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9600000003

第3章 第一课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态度(3)

把勤劳和节俭与财富联系在一起是传统社会的现实。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创造财富的基本手段是劳动,资本和知识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不足道。那时农业是最主要的行业,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只要投入劳动,就可以有产出,有财富。一切创造财富的工作都要靠劳动来完成。这就有了“劳动创造财富”之说。在传统社会结束后,这种观念作为一种滞后的意识形态仍然存在。这就有了亚当.斯密这类古典经济学家“劳动是价值唯一来源”的劳动价值论。尽管他们看到了知识与技术含量不同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但否认了资本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资本的价值仅仅是转移到产品中)。

在传统社会中,人靠劳动而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财富也是有限的。要靠本来就不多的财富来养活那么多人,倡导节俭当然就有现实意义。这就形成了“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的观念,误以为省钱也是在创造财富。地球上的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追求节约型社会。但节俭只是在减少我们对资源的消耗,并不是在创造财富。

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创造财富的方式改变了。先是资本在财富的创造中起了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开始于工业化,开始于各种机器设备的发明与运用。这就需要资本。这个时代被称为“资本的时代”。机器当然需要人来使用,但机器却是无法替代的。在工业化中,资本比劳动更重要。这时仅仅靠辛勤劳动,只能维持温饱而已,致富谈不上。发明机器的人当然也致富了,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体力支出的劳动,而是脑力劳动。这种劳动中包含了知识和技术。仅仅靠传统的勤劳是无法发明机器,也无法致富的。节俭是资本的来源,但这时的节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窖藏,而是用于投资。节省下来的钱去造机器、买机器。仅仅是省钱,并不能创造财富。

从现代社会进入后现代社会,人们创造财富的方式又改变了。知识和技术在财富的创造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不必“汗滴禾下土”地辛勤劳作,只要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按按电钮就可以创造财富。一个有知识、有技术,会用知识创造财富的人远远不如田间工作的人勤劳,但前者远远比后者富有。没有知识,再勤劳也不会富到哪里。这知识包括技术,也包括一切能增加财富的知识,比如对市场的悟性或艺术这类社会所需要的才能。这时社会创造出了大量财富,不必像过去那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地节俭了。人们完全可以享受过去帝王也闻所未闻的生活。如果一味节俭,消费不足,还会使社会财富减少呢!

人们的观念暂时落后于现实并不奇怪,但如果总这样落后,那就会阻碍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首先是观念的改变。起初是少数先知先觉者观念改变,他们先富起来;少数国家观念改变,他们先崛起。然后是大多数人和国家向这些先知先觉者学习,改变观念。那些不肯改变的人和国家,就只好穷下去了。整日在田间劳作,勤劳得很,但无助于改变贫穷的状态。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节俭得很,但并不能增加财富。

这些道理并不深,但不少人一遇到现实问题就困惑了。记得有一本小说中说,环卫工人每天从早到晚,辛辛苦苦,但为什么收入很低,无法致富?从而认为社会对这些人不公平。那些勤劳的工人、农民富不起来的确是一种现实,拿这事指责社会不公平也颇具煽动性。但它用以判断的标准却是传统的勤劳致富的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决定每个人收入和财富的不是劳动者如何辛苦,而是他对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环卫工人的劳动,没有什么知识或技术含量,劳动再辛苦,也创造不出多少财富,收入低十分正常。以贡献而不是劳动来决定收入才是社会公正。我们并不否认环卫工人工作的重要性,但重要性并不决定收入,也不否认他们勤劳,但勤劳与收入也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同情关心环卫工人这样的低收入者,并不是根据他们勤劳的程度来给收入,而是要通过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来提高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正是这个意思。

对一个国家来说,我们不能仅靠增加劳动来崛起,而更要依靠技术进步,这就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一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还把勤劳和节俭作为财富之源,就注定是要贫穷下去的。

为什么非当行业老大

数年前在广州,有位学生想约我谈谈她的企业的事。我感到有点奇怪。她经营一家规模不大不小的企业已有多年,为冰箱厂做配套的磁条,管理有序,生产正常。她的小日子安逸而舒适,企业能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坐在她家别墅的客厅中,她老公是公务员,去上班了,女儿在玩电脑。她递过一杯茶,开门见山地问:“我想把企业做大,该怎么做呢?”我吃了一惊:“你现在的企业不是好好的吗?要做大干什么?”她不好意思地说:“前几天听了一位台湾管理大师的讲座,他说要做就做行业老大,只有做大才能做强,不做大就是等死。听了他的讲座,我有危机感,也很受鼓舞。这几天觉也睡不好,想向你请教。”

我知道这位管理大师是谁了。他自称“台湾的德鲁克”,口才极好,演讲极有煽动性,听过他课的人无不激动。不过,他的一些观点我不敢苟同。谁说做企业必当行业老大?照此说来,每个行业不都只有一个企业了吗?看来我必须给这个学生泼点冷水。

“大不一定强,强也不等于大。强或弱是企业的生存状态,而不是规模大小,一个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高,竞争力强,当然是强,但如果大而内部管理混乱,资金紧张,市场上竞争力差,这样的‘大草包’能说强吗?相反,一个小企业如果有自己的特色,不以数量而以特色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你能说它不强吗?英国伦敦有一家名为‘Lobb’的鞋店,以给名人专门定做鞋为业,前店后厂,经营一百多年而不衰,你说它强不强?有些企业是在做大过程中做强的。但人们只看到成功者而忽视了不计其数的牺牲者。其实还有更多企业是在做大的过程中灭亡的。你知道河北的马胜利吧?他经营一家小造纸厂时成功了,但当他把这个厂在短期内扩张为一个大集团时却失败了。”

我停顿了一下,她就“以我之矛,攻我之盾”。

“你在讲课时强调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认为现在的民营企业中缺少通用、微软那样的大企业,怎么现在又讲起小而强了?”

“你还记得我说过多次的那句‘做企业有规律而无模式’吗?企业宜大还是宜小是要看具体条件的。企业应不应该做大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是所处的行业,在重化工业、制造业这些资本密集的行业中,规模经济极为重要。企业必须做大,要做行业老大的话,在这时是正确的。但并非每个行业都要做大。像你这个配件厂,规模该有多大,取决于冰箱厂的需要,很难做大。第二是资金限制。即使应该做大,但如果资金有限,筹资能力又有限,也无法做大。民企筹资仍然要受到限制,这决定了短期内民企要做大也不易。第三还要考虑个人管理能力。一个人能管好小企业,不一定能管好大企业。大企业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从管小企业到管大企业是一个飞跃。许多人是跃不过这一步的。”

“你是不是说我的能力不行?”她问这话还不像生气。说真的,我觉得她是一个文静、踏实,也算勤奋的女子,但绝不属于女强人。不过作为老师,我总不能说她才干平庸。“能力行不行要在实践中证明,我不能说你没有做好大企业的能力。但有能力不一定非要用。你做企业的目的是全家生活幸福。现在这一点已经实现了。如果一心想把企业做成行业老大,你要付出多少辛苦?像你这样的配件行业,成功了又会有多大?可是要失败了,你还能这样悠闲地与我聊天吗?野心,或者说雄心,可以使人成功,也能使人失败。你看你们同学中,不也有在做企业过程中倒下去的吗?人要追求事业成功是因为这是幸福的基础。但如果事业给你带来的是痛苦,即使成就了再伟大的事业,又有什么用呢?”

看来我的话打动她了,她在沉思。突然她又问:“我还不甘心这种平庸的日子,还想做点事,不把企业做大,我能做什么呢?”她的企业我去看过,运行正常,但绝非无可作为。

“其实每个企业都要有危机感,无论现在的状况如何。像你一样给冰箱厂供应磁条的绝不止你一家。你们这些供给商之间仍然是存在竞争的。冰箱厂为了降低成本总要选用物美价廉的零部件。你们之间的合约并不是无限期的,一旦你的价格比别人高或者质量不如别人,就会被淘汰。把现有的企业搞好,努力去降低成本或提高质量,比总想做大要现实得多。而且,在你这样做的过程中也许还可以把别人淘汰,自己做大。有所作为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企业,而好又是无止境的,还怕没事做吗?你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开拓新产品,比如做冰箱上用的磁贴图。这种东西现在颇流行,市场前景大。别以为小东西不值得做,记住‘小产品大市场’这句话。踏踏实实从自己现有的企业做起,也许再过几年你就成了大老板,我再来广东想与你这样聊聊都难了呢!”

“当了大老板也要请老师吃饭。”从她的表情看,我的话还是比“台湾德鲁克”的话更适合她的企业。于是,我与她们一家,又约了些同学,去吃大餐了。

我想把这次谈话告诉所有企业小而又急切想做大的企业家朋友。

不为沉没成本后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经济学的感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开始学习时,我把经济学作为一门选择的科学,更多关注的是理论本身及分析方法,或者说关注的是形而上的技术层面上的东西。不知在什么时候,我突然悟出,经济学其实是一种人生观。它那种技术分析、理论和概念的背后包含着更有意义的人生态度。这时我开始思考经济学形而上的精神含义了。

这样说起来有点太抽象了。我想用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SunkCost)这个概念来说明这一点。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发生又无法收回或改作他用的成本,在短期中企业已经支出的固定成本就是沉没成本。例如,一个大饭店投资一个亿,使用寿命为50年,每年的折旧为200万元;再假设每年的应支利息、维修等费用需20万元,这220万元就是经营这家饭店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称不变成本,是指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在饭店的例子中,即使没有一个客人,营业额为零,这220万元也要支出。如果有客人,增加的是服务员工资、水电消耗之类的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并不增加。这种固定成本是过去支出的,是现在无法改变的历史(有时也被称为历史成本)。如果饭店没有客人,饭店又不能改作他用,这种成本就无法收回,故而称为沉没成本。像条船沉没了一样,是无可奈何的。

从技术层面上说,这个概念对企业的短期决策十分有意义。短期中,市场价格在变动,企业要决定在哪一个价格水平时停止营业。短期中,产品的平均成本包括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属于支出,无法收回又无法改变的沉没成本。因此,经济学分析的结论是,只要价格等于或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可以继续营业。或者用经济学术语来说,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是企业中短期停止营业点。换言之,企业在作短期经营决策时完全不用考虑沉没成本——既然已经沉没,就与决策没有什么关系了。沉没成本还有助于企业的其他决策,例如,如果进行割颈式的价格战,下限就是平均可变成本,不用考虑沉没成本。从这种实用的角度看,沉没成本是一个极为有用的概念,在分析企业决策时,经常用到这一概念。过去,我关注的正是这个概念在经济分析与决策中的含义。

但沉没成本的意义仅仅如此吗?在现实中人们经常为过去所做的错事而悔恨,即通常所说的“后悔”。过去所做的事已经是历史,无论对错都无法更改。这与沉没成本是一样的。企业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是非理性的。同样,人在考虑问题时总后悔也是非理性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沉没成本也就是一种向前看的人生态度。向前看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以这种态度去指导人生才会有幸福。

经济学把幸福作为人的一种感觉,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快乐是自己寻找的,痛苦也是自己寻找的。对同一件事,既可以自己找乐,也可以自寻烦恼。如果能够抛弃过去向前看,他总是快乐的。如果对过去耿耿于怀,总寻找世界上没有的“后悔药”,他没法不痛苦。例如,一个人办一个工厂,每年可以赚10万元。如果他总想当初不办工厂而是投资于股市,每年可赚15万元,为当初的决策悔恨不已,这10万元岂不只能给他带来痛苦吗?

经济学家大多是长寿的、健康的。这与他们的心态相关。已故北大教授陈岱孙先生健康地活了97岁,其长寿之道就是平和、豁达,总相信有更好的未来。他与我们这些年轻一代谈过去,谈历史,都是一种平静的叙述,而没有怨恨的怒气。

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阿尔文.费雪也是这样一位大师,他的人生颇为坎坷,1898年感染了当时称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1919年,他的女儿由于精神崩溃去世。1929年开始的纽约股市崩溃中,他的损失达800万~1000万美元。但他把这一切都作为无法改变的沉没成本,仍然乐观地生活,活了80岁,发表论著两千余种,合著四百多种。在1929年股市失败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发表了《利息理论》(1930年)、《繁荣与萧条》(1932年)、《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1933年)等重要著作。如果他总为过去悔恨,能有如此辉煌的人生吗?

这些大师们真正学到了经济学的精髓。他们从经济学中领悟到了人生哲理,学到了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才达到了经济学的顶峰。如果我们都以这种态度去学习,理解经济学,经济学就真正成了一门让人幸福的学问。

这就是沉没成本中深刻的人生态度。

外面的女人很精彩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把经济学原理运用于传统上属于社会学的婚姻、歧视、犯罪等问题,并为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也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始作俑者。在他的这些分析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他在《家庭论》中对婚姻问题的分析。

同类推荐
  • 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围绕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幸福城市、如何建设幸福城市两大主题,作者对幸福城市建设总结为“一二三四五”理论:一个中心(以市民幸福为中心)、两个法则(既要爱情法则,更要亲情法则)、三个层次(幸福城市的高度)、四大支柱(幸福城市的保障)、五大标准(幸福城市的维度)。列举了迪拜、奥胡斯、杭州、成都等7个世界上著名的幸福指数高的城市作为经典案例,揭示幸福城市并不神秘,幸福密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为当下席卷神州大地的幸福城市建设浪潮提供启迪与参考。
  •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麦肯锡调研揭示了高管对创新的远大抱负与他们的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随着全球化打破了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
  •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领导的经济建设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的经济思想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不仅可以深刻地懂得新中国经济的奠基、创业和发展是来之不易的,而且,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
  • 怪诞博弈论

    怪诞博弈论

    “怪诞博弈论”就是用博弈论剖析生活中超出常理、出其不意、不按常规出牌而出奇制胜的各种现象。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在工作中和老板、同事打交道的书;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书。博弈论不可怕,怪诞博弈论减少疑惑。
  • 赢在低碳(员工版)

    赢在低碳(员工版)

    本书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帮助人们树立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构筑节约型企业。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告诉读者低碳生活要从细微之处着手,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低碳生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风云宝贝

    风云宝贝

    内容简介:十七岁的女孩子宝儿,在一次旅行的途中不经意间穿越时空来到了六百年前的大明朝,与自幼流落民间的永乐皇帝之子相识相恋,由此展开了一场亲情,友情,爱情的江湖传奇……
  • 佛说受十善戒经

    佛说受十善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空快车

    时空快车

    有个人告诉陆扬,那条大船叫命运摆渡,此时他终于体会了他这趟时空之旅的真正含义,陆扬顺着列车车窗向遥远的天空望去,只见几只时光飞艇正朝这边徐徐而来。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兴许会把过去弄得一塌糊涂,到了今天我们看不真自己,还是那个失败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宁愿和她化作一对双鱼佩,要么永不分离,要么一起摔碎。南风吹醉了河岸的柳丝,哭诉了衷切的怀念,言说不清是真切还是虚无,只有晨露守着唯一的幸福纷纷从叶尖滑落,谁能告诉我,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是真实还是虚空的梦?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不知道我是否“回去”过,兴许你也一样,兴许我们都在原地一动不动,兴许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回去”过?
  • 千尘醉歌

    千尘醉歌

    “明轩哥哥,你在哪?明轩哥哥。。。你在哪,我害怕,明轩哥哥。。。。”那一年的记忆我只记得这一段,我只记得那个叫明轩的男子,其他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就连自己的亲人也不知道。五岁的时候,我是被纳兰连抱回来的,那时天空还下着鹅毛大雪就好比我的名字,纳兰雪莹,都是有一个“雪”字,自从被抱回来,我也成为了纳兰王府的千金大小姐,因为爹还未娶亲,他待我极好,如亲生女儿一样,纳兰王府也就即便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或许这也是我唯一的家吧。。。。。。
  • 异世神捕

    异世神捕

    可伶的良缘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女神大人,被罚到异世做捕快,还被弄了一个什么系统,温柔的叶静思姐姐也变成了NPC,唉…
  • 重生之复仇巨星

    重生之复仇巨星

    他本是娱乐圈屌丝逆袭的传奇人物,由一个农村出来的傻小子,变成现在功夫明星,娶得校花娇妻,儿女双全;却原来这一切都天大的笑话,他在外日夜打拼,娇妻却拿着他的钱和经纪人双数双飞,甚至谋财害命。重生归来,他一定要让那一对“奸夫淫妇”付出代价!【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绝世战纪

    绝世战纪

    以命运为棋盘,以时空为棋脉,众生为棋子,到底是阴谋还是守护?来自远古的神灵踏上寻找记忆和答案的奇幻之旅。
  • 力修天地

    力修天地

    一个地位低下的弟子,一个雄霸一方的强悍圣君,一个妖艳诱人的师父,一个冷酷无情的女杀手,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医女……在修习天地之力的路途上,他们会演绎出怎样一段精彩而又充满纠葛的故事,他们最后的修习力量又会到达怎样的高峰?
  • 拐哥

    拐哥

    上天也许打了一个盹,给了他一个残缺不全的身体。所以他自己要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他坚强,
  • 禁爱我的豹族老公

    禁爱我的豹族老公

    林朵儿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二十岁生日这天,竟然被人抓去当新娘子,而且新郎还是一个帅到掉渣的男人。可是一群老头跟她解释了半天她也弄不明白,什么豹族?什么纯血种?什么灭绝?到底什么和什么啊?那个帅男人只能用最简单的说法跟她解释,那就是要她为他生下纯血种的豹族,而且是越多越好。再而且,这个男人是她的堂哥。而在被这个帅男人扒光衣服后才发现,她不是他们要找的人。有没有搞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