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9200000031

第31章 建文帝失踪之谜

公元1402年,一位登基仅仅四年的年轻帝王"建文皇帝",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欲置他于死地的,正是他的的叔叔燕王朱棣。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兴兵夺权的燕王朱棣最终登上皇位,史称永乐皇帝,在他统治下,明王朝不仅完成了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浩大工程,更开创了一段辉煌的"永乐盛世"。而那场曾经改变历史的大火,也在史家的笔端,浓缩成了"帝自焚"这样一行简单的记载。

600多年后,一本记载建文火中逃生的让氏家谱被公布于世,声称自己为建文后世子孙的让氏传人突然现身。他们当时也讲到这样一句话,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传统的,对于祖先的追从,不会乱认祖宗的,所以是可以相信的。让氏后人还向外界公布:先祖建文皇帝就葬在湖北洪山宝通寺,并有一副墨宝遗世。家谱记载:建文皇帝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而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

建文皇帝本姓朱,如果他并没有在火中丧生,而是逃出宫中,为何改姓为"让",更名为"銮"呢?根据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和家藏元烧包单,修成的《让氏家谱》,以及让氏后人的出现,使很多专家学者对史料的记载产生了巨大的问号。因为老人的说法与明代正史《明太宗实录》中"帝自焚"的记载相矛盾,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事实?

其实,在当时就有很多人对建文皇帝自焚而亡的说法表示怀疑。只是在明成祖铁腕统治下,无人敢触及这个敏感话题。明史专家在史籍中,发现了一条让人起疑的记载:"万历2年的时候,明神宗就问当时的宰相,很有名的一个改革家,那就叫张居正,就问他建文皇帝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居正就告诉他相传他跑掉了,他还活着。因为一个皇帝跟一个宰相两个人讨论建文皇帝是不是逃跑了,是不是后来活着这样大的问题,张居正不敢随便把不正确的信息奏报给皇帝,不然他就范了欺君之罪。"

《明太宗实录》记载,当燕王朱棣的人马杀入宫中的时候,建文皇帝已经没有了踪影。经过几天的搜查,最后燕王的士兵从灰烬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尸体已经满身焦烂,四肢不全。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你何苦这样呢,我只是来帮你的啊!"可是,燕王凭什么就认定那具焦烂的尸体就是建文皇帝?封建王朝每个皇帝都有史录,燕王朱棣登基后,他加封自己为太宗,留下来的史录是《明太宗实录》。《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破金川门,领兵冲进皇宫之后,建文皇帝的谋臣方孝儒被传入殿中,朱棣威逼他为自己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儒这愤怒的掷笔之声,激怒了朱棣。最终他被朱棣处以极刑,并诛连九族。大家都知道方孝儒是非常忠正不屈的一个知识分子,可是在明太宗实录里面把他写成磕头求饶的一个谋士,可以看出来明太宗实录本身就是靠不住的一个史书。如果《明太宗实录》为了掩盖朱棣夺权篡位的历史事实而扭曲了史实,而隔代修著的《明史》可能没那么多的忌讳,也许这套史籍更加可信。可是,《明史》中关于建文皇帝的记载也是寥寥数语。书中说:"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南京明孝陵,这里是明成祖朱元璋的陵寝。位于明孝陵旁边的明东陵,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也就是建文皇帝父亲的陵寝。如果明成祖朱棣礼葬建文帝,那么很可能就将他埋葬在孝陵和东陵的附近,可是随着现代考古挖掘工作的展开,人们始终没有找到有关建文皇帝墓葬的蛛丝马迹。

明朝用皇帝礼埋葬的规制是很高的,那么如果建文帝是真的是以帝礼葬的,那在当时是应该有一个很有规制的一个陵墓的,那么应该这个陵墓就在中山孝陵的这一带,这都是应该有的,而且这么多年下来,也不可能这个陵墓就消失掉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员发现,其实到了明朝中后期,就没有人知道建文帝葬于何处了,这样的结果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也恰恰给了那些认为建文皇帝并非自焚而亡的猜测者们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当时被埋葬的尸体根本不是建文皇帝!

燕王破城而入的时候,朱棣大肆搜查的对象还有建文皇帝的皇子。当时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根据史书记载,2岁的朱文圭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但是建文的长子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脱,那么建文帝也有可能出逃。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当燕王逼近南京时,建文皇帝手足无措。其中一个朝臣提醒建文,祖父朱元璋驾崩之前留给他一个朱红锦盒,让他在紧急时刻打开。于是建文皇帝赶忙打开了祖父遗留给他的锦盒。里面装有袈莎、剃刀和僧人的度碟。于是,建文皇帝和几个忠心的大臣打扮成和尚模样,根据里面的指示,通过皇宫的密道逃到了宫外的神乐观。这就是当年的神乐观,根据史料的推断,建文皇帝逃生的第一站很可能就在这里。可是那听起来很象神话的记载可信吗?如果朱元璋死前已预见到一切,并为命运不济的长孙作了逃生的周密安排。为何不为他稳固君位作周密的安排,反而让朱棣起兵威胁到其孙的帝位?因此这段的神话色彩不敢让人轻信。可是偏偏在此后的一些典籍中,出现了关于建文皇帝逃出宫中所走密道的描述。《明史考证》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可谓深思熟虑矣。"建文出亡是由这个地下道跑出来的,现在地下道已经得到证明,是有记载这个凤凰台记事里面说这个地下道很高,可以人跑出去。跑出去以后,有的说从鬼门关,有的说从城南、从中华门出去,但是他毕竟跑掉了。

但是传说中的密道是否存在呢?多年前的一个发现,让建文皇帝从皇宫密道逃跑的传奇说法变得真实起来!1978年太平门南京钢锉厂,要建栋新楼,要搞个地下室,挖地下室挖出了地道。从挖出来的情况来看,高度大概在2米5左右,宽度在2米左右,当年发现地道的地方就在原来明皇宫的旁边,如果建文皇帝出逃很可能就通过这个地道逃出皇宫。

如果建文皇帝秘密逃出皇宫,取代他帝位的朱棣会放过他吗?逃出皇宫后,流落民间的他又将亡命何方?在台湾学者陈水源写的《杰出航海家郑和》和日本学者上杉千年所著的《郑和下西洋》里,刘志成发现里面竟然有建文帝曾到泉州开元寺当过和尚的全新说法。建文帝和随从打扮成僧人的模样,沿着皇宫密道逃出来,从南京顺着长江来到武昌罗汉寺,罗汉寺的住持达玄和尚接待了他们,达玄是全国的知名高僧,他的门下有好多弟子,其中就包括当时泉州开元寺的住持念海和尚。达玄看过建文帝的度牒后,赶紧联系泉州开元寺住持念海,并安排建文帝等人过去。可是,六百年前这里是否曾经以自己神圣的胸怀接纳了劫难在身的建文皇帝呢?念海主持会让自己的寺院惹祸上身吗?宫中大火之后,朱棣比谁都清楚建文皇帝没有死,但找不到建文皇帝,朱棣心里也总是踏实不下来。为除却这块心病,登基之后的他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搜查建文皇帝的行踪。但这些搜寻工作却在秘密中进行着!朱棣得知建文皇帝逃到了罗汉寺的消息之后,立刻派了一个叫李挺的官员去追查他的下落。李挺到了罗汉寺,经过对下人的盘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确实有两个僧人来过,但他们已经去往泉州方向!李挺根据一路追寻的路线判断,建文帝由于身份特殊,极易被察觉,不适于在中原寻找落脚之地,所以从武昌转移到了泉州,于是李挺也迅速赶往泉州。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世界第一大港,当时有好多外国的学者、旅行家、经过这个港口,走遍世界,在明代这里也是一个大港。刘志成:建文帝化妆成为和尚来到泉州,就找那个武昌罗汉寺的主持的徒弟,叫做念海,他当时是泉州开元寺的主持,叫念海,念海接待了他,那后来可能风声不好,风声紧,念海就把他安排,安排建文帝乘在泉州的阿拉伯船,从泉州港出港往南而走。

明成祖严苛统治后,力行宽政,他的遭遇和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很多野史、戏剧中甚至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演绎和猜测。1957年的时候,吴中发生特大干旱,这个皇坟就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现象,周围的原始森林树木都是郁郁葱葱的,但皇坟的小山包上面全部是光秃秃的。因此专家推断这个皇坟里面肯定是空的,它不接触水不接触地面树木得不到水,肯定是无法存活这就是山脚下的皇坟,下面的小山包原来是空的,里面可能藏有秘密。而这个秘密是什么呢?一块建文皇帝遗留下来的碑文,隐约看出来的那几行字"建文帝逊国于此",同《苏州府志》中的那段记载不谋而合。建文皇帝难道真的于此避难吗?如果建文皇帝当年从南京城逃出来,那么他逃到离南京并不远的苏州是极有可能的,再加上明成祖朱棣后来将国都迁往北京,建文皇帝躲到苏州隐蔽的山林中就更加安全了。在穹隆山里有这么一种传说,可能有宝藏,但不是知道藏在哪里,而且这个宝藏可能是一个皇帝带来的。穹隆山的这些奇怪现象和各种遭遇,似乎都在暗示着其中必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穹隆,就是当年明成祖分封给姚广孝的佛门禁地!曾经帮助溥洽庇护了建文皇帝的他,很可能将建文皇帝藏在了穹隆山上。在姚广孝他的著作里面,也就是逃虚子集中叙述了,他曾经救过一个五马贵等人,五马,天子是用五马的,五马是不是建文帝的代称?永乐十六年,也就是姚广孝逝世的那年,聪明的明成祖显然意识到姚广孝临终请求的真实用意,是暗示他放过建文。因为姚广孝知道如果自己一死,穹隆山就不能象以前那样具有严格防范措施,建文的安全会失去有力的保证。所以他冒死请求成祖放过建文。姚广孝一死,密探胡濙就在穹隆山发现了建文帝,并向成祖报告了他的发现。但成祖为何没有对他采取行动呢?因为在当时已经做了16年皇帝根基的朱棣,他要杀掉这个手无寸铁的皇侄是易如反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如果要捉拿建文帝,必然要兴师动众,对整个穹隆山进行大包围,这就等于向国人宣告建文帝没有死,也就等于说成祖的阖宫自焚,那只是一种骗人的假话。永乐16年,明成祖朱棣已经是稳坐自己皇帝宝座。虽迁都到北京多年,但他的内心却始终因为十几年前南京老皇宫那场大火而不安。自己虽是夺权篡位的皇帝,但他也不愿意背负"杀侄"的恶名。毕竟他所要的是江山与政权,而不是对侄儿的仇恨。也许建文没有死反而会更有利于自己的政权需要。所以当自己的密探找到建文之后,明成祖没有杀害建文,而是暗中将他继续幽禁了起来。而永乐21年,心力交瘁的建文皇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于是,一直紧密监视他行踪的胡赶紧赶赴京城,将这个消息奏报给明成祖。这也正与《明史》所载相吻合。史载,明成祖值到临死前一年正是1423年才对建文皇帝一案放下心来。

这样的推断也同样因为缺乏实证而有太多的主观推测让很多人不敢轻信。毕竟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事情已经湮没在久远的过去。历史在考察它真相的人们眼中始终是恍然一现,转而又悄然隐退,试图解开疑团的人们终究徒劳一场。建文皇帝的下落究竟如何?真相随着600多年前皇宫那场熊熊燃烧的大火,消散在灰烬中。

同类推荐
  • 明朝小家教

    明朝小家教

    简介:为了养活妹妹,秦断成了嘉靖年间的一名家教,结果一不小心让自己成了大明朝的全民校长: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秦断当了一名包工头,结果明朝的房地产业除了他再没谁了。有人说他是后党,有人说他是佞巨,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其实就是个穿越来的小苦逼。他无意改变什么,只想做个混吃等死的富家翁,但一切却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
  • 北伐

    北伐

    将门之耻,以战来雪。臣子之恨,胡血来灭。穿越古代,看赵轻如何驾坦克,踏破贺兰山缺!
  • 计天岸

    计天岸

    没有华丽的魔法,没有绚烂的武力,他却一来到这里就陷入必死之局,战国乱,天下祸,一切源头都源自他,世间恐怖之事无端都被他一个人占尽了,可偏偏,他自己还是个纨绔。无奈他何,只能将小命寄托于自己那虚无缥缈的筹谋了。“死定了!”——尹菱穿越后第一句话……
  • 锡惠魂

    锡惠魂

    该剧是一部思想文化斗争的悲剧。该剧分为三部。第一部:越国灭吴以后,身为楚国特使的范蠡、文种、冯同、芈季爰,其境遇急转直下,面临被排斥,甚至被杀头的危险。范蠡凭借超人智慧,利用国际间的相互作用,使当面危机得到缓解,并重新获得越国君臣的赞誉。第二部:范蠡功成身退后,在封地锡山大力发展工商,兴修水利围湖造田,迅速成长为一代富豪。而越国则因穷兵黩武,不恤民力,国库空乏,朝政艰难。因此,国家出台一个新经济政策——将全国所有工商收归国有,实行官营。范蠡无奈之下,利用新经济政策在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分歧,在损失惨重后,终于化解了这次危机。第三部:范蠡得罪了越国朝廷。无奈之下,范蠡只好抛弃财产扬帆远去。
  • 一个男人的长城

    一个男人的长城

    此雄书一出,天下莫不雌服,《易中天品三国》委身为妻,《明朝那些事儿》甘做小妾,只有《狼图腾》尚可称兄道弟,被称为“男人必读,女人必懂”的奇书。作者足迹曾遍至长城沿线百八十州县,深受胡风影响,故首次以少数民族枭雄匈奴冒顿、突厥颉利、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大男人为主线,书尽这千年长城的万里杀机、奇谋诡计、帝王将相、军功英雄,道破男人好斗尚武之本性,弘扬正能量,再筑长城脊梁。文章语言嬉笑怒骂,笑侃历史,却又一针见血,道破实质,是读史明智的最佳阐释。
热门推荐
  • 破灭之主

    破灭之主

    纷乱的修真世界如流沙之河,踏进一步越陷越深,最后生死轮回。一条小溪潺潺而流,沉淀,遇江合流,最后融入大海,谁能知道当初的那一条小溪在大海中随意的泛起一朵浪花,会变成滔天的巨浪?唯独可惜,本应该清澈的溪水归宿大海也不在是那可口的甘泉。
  • 炼胎

    炼胎

    万物生而定一世,自根儿上捣要捣到胎里去,黄泉摆渡人给你贴上啥标签,你就得做啥鸟!
  • 船山经义

    船山经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怒战星河

    怒战星河

    因为人口大爆炸,地球政府决定实行放逐计划,将监狱中的囚犯流放至5.5万光年以外的星系之中。被放逐的人群(Terran人族)并没有自此灭亡,而是在遥远的星际中发展出了远超地球的科技,并且从放逐星系不断扩张!在这个镭射枪和电磁炮为战争主旋律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不合逻辑的战争狂人。他们挥舞着原始刀枪,穿着荒野兽皮;但他们的身躯固若金刚,他们的呐喊壮若雷鸣!——当游荡星河的terran巨无霸航母遇到史诗中降临的巨龙,当porotos光明执政官的雷电裁决遇到圣域魔导的星云闪电,当zerg(异虫)女皇的虫灾遇上萨满女巫的亡灵召唤,当宏伟的机甲金刚遇上山岳般的戈伦石人,当幽能讯号接收到心灵链接发来的宣战……战争,一触即发!这支让人闻风丧胆的铁血军团,来自某个家伙的部落系统,并且只为他服务。而他发起战争的原因,只是想凑够奖杯……然后回家!
  • 娇妻入怀:总裁,请回魂

    娇妻入怀:总裁,请回魂

    莫名其妙出现的“监护人”,梦千羽无计可施。拒绝——无用!反抗——无效!最可恶的是,他还不断给她搞事情!从此,梦千羽每天晚上都得给这个“监护人”找魂魄。直到有一天,某男把她扑倒,梦千羽:“你,你作为我的监护人,这样合适吗?”某男:“现在要行驶监护人的权利!”这日子没法过了!
  • 将军请下马

    将军请下马

    一朝穿越,成了周朝镇国公府被遗弃在庄子里的少将军夫人,面对破旧的农庄缺衣少食的现状,顾芯语表示,天上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开荒种地,改造稻田,建暖房,酿葡萄酒,开饭馆......利用自己丰富的农业知识,在周朝北方肥沃的土地上,顾芯语带领一群想要吃饱吃好的农人,开始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生活......将军,我们执子之手话桑麻,一儿一女一田家可好!
  • 最狂战帝

    最狂战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身居十大战帝之首的杨冲被人埋伏击杀,穿越到圣元大陆的一个痴呆少年身上。从此以后,这个被人视为废物的少年强势崛起,天下无敌!会捉妖,能炼药,还可以筑器……万古神魔全不见,我命由我不由天!
  • 九日重生

    九日重生

    此生是为前尘未了缘,还是为今世再生情?重生是为往昔种种怨,还是为再来练心识?原来皆是一场炼心路……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 后宫政治(下)

    后宫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