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8000000064

第6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

第一,和谐社会思想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和解放初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由当时的历史使命和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在革命时期,对于无产阶级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革命政权问题,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夺取革命政权和巩固革命政权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以及党的地位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却习惯了用革命党的思维来思考执政的问题,习惯了从社会矛盾运动的原理出发来分析问题,无论什么性质的矛盾,都简单地以对立的思维方式进行处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化、扩大了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就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时期,不仅要正视社会存在的矛盾、冲突,还要客观分析社会的矛盾、冲突;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不仅有斗争还有化解、妥协、包容与让步,甚至更主要的在于后者。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是只有对抗,还有学习和借鉴,包括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包括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和进步。

第二,和谐社会思想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一直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认识为三位一体,由此决定,党的纲领和任务也主要概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例如,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三大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十五大在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布局的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布局应是“四位一体”,即在经济、政治、文化之外,还应包含“社会”部分,相应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任务,也应当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在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任务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无论忽视其中哪一个方面,都会影响甚至损害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邓小平提出的“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富有,也是发展与和谐的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社会发展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应该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架构,是这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正如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的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

第三,和谐社会思想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举措。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社会就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社会矛盾处理得当,经济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目前我国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发展时期,即人均GDP刚刚突破1000美元。因此,如何协调、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关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应当说明的是,尽管目前我国存在多元矛盾,但是矛盾中仍然存在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利益要求,期望生活更加美好、社会发展进步、国家繁荣富强是社会的主流愿望。因此,只要我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协调解决矛盾,就能进一步凝聚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党中央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适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应该说是着眼于中国现实、谋求民族发展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政治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表现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任何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都要依托社会的整体进步;同样,任何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都需要以一定的政治文明为基础。这就是说,政治文明与社会和谐二者密不可分。

1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保障

第一,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任何社会要达到和谐状态,就要做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而在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处于首要地位。这就决定了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发展状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的学者指出:“当我们称一个社会是和谐社会时,首先是说这个社会的政治生活是和谐的,具体表现为政治意识的宽容、包容。政治制度的规范、衡平。政治行为的协调、有序,政治局面的稳定、和谐。”虞崇胜:《政治文明,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重要保障》,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政治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这一地位,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我们党关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论述的第一条就是民主法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的第一条,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得到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作用在于缓和社会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现代国家通过一定的民主和法律制度,来实现政治的稳定,以保障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或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中,它居于首位,不仅在于它是重要特征之一,还在于它对其它五个特征起着政治保障作用。在我国,如果没有民主法制,人民的权益不可能得到切实保障,公平正义就不可能实现;如果没有民主法制,经济和社会生活不可能规范,诚信友爱的道德风气就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民主法制,社会不可能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也不可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前提条件

第一,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取向。在任何社会内部,都存在着不同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传统社会,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主要依靠专制的方法,即在对抗的各方之中,占有强势地位的集团采用高压手段,剥夺弱势集团的利益并形成政治威慑;而在现代社会,主要趋势是通过民主和协商的方法,使社会各方的利益得到协调,相互作出妥协和让步,进而达成共识,化解矛盾和冲突。前后两种政治方法在价值取向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种方法的价值取向是在对抗中争胜负,后一种方法的价值取向则是在矛盾和冲突中求平衡与和谐。应当说,追求平衡与和谐,已经成为当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本来就是追求和谐。社会主义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的社会,即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纲领,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当牢牢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第二,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互为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固然需要政治文明来保障,而政治文明的建设也需要和谐社会为其提供前提条件。我们知道,民主法制的完善,不能依赖于良好的愿望,也不可能孤立进行,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其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受教育水平提高、社会开放而具有活力,以及公平正义意识和观念的形成,这些和谐社会要素,都是推动民主法制进程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民主建设还需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来保证其顺利进行。所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和谐社会这个前提条件。

总起来说,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互为前提,互相促进,有机地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三)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应当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我国政治文明的特点和优势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为保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应当说,关于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在理论上的积累已经很多,理论的认识也达到了时代的要求。我们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认识应用到实践,转化为现实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从本质上看,执政能力是政党自身的一种整合过程,包括成员角色、组织结构和文化观念的整合等。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通过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切实有效的学习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几个环节,培养一支素质高,人民信得过并能经受住实践考验的干部队伍。要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纳入制度设计,并予以规范,形成规划,使其能够作为一个长效性的工作长期坚持,避免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或仅仅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的做法。要不断提高党的理论创新能力。一个政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创新理论,更新观念,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以保证人民的权利为人民谋利益,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一是从党内民主做起,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二是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三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尤其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对权利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2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保证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着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目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以更好地体现这个原则。例如,如何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加强人大常委会的建设、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关系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从制度层面加以研究和改进。要通过制度建设真正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到实处,切实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2006年通过的《监督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加强制度建设,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有效举措。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理顺人大与党、人大与政府、人大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充分发挥人大的权力职能;二是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使人大能真正承担起角色职能,如建立人大会议制度、人大常委会与人民代表和选民的联系制度、人大的学习、视察、调研制度以及人大工作评议制度等,提高人大履行自身职能的能力。三是以基层民主建设为切入点,提高广大人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离不开公民的民主参与。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我国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与现代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公民参与能力的提高需要理论层面的教化,更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加以提高。基层政治活动可以训练具体公民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眼界,发展对政治社会的积极感情。 徐湘林主编:《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因此,以基层民主建设作为切入点,以各种丰富的民主实践形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让公民在各种民主实践的活动中,积累政治参与的经验和知识,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草根民主只有和上层民主相结合,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

3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社会环境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作为广义“社会”中的一个主体,政府承担着行政的责任,政府作为社会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实施者和维护者。欲实现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社会状态,政府必须全力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转型。

同类推荐
  •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作为一个基层工会工作者,无论是基层工会主席,还是普通基层工会干部,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工会工作的一般知识,比如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基层工会的建家工作、基层工会的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基层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工作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搞好基层工会工作。
  • 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

    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积累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需要有新思想,新突破。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总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体系建构、“问题解析式”教学、学生问题解答和拓展应用研究等六大部分,既涉及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更涉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关系的研究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关系的研究

    中国政府层级结构、法律地位、功能以及面临的问题决定了当前改革政府层级体制的突破口在于地级市。但是,中国现行的行政层级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将地级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了,省级政府已经很难对市县政府的权力和利益作根本性的调整,地方政府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动力不足、权限不足甚至是合法性不足的多重困境。因此,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必须走出权力收放、无序博弈的局面,从整体上、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的职责权限,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使地方政府逐渐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转化为地方公共利益的“合法代理者”。
热门推荐
  • 铁血帝王在末世

    铁血帝王在末世

    末世道德沦丧,法律崩塌,人性黑暗所有的负面情绪全面爆发。主人公李强,因为惨遭背叛,自曝和所有的叛徒同归于尽,没有想到重生回到了末世爆发之前一个月。看着眼前丧尸攻城的场面,李强冷冷一笑“多么美丽的画卷呀!好久没有看到这种大场面,真是令人感到兴奋和怀念,是不是要白牙,哈哈哈!”一直体型超过十米长浑身雪白和红色花纹交织的白色老虎看着李强,老虎的脸上展现出了人类才会出现的笑容,仰天一声虎啸回应着主人的问话。
  • 猎人公司

    猎人公司

    一只豹子的来临,点燃了猎人苏泰的天赋。从此,他挥别悠然的小日子,开始了猎人公司的大生意。.带领伙伴闯荡天下,迎接财富和荣耀的挑战。凶徒、逃犯、恶霸豪门、权贵枭雄,都是他的猎物。繁华的都市,就是他壮丽的猎场。
  • 我想活得更明白

    我想活得更明白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曾经拥有。她本来拥有一切,一篇名校大学生被QJ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文章让她坠入深渊,不但要承受失去,还要为她以前的光环买单,是就此沉沦还是另寻出路。苏盈告诉你,手上是一副好牌,她能成赢家,手上是副烂牌,她照样能成赢家。苏盈说,你有没有看过一句话,所有的顺从是为了最后的爆发。刘佳说,所以你现在宇宙大爆发。不,既不是顺从,也不是爆发那是什么?是驾驭
  • 精灵岂是池中物

    精灵岂是池中物

    有这么一个精灵他出生高贵却混迹于市井之间,魔法天赋惊艳绝伦却嗜好挥舞长剑,德鲁伊的长老被他视为瞌睡虫,逐风者游侠被他称为胆小鬼,而他发誓要做光之女神的第一个祭司。天知道光之女神欧罗米雅怎么会认可一个身披重甲手持战锤的二缺成为自己的祭司的,但是里德尔·卡萨雷斯·塞隆知道,无论哪个神祇都不会拒绝一位能够为自己带来大量信徒的狂信徒,哪怕这个狂信徒实际上是个绝对利己主义的伪信徒。愚蠢的人类,快祈求欧罗米雅的宽恕吧!塞洛斯森林只不过是个小池塘,它困不住精灵的脚步。
  • 最后的炼妖师

    最后的炼妖师

    妖怪满地走,异能多如狗,作为最后一名正统炼妖师,我,有责任履行开山祖师女娲的训诫——降妖伏魔。问题是,哪个是妖,哪个是魔,为啥有时候人比妖魔还吓人呢?
  • 逆天成神

    逆天成神

    龙飞说:男人与女人之间靠睡觉,男人与男人之间靠钞票,国家与国家之间靠大炮,他的目标是:泡尽天下美女,聚敛天下财富,杀尽天下敌人,做尽天下坏事,他要让全世界都臣服在他脚下,要让世界的格局因他而改变。
  • 湮生劫

    湮生劫

    悬崖之巅,一白发女子神情淡漠,指尖银色火焰跳动,缓缓勾勒出一张男子的绝美脸庞,轻吟:燚,既然苍生负了你,那我便用世界祭奠你,如何?
  • 踏天武仙

    踏天武仙

    与天下争锋,不过是想活得精彩;为红颜流血,不过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男人;为武道献身,不过是想长生不死。七尺身躯,铁血男儿,战于疆场,睡卧美人,皇图霸业,谈笑间,已然在手,武道之仙,即便踏天,风云我辈,在所不惜!
  • 妖孽总裁,本仙来自蜀山

    妖孽总裁,本仙来自蜀山

    小师妹一朝穿成总裁夫人,一纸契约,腹黑总裁将小野猫收归靡下。且看总裁大人陪她斗小三,虐渣渣,看小师妹如何倚剑逛都市,秒杀现代货!本欲把她打出原形,却不料宠她上天,情根深种。“顾墨,这个真的不洗么?”她拿着姨妈巾一脸惋惜。“扔掉!别让我说第四次!”百世之前,是谁在月老庙前,说定要在百世之后娶她为妻,如若不能,魂飞魄散。
  • 三生三世只为你

    三生三世只为你

    这三生三世红颜劫,你可还满意?若不修仙,定不会再遇?若她不醒,你可会弃我?万念俱灰时,你说她便是我。“云劫,这血肉之躯我已还她,从此两不相欠。”“怎那么傻?你可知在等上几日,终有法子的!”我在这月老庙前待了快一千年,千年开花却未曾结一果,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也见过这人世间太多形形色色的姻缘,才子佳人,花前月下,许下这世上最真诚的誓言,可这誓言可真的会永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