闻上海狄氏处亦藏有一部。然不可得见。二月前,徐绍樵来告云:淮城一带有《笺谱》一部可得。余闻之狂喜!力促其设法购致。然久久未有消息。每过传新,几无不问及此书。绍樵云:必可得。得则必归之余,无他售理。后微闻他贾云:此书不全,仅存半部,且为黄纸印者。余私念:即得半部乃至十数页亦佳。然久未见其送来。日夜忐忑不宁,惟恐其不能得,或得之而已为有力者负之而趋。生平患得患失之心,殆无有逾于此时者。余久不购书,然于此书,自念必出全力以得之。盖余于此书过于著意,将得而复失之者数矣。此次如再失之,将无再逢之期!微闻他书已运到,然《笺谱》则仍无音耗。几日至传新,丁宁追询。绍樵云:尚未到。到则必为余留下。闻之,心稍慰。昨日微雨绵绵,直类暮春,艰于外出。绍樵突抱书二束至。匆匆翻阅,《笺谱》乃在其中。绍樵果信人也,竟为余得之!且四册俱全,各册之篇页亦多未佚去(惟佚去第二册之“如兰”十幅),足补孝慈藏本之阙页不少。并彩印本《花史》一册,顾曲斋刊《元曲》二册,索六百金,价亦不为昂。余乃欣然竭阮囊得之。时距余得彩印本《墨苑》恰为一岁馀也。生平书运之佳,殆无逾于此二年者。虽困于危城劫火之中,亦不禁为一展颜也。而于绍樵则至感之!此本《笺谱》为黄绵纸印。忆孝慈本亦是黄绵纸者,恐人间未必有白绵纸本耳。一灯如豆,万籁俱寂,深夜披卷,快慰无极!复逐页持以与余翻刻本对读,于翻刻本之摹拟入神处,亦复自感此番翻刻之功不为浪掷也。

彩印本花史

明□□□辑残存二卷一册

徐绍樵知余喜收版画书,有所得,必售于余。然数年以来,竟无一佳品。此次既为得《十竹笺谱》四册,复俪以《花史》一册,亦彩色本。此册未知为谁氏所辑,且复是后印者,彩色模糊,欠鲜妍明快。然典型犹在,可推见初印本之必神彩焕发。虽名《花史》,实“花卉谱”也。残存“秋”花谱二十页(第六十一页至八十页),“冬”花谱二十二页;每页先列彩色印之“花卉”图,后附简略之说明及种植法。意必分为“春”、“夏”、“秋”、“冬”四卷。每卷后,并附古今人诗若干首。然作者多谬误,“冬集”之首,冠以“南国有嘉树”一诗,乃署曰:“唐梅圣俞”,可见明人考证之疏陋。然余仍深喜此书。虽残,亦收之。不仅以其罕见,且亦为余版画书库中增一光辉也。绍樵云:忆昔年曾以此书一册,售之周越然氏,不知能补配得全否。他日当持此册与越然所藏者一印证之。

稗海大观

商濬《稗海》为甚易得之书。其版片殆至清代犹存,故刷印甚多,流传颇广。惟初印本却极难得。余尝于中国书店以廉值得《稗海》(缺《龙城录》—种),顷复于石麒案上,见有明刊白绵纸书一堆,题作《稗海大观》者。平贾阴宏远正在翻阅,云:似是《稗海》零种。余略略一阅,即惊其为罕见之秘笈。即告石麒云:余欲得之。数日后,全书送至。即与《稗海》细校,果为初印本之《稗海》;无续编,且中阙数种,然无伤也。《稗海》之初名《稗海大观》,实无人曾论及者。首册且多出“序”“凡例”及编校姓氏等;此种重要之“文献”,后印本皆已佚去。“总校”之钮纬(字仲文,浙江会稽人),即明代有名之世学楼主人,藏书极富。《稗海大观》中各书,殆皆出于钮氏之藏。“分校”为商濬及陈汝元二人;故各书或题濬校,或题汝元校不等。“同校”为谢伯美及钮承芳。承芳殆亦世学楼之裔也。“总校”中尚有陶望龄,则为当时之名流,亦会稽人。濬序云: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荀子(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荀子(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海公案

    海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仙武霸业

    仙武霸业

    习武炼气,踏路修真;凝神炼魄,逆天成仙。在天云大陆人、蛮、妖、魔四族争霸的大背景之下,试看秦天如何带领自己的兄弟纵横异世,成就传奇霸业。
  • 原始驯夫记:老婆,开饭了

    原始驯夫记:老婆,开饭了

    一着不慎,跌入远古社会,被关在了黑漆漆的山洞里,顾轻舟的内心是崩溃的。男人是老首领遗腹子,大雪封山被赶出部落,风餐露宿,顾轻舟无语凝噎。奋起,她好歹也是个现代人,要是不活的像模像样,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五好青年。带着一山洞的老弱病残,从头开始,猎兽,捕鱼,烧陶,编织,种田,养殖,终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只是,一个个长得又帅又高的男人,兽皮裙越穿越短是怎么回事?喂,那谁谁,说的就是你们,虽然是原始社会,你们好歹也遮下吧!巫师,首领为什么可以在你面前不遮,这不公平。因为我是她男人,她最喜欢看我不遮时候的样子。
  • 锦绣独宠:爱上无良小丞相

    锦绣独宠:爱上无良小丞相

    温凉第一次碰到崔语言的时候还不叫温凉,后来历经不幸,决心用余生温暖俞凉,故化名温凉。崔语言第一次碰到莫循的时候莫循已是温凉,后来命运弄人,崔语言决心用余生让温凉重回莫循。崔语言常默默言语:“若人生初见莫循时该有多好!”
  • 处于崩坏中心的少女

    处于崩坏中心的少女

    这篇是崩坏学园2的同人文,写的渣大伟不要打我QAQ
  • 隐婚总裁:离婚请签字

    隐婚总裁:离婚请签字

    结婚三年,老公从不碰她,对初恋情人念念不忘。她空有一个顾太太的身份,默默承受,他却得寸进尺,在外面莺莺燕燕,甚至带女人回家过夜。“乔锦安,我根本不爱你,除了顾太太的身份,你千万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他一次一次,刻薄的语句,令她片体鳞伤。直到他的初恋情人出现,她主动提出离婚。“好,顾景洲,我成全你,你自由了!”她留下一纸离婚协议,男人却不乐意了,死缠烂打。“你以为这场婚姻,你想退出就退出啊!我不同意,你就休想离开!”
  • 七的蔷薇

    七的蔷薇

    一场邂逅,留下的只有一串蔷薇手链当再次重逢,曾经最珍贵的回忆却……
  • 花笺

    花笺

    她守着一个卑微的希望:那人会来救她。那个将她亲手推进这活地狱的人。当那狴犴都已经锈的斑斑,她也从一个二八年华的初嫁新娘,变成一个疤脸狠毒的狱霸,她才明白,她守得那希望,和那只狴犴一样,是座地狱。
  • 左耳上的紫水晶【已完结】

    左耳上的紫水晶【已完结】

    少年间,情不自禁,想用手抓住爱,却发现爱始终是个影子。想呐喊,喉咙也已沙哑,他是优秀的少年,却被生活收回爱她的权利,她是聪明的女孩,却装着无知的脸,等待他回来,带上左耳上的紫色水晶,埋葬失落了的爱,心却依旧被束缚,他们只是少年轻狂,不想留下太多青春的眼泪
  • 异世囧游

    异世囧游

    伴随着电脑屏幕的关闭,连续打网游n个晚上的宅女夏七七终于倒在了床上,呼呼大睡。本以为补足睡眠以后,还可以像往常一样继续开战,可她没想到自己这么倒霉。可谓是虚拟世界得意,现实世界失意,她竟然猝死了。当家里人帮她操办完“后事”的过程中,她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骗局,而那时她已身在异世。她要怎么回家呢?在寻找回家的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且来看看夏七七的异世之旅人在囧途。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