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1400000015

第15章 危机或萧条来临的迹象(1)

经济上的一个突发事件,例如大公司的破产倒闭,就可能促使危机爆发,导致企业破产清算及放缓企业的发展。由于尚未有任何规律可以推定这样的经济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所以没有人可以预知危机爆发的确切日期。

突发事件只是危机爆发的一种信号,而不是引发危机的原因。除非企业的根基已经不再稳定,否则严重且持久的不良后果是不会发生的。重大的破产倒闭案,或其他骚动必定是和企业的这种不稳定性一起出现的。危机之所以紧随而至,是因为经济领域的不良现状都被一一揭露,公众信心严重受挫。

危机的爆发或萧条的开始并不一定会伴随出现,但也会产生一些迹象,其中的一些可能会在某一时刻,而另一些则发生在其他时间。这些迹象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与银行和银行业相关的迹象,其中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条件。

2.与外贸或外汇相关的迹象,其中包括商品和铸币的进出口。

3.源于价格和商业总体情况的迹象。

下面将按顺序对上述三种分类进行讨论。

银行和银行业

在有关银行和银行业的统计数据中,跟这里要讨论的问题联系最紧密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未偿贷款、存款、流通中的票据或纸币——不论这些票据或纸币是银行发行的,还是由履行银行铸币储备职能的政府机构发行的——以及利率。

如果单独考虑,仅仅依赖上述任何一方面,是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的状况的。应当更多关注那些显示两个方面或更多方面之间的关系的比较数据。

贷款增加

贷款金额及贴现量的增加可能是商业健康增长的迹象。但是,当出现突然的商业扩张,或商业扩张导致铸币稀缺、价格下降,或贴现率持续走高,这就意味着已经出现了危机或萧条的警告。

存款

存款的增加或减少所表明的迹象的重要性被夸大了。通常情况下,危机之前存款会有小幅减少,并且紧接着危机爆发后,存款量会有更加明显的降低。

某些经济学家呼吁公众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危机的爆发并不需要任何涉及银行存款减少方面的警告,经济学家把这样的警告称为例外。克莱门特·朱格拉先生(M.ClementJuglar)的著作中提到过这方面的例子,以此来证明存款减少是危机前兆的这一观点。在翻译克莱门特·朱格拉的著作的一个部分时,正如在此提到的,译者在前言中加入了以下内容:

“诚然,存款的增加或减少反映了商业总体情况是信心十足、马到功成,还是恐慌四起、窘困异常。”

但朱格拉先生本人明确反对这一观点。

在布洛克先生(M.Bl·ck)的《政治学大词典》(Dicti·nnaireGeneraldelaP·litique)里关于危机的篇章中,在向读者给出一两次危机爆发之前,银行存款没有达到最低限额的例子之后,他指出:

“我们抓住这些不同的例子不放,是因为一些有相当大权力的经济学家声称,危机最通常是由从银行活期账户大量取款造成的,这种行为将引起银行的金属货币储备急剧下降。事实证明恰恰相反。”

在银行业发展的最初阶段,任何国家的存款额都与其货币总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危机爆发前,金属货币会减少,这往往是因为外国对本国金属货币的巨大需求造成的。而纸币的减少,一部分原因是公众的不信任引发的纸币囤积,另一部分原因是本国对纸币的需求增加。这些影响减少了银行的存款金额,如果绝大部分支付形式是人们将现金直接交到另一人手里,银行存款金额的减少量将最大。不仅国家的钱减少了,而且更多的钱从银行取了出来,放进了个人自己的腰包。此外,从银行取钱的数额也会出现波动,这种波动是季节性的,而并不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众多企业发工资的时候,以及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里,不同寻常的巨额资金将会从银行取走。

但是,在银行业的现代发展中,实际存入银行的资金在决定其存款数额上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很大部分的存款代表的是通过贷款或其他方式获得的存款。这些存款根据存款人的指令进行转让,这是货币的一种替代形式。为了与以支票、汇票的形式付款和结算的比例相适应,银行存款与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总量的比例有所上升,并保持上升后的比例不变。这一类银行存款在危机爆发之前会有所增加,而不是减少,因为贷款量增加了。

在国家银行的报告中,每年都会出现一个惊人的一致,即存款金额与贷款及贴现金额的总一和致。存款金额显示出更加频繁的波动,但是存款金额的上升和下降一般都与贷款及贴现金额上升和下降的趋势一致。这一巧合很容易解释。另一个明显区别应该被指出来。一些存款是交易完成后存入的,并且是以销售收入为依据的,其数额是投资等因素决定的。但是,有一些存款却只代表贷款或贴现,其所得收入归于借款人的账户下。在每一次危机之前,以贷款为基础的存款都会在总存款中占不正常的比例。如果在银行报表里可以将这两种存款分开,它们的数额增加或减少的信息将会更有价值。

发行的纸币或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有关这一方面的统计数据已经被人们赋予了过度的重要性。这些数据在表明现存纸币数量方面的重要性取决于纸币发行的制度。货币的数量自然而然就会提供类似于贷款及贴现数额所显示的迹象,因为货币可以为了跟上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发行。

美国现行好几种在纸币的适当管理方面持有不同观点的制度。

第一,不可兑换的纸币。在该制度下,纸币是由银行发行的,或在更频繁的情况下,是由政府发行的,银行或政府没有用黄金赎回纸币的义务,通常具有法定货币的特性。几乎所有国家都流行这样的发行模式。在美国,大多数殖民地在独立之前都采取过这样的发行模式,在独立战争时期,大陆会议(theC·ntinentalC·ngress)授权的相关机构也采取过这样的发行模式,在南北战争时期,联邦政府和南方邦联仍然采取过这样的发行模式。现在,这样的发行模式依然盛行于意大利和一些南美洲国家。在所有这些国家,可以说银行或政府是有意在将来某个时候用铸币赎回纸币。货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将与各自的紧急状况相吻合。当然,在政府或银行采取措施完成纸币赎回时,货币数量会减少。货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都必然导致骚动或混乱的局面。投机行为和过度通货膨胀将紧跟货币数量的增加而泛滥。而货币数量减少会导致价格降低,给债务人造成痛苦。如果货币数量真的减少,上述困境便一定会出现,应该着重关注摆脱这种严重且不自然的困境。

第二,根据所谓的货币理论(CurrencyThe·ry)建立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纸币只有在储备有同等数量黄金的情况下才能发行(由如英格兰银行等政府公债或其他特殊证券担保的固定数额储备的制度)。货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以黄金的供应量为依据。在危机爆发之前,货币的数量自然会减少。并且黄金将会耗尽,由于黄金是发行纸币的基础,所以纸币的数量也将减少。

第三,根据所谓的银行理论(thes·-calledBankingThe·ry)建立的制度,正如法兰西银行(theBank·fFrance,法国央行)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发行的纸钞或货币的数量,与银行掌控的铸币的数量之间没有确切的联系;但是,纸钞在需要的情况下是可以兑换成铸币。据推测,在危机爆发之前,货币的数量将增加,以满足贷款需求的增加。但是货币数量的这一增加,以及未偿贷款数额的增加,通常都会受到贴现率上升的限制。与前些年相比,由法兰西银行发行的纸钞数额,以及上面第二种制度提到的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钞数额,在最近几年的波动幅度已经变得非常轻微,并且波动幅度受到各式各样因素的影响,从这些因素中几乎不能看出危机的来临。但很清楚的是,在第三种制度下,如果发行的纸钞数额超出用于赎回纸钞的铸币量,并且达到惊人的数字,会导致一个明显不利的迹象。这正是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流行的制度。几乎在所有的时间里,铸币对纸币的比例都非常小。我们的银行系统没有其他特征比这一特征更加危险。

第四,这种制度类似于美国的一种货币制度,美国政府发行货币,也就是所谓的美钞,货币的发行数量是固定的,并且保持这一固定数量不变。这种纸钞的发行量是不变的。直到危机爆发的前夕,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将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接下来货币数量就会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明显下降。

在任何货币制度下,人们不需要提醒就能意识到危机什么时候开始,或在什么时候有危机爆发的威胁,因为将有相当数量的资金被撤出流通领域以囤积起来。这种将资金从流通领域撤出的情况引发了针对货币弹性的强烈讨论,突出了我们国家现行制度中最严重的缺陷。

利率

只要法律允许利率的高低、风险大小及当时的社会条件成比例,那么利率会在危机或恐慌之前上升,并且通常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较高且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也会由于贷款数量的增加与铸币成比例,即存在信贷压力及实际货币资源与借款人的紧急货币需求之间的差距而出现。利率这一增长通常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出警告提醒。在高利贷法律防止利率变动的同时,难以获得贷款将成为一个显著特征。

铸币与贷款的关系

以前,表明危机来临最正确的迹象是可使用的铸币与未偿贷款及贴现数额之间的关系。虽然结论性没这么强,但是银行储备和贷款及贴现之间的关系也具备相同的性质来表明危机的来临。

伴随着贴现金额的增加,铸币数量却持续下降,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持续扩大,并可能不时发生波动,但突然的大比例变化,或铸币的百分比持续下降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危险迹象。并不难发现这种危机迹象的原因。一国拥有的金属货币量显示的是该国可用于支付所欠的外国债务的那部分资本,是对可用资本量的最终测试。为达到最后提到的目的,不能使用信贷资金,只能使用具有内在价值的资金,正如亚当·斯密(AdamSmith)所称的商品货币共和国的资金(m·ney·ftheMercantileRepublic)。

铸币的减少可能仅仅表明一个国家的资源在减少。如果也相应限制投资比例,将不会发生任何危机。铸币的数量可能会很低,因为铸币被大量用于战争开支,或在食物匮乏的时候用于从国外进口粮食,这就造成了铸币的严重不足。但是,当在没有上述特殊情况的时候,如果铸币数量仍然在减少,并伴随着贴现和贷款数量的增加,这就表明,工商业企业并没有根据实际资源的减少而成比例的相应减少投资,这种情况将导致企业根基不稳。1825年、1837年、1847年和1857年的银行统计数据表明,在这些所谓的危机年份里,贷款和贴现额升至最大值,同时银行的铸币额降低到最低点;当然在出现这种最大值和最低点之前,是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逐步进展。在随后的时间里,同样的总趋势也可以在危机爆发的年份里见到,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明显,并且没有以前那么统一的上下浮动。英格兰银行关于上面提到的年份的统计数据就是说明这条规律的最好例子。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危机的真正性质,统计数据非常全面,足以说明危机的惊人程度。

在1824年第四季度到1825年12月期间,铸币与贷款和贴现的比例从509%猛降至16%;从1833年7月2日到1837年2月7日,这一比例从1150%猛降至33%;从1844年12月28日到1847年10月23日,这一比例由322%降至15%;从1856年6月28日到1857年11月18日,这一比例从189%降至9%。

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在1825年和1837年之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改变。从1847年开始,一年中不同季节发生的波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每一次危机之前的一年里,不同寻常的压力所给予的警告明显是显而易见的。

与以前危机爆发时相比,1866年,铸币与贷款及贴现之间的变化比例没有以前那么明显。当时,重大的破产倒闭案在没有惯有警告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从1866年以来,发生在英国的骚乱少了一些事件,而在以前,这些事件是会刚好发生在骚乱之前。虽然大公司的窘境加剧了经济困难,过去30年来发生的萧条实际上是对一些令人不安的变化作出的反应,这些令人不安的变化影响了整个商业及工业领域。财政困难被降低到最低限度,贷款与铸币之间比例失调程度大幅度减轻,这都归功于多种原因,并且其中的许多原因对其他国家也同样有效。包括:

1.国际金融关系的发展、更为快捷的通讯,以及各国的普遍利益,这些因素都使得一国更充分地准备好从国外进口黄金,并促使各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巨幅增长。

2.采用其他货币替代方式偿付债务,以及采用其他货币替代方式进行国内及国外的结算,这都减少了货币供应的压力,不管是金属货币或是纸币。

3.银行存款大量增加,可贷资金数量在更大程度上以银行贷款为基础。

4.更多的资本投入银行业,股份合作制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大量增加,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满足人们的贷款需求,而在以前只有英格兰银行一家可以发放贷款。

5.确立一种惯例,即在黄金储备开始减少时,提高贴现率。

也许可以再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在汲取经验教训之后,银行家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态度也更为谨慎。

金融家在提到铸币出口这个问题时,总是极度的担忧,其程度之重,以至于疾病的一个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疾病本身。当铸币出现匮乏并通常伴随着贷款增加的时候,银行的董事们便匆匆忙忙召开会议,提高贴现率。在较发达的国家,这一措施与其他任何措施相比,总是趋于防止最近这些年爆发的严重危机,但同时这一措施也是导致这样一个事实的主要原因,即萧条的特征相对变得更加突出。根据早期发生在1825年、1837年、1847年和1857年的危机的统计数据显示,即使依照经验及谨慎态度采取的预防措施在阻止危机上也是无计可施。

同类推荐
  • 市场预测与决策

    市场预测与决策

    本书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市场预测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主要预测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市场研究的意识、市场预测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市场决策的基本理论与主要的决策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市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进行市场决策的技能。
  •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本书以颠覆性科技为主题,文章包括颠覆商业世界的十个趋势、扬帆海外:中国国企的世界梦、关乎2500亿美元: 如果中国不能填补高技能人才缺口、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探讨、本土车企如何实现“中国梦”?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本书可供中国企业高管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 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

    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

    我国成功的加入WTO,既给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契机,同时也给我国原本存在局限发展的酒店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本书根据国际和国内酒店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尤其借鉴了邀请到的中外50位世界顶级酒店专家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对世界500强酒店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对他们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方法,运用最佳的方案,最佳的管理策略总结和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这套健全的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本书是山东省委党校组织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教材之一,这套系列教材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书中紧密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步骤、途径等。全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国企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内容进行阐述。
  • 货币政策研究

    货币政策研究

    开放经济意味着一国资源能够借给其他国家使用。如果一国能从外部借到资源,这个国家的支出就可高于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在随后的某个时间,这个国家需要偿还先前从其他国家所借的资源,导致其偿还时的支出低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资源跨期跨境的使用和配置涉及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与各国金融机构、货币当局、政府、住户部门、企业部门和国外部门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本书考察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信贷等数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规律,将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废材逆天王妃

    废材逆天王妃

    她是一个金牌特工,任务失败却穿越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废材小姐身上。废材?她才不是!在这个异世界上,她要闯出一片天!
  • 蓝鸢情诫

    蓝鸢情诫

    也许我写的剧情很老套,只希望我的文字,能带来感动。第一卷,虐恋情殇风。第二卷开始,轻松逗趣风。不喜欢看太悲的童鞋,建议从第二卷开始看。【淅遥小语】这是淅遥第一次写文!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只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关注!不胜感激!
  • 花样恋爱记

    花样恋爱记

    三位花一样的少女,一位冷淡慵懒,一位外冷内热,一位天真活泼。她们性格多变,犹如她们的人生一般,不会平凡。她们会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同样是花一般年纪的他们。他们是所有女生们眼中的梦中情人,却独独将目光锁定在了她们的身上。他们和她们因为一场意外相识,后因种种原因让他们体会到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但他们的爱情真的能一帆风顺吗?
  • 家教之浮云血色

    家教之浮云血色

    看标题就知道男主是云雀恭弥吧!没错,男主确实是他。她,是唯一一个能在得罪他之后,却是完好无缺的一个人。她什么人都不怕,就怕他。她跟所有人都打过,却唯一没有跟他认认真真的打过一场,都是以任何借口的形式结束。他,是并盛中学的帝王。他从来对她下手都是极轻的,绝不会打到她身上有一道伤痕。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其实因为命运的原因。她的突然出现,勾起帝王情愫....异世恋情的他们,结局,将会怎么样....
  • 玄天公主:妖孽太子请下嫁

    玄天公主:妖孽太子请下嫁

    阴阳宫主印若倾铃丢失了自己七岁之前的记忆,却毫不知道自己卷入了上一辈人的恩怨中。她为了弄清自己的身世之谜下了山来到民间。却因不小心将茶水泼到了有洁癖的北月太子身上而差点进牢房,从此开始了自己苦不堪言的生活。然而,一场误会却伤她至深,宁愿抛弃这里的一切。“你本是神界之人,喝下这药,以后便只有安琐,再无印若倾铃!”……“公子怕是认错了,吾父名唤安阳,吾母名叫琐汐,所以吾姓安名琐,吾妹名安汐。公子莫要再跟着我了。”……“你爱我吗?”“爱。”“不,你不爱我,你爱的只是我这张脸,和印若倾铃极为相似的一张脸。”
  • 天心塔

    天心塔

    一个小乞丐偶然的“自杀”使他无意间进入了主宰空间得到了天心塔,并修炼天心诀成就主宰的传奇······
  • 如若真爱能重来

    如若真爱能重来

    满满套路的世界里,我只想找到一个属于我不会走的人。
  • 时空之无央

    时空之无央

    被控制去异世完成任务,为了有更好的身份保证任务,‘一不小心’当了国师可什么时候惹上了那个危险的男人。摄政王放开,我要回家!俊美男子眉目一挑:女人,你逃不了。
  • 史前图腾惊悚探险:龙门鬼天图【大赛作品】

    史前图腾惊悚探险:龙门鬼天图【大赛作品】

    新疆罗布泊死亡禁区内一条神秘通途悄然开启,考古队因此离奇失踪,废弃道观的地下密室惊现一尊史前虎身人首石像,一幅惊悚诡异的指引图,一张画满神秘符号的兽皮,一个《山海经》中西域鬼城的传说,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就此揭开冰山一角。神鬼难测的鬼哭山,白骨累累的远古祭坛,供奉血兽的史前神庙,迷雾之巅摄人心魄的夺魂岭,神秘领域内隐藏的古老神庙群,魔鬼之地昆仑山死亡谷,地狱之门内神秘的白虎洞府,罗布泊无人区的死亡接踵而至。这是一次惊悚与神秘交织的神奇探险,这是一幅有关史前人类迁徙和图腾崇拜的远古文明盛宴,失踪万年的神秘史前部族同隐匿了数百年的道教支派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史前秘密争夺战中,他们能否战胜幽灵般可怕的黑暗组织?真相之门正悄悄开启,引领着人们探寻奇特的史前密码。
  • 工业摇篮(兰州历史文化)

    工业摇篮(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