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4400000010

第10章 严范孙

严范孙先生(1860~1929)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他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清朝鼎覆,先生继续活跃于文化教育领域,发扬我国私人办学之传统优势,并注入时代活力,积极探索与西方教育模式之整合,奖掖后进,成就者多;且擅书法,与华世奎、孟广慧、赵幼梅并称津门四大书家,世人以得其只字片纸为荣,故颇值得一书。

先生原名严修,范孙乃其别号。原籍浙江慈溪。先世于顺治年间移居天津。咸丰八年(1858年)为避英法联军之祸,举家寄居直隶(今河北)三河县。咸丰十年(1860年)。先生出生于此。幼年就傅,习字读经;及长,入庠,补廪膳生。光绪四年(1878年),从陈奉周习西学,遍学数理化医等科,终身不辍。光绪八年(1882年)应乡试并中举人。翌年参加会试,连考连捷,中进士。据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卷下,严修考中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二甲第十一名进士,赐出身;据朱汝珍编《词林辑略》卷九,严修字梦扶,号范孙,直隶天津人。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度支大臣。当然这是他在清廷退位前所任官职。

范孙先生科举起家,以才华立身,少年壮志,锐气夺人。在翰林院时,曾向当时名臣张之洞请教为学之道,并信奉“学以致用”之信条。他研读古籍注重有裨世用,曾投入大量精力研习《勾股举隅》《数理精蕴》、《地球新录》、《天文启蒙》、《格致入门》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对其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授编修后,初任会典馆评校官,不久授贵州学政,踏上黔轺五千里之征途。

此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的消息不绝于耳,范孙“嗒然若丧”而又无可奈何。抵黔后,目睹边省贫穷,士习闭塞,决意予以更张。甫到任,即赶往各州县考验生员,了解各地士风文情。提出“敦晶励学,讲求实用”,考试时一改旧规,试题力避纤仄,策论重时务,令考生畅所欲言,无所逊避,并加试算学。优贡、拔贡之考选,不惟笔答,还亲自主持面试,且深入乡里,察访考生德行。又大胆变通书院旧法,改组学古书院,选拔优秀士子入学。学习课程除经史外,增设英文和格致、算学等西方科技知识,使之成为晚清贵州首所新型学校。为助学兴教,范孙将自藏书籍十四箱中之大部捐存学舍,并从通都大邑购进西方科技书籍及报刊,以供阅览,此外,又以俸银千两筹开书局。范孙诲人不倦,常亲自为学生解答算题,十数月如一日,风雨无阻,使学风为之一振。范孙还大胆革处积弊,明令革除补禀费、封印等费等名目,严禁铺张糜费,随员、家人亦无所取。当范孙任满还京时,竟负债银4000两。离黔后,贵州学界立“去思碑”与“誓学碑”各一通,称其“经师兼为人师”,“二百年无此文宗”。可见其为官之清廉与口碑之佳美。

范孙以学政任上之亲身感受,认定科举积弊深重,不除则国运危矣。尤其是中日马关之约,使之深感“厝火积薪,危若燕幕”。不变革科举,兴学育才便无从谈起。经多日酝酿,范孙上《奏请设经济特科折》,被梁启超称之为“戊戌变法之源点”。据《清史稿·选举志·制科荐擢》记载:

洎光绪中叶,外侮孔棘,海内皇皇,昌言变法。二十四年,贵州学政严修请设经济特科,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礼部复议。八月,慈禧皇太后临朝训政,以经济特科易滋流弊,罢之。庚子,京师构乱,乘舆播迁。两宫怵于时局阽危,亟思破格求才,以资治理二十七年,皇太后诏举经济特科,命各部、院堂官及各省督、抚、学政保荐,有志虑忠纯、规模闳远、学问淹通、洞达中外时务者,悉心延揽。并下政务大臣拟定考试事宜。御史陈秉崧奏请力除夤缘积习,诏饬诸臣务矢至公。既三品以下京卿纷纷保送,帝觉其冗滥,適太仆少卿隆恩荐疏,上竟报寝,并命撤销太常少卿李擢英前保诸人。二十九年,政务处议定考试之制,如廷试例,于保和殿天子亲策之。凡试二日,首场入选者,始许应复试,均试论一、策一。简大臣考校,取一等袁家穀、张一麟、方履中、陶炯照、徐沅、胡玉缙、秦锡镇、俞陛云、袁励准等九人,二等冯善徵、罗良鉴、秦树声、魏家骅、吴锺善、钱鑅、萧应椿、梁焕奎、蔡宝善、张孝谦、端绪、麦鸿钧、许岳锺、张通谟、杨道霖、张祖廉、吴烈、陈曾寿等十八人。

此番特科得人虽不能与康熙朝博学鸿儒科相提并论,但其中不少人如袁家穀、张一麟等皆活跃于清末民初,亦一时之选。而当范孙于贵州学政任满回京后,却因倡设经济特科为顽固派所不喜,并就此失欢于其座师、翰林院掌院学士徐桐,仅留得编修虚衔。范孙大志难酬,便告假回津开设家馆,以推进“西学”。聘张伯苓为馆师,二人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天津遭八国联军铁蹄践踏。范孙挺身而出,尽力维持地方治安,同时想方设法,兴办地方教育机构。翌年9月,以个人财力设义塾一处,并联合王竹林、林墨青等友人等集资,假灯髀公所设两斋塾学。为借鉴“教育救国”经验,又两次去日本考察。

11月27日,严范孙从日本回到天津,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兴办新式教育。在原设两斋塾学基础上有所拓展,更名为“民立第一小学堂”。此为天津创办正式小学之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范孙又筹设民立第二小学堂,并主持创办官立小学堂三处。为提高小学教师素质,另设立师范讲习所和教师研究所。是年秋,范孙举荐李琴湘、陈棱庄、刘芸生、胡玉孙、郑菊如、刘宝慈等人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等科深造。一年后回国于各学堂任教。

范孙还是女子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他创办严氏女塾,先以其女儿、儿媳及四姓近亲好友之女为学生。除国文等课程外,还聘请日本女教师教授日文、唱歌、手工、织布。女塾的创办,开天津风气之先,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3月间,范孙改严氏女塾为严氏女子学堂,成为一所正规的私立女子小学。10月,又在女子学堂附近设保姆讲习所和蒙养院(幼儿园)。保姆讲习所,即幼儿师范,是国内最早培养幼儿师资的园地。以家宅为基地,创办小学、女学、中学、幼儿师范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体现了严范孙倡导新教育的胆识与魄力,为中国近代教育史所少见,对天津近代学校的兴起,有着重要开创意义。他提倡女子放足,禁止给女孩扎耳朵眼,反对纳妾蓄婢,对赌博、吸毒深恶痛绝,带头废除婚丧陋习,为妇女解放事业贡献尤多。

范孙十分注重师资力量之培养。范孙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天津校士馆(民间称考棚,为科举制童试之地。笔者注)为天津初级师范学堂,学堂设完全科、本科、简易科等三科,为天津、河间两府培养小学堂师资力量。同时,还筹设北洋师范学堂,专门招收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以及东北地区学子,为中学堂和初级师范培养师资力量。年底,又选派部分天津教员出洋考察。同年,开始筹设北洋女子师范,次年正式成立。主要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培养女教员。

由于范孙在教育界影响日隆,口碑甚佳,清廷决定予以任用。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他主持直隶学校司,负责全省教育工作。上任几天,他又去日本再作深入考察,主要考察师范教育和小学教育。6月中旬至下旬,重点考察师范及小学的教育管理和教材建设。同年八月,严范孙回到天津。在严馆和王益孙家馆的基础上,积极筹设成立中等学校,他多次与张伯苓等人讨论学校章程。不久即成立私立中学堂,后改名私立敬业中学堂,这就是著名的南开中学前身。当时校址仍在严宅,每月经费纹银200两,由严、王两家平均负担。张伯苓任监督(校长)。高等师范班最初有学生6人,教师三四人。第二年春,师范班又增招4人。经两年学习。高等师范班于1906年毕业,毕业生有陶盂和、时子周、孟琴襄、严约敏等10人,这是严范孙以个人财力倡办师范的尝试,也是天津最早的师范教育。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直隶学校司更名学务处,并由保定移到天津分科办事。严范孙往来于天津、北京、保定等地。为推进全省教育,他首创劝学所,设立于直隶各州县,作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采用日本地方教育行政及行政管理办法,订立章程,管理各地教育。在教材建设上,他最重视教科书的编写。创办了《学务报》,并选派合适人员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又编纂《国民必渎》、《民教相安》两书,印行10万册,以为启蒙读物。1906年上半年,直隶各学堂学生已达86652人。其中优级师范学堂1所,初级师范学堂及传习所89所,女子师范学堂1所。

除了兴办学校教育,严范孙还积极倡导并推动天津的社会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城隍庙开办教育品陈列室,展出日本图书、教具,任人观览,以启民智。1907年,又与人合办《醒俗画报》,为移风易俗而鼓呼。同时,还鼓吹妇婴保健事业,设“水阁女医院”、“范孙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兴办平民教育,开设“贫民义塾”,赞助林墨青筹办广智馆,并提倡旧剧的改革,亲自指导,在自己家里演出新剧《箴膏起废》,成为天津最早上演的新式话剧。严范孙还与天津、北京戏剧界人士多有往还,讨论戏剧改革,不遗余力支持南开中学的新剧演出。

是年12月,清政府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正式行政机关。荣庆为学部尚书,熙瑛为左侍郎,严范孙为右侍郎,均为政务官。全面负责厘定全国教育规程。范孙到任伊始,便参与起草奏折,请颁“教育宗旨”,提出“全国之人,无人不学”的“普及教育”理念,以“尚公”、“尚武”、“尚实”为宗旨,以道德教育、军事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等为内容。他参照自己在直隶时的经验,将劝学所推向全国,并公布了《教育会章程》,使教育会成为各省、府、厅、州、县教育行政的襄助机关。

自宣统帝之父载沣以摄政王监国以后,满洲亲贵乘势控制权力,满汉朝臣严重对立,范孙在学部也多被掣肘,载沣曾几次借题发挥,令其难堪。1910年初,范孙自感难有作为,便离开学部,回到天津。

民国成立,诸事崇新。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推行新式教育。范孙甚受鼓舞,对蔡氏提出的以道德主义、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等为内容的教育宗旨深表赞同。

严范孙积极筹划并实施教育体制变革,南开中学自1913年建立校董制。范孙与卢木斋、王少泉任校董。而创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严范孙、张伯苓很早就打算创办大学,1916年,在南开中学内成立专门部和高等师范班,就是为办大学创造条件。严、张还曾考察美国的私立大学。张伯苓先行,于1917年8月去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第二年秋,范孙也到达美国纽约。张伯苓每天上完课,晚上去严下榻处给他讲教育学。有时他也去大学听课,更多时间则用于考察美国的教育,访问了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人学、康奈尔大学、旧金山大学等高等学府,详细了解其办学体制、行政管理、经费来源、教育方法及图书设备情况,对美国大学教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严范孙还从他们当中物色了南开大学的教师。1918年12月严、张回到天津,立即着手筹备成立南开大学。

春节刚过,范孙便不顾年老多病,偕张伯苓到北京,拜会教育总长傅增湘,讨论南开大学立案之事。同时,为筹集经费,范孙本人慷慨解囊,为南开大学捐款、捐地、捐赠图书。1919年,他捐赠大学购书款2千美元,又捐赠中文书籍30余种数百册,1922年,捐地5亩1分8厘,折洋18,130元,1924年又以《二十四史》、《九通》等数十种古籍,捐赠南开大学图书馆。

范孙不仅以其财力、物力给予南开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其办学思想对南开大学校风之形成影响甚巨。南开从一开始就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特别注重人格修养和校风建设,均与范孙的教育主张有密切关系。可以说,范孙先生是南开大学的灵魂。

1922年,范孙曾打算与梁启超在南开大学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梁启超自上年秋在南开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受到天津学界的热烈欢迎。范孙亲临讲堂,移樽就教。当梁启超提出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时,立即得到范孙和南开大学的支持和响应。1922年下半年,严、张多次与梁启超磋商。但最后因经费未能落实助,东方文化研究院成立计划终致夭折。

在办学过程中,范孙特别关心学校校风和学生品德的培养,经常到学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并奖励优秀学生。后来成为国家栋梁的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后,以品行优良才能卓越,很快便得到范孙的格外赏识。1914年9月29日,周恩来到严宅,请范孙题写《敬业》杂志封面,马上得到应允。1916年5月间,学校举行全校性作文比赛,各班纷纷推举本班作文好手一争高低,在校学生已近千人,共有260余人参赛,卷上姓名采用密封方式,由教师集体评阅。范孙亲自参加,审慎评选。结果从40份优秀作文中,选定周恩来为全校第1名。周恩来所在的丁二班荣获集体第1名。范孙亲自书写“含咀英华”奖旗,颁发给丁2班。以资鼓励。

1917年6月,周恩来中学毕业。26日学校隆重举行毕业典礼,范孙出席,并邀请陈独秀等来宾出席。周恩来取得最优毕业成绩,并获“国文最佳奖”金质奖章,不久,周恩来离开天津赴日本求学。周恩来得知南开大学即将成立的消息后,五四前夕回到天津。9月经严范孙、张伯苓特别批准,免试进入南开大学文科。开学前4天,范孙在私宅设宴欢迎周恩来重返南开,同席的有黄郛、范源濂、张伯苓及直隶教育厅长等人。

1920年1月,周恩来指挥各校学生赴直隶省署向省长曹锐请愿。曹锐是范孙的妹夫。曹推脱不见,并将周恩来等人逮捕。5个多月后,周恩来出狱。范孙一如既往看重周恩来。他与张伯苓商议,动用他在南开设立的“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10月,他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为周恩来介绍去英国留学。

周恩来到达欧洲后,一直与范孙书信往还,联系密切。为资助周恩来,范孙特在自家帐目上为周开立户头。除第1年的用款是他交给周支票携走外,以后周恩来在欧洲的3年,都是他命人转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如1921年日记载有:2月27日“李琴湘来,余将补助李福景、周恩来之学费,交伊持去。”周恩来对此十分感激。1922年旧历正月初五,周恩来之父周懋臣特去拜谢严范孙。周恩来在欧洲参加共产党后,有人曾劝范孙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表现出范孙的气度与境界。

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国学沦丧,传统文化式微,全盘西化之喧嚣甚嚣尘上。而范孙赓续国学、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之壮志始终未泯。1927年8月,他与华世奎,林墨青等人发起成立研究国学的团体,并声言:“窃查中国教育,近年取法欧美,日求改进,而于国学,不暇兼顾,致乏通才。修等鉴于此,爱集合同人募款,组织学会,以讲求国学,补学校所不及为宗旨,名曰崇化学会”。学会成立讲习科,分义理、训法、掌故等科目,招收学员,系统学习古代典籍,延请宿儒名师,定期讲授经义,按期命题试文,严范孙特辟私宅为讲堂,以自己藏书供学员阅读,“亲莅试所,亲书试题。”崇化学会的成立,是其“中学为体”理念在他晚年的反映。

昊天不吊,哲人其萎。崇化学会成立不到两年,范孙竟一病不起。1929年3月15日,范孙与世长辞,享年六十有九。

巨星陨落,举世同哀。当时各类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评论。《大公报》于1929年3月16日发表社评《悼严范孙先生》,称范孙先生之逝世“诚为学界之大不幸”,并赞其为南开的发展所作出的孜孜努力。“以兴学为务,慨出私产,发起南开,筚路蓝缕,惨淡经营,至今日蔚华北一大学府 。数十年前严氏提倡之诚,赴义之勇,饮水思源,有令人不能不肃色起敬者!”范孙逝世时,张伯苓正在欧美为南开募款事宜而奔波。闻此噩耗,不禁哀叹天不假人。离开南开远赴欧美之前,范孙尚一切安好,可等到满载而归时,与这位热心支持南开发展的“校父”已是天人永隔,甚至连最后一面都不能相见。情何以堪!伯苓满怀悲痛,召集南开学生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并发表悼文,以纪念这位一生支持教育事业、支持南开的老人。悼文云:“严先生道德学问,万流共仰,个人追随颇久,深受其人格之陶冶。南开之有今日,严先生之力尤多,严公逝世,在个人失一同志,在学校失一导师,应遵严先生为校父。”国内外的南开校友闻听此讯,纷纷捐款,在南开中学建成“范孙楼”,以兹纪念。

70年之后,即1989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二次会议上,严范孙的名字重又唤起人们的怀念。会议通过提案,褒扬严范孙一生矢志倡导新学的功绩和培育英才对祖国的贡献,1992年,南开大学为严范孙立了纪念铜像。至今,这座铜像仍安放在南开大学东门内的花园中,供南开学子瞻仰。

光阴似箭,时节如流,但岁月抹不去哲人之光辉。严范孙先生以燕赵英杰,翰林伟器;追求进步,与时偕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滋兰树蕙,桃李满园;品行高洁,日月同辉。诚为玉堂前辈中之佼佼者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独裁良相:张居正

    独裁良相:张居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独裁良相:张居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张居正的人生故事。
  •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铿锵傲视

    铿锵傲视

    一个废柴的勤奋史看一个废柴少年是如何被天下人可欺走到可欺天下人看一个落魄寒门是如何被千夫所指走到笑傲天地要的不是天下无敌,要的也不是主宰洪荒只要开心的能在这片大陆随心所欲的行走无人可阻,无人可留,无人可敌!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云沙

    云沙

    这是一个没有神的大陆。这也是一块濒临破碎的位面。三百年前,神葬身于大地伤痕。一切的直接后果就是,白杨大陆彻底失去了神力,魔法和斗气消失。感气,成为了大陆的主流。罗小沙,一个被称为恶魔之子的人,从小就得到了最合理的教导,这也使他成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绝世天才!同时,拥有神族血脉和三神器的他,也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大陆上波涛汹涌的浪潮之中……义父,兄弟,亲情,爱情,以及各方各面的阴谋,将其牢牢地捆绑在了命运之轮上。逃脱,还是反抗?他的回答就是战斗!为了自己的目标,永无休止地战斗!
  • 彦三

    彦三

    这是本人第一次写下武侠小说,其实也从来没写过,但是很喜欢我自己想的这个故事,所以就想写下来,可能并不好看。因为我的写作能力不太好,但是我还是想努力写下来。
  • 尚南街

    尚南街

    历史如同奔腾狂怒的江河,浩浩汤汤流过时光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无尽的怨恨和愤怒,在岁月里面发酵膨胀。我们踽踽独行在自己人生的无期之旅里,永远不知道何时历史的遗恨已经轰然降落在自己头上。当面临无尽恐怖,当面临生离死别,当面临所有的不可思议,我们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活下去的信念!活下去,是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 漫漫演艺路

    漫漫演艺路

    唐年,一只混迹五年的工地狗。因为一次斗殴,不得不结束了在横都影视城二期扩建的差事。异想天开的他,扭头就加入了群演的行列。漫漫演艺路。唐年踩着野路子,一步步的走了下去……“一切皆有可能!”当他宣布隐退的那一天,全世界各大主流媒体,都以这样的一句话,给全世界的人讲述着他的传奇生涯。
  • 缔造的神国

    缔造的神国

    这个是要效仿前人,编写出属于自己的史诗乐章,编织另一个时间空间观念。以前人们总劝诫我们不要装逼,而现在,装逼已便是一生。欢迎加入书友群,群号码:541296833
  • 三国异士录

    三国异士录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在谋士李儒的怂恿下,火烧帝京,动摇女娲根基。更有远古大魔魑魅借大火冲破封印,借机为祸人间。太傅袁隗,受袁绍袁术牵连,满门抄斩,幼子袁毅被左慈救回,从师左慈,学习仙术。而天庭,仙为上等,神和佛地位都不高。四大天王和众多天神趁女娲失了人间根基,联合以接引、准提为首的西方大佛,开始了夺权争斗。同时,身在海底的龙宫,也发生着巨大变动。各地妖魔见此情境,纷起作乱,黎民苦不堪言,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解救黎民百姓,众位奇人异士开始了与魔道斗争的旅程。
  • 圣斗士星矢之神话之战

    圣斗士星矢之神话之战

    初次圣战相关的同人作品。主人公为天马座圣斗士罗德里奥。《笔者的话》部分涉及剧透,请在阅读完括号的章节后阅读。
  • 恋情

    恋情

    我想诗情一点,可是你不在是身边;我想绝情一点,可是你有是我今生唯一心动的女人
  • 易烊千玺之爱你的那八年

    易烊千玺之爱你的那八年

    易烊千玺的小助理,什么鬼,当然是我们女主为了接近男神的计划!可是邻居又是什么鬼,我竟然住在千玺家对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