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9400000038

第38章 秦、赵、齐三国间的对抗

自马陵一战国后,魏国被齐国击溃,从此魏国走向衰落。战国的政治格局中逐渐出现了秦、齐、赵三强争雄的局面。秦国的强大始于商鞅变法,这一点在前边已经说过。赵国之强则开始于赵武灵王。齐国则一直是一个东方大国。这一节,就从齐国在战国中后期的兴衰入手,来讲述战国三强争斗情况。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即位。秦、楚关系得到改善,两国在公元前304年于黄棘结盟。秦、楚结盟,魏、韩向齐国靠拢。就在秦、楚两国在“黄棘结盟”后一年,齐、韩、魏三国伐楚,齐国与秦国之间开始进入正式对抗。由于楚国在战国时期政治立场一直摇摆不定,秦国也开始拉拢齐国,并送泾阳君到齐国做了人质。齐国在大国政治中的地位便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就在齐国国势蒸蒸日上的时候,齐国北面的燕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间接导致了齐国后来的衰落。

燕哙王即位后不久,苏秦在齐国被杀。苏秦死后,齐宣王送苏秦的随从口中逐渐得知,苏秦是被燕王派到齐国的奸细,因此齐宣王开始痛恨燕国。燕哙王三年,燕哙王任子之为相。不久,燕哙王听信了大臣潘寿的话,向尧、舜、禹三代帝王学习,将燕国王位禅让给了子之。燕哙王的做法引起了太子平的不满。子之执政三年,燕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发动政变。燕将军市被先攻子之,围攻王宫,久攻不下。市被担心失败,有倒戈子之,反攻太子平,结果被太子平杀死。子之与太子平双方激战数月,双方互有胜败,燕国死伤数万人。

齐宣王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就与当时正在齐国做客卿的孟子商议。孟子说:“现在去讨伐燕国,就像当年的文王与武王伐纣一样,我们应该举着平叛的旗帜去消灭子之。”齐宣王于是以平叛的名义出兵伐燕。燕将无一守城,一看见齐国军队,燕国的士兵就把城门打开撤退了,城里的燕国老百姓都高兴地出城迎接齐军。只用了五十天时间,齐军就扫平了叛乱,杀死了子之。

燕国的叛乱平息后,齐宣王想要直接灭亡燕国。孟子劝齐宣王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正因为这样,才能这么快地拿下燕国。如果现在反而想要占领人家的土地,这和趁火打劫的强盗有什么区别呢?失去了燕国人民的支持,其他国家再出兵救助,那么齐国就离失败不远了!”齐宣王不听。不出孟子的所料,没过多久,其他五国果然出兵干预,齐宣王只好撤军。在齐军撤退的路上,遭到燕国人的掩杀,齐军狼狈撤回齐国。从此燕齐两国结仇。

齐军回国后,太子平被燕人立为新君,就是燕昭王。燕昭王想要复兴燕国,报齐国趁乱破国之辱。他找到老臣郭隗商议。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想要得到千里宝马。他派人四处寻找,可找了三年都没找到。一个侍臣告诉这个国君,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他就一定能把千里马买回来。国君就给了侍臣一千两金子去买。可侍臣回来时,金子已花去一半,带回得却只是千里马的马骨。国君见后,雷霆大怒。侍臣却解释说:当天下的人到知道你,因爱马而不惜用重金去买马骨,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来吗?国君将信将疑。而不出一年,已有好几匹千里马被送到了这位国君的面前。”于是燕昭王筑起黄金台,广招天下贤人。魏国的名将乐毅,齐国的五行学家邹衍,以及赵国的剧辛都在燕昭王的礼聘下来到了燕国。

齐宣王死后,齐缗王即位。齐缗王一直想要吞并宋国。公元前286年,齐缗王与秦昭襄王在达成协议后,派大军灭亡了宋国。齐国吞并宋国后,势力急速膨胀。这样一来,天下人的目标就从秦国转移到了齐国。于是,在秦、赵两国的推动下,对抗齐国的五国合纵形成。公元前285年,由孟尝君田文谋划,身兼赵、燕两国相印的乐毅统率,秦、赵、魏、韩、燕五国大军联合伐齐。

乐毅率五国联军于济西大败齐军,并乘胜攻入了齐都临淄,随后赵、韩、秦、魏四国军队在夺取了齐国几座城池后,分割了齐国的土地就撤退了。只有燕国军队在乐毅的统帅下继续进攻,不出半年,已经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与即墨。齐缗王逃出临淄,经卫、邹、鲁三国逃入莒城。楚将淖齿率兵救齐,到了莒城后被齐缗王任命为宰相。而淖齿见齐国大势已去,便趁机杀死了齐缗王,与燕国共同瓜分了齐国的土地,和燕国在战争中夺得的宝物。到这时,燕昭王终于实现了他的心愿,报了当年齐宣王破国之仇。

齐湣王被害,齐湣王子田法章隐姓埋名,躲到了齐国莒城内一户大户人家,太史敫的家中做庸人。太史敫的女儿看到田法章的容貌后,深深地被这个仆人的气度吸引,一有空就从家里偷偷地拿些衣服和食物来接济他。久而久之,两人就产生了感情,发生了关系。等楚将淖齿打劫了足够的齐国财物离开莒城后,莒城中百姓和齐国亡臣开始聚集在一起,寻找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听说后担心被杀,等了许久,一直到确定人们是要立嗣,他才敢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齐人立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坚守莒城,布告齐国。齐襄王即位后,立太史氏女为王后,史称君王后,生有一子,就是齐国最后一代君王齐王建。

但太史敫对女儿私通的事情却一直不满,他气愤地说:“你不经过媒妁之言,自己找人,自己嫁了,不是我女儿,玷污了我们家族的名誉。”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再见君王后一面。君王后没有因这件事情怨恨自己的父亲,仍然以女儿的身份照顾着自己的父亲。

燕军攻击即墨的时候,即墨大夫出城抵抗,在战斗中受伤死去了。即墨城就成了一座有兵没将的孤城。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刻,一个跟随大军从临淄逃难到即墨的齐王远房宗室,田单被人们推选为将军,肩负起了改变整个战局的使命。即墨与莒城都是齐国贵族聚集的地方,社会根基很深。田单在即墨成为军事统帅后,即墨城的上下军民在田单的指挥下,更是攻防得体,防守严密,让燕军无懈可击。而莒城大夫则立了齐襄王,大部分齐国大臣都和齐缗王一起逃到了莒城,在这里做最后的抵抗。所以莒城人都抱定了必死的信念,斗志十分高昂。齐人坚定的信念,与指挥的得法,使得乐毅围困莒城和即墨三年,竟始终未能攻下。

虽然乐毅用了三年时间仍然没有拿下莒城和即墨,但那也只是时间问题。历史上有许多重大战役都是将帅出兵在外,祸起萧墙之内。当时燕国内的乐毅政敌都说:“乐毅在半年内就打下齐国七十多城,可在莒城和即墨上却用了三年时间,这并不是他攻不下这两座城,而是他想收服齐国人心,将来要当齐王。”燕昭王听了,笑了一笑,干脆就下诏封乐毅为齐王。乐毅接到诏书后,既感到感激,又感到惶恐,坚决不受。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本身就十分反感乐毅,加上这五年里燕国内诋毁乐毅的流言四起,燕惠王乐毅就更加猜忌了。而田单一听说燕惠王即位,就暗中派人潜进燕国散布流言,说:乐毅早有当齐王的想法了。只是为了讨好先王才没有接受称号。现在新君即位,乐毅正准备称王。燕国要想攻下莒城和即墨,就一定要另派一员大将。于是,燕惠王阵前换将,派骑劫夺取了乐毅的兵权。

骑劫挂帅后,改变了对齐的作战方针,捣毁齐人宗祠、刨开齐人坟墓、焚烧尸骨、对齐国的降兵一概施以割掉鼻子的劓刑,想要在精神摧垮齐人。骑劫的做法不但没能令齐人屈服,反而促使齐人群情激愤,抵抗决心倍增。骑劫却毫无察觉,他见齐人死守城池不出,更坚信齐人胆怯,行为越加轻狂起来。

田单利用了骑劫娇纵的心理。他先向骑劫诈降,放松了燕军的警惕。然后田单亲自挑选了一千多头公牛,在牛身上画上了大红大绿的图案,牛角上捆上了两把尖刀,再在牛尾巴上系上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到了半夜,田单凿开即墨的城墙,把千牛大队悄悄地赶到了城外,牛头全部朝向燕军军营的方向。然后田单下令,让士兵们同时点燃牛尾上的苇束后立即后退。不一会儿,苇束烧着了牛尾,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狂叫,笔直地向燕军兵营猛冲。随后,田单组织五千名齐军精锐跟在牛队后掩杀。同时即墨城中的老百姓们也都登上了城头,拿起铜器狠命地敲打。燕军受到这样突如其来的猛攻全面崩溃,许多士兵还没有来得及穿上铠甲,就被疯牛顶死了,骑劫也死在了乱军中。

田单一战得胜后,不给燕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乘胜反击,很快就收复了被燕军攻占的七十多城。光复了齐国。齐国经此劫难,虽能重生,但已无力称雄。六国中能与秦国一较高低的,就只有赵国了。

五、秦赵争衡

魏国、齐国先后衰落后,最后能阻挡秦人战车的,就只剩下赵国了。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在位四年就死去了,由秦昭襄王在公元前306年继承了王位。

有人可能会问,秦武王为什么在位时间这么短呢?是他体弱多病、还是被人杀害,也或许是战死疆场?都不是。秦武王不但不体弱多病,而且还十分有活力。也就是因为他太有活力了,所以英年早逝了。事情是这样的。秦武王即位不久,张仪就死去了。张仪死前一直都在劝说秦武王攻击韩国,胁迫周室,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拜甘茂为大将军,按照张仪生前的计划,攻下了韩国的宜阳,兵临成周。秦武王到了成周,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九鼎”。“九鼎”是大禹治水时铸造,分镇天下九州,从夏入商,又由商传至周朝,早已成为了天下共主的象征。每座鼎代表一州,九座大鼎上分别铸有九州的名称。秦武王看着一座一座大鼎,突然指着一座说:“这鼎上是‘雍州’两字,雍州不就是说我大秦吗?我要把他搬会咸阳去。”说着他就把上千斤的大鼎扛了起来,那蛮力可真够惊人!就在这时,秦武王一口气没上来,大鼎落下,将他的腿砸断了。当天也里,他就死去。秦武王无子,王位就由他的表兄弟继承了,这就是秦昭襄王就在秦国为秦武王操办丧事的这一年,赵武灵开始了他的改革。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是一个目光远,有胆有识的君主。同样是在公元前307年,的一天,赵武灵王把大臣楼缓叫到了身边。

赵武灵王指着面前的一幅地图说:“楼缓啊,你看看,咱们北边有燕国,东边有东胡,西边有林胡、楼烦、秦、韩等国,中间还有中山。四面八方全是敌人,自己要是不再发愤图强,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啊!”

“是啊!大王说得很对。可是要图强就一定要革新,可谈到革新,我们又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楼缓很为难地看着赵武灵王。这时一名侍臣端着一碗肉汤,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可能是他的袍子有点长,有一步稍微迈得大了点,正好踩在袍子的边儿上,随即身子前顷,“哎呀”一声倒在了地上——肉汤也散了一地。赵武灵王看见,眉头先是一皱,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笑可把楼缓弄蒙了。“大王,你这是——”

“楼缓啊,你看看,你看看!咱们现在穿得袍子是这么长,袖子也是这么长”,说着赵武灵王伸开双臂,看着常常的袖子,在原地转了一圈。“现在我们连端一碗汤都这么费劲儿,跟别人打仗也自然要处处受到制约。不行!我决定了,就从咱们平常穿的衣服开始革新。”

“可是……要怎么革新呢?”楼缓不解地问。赵武灵王笑了:“这还不好办,有现成的样子啊。你看,北方胡人的衣服多方便。短褂、裤子、长靴,袖口短,腰里系一条皮带,走路做事又灵活,又方便,多棒啊!更重要的是,穿上这种衣服,我国也就用不着再使用马车作战了,直接骑马砍杀,那可真是太方便了。”

楼缓听了,低头看了看刚从地上爬起来的侍臣,突然发现,他正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瞅着自己笑呢!这下子楼缓全明白了:“原来主公心里早就有了打算,今天是在作戏给我看啊!那我还忧郁什么?”想到这,楼缓连忙说:“臣没有任何疑义,马上就去办理。”

第二天上朝,赵武灵王和楼缓穿着胡服走了出来。他自己的想法说出后,朝堂上除了楼缓赞成外,几乎全部反对,其中最顽固的就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赵武灵王一时也没有办法,只好在朝会后把公子成单独留了下来。他对公子成说:“穿胡人服装的好处我都说了,道理大家都明白。你想想,我们赵国四面都是强国。我们的军队如果不够强大,我们的国家就会灭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改变服装,加强军队战斗能力好呢,还是守着一身的长袍,等着被击败,灭亡好呢?”

公子成也不是糊涂的人,只是一时没转过弯而已,认真思考后,就同意了。又过了一天,公子成也穿上了胡服。朝臣们一看,态度最强硬的人都改变了,没有办法,也都改穿上了胡服。就这样,没过多久,赵国人人都改穿胡服了。自此,赵武灵王开始了他的一系列革新。

赵武灵王穿胡服后,又学着胡人,开始骑马射箭。一年后,赵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中原国家中的第一支骑兵军团。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军把中山国从魏国接收了过来。跟着,赵武灵又收服了东胡等几个部族。到了公元前296年,赵国北边的疆域已经扩大到代郡,先后收复了林胡、楼烦、河宗氏、休溷、诸貉,并收编了林胡及楼烦的军队。赵国自此成为三晋中最强的国家。

赵武灵王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303年,赵武灵王为能专心率领骑兵开疆拓土,把王位传给了其子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史称赵主父。赵主父的这一安排引起了其长子公子章的不满。赵主父心疼长子,就打算将赵国一分为二,将代郡封给公子章。可是这个想法还没有实践,公子章就已经造反。公子成与李兑发兵平叛,击败了公子章,剪除了公子章残党。公子章逃到沙丘行宫,找到赵主父请求救护。毕竟是父子,虽然是儿子造反,赵主父却不忍心看到他被杀,就把公子章藏了起来。公子成与李兑兵至,为擒杀公子章,包围了沙丘行宫。结果,公子章最后还是被杀了。公子成与李兑杀死公子章后担心撤围后遭到赵主父降罪灭族,于是将沙丘行宫中所有的宫人逐出,只留赵主父一人,包围三个月,将赵主父饿死在了宫中。一代雄才赵武灵王就这么死了,另人惋惜!

赵惠文王时期,乐毅、蔺相如、廉颇、赵奢能臣名将云集,是赵国的黄金时期。赵国以一己之力,阻挡住了秦军东进的脚步。秦国数次灭魏,都因赵国出兵援助的关系而失败。公元前269年,秦军进攻赵的阏于,被赵将赵奢击败。秦军不甘心失败,又进攻赵国裳地,也被赵将廉颇击败。总之,在赵惠文王时期,秦军可说是屡占屡败。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即位,战场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出兵进攻韩国,攻克了韩国的陉城、南阳、野王等城,兵临荥阳。韩桓惠王向秦国求和,许诺将上党献给秦国。而上党郡守冯亭则拒绝秦国接收,打算用投降赵国的方法,将秦国矛头转向赵国。赵孝成王贪图小利,派兵接收了上党所属的十七个县。同年,秦昭襄王得知上党被赵国接收,立即派左庶长王龅进攻上党,赵军上党守军不足,退守长平,于是战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揭开了序幕。

长平之战对秦赵双方都是一场考验。这场战役规模宏大,及其惨烈,前后持续三年,秦、赵双方动用的总兵力超过百万。对两国而言,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当时不只是赵国人无粮可食,秦国也被战争拖得“国虚民饥”。战争发展到最后,无论是赵国,还是秦国,都征调了15岁左右男孩从军。可以说,这是一场秦、赵两国之间的大决战;秦胜则天下归秦,赵胜则能使七国争雄的局面维持下去。

长平之战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是第一个阶段。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名将廉颇指挥赵军筑垒固守,以持久战的形势消耗秦军。秦军虽在小规模的冲击中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是在主战场上始终没有占到绝对优势。如果以这种方式打下去,在双方都没有犯重大军事错误的情况下,秦军可能会主动撤军;也或者双方会因战争消耗过大,都没办法坚持下去而进行和谈。但无论是那一种结局,赵国都将夺取上党,所以战况显然对赵国有利。

第二阶段从公元前260年开始。秦昭襄王一面用范睢的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已经老了,秦军不怕廉颇,很快就会取得胜利。可这时候要是‘年轻有为’的赵括成为赵军统帅,秦国可就危险了。”结果赵孝成王为尽早结束战斗,信以为真,真就派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另一面,秦昭襄王暗中派名将白起到长平替下了王龅,指挥秦军,随着准备进行最后绝战。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按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军事理论家。父子两人在探讨兵事的时候,赵奢有很多时候都辩解不过他。赵奢死前特意嘱咐家人,不要让赵王重用赵括,因为赵括过于自傲,刚愎自用。赵奢知道,自己儿子的许多军事构想听起来虽然言之成理,但战场形式瞬息万变,赵括缺少稳重,如做一员小将,或可身先士卒,可一旦统领大军,他就极有可能冒进轻敌。所以赵孝成王任命赵括替代廉颇时,赵括的母亲主动劝说赵孝成王解除自己儿子的兵权。赵孝成王不听,终于酿成了长平之败。

赵括接替廉颇后,立即下令全军出击。白起则针对赵括缺少作战经验、自负轻敌的缺点,制定了对赵军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白起令秦军前锋部队诈败,引诱赵括率军深入,在撤退的同时埋伏下两支秦军,伺机切断赵军与后方的联系。赵括恍然不知,直攻到秦军加固的壁垒前,遇秦军主力坚守,无法攻入。就在这时,白起布下的两支秦军伏兵突然出击,将赵军分割包围。赵括无法突围,只好就地筑垒坚守,等待援兵。

秦昭襄王在后方听到白起已围困住赵军主力的消息后,亲自赶往河内,征发了当地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开赴长平,以阻断赵军粮道。赵括被白起围困四十六天,断粮绝援,将士数天未食,饥饿难当。赵括只好孤注一掷,将赵军分成四队,轮番强攻,但仍无法冲出重围。也许当时的赵括已经陷入到了绝望与自悲中,他不顾一切,率军亲自出战,在秦军阵前被乱箭穿心。

赵括阵亡后,赵军群龙无首,四十多万将士全部投降,做了俘虏。白起为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除释放了二百四十名赵军未成年的战俘外,其余四十多万人全部被坑杀……长平之战结束,赵国受到了致命性的打击。

赵国在长平之战的失败,宣告了秦、赵两强抗衡的格局就此结束。赵国虽在后来的邯郸之围中,联合魏、楚击败了疲惫不堪的秦军,但秦王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的大势,就此已不可逆转,战国风云即将被历史洪流卷去。

点评:

人们总是把赵国长平战败的原因归结到纸上谈兵的赵括身上。其实,真正导致赵国战败的不是赵括,而是赵孝成王。作为一国之君,首先就应该学会用人。而要学会用人,就应该学会知人,唯有知人,才能善用。

赵孝成王不是一个能知人善用的人。他起步的根基很好,志向也很远大,但才能却很平庸。在根基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赵国进行革新,使赵国迅速强大了起来。赵惠王继续开疆阔土,任用蔺相如、廉颇、赵奢、乐毅等人,屡次击败秦军,打败了塞北胡人的入侵。赵国在这两代君王的努力下,到赵孝成王时,已十分强盛,完全有能力与秦人一决雌雄。如果不是赵人在长平战败,秦人是绝不可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的。

用人之道在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士兵在阵前打仗,最忌讳的就是阵前换将。而这两条,赵孝成王都犯了。更重要的是,对于一场持续了三年的大仗,一场关系到赵国生死存亡的大战,怎么能听信谣言,就使用一个自己根本就不是很了解的人呢?这说名赵孝成王是一个智慧平庸的人。而在正式启用赵括前,赵括的母亲竟亲自出面进行劝阻,赵孝成王仍然坚持己见;这就进一步说明,赵孝成王不仅才能平庸,而且还刚愎自用。天下的母亲哪有不爱自己儿女的?赵括的母亲会阻止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将,不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是以国家安危为重,不是怕自己的儿子遗臭万年,又怎么会做得到呢?

所以说,长平之战,赵国的战败是赵孝成王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相关链接:

庞葱说虎

魏国又被赵国打败了,这次魏国大夫庞葱要陪着太子一起去赵国作人质了。将要走的时候,庞葱要求再见魏王一面。

庞葱来到大殿上,这时魏王正在看书,见庞葱进来才把头抬起。“庞葱,这次又要辛苦你了。让你去做人质是我对不起你啊。”魏王说。

庞葱忙上前一步跪下说:“大王快别这样说,哪有人愿意打败仗的啊!大王,我马上就要走了,但还有一些事情不大放心,想问一下大王。”

“那就说吧,没有什么关系的。”魏王说。

“大王,如果有一个人突然跑到你跟前说他看见人来人往的集市里有一只老虎,您会相信吗?”魏王笑了“庞葱啊,你一定是说笑吧,我当然不会信,集市里怎么会有老虎呢。”

庞葱又问:“如果一会儿再来一个人对您说同样的话呢?”

魏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不会的,市场里人那么多,怎么会有老虎呢?我不信。”庞葱紧接着说:“好,现在我也来对大王说,我确实看到一只老虎横卧在闹市里,而且我还派人去摸过它,证实那确实是一只老虎。现在,大王对我的话怎么想呢?”

魏王一听,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庞葱面前,紧握住他的手问:“真的?你真地看到了?怎么会这样!我真是没有想到,这些年老是打仗,竟然让我们的国家人口少得这么可怜,大白天里,老虎都敢跑到街上来了。我这个王是怎么当的啊!”

庞葱听了这话以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大王真的相信了!事实上,人虎都是互相害怕的,人多的地方不会有老虎,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老虎是绝对不会在闹事中出现的。如今大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个人说闹市中有老虎就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赵国,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那不是要断定我是坏人了吗?我真担心,我一走,大王你就会听别人胡说八道,那怎么办呢?”说完庞葱和魏王辞了行,跟太子一起去赵国了。

还真和庞葱说得一样。他前脚刚出魏国,后边就有一些平时对他非常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了。那可真是说什么的都有。什么庞葱老往赵王宫里跑了,什么庞葱总请赵国人吃饭了,更可气的,还有人说庞葱要帮助赵国吞并魏国,你说说,这都哪挨着哪啊!开始魏王对这些没边儿的事情倒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全当耳旁风了。可时间一长,就连王妃也在魏王耳边吹风,说什么庞葱不能相信一类的话。魏王的耳根子就开始发软了,终于有一天,魏王对他的妃子说:“庞葱的事情已经闹得‘地球人都知道了’(当然,魏王肯定不会这么说,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想没有风,空中就不会有飞舞的沙子,作为一个国家的王我得把老祖宗给我的这点土地守住啦。所以我宁愿错怪了庞葱,也不能丢掉我的江山啊!”

过了一段时间,庞葱被赵国放了回来。无论谁说什么,魏王也不愿意见他。庞葱在大殿外跪了一天一夜,魏王也没有见他。最后庞葱只能仰天长叹“人嘴里的这个舌头啊,真是太可怕啦!”说完,哭着走了……

子濯孺子识人

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叫子濯孺子的神箭手。他箭法高超,百发百中,蒙上眼睛都可以射中百米以外的杨树叶。

有很多人向他求艺,他都不教。后来他发现有个叫尹公之他的人很善良,而且很讲义气。他想:“这个小伙子不错,行得正,走得端,人品好,把我的本事教给他准错不了。”这样子濯孺子就把一身的本领都传给了尹公之他。

有一年郑国派子濯孺子去攻打卫国。不巧的是,子濯孺子刚好生病,结果大败而逃,被卫国军队一路追杀。当时子濯孺子已经病得不能行走了,只能斜躺在马车里。他想:现在我病成这样,根本拉不开弓。看来我一定要被杀死了……可到底是谁在追杀我呢?子濯孺子就对赶车的士兵说:“你知道是谁在追咱们吗?”

赶车的士兵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他目视前方,头也不回地说:“将军,这次该咱们倒霉,带队的是神箭手庾公之斯。”

子濯孺子一听,乐了!高兴地说:“死不了啦,死不了啦,这回没事了!”

赶车的士兵被子濯孺子给弄糊涂了,心说:将军是不是给急出毛病来了,咱们都快给人家射死了,他还能乐得出来!就粗声粗气地说:“将军,别乐了!人家的马快,庾公之斯马上就要追上来了。”

子濯孺子看到士兵惊慌的样子,就解释说:“你不知道,这个庾公之斯是向我徒弟尹公之他学得艺。我徒弟尹公之他是个讲仁义的好小伙子,他教出来的徒弟也绝差不了。你想想,哪里有讲仁义的徒弟向生病中的师祖放箭的。所以我说啊,咱们都死不了啦。”

士兵听了,半信半疑地说:“希望能和将军说的一样……”

没过多长时间,庾公之斯真就追了上来。他把自己的马车挡在子濯孺子的马车前,然后对子濯孺子说:“子濯孺子将军,拿起你的箭吧,这里是战场,让我们一较高低。”

子濯孺子仍旧躺在车里没动。他看着庾公之斯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没办法拉弓,你要射就射吧。”

庾公之斯听了,就叫士兵把战车赶近些,仔细一看,子濯孺子没有说慌,病得真的很重。庾公之斯不愧是条好汉,他高声对子濯孺子说:“我是向尹公之他学得射箭,而尹公之他又是向您学得射箭,按理说我不该向你放箭,可是今天的事是国君交付我办的,我不敢不办。”说完他就从背后箭囊中拿出四枝箭紧握在手里,对准自己的车轮猛力一击,四枝箭的箭头齐断!跟着就听嗖——嗖——嗖——嗖——四箭,正射在子濯孺子的车轱辘上。

随后庾公之斯瞪视着子濯孺子说:“你的箭术还给你了,等将军的病好了,再在战场上相遇,绝不再让。”说完,庾公之斯就带着人马回去了……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末做老大

    回到明末做老大

    主人被外星飞船绑架到明朝。为了回家,他与外星飞船的人工智能达成协议:帮助外星飞船收集维修材料,外星飞船帮他返回家园。通过不懈努力,他重新获得了爱情和友情。但却卷入了一场场政治漩涡中。本想归隐深山,却被朋友们视为懦夫;跟随明朝皇帝,且不说明朝皇帝的昏庸无能,朝廷之上的勾心斗角,光是僭越这莫名奇妙的罪名就让他身陷囹圄,差点魂飞魄散。难道让非要如同洪承畴那般投降清廷?亲眼目睹满清对汉人残暴的他又岂能对此视而不见?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想当年汉臣.陈汤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携带匈奴单于首级返回汉庭。那是何等的威武豪迈。时势造英雄。既然无法退缩,那就放开一切。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 泱泱大隋

    泱泱大隋

    开皇末年,隋朝尚未显现衰败之象,太子杨勇生性好色,喜爱奢侈,饱受猜忌,晋王杨广坐镇扬州,作风简朴,励精图治。双龙夺嫡,二子相争。风云变幻之际,二十一世纪大学生范遥来到了这个世界。十数年后百姓揭竿而起近在眼前。是闲云野鹤避世独居?还是遵循历史跟随李家?抑或协助大隋扭转乾坤?或者……成为一方诸侯,问鼎中原?
  • 天裂大明

    天裂大明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大秦蒙古等豪强势力纷纷裂土封疆,逐鹿夺鼎,合纵连横,智勇兼斗,无所不用其极,上演了一幕人间江湖血斗大戏!
  • 皇权的斗争

    皇权的斗争

    他才华横溢,本不想与世无争,信奉道家。奈何皇权最高只许不允许任何人眷顾。家园毁他拯救国家,国家混乱让他下决心救百姓,兴国家。
  • 锵锵三人南北行
热门推荐
  • 背着爱情走天涯

    背着爱情走天涯

    到灯塔去:短短的路程,却让他们走了一整天的时间。而就是在这样的一天里,他们相互认识到了自己的爱情,并且明白允诺绝对与爱情无关。面对着孤挺在苍茫暮色中的灯塔,他们会做出何种选择?
  • 创世封灵师

    创世封灵师

    天地有灵,若要为人所用,则需封灵!或封为本命兵器或封为融灵丹药修行者众,唯封灵师宇内独行!曾经的地球卧底今日的穷苦孤儿魂穿而来,成为世界的钥匙,天定之人,踏上虚荒世界之巅!
  • 流星风云录

    流星风云录

    上古世界,宇宙动乱,混沌神尊尧应女娲之邀,去平宇宙动乱。归来时已经身负重伤!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偷袭了混沌神尊,逞凶作乱,危害三界!一个山里的少年,为报父仇,走出大山的世界,走上修仙的道路!经历重重磨难,披荆斩棘地踏上英雄的征途!少年英雄最终战败四大神兽,除白虎、斩玄武、降朱雀、收服龙族!终使三界恢复和平。在英雄的征途上,有痛苦,有欢乐,有泪水,有爱情,有朋友,有你想到的,也有你想不到的。这是一个生存的世界,这是一个奇遇的世界,这更是一个热血的世界!
  • 傲娇王爷:娇妻你别跑

    傲娇王爷:娇妻你别跑

    “你想要什么?”他说。“你的心。”她拿起匕首时,却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她早已下不了手——传说九州大陆上的摄政王不好美色,冷血无情,那她为什么没有感觉到?某男在某夜趴在某女身上:“娇妻~酷爱替本王更衣~”什么不好美色?什么冷血?什么无情?这明明就是一头占有欲极强的大傲娇好吧?!
  • 地下王陵

    地下王陵

    苏醒作为一个摸金校尉的后代,原本在他这个时代可以安稳的一辈子,谁知他意外发现了爷爷留下来的牛皮纸,正因为这张牛皮纸让他走上了九死一生的神奇之旅....
  • 乐府古题要解

    乐府古题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魂归灵

    魂归灵

    天地之间本无万物,世间生物皆为气灵,后天地之间有一神,自称羽,羽封印最强的灵力于魂灵珠,气灵也化为世间万物和人类,日月变幻,人们为得到魂灵珠而大起杀戮。江湖四大门派,毒鹫宮,凌霜峰,焚火阁,玄音谷,皆以毒、冰、火、玄,四大真灵修行,正与邪表面的抗衡却又难掩内心的贪婪,这强大力量究竟会流传到哪里?
  • 逃妃夭夭:小污女扑倒腹黑王爷

    逃妃夭夭:小污女扑倒腹黑王爷

    剩女一朝穿越成腹黑小污女,神马逛青楼,绣春宫,偷窥美男出浴统统不在话下,风月老手也甘拜下风,阴狠女二号女三号统统不是她的对手,纯情小王爷如何招架得住?
  • 来自主神的逃兵

    来自主神的逃兵

    在我还是个穿越新人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残忍。在这个世界,我永远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活着】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一个连配角都算不上的龙套,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可能,而如今诸天万界,众神之国,那永恒的王冠,却安稳的扣在我的头上。如今,我,才是主角!我是萧景桓~~,我是一个穿越众,我为自己带盐
  • 弈林外史

    弈林外史

    棋坛腹黑少年,翩翩穿越,大明嘉靖。棋盘上,黑白争雄,屠龙打狗,拈花一笑,风起云涌。棋盘外,入锦衣卫,配飞鱼刀,审奇案,拥美女,结勋贵,斗严嵩,险象环生、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