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6600000003

第3章 纵横家代表人物(1)

(一)鬼谷子

鬼谷子,生卒年不详,姓王名诩,战国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鬼谷,故自号鬼谷先生。然鬼谷何地,记载颇多,众说纷纭。一说扶风池阳(关内云阳,今陕西泾阳县和三原县之间);一说雒州城北(今四川广汉县北);一说颍川阳城,即唐代的告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白沙水库附近)。鬼谷子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为纵横家之鼻祖,杰出的军事家,游说理论的奠基者和传播者。而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鬼谷子被描绘成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预知吉凶、妙手回春的神仙。

史载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为其弟子。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谋略家的纵横之术;既有仙家的神秘、隐者的逸气,又有学者的理智、智者的辩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鬼谷子系统总结了战国时代游说之士从事纵横外交、出谋划策的理论、策略和方法,集纵横术(即外交游说学说)之大成,编著写成《鬼谷子》一书,又称《捭阖策》,成为纵横家经典著作。经由苏秦、张仪等用之实践,建功立业,终使鬼谷子纵横学说名显当世。

人们对鬼谷子褒贬不一,贬之者如汉扬雄在《法言·渊》中称他是“诈人也,圣人恶诸”,唐柳宗元谓其“妄言乱世”,“学者宜其不道”,宋王应麟称其为“妾妇之道,是皆五经之弃也”,明朝的宋濂斥之为“蛇鼠之智”。而褒之者亦大有人在。如高似孙誉他为“一代之雄”,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称赞他说:“《纵横》骋其巧辞,《成事》伏其精术。一人之辞,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二)公孙衍

公孙衍,战国时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市东北)人。曾仕魏,任犀首,人因以“犀首”称之,《史记集解》引司马彪曰:“犀首,魏官名,今虎牙将军。”犀首当是武职。公孙衍和张仪齐名,在秦国为官,是张仪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但传下来的事迹不多,《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也只有零星记载。

公孙衍早年生平不详,于秦惠文王五年(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大良造在战国初期时,是秦国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公孙衍不负重托,次年,受秦王之命,赴齐国和魏国,劝两国联合攻赵而大败赵国,使诸侯不至于合纵而抗秦。两年之后,又亲率秦军攻魏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大败魏将魏军,魏将龙贾被俘,此后,魏不得不尽割河西之地于秦。

公孙衍在秦四年后,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不久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此职。公孙衍受到冷落,就离开秦国投向魏国。魏惠王任用公孙衍为犀首。这时恰逢楚国攻打魏国,魏惠王派公孙衍领兵迎战。公孙衍率兵迎战楚军,虽然打败了楚威王的军队,但魏军也伤亡惨重,疲惫不堪。秦国趁势又迫使魏国将西河之外上郡十五县割让给秦国。因魏国国力衰退,公孙衍就图谋拉拢其他国,联合出击取胜,在公元前 325年与齐国大将田朌合手打败赵国大将韩举、赵护于平邑(今河南省南乐县西北)、新城。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在张仪的怂恿下正式称王。秦王还派张仪游说齐国和楚国,并于两年后约齐、楚大臣会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公孙衍看清了张仪的连横策略,就游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鼓动“五国相王”,行合纵之策以联合抗秦,后赵、燕、中山相继称王。秦连横之策未能奏效,张仪也被免去相国。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因联合齐、楚失败而被驱逐。

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者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魏国驱逐张仪回秦,并争取各国合纵对付秦国,公孙衍由魏将升任魏相邦,同时惠施也回国,合纵形势又形成。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公孙衍佩五国相印,为约长。西戎义渠君曾朝魏,公孙衍就趁机劝告义渠君加强对秦的警惕。他说,如中原无事,秦就要对你们烧杀掠夺;如果中原有事,秦将使重币去同你们交好。恰巧这个时候,秦以文绣千纯、美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集合群臣议论这件事。义渠君说,这就是公孙衍当年所说的那话了。于是也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五国联军进军顺利,但在函谷关一战受挫,五国纷纷退兵。虽然失败,但声势烜赫一时。司马光引用《孟子·滕文公》说:“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见公孙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三)张仪

张仪(?—前309年),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政治家。《战国策》记载张仪与苏秦是相对立的一纵一横,互相著文攻击对方,这和史实不符。后来司马迁受此影响,在《史记·张仪列传》中将张仪和苏秦列为同时之人。据考证,张仪在前,苏秦在后,和张仪同时的是公孙衍、惠施、陈轸等人。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在政坛上崭露头角的。《史记》记张仪的年代基本正确,而把苏秦的经历提早了约三十年。《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张子》十篇,汇集了张仪的作品或和他有关的材料,今已亡佚。

张仪本是魏国贵族后裔,曾师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公元前329年,张仪来到秦国,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直接参予谋划讨伐诸侯的大事。这时公孙衍担任秦国的大良造。公元前328年,张仪与公子华带兵攻打魏国,一举拿下魏国的蒲阳城。张仪乘机推出连横战略,建议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而他利用护送公子繇入魏的机会与魏王接近,游说魏王投靠秦国。张仪向魏王指出,魏国处于各国包围之中,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有依靠秦国,才能保证安全。在张仪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之下,魏王终于背弃合纵之约,秦魏和好,张仪的连横政策首战告捷。

张仪回到秦国,立即被秦王提拔为相,公孙衍因得不到重用遂离秦奔魏。公元前326年,惠文王任命张仪为将,率兵攻取魏国的陕,并将魏人赶走,同时在上郡筑关塞。这一事件引起魏国的极大惶恐,于是接连两次与齐威王相会,企图依靠齐国对抗秦国。由于张仪从中挑拨离间,又极力为秦国拉拢齐国和楚国,齐国不仅不帮助魏国,反而与楚国共同打击魏国。由秦归魏的公孙衍趁机发动“五国相王”,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尊重,同时称王,结成联盟,借以增强魏国的防御力量。楚国却迎头给魏国浇了一盆冷水,就在“五国相王”的当年,发兵攻魏,在襄陵大败魏军,占领了八个城邑。由于齐、楚的破坏,五国相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而魏惠王更加憎恨齐、楚二国。张仪代表秦国却又采取了更为狡猾的手段:公元前323年,张仪约集齐、楚、魏三国执政大臣在啮桑相会,试图为魏国调停,以讨好和拉拢魏国。魏惠王在此后果然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接受了张仪的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政策。次年,魏太子和韩太子入秦朝见。

为了使魏国进一步臣服于秦国,张仪于公元前322年辞掉秦国相位,前往魏国。魏王因闻其名,立即用他为相。张仪寻机为秦国拉拢魏王,向魏王献策:魏国地势平坦,南临楚国,西接韩国,北依赵国,东靠齐国,属于四战之地。魏国如果不事秦国,秦国出兵攻打黄河以南,夺取阳晋,那么赵国不能向南支援魏国,魏国也不能向北联系赵国,这样合纵联盟的通路就断了,魏国就危险了。如果秦国说服韩国一致对付魏国,魏国可能会倾覆。而如果魏国归顺秦国,楚国、韩国一定不敢乱动,魏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魏王思量再三,最终向秦表示归顺。

张仪在魏国担任了四年相国,于公元前318年又回到秦国,秦惠文王仍然起用他为相。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当时,齐是东方的强国,楚则虎视于南方,齐楚联盟成了秦国的心腹之患,离间齐楚联盟也就成了张仪的出使目的。晋见楚怀王时,张仪说道,当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反之,如果齐国先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之后,秦国会把商於六百余里土地归还楚国。楚怀王果然中招,不顾陈轸等人的反对,授张仪相印,与齐国断交。

随张仪到秦国商讨接受赠地的特使到秦国后,张仪称病三月不上朝,楚怀王得不到土地,以为秦嫌楚与齐断绝关系不够坚决,因此特派人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一面与楚彻底断交,一面派人入秦与秦王商议共同伐楚。目的达到,张仪出见楚国使者,告诉他“从某至某,广袤六里”送给楚国。楚怀王大骂张仪出尔反尔,盛怒之下,派大将军屈匄与稗将军逢侯丑等率军十万进攻秦国。

公元前312年,楚国与秦齐大战于丹阳,却被齐秦联军击败,折兵八万,汉中郡也被秦夺走。楚怀王不甘失败,又倾全国之兵攻秦,由于孤军深入,楚继败于蓝田,只好再割两座城池与秦国讲和。公元前311年,楚秦谈判,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怀王对张仪耿耿于怀,竟然答复,只要得到张仪并亲自诛之,愿将黔中之地奉送。张仪不顾个人安危,欣然赴楚。他买通宠臣靳尚和楚怀王夫人郑袖,使楚怀王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之后,他向楚怀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黔中之地,两国太子互为人质,长久作为兄弟邻邦,永世互不攻伐。楚怀王连连点头称是,马上同意与秦和好。就这样,齐楚两国背离了合纵与秦国结盟。

张仪接着又出使韩国,游说韩王道,秦军数倍于韩国军队,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士兵不戴头盔,赤膊上阵,作战勇猛。秦国的士兵跟山东各国士兵相比,就如大力士对战婴儿,不可相提并论。韩国如不归顺秦国,秦国将出兵占据宜阳,隔断韩国的上地,东进夺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的宫殿、桑林的苑囿将会丧失,国土也会被分割,所以韩国应该归顺秦国。韩王听后表示与秦通好。

张仪返秦后,秦惠文王念其功劳卓著,遂封其为武信君,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张仪又依次到齐国、赵国、燕国,奔走游说,破纵联横,终于实现了他最初的连横蓝图。其后不久,秦惠王死亡,其子荡即位,称武王。武王自幼厌恶张仪,张仪怕大祸迟早降临,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公元前310年,张仪病死。

同类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 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商业天才

    英雄联盟之商业天才

    他是路人王,他更是代练老板,他还是TA战队的最强carry,可游戏的人生总是短暂,他能否成为电竞界的商业天才,一切还未见分晓。
  • 上古世纪之战歌

    上古世纪之战歌

    诺伊女神的光辉无处不在,我知道,您并不曾离开;我知道,您在默默注视;我知道,您与诺亚同在;我知道,您就在前方。也许,这一路荆棘密布,也许,这一路崎岖坎坷,也许,这一路尸骸遍地,也许,我也化作枯骨。我们必将与您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相遇,亲友之爱,兄弟之情;和平之意,生命之思;诺亚人,毫不畏惧冥界的侵袭;世界与我们同在,源大陆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揭晓。
  • 誓若浮华:如影成惑

    誓若浮华:如影成惑

    穿越来的又怎样?人称废物又如何?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你又能奈我何?我命由己不由天,既然前世做不成真正的强者,那么今生,人人必要以我为尊!!!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我们的青春渐渐苍老

    我们的青春渐渐苍老

    她怎么也没想到,满城烟花会骤然而止,他(她)们停止了吗?...........
  •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记述富兰克林——这位奠基近代电学的美国科学家、成就并举于文学、政治领域的“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的故事。
  • 天情锁之尘心覆雪

    天情锁之尘心覆雪

    黄泉上,忘川边,在那无边际的血色苍茫里,她初次苏醒,伴随在心间的,唯有那片空茫。有那么一个身影,刻在深沉的回忆里,眷恋,痴缠。她好像什么也没忘,又好像……什么都忘了。入了轮回,有了亲人朋友,为救哥哥,开始修仙,拜了师父,有了靠山。她不是生性冷淡,只是把所有的信任与情分都给了他。她以为,这就是她的一生,却不知,这只是她这一生的开始。当忆起千年往事,她是这个世界的守护神,本应守护世界,却为报他滴血救命之恩,拼尽全力为他挡退敌人,送他无上荣耀,自己化为原型,险些丧命。他发誓,她的世界,他来替她守护。再次相见,他冷她,落她,养她长大,却亲手毁了她。她的名字便是多余人,名字是一个咒,他给了她咒,他却不爱她。他说:“若可以用余生渡你成佛,那我甘愿堕落为魔。”万年承诺谁为谁而守,披荆斩棘谁为谁而来,冒天下之大不韪,是谁为谁而铤而走险,冲天一怒弑神杀佛,谁又为谁而起魔心。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谁的尘心破了情锁,谁的尘心覆了霜雪。
  •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那时的爱情却似乎更加简单纯粹,也格外浓烈。那个时代的爱情,通常是源于手写的情书,一支笔,几张雅致的信纸,再将一股浓浓的深情流经笔端化作墨迹,化作一个个溢满爱意的文字,便造就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而五四时期的情书更是因其肆无忌惮的缱绻缠绵,让第三者读来要掉一地鸡皮疙瘩。其中的痴、傻、肉麻、撒娇是中国人压抑了两千年热情井喷般地爆发。历数中国文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是繁若星汉,鲁迅和许广平、巴金与萧珊的,徐志摩和数位红颜,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情书或狂热直白、或真挚朴素、或诙谐幽默。它们记录这些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也一再提醒我们那早已模糊的爱情原本的模样。
  • 倚天六道

    倚天六道

    天地间共有六道轮回,一切有生命的物体死亡后都会进入阴曹地府踏入这六道,少年凌风被鬼道打入地府再次轮回,凌风因不甘,逃过奈何桥躲过孟婆汤,又一次跳入人道,但受到了孟婆的诅咒封印重生后能力尽失,被世人嘲笑为废材,但他誓从人道修成天道,成为世间无法仰望的巅峰!一日破开封印,发生惊天巨变!
  • tfboys陪你青葱到白发

    tfboys陪你青葱到白发

    幼时玩伴,埋下情果她却毫不知情中学分班,遇见大哥一见钟情,情定终生爱情蜜果,倾然绽放但是,世事难料姐妹背叛,好友分离学业不顺,爱情枯萎被逼无奈,远离故土这份爱情的结局,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