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2000000019

第19章 自恋和边缘性人格障碍(1)

自恋是什么东西

想必每个人的微信圈子里都会有些朋友高调地得瑟自己各种吃喝玩乐,你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

无死角地晒自己的生活,原因只有3个:1.想引起注意;2.自恋;3.自恋狂。哈哈,别被吓到,其实真正的自恋狂是不会这样做的,你哪儿那么幸运就碰到这样的人了?

自我暴露一点儿,旅行是最容易刷屏的时候,尤其姐这种网络与微信控(关于各种控后文单独说,一定会很有趣,你现在不妨想想自己是什么控呗),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上传各种信息。于是,突然有一瞬间,我产生很强烈的负罪感,设想自己如果看到别人刷屏旅行见闻一定不太爽,有时简直是折磨——我会羡慕嫉妒恨得一塌糊涂。

姐还专门就此问过一些朋友,A亲说,回来给我带礼物,我就让你刷屏(前提是姐讨好似的拜托过大家旅行回来有礼物,于是刷屏就理直气壮了);B亲说,挺喜欢看你的见闻的,文艺得让人受不了了;C亲说:管他呢,自己喜欢就好,大不了我加你黑名单,看不到你照片不就得了(这是多么杀人不见血的爱啊,姐看完后果断吐血状)。

这个亲身经历无情地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相,现在的很多媒介无时无刻不在给自恋的人提供机会更爱自己。

承认自恋是很好的品质,大家一定要学起来,有人根本不承认自己自恋,更重要的是,有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恋,这个就得说道说道了。

自恋是心理学中一个特别重要(加无限循环符号)的概念,这个东西越学你就会越觉得靠近人性中那个微妙和重要的核心部分,怎么重要法儿呢?

弗大爷就是从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引发了灵感将恋母弑父或恋父弑母结合在一起的,看上去多血腥是吧。可这个隐喻无限生动地表达了人类与母亲与父亲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关系。要想成长,必须穿越这个巨大的“诱惑”才能最终成为一个男人或女人。

关于自恋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男孩,他的名字叫作Narcissus(水仙)。身为一名天神的儿子,他长得十分英俊。有许多爱慕着他的少女向他示爱却都被他拒绝了,在爱慕着他的众多少女中有位美丽的仙女叫作Echo(回音)。由于Echo不能正常地说出想说的话,而只能不断地重复别人的言语,所以她并不能清楚地告诉Narcissus她对他的爱意。

有天当Narcissus和他的几个朋友在森林中漫步时跟其他的朋友走失了。他喊道:“有人在吗?”Echo也说:“有人在吗?”

Echo上前想抱住Narcissus却被拒绝了。Echo非常伤心,她跑到一个无人的山洞,一直待到她的外形完全消失,只剩下她的声音能被人们所听到。一名女神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愤怒,并用神力使Narcissus爱上了他自己。当Narcissus在湖泊的水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他顿时爱上了水中的人。他一直待在那湖边,直到渐渐死去,在他死的地方长出许多的野花,这种花被人们取名叫Narcissus(水仙花)。

这是我看到的版本中最好的一个,你看完后啥感觉?

自恋原来有这样大的“自我毁灭”功能吗?这个隐喻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中这些是如何呈现的呢?

此刻突然想起时下一个很流行的句子:请好好学习爱自己,你才能更好地爱别人或得到别人的爱。

这里的好好爱自己,不是自恋,而是一种对自己的觉察和善待,不要苛刻地对自己,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诸如此类的,要懂得一个人的价值首先由自己确认,而不是活在他人的眼睛和嘴巴里。

这和我们说的自恋有些区别,自恋在弗大爷眼里是不太可能接受心理分析和治疗的,源于这样的人难以建立与他人的“移情”关系,也就是无法同理别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也和这样的人接触过,其实很容易识别出来,当一个人经常用“我”开头说话时,你会很容易感觉到他/她的以自我为中心,就算他/她表面上多么亲近,一旦沟通关乎决策或感受的问题时,你就会听到很多我我我的声音,再严重一些会难以忍受别人和自己分享时间,一切以自我感受好了为最终目的,你怎能指望这样的人体会别人呢?

而这样的人的人际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你会感觉被控制,被强迫甚至忽略,有几个人愿意整天被别人这样对待?除非是受虐倾向。写到这里不由得佩服自己竟然能组织这么多东西,看,这就是自恋,而这是健康的自恋,客观地看到自己在做什么,且享受这个状态的自己。

在弗大爷后面专门研究自恋的是科胡特,在他看来,自恋的人不过是自体客体出现了问题,无法找到一个让自己全面镜映与依托的对象,并把这个感觉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来,才会出现心理问题。他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人一起工作且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而在弗大爷看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此刻穿越无厘头戏码若上演的话,一定是这样的……

弗大爷依旧叼着他的烟斗地紧皱着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传来叩叩叩的敲门声。

原来是科胡特风尘仆仆地从自己的分析室赶过来,还好,这次的督导时间分秒不差。

两个人坐好后,科胡特兴奋地开始说:“今天索菲亚开始对我发脾气了,我心里一阵欢喜,这可是重大的进步啊。”

只见弗大爷面露难色,但督导的口气还是很职业的:“嗯,说明她可以退行向你表达愤怒了,她对父亲的移情出来了。”

科胡特坐直了身子,好像沙发靠背突然一下子长了刺:“我不觉得是这样,而是她可以通过我们的关系和我以往对她的共情、抱持,完善着自己的人格,她有勇气表达真实自体的感受,不担心我会拒绝和否定或者惩罚她。我想,我过去一直都跟你在说,这里面不单单是退行和对父亲的愤怒,而是一个破碎的自体得到部分修复后的呈现。”

“呃……”弗大爷开头那个紧锁的眉头的原因就在于此,他与科胡特对自恋型病人是否能被治疗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分歧。从科胡特来接受督导开始,弗大爷就一次比一次感觉挑战,作为督导,分析师的自恋又是非要去保护的东西,不然,他将无法有胜任感。于是,弗大爷最后采取的策略是适可而止地分析,然后仅是倾听,倾听,还是倾听。而今天,科胡特还是否定自己那句退行的话,这种不被认可的挫败感让弗大爷多少有点无奈。

……

模拟以上对话场景,是作者的自恋和某种特权。这个对话基本呈现了经典精神分析及其后继者发展下的精神分析的异同,科胡特的贡献是让自恋不再是心理咨询的“绝症”,他说:“自恋是一种借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

弗大爷的局限性势必要被后人突破,这才是历史该做的事儿。

自恋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还记得我们说过婴儿期的全能感吗?那个在客体关系里也被提到过,在婴儿感觉里,饿了就要吃,自然有乳房送来奶水,婴儿会用哭声表达对不舒服的不满,有的可能就是简单的需要抱抱,可由于不会说话,这些语言根本不可能被读懂。所以,当初那个全能感产生的自恋就会受挫,从而导致某种受伤感。

自恋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不可能缺少,没有自恋,人是活不下来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每天清晨醒来要洗脸刷牙,穿得体的衣服,照镜子,这些都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关注,没有这些反倒是不正常的,绝对的关注和绝对的忽略都是需要心理治疗的。

既然自恋是必不可少的,那什么才是过度和危险的?如没有边界感、把你当无条件的权威崇拜,并期待若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反过来攻击你,这个情况最具有迷惑性了,谁不希望被人尊重和崇拜呢?但这有个陷阱,你说不好这个崇拜到底是用来干吗或者会产生什么后果的。有些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是会对人要么生要么死的评价,你可以好得跟上帝差不多,也可以糟糕得像魔鬼,所以,别轻易就坐到了权威的位子上,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地自我成长和完善,才能看清楚对方到底在做什么。

可话说回来,一个咨询能力还不错的咨询师(治疗师)本身就是值得自恋的事情,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能力,不由得让人想到有的同行(有时候也包括我自己)如其他同行一样收昂贵的咨询费,有时候高得让人瞠目结舌。

就算弗大爷说这是个为富人工作的职业,可助人这两个字又当如何去理解呢?不排除这是特有的中国式心理咨询收费标准,奉献与无私是我们文化里的东西,而收费很高的咨询师恰恰会吸引自认为病得很“精彩”的病人和来访者,那些低收费的咨询师他们是断断看不上的,注意,这里就是一个双向的自恋状态。

不八卦收费了,这个行业姐还想继续混呢……

人在边缘

在关于“自恋”的分析中,我们提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格障碍”。那么这里我们做个小插曲,简单讲一下边缘性人格。

她有个双胞胎妹妹,一个让她无比爱和恨的妹妹。

每当她遇到困难时会第一个向她求助,然后义无反顾地吃下那些白色小药丸,每次,她都及时赶到送她去医院,那刻,她如生在地狱。

每次她心情大好时,都会第一个跟她分享,她觉得天空一下子蓝到了天堂,看到了上帝的笑。

有这样一个天使和魔鬼一样的妹妹,她不知该怎么办,明明她们是从一个妈妈肚子里爬出来的,却如此不同。

她的毁灭与建设的能力都超强,可根本无法判断何时转换这两个能力,于是她的生活全部是混乱的,手机24小时开机,晚一分钟都会觉得随时可能失去她,她很累,累得没有自己的生活,累得想骂人。

于是,她推开了我工作室的门……

我的眼里是个疲惫不堪的女孩子,她的眼神里明明闪耀着年轻的光,言行却成熟而退缩,每每设想自己的生活时,那光就汇聚成泪。

她想挣脱妹妹,或者找到一个好办法,不让自己纠缠不清地裹挟在对方的情绪里,可她很无力,每次她的退缩都会遭到对方的声泪俱下或者死亡威胁,于是,她必须去应付妹妹的所有诉求。

你可能会问,她们的家人呢?难道仅剩姐妹俩相依为命?问得好,她们是有父母的,但悲催的是,那是个情感缺席的父母。父亲是个军人,军事化管理姐妹俩和她们的弟弟,除了纪律就是纪律;母亲没什么文化,除了照顾吃喝拉撒睡外,也没什么情感回应,倒是姥姥家的日子是姐姐值得回忆的幸福时光。

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选择把自己送到姥姥家养,上小学时才回来。在那里,姐姐享受到了专属的照顾和陪伴,就算没有父母在身边,这个过度客体很好地弥补了父母缺位的负面影响。

而妹妹没那么幸运了,父母在家里几乎没有什么互动。父亲的脾气阴晴不定,看什么都不顺眼,和母亲总吵架,所以,妹妹很会看父亲的脸色行事。父亲多变的脸成了妹妹每天钻研的东西,天长日久,她深谙其道,讨好父亲成了拿手的技术,于是父亲很喜欢妹妹,愿意带她上街或者去朋友家做客。

直到弟弟的出生,妹妹感受到了被抛弃的感觉,父亲喜欢弟弟远胜过自己,这种偏爱成了妹妹心里永远的痛,那种不稳定的个性种子便埋了下来。

这个咨询做得不那么顺利,可能由于双胞胎的缘故,每次她叙述妹妹时,我都有种其实她就在屋子里的感觉,诡异不?其实一点都不,来访者描述任何不在场的人都是有意义的,其实话语已经把他们带到了现场,于是工作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了。

而对于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样的形式下工作。

首先,可以判断妹妹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建议要去做心理治疗或者咨询。从来访者的个人利益来说,妹妹找到合适的治疗师会帮助姐姐从一对一的关系里暂时脱身。可显然,她的建议失败了,妹妹因此和她吵了一架,觉得当姐姐的要抛弃她,如同爸爸当初一样。

这种理由在很多人看来不可理喻,怎么能因为有了弟弟就嫉妒成这样?从心理学角度说,这是完全成立的,尤其对多子女家庭来说,弟妹的出生就是自己被忽略的开始,而这份忽略如果没有得到一定的补偿和关照,就会导致被抛弃的危机感。显然在妹妹内心深处就是这样的感觉,她和姐姐不同的是,她身边没有过渡客体,只能靠自己慢慢适应,比起姐姐来说,她更水深火热。

讲到这里就简单科普一下,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边缘的人大都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如细腻、敏感、多情、权威、优越、不可一世、自命不凡、亲切、诱惑、若即若离、控制等。你会被这些特质吸引过去,因为你发现他们身上有你自己没有的,你多希望自己也能拥有它们中的某几样,而独独你没有。

于是,你因为这些而靠近这个人,于是,某个时候,你发现对方还有常人没有的能力,如多疑、偏执、毁灭、自毁、威胁、侵入、渴望融合,就像钟摆两级,大幅度摆荡,或像秋千,荡得高固然刺激,同时有眩晕感,搞不好就掉下来,到那时才发现撤出已经来不及了。

妹妹的人际关系便是如此,她很漂亮,身边不乏追求者,但能相处的很少,不是怀疑人家“劈腿”,就是会突然不理对方导致冷却了感情不了了之。

有人形容跟她在一起可以上天入地,可想而知既过瘾又危险,这种两极分化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明显的特征。一不留神,你会把她的多变当成性情中人来看待,接触久了你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和这样的人相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识破这些的能力,很容易被吞噬或者黏住,或者认同她的脆弱从而激发出自己拯救者的情节,好像对方离开了自己就真的活不成了。

注意,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自杀成功率是8%~10%,可见他们不是闹着玩儿的,曾经有人没有识别出这样的朋友,导致自己亲眼看到了对方自杀成功,从而对自己的身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那是一种无力回天的自责。可见,判断和识别这样的人群对自己也有很大帮助,不管你是不是做心理咨询师。

做心理咨询首先要学习变态心理学,从诊断做起,即便我们没有处方权,可我们要有相关知识,才能筛选出适合做咨询的人群。连病与非病都看不出来,就是江湖骗子,到最后两败俱伤,很可能自己成了病人,被自己的全能感拖下了无底深渊,所谓的职业素质更不是说着玩儿的,这才是真正的性命攸关。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前,心理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是智慧的载体,它以假托、拟人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本书辑录了古今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每一篇寓言都蕴涵了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过对寓言哲理般的阐释,加以心理学诡计的点拨,使这本书成为智慧的盛宴。它可以帮助你全面地了解自己,清晰地洞悉对手,也可以帮你避开心理误区,掌握心理操控术,游刃有余地面对复杂的竞争,让你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精辟的生存智慧。一个小小的智慧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生活中不是缺少智慧,而是缺少发现,用心参悟,你也能成为智者。细细品读你手中的这本书吧,会为你点亮智慧的火把,照亮你仍在摸索的前进之路,它将是你成功路匕的必修课!
  • 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通过对心身健康平衡与否的理解,引导青年朋友正确认识自我健康的要旨:通过对传统文化中重要人格特点的把握,告诉青年朋友个人心理活动与文化传承的家庭亲情、社会宗法以及人际信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青年心理分析》的核心在于提出并论证新的个性五要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创的心理咨询诊断方法,经过多年咨询实践比对和检验,证明其简明、实用。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你不可不知的20个心理学名词

    你不可不知的20个心理学名词

    抛开艰深的理论系统,一个个生活中的案例告诉你,心理问题不必避讳。如果你不想去看心理医生,也不想对困境束手无策,看看这本书,也许会帮助你摆脱困境。愿这本书让你带着微笑与自己的心灵沟通。愿每个夜晚我们都能拥有安宁的睡眠。愿你我心中,常怀希望。
  •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与严肃规范的学术论述结合起来,如丟自行车与所有物自我,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剩男剩女与三分之一效应等,通过对社会现象、文娱热点、时事政治等的解读,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著名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
热门推荐
  • 校园里的我

    校园里的我

    这个作品一般般吧!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谅解!这是一篇小学生在校园里发生多种的事,请大家支持!!!
  • 神兵小将之龙凤双皇

    神兵小将之龙凤双皇

    自古创世以来,龙凤双族一直守护着这世界。但,在被它们被原始天魔团灭后,就没落了。而有一个龙族的末代王子和一个凤族的末代公主却是消灭魔元天尊的关键。它们用人类的身体降生在这世上,与恶势力展开了斗争。并上演了一场虐心之恋。
  • 五言古

    五言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灯花影里落长安

    灯花影里落长安

    那一次转身,注定成为终身遗憾;那一次放手,让他尝尽世间冷暖
  • 天道之漏

    天道之漏

    古往今来,法则变换,有生有灭,谁去?谁留?不问是非,只因天意!看不走的人如何求得生,如何做这漏网之鱼!三魂七魄承载新的法则,修行之路点燃旧的希望。杀戮不止杀戮,对决不止对决,情义不止情义,端看如何诠释!
  • 《雪痕晓熏心》

    《雪痕晓熏心》

    一个叫心痕的少年的爱恨别离情仇,情不忘,仙亦样。
  • 废材逆袭:大师兄有妖怪

    废材逆袭:大师兄有妖怪

    穿越!——赶了个潮流!魔幻大陆!——打怪练级吗?!大师兄?!——妖怪!哪里逃?!当二十一世纪的女特工!穿越到这群魔乱舞的魔幻大陆!只能无语望天!爱美到极致,又花心到极致的精灵!腹黑到极致的师兄!各种奇葩同学!老天,你把这一群逗比送给自己当同伴!是为了逗自己吗?只是这样也就罢了!重点是!各位长辈!你们不要急着给我选夫婿啊!我才十四啊!!PS:简介无能!各位欢迎入坑!
  • 泡泡爱

    泡泡爱

    【CONS·狮子座】本人叶乐乐是个25岁的娇小女孩,没什么喜好,就爱帅哥和整蛊别人,酷爱玩泡泡堂,老是在泡泡堂里整蛊别人,在某次在泡泡堂整蛊他人的时候,忽然发现,咦……不过,这次好像整蛊的对象不太平常哦。而在我刚进的雷天公司总裁,居然是前几天我因行侠仗义而恶整的人,哎呀,这火花说擦就擦的火亮啊……
  • 末途录

    末途录

    丧尸来袭,末日降临,为了生存走南闯北成就末世霸主。
  • 站在云端的你

    站在云端的你

    南航的2015年与以往不同,仅仅几个月,我们的人生就被改变了,当然,上天似乎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他给我们的,我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就瞬间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