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400000046

第46章 鄱阳血战(1)

盼刘基,朱元璋思贤;救安丰,聪明人拒谏。陈友谅倾国东征,洪都府坚城难攻。康郎山,朱元璋初告捷;搁浅滩,吴国公险丟命。用火攻,转败为胜;遭炮击,再次遇险。兵败山倒,陈部归降。驱鱼入网,友谅殒命。

1

伯温的地位,在朱元璋的心目中越来越重要。这位神机妙算的大胡子智多星,一天不在身边,他都到心头空虚,主意难定。七月底,朱元璋再次派使者带上他的亲笔信赴青田,敦促刘基速归。信中写道:

顿首奉书伯溫老先生阁下:愚与先生自江西别后,屢有不祥,皆应先生前教之言。幸而殄灭奸党,禮宇少安,得以收兵避著。今遣人专谓先生前,虔求一来,望先生发踪指示耳。日夜悬悬。六月二十二日,克期拜读教墨,请以六七月间举兵用事,不利先动,当候土木顺行、金星出现则可。愚一见教音,身心踊跃,足不敢前。如此者何?盖以先生一二年间以天道发愚,所向无敌。今不敢违教……是以再差人星夜诣前。望先生以生民为念,德教为心,早賜来临,是所愿也。如或不能即来,可将年月、吉日、时辰、方向、门户择定,密封发来,实为眷顾,唯先生谅察。

朱元璋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从不轻易相信别人,惟独对刘伯温是例外。这封催归信,简直像是大旱望虹霓,久别盼亲至。一年多来,他对这位明目浓须军师的分外敬仰,与其说是对读书人的器重,不如说是对他超人的智黼、预测事变之准确的折服。他觉得,刘伯温绝不亚于当年的张良、诸葛亮。

刘伯温确实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预言家。他的预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带有战略意义的长远预测。如对张士诚、陈友谅以及元朝所定的方略,就属于这一类。二类是防范性的预测。指出一种事变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发生祸患的可能性。如江西、浙江的叛乱,都被他一言中的。有了这种预见,就可以早做防范,并减轻心理压力。即使不幸而没有言中,也不会遭到损失,更不会受到责难。因为人们往往只记得预言灵验的部分,而筛选掉不准确的部分。第三类是对短期行为和事变的预测。对邵荣叛变所作的预测,朱元璋认为十分灵验。但他的用语相当含糊:“六七月间举兵用事,不利先动。”“不利先动”,既可以解释为看准机会再动,也可以解释成对“先动”者“不利”。邵荣“先动”,结果计败被杀,是大大的“不利”!这类预测的最终验证,往往是事变的结果。可见,随机、模糊和神秘性,是这类预测的最大特点。

在烽火遍地,云谲波诡的年代,这种预测大有用武之地。难怪中国古代军事学与星象、地理、占卜等术数,结成了不解之缘。不懂这些术数和学问,就做不成一个高明的军事家。而术数的精通,又与渊博的学问、丰富的阅历、锐敏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刘伯温聪颖过人,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兵书战策,无所不通。他混迹官场许多年,屡遭贬斥。足迹达南北,交游遍四方。领过兵,打过仗,身在林泉,心系天下。对于天下大局,静观默察,了然于心。他的这些“资本”,是别的读书人所不具备的。他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谋略家和预言家,并非偶然。

其实,研究天文、地理、占卜、术数,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的专业和时髦。不少人谈天文,说地理,轻言吉凶祸福,不过是为了混饭吃。尽管他们打着“铁嘴”、“神算”的旗号,仍然只能赚几个可怜的糊口钱。没见谁人给自己“算”来万贯家产。因为他们的“奇灵”,靠的是察言观色,分析推断,巧话套实话,模棱加诡辩。有一个占卜先生,对于求问父母寿庚的人,总是写下这样五个字:“父在母先亡。”结果,屡占屡验,人人惊叹,成了远近知名的“神算”。殊不知,这五个字的奇妙在于断句,句读一变,便能作出多种解释:母亲已死,“父在,母先亡。”灵验得很。如果相反,照样灵验:“父在母先,亡。”如双亲眼下都健在,那是预言尔后谁“先亡同样没有错。可见,这位“神算”的看家本领,就是模糊与诡辩。

当然,也有许多人与江湖术士迥异,对事变的分析判断十分到家,堪称是这方面的专家。朱元璋帐下的李善长、秦从龙、陈遇、王冕等都精于术数之道,给他出过不少好主意。南征婺州时,胡大海向他推荐了一个精通天文星占的月庭和尚。朱元璋被他的“说法”打动了,命他蓄发娶妻,并在婺州赶建一座“观星楼”,供“神僧”专用。朱元璋自己也登楼学观星,学得了不少天文知识,从此养成了夜观天象的习惯。在应天,朱元璋经常露天夜坐观星数辰,有时通宵达旦。侍从劝他休息,往往遭到严厉的斥责。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天人感应:天上的星象与地上的万有众生,一一对应。星象的变化,可以主宰人的吉凶祸福甚至战争的胜败。

浙江海宁有一个名叫叶兑的隐士,就具有这方面的才能。他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万言长信,朱元璋和刘基读了以后,大为赏识。

基终于从青田返回应天。寒暄过后,朱元璋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刘基,不露声色地说道:

“伯温老先生,这里有一封长信,是海宁一个儒士写来的,你看看,有无可取之处?”

刘基接过信,先看末尾署名,见是叶兑一个月前写来的,抬头问道:“听说叶兑是位饱学之士,他的信一定很有见地。不知主公读过之后,有何高见?”

“我?”朱元璋想不到刘基先问起了自己。他接到这封信,反复读了许多遍,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不想先吐露自己的“高见”,一则,怕自己的欣喜使刘伯温不快,二则,担心先说出自己的看法,对方不能畅所欲言。于是含糊答道:“草草看过,但没有看仔细。等着倾听老先生的高见呢。”

“好吧。属下看完信,再陈拙见。”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谋划于胸。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媒划,宏北绝察罕帖木儿,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趋两淮以北征;退,则划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盘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欲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何哉?且夫江之所备,英急上流。今义师已克江州,足蔽全吴。况自滁、和至广唛,皆吾所有,非但守江,兼可守淮矣。张士诚之倾度可坐而待之,淮东诸郡亦将来归。北略中原,李氏可并也。今闻察罕妄自尊大,竞掷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为,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宜如鲁肃计,森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此其大纲也……

后面,叶兑又详细写了对张士诚的方略:“对他的老巢平江,声东击西,困而下之,是为上策。先取绍兴,继取嘉、杭,秀湖风靡,平江不战可下,乃为次策。至于对畏葸狐疑的方国珍,宜限以时日,责其归降。最后收复福建,不过一辩士之力。声威已震,然后进取两广……”

刘基看罢书信,捋须叹道:“老儒高见,果然不同凡响。辨析之恰当,推断之入理,非刘基所能及也。”

“先生何必妄自菲薄。”朱元璋笑道,“他的见解至多与先生相侔耳。”“不,不。”刘基指着信中说到察罕帖木儿的地方,说道:“他对察罕帖木儿的主张,就与我前次的主张迥然有别。”

“哦?我倒忽略了这一点。”朱元璋故意装傻,“不知区别在哪儿?”“时日推延,情势有变。”刘伯温自然不点破,爽快地答道,“叶兑的主张,才是顺势度势之高见。主公听我说完,察罕帖木儿被部将田丰、王士诚刺杀后,他外甥和养子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代领其军后,势力大不如从前,再与之来往交好,不利后来的征伐。”

“这么说,两位老先生的高见,不谋而合咯?”

“不过,眼下胡元怕还不想与主公闹翻。”

“做梦去吧!”朱元璋忽地站起来,在屋子里兜了一圈。坐下来说道:“从今往后,我与胡元一刀两断!”

正像刘基所预料的那样,元人却不想跟朱元璋一刀两断。这年的年底,元朝派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奏差张琏,带着元朝皇帝封朱元璋为江西省平章的诏书,从海路到了方国珍据守的庆元,让方国珍为两方牵线通好。当初,方的使者曾与朱元璋的使者一起,去大都纳贡求和。元朝接受了朱元璋的“忠心”,方国珍便以功臣自居。现在,元朝的使团来了,他立刻派属下韩叔义和燕敬去应天,通知朱元璋接纳使团。不料,朱元璋断然说道:

“当初与元朝交好,是我的一时失计,至今后悔莫及。胡元铁骑,践踏我中华,欺凌我百姓,我与之不共戴天,不除之不足以消我心头大恨,岂有再与之通好之理!”

使者碰壁而回。方国珍害怕伤害了使者团没法向元朝交代,便将张昶等送到元福建行省平章燕只不花那里。燕只不花通过朱元璋的建昌守将王溥,再次劝说朱元璋。朱元璋向智多星问计,刘伯温答道:

“主公尽可放彼等前来,不必再三推拒。”

“老先生不是赞成叶兑的进言,不再与胡元来往吗?”

“不错呀。”

“那……为何还要接纳他的使团呢?”朱元璋一时不解,“那不是让三军怀疑我抗元的决心吗?”

“不。那正是表决心、知敌情的好机会。先从中刺探元朝的内幕,然后,”刘基伸直右手向下一砍,“那也不迟嘛。”好!那就让他们来!”

朱元璋立刻派人去迎接使团。可是,来到应天城外,使者团的全体成员被迎接的人扒光了衣服。他们袒胸露背,招摇过市,像游街的囚犯似的,被押着来见朱元璋。

“朱元璋!”马合谋一见朱元璋,老远便吼起来,“你们如此气量狭小,无礼对待朝廷使团,就不怕冒犯天威,贻笑天下吗?”

朱元球佯作惊讶地斥责部下:“大胆——谁让你们扒使团的衣服?快快把衣服给他们!”

不料,使者团的人穿上衣服后,不但没有一个人拜谢,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说。

羞辱与震慑,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朱元璋厉声喝道:“胡元不识天道人心,殄灭在即,还派你们前来煽惑我大军斗志,动摇我灭元的决心——不过是痴心妄想耳!”

“朱和尚,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了!”马合谋大骂起来,“我大元朝,地据九州,兵逾百万,岂会惧你区区乌合之众!陛下派我等前来,并非是来哀怜乞求的,乃是大仁大义之举——给你等指出一条荣华富贵之路。不然,你跟你的部众,难逃刀下做鬼之厄运!”

“住口!死到临头,还敢狡辩。”朱元璋厉声怒喝,“不杀你们,不足以证明我朱元璋灭元复国的凍然大义。来呀,给我统统推出去砍了!”使者团被押了出去。朱元璋把始终不开口的张昶留了下来,他让张昶坐下来之后,和气地问道:

“张尚书,你身为使团之首,为何自始至终不开口呢?”

“嘿嘿!”张昶冷笑起来,“说也是死,不说也是死,何必徒费口舌?”“尚书既知此行是来送死,何必自投罗网呢?”朱元璋问道。

“唉!”张昶长叹一声,“身为朝廷重臣,岂可因有性命之忧,便趑趄不前?”

“此言差矣!”刘基插话道,“胡骑人心尽失,元祚将终。张尚书何必为将死之朝而效忠呢?”

“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张昶岂能做再嫁的冯妇!”

“尚书谅不会不知,刘基也曾经是元朝的旧臣吧?”

“同朝为官,怎会不知?”

“这么说,刘基正是尚书所不齿的奸臣、荡妇了?”

“不敢,不敢。”张昶急忙抱拳赔罪,“人各有志。况且,军师明察秋毫,洞知千古。弃旧附新,择善而从,乃是明智之举。”

“既然如此,尚书何不弃暗投明,择明主而从呢?”刘基又逼问一句。“这……”张昶一时语塞。

“张尚书,”朱元璋开口了,“你如能照实说出元朝的内幕,并诚心相助,朱某决不会亏待阁下,你的官职,绝不会不如从前。我还有急事,军师不妨与张尚书多聊一阵子。”

张昶对元朝早已丧失了信心,只是下不了毅然而退的决心。现在见朱元璋相貌奇伟,气魄非凡,而且对自己颇有好感,顿下归附之心。刘基问什么,他答什么,将元朝种种内幕,尽其所知地详细作了介绍。知己知彼,才能战胜敌人,刘基甚为高兴。

出乎意料的是,傍晚行刑时,张昶竟然一起被砍了头。

刘伯温不解,朱元璋为何言而无信。晚饭也没顾得吃,直奔吴国公府,向朱元璋问个究竟。一见面,便突兀地问道:

“主公,听说张昶被一同处死了?”

“哦,军师也听到了?”朱元璋平静地问道。

“主公,张昶提供了大童重要的内情,功劳不小。而且,此人有牧民的经历,是个可用的人才,怎可一同处死呢?”刘伯温压抑着心中的不满,极力将话说得和缓。

朱元璋笑而不答,咳嗽一声,朝后面一挥手。张昶立刻从屏风后缓步走了出来。

“咦?张先生,你……怎么在这里?”被杀死的张昶突然出现,刘伯温大惑不解。扭头问道“主公,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笑道:“老先生所推荐的人才,咱家不但不敢动一根毫毛,还要倚重他治理天下呢。”

原来,张昶的“死而复生”是朱元璋耍的手腕。他用大牢里的一个死囚犯,扮成张昶的模样,代替他上了法场。刘基听后,大摇其头。等到张昶离开之后,他向朱元璋说道:

“主公,属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先生有话尽管讲嘛。”

“恕属下直言,这金蝉脱壳之计,似乎……无多益处。”

“杀光鞑子的使团,是为了鼓励将士们的抗元决心,怎能说是无多益处呢?”

“主公,杀死元朝使臣,固然可以激励将士,但不在于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呀。公开留下张昶,并大肆宣扬他不仅有归附诚意,而且有立功的表现,对于尚在为元朝效力的官吏,不是有更大的吸引吗?这与释放陈友谅的俘虏一样,异曲而同工,是一举两得的事嘛。”

“他娘的,咱弄巧成拙了!”朱元璋一拍桌案,站了起来,“当时,只想到他是使团的首要官员,不杀他不足以表达对胡元誓不两立的决心,竟然忘了留下他还有一举两得之利!”

“主公,张昶多年在元朝户部为吏,洞悉牧民之道,是个难得的人才。”“唉!他已经被我当众‘处死’了,怎么个用法呢?”朱元璋唉声长叹,一时没了主意。

“事已至此,后悔无益。”刘基附上朱元璋的耳朵,“兵不厌诈。下次将领们议事时,让张昶公开跟他们见面。主公理直气壮地对将领们说,原本就不想杀张昶,但许多人不服,吵闹不休。为了防止闹事,又不耽搁行刑的时间,只得用一名死囚做了替身。须知,一个有用的人才,胜过十万甲兵。而一个重臣的甘心归附,对元朝是个巨大的藤撼,并非区区一颗人头可比。只要开诚布公,将领们会折服的。”

“那就没有人再敢说三道四了,是吧?”朱元璋接上了刘基的话头,

“老先生,真有你的——几句话,就解开了我许久解不开的疙瘩!”

“主公谬奖,这不过是文过饰非的权宜之计耳。如果微臣当时想到这一层,及时提醒主公,就不会有这样的麻烦出现了。”刘基故意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

“嘿,这事与老先生无干,是他娘的咱自己的魯莽闹的!”朱元璋第—次当着别人的面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朱元璋决定立即重用张昶,让他协助李善长,整顿财政和粮饷,巩固根据地,积蓄力童,为下一步更大的行动做准备。这年十月,设立关市批验所,管理征收商税,促进货物流通。朱元璋为此专门下了一道命令,传谕各地驻军,重申将士屯田的命令:

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自兵兴以来,连年饥馑,田地荒笔,民无定居。若兵食尽资于民,则民力重困。故令尔将士也田,且耕且战。今各处大小将帅已有分守城池,然各处地利未能尽垦,数年以来未见功绩。惟康茂才所乜,得谷一万五千余石,供给军饷尚余七千石。以此较彼,地力平均,而收入多寡悬殊,其故何哉?盖人力有勤惰耳。自今日起,诸将宜督军士及时开垦,以收地利。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各地驻军接到命令后,哪个还敢懈怠,一齐挥働上阵,且战且耕。荷戈的武士成为斗笠蓑衣的农夫,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料,田园牧歌正在此起彼伏,暂时的宁静突然被打破了。

同类推荐
  •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本书将以现代人的视角全面演绎仓央嘉措短暂却又多彩的一生,全书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丽的情郎。该部分主要以散文的形式来解析仓央嘉措的情诗,通过对其诗歌的理解,来展现仓央嘉措多情多才的一面。第二部分:住在布达拉宫。我是这雪域之王,该部分以传记体的形式阐述其作为达赖喇嘛的生平。
  • 巴金 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巴金 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巴金和郭沫若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 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

    在中国航天界,王永志院士有着敢为人先、善打硬仗的美誉,他参与领导及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他亲历了我国导弹、火箭及载人航天事业的风风雨雨,把人生轨迹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成为我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领军人。由于功勋卓著,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他用一个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富于创新的精神,为飞天梦圆的中国航天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 才高八斗:曹植

    才高八斗:曹植

    本书介绍建安时代与建安文学,记录曹植的起伏人生与其文学创作生涯。
热门推荐
  • 到世界去

    到世界去

    一个花甲之年的学者在世界各地的游走笔记,在路上,他经历了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剽悍的事,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人物,自然景观固然美不胜收,人文遗迹固然别具魅力,但这个世界到底是由“人”组成的,而这些人国籍不同,生活阅历、背景、见识想法各异,很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 惊喜公寓1.0初一时光

    惊喜公寓1.0初一时光

    在那个余热未散的九月,他们几个初一的新生聚到了一起,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他们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的家庭,不同的经历。而他们都来自那个充满惊喜的小组--惊喜二组。他们阴差阳错地住进了他们的同班同学,同时也是富二代的何肖旭家刚搬走的空房里。他们经历着普通中学生所没有经历过的一切。他们正在上演着中学版的《老友记》。
  • 宛若桃花倾满城

    宛若桃花倾满城

    你在她的唇上浅啄,对她说你喜欢她。而她却转身吻进他的心里,对他说她爱他。她是他的徒弟,他是她的师傅。他嗜血成性却唯独对她柔情相许,为她走火入魔三千青丝皆成雪。她知道他是她不该爱的人,她的疏远、她的背叛亲手造就了一个魔鬼。他为她屠杀一座城,最后却死在了她的剑下。“师傅!小衣想你了,小衣再也不离开你了。”少女趴在坟头,眼眸含笑。
  • 极品帮佣

    极品帮佣

    一个因落榜而颓废的年轻人,在一次意外中救下一个小姑娘,却开启了一段传奇的帮佣生活。
  • 鬼影迷踪之黄金冢

    鬼影迷踪之黄金冢

    一个宝藏,一个流传了上百年的传说,一个道教世家,牵起了一连串惊险的冒险!
  • 大乘起信论略述

    大乘起信论略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缘馆:缘起情落

    缘馆:缘起情落

    冥冥中,有这么一种缘分,它不需要任何人与任何人交往,它只需要一次偶遇,一次擦肩,一抹浅笑,一滴眼泪。没有人相信这世上有分,有缘无分方是这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可是,既然有缘,为什么就一定要相偎相依,而不用缘,来换一些自己需要的呢?世间有那么三种缘,第一种叫爱情,第二种叫友情,第三种叫亲情,也称为子女缘。但世间也有一种人叫收缘师,在你不知道缘分是什么的情况下与你交换,你想要的和你的缘分,换来的东西是永久存在的,可是缘分换了就是换了。想好了吗?缘馆,欢迎您~
  • 苌楚斋四笔

    苌楚斋四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唯吾之道

    唯吾之道

    重生修仙世界,得无上道典,修我之大道,三千大道,唯吾之道,至尊之道。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