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5700000007

第7章 创造卓越的自我

人最忌讳有始无终,只保持三分钟热度,片刻的激情。如果你第一天表现得非常好,而后的日子却松懈下来,前后判若两人,这会在上司的脑海里形成强烈的反差。唯有每天都像第一天那样充分地展现自己,你才能创造卓越。

1.成就是工作的最大动力

有些人喜欢看钱做事,结果钱拿得少,自己的成就也几乎为零;而有的人只低头做事,去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结果名利双收。必须记住:成就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金钱只是成就的附带品,不要只顾拣芝麻而丢了大西瓜。

为成就而非薪水工作

人到底为何而工作?这个问题一直不为人们所关注,但许多人只是认为应该工作,或者说不得不工作。许多人把工作的目的看成谋求生计——因为要维持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工作。其实工作还包含着比维持生计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在工作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从而享受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

一位博士来到沿海某开发区求职,很多用人单位抢着要他,相比之下,一位私营企业老板心最诚,开价最高,博士挺满意,就去了。

这个私营企业老板文化程度虽低,但十分尊重人才,对博士总是笑脸相迎,博士十分感动,决心要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华。久而久之,博士发现,老板虽敬重他,却从来不要他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倒是经常带他去赴商界朋友们的宴席、打高尔夫球、洗芬兰浴什么的。博士渐渐感觉到,老板不过是把他当成一件“活装饰品”而已,因为每逢这些场合,老板总不忘给朋友们介绍:这是我聘请的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

为了扭转局面,博士决定主动出击,他花了数月时间,对这家企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呕心沥血搞出一本厚厚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本以为老板会大喜过望,但老板却对此并无兴趣,依然经常带他去会见商界的朋友。

终于有一天,博士忍无可忍,向老板提交了辞职书,老板很惊讶:“我给你的报酬还不够高吗?”

博士摇了摇头,给老板将了个小故事:英国有位大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己的研究,要进皇家科学院。知情人士告诉他,在那里,工作十分劳累,而报酬却相当少。法拉第却毫不在意地说:“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报酬。”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人才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追求成就感的人。但现实中,在每个公司里,都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觉得自己学识丰富,应该立刻得到一个薪水非常丰厚,职位非常显赫的工作,从而把薪水高低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而事实上,他们又是如何工作的呢?很多人总认为老板付给自己的薪水太低,所以整日埋怨公司不识人才,从而对工作也毫无热情。他们心中总是这样想:我为公司工作,公司就应该付给我同样的薪水,等价交换。薪水就是他们工作的动力。他们缺乏工作的信心与激情,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不肯为公司多做一点点工作。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得到这份薪水,而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和自己的前途会有什么关系。

他们不知道职位的升迁是建立在自己的工作比别人更高效、更专注而不计报酬上。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薪水不应该这样微薄,于是抱怨不休,甘愿放弃了比薪水更宝贵、更重要的自身能力的培养。如果长此以往,自己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工作就无法做出成绩。假如没有业绩,又如何能要求老板给你加薪和委以重任呢?

小周在一家公司工作不久,就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强度,应该得到更高的薪水。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就对此耿耿于怀。对老板交代的各项工作,他也不再认真对待,开始马虎了事,心不在焉。老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并没有说什么。仅几个月后,一个兢兢业业,能力尚不及小周的同事,转眼间成了部门主管的候选人。相反,一直到小周离开公司,他仍旧拿着最初的那份薪水。

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工作中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在职场上能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为了成就而工作的人。

一个人只有每天像第一天那样,为了成就而工作,他才能真正踏上成功之路。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把眼光放远一点,看问题看深一点,抛开“看钱工作”的狭隘思想。其实,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你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使得你无法超越自己,就算最后拿到了比较高的工资,也会觉得工作无聊、空虚寂寞。如果你因不满于薪水低而敷衍了事工作,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是长此以往,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这样不但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还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因此,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所以,当你刚进入公司工作时,不必过多考虑薪水的多少,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给你的报酬,譬如发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与你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工资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说,如果你真是个做大事的人,那你就应该多珍惜自己的工作,每天像第一天那样为了成功而工作,在努力奋斗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等你的能力提升了,业绩上去了,薪水自然会跟着升。而与此同时,你还能真正体会到工作带给你的乐趣,享受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成就感,而不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交易、苦役,而每天在里面煎熬。

为何你会变得“看钱做事。”

许多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也难怪,在大部分私营企业里,员工被当成了公司的赚钱工具。你给老板打工,老板付你工资,似乎是一场买卖关系。他给你多少钱,你就必须做多少钱的工作;而你做了多少工作,老板也应该给你相对应的钱,否则就不公平。长此以往,你就形成了一种“看钱做事”的心态,给你多少钱,你就给老板出多大的力。但这样的结局是什么呢?那就是你和老板间的关系会变得非常脆弱,你有用时,他留用你,一旦你的利用价值不大,可以被替代时,你可能就被请出了公司。更重要的是,由于你逃避工作,浪费了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这就会导致你的能力逐渐贬值,身价逐渐下跌。

不知道你有没有回想过,你第一天上班时,可并不是为了金钱而努力工作的。那时候,或许是年少气盛,雄心勃勃,想在公司大干一场,展现平生所学;也可能是因为还没有在公司站稳脚跟,你的主要目标是尽早取得老板的信任和认可,所以就算薪水低、工作累,你也会干得热火朝天。那时,你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你的业务能力提升得很快,不用多久又掌握了一门技能,同时,你也受到了老板的赞赏,获得了加薪、夸奖等诸多回报。

但是一段时间过后,你那种积极性可能就随时间而消失了。你觉得自己工作这么久了,工资还没有多大的改观,而自己又要成家立业,养家糊口,正处于缺钱的时候,更看见公司薪水高的人格外受人推崇,于是你也就开始放弃了在公司大干一场的雄心,开始转向以金钱为工作的目的,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评价自己成就的主要标准,而把工作当成了一种工具。老板薪水给得高,你干起来就有激情,如果薪水给得不公平,你就开始消极地工作。你上班时总喜欢“忙里偷闲”,要么上班迟到、早退,要么在办公室与人闲聊,要么借出差之名游山玩水,甚至跳槽……

徐良在杭州一家建材公司工作。老板原本是为政府工作人员,半路下海经商,创立了一家建材公司。老板是个比较开朗的人,对徐良也比较器重。平时吃饭同桌,有重要人物来访,或者出差陪人吃饭,老板都会让徐良作陪。由此,他认识了不少成功人士。老板是个很有雄心的人,他不光从事建材业,同时发现企业策划行业也挺赚钱,于是就与浙江大学的几位教授联合成立了一家企业策划公司,有项目时就让徐良协助教授们去完成企业策划项目。一年下来,徐良做过不少营销策划、战略规划等项目,学得了不少知识。

徐良平时干活也非常卖力,看着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徐良也颇能体会到那种成就感。后来,徐良找了个女朋友,对方老是责怪徐良的工资太低,老把一些稍微成功的同龄人与他相比,严重挫伤了徐良的自尊心。而徐良自己也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一年多来,给公司干了许多事,工资却还在2000元以下,感觉非常吃亏,于是委婉地试探一下老板会不会给他加工资。但老板说:“你工资在公司已经相当高了,再加别人就有意见了。只要你跟我好好干,将来绝对不亏待你,5年后我会逐步把你培养成副总经理,工资每年给你涨100元。”徐良一听就感到绝望了,于是跳槽到了一家工资稍微高点的公司。但是,他再也没有在原来公司的那种发展机会了,整天干些无聊的杂活,一点激情也没有了。他不免又后悔起来。

每天像第一天那样追求成就

所谓“格局决定结局”,一个人有多大的眼光,有多大的胸怀,那他在职场中就可能有多大的成就。在知识经济时代,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已是许多职场人士的梦想,随着职场人士知识水平的提高,追求成就感作为一种内在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每天像第一天那样为成就,为业绩而努力工作,必能在职场上蒸蒸日上。

一、成就没有捷径可走。

有时候应该站在老板或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你挣人家的钱,拿人家的薪水就得给人家一个交代。或许眼前的工作并不能如你所愿,如果你目前还不想,或还不能换掉你的工作,那你最好珍惜眼前的工作,在工作中开发出新的潜能,将工作作为一个跳板,一步步转移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上去。职场中没有直接通向你喜欢的工作的捷径可走,你只有通过一步步积累和跳跃,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工作就是你生命的投影。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你之手。一个天性乐观,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洗马桶、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浓厚的兴趣。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洗马桶最优秀的人!

三、培养你对工作的兴趣。

假使你对工作是被动的而非自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的督促之下一样;假使你对于工作感觉到厌恶;假使你对于工作没有热诚和爱好之心,不能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而只觉得是一种苦役,那你在这个岗位上一定不会有很大作为的。要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你就必须培养出对工作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你的潜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平凡的工作中也有成就感。

许多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乳酪、衣服、公寓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他们不把工作当作一个锻炼能力的机会,一个训练塑造品格的大学校。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一个人抱怨、鄙视自己的工作,他的生命决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结果恐怕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再恶心的工作也会变成最出色的工作。就像希尔顿说的:“世界上没有卑微的职业,只有卑微的人。”

五、持续完善自己的工作。

爱尔伯特·马德说:“一个人,如果他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够借助于极大的热情、耐心和毅力,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工作中,令自己的工作变得独具特色,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令人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艺术家。而这一点,可以用于人类为之努力的每一个领域:经营旅馆、银行或工厂,写作、演讲、做模特或者绘画。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工作之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一个人打开天才的名册。”极其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否真的让一个人成为艺术家或者天才,这个问题暂且不论,但是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尽己所能、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觉悟所带来的内心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2.时刻给自己压力

有压力才会正视自己,才会明白自己的差距,从而催人奋起。不要因为一时的安乐而忘了身边的危机,如果你稀里糊涂地度过一段时间,再猛然回头看,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别人许多。

有压力才有动力

在职场中,许多人自以为是公司的老员工,整天在公司里一副嘻嘻哈哈的,或者漫无目的的样子,以为手里捧的是一个铁饭碗。他们只是每天把份内的事做完,把上班当作一个差事,上完班便开始享受着自己的私人生活,却很少考虑如果将来公司倒闭或自己被解雇了会怎么办,也不去考虑自己该去多学点什么知识,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这种人是注定要失败的,注定不会有所作为的,最终的结局可能不是被公司解雇,但是常年呆在一个公司里,不会有任何作为,最后被大家当成个老而无用的人。

真正的成功人士是那种有压力感的人。他们清楚当前的竞争形势,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与肩上的重任。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时刻会有一种危机感,不断催自己奋进,每天努力工作,不放过每一个培训的机会。当别人回过头来看他时,他已经超出别人很远了。

当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校长威廉·摩根博士在接受其学校一个机械管理学院院长的职务时,一位校董对他讲述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这个学院很需要你,你既然来了,就要马上动手解决问题。即使是一个陌生人,也能发现问题,全力以赴地去解决问题吧。你要随时往后面看看,如果大家没有跟着你走,你就谈不上领导他们。不要忘记,你并不是一个不可取代的人。在你忘乎所以之前,你应该坐在树底下好好想一想,你的幸运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促成的。如果这还不能使你保持谦虚的话,那么,你应该知道,有12个人可以胜任你的工作,其中有一两个可以比你干得更好。”

的确,在工作上,你必须清楚周围的形势与自己的实力,必须知道你身边还有许多随时可以替代你的人。如果你要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努力跟他们竞争,确保自己的优势,这样才会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的职场竞争非常激烈,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毕业生进入职场。随着2008年新劳动法的推行,不少企业也开始大规模地精简工作人员,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优胜劣汰,能力强、条件好的员工能在职场中生存下来,而没有一技之长,整天在公司里混日子的员工必然要被淘汰。所以,千万别被眼前的舒适工作环境所麻痹,丧失了清醒的认识,否则你的身价将会逐步贬值,你的职业生涯将会暗淡无光。

所以说,压力是你成长的动力之源,不要每天去抱怨某位同事升职快,不要抱怨公司每天招聘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不要抱怨每天工作的艰辛,也不要只会对生存环境的严酷而哀叹。每个人在职场中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只是区别在于:平庸的员工只会在各种压力中抱怨和沉沦,而成功人士善于从压力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通过努力去不断缩小自己的差距,每日逐步成长、蒸蒸日上。

有时,你或许也在责怪自己整天过着那种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责怪自己为什么从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缺乏动力的人。回想你第一天工作时,你是倍感压力的,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个素不相识的上司和一群陌生的同事,你会很紧张,感觉自己游离在这个组织之外;对于一份新的工作和业务,你会很担心做不好,而被上司责怪;面对业务能力精湛的同事,你觉得他们个个都比你强,个个可以做你老师;那时往往还有一批与你同时进入公司的新员工,他们的学历与能力也不在你之下,为了几个月后能正式在公司里留下来,你也会把这些新员工作为竞争对手。总之,那时候你时刻会保持一种危机感,于是在工作上显得非常卖力,业余时间也会拼命地学习业务知识。终于,几个月后,你向上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于是你便成了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但而后的时间里,你那种危机感却逐渐丧失了,觉得自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业务也熟了,工作起来不再显得吃力,工资也比较满意,由此就开始过起了那种程序化的生活。你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期间,机械化地做着近似相同的工作;在公司里也已经有了一些比较要好的同事,大家愉快地相处在一起,像自己的第二个家庭一样。在这种状态下,你很少会去想几年后,一旦离职了,你会去做什么?你该做些什么工作来建立你的业绩?你的知识、学历已经越来越失去价值,该如何去给自己补充能量?相反,在你心里想得更多的是:你的上司什么时候能调走?你什么时候能排上去?但几年后,虽然你上司的职位空缺下来了,公司又从外面聘进一些优秀人才,或者从别的部门抽调人才来填补这个空缺,于是你的希望落空了。在你眼前摆着两条路:在原来的职位上再熬几年,但翻身的希望非常渺茫;或者跳槽,但由于人才市场上人才济济,而你又没有显眼的工作经历,也没什么学历、年龄与能力优势,充其量不过在某家不出名的公司里当了几天普通职员,自然也就难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由此,摆在你面前的,可能是一条走向失败的职业发展道路。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当今的职场上,它依然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一个人若丧失了危机意识,丧失了压力感,也就丧失了进取的动力。一旦你失去了拼搏的激情,你就很难创建业绩,很难提升自己的能力,自然许多成功的机会就会从你眼前飘然而过,甚至你还浑然不觉。若干年后,你才发现自己的同辈人都已出人头地,而你依然默默无闻,每天像行尸走肉般地生活着。

所以,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有所成就,你就必须每天像第一天那样时刻保持危机感、压力感。回想你第一天工作时,由于具有危机感、压力感,你的工作是那么高效,自身能力提升是那么迅速。如果能长此以往的话,你必能走向成功。但人最忌讳三分种热度,片刻激情;稍微取得了点成就,就开始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如果你在往后的日子里丧失了危机感与压力感,工作不再争分夺秒,精益求精,与第一天上班时的工作效果形成强烈反差,那将严重损害你在上司心中的印象。只有每天像第一天那样保持危机感与压力感,你才能正视自己,才能不断奋起。

事实上,工作中的危机和压力是时刻存在的。首先是人才竞争的危机,目前国家推行教育大发展,每年毕业的硕士、博士数以万计,而他们的聘用费用也在逐年降低,当他们的薪水和你相当甚至还比你低时,你觉得老板会选用谁呢?至于工作能力强、比你工作负责的人多得是,随时有人能替换你的工作。不要以为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比较熟练就心满意足,要知道,其实你多年来也就会一个岗位上的业务,如果你有一天离开了这个岗位,你还能做什么?比如说你在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如果你不去学习其他的业务知识,将来你换工作或者晋升时,就只能在人力资源这个领域里,你不可能有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领域工作的选择机会。所以说,你其实懂得的业务知识非常有限,还有许多工作能力有待培养。由此,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多保持点危机感与压力感,对你的职业发展才大有裨益。

每天像第一天那样保持压力

如何保持每天像第一天那样时刻给自己压力呢?这需要你经常衡量一下自己,视野放开点,多观察一下人才市场的变动情况,多与公司以及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进行比较,这样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就会拥有一种危机感与压力感。

一、培养危机意识。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的世纪。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将是社会运行的主轴,危机感也将是你走向成功的必备武器。比尔·盖茨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话:“在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将是最大的危机。”的确如此,在这个拼搏的时代,你追我赶,不进则退,不管你步入职场时有多好的条件,如果丧失了危机感,你就会在竞争的队伍中逐渐掉队。

二、敢于与强者赛跑。

不要认为成功只是强者的事,你只会在一旁观看强者间的拼争,而自己似乎完全是一个局外人。如果你常抱着这种思想,那你将永远被挡在成功的大门外。竞争优势是此消彼涨的,职场中有许多缺乏优势的人,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了经理甚至老板,而看起来能力很强的人,却常常处于被动和抱怨之中。所以,不要畏惧身边的强者,你要敢于跟他们拼斗,敢于跟他们赛跑!

三、拥抱压力。

对可能发生的压力要有心理准备。人的工作中,意料不到的问题经常发生,不论是我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它对一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压力感。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总是急于摆脱压力。其实,压力好像工作中的挫折一样,无论如何,你都不能也无法躲避或者排斥。而且,如果你真的面对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并不那么可怕,甚至有很多益处。所以你要做好迎接压力、拥抱压力的准备。

四、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

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我们恢复信心。比如:与别人一起讨论目前压力,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另外,我们的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可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五、锻炼身体。

职场中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的消耗很大,如果损害了健康,可能会在你的成功大道上设下一道难以跨越的坎。所以在工作之余,你必须加强身体锻炼,这样可以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压力的能力增强,减少或消除一些压力的生理影响。体育锻炼要有规律,要持之以恒,适量和有娱乐性。我国古老的一些运动方式,如气功、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消除压力的锻炼身体的形式。

3.终生学习

当今职场人才辈出,如果你的知识老是停留在以前的水平,那你迟早会成为被职场淘汰的对象。如果你想走在时代的前列,或者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那你就必须永保优势,而这就必须通过终生学习来不断为你补充能量。

终生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必须要快乐。只有在快乐中工作,才能做好工作,甚至可以事半功倍。而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学习,是立身做人的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同志认为“每天工作都忙不完,没有时间学习”。言外之意,工作不用学习,不能因学习而耽误工作。这是十分错误的认识。工作不学习是人生最大的缺点,是致命的弱点,更是危险的起点。古今中外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工作离不开学习,只有学习好才能工作好。工作的价值体现于成果,成果是对工作最好的激励。要想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绩效,仅有满腔的热情和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有益的书籍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结晶,传承了古今中外的经验和智慧。读书不仅是我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必需的。同时,也要向实践学。实践本身是无尽的知识宝库,是检验书本知识,运用书本知识,发展书本知识的最佳舞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我们从微观中见宏观,从个别中见一般,透过事例认识事理,透过事后启示事前,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取得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工作。工作也是这样,只有深刻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明确了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才会越干越有精神、越干越快乐。否则,就只能陷入盲目蛮干的泥潭。而要想明白这些,唯有靠学习。而且,我们在学习时还应当有感恩的心态和对知识敬仰的心情,在深化学习中增进见识,在增进感情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只有学习有了深度,认识问题才会有高度,剖析问题才会有力度,才能不断达到新境界。如此,才不会认为工作是为领导干的,为他人干的,才会把失败、教训当做财富和探索的新起点。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挖掘自身的潜能,有益于在工作的广阔舞台上奋力拚搏。

学习是给自己补充能量,先有输入,才能输出。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过时的知识等于废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摄取能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生存下来。尤其是作为青年员工,更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我们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多参加各种培训,只有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才能胜任公司所交付的工作。

布留索夫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可能,那就绝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的确,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人才辈出。无疑,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越来越多厉害的对手,而如果你要避免失败,那就必须与他们展开激烈的竞争,超越他们。

有一个故事:两个青年去一个原始森林里旅行,突然遇到一只大黑熊,于是两人撒腿就跑。跑着跑着,其中一个把鞋子脱了,另一个青年不解,问到:“脱了鞋有什么用?你能跑得过大熊吗?”这人回答说:“干嘛要跑过熊?只要跑过你就行了!”青年会意,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赶紧爬到旁边的一棵大树上。结果,当然是脱鞋的那位青年遭了殃。

现在人才间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这种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不断地学习、努力,学习优秀人士的专业技能,来弥补你的缺陷,进而打造自己的优势,超越对手。对于一名职场人士来说,取得了今天的地位,并不表示你有了铁饭碗。当今企业推行“能力主义”,不断地对外吸收优秀人才,当然你也就不断地面临着挑战,面临着被人取代的威胁。

山东东营市有一家电子公司,公司刚成立时,就几个当地的员工,文化程度最高的是一个大专生,主管公司的财务工作。起始,老板对这个大专生也很看重,但他却没有危机意识,没有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年后,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老板去高校招来了两名硕士生。这两位学生知识丰富,能力又强,把公司里里外外打点得干干静静。于是,这位财务主管也就成了多余的了,两个月后就被老板辞退了。

因此,作为一名职场人士,要想在当今社会生存下来,就得超越对手。而要想超越对手,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终生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比尔·盖茨曾在《未来之路》中谈到,在未来的岁月里“信息高速公路最大的益处将来自于它在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的技术应用”。“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机会让人去完成从前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最佳年代。”

的确,我们正处于一个终身学习的年代,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是生活和工作的主题。由于社会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变得陈旧、过时。由此,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不断地新陈代谢一样,我们的知识也要不断地“充电”。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一个人必须善于在工作中捕捉知识,掌握更新的工作技巧,构建更科学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适应工作和时代的要求。

米勒·佩利生活在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中,因为兄弟姐妹比较多,他刚刚高中毕业,就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到一家百货公司去打工,每周只能赚3美元。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工作下去,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想办法充实自己,努力改变工作的境况。

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后,他注意到主管每次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开始在每天上班的过程中仔细研究这些账单,并努力学习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惫,就主动要求帮主管检查,由于他干得非常出色,以后的账单都由他接手了。

过了两个月,他被叫到一间办公室接受一个部门经理的面试。他感到困惑,因为自己目前的职业是部门中最低的,而且加入公司的时间也不长,于是他便问经理为何选自己做候选人。经理说:“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30年,根据我的观察,你是唯一一个每天都在要求自己进步,不断在工作中改变自己,以适应工作要求的人。从这个公司成立开始,我一直从事外贸这项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个像你这样的助手。因为这项工作涉及面太广,工作比较繁杂,需要的知识很庞杂,对工作适应能力的要求也特别高。我们选择了你,认为你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我们相信这一选择没有错。”尽管米勒·佩利对这项业务原本一窍不通,但是凭着对工作的不断摸索、学习的精神,他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半年后,他已经完全胜任了这份工作,一年后,他接替了经理的工作,成了这个部门的经理。

第一天的虚心学习与今天的不求上进

许多人离开高校后,就很少学习了,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专业都忘得差不多了,每天在从事一些专业外的工作,比如学计算机的去做营销,学英语的去做秘书,学管理的去公司打杂。他们每天忙碌于一些零散的工作,结果几年下来,觉得脑海中空空一片,没剩下多少东西。学计算机的可能连编程也忘了,学管理的可能连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这些很实际的工作都无法胜任。总之,他们感觉自己被荒废了。

许多人如果上班以后还学习,那往往是在他们第一天上班的时候,面对一份没有接触过的具体性工作,他们会深感业务知识很缺乏。如果与专业有关的,他们业余时间还会把以前的专业书籍拿出来复习一下;如果是专业外的工作,他们也会找上些业务资料以及相关类书籍来填补知识的空缺。那时由于刚来公司,还有比较强的学习动力,看到谁有些专业特长,也会主动向他求教,多学点知识,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所以,那段时间,你的知识、业务能力通常会提升得比较快,能在短期内适应工作的要求。

但一旦胜任工作了,许多人这种学习动力就开始消失了,觉得自己有工作做,而且也没什么难度,每天能应付过来,由此也就丧失了那种危机感。他们每天程序化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上班时,一有空闲就闲着打发时间,下班后就更珍惜宝贵的私人时间了,逛街、上网、看电视、谈情说爱……早已把学习抛到了脑后。

杨龙原本是学管理的,所以进了一家公司后,当上了老板助理。老板让他写份项目计划书,他竟然不会写;老板又让他编本公司规章制度,他也是从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资料,七拼八凑,让老板很不满意。杨龙也感到非常尴尬、紧张。后来公司会计离职了,于是老板见杨龙是学管理的,就让他去负责公司会计这一块。可是,杨龙在大学里只学了点皮毛,而且当年学习又不认真,所以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没办法,他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去书店买了基本会计书,整天抱着看,看不懂的他也主动去问公司的出纳。就这样,一个月下来,他终于学会了做帐。

一旦工作适应下来了,他也没有那种危机感了,于是每天帮公司做几笔简单的帐,有时也去干点杂活。晚上,他就陪几个要好的同事去喝喝酒、打打牌,书本早就束之高阁了。自然,几年下来,他还是在工作做名小会计,工资又低,想跳槽又感觉自己做不了什么,就会计还稍微会点,于是只好在公司混日子了。

当今职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成为人才,就必须有过人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时常更新脑海里的知识。几年前,刚拿到某重点大学高学历的你,或许会成为企业争抢的人才,而今高学历人士遍地都是,你在老板眼中也就丧失了昔日的光芒。当你为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时候,老板会把你当成一名不可或缺的人才,但一旦你长久出不了新业绩,也一样会被老板束之高阁。真正的人才是每天都像第一天那样勤奋学习的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很明白当今的形势,于是平时会表现得很谦虚、很上进,这样才能一直走在时代的潮头。而那些以为拿了个重点大学文凭,或者在公司里做出了一点业绩,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目空一切的人绝不是什么人才,他们容不下新东西,迟早要走向失败。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去拜访一位大师,请教修身养性的方法。但是从一开始说话,这个暴发户就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大师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于是,大师只好不断地给他倒茶。杯中的水已经倒满了,可大师依然倒个不停。暴发户见状,急忙止住大师说:“大师,杯子的水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倒个不停呢?”这时,大师才停下来,徐徐说道:“你就像这个杯子,被自我完全充满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么能悟道呢?”暴发户一听,面红耳赤。

因此,要想一直成为公司里的一名不可或缺的人才,要想在职场上一路走红,就必须正视自己。其实,每个人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留待自己补充的知识非常多,一辈子都忙不完。千万不要因为目前有点专业特长便骄傲自满,唯有每天像第一天那样,保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让自己一直走在别人的前面,你才能真正走向成功。随着你知识的积累,你的事业也会一点一点地积累。现实中,越是有成就的人越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目光,有的人成了高级主管或者自己成了老板,仍然坚持学习。

亨利·布莱斯顿虽然现在仅三十出头,但却已经是美国Servo公司的总经理,为当今美国少数弹道导弹专家之一。虽然已身居要职,布莱斯顿依然苦学不辍。一天辛勤工作完后,晚上他还上夜校继续进修。

今年他选择的科目是素描。为什么他要去学习素描呢?针对这点,亨利的回答非常使人感动:“因为素描可有效地将我的创意说明给我底下的技术人员知道。”

虽然他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但他认为这并非人生努力的终点。地球一直在转,时代不断在进步,若想跟上时代,就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因此,他还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学习雷达技术、西班牙语、管理学、演讲等,凡是对他的经营有帮助的他都学。事实上,他也真的能学以致用,并且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一个真正上进的人,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他也绝不埋怨,并且还能腾出时间继续进修。

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勤奋学习

的确,唯有终生学习才能使人成功,一次成功绝非终点,你必须为获得下一次成功而再接再励。从古到今,凡是成功者都不肯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地为更好的明天做好准备。那么你如何做到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勤奋学习呢?

一、工作学习化与学习工作化。

随着企业人员的精简,企业员工要在工作时间内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将会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为了避免这种学习和工作的矛盾,企业员工有必要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手段,向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学习转变。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工作是获得知识、提高你技能的最好途径。你每天多去做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一些你不太熟悉的工作,你就能时刻获得许多新知识。

二、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

每天下班空闲后,多到书店跑跑,找一些有价值的书补充“营养”;每天挤出一两个小时专攻一门功课,有问题多向别人请教,直到明白为止;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培训和学习,多做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你每天睡觉前,想想今天都学了些什么,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并独立思考解决;坚持阅读报刊、看电视新闻。这些方式都有主与你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注重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

在传统观念中,学习与获得学历或文凭几乎被画了等号。获得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被认为是次要的事,可学可不学。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历文凭将逐渐失去其绝对的价值,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人,才能够与时俱进。

四、养成整合、评判和利用信息的习惯。

知识型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知识多,传播快,获得各种知识非常便捷。知识量大也必然包含许多错误或者对你没有意义的知识,所以,整合、评判各种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整合与评判后,知识才能为你所用。你应当掌控信息,而不应该被信息所迷惑,所淹没。

五、努力让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果相辅相成。

终身学习的习惯,首先源自一种理念。以后,你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有成,又会加强这种理念,促成你取得更多的学习成就。当这种理念成为一种坚定不移的行为状态时,就是个人享受学习快乐的时候,就是个人进步同时推动社会进步的时候。

4.勇于创新

世间万物的成长,都必须经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进步。当外界条件变了的时候,你还用老一套方法去完成工作,那无异于刻舟求剑。唯有不断创新,你才能不断保持活力,不断创造业绩。

有创新才有进步

成功学导师拿破仑·希尔认为:创新并不只是某些行业的专利,也不只是智慧超常的人才具有创新的能力。你也可以创新,你也可以成功。

在日本的一家味精公司,社长对全体员工下达了一个硬命令——每位员工必须提出一个建议,以保证公司能成倍地增加销售量。接到指示,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营业部门考虑营业部门的,宣传部门研究宣传部门的,生产部门琢磨生产部门的。大家提出了各自的方案,比如推出富有创意的广告、改变瓶体的形状、奖励销售人员等等。

就在大家积极行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的时候,有一位女工怎样都想不出办法。就在吃晚饭的时候,她想往菜上撒调味粉,调味粉却由于受潮而撒不出来。她的儿子不自觉地将筷子捅进瓶口的窟窿里,用力往上搅,于是调味品立即撒了下来。在一旁的女工的母亲说:“如果你实在提不出建议的话,就把这个办法拿去试试看。”“这算什么建议!”女工很不以为然,但她最后还是将“把瓶口开大一倍”这个建议报了上去。

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女工提出的建议竟进入15件得奖建议之中,获得奖金3万日元。而且她的建议被实施之后,销售额成倍地提高,女工又从社长那里领取了特别奖。受宠若惊的女工想:“提建议,本以为很难,原来这样简单的想法也叫建议。”

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而职场中的许多人都有一种惰性,没有创新精神,压根儿没有去想创新的事。很多人都习惯于一切都按固定的模式去做,结果做来做去,平平庸庸,没有丝毫改变和进步。

美国管理之父德鲁克有一句名言: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如果让每个人直接面对市场,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像老板一样,都像经营者,自己来经营他自己,就可以发挥他最大的创造力。那如何发挥你的最大创造力呢?那就需要你不断地创新,改进你的工作方法,从而让自己充满活力。其实,世间万物的成长,必须经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进步。

海边的沙滩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寄居蟹。每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到处都是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寄居蟹,它身上的壳是借来的,每当它成长到某种程度,旧的壳就已经无法让它感到舒适,由此,它必须找一个更大的壳才能让自己舒适。然而在它换壳的时候,它必须暴露它那最柔弱的身躯,但它懂得,它必须放弃一些熟悉、习惯的东西。这样的冒险是值得的,因为只有找到一个更大的壳才会有真正的舒适与安全。

职场人士也一样,当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例如你从事营销工作,以前可能主要是上门推销,但由于大家都用这种方法,让消费者心烦了,你再用这种方法基本上就只能失败了。于是,有些人又开始试探着采用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新方式。例如你是从事财务管理的,以前你可能采用的是财务账簿的计账方式,但现在科技发达了,许多公司开始使用各种财务软件,所以你的工作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

至于思维方式,许多人工作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思维会严重受到公司规章制度的束缚,什么事都遵循公司规定的条条框框,什么都按上司安排的去做,这样就扼杀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另外,在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工作经验也会扼杀你的创新意识。碰到同样一件事,以前是怎么处理的,你现在也用老套方法,也不管这方法是否还适用。

一旦你被一些传统知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束缚了,你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充其量不过是一台机器,让别人操作。而今,许多工作都很重视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无疑会倍受上司青睐。

一家公司的门口有一间旧屋子,门虚掩着,对于新来的员工,总经理都要告诉他们,任何人不能进入这间屋子,于是多年来,虽然员工们猜疑不定,却没有一名员工敢进这间屋子。一天,公司新聘来一名营销人员董遥,他听到总经理这个规定感到很奇怪,问了一串“为什么”,但总经理不但不回答,脸色还很不悦。

于是下午下班后,董遥便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推开了那间屋子的门,只见里面都是灰土,显然多年没人进来了。屋里就一张凳子,上面放着一张纸条,写着:请速交给总经理。董遥感到莫名其妙,但纸条既然交代了,于是他第二天忐忑不安地把纸条交给了总经理。没想到总经理一见,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公司就是要你这样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型员工!”于是,他一下就任命董遥为营销部副经理。

第一天的创新精神与今天的循规蹈矩

人并非天生死板,其实一个人在第一天上班时,是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的,那时候既没受到公司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不会被经验所左右,碰到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你会把所有的思维细胞调动起来,去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渠道。

一家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在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在一处地方,他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10米长,但直径只有0.03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砖石里,并且转了四个弯。连非常有经验的老工程师对此都感到束手无策,显然,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任务。最后,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工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他到市场了买来两只小白鼠,一公一母。然后,他把一根线绑在公鼠身上,并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人则把那只母鼠放在管子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让它发出叽叽的叫声。公鼠听到母鼠的叫声,便沿着管子跑去救它,它沿着管子跑,身后那根电线也被拖着跑。因此,工人们很容易就把那根线的一端和电线连在了一起。就这样,穿电线的难题顺利得到了解决。

在第一天上班时,许多人不仅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琢磨着如何去寻找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有时候,解决一个工作上的问题就像做数学题一样,会有很多解决方法。在一个人第一天上班时,他不会满足于眼前的方法,而会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例如,上司让你依据给定的几点要求起草一份合同,你会在合同中补充一些你认为必要的条款;上司提出一些工作方法时,你会分析上司方法的利弊,然后提出一个新方案,或对上司的方法进行改进。

一个人如果能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勇于创新的话,他的工作不但能完成得非常出色,而且还能从工作中学到许多新知识,头脑也会变得非常灵活,人也每天显得很有朝气,颇得上司的欣赏。当许多人在公司工作久了,就难免被公司的规章制度所束缚,每天按照程序化的工作方式来完成每天的工作。对于许多事情,上司一般都交代怎么去解决,于是他们便一切按上司交代的去做,认为即使错了也是上司的责任,与己无关。而且,有许多事情以往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只管照搬照用,把问题解决就行了,何必自找麻烦去寻找新方法呢?抱着这种思想,他们自然每天也就无心去创新了。

然而,当今职场人才济济,只会按照常规办事的人是没有竞争力的,难以创造出卓越的业绩,也随时可能被人替代。所以,如果你想成功公司的核心员工,你就必须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勇于创新,不断更新你的知识和工作方法,让自己一直保持活力与竞争力。

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勇于创新

有创新能力才有核心竞争力,它是赢家的第一能力。美国著名心智发展专家约翰·钱斐说道:“创新能力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它能给你的生活注入活力,赋予你生活的意义。创新能力是你命运转变的唯一希望。”比尔·盖次有一名言:“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企业无法不断地创新进步,也许一年后就不复存在了。企业如此,人亦如此。那么如何做到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勇于创新呢?

一、培养你的危机意识与责任感。

许多人懒于创新是因为目前有现成的工作方法,一时还能应付得了,而不去考虑未来的状况。其实,如果你静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当前的形势,你会发现身边比自己出色的人才越来越多,时刻可能取代你,如果你要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工作方法,多为公司创造效益,这样才能时刻保持优势。另外,要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勇于创新,你还要培养你的责任感。许多人每天工作时,只要把工作解决了就算交差了,而很少去考虑选择更有效的方法来给公司节省资源,或者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有积累才有创新。

创新是建立在你过去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上的,它是过去知识、经验的质变和升华。所以,你要在工作中拥有比较强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不断去学习业务知识,不断了解一些新技能,不断从工作中总结出经验。当你对你所做的工作非常熟悉后,你就能找到许多新颖有效的工作方法,让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三、敢于冲破旧的束缚。

要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勇于创新,你必须敢于抛却公司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被一些过时知识、经验所左右。

鹰能一直在天上自由自在地翱翔,这得益于它那粗壮的羽翼。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鹰要保持一对粗壮的羽翼,也需要创新。鹰的羽毛几十年后会变得硬化起来,又沉重又僵硬,自然不利于飞翔。而每当这时候,鹰会找足食物,然后躲在悬崖上的巢穴里,把自己翅膀上的羽毛拔得干干静静。几个月后,鹰就会又长出一对新的翅膀,从而又能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

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要每天像第一天那样勇于创新,你还要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习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巴尔扎克有句名言:“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发明创造始于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工作才有主动性。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锅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为问题研究,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所以,你平时工作时,多留心公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仔细琢磨,必定大有收获。

五、拥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

许多人把工作当作一种差事,应付完后便万事大吉。他们认为工作只是委屈自己在为别人做事,而不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事那样兢兢业业。抱着这种心态,是不可能有任何创新意识和动力的。因此,要养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的习惯,你应该抱着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的心态,不断思索一些新的方法来提高效率和改善你工作的效果。

5.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一个人如果充满信心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前进,并努力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工作,坚持不懈,他就会获得平常情况下料想不到的成功。

成功贵在坚持不懈

爱因斯坦曾说:“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只有坚持,你的付出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成功需要坚持。裁判员并不以运动员起跑时的速度来判定他的成绩和名次,你要取得冠军荣誉,必须坚持到底,冲刺到最后一瞬。如果你有丝毫之松懈,你就会前功尽弃。

要想成就一项事业,就得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并且在失败面前要有“再努力一次”的决心和毅力。唯有如此,成功才会有可能青睐你。

看准的事情,哪怕家底输得干干净净,也要不惜一切坚持到底,这样的员工才有可能成为老板。

1865年,洛克菲勒同合作伙伴们吵翻后,大家决定把炼油厂拍卖掉,底价是5000美元。这是独霸石油的起点,每个人都志在必得。标价很快就涨到5万美元,大大超出洛克菲勒的预期。有人打了退堂鼓,但洛克菲勒没有,最后标价又升至72万美元,洛克菲勒毫不犹豫地报出了72.5万美元。这样,在他26岁那年,他拥有了当地最大的炼油厂。没有这种永不言败的坚持,就没有后来的石油大王。

世间最难的事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能把一件不太难的事真正做好的,却只是少数人。事业是环环相扣的,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平安保险公司的金牌销售员邵硕伟刚入行的时候一直很失败,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明白:“其实根本就没有失败,只有放弃。”由于不轻言放弃,他一单咬紧一单,2003年他终于获得了华人寿险大会的龙奖。

作为员工,要放弃一件事会有很多理由;但要成功,认准的事有100个理由也不能放弃。

1996年的时候,联想公司的柳传志深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折磨,痛苦不堪。这病首次发作是在1991年,但当时没有处理好,后来的频频复发使他苦不堪言。病痛中,柳传志本想放弃工作,安心养病,但是考虑到公司还没有人能够接班,就一直干了下去。

如果那时柳传志没有一年咬紧一年的坚持,就很难说有今天的联想。坚持是一种量的积累,有利于产生质的飞跃。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执著。世界上到处都有一些看起来马上就要成功的人,但是,他们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跨过那些艰难的阶梯;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能一帆风顺,而不愿遇到任何阻力。

一座泥像立在一座倒塌的废庙里,历经风吹雨打,它非常想找个地方遮风挡雨,但苦于不能动弹,于是它非常想成为一个人,整天能自由自在。

一天,庙里来了个神仙,泥像抓住时机,用它的神情向神仙呼救:“神仙,请你让我变成个人吧?”神仙一见,笑了笑说:“要变成人可以,但你得能承受人生的痛苦。”泥像马上点头答应。于是,神仙手臂一挥,泥像就变成了个青年。神仙带着青年来到一个悬崖边,只见上面写着个“生”字,对面也有一个悬崖,上面写着个“死”字。中间由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连着,桥是由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环串联而成。“现在,请你从此岸走向彼岸吧!”神仙长袖一挥,就将青年送上了桥。青年战战兢兢,踩着大小不一的环向前行进。他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铁环内,把他卡得喘不过气来。青年大声向神仙呼救,神仙淡淡一笑:“这条路上,能救你的就你自己了!”青年好不容易爬起来,忿忿地说:“这是什么环?卡得我这么痛!”脚下的铁环笑着说:“我是名利之环!”青年向前继续蹒跚着前行,忽然隐约间看见一个美女向他嫣然一笑,飘飘然间,青年脚一滑,又掉进了一个环。他挣扎了半天,终于爬了起来,还来不及问,脚下的环说:“我是美色之环,前面各种各样的环还多着呢!”

青年绝望了,于是请求神仙把他变回泥像。然而不久,泥像便在一场大雨中被冲成了一堆烂泥。

许多人挡在成功门外,并不是成功遥不可及,而是他们不能发现自己,主动放弃了努力。他们虽然有一个宏伟蓝图,但是一遇到挫折就开始动摇自己的信念,打了退堂鼓。其实,每个成功人士的人生里程,无不布满艰辛,充满坎坷,但不管上天如何作弄他们,不管把他们逼到什么样的境地,他们依据不屈不饶,勇往直前,最后终于冲破重重阻挠,走向了成功的彼岸,他们才是上天心目中的成功者人选。

沃特·迪斯尼原本只是美术社一个平凡的动画设计师。后来,他与一名合伙人开了议价动画公司,但以失败而告终。迪斯尼那时身无分文,一贫如洗。然而,他却决定到加利福尼亚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卖掉了所有的家当,凑钱买了一张去往加利福尼亚的单程火车票。他出发时,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只有50美元,另外还有一只简陋的行李箱、一套过时的西装和一些绘画材料。

到达加州之后,迪斯尼开了一家新公司。此后,他遭遇了好几次挫折,几近精神崩溃,但他仍然坚持。他卖掉了汽车,疯狂地到处借款,遭人嘲笑,被人拒绝,但他从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创建了迪斯尼乐园。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沃特的迪斯尼乐园成为全世界无数儿童梦想的乐园。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福布斯》杂志的版面充满了那些顽强拼搏、绝不罢休的人的故事。乔什·菲根鲍姆现在是MJI广播公司的首席执行主管。他以前当过“滚石乐队”队员和里斯塔·雷科慈公司的推销员,曾经创办过电台联合演出节目,但不都不成功。后来他创办体育杂谈节目,也不成功。现在,他开办系列交互式电台节目获得成功,一年收入高达1100万美元。他说:“并非只有火箭科学家才能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只是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别人更加勤奋。”

成功的道路布满棘刺,一个个考验把一批批人挡在成功的门外,唯有执著的人才能取得成功。不屈不挠的精神会使你创造出惊人的成就,只要你坚持不懈,其实任何目标都能实现。

第一天的执著精神在哪里

许多人在步入职场前,往往都充满了梦想,也在思索着通过什么方式在公司里取得成功。有的想通过寻找一个好的岗位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进而晋升到自己想要的职位;有的想通过跟对一个好上司,成为他的心腹,搭着上司的船往前走;有的想通过一番辛苦的努力,打造一片业绩,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在各种梦想的驱使下,于是在第一天上班时,他们会充满激情,做事也非常执著,兢兢业业地把每件事都做好,绝不会有半途而废的情况发生。于是乎,接下去的一段时期里,你会给上司留下一个实干者的形象,在公司里也开始打开了一点局面。

但现实中,职场上的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顺畅,各种挫折会接踵而至。比如在公司里,虽然他们每天都辛勤工作,但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难以展现自己的光芒,像从事一些行政性工作,再兢兢业业也难以引起老板的注意;另外,许多上司嫉贤妒能,一看下属工作勤快、能力很强,生怕有一天居于自己之上,于是平日里拼命打压;或者有些人看到周围人才济济,比自己强的人很多,于是又自卑起来,慢慢埋没掉自己的雄心;甚至有的人在公司里奋斗了好多年,一直梦想着某个职位,好不容易等到空缺,公司又安排另外一个人去填补,于是他恼羞成怒,就在公司准备重用他的时候,却递交了辞呈……职场中,有许多怀才不遇,乃至于半途而废的人,有的人已经走到了成功的大门外,却不肯再坚持一点点,让人扼腕叹息。

相信大家看了以下这个故事,一定会颇有一番感触:

两个探险者迷失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中,因为长时间缺水,两人嘴角已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如果再找不到水,两人就只有活活渴死。于是两人商议:由一个去找水,另一个留下来看守行李。那个去找水的人拎上空水壶,临走时递给另一人一把手枪,告诉他说:“这里有5颗子弹,你隔一小时就放一枪,这样当我找到水后也不会迷失方向,可以循着枪声找到你。千万记住,好吗?”看到同伴点了点头,他才转头前去找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枪膛里只有一颗子弹了,可依然没看见同伴的身影。这时,各种各样的恐惧开始围绕着那个留守者:“他已经被沙漠淹没了,或者渴死了,或者被什么动物吃了。”他越想越怕,仿佛嗅到了死神的气味,在绝望中,他把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脑袋。一个小时后,同伴循着枪声,拎着水回来了,见到的却只有一具尸体。

本来,再坚持一会儿就成功了,却因为一时感情用事,自己放弃希望,从而彻底失败了,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每天像第一天那样执著

许多人看似在努力奋斗,为了自己的职业梦想而辛苦耕耘,但大部分人都不是真正走向成功的强者,只有每天像第一天那样执著的人,才是成功人士的最佳人选。一个人要在第一天里,或者短期里做到执著,那比较容易,而如果要确保每天都像第一天那样执著,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职场中追求成功的人虽多,但成功人士却寥寥无几的原因。

如何做到每天像第一天那样执著呢?

一、把过程摆在第一位。

你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过于追求结果,多在乎一下过程。每天抱着尽心尽力的心态去努力,至于成不成功,不要过于放在心上,这样,你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或得失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绪拂斯的故事。西绪拂斯因为触犯天条,被大神惩罚,降到人间来受苦。大神对他的惩罚是:要推一块大石头上山。每天,西绪拂斯都费很大的劲才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的时候,石头就会自动滚下来。于是,西绪拂斯又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绪拂斯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大神要惩罚西绪拂斯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中受到苦难。可是,西绪拂斯肯认命。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大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西绪拂斯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滚不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因此,当西绪拂斯努力地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显得非常平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有希望。

大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绪拂斯,就放他回了天庭。

二、要有坚强的定力。

要做到每天像第一天那样执著,你还必须有坚强的定力。在职场中,真正具有坚强信念的人并不多,而大部分人都畏惧艰难,很多事还没有做,就自己吓倒了自己。而且,当你努力去做一件事时,周围会有许多人对你说许多丧气的话,劝你像他们那样知难而退,所以,要想不动摇自己的信心,你还得顶住舆论的压力。

有一群蛤蟆进行比赛,看谁先爬到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比赛正式开始了,围观的蛤蟆一片嘘声:“太为难他们了!这是不可能爬上去的。”有的蛤蟆开始泄气,可还有一些蛤蟆在奋力摸索着向上爬。围观的蛤蟆继续喊道:“太艰难了!太危险了!你们是不可能爬到塔顶的!”其他的蛤蟆陆续被说服了,纷纷退了下来。只有一只蛤蟆还在一如既往地向上爬。比赛结束了,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一直坚持着到达了顶点。

到这时,大家才发现,这只成功的蛤蟆原来是聋子。

三、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永不言败。

要做到每天像第一天那样执著,你还得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任何任务,永不言败!面对容易的任务,你当然很有信心完成,一旦是那种比较艰巨的任务,你可能会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信心。如果不养成那种永不言败的性格,在你的宏伟职业梦想中,你是很难取得彻底的成功的。

事实上,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却有1%想要放弃的念头,这样也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有时,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区别就仅仅在于是否能够克服所有障碍,坚持到底。

工作中,许多失败者的悲剧,就在于被眼前的障碍所吓倒。他们不懂得坚持一下,不懂得排除障碍,就会走出逆境,结果在成功到来之前的那一刻,自己打败了自己,也失去了应有的荣誉,失去了成为好员工的机会。

四、不放弃希望。

希望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一个分水岭。成功者不会丧失希望,他会坚持不懈,他会去寻找其他的可行办法,一直坚持到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缺。当一个人不放弃希望时,他也就不会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遭遇失败后,要有“再努力一次”的决心和毅力。只有坚持下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要知道,成功的人永远比他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还在努力;当别人享受休闲的乐趣时,他还在努力;当别人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时,他还在努力。

五、换一种方式去做。

当某件事情进展得不顺利时,要继续坚持自己目标的同时,可以变通一下,用其他的方法去做,这样或许更容易出现转机。有些事情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时候只是方法和途径有误而已,掌握住它的本质,适时变通方法,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同类推荐
  • 朱子家训解析

    朱子家训解析

    《朱子家训解析》分为勤俭持家和为人处世两部分,核心是让人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知书明理、严谨宽容、理想崇高的人。原文文字流畅,对丈工整,琅琅上口;解析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耐人寻味,是教子治家、道德教育的经典家训。书后附有《朱子家训》全文及其他名人家训、商讯与增广贤文,以利读者阅读理解。
  • 女人,你能行:成功从这里起步

    女人,你能行:成功从这里起步

    本书介绍了在这个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女人如何能获得成功。女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容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魅力。女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性别,但可以决定自己的事业。女人不能控制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超越自己生命的高度。在这个女人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21世纪,本书告诉女性朋友们:怎样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女人要怎样自强不息;要怎样善用自身的交际魅力和沟通天赋……在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活出自己最大的可能!
  •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知错就改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高尚的人格要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共涵盖了“劝人改错”、“闻错即改”、“改错纳谏”、“教子感亲”等多方面内容,精选了数不胜数知错就改的美德故事。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书中的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
  • 体验人生幸福(人生高起点)

    体验人生幸福(人生高起点)

    每一个人都渴望幸福的人生,但是不一定拥有财富的人就真正拥有幸福,要想幸福就要懂得人与人如何相处,所以我们要了解幸福,认识幸福,从而得到一生美满的幸福。本书从幸福源于选择快乐、美德是幸福的资本、友谊是幸福的延伸、施爱的人生最幸福、工作是幸福的源泉、爱情幸福的酵母、家庭是幸福的摇篮、健康是幸福的基础等方面教授读者怎样体验人生幸福。
  • 《坛经》的人生智慧

    《坛经》的人生智慧

    《坛经》是中国人的心灵书。六祖慧能是草根人生通过学习和奋斗获得大成就,成大事的经典榜样。《坛经》的本质在于解决人生的最大问题,即解决心灵的迷雾,让身心返回幸福的本源。《坛经的人生智慧》除对原文的精注精译外。每一篇解读,事例生动,行文优美,实为一篇篇美文,有独特的启发价值和实用性。《坛经的人生智慧》由张绍民编著。
热门推荐
  • 自从中了九百万

    自从中了九百万

    九百万只是个开始,登仙路却不是结束。都市修仙路,很纯很暧昧。谁说我追不到女神?我林风第一个不服。(这句话很重要)(ps:本书不种马,作者力争将人生感悟写进书中,你要是喜欢,就赶紧戳进来看看吧。)
  • 守护神之大地震

    守护神之大地震

    主人公东方怜在命运之人的指引下,被迫成为了新一代的守护神,并且有了找到失落的上古神兽,并且联合起来阻止黑暗的重生的使命。但在主人公对前方一片迷茫之时,突发大地震,于是便决定先帮助灾民度过危机,却在中途发现了传说中的神兽。。。。。。
  • 其实心很痛

    其实心很痛

    将自己的心连同记忆封存于岁月,以为自己已足够坚强,以为自己以足够坚定,可是在微笑和冷漠的背后,其实·······那是无法割舍的心痛!!!
  • 至尊万象

    至尊万象

    艾克从小就是孤儿,为了寻找自我,在各种奇遇中逐渐了解身世之谜。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者......
  • 西域刀客传

    西域刀客传

    深夜,仇家血洗灵堂,死里逃生的龙生远离家乡,远赴西域,寻找传说中的刀谱,历经磨难的龙生习得绝世刀法,自封西域刀客,开始了血雨腥风的复仇计划.......
  • 囧妈好孕日记之家有新丁

    囧妈好孕日记之家有新丁

    一家三口的爆笑生活:降龙十八掌运用自如的妻子,擅长九阴白骨爪的老公,狮吼功天下第一的小宝宝,组成三个人的江湖。虽然这个江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认真乐观地对待每一天,真实地记录了怀孕期间、生产后养育宝宝等趣事,使看似平淡的生活,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趣事连连,囧事不断。
  • 凡修录

    凡修录

    普通人写的普通故事,本书只是想写出自己心中的修仙世界,有打斗,,但是不会很热血,有感情,但是不会11,只是在慢慢叙述一个普通人的穿越修仙之旅。ps:本书是慢热型,希望读者能耐心读下去.
  • 魔也成道

    魔也成道

    他,名为叶一凡,凭借着前世看小说经验选择修炼,靠前世对小说内容的记忆闯荡江湖。小说中,无意得到的一定是好东西,他随意从地上捡起一本功法,看都不看:“最牛就这本了,我选了。”
  • 青栀北岸

    青栀北岸

    图书馆的一遇,就注定了他会永远爱她一生。但不会所有的故事都会以美好收尾。
  • 圆武

    圆武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人拥有了高绝的武功,为侠为魔,皆是一念间。然者,当今之世,武功又是否真能隔空取物、身轻如燕,踏水而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