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8500000004

第4章 松山溃逃,免罪升职(2)

明朝末年吏治腐败,灾害连年,社会矛盾尖锐。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一百余部。一部份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临危受命,领兵出战。当即率军斩杀敌兵数百,解了韩城之围,一时名声大噪。 次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成为一方大员的洪承畴一改上司三边总督杨鹤的“招抚政策”,全力清剿农民军,甚至不惜“杀降”。几年间,在陕西各地剿杀农民军数万人。 崇祯六年(1633年),杨鹤因剿匪不力被罢官入狱,由洪承畴继任为三边总督。随后,他由陕西到山西、河南等地,一路追击农民军各部,连战连捷。1634年12月,洪承畴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农民起义军,将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最强悍的“闯王”高迎祥部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后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盩厔(今陕西周至)被洪承畴俘虏,并将其解京磔死。高迎祥余部走归“闯将”李自成,起义军推戴李自成为“闯王”。1639年农历十月,洪承畴又在潼关等处设伏,大败李自成主力,使其仅余十八骑逃入陕南商洛山中,山穷水尽的李自成面对严峻的形势,几次试图自尽。而在此之前,张献忠也被迫在谷城接收明廷招抚,自此,农民起义暂入低潮。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俘杀高迎祥,又多次打败李自成,统治阶级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成为明朝末年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之一。

当西北来自农民军的压力渐轻,而东北锦州告急之时,崇祯帝被迫抽调洪承畴前来救急。崇祯十三年五月上旬,洪承畴奉命接任辽东经略,随即统兵出山海关,指挥各路兵马驰援锦州。

经过一番部署,洪承畴先后召集宁远总兵吴三桂、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蓟镇总兵白广恩,以及从关内增调的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八路人马合兵十三万、马骡五万匹,会师宁远。

作为八镇总兵之一,年仅29岁的吴三桂本是资历最浅的一个,但论战斗力,其麾下的两万宁远辽兵则堪称明军中的精锐。连统帅洪承畴都认定只有吴三桂与白广恩、马科三员勇将可独当一面,其余五将只有合力,不宜单独采取军事行动。次年(1641年)四月下旬,洪承畴挥师进至松山与杏山之间屯驻,摆开阵势准备决战。其中吴三桂所部被部署于左翼之首,充分看出洪大帅对得意门生的信任。而心高气傲的吴三桂也正想借此一战扬名,摩拳擦掌地等待着进攻的命令。

洪承畴看出皇太极“围城打援”的伎俩,吸取以往明军失败的教训,决定集中兵力,以守为攻,步步为营。但是洪承畴这种持久战略与明廷的速胜主义格格不入,兵部尚书陈新甲指责他借故拖延,徒费粮饷,并搬出崇祯皇帝来催促洪承畴“刻期进兵”。前方监军太监和兵部参谋人员也与主帅矛盾连连,不断告打“小报告”中伤洪承畴。无奈之下,洪承畴被迫放弃稳扎稳打的方略,于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进驻松山,向清军发动进攻。几番交战,明军略占上风。

此时的清大宗皇太极正在沈阳养病,接到前方军报后,他意识到问题严重,不顾鼻血不止的症状,在马上以碗接鼻血,星夜奔赴前线,倾举国之力凑齐十三万步骑准备于明军决战。到达松山附近后,皇太极马不停蹄地登山视察地形,很快发现了明军主力聚于孤城,后翼薄弱,粮道保护不利的弱点。随即派阿济格率军进攻塔山,夺取了明军在笔架山的大批储粮,并在松山和杏山之间挖掘三重壕沟,切断了明军归路。

洪承畴发现粮道被截断的消息后大惊失色,因为此时驻扎在松山的明军主力只带有三日行粮,失去补给后,明军将陷入绝境。于是洪承畴率领明军各镇主力于八月二十日、二十一日连续突围,但都被壕沟阻隔,无法得手。眼看粮草吃尽,洪承畴被迫于二十一日晚召集八镇总兵商议对策,最终决定由洪承畴留守松山,其余各镇明日分路突围到宁远就餐,然后再运饷回救松山。

可就在当夜,大同总兵王朴为保全性命,不顾军令,提前率所部人马连夜突围逃跑。其他各镇总兵官一看形势不好,也都争先恐后,相继率队仓皇出逃,自相践踏,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先逃的王朴和吴三桂先后抵达杏山,再次遭遇清军堵截,他们且战且退,逃回宁远,但所部损失大半。其他将领如唐通、马科、白广恩、李辅明、张若麒等也相继逃出重围。而曹变蛟、王廷臣突围不成,退回松山城,与洪承畴固守。五个月后 (崇祯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松山城破,曹、王二将不屈就义,总督洪承畴被俘。而坚守锦州孤立无援的祖大寿也终于在三月八日被迫开城投降,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反复,而是真的剃发归降了。

被俘之初,洪承畴本想以死殉节,一连几天,他滴水不进,骂声不绝,只求一死。皇太极派手下重臣轮番前来劝降,但洪承畴始终不为所动。一天,大学士范文程来到洪承畴囚室,与他“谈古论今”,像往常一样,洪承畴一言不发。就在此时,恰巧房梁上一小撮尘土落到洪承畴的袖子上。不经意间,洪承畴轻轻用手将尘土拂去。范文程顿时心中大喜,赶快回来向皇太极报告说:“我可以肯定洪承畴不会死了!他对一件衣服都如此爱惜,更何况对自己的生命呢!”于是,皇太极亲自到洪承畴住处去看望他,并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给他穿,还关切地询问:“先生难道不感到冷吗?”洪承畴茫然地望着皇太极,看了许久,长叹一声:“真命世之主也!”当即叩头请降。

持续近两年的松锦大战,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此战过后,明军折损精兵近十万人,连失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骁勇善战的统兵将帅死降大半,使关宁防线暴露在清军兵锋之下,直接危及到大明江山的安危。

吴三桂在战役的最后阶段没有顾及自己的战友、舅舅和恩师的安危,而是选择了领兵溃逃。他虽然书读得不多,但纲常伦理还应该略知一二,他选择溃逃的时候可能经历过短暂的挣扎,却很快打消了杀身成仁的念头。吴三桂还清楚地记得《汉纪》中的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光武帝刘秀在当皇帝前的最大志向,也道出了天下大多数男人的心声——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娶全天下最美的女人作妻子!每当读到这里,吴三桂都感到无比兴奋,因为这也是他的人生目标。在没有实现理想前决不能轻易牺牲,这才是他的做人原则。于是,那个令祖大寿、洪承畴等人寄予厚望的军事天才,在经历人生中又一次巨大考验时,选择了逃避,而在吴三桂看来,或许称其为“自保”更为贴切。

安全抵达宁远城后,吴三桂整日提心吊胆,因为不战而逃的罪责毕竟无法逃避,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朝廷的的屠刀。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将各处溃败的兵士重新收拢起来,并积极参与宁远城防,希望朝廷能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果然,松山之战中第一个溃逃的大同总兵王朴很快被朝廷逮捕处死,但同样溃逃的吴三桂却仅仅被处以降职三级的微惩。不久朝廷又授予吴三桂提督职衔,授权他统一调遣宁远辽兵以及各地援兵。这种不公平的处理在当时引起了较大争议,但客观地说,这也是朝廷方面的无奈之举。因为经过松锦之败,明军中有能力的统兵将领几乎消耗殆尽,吴三桂虽然资历尚浅,但在辽西诸将中还算后起之秀,以“敢战”著称。朝中大臣也对三桂赞赏有加,称其为“当今人杰”。加之明朝末年的边关将兵大都利用姻亲、主仆等关系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即所谓的“李家军”“祖家军”“吴家军”等亲兵,这些军队往往只知有主将,不知有朝廷。当祖大寿等人先后降清后,也唯有吴氏父子才能镇得住这些骄兵悍将,故崇祯帝只能将守卫帝国大门的责任交到年轻的吴三桂手上。

死里逃生的吴三桂感念朝廷的恩德,果然不负众望。他尽心收拢残卒,训练兵士,很快又组织起一支三万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并依靠他们为病入膏肓的大明帝国继续镇守着宁远孤城。

松锦大战后,皇太极很快将兵锋指向宁远。面对这座辽西大地上最为坚固的城堡,后金(清)两代统治者数次兵临城下,却都铩羽而归。但这一次,皇太极自信可以令“小吴总兵”不战而降。除了亲自写的劝降书外,他还动员了大量降清的前明将领对吴三桂施以“舆论攻势”,包括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哥哥吴三凤、姨夫裴国珍、表兄胡弘先、恩师洪承畴以及好友张存仁等人,都曾奉命致书劝降。但吴三桂对此全无反应,反而几次率兵袭击清军驻地,并成功顶住了清军对宁远的进攻。

此时的吴三桂虽然身处危局,但“投降”似乎离他还很遥远。对吴三桂这样天生的军人来说,他可以被击溃,但决不能投降。更何况31岁的吴三桂已经是明朝驻守关外的最高武将了,即便放眼整个帝国,像他一样能征善战的军事天才也屈指可数,他的人生目标并不需要通过改换门庭才能得以实现。与此相反,他正要施展自己的才华来报答朝廷的不杀之恩,并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可惜的是,他忠心效力的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尽头。

同类推荐
  • 大英雄郑成功

    大英雄郑成功

    反清复明的壮志豪情,一波三折的情人之恋,空前壮观的台海大战……中央电视台将于近期播出同名电视剧,本小说给广大读者述说郑成功颇具传奇的真实人生,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杨广自幼狡猾奸诈,以种种假象迷惑父亲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并取得他们的欢心,继而将心爱的女人香娘作为诱饵对太子施美人计,致使太子失宠,从而夺取太子位。取得太子位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凶狠地谋杀了父皇,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为了游玩,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杨广为显示国威三次攻打高丽,征调全国二百多万军队,结果以惨败而告终。最后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卫队逼宫,杨广被迫自尽。
  •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是一个谜。她在世界政坛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但人们对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很少透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她在民主德国的过去,她突然迅速地攀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内幕,一概讳莫如深。默克尔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生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她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变立场,在对手的阵营里猛冲,让人措手不及;她采取多种策略和战术,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必要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权力而献身。本书是通往默克尔世界的一次旅行,为您解开德国“铁娘子”身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许多主人公都给人以迷惑、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在那些现实性和倾向性很强的作品里,也涂上了浓重的迷惘色彩。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的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最受人称道。他的“冰山”理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以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起来翻阅《海明威》吧!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时光与你有染

    时光与你有染

    古董收藏家傅时谨粉丝千万,微博10条,关注数0。某天,关注数突然变成1。当事人一直没反应,粉丝们将她的微博扒了个底儿朝天,这一扒可不得了!这名字很挫的“你好好想想”来头可不小,某知名歌手和她互关,某集团官微是她的粉丝,几天前,连“平安西京”也关注了她……某天后,向来低调的傅时谨晒了两本结婚证,并@你好好想想。最后,你好好想想是谁?
  • 不奴隶,毋宁死?

    不奴隶,毋宁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里第一回就说了,实际版本也是如此,脂评本、戚本、列(宁格勒)藏本都叫《石头记》。本书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
  • 最世一生

    最世一生

    初次找工作的白絮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因为她投了很多简历,依旧没有接到面试,当她接到某大学的面试通知时简直是高兴坏了,可对方因为她长相太柔弱想要拒绝,幸亏当时学弟黎振华的一句话让她获得了这份喜欢的工作……
  • 发菩提心经论

    发菩提心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武风云

    邪武风云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前世默默无闻,今生又会何去何从?天地七圣是否有一席之位?身体中的封印究竟是什么?为何天道想要至自己与死地?前世的默默无闻,今生是否能够成为这一世的神圣主宰!
  • 龙川别志

    龙川别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灵九界

    异灵九界

    本来李昊天只是个平凡的孤儿,却因为一场意外中知道自己身负使命,看似命中注定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真相?
  • 剑王山

    剑王山

    “师傅,山下的小剑师怎么都敢欺负你,难道他不知你可来自剑王山?!”“知道,可他还知道剑王山上有个废物剑白。”“师傅,你确定那就是我师叔?怎么连你都打?!”“确定,可他早已不认我这个师兄了。”“师傅,仙剑峰的人来堵门了,你快些躲起来!”“师傅......”......“师傅...我的剑呢?!”
  • 笔尖划出墨水引出心中那片天

    笔尖划出墨水引出心中那片天

    传递不到的语言终究成为无解的迷听不见无力的意志也不再听见在没有语言的世界里我又怎能存活下去也没人愿意了解自己的过去无力声音好似痛苦呻吟谁能告诉我关于存在的意义我还在笑着,在笑着面目全非依旧疯狂笑着扭曲了一切玷污了纯洁的自己痛苦而开心人们依旧平常生活描绘生命的洒脱平淡惊喜依旧依旧仰望深邃星空期待着新一天的朝阳崇拜过珍惜的沉淀再次轮回着,划着轮不再理解世间繁华的轰轰烈烈沉浸在亢奋的颓废中看着扭曲的世界扭曲了自己只是世界,从未扭曲而自己,沉入了地狱
  • 你是吾的躯壳

    你是吾的躯壳

    男主踏破虚空从异界回归,身边诡异事件便层出不穷。邪异的黑雾能量体,尘封多年往事,一件件事抽丝剥茧,究竟,是谁在幕后操控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