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5000000011

第11章 命运让我成为你生命的延续(1)

你的啼哭

惊醒了这个世界

你的眼眸

湿润着这个季节

生育之恩,该怎样报答

养育之情,该怎样承受

在命运的安排下

我们成了你们生命的延续……

大洋深处的父子俩

文/佚名

一天,在离纽约海岸约52海里远的地方,“寻找”号潜水艇正在航行。潜水员凯瑞盯着窗外海风卷起的巨浪,对即将开始的潜水有些担忧。他知道,自己和父亲克里斯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美国潜水界,克里斯父子以勇敢著称。在潜水时,能潜到130英尺深度的潜水员就已经是英雄,但他们却能潜到水下300英尺的深处。但是没人知道,在这对父子内心的深处,隐藏着难以愈合的伤痛。

克里斯年轻时酷爱潜水。他认识了美丽的苏伊并娶她为妻,在妻子生下儿子凯瑞后,克里斯为了挑战新的潜水深度,就丢下妻子和儿子,常年泡在海里。后来,他们夫妻之间出现了裂痕,最终分手了。小凯瑞被判给了父亲。直到凯瑞成为一个优秀的潜水员,他都不能原谅父亲当年对他们母子的冷漠,同样倔强的父亲也不愿意向他妥协。要不是这次沉船探秘的任务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他们根本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在同一条潜水艇上。

按照预定的计划,由凯瑞潜入沉船船舱,克里斯在外面接应。克里斯交给凯瑞一个引线轴,这样无论凯瑞走到哪里,都可以借助引线顺利找到返回的路线。一切准备就绪后,凯瑞摘下他携带的另外两个潜水罐,把它们放在沉船的甲板上,然后像鱼一样游进了船舱。

船舱里显然曾发生过爆炸,被爆炸撕裂的机器设备到处都是,把船舱内部挤成了只有¨米高、不到3米宽的狭小空间。不一会儿,凯瑞就感觉自己好像是被困进了怪物的洞穴里,有些头晕。他知道自己陷入了轻度的氮昏迷状态。

人类呼吸的空气,原本是由78%的氮与21%的氧组成的,但人体只能在氧中做新陈代谢,在呼气时排出氮。而在水下,氮却能引起氮昏迷,并随着潜水深度而增加昏迷的程度。潜水界称之为“马提尼酒”理论:就是每潜水50英尺深,就等于空腹喝下一杯浓烈的马提尼酒。当克里斯父子潜到沉船的位置时,就如同喝下了四杯半马提尼酒。这是水下最危险的醉酒效应,它能减少和压缩供人呼吸的空气,使人类的神经中枢紊乱,最后引起昏迷。

凯瑞决定尽快完成任务返回,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凯瑞的呼吸面罩里释放出的气泡,触动了沉积多年的泥沙!船舱顶部的锈片开始往下掉,当锈片落到底部时,又使泥沙慢慢向上升起。泥沙锈片使船舱内部一片混浊,他头顶的潜水灯没用了。无论他怎么小心,都不时被船舱里的部件绊住。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泥沙的翻腾,锈片也不断从船舱顶部掉下来。很快他就被困在泥沙锈片中了。

在冰冷的海水中,凯瑞折腾了十几分钟,才艰难地通过圆形舱口,进入了控制室。他相信在这里一定埋藏着他们最想找到的航海日志。于是,他用左手牢牢抓住引线轴,腾出右手开始挖掘那些埋在泥沙下面的架子。淤泥再次搅浑了海水,模糊了他的视线。这时,他的手碰到了一个物体。难道是船长的航海日志吗?这一想法使他兴奋起来,他用力地拉扯着那个东西。突然,他感到一个沉重的铁架向他砸来,随后把他压在了底部。惊恐使他吸入了一大口氮气,这更加重了他的昏迷状态。

他知道自己遇上麻烦了,要从压住自己的东西下挣脱出来,他必须得到父亲的帮助。他开始敲击船壳,希望这样能通知船外的父亲。随着敲击次数的增加,他的绝望也在增加。他知道,过于用力会使呼吸加快,会用去更多的压缩空气,但他此时已别无选择。

克里斯终于听到儿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他顺着引线很快进入了船舱中。他抓住了儿子的胳膊,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儿子疯狂地扑打着自己,好像要挣脱什么怪物。

克里斯敏锐地发觉儿子已经陷入了氮昏迷,他扶起了压在儿子身上的铁架,拉着他原路返回。但是,由于没有了导引线轴,他们很快就迷失在庞大的废船中。几分钟后,克里斯找到了一间扔着桌椅和餐具的船舱。他知道这里是船员生活区,在这附近,就应该有出去的通道。

就在克里斯努力寻找出口的时候,凯瑞突然惊叫起来。在微弱的光线下,克里斯看到儿子被一只粗大柔软的动物触角紧紧缠住了!

章鱼!克里斯恐惧地想到。从它巨大的触须来看,这只章鱼至少有6米多长,属于最凶狠强悍的大章鱼。在它那带有几百个吸盘的有力触须的缠绕下,凯瑞根本动弹不得。他只能不停地挣扎,这样的结果是被缠得更紧。

克里斯急忙做手势让凯瑞冷静下来。接着,他从侧面绕到了章鱼身后。章鱼其余几只触须在他的潜水镜前晃来晃去,令他暗暗心惊。他知道,章鱼平时看到人会远远躲开,只有在受到惊吓或被激怒时才主动发起攻击。这只大章鱼把沉船当成自己的巢穴,他们父子的入侵激怒了它。现在,它把3只触须黏附在船舱壁上,把嘴和5只触须伸向前方,做好了拼命的准备。

克里斯更加担心,轻度昏迷状态中的凯瑞根本无力摆脱章鱼的束缚,如果不迅速找到另外两个潜水罐补充氧气,他还会因为氮中毒而窒息。情急之中,他来不及细想,用两手抓住了章鱼的一条触须,把它拉向自己。

章鱼被克里斯大胆的挑战激怒,它开始变幻身上的颜色,向他发出警告,同时展开了所有触须小心地向克里斯逼近。这正是克里斯想要的,他希望以此来转移章鱼的注意力,让它放开没有攻击能力的凯瑞。他知道章鱼致命的部位是两眼间的神经中枢,可是怎样才能摧毁它呢?

章鱼已经向他游来。克里斯向左一闪,章鱼的一只触须扑了个空,它却用另一只触须拦住了克里斯的去路,并迅速地将他的左手和胸部缠住了。眼看自己就要被章鱼擒住,克里斯迅速抽出腰部佩带的尖刀,用力向章鱼脚刺去。章鱼痛得马上收回了触须,然后卷起凯瑞迅速往后退去。

经过一个回合的交锋,克里斯知道和这个8只脚的对手搏斗并不容易,即使割断了它的一只触须,它另外的触须也会很快抓住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刺中它的要害。克里斯再次向章鱼接近。愤怒的章鱼也不想放过这个充满威胁的对手。它放开了缠绕凯瑞的触须,将所有触须都同时伸出来,全力进攻克里斯,很快就把克里斯抓在了它粗大的触须中。另一边,就快窒息的凯瑞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束缚消失了,他又跌到了船舱的底部。他惊讶地看见父亲已经在章鱼的触须中,正做着让他先逃走的手势。

凯瑞一时怔住了。在被章鱼缠住时,他清楚地看见了父亲每一个举动。父亲完全可以自己逃生,但他为了挽救自己,冒险让章鱼抓住。在凯瑞心里,父亲一直是个自私冷漠的人,但在这生死关头,父亲反而让自己先逃生,他被感动了。他被章鱼缠住差点儿窒息,他知道如果自己逃走,父亲就有生命危险。凯瑞抽出了尖刀,向章鱼游去。克里斯看见儿子不退反进,急得向儿子做手势:“陕走!这里危险!”凯瑞打着手势告诉父亲:“不,我来救你!”

凯瑞使出浑身力量,将尖刀刺进了章鱼的两眼之间,割断了它的运动神经。章鱼缠住克里斯身体的粗大触须突然无力、瘫软地垂了下去。因为用力而吸入大量氮气的凯瑞也无力地倒在了船舱中。

克里斯急忙扶起儿子,把自己的氧气管塞给他呼吸了几口,这样,父子俩轮换着呼吸氧气,四处寻找出口。几分钟后,克里斯终于托着儿子游出了船舱,游到了开阔的海水中。危险总算过去了,可是克里斯发现,原本计划20分钟的潜水,现在已经过去了30多分钟,他们必须马上找到放在沉船甲板上的两个潜水罐,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空气来减压。

克里斯绕着船游了一圈,找到了那两个救命的潜水罐。他知道因为超过了计划的时间,现在这两个潜水罐里所有的空气也不够一个人减压,他们其中的一个得先浮回水面,从“寻找”号上带来更多的潜水罐。他将潜水罐夹在儿子身上,托着他开始寻找“寻找”号的停泊锚线。

可怕的是,一直到他们快浮上海面,“寻找”号的锚线仍然没找到。克里斯惊恐地发现,他们没有时间继续找下去子。按常规,他们有3个小时的减压时间,他们可以慢慢上浮,在各个深度上停留。可是,如果他们在没有减压的情况下在水里活动,他们全身的血管将像氮气泡一样爆炸。现在,如果他们一直都找不到锚线,即便在水下减压后再上来,他们也会被丢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漂浮,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威胁,何况海面的风浪足有两三米高,等待他们的还是危险。

当克里斯父子接近海面时,他们潜水罐上的压力指针迅速指向了零。离海面30米时,凯瑞氧气罐里的空气已经耗尽了,于是他打开了父亲给他的备用氧气罐。但氧气罐的皮管不知什么时候被撕坏了,通过管嘴流出来的不是空气,而是水!

克里斯的情形也同样糟糕。他在230英尺深的水下待了40多分钟,氧气也用光了。因此,父子俩没有第二个选择了,他们只能冒险取消减压升到海面上。他们打开了救生衣,漂浮到海面上。克里斯惊喜地发现,原来“寻找”号就在离他们几百米远的地方!

克里斯托着儿子拼命向潜水艇游去。艇上的人迅速扔出了绳子。克里斯拉着儿子在波涛里漂浮着,直到最后抓住了绳索。当接近艇尾时,他已经呼吸艰难,连话都说不出来一句。但他却放开绳子,围着艇游到舷梯,向艇长喊道:“先让凯瑞上去!”人们迅速放下了软梯,克里斯用力将儿子推上了梯子,然后高声叫道:“给他减压!”

但此刻再回到水下已经太晚了,“爆炸”威胁着凯瑞的生命。他需要几个小时来排除已经在他体内形成的氮泡。救护人员将氧气罩套在了凯瑞的口鼻上,然后制造了一个减压舱,将他放在深压下,让他慢慢适应地面的压力。

当克里斯知道儿子已经安全后,就完全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力量。他微弱而平静地说:“我要死了,告诉凯瑞和我妻子,我对不住他们,我爱他们。”氮气泡无情地在他体内爆炸了。救援飞机火速将凯瑞和克里斯送到了90英里外的布罗克医院。还在与生命搏斗的凯瑞全然不知父亲已经死去,在昏迷中,他还挣扎着问:“我爸爸怎么样了?”

凯瑞的血管里充满了氮气泡,连注射器抽出的血样里都有泡沫。在模拟60英尺深水压力状态的纯氧舱内,凯瑞开始感觉到疼痛,这表明他的血液开始循环。医生终于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们将纯氧舱内的压力加强到165英尺深水压力状态,希望随着凯瑞体内血液的完全循环,有效地排除他体内的氮气泡。第二天下午.凯瑞终于恢复了知觉。

3个月后,黯然神伤的凯瑞将父亲的骨灰和美丽的百合花瓣一起撒进了佛罗里达的魔鬼水下洞群中。凯瑞知道,这是父亲最渴望征服的地方。在凯瑞手中,还捧着一幅他小时候和父母的照片,多年的隔阂在经历了这次的生死劫难后,他终于理解了父亲一生对于事业的追求,意识到了无论多么冷漠孤傲的人,内心始终珍藏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感恩寄语

在探险的路途上,父亲,为了拯救儿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刻,往日的父子恩怨早已被大海一样的胸怀包容了,他们彼此谅解相互帮助,正是这种父子见血浓于水的亲情,才使儿子最终明白了父亲对子伟大的爱!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永远感动,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父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只想给你第二次生命

文/尤天晨

在她42岁时,18岁的儿子病了,是血液方面的病,治疗很棘手。医生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挽救她儿子的性命,就是采用同胞新生儿脐血注入疗法。也就是说,她必须再生一个孩子。“可是,就你的年龄和体质而言,能否顺利怀孕,能否平安生产,谁也没有把握。你们要考虑清楚再作决定。”

“算了,”丈夫说,“我不能让你冒这个险。”

她不同意。如果儿子的生命都不能保证,当妈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我一定能生个孩子的,相信我。”她的内心并不自信,但她相信,冥冥之中那个掌管子嗣的神灵,会对她这个母亲的不幸网开一面的。

丈夫没能说服她。

他们开始为怀孕而做各方面的努力和准备。一边为申请二胎指标到处奔波,一边还要照顾生病的儿子。儿子的病情在缓缓地加重,使他们的计划与任务越发显得人命关天。焦虑、疲劳和压抑,终于导致她内分泌失调。两个月过去了,她还是没有怀孕的迹象。为此,她求医问药,求神拜佛……差点儿没急疯。一天,当她终于从自备的测早孕试纸上发现异常时,她哭了,儿子有救了!

她以后就盼星星,盼月亮,巴不得腹中的孩子早一点儿出生。她每天都注意着自动身体的细微变化。到底是年龄不同了,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她越来越感到精力不足,头发开始脱落,牙齿日益松动,走路时腿脚也不灵便……她身体里的钙质正一点点流向那个鲜活的小生命。但是,身体越不适,她越开心,因为,那证明胎儿在渐渐长大,证明救活儿子指日可待。

然而,在她怀孕7个月时,儿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听到这个消息,本就虚弱的她晕倒了。醒来时,她已躺在产房里,阵阵腹痛告诉她,她正面临早产,而且伴随其他复杂情况。她听见医生在门外说,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你要谁?然后便是丈夫痛苦地反问,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两个我都要……可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不,我只要孩子!”她忍着剧痛,对着门外声嘶力竭地喊道。医生和丈夫闻声立即来到她面前。丈夫心疼地看着苍白憔悴的妻子,豆大的泪珠滚了下来:“不能啊!这样做我对不起你。”

“可是,不这样做更对不起我们的孩子——是两个孩子!”妻子说。

最后,医生采纳了她的意见——保全孩子。医生对那位丈夫说,成全她吧,因为,我也是母亲,我理解一个母亲的心情。

手术室里,一种神圣的肃穆涌动着,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产妇终于带着疲惫而满足的微笑合上了眼睛。她苍白的脸映着满床血的汪洋,映着窗外五月那火红的石榴花,凄美动人。医生对着她的遗体深深地鞠了一躬。

又是一个石榴花开的五月天,一个中年男人抱着粉嘟嘟的女儿,领着血气方刚的儿子,去墓地看望孩子们的母亲。“知道吗,你们的妈妈,曾给你们两次生命。”男人看着女儿清澈无邪的眼睛,又把目光移向儿子的脸。

两个孩子像两枝美丽的康乃馨,正借助母亲的生命成长、怒放。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 悲与美

    悲与美

    《悲与美》收录了周安林30年间所写的30篇文章(大部分在多家报刊公开发表过),分为3辑,第一辑为文学评论,主要针对悲剧艺术及美学欣赏,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第二辑为散文,寄情于景,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第三辑记人叙事,主要针对作者的亲人及闽东的名人和好人,人物刻画到位,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三辑一脉相承,正是作者对悲剧的研究与理解,才尤为真爱人性、人情中的真善美。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心灵的原色

    心灵的原色

    这是90后作家许书熠第一部文集,体裁涵盖古诗词、诗歌、散文、剧本、小说,其中既有古诗词,又有现代诗歌、剧本,展现出极其全面的文学才华,从多角度展现出当代90后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追求。
  •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的名称,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因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文学活动,有人提议将它改称为文学学,但这三个字中却有两个相重,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有人沿袭古代文论用语,称之为诗学,但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诗学已不是文学理论的同义词,而是指专门研究诗歌的学问,容易引起误解,所以人们仍称它为文艺学。何况,文学和艺术原是相通的,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冶,即此之谓也,因此,研究文学现象的文艺学,同时也必然包含许多艺术学原理。
热门推荐
  • 狼族来客

    狼族来客

    古老神秘的狼族,身为二狼子的他居然要肩负重任背景离乡,来到人类的世界这块异域之地,在阴谋,杀戮,虐恋,和责任的摧残之下,渐渐的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王者之路。
  • 风雨度尘殇

    风雨度尘殇

    她被他抛弃,却终究逃不了。她是继续往前,还是退回那个温柔避风港。。面对选择,她何去何从
  • 栀子花重新绽放

    栀子花重新绽放

    有名的铧洋中学是多少人心中梦寐以求的高级学府,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暗中的玄机,本来每件事都是那么合理有条,栀子的生活无拘无束,但是因为艾莉嘉,晨希,斯斯和叶樊四人的出现,算是彻底打乱了栀子平静的生活。转学而来的艾莉嘉怀着嫉妒和恨来接近栀子,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栀子,又该怎样面对?不知隐藏多少心机的艾莉嘉,又将与她口中的“表妹”擦出怎样的火花,而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又是谁?你们相信人换皮吗?更多精彩内容等待着你们的探险!
  • 窃运天书

    窃运天书

    你有桃花运!不好意思!美人归我了!你有发财运!对不起啊!金银我收了!你有得宝运!真是抱歉!宝物认主了!……任你有财运、桃运、宝运……各种气运,统统难逃我《窃运天诀》。少年易云,遭人暗害,霉运缠身,悲惨困扰!偶得《窃运天诀》,从此窃取他人好运,转嫁自身霉运,神速崛起!轻藐诸天奇才,笑傲六道神魔!却不知自己正一步一步陷入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 玉笛暗飞声

    玉笛暗飞声

    天降流星,化为玉笛暗飞声,是命途多舛的开始,还是坎坷道路的结束……
  • 浴火:废材小姐

    浴火:废材小姐

    额......暂时没有,你们等着哈...........【凑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穿越之无心成妃

    穿越之无心成妃

    一次意外让她穿越到一个历史从未记载的年代,时代和身份的变迁却未能让她走出这段阴影,穿越后的她成了皇帝极力想要得到的女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都市女子,如何在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中脱颖而出,让皇帝又爱又恨,如何运用自身的智慧让太后也对她刮目相。
  • 百族纷争

    百族纷争

    纷争大陆百族林立,人族式微,且看格林如何带着魔兽系统带领人族走上巅峰!天空上狮鹫骑士与巨龙的厮杀,大地上百万骑士面对着无穷无尽的兽人!无尽深渊的恶魔们在窥探,不死亡灵的阴谋也即将笼罩大陆!
  • 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

    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这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坎坷,经历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政协人物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他们的所言所行,无论是对自身或现代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国内外时事的述评,都不乏独到见解,颇有保存价值。所有这一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部分不可能见诸报端。《民主人士》作者汪东林依据自己保存的参加政协民主人士活动的原始记录,再现了他们在政协内部活动范围内,谈思想改造、帮助别人、检讨自己过程中吐露的心声和真实思想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