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5200000004

第4章 远古至元朝以前的河西教育(远古至1206年)(2)

前凉奠基人张轨,博通经义。他出任凉州刺史后,立学校,重礼教,并收录九郡官僚子弟500余人,传授儒学。首批招收500人的州级学校,在当时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其规模可谓大矣。置崇文祭酒,崇文祭酒是州级管理学校的长官,同时兼地方教学之职。崇文祭酒的品阶仅次于刺史,给予如此高的地位,足见其对教育的重视,也表明张轨振兴教育和以文教兴邦的决心之大。其后张重华也非常重视讲学授徒,一时出现了在朝卿士,郡县守令,从师受教的盛况。

南凉秃发利鹿孤,听从祠部郎中史暠的建议,设立学校,任命田玄冲、赵诞为博士祭酒,选拔世族豪门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西凉主李暠,在敦煌修建学校,增收世族豪门子弟500人人学,大量培养文武人才,并征学者刘晒为儒林祭酒,掌管教育事务。

北凉主沮渠蒙逊尊刘晒为国师,令索敞、阴兴为助教,聚徒讲学,培训官吏。蒙逊还集中了阚驷、张湛、索敞、阴兴、程骏、程弘、宋繇等一大批学者于张掖、武威等地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五凉时期,河西私学尤为发达,名儒聚徒讲学,弟子常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秦安人郭荷,“明究群书,特善史书”,隐居张掖东山,设帐授徒。敦煌人郭璃,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从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多艺。他隐于临松薤谷(今肃南马蹄寺)凿石室而居,弟子著录千余人。《孝秋墨说》、《孝经错纬》是他的代表作。著名学者刘晒就是他的学生。敦煌效谷的宋纤,隐居酒泉南山,设立私学,在教学之余,注释《论语》,写作诗颂数万言。

五凉时的私学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的特点:一是教育内容以经学为主,兼融道、佛、天文、地理、文学、史学等。二是私学规模大,生徒人数成百上千,甚至数千人,超过官学,而且重师承关系,形成了一些具有河西特色学术流派。三是私学教育家,不慕名利,甘于寂寞,隐居山林,聚徒讲学,潜心著述,致力于教育事业。四是私学招生对象较为广泛,既有官宦贵族子弟,也有平民百姓,冲破门第观念的束缚。

五凉时期,官学发展,私学昌盛,学者云集,人才济济,形成了“河西多士”,文化教育欣欣向荣的局面,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三节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河西教育

一、河西文风颇盛,官学私学发达

隋朝统一全国,不仅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历史局面,而且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帝杨坚对魏晋南北朝儒学衰微大为伤怀,决心以弘扬儒学为己任,并把儒学作为治国之本。为此他不但抬高孔子及其后代的社会地位,而且开创聚众讲儒学经典的活动,并规定老百姓在岁闲时,都必须学习儒训。同时,在京都及州县开设学校,但后期受到抑制。炀帝继位后,立即复开州县学校,教育日趋兴盛。但因炀帝统治残暴,连年征战,社会秩序不稳定,纲纪沦丧,地方官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隋朝废除九品正中制,代之以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促进了官学尤其是地方官学和私学的发展。隋代武威、张掖、敦煌三郡文风颇盛,很多士人通过学校教育,科举考试的程序步入仕途,敦煌令狐熙精通《三礼》,擅长骑射,通晓声律,被吏部以通经拔为上士。

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全面繁荣的鼎盛局面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崇儒兴学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便恢复推行儒学。建国伊始,诏令全国各地重开国子学和州县学。第二年,又在国子学立庙祭周公、孔子。贞观年间,进一步推行崇儒兴学的文教政策,并扩大中央官学的规模。统一经学,编定《五经正义》,颁行天下,作为地方官学的通用教材。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都以此为纲,从此诵读儒家经典,成为天下知识分子的基本功课。武则天当政时期,兴佛废学,使贞观以来学校发展的良好势头遭到抑制。玄宗李隆基登位后,再次恢复崇文兴学的文教政策,并亲注《孝经》,令天下百姓家藏一册,乡学倍加重视。并征求宏儒硕士,考选为官,使其执教于中央及各地州县学之中,并制定编制,从制度上给予保证,以后的当权者,大都能沿用尚儒读经这一定制。

唐代的中国是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和昌盛,全面走上了世界大国地位,长安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各国的文化中心。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统治下,封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大增,专门性学校开办,形成了完备的教育网络。

河西州县学校,私学蓬勃发展,医学也同时开设。地方府州县学均由官办,乡里学校则归私办。地方官学按州县之规模分上中下三等,并规定了学生招收和教师的数量。府学可收经学生50—80人,医学生12~20人;州学可收经学生40—60人,医学生10—15人;县学可收经学生20—40人。如此庞大的教育网,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入学由府州县长官选补,可免除课役,并享受按例的物质供应。学生在读习儒家经典之外,还须学习书法和时务对策,兼习礼仪。经每年岁考合格后,可逐级升迁就学。医学设在州府一级,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大多数学生在习业完满后,服务当地。私学侧重于识字等启蒙阶段的教育,学生大多为庶民子弟。地方学校层次不一,程度悬殊,即有名士大儒传道授业,也有村野俗儒教字讲文。

唐代的敦煌,地处东西交通要冲,文化教育发达,官学、私学颇具规模。官学有州学、州医学、县学、庙学、里学等,从敦煌石窟遗书中得到的《尚书》、《易经》、《左传》、《文选》等,即是学生的读本。《毛诗》、《论语》、《孝经》写卷,是州县学或学生们遗留的教材。《本草》《脉经》、《五月庄论》、《食序本草》是医学教材,而《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是道家经典,是道学师生的教材。《兔园册府》、《李氏蒙求》、《开蒙要训》、《大公家教》则是私学的教材。安史之乱后,吐蕃尽陷河西之地。由于吐蕃崇信佛教,敦煌出现了教授《经》、《律》、《论》的佛教三学。又因为一部分遁入空门的唐代“破落官”,将世俗学问带进了寺院,加强了寺学内世俗学问的教学,寺院三学便发展为并收僧俗弟子,兼授佛学、俗学的特殊寺院学校。

据《沙州都督府记载图经残卷》记载:州学在域内,偏西地段,距都督府不远。学校院落形式独成一门。院内东厢为先师孔子、颜子庙堂,供学生拜谒,北面另构房宇供州医学进行教学;经学学生课堂设在西厢。州学经学教师为2人,博士1人,助教1人,学生40~50人。医学教师2人,学生10—12人。敦煌县学与州学连墙分院,院内房屋布局与州学略同,学生40人,教师2人。寿昌县县学在县城内西南,教师2人,学生20人。

唐代,凉州府治姑臧(今武威),设府学,教师3人,博士1人,助教2人,教授学生60人。学科分大、中、小三类经。《礼记》、《左传》为大经,学三年;《诗经》、《周礼》、《周易》为中经,学两年;《尚书》、《公羊》、《谷梁》为小经,学一年半;《论语》、《孝经》学一年。五经是必读课,要求较低,只要达到一经或“未通经,有文词史学者”即可结业。

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刺激儒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制度、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的变革。学校职能是培养人才,以备国家使用。但学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直接授官,科举的职能就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其中的优秀者,充任各级官吏。科举制度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而且在众多学生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读书是手段,科举入仕方是目的。“读诵须勤苦,成就如似虎,不辞杖捶体,愿赐荣驱路。”勤奋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光宗耀祖。学校为科举而设,士子为考试而学,形成了“非科举无以劝学”的局面。赵彦昭,甘州人,年少好学,考中进士,于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父赵武孟,博通经史,官至右台侍御史。

唐代以后,中国进入分崩离析,兵祸连年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河西有归义军政权、甘州回鹘政权、凉州蕃汉奴隶主政权。由于朝代更替频繁,战事不断,各王朝虽因培养人才及政治形势需要对教育有所重视,但发展程度仍很有限。

三、西夏入主河西。重科举、兴儒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两宋期间,河西被党项族占据,建立西夏政权。西夏立国之初,就采用“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政策,将汉文化、吐蕃文化、西域文化及其他文化一并吸收融合,从而形成颇具特色的西夏文化。这一政策贯穿于西夏历史的始终。西夏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奇缺的问题,特别注重兴办学校,发展科举,振兴文教。自元吴立国之初就开始兴办学校。首先是“蕃学”,宝元二年(1039),令各州置蕃学,设教授,选拔党项族和汉族官僚子弟入校学习,初步培养了一批人才。但实践证明,仅仅通过蕃学培养人才,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不高,因此西夏王朝开始提倡尊孔读经,吸收儒家营养,发展汉学,开科取士。公元1144年西夏仁宗赵仁孝再次下令,“州县各立学校(当为儒学)”,“复立小学于禁中”,接着又立大汉太学。所有州县的学校,京城小学、京师太学均以儒学为教授内容。并推行庙学制。庙学制是在学校中设立孔庙,以示重儒,树立学术权威,培养崇拜心理的一种制度。庙即学,学即庙,庙学一体。仁孝皇帝尊孔子为文宣帝,立庙称之帝庙。重科举,兴儒学,广办庙学,使河西地区教育得到恢复,并有很大发展,培养了不少人才。仁孝时期,权鼎雄,凉州人,天庆中举进士,以文学名授翰林学士。因才学而得重用的河西人当然不止权鼎雄一人。据统计活跃于元代的西夏历史人物,总数三百七十余人,其中祖籍属河西地区的约六十四人,大体占六分之一。①另外通晓汉文字的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依照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6000个,翻译《孟子》、《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作为教科书,文字创制后需要推广,推广需要人才。中央蕃学首批招募弟子三千七,由文字创制者野利仁荣亲自主讲。这批学生结业后,其中不少来到河四地区从事文字教育。

河西走廊是西夏国中心地区之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政策的执行程度都比较彻底,再加上河西走廊良好的传统和基础,有效地保证了该地区儒学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因此,可以说河西走廊的教育发展程度是西夏统治区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与同时期宋王朝所辖甘肃其他各地相比,河西地区的教育无疑在建制和教学内容上都要标准和规范得多。

河西自东汉以来,儒学就获得蓬勃发展,到五凉而达全盛。经过隋唐的着力经营,历五代不衰。西夏立国之初,汉学未受到重视,但并未遭到排斥,重建蕃学,其中有不少儒学内容。后经过一番争论,开始提倡尊孔读经、兴办学校、开科取士,重用硕儒博学之士,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西夏王朝毕竟源于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过程,也是逐渐封建化的过程,与唐代鼎盛时期相比,河西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水平仍然有限,特别是频繁的战争,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使文化教育发展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同类推荐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热门推荐
  • 宠妻有方:甜宠呆萌全能妻

    宠妻有方:甜宠呆萌全能妻

    她本是个无忧的大小姐,像一只年幼柔弱的雏鸟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可一场蓄谋已久的剧变。毁了她的家庭,毁了她拥有的一切,也毁了她的爱情。那个她年少所执着的翩翩少年他们已经回不去了啊,他们之间仿佛隔了亘古一样久远的光年。他们的故事早在那段艰难痛苦的岁月中埋葬。那亲爱的,我和你的故事又会怎样?是否会在另一个时空再次重生?那时的我们没有沉重的一切要背负,总可以为自己而活。
  • 王俊凯,谢谢你

    王俊凯,谢谢你

    她曾经救过他,可她却忘了他,他伤害了她,她只记得她救过的另一个人,她能否记起他?
  • 银色的子弹

    银色的子弹

    二十年前,Cain制造的生物席卷全球,带来的黎明是血色的。十三年前,人类试图反击,虽然夺回了一些领地,但是代价却让人类无法承受。七年前,人类第二次进行反击战,惨败而归。现在,我们何去何从?
  • 摩诃僧祇律

    摩诃僧祇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灵皇

    万灵皇

    当后天神婴偶得一枚残缺玉佩,开启其逆天资质,其故事从此开始,看其逆天走出弹丸之地走上逆天之途,看其执剑走天涯,看其血战走天下,看其举世皆敌,看其斗破苍天,看其持剑弃苍天,看其成万灵之皇,为万灵至尊,天下主宰,我主沉浮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青梅小娇妻:总裁要定你

    青梅小娇妻:总裁要定你

    他恨她算计他,他讨厌她越来越世故的模样,他明明已经放下满腔深情,已经不爱她,可是却总被她吸引。而她,在他的冷漠中,从无奈变为绝望。原本只想好好爱一个人,最终变成只想一个人。只是她想离开的时候,为什么那个男人会不放手?“安浅盈,不要总一次次挑战我的底线!”他眼眸深沉。她蹙蹙眉,“不然呢?”“不然,我又要改变底线。”
  • 锦端无弦音

    锦端无弦音

    每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四个人。第一个是自己仰慕的人,第二个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第四个是你将与之共度一生的人。“苏锦端,我希望我是你的all”“这你都要管”“怎么?!有意见吗”“哪能呀!您是我的天,我的地,我心中的神”“乖啦”“作为乖的奖励,能不能把那张照片换掉”“今晚吃什么”“殷书言!!!”“再说吧”“可恶的资本家”
  • 凰耀九天之逆天大小姐

    凰耀九天之逆天大小姐

    【已弃】她是现代的赏金之王,杀手之尊,一次计谋好的穿越,把她带到了这个世界,废柴?不能修炼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种灵力?符文师?凰灵师?等等这么多神秘的职业,谁说不能修炼?!整顿家风,碾压庶女,展现风华,赶走渣男未婚夫,犯下朵朵桃花债,去学院凰满天,简历自己的国度和势力,创下辉煌人生,大战来临,真相解开,毫无预料的真相,对面那抹狰狞的狂笑手握镰刀,身披红袍,镰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那个人是自己吗?最后的真凶,竟然是……【读者群号:491400314】
  • 静静彼岸

    静静彼岸

    小两口在河边捡石头浪漫总是没错的,可惜有人是看不下去的于是两口子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