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4000000049

第49章 设置内阁,文官治国——建立一个得力的“助手”机构

身为一个颇有政治头脑之人,朱棣深知:依靠武将可以得天下,但却不能治天下,要想将国家治理好,关键还要采用文治,毕竟哪个朝代的百姓也不希望遇到一个暴怒嗜杀的皇帝。况且,仅凭一人之力很难能够将国家的众多事物处理的井井有条,建立一个“秘书”班子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棣自即位后,就将自己的主要经历放在了北部边防之上,所以能够用于处理国家琐事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充裕,而且考虑到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原本丞相所负责的事务一下子都压到了皇帝的身上,实在是不堪重负。所以,朱棣上台后就萌生出建立“助手”组织的想法。于是,内阁制应运而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内阁和丞相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拥有者,然而这种认识并不准确。

丞相制历来是封建君王实行文治的典型标志,而丞相也担当着皇帝第一助手的职务,皇帝往往是受命于皇帝处理繁杂的国家事物等,所以权力当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一来,君权和相权便出现了矛盾,于是历代统治者便开始逐步削弱相权力,加强皇权。 秦汉时期,是相权最为鼎盛时期,当时的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不仅可以参与国家要事的决策,还能够号令百官,统领全国大小事务。相权的鼎盛使得天子的权力则显得相对薄弱,这个时期,丞相的地位是很高的,即便是天子也要敬重几分,上朝时,坐在金銮殿上的皇帝也要起座对丞相打招呼。 汉朝时,统治者意识到了相权膨胀的这个问题,所以开始削弱相权力。汉武帝设尚书台逐步分夺相权,随着尚书台权力的扩张,丞相的权力逐渐缩小,到了东汉时期,尚书已经成了事实上的丞相,“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从此,丞相便成为一个虚职,而尚书成为皇帝最为主要的“助手”班子。 到了隋唐时期,则采用了三省制度,也就是丞相为三省长官,他们同时议事,最终由皇帝裁决。由于三者权力相当,所以形成权力制衡,谁都无法专权,相权再次被消弱。宋代赵匡胤时,对相权进行分割,将军事权力分给枢密院,财政权给三司使,丞相便只剩下行政权,而且还要受君王的节制。元代是单省制度,只设有中书令,中书令下设左右丞相。由于中书令常常是虚位以待,所以丞相就是一个官架子,没有丝毫的实际权力。 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他索性借胡惟庸案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并为自己的子孙定下规矩:“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有奏情设立者,处以极刑。”就这样,本是皇帝得力助手的丞相制便被彻底废除了,自此皇帝也就成为了事必躬亲的行政首脑。 朱棣即位后一直在大肆宣称恢复祖制,所以自然不敢请以违背朱元璋留下的训示,恢复丞相制。再者,朱棣是一个对于权力非常有欲望的君主,他也不可能会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分出去。丞相制废除了不要紧,关键是皇帝治理国家需要帮手,而且必须是有真才实学的帮手,否则皇帝就会成为光杆司令,到时候即便是累死当场,也是难以将国家治理好的。 虽然朱棣是骁勇善战的将军出身,但是他并没有采用武治,而是一上台就极力宣传自己的文治政策,并借此以笼络广大读书人。一方面,朱棣需要招揽一批能人异士充当自己的助手,为治理国家大事献计献策,积极谋划;另一方面,朱棣又要保证手中的权力没有丝毫流失。 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是果断放弃其中之一较为明智。然而朱棣是何许人也,他在政治上的头脑并非常人所能及。在经过精心的考虑和设计后,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出炉了,这就是明朝开创的内阁制。 早在朱元璋在为时期,丞相废除之后,皇帝的政务陡然繁忙起来,为了减轻自己的政务,朱元璋专门增设了“四辅官“,这些人虽然都是从众人当中挑选出的有才之士,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授予高官,而只是让他们“侍左右,备顾问”,由于他们官职低,没有实权,所以对于皇权并没有什么威胁。 朱棣在内阁制的设立上,正是借鉴了朱元璋的这一做法。“永乐入践极,始开内阁于东角门。”解缙等7人在朱棣的安排下“入直文渊阁,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虽然名义上内阁的权力很大,能够参议国家大事,定夺六部事宜,但是阁臣官位很少会超过五品,没有实际权力,而只是充当皇帝的“助手”,为其治理国家提供建议,真正的决策权还是控制在皇帝手中。 幼年丧母的经历和多年的军营生涯,早就了朱棣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和习惯。在治理国家上也是一样,为了找到这种安全感,他设立了两套“助手”班子。

一套就是我们上边所讲的内阁,永乐年间内阁由七位文臣构成,阁臣成为大学士,而且时常与皇帝一起从容议事,在众官员中有用较高的为王,但是官职品级并不高。为了使得这套班子能够很好的起到辅助自己治理国家的目的,朱棣还专门规定了阁臣所享有的特权——“密揭”。 另一套助手班子就是外廷,也就是皇帝下设的六部,六部往往分别管辖不同的事物,分工十分明确,同时也拥有较大的行政权力。作为皇帝,朱棣治理国家主要是靠六部传回的各种一线信息,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政策,最后再交予六部去分别执行和贯彻。虽然六部各司其职,但是朱棣仍然感到不安。于是,他便建立了内阁,形成了两个助手班子,同时两个班子同时运作,以保证政权的稳定。 在两个班子的情况下,朱棣所获得的信息远远要全面的多。况且内阁享受“密揭”的特权,这是所有官员都没有的,于是便形成了“处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局面。没有实权的内阁能够在无形当中牵制外廷,从而减轻了朱棣治国的负担。不能不说,朱棣设计出的内阁制是十分巧妙高明的。 内阁可以说是朱棣一手缔造的最为得力的助手机构,为了保证这个助手机构的正常高效运转,朱棣在选人上可没有少下功夫。朱棣宣扬文治,所以内阁当中所招揽的全部都是文人,没有一个武将。为了保证自己“智囊团”的高水准,朱棣在文人当中也是选有才者据之。 朱棣出身于武将,所以身边的人才多的是精兵良将,要说文士却是寥寥无几。此外,朱棣还有意利用内阁来招揽建文旧臣和天下读书之人,所以内阁所启用之人要么是建文旧臣要么是文士新秀,而朱棣的原本的谋士如姚广孝等人则均不在内阁之列。 为了让自己精心挑选的这些助手们忠心耿耿的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同时又部队皇权产生威胁。朱棣采用了明褒暗贬的策略,此处的明褒是指,在朝廷内外大肆传扬内阁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并以此来抬高内阁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而暗贬则是,对于所有的内阁阁臣都授予比较低的官职,即使有功,需要提拔也绝对不超过五品,但是在财物赏赐上,却和六部尚书比肩。 朱棣虽是武将,却重用文官治国,并开创了内阁制,建立了自己的“助手班子”。从此内阁与外廷同时运转,共同为国家的治理贡献力量,而作为权力顶端的朱棣,则驾驭着这两个助手班子,朝着国家大治的方向稳健的迈出了前进的脚步。

““谋国”术”单兵作战不可取,集团作战更有力 朱棣善于治国,却不是一个自视甚高的君主。他深知:治理国家和打仗一样,单兵作战必然会失败而亡,只有集团作战才能战无不克克无不胜。为了治理好国家,他广招治国贤才,并专门建立了内阁,建立起忠于自己的助手机构。在集团作战的基础上,最终营造出了永乐太平盛世。 生活或者工作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自视甚高,不愿意找助手,总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必定能够达成目标。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总有完成不了的事,只有适时的建立助手集团,不断笼络实力超群的助手,我们才能够完成更为复杂的事物。

同类推荐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像赫本一样优雅

    像赫本一样优雅

    上帝亲吻她的脸,赋予了她美丽与善良。她的优雅与端庄通过银幕,落入世人的眼,融化人们的心。她是奥黛丽?赫本。她用一生优雅的传奇,告诉世人,天使曾来过人间。她高贵典雅,清新脱俗,是淑女的典范。她以一部《罗马假日》将天使的魅力尽展。纵然生活、事业、爱情、亲情、友情里交织着诸多的幸运与苦难,她总是静默地咀嚼辛酸,珍惜幸福、绽放优雅。她总是带着亲切友善的语言,带着善于探寻别人优点的眼睛,带着一颗善良之心通往人们灵魂的窗口,播撒爱的甘泉。多年以后,天使终于回到了上帝身边。而银幕封印了她璀璨的年华,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经典。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
热门推荐
  • 颜门神魔录

    颜门神魔录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盘涅凤凰。炎黄子孙,千古未有断绝;华夏圣邦,与天地同生,共日月齐辉。不知尘世经历了多少乾坤,更替了多少朝代。也就到了那唐朝。话至此间,便不多言。且单说李唐天下之事,回头再说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南宫司徒。这些个姓说起来可谓:“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但见:天花乱坠,处处罗皂飘飘献花奉果;地涌金莲,时时青衫荡荡吞云吐雾。这多姓中,也只单以“颜”姓为主,他姓为辅。于是,便有了这一部《颜门仙魔录》。
  • 龙炎炙天

    龙炎炙天

    人道还是天道......选择放弃还是继续执着......两千年的追寻和三千年的等待,人生中的抉择最让人无奈,走尽仙途,仙道自在人心......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我国的佛教寺庙有三大类型,这是由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形成的。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最早从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
  • 学会发泄:发泄是一种自我完善的人生智慧

    学会发泄:发泄是一种自我完善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一本励志书,是通俗读物。本书从几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在压力面前,学会发泄,并调整好心态,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获得成功。
  • 叛逆千金

    叛逆千金

    一场车祸使她变得不再爱笑,她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从最开始的好好学生变成了街头小混混,无论是谁说他他都不会去听,直到…………
  • 僵尸之真祖传

    僵尸之真祖传

    上不拜苍天,下不跪大地,不敬神与佛,不惧妖与魔;以力破万法,以怨为力,以血为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与天地同寿,亘古不朽,且看最低级的僵尸,为红颜与天地为敌,为兄弟与诸神大战,百战千回,生死相依,且看他如何王者归来!
  • 三奴时代:婚奴 房奴 孩奴

    三奴时代:婚奴 房奴 孩奴

    《三奴时代——婚奴房奴 孩奴》中,宝宝两个月了,禁欲好久的老公终于按捺不住将我按倒在床“就地正法”。两个人正激烈的运动着,旁边传来一阵洪亮的哭声。转头一看,不知何时醒转的宝贝正睁着大眼打量着我们;老公抚额低叹兴致全无,我只能在旁边苦笑。自从孩子出生以后,不,应该是从我们真正进入社会以后,我们就注定了“一生为奴”……
  • 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儿女,这是母鸡也会的,可是教育他们,却是我们伟大国家的事业。”在儿女教育问题上,我们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向父母们建议: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使他们具有独立性,这是对孩子一生负责,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对独立精神的最好总结,是一句饱含智慧的名言。读者将读到的数十个教子故事,字字珠玑,令人回味无穷。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父母们。
  • 蜜爱绵绵:恶魔校草宠上天!

    蜜爱绵绵:恶魔校草宠上天!

    明明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纪,自家老爸老妈就给自己订了一门婚事,对方还是个从未见过的臭小子?我不要!所以,颜初暖逃婚了。出逃后闺蜜温涵悦给自己安排了一间公寓住,后又以平民的身份进了全国最好的贵族学院。本想平平淡淡地过到成年,到时候自己就自由了,可没想到,颜初暖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宠文1v1,各位小天使敬请跳坑(-^〇^-)】
  • 默临一笑

    默临一笑

    江默,你给我过来!沈浩,你在喊声试试!好了,对不起,老婆我错了。跪洗衣板去!是!听说男神也玩网游,但是这个怎么有个不对劲。当初江默为了沈浩去玩剑绝,但是怎么不对劲,自己竟然莫名其妙成了沈浩的徒弟,然后......江默表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