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2900000002

第2章 孔子(1)

圣人出世在一个美丽如画的秋日,叔梁纥和他妻子颜征在,在邻居曼父娘的陪伴下来到了尼丘山,祈祷山神、皇天保佑早生贵子。

也许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山神。自从尼丘山求神以后,颜征在果然有了身孕。

叔梁纥有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施氏生了9个女孩,第二位夫人生的儿子是跛子。为了体面和继承父业,叔梁纥不得不在晚年又取了颜征在为妻。

鲁襄公22年(公元前551年)8月27日,一个小生命降生了。因祷于尼丘山而生,又是老二,因此他父亲便为其取名孔丘,字仲尼。

老来得子,后继有人,叔梁纥就像老牛舐犊一般地爱护他。

刚刚出生的小仲尼,活泼可爱。在父母亲精心的培育下,这株幼苗一天天茁壮成长着。

夫妇俩时常在心中描绘着小仲尼的未来。于是,日子就在期待中一天天过去。但好景不长,在仲尼3岁那年,叔梁纥不幸逝世了,终年72岁。

叔梁纥的去世,对一家人来讲就像是房子折断了大梁。颜征在顿感依靠无人,哭干了泪水,哭碎了心肺,哭哑了嗓子,她们孤儿寡母,往后可怎么过啊!

丧事办理完毕,施氏对征在更加百般虐待,处处挑剔,事事不满。征在实在无法忍受,只得带着3岁的儿子,迁居到曲阜城。

曲阜是鲁国的都城。南北宽5华里,有7条大街,东西长7华里,有11条大街。城里周公庙一带殿宇巍峨,是鲁国的中心。

在曼父娘的帮助下,母子俩在城西北平民区安顿下来。

孔氏母子在曲阜定居后,生活当然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当时的孔子,虽然物质生活十分贫困,精神生活方面,却有许多新奇的东西令他目不暇接。

鲁国是周公的封国。所以西周的礼乐文献保存得最多,鲁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鲁国的礼乐文献大多集中在都城曲阜。曲阜是当时仅次于京师洛邑(今河南洛阳)的礼乐文化中心。征在选择鲁国都城曲阜定居下来,其用意,除了这是娘家故乡,更重要的是为了利用这里的文化氛围来教育儿子孔丘。

作为孩童的孔子,自然会得以有机会目睹这些规模浩大,礼仪规范的活动。

孔子除了学习礼仪外,在稍微年长之后,便通过一定的途径,学会了识字并读到了当时的一些典籍,例如《诗》、《书》。

《诗》,又名《诗三百》,是西周以来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总集。后被称为《诗经》。《书》,是春秋中期以前的中国历史文献汇集,后称《尚书》或《书经》。

《祁》、《乐》也都是孔子最为倾心的书籍,少年时期的他对这两本书爱不释手,不忍丢弃。

生活是艰难的,但是孔母颜征在是坚强的。她把生活艰辛的苦水咽入肚中,忍住丧夫的悲痛,尝试过各种营生。她在门前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种上五谷杂粮和一些蔬菜,总算勉强维持生计。她还给人家洗洗补补,做些零活。冬天夜长,就在菜油灯下编织草鞋,也可以赚些零花钱用。就这样,征在节衣缩食,苦苦支撑着,惟一的希望和安慰便是她的儿子——孔丘。她一定要把儿子抚育成才,将来光宗耀祖、重振家业、实现丈夫的遗愿。

母亲的坚韧和家境的艰难促使孔子更加发奋读书。儿子孔丘在学习上显示出来的无比聪敏和极为认真的态度,使征在从心里感到满意。与此同时,她也感到了自己学识有限,常常被儿子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征在决定把他送到外祖父那里接受教育。外祖父颜襄满腹经纶,通今博古。早年曾做过官吏,告老后亦潜心治学。如今颜老虽已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但他精神矍铄身体健康。

颜老平时就非常喜欢孔丘这个小外孙。如今听女儿说外孙越来越聪颖好学,学而不厌,便欣然收下了一生中最后一个弟子。

孔丘师从外祖父苦学3年,在此期间,颜老把几十年积累的学问全部传授给了孔丘。

快乐的学习生活伴着孔丘的成熟,促使孔丘有了很大进步。但不幸又一次降临到仲尼的头上。

有一天,颜襄正在给孔子讲课。讲着讲着,颜老忽然一阵头晕目眩,精神恍惚。他自知不妙,生命已到尽头,恐怕不能支撑多少时候了,便让孔丘扶他在躺椅上休息了一会儿,稍稍缓解以后,艰难而又深情地对孔丘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学识传授给了你……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时机到来,就要竭尽全力报效国家……要成大器……人生在世,要成就一番事业,让后人景仰和效法……若能做到这一步,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老夫我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颜老死去以后,征在失去了娘家经济上的资助,生活更加举步维艰。由于长年的操劳,征在的身体已经越来越瘦弱,有时还通宵达旦咳喘不止,不能安眠。

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孔丘的心。他恨自己不能为母亲分担家庭重担,排解心中的忧愁。经过长期的思考,终于作出了决定:他要边学习边赚钱,养活母亲和自己。

于是他开始了打工的生涯。他跟隔壁邻居学会了赶车,他还去农家放过羊。在家里,他也总是帮母亲干一些家务。

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母亲知道了儿子的事。满心盼望着儿子出人头地的征在心如刀割,对这个懂事的孩子又爱又气。

赴宴受辱一晃孔子19岁了,他奉母命与宋国兀官的女儿结婚了。第二年便有了一个儿子。

此时的孔子,已在鲁国官府里担任着小小的官职。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辛勤地劳作着。

仲尼官职很低,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微不足道。他的职务原来是看管粮食仓库,但这个低贱的工作并没有埋没孔子的才华。他的博学被当时鲁国国君所知,当他喜得贵子之时,国君还送给仲尼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

孔子为了感恩国君,便给儿子命名为“鲤”,字“伯鱼”。

学识渊博的孔子,渐渐地闻名遐迩,于是有很多人主动求上门来请求进入师门,拜孔子为师。

这样,仲尼一边做官,一边教书。后来,由于弟子逐渐增多以至忙不过来,就索性辞去官职,专门搞教学工作。

教书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弟子,他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研究学问。

在治学的同时,他还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努力做个“君子”。

长年含辛茹苦,被生活重担压得未老先衰的颜征在终于一病不起,年纪轻轻便匆匆地结束了她的一生。孔丘悲痛欲绝,一头昏倒在母亲身上。

但不能一味地悲痛,怎样入殓?怎样殡葬?这次仲尼可遭遇到了难题,按照古礼,父母死后一定要合葬。但是,他不知道父亲的坟墓在什么地方。

母亲生前只告诉孔子说:父亲葬到了一个叫防山的地方,从没有告诉孔子具体的地址。另外,春秋时期的风俗是墓地不立碑。所以,如果没有参加葬礼的人,很难知道孔父究竟葬在了什么地方。

日影在移动,时光在逝去,看热闹的人不少,就是没有能指点的人。

突然,一位中年妇女来到这里。当她问清了棺木里的人是谁后,放声大哭起来。原来,她就是叔梁纥夫妇的故友——曼父娘。在她的指点下,孔丘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孔丘终于合葬了父母亲。

把母亲的灵枢安葬好以后,仲尼跪拜了良久才离去。

孔丘殡葬母亲之后,按照母亲平时的教诲,仍旧努力学习,等待时机,施展才能,光宗耀祖,报效国家。一天,老朋友颜路跑来告诉孔丘说:“鲁国大夫季武子季相国要举行招待士的宴会了,你有没有被邀请呢?”

鲁国社会中的士,在当时是贵族的最低一级。但是它的地位虽比其他贵族低下,却是进入上层社会的起点,士的人数众多并接受过系统教育,是政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来源。因此,鲁国的执政者利用宴会,招贤纳士,选拔人才。而文人学士则通过宴会,聚在一起,可以演习礼仪,切磋技艺,也可借此接近上层,结识社会名流。

孔子虽未受到邀请,但他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他认为自己懂得一些礼仪知识,去参加“士”的宴会是够格的,何况自己在曲阜已小有名气呢!

当时的鲁国,国君是鲁昭公,但他只是名义上的国君,不掌实权。真正的大权落在了三家大夫的手里,他们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

其中季孙氏实力最强,权力最大。他担任了鲁国首席执政官,那时称为相国。人们又以冢宰相称。鲁国的读书人要想争得一官半职,当然得通过季孙氏这一关了。

在孔子的期盼之中,宴会终于举行了。一大清早,身高9尺6寸的孔丘就穿戴整齐了。一件青色衣衫,一顶“章甫”帽,孔丘正在服丧期,腰间扎一条白麻带子。他潇洒英俊,文质彬彬,兴冲冲地朝相国府走去。

相国府高墙大院,森严雄伟。那一天,大门洞开,门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孔丘随着众人一脚跨进门去。哪里料想到,恰巧在这个时候,门内闪出一个人来,一把拉住了他。

“且慢!”一声吼,把孔丘吓了一大跳,孔丘抬头一看,这个人不是季孙大夫家的家臣阳虎吗?

其实,这个人的本名叫阳货,就因为他凶猛像老虎,所以人称阳虎。这个人的长相和孔丘颇有几分相似,只是阴险而又诡计多端,因此是一脸的凶相。眼下阳虎正在走红。当时的鲁国,季孙氏控制了鲁国国君鲁昭公,而阳虎控制了相国大夫季孙氏。这是人所共知的。

阳虎凶狠狠地问:“孔丘,你到这里来干嘛?”

孔丘答:“季孙大夫宴请鲁国的文人学士,我来赴宴。”

“季冢宰设宴招待士人,士是贵族,可您没有被邀请啊!”阳虎满脸讥讽地说。

“我是贵族之后……”孔丘面带怒色,声音发抖。

“什么贵族?是放牛贵族还是吹唢呐的贵族?哈哈……哈哈……”

孔丘拂袖转身而去,心情懊丧、万般无奈地回到了家中。

这是孔丘想进入贵族社会时遭遇到的当头一棒啊!

面对难堪的羞辱和打击,孔丘只好默默承受这一切,把苦涩吞进了肚里。但这一番挫折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

在年轻的孔丘的心灵深处,对贵族的等级制度并没有任何的抵触和反抗,他是以一种膜拜的敬畏之心,由衷地顺从和接受了。

通过这一次受辱,他更深深地认识到像他这样的年轻子弟想挤进贵族的行列,挤身仕途,靠的只有知识、学识和本领,还有精通六艺。从此,他更加不知疲倦地发奋学习。他一面钻研礼乐书教,一面练习射和御。

功夫不负有心人,孔丘的努力再加上天生的智慧使他的学识越来越广博,越来越多的人都来拜他为师。

发奋苦读春秋时期,凡是上流社会的贵族,都必须学会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称之为“六艺”的基本功。因此,六艺是孔子学习的主要内容,他学习的方法是刻苦地自学和虚心地向别人请教。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次偶然的机会,孔子听说郯子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他十分钦佩,真是天赐良机,千万不能失去这次学习的机会。

一大清早,孔子就穿戴整齐毕恭毕敬地守候在郯子下榻的馆舍门前,恳求郯子赐教。可是,没想到郯子出去赴宴了。

炎炎烈日下,孔子站在馆舍前,自觉头昏眼花,眼冒金星。真是熬煞人也,但这并没有改变孔子的求教决心。

宴会结束后,郯子乘车回到馆舍,郯子望着眼前这个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青年人,不觉心生喜爱之情。再看看那经烈日熏晒而汗流浃背湿透的衣衫,又不觉心生怜惜之情。

恰巧这时候,陪送郯子一起回馆舍的鲁国仲孙大夫走下车来,见是孔子,便向郯子引荐,于是孔子随一行人来到馆舍里面,分宾主而坐。

孔子开门见山,提出了他的问题,说:“孔丘听说贵国特别重鸟,以鸟作官名,不知是什么原因,冒昧求教,不知能赏脸否?”

郯子见孔子如此虚心好学,很受感动,不顾疲劳,娓娓谈了起来:“从前黄帝用云纪事,故百官都用云来命名,炎帝以火纪事,故百官都用火来命名,共工氏以水纪事,故百官都用水来命名,大吴氏以龙纪事,吾郯国祖先少障氏立国时,有凤凰立于梧桐树上,先祖以为是吉祥之兆,所以用鸟来命名百官,以鸟命宫的制度就这样确立了。”

孔子感谢郯子的认真赐教,又询问了一些别的问题,郯子也都一一回答,孔子再三道谢,告辞而去。

孔子有着超群的音乐天赋。各种乐器到他那里,一练便会,无师自通。但是,他知道自己好多地方都未能得其要领,更谈不上登堂入室,所以决心求名师指点。

春天,孔子整理好简单的行装,出门远行。他要到晋国去拜师襄子为师,讨教音乐方面的问题。

在那里,孔子虚心请教,从不满足,领悟到了音乐的真缔。

转眼间,孔子已经来到这1个多月了。在此期间,孔子和师襄子终日论琴谈曲,成了知音。在两人即将离别之际,孔子深情地对师襄子说:“全仰仗夫子教导!要我如在黑暗中遇到了光明。我不虚此行啊!”孔子再三道谢,方恋恋不舍地告别离开。

鲁国的太庙是学习、了解西周历史、鲁国历史以及各种礼仪制度的理想场所。勤学好问、学而不厌的孔子,怎能放过这样的学习条件呢?

孔子在太庙里所见到的,有的是他熟悉的,他从小便在郊祭活动中见识过,自己还仿效着演练过,还有很多是陌生的,要深究起来,他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懂就问,这是孔子的性格。于是等祭礼完毕,参加祭礼的人大多散去后,孔子便向赞礼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请问什么情况可以用八佾舞?什么情况用六佾舞?”

“祭周公的祭典上能奏《韶》乐吗?”

赞礼官是一个50多岁、知道得很多的长者,他对孔子提出的问题,耐心地一一作了回答,并且以赞许的口吻对孔子说:“先生很虚心好学啊!”

孔子上前作揖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晚辈在这里谢谢您了。”

孔子沿着勤学好问的自学道路不厌不倦地学习,他的礼乐知识达到了博大精深的程度。他的射、御、书、数这四门技艺也样样精通。

没过多久,孔子的名气便传开了,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慕名前来拜师学艺。

京师洛邑是春秋时期全国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周天子所在的地方,收藏着全国最丰富的文物典籍,保存着最完备最典型的国家礼仪制度。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展开,孔子觉得有必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所以,他决定去京师洛阳求学。

马蹄声声,车轮滚滚,装饰一新的马车,在阳光照射下,放射出欢乐的光亮,车上坐着孔子、南宫敬叔以及御者三人,从鲁国曲阜出发,向西南奔驰而去。

当时正是暮春时节,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出了城门,顿时觉得天也宽了,地也广了,蓝天白云,万里晴空。路旁有杨柳轻摆腰肢,好像在跟过往的行人打招呼。各色野花一点点、一簇簇,像天上的星星在眨着眼睛。

望着眼前的美景,孔子不禁想起含辛茹苦的母亲,慈祥而博学的外公。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历历在目。孔子心里默念着:

“妈妈、外公,丘儿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要继续完善自己,不断磨练自己,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你们在天上保佑我吧。”

孔子这一次到京师去,可以说是他走向社会以来最愉快的时期:兴办学堂的成功,鲁国贵族的赏识,鲁昭公的支持,都使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希望更加丰富君臣礼仪方面的知识,以备有朝一日进入上层社会。

同类推荐
  • 立志勤学(上)

    立志勤学(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盛开·90后新概念·光芒

    盛开·90后新概念·光芒

    作为盛开的新特色系列,本系列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他们用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

    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性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以及医学护理模式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对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质量内涵要求。经济全球化和医学教育标准的国际化带来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发展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和研究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 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本套书全部精选中华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亲情故事》、《感恩故事》、《美德故事》、《爱心故事》、《心灵故事》、《修养故事》、《勤俭故事》、《习惯故事》、《处世故事》、《交际故事》、《读书故事》、《学习故事》、《成长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爱国故事》、《军事故事》、《英雄故事》、《智慧故事》、《谋略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好老师 好校长 好家长

    好老师 好校长 好家长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教育的重大课题,是千千万万家庭最关注的问题。本书围绕“做好老师”、“任好校长”、“当好家长”三个主题,以作者亲身经历和案例为题材,展现了中、小、幼教育阶段学生、教师、校长以及家长的丰富多彩的教育与生活侧面。其中情节生动,事例典型。尤其是诸多具有哲理的警句,说理质朴,思维先导,是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对教育改革的探讨,也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本书对教育工作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对有志于教育改革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热门推荐
  • 太上日月混元经

    太上日月混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指尖的蝴蝶还在飞

    指尖的蝴蝶还在飞

    花季女孩儿的迷茫梦,即使坎坷遥远,也会相信:指尖的蝴蝶还在飞!
  • 半日斋

    半日斋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当铺,名唤作半日斋的,这当铺却不同于其他当铺,所有的东西只换不当,于是,一系列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暗夜之舞

    暗夜之舞

    她,21世纪夜杀之神,绝情绝爱,却被唯一珍惜的妹妹所害。他,强大逆天,视女人为毒物,却唯独对她宠溺有加。初相见,她勾着他的下颚,调戏道:“美人,从了我如何?”再相见,他执着她的手:“你不是要我从了你么?我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你从了我比较好,怎样?”
  • 我的哥们儿梁睿诚

    我的哥们儿梁睿诚

    一首小诗,记录日常所见所闻所想,随心而动。
  • 暗黑总裁的替身逃妻

    暗黑总裁的替身逃妻

    他是商界战神,亦是神秘组织的领袖,铁血冷面,唯独对她霸道专情。十年后再次相逢,却是命运捉弄。一场意外,孪生姐妹身份互换;她回到他的身边,却是形同陌路。她一次次地逃跑,他不厌其烦地追捕。本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接踵而来的却是身份揭穿、蓄意欺骗、冷血报复,最终遍体鳞伤。待真相大白,原来‘爱’是她。十年的刻苦铭心、爱恨执着,是继续还是就此终结?且看小虾米挑战大总裁……
  • 致青春的冬暖夏凉

    致青春的冬暖夏凉

    文案:春山潺潺,秋水盈盈。寒来暑往,冬暖夏凉。
  • 乾坤顺

    乾坤顺

    太古时代,盘古大神开天辟地,黑暗散去,混沌宇宙始开。太古道祖为重整乾坤,在齐天山创立道道山庄,收徒讲学,弘扬大道。为迅速结束纷争,道道山庄以武力压服各界,天地暂归平静。万年后,道道山庄中道院大执掌突然仙逝。中道院衰落,对其它各大院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从此,道道山庄陷入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就在此时……
  • 何为天道

    何为天道

    何为命运?何为天道?龙岳的机遇是福是祸?为何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