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5700000002

第2章 概念辨析

一、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最初是指那些不同时期有着殖民地经历的国家和地区,后来逐步作为一个特征性指标,通常用来代表一组国家群体,与发达国家相对应,主要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方面的综合特征,通常概括为:生活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口增长率高和抚养负担重;较高的失业率和不充分就业;对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严重依赖;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和依附性(托达罗,1985)。有时也作为国际关系中的利益集团或政治集团概念,如早期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中的77国集团和后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24国集团,就是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代表者的身份出现的。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自然、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情况各异,导致经济发展的初始水平不同,加上之后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目前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群体,不仅与发达国家相区别,而且其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实际上,发展中国家这一术语包括了一群差异很大的国家和地区,既有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肩的少数产油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经济体,也有处于极度贫穷的国家,收入水平高低悬殊,经济结构也形态各异。因此,通常根据不同分析目的,对发展中国家再进行分类。

本书从跨国企业母国角度指称的“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工业化已取得一定成就的国家和地区,典型的是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以及拉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是已形成了工业化的制度环境正处于工业化推进过程的国家和地区。至于工业化水平极低、经济长期停滞的最贫穷国家,严格说来称其为发展中国家有些名不副实,它们既很少有外资的流入,更谈不上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因此本书不包括这些国家。

据联合国资料,整个70年代,发达国家的GDP共增长35%,而发展中国家则增长88%,其中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尤其显著。这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产生的前提。

更重要的是,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国内出现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这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产生的基础。一般而言,企业国际化生产的能力与企业的成长速度和规模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如1981年印度最大的 10家企业的国外投资额占该国对外投资总额的62%;在巴西,形成了诸如沃托兰廷、马达拉左、博扎诺、西蒙森等在纺织、服装、食品、制革等行业居于领导地位的大企业,它们是从事国际化生产的主体;墨西哥、智利以及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是同样的情况(Kumar and McLeod,(ed),1981;Lall,(ed),1983)。阿根廷1974年的企业普查资料显示得更清楚。

并且,这些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具有了出口的经历,特别是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的出口结构,均对本国企业的出口采取了不同方式的鼓励措施,使企业积累了参与国际市场经营和竞争的经验,这也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形成的基础之一。

根据上述的界定,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是石油输出国,如委内瑞拉、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中东国家,它们利用石油产业及巨额石油收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第二类是较小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它们在工业化程度提高之后,企业面临自然资源有限、国内市场狭小的问题,试图通过跨国生产谋求发展。第三类是较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巴西、阿根廷、土耳其、菲律宾等,这些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工业化程度也较高,国内企业凭借已有的实力和经验从事国际化生产。第四类是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印度等,由于它们国内经济总量大,地区和部门的不平衡程度较大,有些地区或部门甚至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在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也能形成一定数量具有跨国投资实力的企业。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作为一个理论概念与发展中国家联系在一起,是战后发展经济学兴起的标志。过去通常用“经济增长”或“经济进步”等概念来指称一般意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或生活水平提高过程。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不仅包括随时间过程的经济总量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包括随时间过程的经济结构转换和更多经济主体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钱纳里,1975,1981,1986;吉利斯等,1983,1987),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过程的核心。于是问题就归结为:工业化的要素是什么?工业化的机制是什么?经济学家们在前一个问题上并无实质性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在后一个问题上的观点差异形成发展经济学的不同理论范式。

发展经济学有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奈特,1991)。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就是政府通过计划化加速资本积累和工业化的过程,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结构特殊性和在此环境下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强调政府在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中的重要性。在对政府行为和其他经济主体行为缺乏理论分析的前提下,假定政府是惟一合格的经济发展主体,其他经济主体是被动的或消极的。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则认为,经济发展就是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过程,落后国家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和能力,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过多介入,只会抑制其他主体的积极性,并会造成新的市场不完全和市场失灵,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就是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理顺价格”,利用市场是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形成了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论,以及把文化、制度作用内生化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谭崇台,1999)。

发展经济学的两种范式均包含许多正确的观点,但是都忽视了企业这个经济主体的作用,忽略企业层次的静态和动态效率,更没有对企业的学习机制和成长过程进行分析,这是发展经济学的整体解释能力和指导作用有限的重要原因。因为经济系统中的资源主要在企业内部被使用,而不是直接决定于市场的运行(科斯,1991),经济发展的要素和政策投入都必须通过企业层次的活动和努力,才能转变成一定的发展绩效。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假定,经济发展起步时,企业本身不具有相应的技术和组织等能力,但这些能力的获得是自发的、无代价的过程。新古典发展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外生的,企业具备了相应的经营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平均分布的,这样在市场信号引导下,企业一开始就是按既定的生产函数运行。因此,通过政府或者市场配置的资源,均能在企业这一层次自然产生静态和动态的效率。

实际上,上述假定并不合理,甚至是一种误导,即使在发达国家,企业也不是及时而无代价地获得相应的能力,使用同样技术的各个企业在生产率上也显示出长期的差异(纳尔逊,1996)。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时,企业并不具备必要的能力,即使外部存在可以引进或模仿的技术和经验,企业也要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必须投入时间和努力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甚至大量的传统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也是新的。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可获得性、要素市场发展程度、投入品和支持性服务状况等均不理想,因此,企业能力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加上缺乏企业经营的支持性环境和制度,使企业无法占有投资的风险报酬,也抑制了企业获取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因此,本书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一国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过程,虽然表现为宏观层次的现象,但实质是一国微观上生产能力的获得和提高过程,表现为微观经济活动以更复杂的技能和技术“改造”了原来的活动,使得大部分投入品、资本品和支持性服务能由国内生产和供给,也就是以日益增长的国内物质、人力和技术投入来不断使生产活动深化和复杂化,而这些均是取决于一国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企业活动的扩展与深化,也就是取决于企业成长。

二、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获得国外经营单位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投资,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个方面,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种形式。通常有三种情况:投资建立一家新的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投资收购国外一家现存企业的控制性股份;与国外经济主体共同投资建立合资企业。一家企业的最初对外投资标志该企业成为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获得经营控制权为条件的资本流动(金德尔伯格,1982)。第二,对外直接投资是包含企业一揽子经营资源转移的资本流动(小岛清,1987)。经营资源是指企业经营中发挥作用的各种专有要素,主要包括专利、技术诀窍等生产性知识;经营管理的技能和知识;商标和市场营销技能等。这些经营资源一般难以在要素市场上进行交易。第三,对外直接投资是经营资源由投资国特定部门的特定企业向受资国同一部门特定企业的转移,因此这种投资通常是企业利用某项经营机会时投资决策的附带结果,由于企业投资决策是一项长期性的决策,这种资本流动较少受目前金融市场状况的影响(威廉森,1987)。第四,对外直接投资并不一定是母国的货币资本流出,因为企业可以在东道国当地或国际金融市场筹资,也可以是设备、技术或其他无形资产的作价入股,在投资完成后还可以是国外子公司的利润再投资。此外,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外投资必须面对不熟悉的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环境。

跨国企业就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本国之外拥有或控制价值增值活动单位的企业(Dunning,1993b;2000)。虽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联盟等形式进行跨国界的价值增值活动,但理论上一般均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拥有或控制价值增值活动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本国企业就是母公司,母公司所在国称为母国,国外的价值增值活动单位就是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子公司所在国称为东道国。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组织,其活动的最终结果必须为顾客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表现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同时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必须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价值。企业为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通常称为价值创造活动或增值活动,这些互相区别又互相关联的活动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每一种活动就构成价值链的一个环节(波特,1985)。不同产业的企业由于业务不同,其价值链的具体内容有所区别,但基本活动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价值链加以表示。价值链的各环节所要求的要素比例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区位的要素禀赋状况配置相应的环节,就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由于价值链的各环节可以在空间上分离,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某项增值活动或环节及其机构安排在国外,就成为跨国企业。

跨国企业与两类企业具有可比性,一是单纯以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市场的企业,与这类企业一样,跨国企业也从事国际贸易,但后者在国外拥有和控制着生产或服务单位与设施;二是国内的多工厂企业,跨国企业也是多工厂企业,拥有两个或更多的经营单位,并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内部化交易,但后者至少有一个经营单位在国外,内部化交易是跨国的,而不仅仅在国内。凯夫斯(R。 Caves,1996)把跨国企业作为多工厂企业的一个种属,并分为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多元化三种类型。

由于公司是企业的一种形式,两者在本质上相同(高程德,2000),并且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通常均是以公司的形态存在,因此,跨国公司和跨国企业这两个名称可以互用。按法定的财产组织形式,企业可以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类型。公司制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分离的经理支配性企业(A。 Berle&;G。 Means,1932),它们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在资产、销售规模等方面均占绝对支配地位,以致加尔布雷斯(J。 Galbraith,1967)认为,现代经济就是少数公司组成的计划体系支配大量小企业组成的市场体系这样一种“二元体系”。钱德勒(A。 Chandler,Jr。,1977)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包含许多不同营业单位、并由各层级支薪经理所管理的大型工商企业(公司),已接管了协调生产及分配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功能,可以说“看得见的手”取代了“看不见的手”。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通常均是规模大的公司企业,因此称为“跨国公司”更名副其实,本书之所以使用“跨国企业”,主要是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复杂性和从事对外投资企业的多样性。现有文献中对以发展中国家为母国的跨国企业有不同的称谓,如新兴跨国企业(S。 Lall,1983),第三世界跨国企业(威尔斯,1983),南方跨国企业(K。 Khan,1986)等。主要突出它们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差别,识别已有的跨国企业理论的局限性,试图通过对这些差别及其形成原因的解释,形成新的理论。

三、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国际化生产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营学和国际商务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跨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商品、服务和要素的流转与转换,企业这种参与和利用国际市场的方式有三类:出口、契约式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出口作为国际化经营的传统形式,可以是通过本国的中间商或代理商进行的间接出口,也可以是通过本企业设立出口部这样的职能部门或在出口对象国设立销售分支机构进行的直接出口。契约式合作是企业利用其所拥有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等无形资产,与国外企业订立非股权性契约安排获取收益的国际化经营形式,这种契约式合作可通过特许经营、许可证交易、管理合同、营销合同、交钥匙工程、国际分包合同等具体方式加以实施,其中许可证交易最为普遍和典型,收益的水平和取得方式取决于协议的安排。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通过绿地投资或购并方式,在国外建立拥有经营控制权的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为当地市场生产,或当地生产向第三国销售,甚至向母国返销,子公司的股权安排可以是独资企业,也可以是合资企业。

本国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以及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后如何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这是经营学和国际商务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梁能,1995),其中国际化经营通常被看作企业由国内企业逐步成长为跨国企业的过程,上述三类方式也就代表了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三个不同阶段。当企业扩张受到国内市场限制时,会尝试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当国外市场业务有所发展,并要求按国外市场需求开发产品时,企业会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契约式合作;随着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企业会通过直接投资在当地建立拥有控制权的子公司。可见,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并不必然是跨国企业,只有达到直接投资阶段才真正成为跨国企业,当然可以说跨国企业肯定是国际化经营企业。

国际化生产是企业成长的高级阶段,意味着企业由国内企业经由国际化经营企业最终成长为跨国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或能够成长为跨国企业,但所有的跨国企业均是由国内企业逐渐成长而来的,这个成长过程也是企业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积累过程。这里“生产”的概念是广义的,是指企业经营中的所有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环节,而不是单纯的“制造”活动。企业的所有相关价值增值活动按它们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物料储运、加工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研究和开发、采购、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结构管理等辅助活动(波特,1985)。只要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立了从事任意一项价值增值活动的国外独立分支机构,就形成了企业的国际化生产,也可称为国外生产,相应地也形成了组织体制上的母子公司结构。这种国际化生产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统一管理实现跨国界协调和交易,而不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跨国界协调和交易的。

国际化生产作为企业在国际化经营阶段的经营方式选择,既反映了企业在有关国际经营方面市场知识的积累情况(J。 Johanson and E。 Vahlne,1975,1977),也反映了企业对国际化经营不同方式的成本收益比较(T。 Horst,1974;S。 Hirsch,1976)和企业拥有的特殊经营优势与可利用的区位优势的情况(Dunning,1976)。出口、许可证交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可供选择的三种基本方式,它们对一个企业而言并不是简单的相互替代关系,企业最初的对外投资是其成为跨国企业的标志,之后其他方式仍然会在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使用,例如,根据不同市场的情况,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向甲国出口,向乙国出售许可证,向丙国进行直接投资。更重要的是,这三种方式在不同的市场上可能具有相互强化的效果(Scott X。 Liu,1997)。

国际化生产也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对外投资决策的结果。企业成长不论是表现为业务领域的规模扩大或多样化,还是表现为地域范围的国内扩展或国外扩展,均是通过投资决策实现的。投资既属于一种长期性的战略行为,也经常是企业竞争中的一种策略性行为,因此,它既是基于企业现有的能力或优势,更是取决于企业所处市场的结构状况以及经营者对未来的预期。企业向国外扩展,可以在国内投资然后通过产品出口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国际化生产来实现,而国际化生产可以是在东道国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也可以就地生产异地销售。根据对外投资决策的具体动机,可以把国际化生产分为五种形式:市场寻求型、贸易支持型、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R。 Narula,1996)。

本书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跨国投资、跨国企业、企业国际化生产作为意义相似的概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同类推荐
  •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本书将在综述国内外经济区发展的理论及主要实践基础上,分章节深入研究成渝经济区的现状、发展环境、发展的目标与总体思路、成渝城市群的构建、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科学发展之路及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等。
  •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下篇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内容包括: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感言、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苏南模式的演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等。
  • 探索中国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之路

    探索中国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之路

    为贯彻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推动和加强汽车工程图书的出版工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了“汽车工程图书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有关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其中心任务是策划、推荐、评审各类汽车图书选题。图书选题的范围包括:学术水平高、内容有创见、在工程技术理论方面有突破的应用科学专著和教材;学术思想新颖、内容具体、实用,对汽车工程技术有较大推动作用,密切结合汽车工业技术现代化,有高新技术内容的工程技术类图书;有重要发展前景,有重大使用价值,密切结合汽车工程技术现代化需要的新工艺、新材料图书;反映国外汽车工程先进技术的译著;使用维修、普及类汽车图书。
  •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本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分析制度起源问题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在经济活动与制度因素的关系中,提出了价值运动的两个制度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制度问题上,重点分析了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生产总过程运行制度;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对财产公有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新观点。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揭示制度因素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 中小企业28种激励误区

    中小企业28种激励误区

    激励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战略性课题。对于各级主管来说,如果企业不能让一位员工为企业更好地工作,那企业可以找其他人来取代他;但如果企业不能让大多数员工甚至新招售货员更好地工作,那企业就必须激励他们。在保健因素实施成本越来越昂贵的今天,不妨尝试本书中激励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您会发现——原来激励员工也可以这样做。
热门推荐
  • 大花的微小说集

    大花的微小说集

    这只是本微小说集,有别人写的,也有我自己写的,想看什么样的,你们可以跟我说哒~你们可以跟我提意见,记得告诉我,你是哪本书的读者好嘛~
  •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学从词义上看感觉高深莫测,是个很难理解的东西,但它确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同样是声音,为什么有的愉悦心情,但有的却让人心里烦闷?为什么早晨温度低,中午温度高?爆米花“膨胀”的原因是什么?下过大雪后为什么太寂静?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所不在、无处不见的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 蜀山仙侣传:仙侠弑魔

    蜀山仙侣传:仙侠弑魔

    自开天辟地以来,世界分阴阳,万物分阴阳,亦有正既有邪!正邪相隔乃一念之差,前则正,后则邪;或顺天为正,逆天为邪!一言所讲,修仙百艰难,做魔轻易成!然则亘古之理,邪不压正!成魔一天,危害世间万物一时,弑魔永不休止!又因世间阴阳相辅相克,有阴即有阳;有正,必有邪!爱本为世间贞洁圣物,万物向往,万物相爱,以此繁衍生息。其中之理,更是神圣,言曰万物万事不及爱情所美妙!正邪仙魔同样含有本性,七情六欲。虽不求此物,若一旦染身,定避之不开。此爱若天长地久,若忠贞永久,便可突破天地正与邪,突破万物生灵,突破任何时空隔界!然而,爱情有时便会使其选择正邪之途,一念之差即会从此改变...
  • 地下城的战场统治者

    地下城的战场统治者

    “只有外行人才仅仅看重枪械,子弹的力量一样重要。”弹药专家。他们对枪弹制作有着出色的技巧,他们把枪当作生命,子弹当作粮食般珍惜。对于他们子弹比任何技术都为重要。不过对于一位当初听信谗言而成为大将军的东一来说....“谁说弹药只能在远处阴着打,谁说弹药只能在外场远远支援指挥,我偏要用体术加子弹干掉对手。我偏要冲在前面,擒贼先擒王。”这样的一位大将军,却在一次围剿当中....也正是这一次意外,他从天界跌落至传说中的地下城,那个正在发生大转移的地下城...一切也许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 蚀骨甜宠:饿狼老公滚远点

    蚀骨甜宠:饿狼老公滚远点

    她嫁给他三年,他一根手指都不愿意碰她,最后那一晚,她强睡了他,失去女人最宝贵的东西。六年后,他从天而降,以报复她的名义护着她。她却说:“抱歉,你认错人了,我们不熟!”他坏坏的邪笑:“你身上的每一寸我都记得,这还算不熟?”她生性谦和,对谁都和和气气,唯独对他冷漠避之。他一军之长,身份矜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全世界冰冷无情,唯独对她宠之入骨。
  • 无道帝王

    无道帝王

    人道不公,怒拳相向;天道无为,吾为至尊;何为魔道,我即为魔,何为王道,独霸天下。天待我薄,剑劈苍穹!只知道在这里自怨自艾的可怜虫儿,是不配活在这个等级森严、壁垒遍地的世界的!看少年赵炎,改天换地,无道帝王,独霸天下!
  • 美好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美好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本书从各个方面分析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技巧,为您的美好人生路导航指路。在讲述道理的同时作者引用了许多名人的生动故事,使文字显得更为活泼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天周门

    天周门

    一颗寒冰胆,引起仙魔纷争。爱情,仇恨,谁才能主宰她的心。东殿的朝夕相处,他对她情根深种。她也为他背叛了所有,只愿换他一世平安。不要可怜我,不要原谅我,正邪不两立,我不可能回头。满目苍夷,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她是冷漠恶毒的女子,她从不想理解他,当她假装理解他时,他再无安稳!
  • 深爱中国海

    深爱中国海

    以主人公迟大军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优秀的海军军官为主线,展现了浓郁的胶东沿海乡村的风土人情和水兵苦中有乐的磨砺时光。作者以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赵舰、迟大军、史刚、李明涛等个性鲜明的水兵形象。他们把青春与大海连在一起的气魄,足以撼动我们的心灵。
  • 问仙归处

    问仙归处

    一个深谷中长大的少年,一段尘封的往事,一群肝胆相照的朋友,一场刻骨铭心的情感。修仙问道路,红尘最炼心。不羡长生界,浊酒归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