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62700000015

第15章 亚西尔·阿拉法特

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年出生在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共同圣地耶路撒冷。“阿拉法特”本来是伊斯兰圣地的一座山名,在伊斯兰教义中,它是“神与吉祥”的象征。他的父亲拉乌夫当时之所以给他取名阿拉法特,是希望真主能赐给儿子和平与幸福。但是,他父亲因参加反对英国殖民主义和犹太人统治的斗争而遭到迫害,被迫离乡背井,举家迁往开罗。阿拉法特的母亲扎海娲是一位勤劳贤慧的巴勒斯坦妇女,然而,艰难岁月摧残了她的身体,就在阿拉法特4岁那年,他的母亲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家庭的不幸给阿拉法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创伤,但苦难的生活却使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阿拉法特小时候就是一个“孩子王”,经常带领一群孩子模仿军人动作,做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游戏,从而为他日后创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1958年,阿拉法特在科威特秘密创建了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法塔赫”,后来成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主要武装力量。1965年,他领导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打响了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第一枪,巴勒斯坦革命由此爆发。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领土,阿拉法特领导的游击队被迫撤到阿拉伯邻国,继续开展反以武装斗争。自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以来,一直领导着被占领土内外的巴勒斯坦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直至巴以1993年9月13日签署和平协议握手言和为止。

1991年金秋之季,坐落在地中海之滨的突 尼 斯天高气爽,景色宜人。在这令人陶醉的秋色里,当时已经62岁的阿拉法特终于与比自己年轻34岁的苏哈结为伉俪。

阿拉法特从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渐悟出一个道理:战非出路,和为必行。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谁也吃不掉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是两败俱伤。巴解组织自1964年成立以来,历经坎坷,大本营几经搬迁,自约旦而叙利亚、黎巴嫩,最后突 尼 斯。以温和和务实著称的阿拉法特顶住内外压力,采取现实主义政策,于1988年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242和338号决议,从而步入“以土地换和平”、政治解决巴以冲突的道路。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的召开是巴以从对抗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点。以色列从与巴勒斯坦交往中也不得不承认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惟一合法代表。1993年9月9日,巴以在奥斯陆进行了14轮秘密会谈后,阿拉法特和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交换了亲笔签字的信函,正式宣布相互承认。13日,阿拉法特与拉宾终于在华盛顿握手言和,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原则宣言,从而为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重要基础。从1993年10月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开罗首次正式会谈至今,巴以高级官员围绕实施和扩大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进行了数十轮艰苦、曲折的马拉松式谈判。谈判之路荆棘丛生,历经磨难,多少次陷入僵局,多少次濒临破裂,又多少次起死回生,每前进一步双方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每当谈判进入关键时刻、阿拉法特总是亲自出马,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最后拍板。1995年9月,阿拉法特和当时的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在埃及的塔巴围绕扩大巴自治问题进行的最后一轮谈判持续8天,长达近百个小时,有时一次会谈就通宵达旦,长达20多个小时。虽然阿拉法特常给人以温和的感觉,但他有时也有强硬的一面。当双方就以色列从希伯伦撤军等棘手问题针锋相对充满火药味之时,阿拉法特两次愤然退出会场,以示抗议以色列在这些问题上的顽固立场。后经埃及和美国从中斡旋,阿拉法特才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鉴于阿拉法特为推动中东和平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与拉宾和佩雷斯一起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 平 奖。

1994年,对阿拉法特和所有巴勒斯坦人来说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巴勒斯坦终于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了自治,巴勒斯坦人有了自己的政府。7月1日,阿拉法特回到了阔别27年之久的加沙,结束了长期漂泊不定的流亡生活。

1996年1月20日,巴勒斯坦历史上的第一次大选在巴勒斯坦自治区举行,阿拉法特以881%的多数票当选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然而,阿拉法特并不满足于目前的这种有限自治。他多次强调,尽管立国之路漫长曲折,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终将在巴勒斯坦大地上建立。

阿拉法特为争取巴勒斯坦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奋斗了近半个世纪。他是一位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位受世人尊敬的政治家。

同类推荐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 文天祥(名人传记丛书)

    文天祥(名人传记丛书)

    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生命最后的几年,成了一个手握雄兵的统帅。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逆臣,并誓死不愿变节,最后慷慨殉国。
  •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热门推荐
  • 中恶门

    中恶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轮回之剑道天地

    轮回之剑道天地

    千山疾风动寒月霜沁旧时沉星吟啸弹指剑作琴紫金吞云泪秋水烙玄冰.清辉流照疑似雪白练几度梦惊锦裂玉碎凤凰鸣红尘一念远碧落三尺明
  • 图清

    图清

    康熙二十八年,紫禁城太和殿,康熙坐在龙椅上踌躇满志地说道:“朕继位以来,灭南明、擒鳌拜、平三蕃、降台湾、抗罗刹、败准噶,大清千秋伟业将会永世流传!”下面一片谄媚声。同一时间,南方一个青年对着天空大喊道:“想活五百年的千古一帝,我来了,你的千秋伟业开始倒计时了!”
  • 蓝颜

    蓝颜

    就是一个孤独症女生喜欢上了个富二代,富二代喜欢白富美,有一天孤独症女生遇到了富二代的双胞胎哥哥。
  • 殷阳神探

    殷阳神探

    一个名侦探拥有阴阳眼的名侦探殷阳,开启他的不非凡的旅程
  • 打工人的故事

    打工人的故事

    好吧,首先是钱。然后是更多的钱。为了生活干杯。
  • 念隐,恋玉

    念隐,恋玉

    那一丝琴音,如今相隔忘川两岸;那一点情思,如今却是婉转流年;春风又拂江南,桃花开遍两岸,思念千般梦残,伊人却是难返;依旧是那积雨河畔,不变只是孤影相伴;红烛倒映灯火阑珊,雾霭沉沉终望不穿;桃花依旧灿烂,情债而今难还;欲求静思放下孤盏,却是情思被风吹乱;雨落如丝连成思念,终成流水无情短暂;长夜漫漫辗转难眠,半城烟花终究是叹!爱恨离愁合,五味俱全,来尝尝哈!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 钢琴恋曲:樱花萌芽成爱

    钢琴恋曲:樱花萌芽成爱

    搞什么?好歹她也是一代众人膜拜女神,剽悍女汉子!怎么能被蓝俊熙这个恶魔王子给打倒呢?校园决战,校园王子vs钢琴公主,谁胜谁负?在两人战斗的过程中,感情悄悄升温,爱情种子在悄悄萌芽但却在战斗的过程中,她的心越来越偏向那个讨厌的家伙……当爱情开始,面对霸气十足帅气王子的追求,钢琴公主会不会同意?樱花树下熟悉的钢琴恋曲,唤起了谁的恋情?指间的旋律,醉心的乐曲,谁……敲醒了她的音符?谁……奏响了她的心之门?倾dream樱花,浪漫幻想成曲,这一季,如雪一般的樱花恋情,是否会在花期中结束?当爱情种子懵懂悄悄发芽,才知道他们的爱情,苦涩于咖啡……
  • 侠道神机

    侠道神机

    修仙究竟修的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修的是性格,主角从桀骜不驯—受尽挫折—自卑自怜—领悟智慧—外谦内坚;齐家齐的是感情,主角从情窦初开—懵懂无知—坚定追逐—情比金坚;治国治的是民心,主角从家仇国恨—看破权势—领袖风采—四大皆空;平天下平的是罪孽,主角从仙道翘楚—魔道嗜生—三界皆恶—万法从善。如此修仙,方能从心智,行为,仙法,道行多方面修成正果。且看没落家族后裔如何在修仙途中一步步领悟万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