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6400000001

第1章 如果不是遇见你,怎会遇见好时光(1)

我是如此感激命运的厚爱,让我遇见你。

我是如此感激你的厚爱,让我在你的眼睛中看到最美的自己。

放任自流的爱情

“没有大事发生,一切还保持着原样——谢尔顿在等着他的珍,狗在等着出门,贼在等着老妇人,孩子们在等着上学,条子们在等着揍人,一身虱子的流浪汉在等着施舍者,葛洛夫街在等着贝尔福德街,贝尔福德街在等着被清洁,每个人都在等着天气转凉——而我,在等着你……”

这是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写给苏西·罗托洛的情书。他寄给她的信笺,与他所唱的歌曲一样,拍打着令人心动的节奏。

两人相遇时,皆是涉世未深的青春样子,恣意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却又敢于为自己所爱的事物付出一切。

因而,他们在彼此眼中是如此与众不同。正是这与众不同,让他们仅凭一面之缘便沦陷于爱情之中。

“一开始我就无法把视线从她身上移开。她是我见过最性感的尤物,皮肤白皙,秀发金黄,拥有热情的意大利血统。空气中突然充满蕉叶的芬芳。”鲍勃·迪伦在瞬间迸发的热情与炽热,让丘比特之箭射中了自己,也射中了苏西·罗托洛。

在鲍勃·迪伦眼中,她是美丽的,羞涩的,聪慧的。在苏西·罗托洛眼中,他是风趣的,迷人的,执着的。于是,只要有时间,他们便会相守在一起,从清晨至晚霞烧红天际,他们一刻不停地热切交谈着。在交谈中,他们仿若已然相识许久。之后的时光,他们要做的便是更为深入地了解对方。

有人曾这样说:“爱,是看不见的,是存在于微小的,是你们争吵缝隙中的,是不计回报的,是没有道理可言的,是易碎的,是能修复的,是你以为完了其实它还存在的。”

是的,爱情就是如此难以琢磨,难以把握,但是我们触碰到它时,总是忘记它会成为一地碎片,而飞奔着投入它的怀抱中。

等到它真正破碎的一天,我们才恍然大悟,所谓的天长地久,终究是镶着光环的情话,待光环消失了,情话也就因过时而成了谎话。

即便如此,我们仍会那样义无反顾地沉坠在爱情的深渊中。

1963年2月,纽约城中落雪纷纷。鲍勃·迪伦与苏西·罗托洛走出公寓,街上萧瑟而寒冷,仿佛要冻结一般。

他穿着单薄的夹克,缩着肩膀。她散着头发,紧紧挽着他的胳膊。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温暖。冬季再寒冷,也无法将爱情冻僵。这一画面被拍摄专辑封面的摄影师唐·汉斯滕捕捉下来,并永久地流传下来。多年以后,苏西·罗托洛所写的那本有关爱与回忆的《放任自流的时光》,便以这张图片为封面。

在爱着的时候,他们在自己制造出的幻境中,深情地相拥着,即便隔绝世间万物,隔绝山河岁月都无所谓。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让心灵顺水而下,欢愉地寻找爱的源头与终点。

在这般情境之下,他开始创作大量缠绵动人的情歌。《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Boots of Spanish Leather》《Tomorrow Is A Long Time》,皆是那段时期最触动人心的曲子。那张《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唱片的发行,更是让他声名鹊起。

在公众眼中,他是伫立在夜风中的灯塔,与群星交相辉映,耀眼夺目。而在苏西·罗托洛面前,他好似无底洞一般,向她索求着永恒的支持、帮助与保护。然而,这并非是一个还未满十九岁的女孩儿所承担得起的。这些东西,她也缺少,她也需要。

“我不愿成为他吉他上的一根琴弦。我和鲍勃在一起,这并不意味着我就要走在他身后,捡起他扔在地上的糖果纸。”苏西·罗托洛在书中这样写道。

当两人不能并肩站在一起时,爱情这则神话也便开始掩于尘土之中。

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并非凝固不动。最初之时,它可能激起猛烈壮观的激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渐渐地趋于平静、舒缓。同时,这条不断壮大的河流,在主航道之外,又开出诸多支流,甚至暗流。

沉浸在这条河流中的他们,开始撞到暗礁。

一天晚上,他们沿着东七街往B大道走去。凉风摇动树梢,他们都只是默默走着,不发一言。

苏西·罗托洛终于停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提出分手的要求。

他说不出任何言语,只是无奈地做着落寞的手势。爱情将尽时,挽留终究是徒劳的。两人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只是当它真正到来时,心存爱意的他们仍是不知所措。

转过身之后,他们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永远地走开。

从陌路到一见倾心,最终又成为陌路。看似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到底是留下了痕迹的。

他们共同走过的1960年代,仍像是图腾一样,温暖着人们冰凉的灵魂。他们在冰雪天中瑟缩着拥在一起的画面,在三十八年后上映的影片《香草天空》中,由汤姆·克鲁斯和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的情侣得以还原。

爱情永远不止在一起那样简单,正如周润发在《纵横四海》那部影片中所说的台词那般:“爱一个人并不是要跟她一辈子。我喜欢花,难道你摘下来让我闻闻;我喜欢风,难道你让风停下来;我喜欢云,难道你就让云罩着我;我喜欢海,难道我就去跳海?”

不束缚住对方的手脚,让彼此随心所欲地追求放任自流的生活,刻画更好更美的时光,原是最深沉的爱。

和一家书店的缠绵

“你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此是1969年4月11日,一位名为海莲·汉芙的美国女子写给友人的信。

那一年,她五十三岁。查令十字街84号曾无数次如春雨那般进入她的梦中,但她总是因生活拮据无法起程。

每当她收到来自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信时,内心总是雀跃的,柔和的,温润的,仿佛从寒冷的枝头探身出来的花苞。

我总是认为,她被困顿的生活锁住了手脚,只有在下笔写《查令十字街84号》一书时,她才有了温暖的话语,有了上升的欲望与挣扎的勇气。

她在自己所处的地方,梦着,想象着从未到过的世界。因为那里有着从未谋面却始终给予她精神支撑的人,她便觉得那里是明亮的,宽广的。

一年之后,她将收到的书信整理出版。由于得到了不菲的稿费,她终于有机会去看看梦中的远方。

伦敦街头,墙壁斑驳而陈旧,光线陆离而晦暗。她自己也不清楚,这里是否就是她想象中的样子。她沿街走着,寻找着,目光在一家家摆着书的橱窗中游走,68号、72号、76号、78号、82号……最终,她在86号前停了下来。那时的86号,已是一所空空的房子,墙壁脱落,橱窗上满是尘埃。

梦了二十年,她终于来到这里。但这里早已没有人回应她。

一切都结束了,她心中难免会涌起失望与遗憾。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寄存着她所有温柔的时光,她终究是爱过的啊。

海莲·汉芙在《查令十字街84号》中写道:“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名,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个,名叫怀念。”

如今的查令十字街84号,周围林立着新旧书店,明净的橱窗中摆放着或是刚刚出版,或是已然泛黄的书籍。而它则成了一家酒吧连锁店的铺面,昏黄灯光的店内,氤氲着一丝微醺的味道。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来到这里,在摇晃的酒杯中,恍然窥见当年的深情。我怀着一丝紧张的情绪,走进那家酒店。轻音乐的触须伸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弗兰克·德尔正在读汉芙寄给他的信,书架上满是陈旧的、稍稍带着灰尘的书籍。

酒吧中人来人往,我坐在角落,想着无论这里变成什么,哪怕是成为一处废墟,这里仍会荡漾着书店的倒影。

当爱情成为一种怀念时,它也就具备了更为柔韧的质地。它并不会消失,而是随着年轮的增长,散出愈发迷人的气质。

王安忆曾说:“时间在过去,悄悄地替换着昨天和明天。它给人们留下了露水,雾,蓓蕾的绽开,或者凋谢。然而,它终究要留给人们一些什么,它不会白白地流逝。有一个人,终生在寻求生活的意义,直到最后,他才明白,人生的真谛实质是十分简单,就是幸福从未离开过你。”

对于海莲·汉芙而言,幸福的开始,是她向位于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思和科恩书店”寄出的第一封信。

汉芙是一个极为厌恶新书的人,而这家书店内恰好都是最廉价的旧书籍。寄出购书的书信之后,汉芙没等多久便收到了回信,以及那些陈旧的书。就这样,他们开始了通信。

她是自由的独身女人,在写给店主弗兰克·德尔的书信中,她或是欢喜,或是娇嗔,或是悲伤,或是抱怨。而弗兰克·德尔有一个漂亮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因而他回复的信笺是纯正的公文,生硬中夹带着古板,然而他那绅士般的细致,则让人觉得极为舒心与喜欢。

光阴一寸寸裁剪,来往于伦敦与纽约的书信,则成了他们平淡生活中无法缺席的旁白。在二十年的时光中,他们未曾见过彼此;在数百封信笺中,字里行间未曾涉及一个“爱”字。

只是,不曾提及并非不会想念。我不否认弗兰克·德尔对妻子的忠贞,对家庭的负责,只是我相信,在这二十年间,他定然会在某一刻想起远在远方的女子。

月洒窗台时,他定然有过难眠的时刻,回想着当天收到的俏皮书信,让自己的思绪暂时逃脱道德的捆绑。游走于书架间,他定然会忽然注意到在书店驻足的某个女子,看着她来想象汉芙的模样。电视机里转播纽约元旦盛况时,他定然也会在人流如织的广场中捕捉她的身影。

并不是所有发生的爱情,都会求得两人在一起的结局。

正如海莲·汉芙自己所说,爱情的另一种译法,是在远方静静怀念。

1969年1月,纽约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

海莲·汉芙像往常一样收到了来自伦敦的信笺,当她打开后,却发现这并不是弗兰克·德尔的笔迹。简短的篇幅,使她得知了他的死讯。

通信的二十年间,她不曾抵达那家书店,不曾听闻他说爱她,但她的心早已属于查令十字街84号,属于在寂静中的某个瞬间悄悄开启心扉的弗兰克·德尔。

不久之后,她收到了他妻子所写的信笺:“不怕你见笑,我曾经很嫉妒你,因为弗兰克对你的信如此喜欢,你的信与他的幽默感又如此相同。”

西蒙·波伏娃在《越洋情书》中写道:“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于他们而言,相见反而成为一种负累。倒是纸上的文字与情意,赋予了这份不曾明言的爱恋,一种永恒的意义。

《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之所以让我们那般迷恋,想必也是因,相隔万里,未曾谋面,但我始终未曾忘记爱你。

最性感的男人在厨房

当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时,你定会与多数人一般,在最著名的景点拍照留念,而后尽兴而归。

然而,如若只是这样,你永远无法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像是穿了一件没有衬里的华服,徒有光鲜的外表。汪曾祺老先生说得好:“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是的,游走于菜市中的人们,或许没有所谓的文艺范,或许没有坐在星巴克里闲聊的优雅,或许没有吟诗作赋的闲情,但他们看得到生活的纹理,触得到生活的质感。

将新鲜的食材买回家,一样一样洗净,或炒或炖或煎或煮,有条不紊,不慌不忙,像是在完成某种神圣的仪式。

有人说,厨房是治愈系。这话我是相信的。如若在厨房中忙活着的是女人,那这个家定然是有情的。如若系着围裙的是男人,那厨房中除却油盐酱醋的味道,还弥散着一丝性感的味道。

围着围裙的男人,将做好的菜与汤,一一端上餐桌。

窝在沙发中的女人,扔下半袋薯片,满心欢喜地坐到桌前。男人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等待着眼前这个女人的评价。

“明明是用了同样的作料,为什么你做出的菜,那么好吃?”男人忙活了一下午,终于等来了女人这带着疑问的夸奖。

他笑了,她从未在别人脸上读到过如此性感的笑容。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表示愿这样为她做一辈子。

若不是《爸爸去哪儿2》的热播,我印象中的黄磊,仍是一位长发飘飘、敏感多思的文艺青年。他或是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或是枕着江南水乡做一场秋梦的修书者。

银屏中的他,吟咏着忧伤与寂寞;银屏之外的他,也时常躲在安静的角落读一本书,或是点一支烟,在晨雾中眺望窗外的天。

这样的他,出现在《爸爸去哪儿2》节目里,褪去了文艺青年的青涩与敏感,成了微微发胖,常常围裙加身的,且时不时便语重心长教导女儿的男人。这多少让我有些吃惊。

人们不禁会问,原来那个文艺气息浓厚的黄磊去哪儿了?

他这样回答:“原来那个文艺青年还在我心里,只是我不需要再和别人分享,不需要一直表现出来,是时候让我们俩独处了。”

他的确变得俗气了,只是我并不认为这种俗气不好,反倒觉得这样的他,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

用柴米油盐换那风花雪月,都是为了爱情。

蔡康永曾说:“恋爱的纪念物,从来就不是那些你送给我的手表和项链,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和合照。恋爱最珍贵的纪念物,是你留在我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那些你对我造成的改变。”

这些改变并不是被迫,而是人生的一种不可回避的经历,是一种无法忽视的成长。

黄磊与孙莉恋爱长跑九年之后,真正组成了自己的家庭。结婚之后,他从未舍得让她洗手做汤羹。有人曾问他:“做饭、修理家电都由你负责,那你媳妇负责什么?”

“他负责夸我就行了。”他的回答,简单而有力,甜蜜而温暖。

他不止一次坦言道,他最愿给家人做饭,再兴高采烈地看着她们吃完。他享受送完孩子就去菜市场买菜的过程,享受在厨房忙碌的过程,享受得到家人称赞时的喜悦。

我甚至能想象到,他在干净的厨房中,井然有序地掌控着每一道菜的工序,在发热的铁锅中放上油,接着往锅中放蒜、姜、大料、八角、盐、酱油、料酒……阳光下的面盆里,发酵着用来烤面包的面团。妻子松松地绾着头发,时不时进来转一圈,视察进展,也顺便拿走些杏仁、核桃干。

妻子走出厨房之前,看着他有些发福,却依旧宽阔的肩膀,不禁有些感动。恰巧此时,他回过头来,看到妻子深情的眼神,内心也涌起无限温情。

那一刻,他是那样感性,又分外性感。他用无尽的耐心与柔情,用万分的细致与专注,做出的美味饭菜,是对这份爱情最完美的阐释。

谁说这不是文艺的另一种注解呢?

“当你陷入在爱河里的时候,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曾感受到的和做过的每一件事。”阿兰·德波顿在《爱情笔记》中如是说。

每天中午十二点,同事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三三两两结伴去公司附近的餐馆用餐。而我最近则退出他们的队伍,将早晨带来的午餐放到微波炉里热一热。

同类推荐
  • 雁塔作证:楚雄师范学院校友优秀文集(第1辑)

    雁塔作证:楚雄师范学院校友优秀文集(第1辑)

    本书收录了80篇楚雄师范学院校友文集,抒发了他们对母校的眷恋、师恩的感激、求学的收获、奋斗的干苦、人生的感悟。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钓金枝

    钓金枝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直析都市女性的生存抉择,折射出现代社会给女性带来的生存困境。本书用投影的笔法揭露了社会中存在的贪婪、腐败、堕落等阴暗面,在冷峻的言语和深切的反思背后,作者以一颗善良豁达的爱心,带给读者以温暖和希望。本书语言利落,情节紧凑,生活在都市人海中的读者都能于其中窥见自己的影子。凌宝漪的现状来源于母亲凌准精心周密的部署,灰姑娘几经踌躇,转身飞上华美的枝头。原本的任性上升为骄纵和嚣张,她成了母亲的机器娃娃,她在台前表演,母亲在幕后操控。母亲成功离间了她和初恋情人赵饮的爱情,把她推给某机构书记田有利。在金钱的诱惑趋势下,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满足。
  •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为什么靖国神社会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屡屡修改《和平宪法》而不得却又锲而不舍?资深旅日作家俞天任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困境与突围——新时期散文缘起”、“传统与创新——新时期散文说”、“思想突围——新时期散文变革之社会反思”等。
热门推荐
  • 延平答问

    延平答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戊戌喋血记(下)

    戊戌喋血记(下)

    1898年,满清皇朝已风雨飘摇,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下,年轻的光绪皇帝大胆颁布“定国是诏”,锐意变法维新,谭嗣同作为国家栋梁应诏进京了……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宏富,史料最翔实、叙写最详尽的描写戊戌变法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再现了1898短短一年中,发生在腐朽皇朝的所有大事件:中日海战、公车上书、强学会、百日维新、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权贵亡命、自立军起义,塑造了大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为中文学的艺术画廊增添了无穷的光彩!谭嗣同等人喋血在菜市口,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了,但谭嗣同那振聋发聩的“今我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吼声,一直激荡着百年中的所有志士仁人。
  • 寇江南

    寇江南

    繁华都市,江湖梦远,理想依就贫瘠无边。明朝末年,张献忠屠戮四川,十室九空。张败亡前,将收刮财富尽数沉诸江底。二战期间,华东、华南沦陷日军铁蹄。大量豪门富户,举族西迁。许多缙绅世家将积累数百年的财富,深埋山野,避战西南,无数财富自此深埋地下。直至近年来,荒山寻宝热悄然兴起,围绕藏宝夺宝的江湖开始浮现。理想失落、急求暴富的浮躁心态下,小白领青年走上了荒山寻宝的旅程。
  • EXO边伯贤之我的宝贝

    EXO边伯贤之我的宝贝

    一个冒冒失失的女孩,林筱言闯入了边伯贤的世界。他们互相厌恶,最后会怎样呢!点开收藏就OK了。
  • 公主大人请留步

    公主大人请留步

    当夜幕降临,女巫悄悄的降落在人间,开始执行任务…八年级的可爱女生-浅夏,一直在反复做着同一个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学校遇见的那个男生为什么邀请我去他家?
  • 安幕希

    安幕希

    他霸气的说:“他是我的!”而他说“他是我的一切,我可以给了她辛福,而你呢?”他又说;“我爱她,这已经足够了。”而我却说:“不可以。”
  • 狂宠娇妻:女皇殿下我爱你

    狂宠娇妻:女皇殿下我爱你

    墨寒熙一直觉得仰瞳就是他怀里的小猫,可他忽略了那可是只小野猫,温柔体贴什么的都是假象,仰瞳就是仰瞳,不是什么可以随便玩弄的小猫小狗。仰瞳一直觉得墨寒熙不像个大少爷,他能她一起去撸串,去逛夜市,去电玩城,虽然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大小姐的派头,然而当墨寒熙真正认真起来的时候,仰瞳又觉得自己上辈子绝对欠了他什么,要不怎么至于这么压榨她的劳动力,自己怎么说也是仰安国际的下任总裁嘛。不过说起来还好,至少在最绝望的时候,他还在,至少最后给她披上婚纱的人,也是他。
  • 石头战纪

    石头战纪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一个懵懂少年腰挎长刀,肩背棋盘,一脚踏进了璀璨的星河。
  • 特工纵横录

    特工纵横录

    我们很难进入一个特工的内心世界,不过万一你进去了之后,你会发现……
  • 夜间恐怖故事集第三部

    夜间恐怖故事集第三部

    夜间恐怖故事集第三部,根据以上两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