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4400000004

第4章 少年杀手的出现(2)

大黑蜂果然来了,一朵花、一朵花地穿梭。我不敢走进瓜丛中,怕踩伤了瓜藤,只好等在外面。终于等它飞到了最靠近我的一朵花,塑料袋唰的一声罩下去,一直罩到花下面,连花拔起,大黑蜂怎么可能逃得掉呢?

大黑蜂在塑料袋里,单单听那振翅的声音,就惊人、就过瘾。它不是嗡嗡嗡,而是吱吱吱,翅膀振得太快,发出一种高音,再碰到薄薄的塑料袋,就好像飞机的螺旋桨穿进丛林,一副要坠机的惊险。

照老方法,我又把它逼到一个角落,再将塑料袋的其余部分往反方向套,于是那小角落就变成一个小袋子,只要把“开口处”抓紧,对准盒子的缝隙,大黑蜂就飞了进去。

(这次我没有拉观众,唯恐如前一天的“漏气”。)

大黑蜂果然不凡,足有两厘米长,身子大,腿又粗壮,好像一辆会飞的坦克,在盒子里横冲直撞。你不是很强吗?敢跟我狠,现在试试这个,去抓啊!我心里对螳螂喊。可是那家伙就像许多人家的孩子,专会“把着门槛狠”,对自己人像凶神恶煞,出门就变成了兔子。它吓得直躲,大黑蜂飞到这角,它就躲到那角,最后居然爬到盒盖的一边,把头对着角落,变成了鸵鸟。

这下我就真想不通了。它现在虽然还不大,也有了七八厘米长,它如果不知道猎杀,又是吃什么长大的呢?难道它吃素?螳螂明明不吃素啊!

我发现自己需要进修了,如同娃娃总不吃东西,妈妈一方面可以怀疑孩子生病,一方面也得想想是不是自己照顾上有问题。我立刻请老婆开车,带我去图书馆,找螳螂的书。

号称长岛最大的图书馆,有关螳螂的书居然一共不过四本,其中两本只是昆虫书里的一章,剩下两本还是在儿童图书部找到的。难道在美国只有孩子玩螳螂?

虽然是儿童书,内容倒也十分丰富,尤其可喜的是图片多。其中一本《ThePrayingMantis,InsectCannibal》(byLiloHess),单单看这书名中的“Cannibal”(食人族,或吃同类的动物)就惊心动魄,敢情这螳螂不但猎杀别的昆虫,连它自己的同类都吃?

书里也登了一张新几内亚阿斯马特(Asmat)人的图腾木刻照片,刻的正是一只做祈祷状的螳螂。阿斯马特族,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还吃人。吃他们自己的敌人,也吃外来的“朋友”。正因如此,他们特别崇拜会猎杀同类的螳螂,甚至认螳螂做祖先,在矛上、鼓上、盾牌上,乃至酒杯上都刻着螳螂的图案。

书里还登了螳螂孵化的图片,母螳螂前一年产下的卵,会封在一团黑褐色的胶状物质里,度过寒冷的冬天,再于第二年温暖的时候开始孵化。几百只小螳螂从卵里钻出来,一只连一只地垂落到地面,开始它们猎杀的一生。

一只只有蚊子般大的“螳螂宝宝”能抓到什么?它们脆弱得只有被抓,被蚂蚁们抓去当食物。为了自保,它们必须快速长大;为了长大,它们必须赶紧吃东西。而最容易吃到的东西,就是最靠近它们的——

兄弟姐妹。

于是一只吃一只,稍微强一点的吃掉稍微弱一点的。今天能吃掉亲手足,变得更强壮,明天就能再多吃一些手足。一次几百只螳螂,就这样彼此吃、彼此杀,愈吃愈少,愈吃愈大。也由于最后剩下的同胞不多,它们能分享有限的空间和食物。

想想,以螳螂那种不主动出击的方法猎食,必须等着蝴蝶、蜜蜂飞到身边,才能抓住的情况,如果一次几百只螳螂都能长大,就算它们彼此不相残,只怕也得饿死。

于是,我想:说不定母螳螂一次生那么多蛋,就是准备让它们彼此残杀,被吃掉的是母亲存心留下的食物,吃掉兄弟姐妹的则是传宗接代的子女。台湾产的艾氏树蛙不就这样吗?母蛙等卵孵化成蝌蚪之后,继续产卵,给蝌蚪当食物。又如同男人一次可以射出几亿个精子,每一个都在动,也都在拼命地游泳,拼命地比赛,看谁能先游到卵子成孕。每一个都是“机会”,也都可以称为生命,一次放出这么多机会,目的只是为了增加机会。没能游到的失败者,当然是死亡。

我也见过一种大洋洲的小老鼠,母鼠一胎可以生八九只小鼠,却只有六只奶,小老鼠一生下来就冲向乳头,一口咬住乳头,再也不放。在生物纪录片里,只见六只小鼠挂在母鼠的肚皮上,另外没抢到乳头的,则注定要饿死。

生命就是竞争,从没有成孕的精子,到互相残杀的螳螂,到抢奶头的小老鼠,到飞弹大炮的人类战争,看来虽不一样,道理却相同。

现在我对这小小螳螂,突然有了极大的敬意。如同听说门口走进来的那个初入堂口的小弟弟,已经撂倒了许多大哥,而不能不刮目相看。

这小东西,怪不得敢跟我打斗,原来从小到大,不过三个月的工夫,它已经是一路杀出天下。由杀同胞手足,到杀蚜虫蚂蚁,到杀……它的每一片皮肉,都是用别人的血肉累积的。它的肉里有别人的肉,血里有别人的血,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像历代开国的帝王?

只是,我更不解,为什么它现在竟然如此懦弱?难道这小小的囹圄,就能折杀一位杀人无数的猛士?又或者杀人无数的猛士,进了囹圄,就成为缩头的乌龟?

这螳螂让我想起十三岁杀人的秦舞阳。

苟活(八月三十日)

对前一个家的心不死,就不能享受下一个家的快乐。对来生不断地属望,也便不能把握有限的今生。

几乎是昨天的翻版,一早过去看,大黑蜂已经面朝上,直挺挺地躺在盒底,身上毫发无伤,表示又是“自然死亡”。

对的!你可以称它为“自然死亡”,它不是撞死的,也不是被咬死的,更不是饿死的,而是因为用完了它一生被准许使用的“氧气量”,而自然死亡。

“Forinsects,thetempooflife,notthepassageoftime,determineshowlongtheylive.”这是我在《自然历史》刊物上读到的。对昆虫而言,它们的寿命不是决定于它所经历的时间,而是决定于它生活的节奏,譬如:

把两百只公苍蝇放在一立方英尺(约二十八立方分米)的笼子里,苍蝇大约可以活十六天;当把那些苍蝇的活动空间缩小到一个小瓶子里,使它们不太能飞时,大约可以活五十天;而当把个别的苍蝇放在极小的瓶子里,又冷冻到五十五华氏度(约十三摄氏度),则能活上六个月。

妙的是,这些苍蝇活的长短虽不同,它们一生用掉的氧气量却是相近的。所以当它不断拍翅膀,使用比平常多百倍的氧气时,当然没多久就死了。你可以说它是累死,也可以说它用完了老天给它的氧气量而自然死亡。

虽然论文里说哺乳动物不一样,否则住在北极的因纽特人一定活得特别长,那些不做运动、好吃懒做的人也必然长寿,但是我想,说不定人也都有个“定数”,如同老一辈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定的福分。小时候太享福,老来就要萧索;少时命苦,老来又能荣发。

只是“荣华富贵”和“福寿康宁”都不能代表“幸福指数”。这就好像前些时调查全亚洲最有幸福感的是哪国人,发现富裕国度居民的幸福感都不高,反倒是贫穷又混乱的菲律宾和泰国人最感到幸福。

看这社会上的个人,也一样。那些家财万贯的人不见得快乐,寅吃卯粮的人也不见得痛苦。前者乐归乐,可能表面满足,骨子里空虚寂寞;后者苦归苦,却常能苦中作乐。只是有钱人常猜穷人苦死了,用这“对比”来让自己觉得快乐些;那些穷苦人又常猜有钱人有多快乐,结果哀哀怨怨使自己更痛苦。

如果他们各过各的,谁也不去比谁,我相信人的一生,无论荣发与萧索,那“幸福指数”应该是相近的。上帝给每个人同样的快乐,用完了,就该死了。

现在我开始了解为什么这螳螂虽然不吃不喝三天,却还生猛有力。你看!它不停地在盒子里爬,精力还那么旺盛。这是因为它不飞,“飞”是最耗氧的,比“爬”要多耗数十倍的氧气。

此外,它的身体很科学,细细的脚、细细的上身,还有小小的头,使它接触空气的面积很小。加上硬硬的外骨骼,能像仙人掌一样,避免水分的蒸发。

这小头使我想起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琪塔豹(Cheetah),也是大大的屁股、细细的脖子、特小的头,使它在快速运动的时候,由于头部轻、脖子长,而减少震动。脑部少了震动,就不容易累。

螳螂跟琪塔豹真有点像,琪塔豹快是快,一次冲刺只能持续一分钟,所以它们总是站在高处观察,看准了,再冲过去,抓不到,就放弃。

螳螂也一样,正如古书上说的,它是“阴杀之虫”,偷偷躲在叶子后面,等猎物接近才出击,抓不到就暂时罢手。

大凡这种猎杀型的动物,都特别能挨饿。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它可以挨上七八天的饿,瘦得像是“挂着两层皮”,但是愈饿愈机灵,也愈轻巧、愈狠毒。好像躲在一角的古董店,十天半个月没客人,没关系,只要一个上门落了网,就够三个月的开销。

想想这螳螂在野外,要多久才有顾客上门?它当然能挨饿,也当然能够忍受孤寂。而且螳螂总是单独猎杀、自己享用,所以比群体合作的琪塔豹更孤寂。

想起老诗人纪弦的《狼之独步》——

我乃旷野独来独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

对了!还有哪位诗人,说“故乡土、故乡土,掬一把故乡土”?这螳螂不吃不喝,是不是有了乡愁,或水土不服?水土不服时,是不是该用古人的方法,吃一点故乡带来的泥土?

它的故乡,太容易了!不就在窗外吗?

我突然触动了灵感,也产生了“同情”,决定为它带一点故乡的风土来。

走到当时抓到它的那株牡丹旁,摘下两片叶子。上面还有露水呢!多棒!正是它的家乡风味。

打开盒盖,把叶子放了进去。对着在一边观看的女儿说:“它想家了,所以给它放片叶子进去。”又拉着女儿,绕着放在地毯上的塑料盒子转,一边转一边唱,“抓一把故乡土啊故乡土!饮一掬故乡水啊故乡水……”

绕了两圈,跳个舞,打个转。我放下女儿的小手,说:“爹地要出去抓虫了!书上说螳螂只吃活的虫子,它现在不想家了,不生病了,也有胃口吃东西了,爹地要给它找好东西吃了!”

我以跳舞的步子,一步一跳地到后院,跳到花圃,觉得很开心,好像自己这一跳、一唱,便回到了故乡。又觉得自己成了螳螂,在塑料盒子里,唱故乡的歌、吃故乡的食物、穿故乡的衣服。

才一下子,就抓到一只黄蜂(wasp),黄蜂跟蜜蜂不一样,蜜蜂身子比较圆,有点笨;黄蜂身子比较长,颜色也鲜艳,尤其黄黄的肚子上还有着黑色的条纹,就像老虎,所以中文应该是“虎头蜂”。

虎头蜂进场候教了!我的信心十足。第一,我的第六感让我知道,有了故乡的树叶,螳螂的心情好多了;第二,虎头蜂比昨天的大黑蜂小得多,又比前天的蜜蜂美丽,丰乳细腰肥臀,十分性感,螳螂一定会喜欢。

虎头蜂开始使用它的“氧气配额”了,嗡嗡嗡地东撞西撞,撞着撞着变成攀附,攀在盒子旁边休息,又沿着盒子爬来爬去。

这螳螂也爬来爬去,倒不是为了捕食,而是莫名其妙地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笨蛋居然好几次跟虎头蜂面对面地碰上,甚至撞到了鼻子,它却不下手,还一扭头,躲开了。难道它们竟是“小同乡”?

在这小小世界里,好像有两个漂泊者,不断转来转去。当然也可以说是两位落难者,突然不知怎的掉到了另一个空间,于是什么都不顾了,只想找路出去。

对!它虽然来了三天,又有了故乡的树叶,还是在想家,想家就不能安心。它实在太笨了,为什么不懂“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道理呢?这就好比人,对前一个家的心不死,就不能享受下一个家的快乐。对来生不断地属望,也便不能把握有限的今生。连武陵人,都没能留在“桃花源”。

看看!美食当前,有酒当歌,既无风,又无雨,住在塑料屋里,这是多么美好的“桃花源”啊!只要沉下心来,细细看看周遭,就能乐不思蜀了。

还是虎头蜂聪明。你瞧!它不飞了,也不再忙着找出路,它躲到了大黑蜂的身边,如同一只小黄狗躲进大黑熊的怀里。多么温暖而有安全感哪!大黑蜂浑身长满了细细的绒毛,我几乎可以感受到那种柔软。

看!虎头蜂紧紧偎在大黑蜂的六只脚之间,开始享用它的午餐。

大黑蜂的脚上挂满了黄色的花粉,在小小的虎头蜂看来,应该像是六大盘佳肴。多好啊!不必辛苦地在花间奔波,只要偎在这死去的大黑蜂之间,就能拥有这么多现成的食物。

何必想强敌当前呢?何必想明天或后天的死呢?又何必想“义”与“不义”呢?自己活着最重要。

傍晚,我又丢进了一只大蚂蚁和一只苍蝇。我对“它”是完全失望了。连这只蚂蚁和这只苍蝇,我也不奢望它会去抓。毋宁说,这两只“小丑”,是我给它的最后的晚餐,也是给它的讽刺。

吃了,你是为活一条狗命,而“马食鸡皂”;不吃,你是连最下三烂的小鬼,也应付不了。你是可怜的英雄,不再能夺权,甚至不再跳得上马背,又一时死不掉;便赏你个闲差事,坐坐冷板凳,混口饭吃吧!

夜里,再去看这家伙一眼。蚂蚁在爬,苍蝇在飞,虎头蜂躺在大黑蜂的怀里,在睡。

它的头靠在盒子的一角,已经抬不起来。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本文讲述的是:粱实秋,中年,朱湘,胡同,宗璞 ,哭小弟等诸多作品集.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本书是一本反映农民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的散文集。
  • 映像川藏

    映像川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世外桃源”之香格里拉、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北上,抵达有108座子寺的八邦寺、“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探访神秘的“小西藏”——阿坝、“东方瑞士”郎木寺、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探秘扎坝奇异婚姻与飞檐走壁的爱情等。
  •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所收录的散文作品,其关键词无外乎城市、乡村、游历、亲情、感怀、读书、情趣等等,将它们连缀起来,不难发现,这是一本叙述作者多年生活亲历的心情与心灵简史。作者注重内心体验的倾诉,善于发现包涵于平凡生活中美的趣味,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个人真实的感悟,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
热门推荐
  •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吾名孙悟空

    吾名孙悟空

    有人说我是齐天大圣,有人说我是斗战胜佛,也有人说我是美猴王。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孙悟空!如来,还记得我手中的这根棍子吗?我孙悟空又回来了!
  • 不羡鸳鸯只羡狐

    不羡鸳鸯只羡狐

    第一世,她不过是王母瑶池初修成人形的牡丹仙子,却因在蟠桃会的惊鸿一瞥,恋上风华绝代高高在上的东华帝君。她的爱卑微不值一提,却犹如飞蛾扑火,义无反顾。第二世,他投生人间历经劫难,她义无反顾地紧跟着投入轮回之道,只愿在匆匆数十年中有机会守在他身边。然而,他却亲手将她投入烈火之中,让她身心俱焚。第三世,她成了青丘的一只白狐,修炼两千年,偷眼看人世繁华,却再不经意间落入他的眼。他说,他要渡她成仙,永离凡世苦楚……女人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狐狸精,男人的梦想是女友是狐狸精,啊……敢抢我的书,我不会让你抢在我之前成为狐狸精的!
  • 仙神屠戮

    仙神屠戮

    天地动荡,群魔乱舞,混乱之中,百族乱战,这是一个充满动乱的年代。千古世家,圣门道统,大千皇朝,化外佛门,太古妖道……风云际会,爱恨纠缠。苍天之下,众生争渡,是证道成圣,主宰轮回,还是身化飞灰?全在于你!一个浩荡的仙侠世界,热血澎湃的战斗,激情与欲望的诱惑,尽在其中。
  • 烟花三月下江南

    烟花三月下江南

    我叫南烟,三月烟花下江南的南烟。没人告诉过我为何事情会变成如此结局,远方那一对人儿相偎相依,而独留我思绪飘向那三月的江南。南烟,一辈子就只爱一人,可惜她爱错了人,做错了事,她从期待爱情到争取爱情最终对爱情绝望。(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荡漾心灵梦在飞

    荡漾心灵梦在飞

    如果有一天,你浪够了倦了也累了,该回家了。别忘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个叫白歌薇的女子,在等待着你久违的庇护。听到了吗?那个叫宮银的男子。这个就是那个叫白歌薇姑娘的梦。
  • 古墓探索之谜

    古墓探索之谜

    “人点灯,鬼吹灯”,古墓一直是被人探查的地方,不仅因为其埋藏的珍宝,更因为其有太多的让人感到新奇的事物接连出现于人前。千年干尸为何死而不腐;金字塔中承载着怎样的秘密;海底如何能建起成群的墓地……走进本书,为你打开通往古墓谜底揭开之路的大门。
  • 异世痞君

    异世痞君

    世界这么乱,何不逗比一点,让自己轻松一点?直男不是病,中二不是罪,逗比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个逗比男逗比穿越后如何继续逗比下去?在结识了别的逗比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看下去,你懂得。
  • 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

    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

    了解这本著作既总结了当代中国丰富的音乐成就,也总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学习当代中国音乐史的很好的教材。读者对象包括:全国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师生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
  • 神探狄仁杰之白狐魅影

    神探狄仁杰之白狐魅影

    故事从吉利可汗黄金大盘事件后说起,塞外的戈壁上,出现了一个带着白狐面具的少女,自称“北狐”手执刺刀,骑着快马,与凉州的魔龙圣教似乎有着微妙的联系,坐这锦舸在江中漂游的白衣少女,自称“素衣宫主”,她们时而出现在狄公一行人身边,时而消失,谜题要从凉州瘟疫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