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1900000004

第4章 韩非的思想渊源(2)

法的功用和效能在于“一人心”、“立公义”。《慎子·威德》再作阐述:“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非钩策为钧(均)也,使得美者不知所以德,使得恶者不知所以怨,此所以塞愿望也。故蓍龟所以立公识也,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度量所以立公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明君动事分功必由慧,定赏分财必由法,行德制中必由礼。故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规,禄不得逾位,士不得兼官,工不得兼事。以能受事,以事受利。”“一人心”即齐一人心。法虽不完善,犹强于无法,是“至法不可缺”的延伸说法。钩、策是用以立公定分的信物。用投钩、投策的方法分财、分马,为的是使人各足所得、各守所分而免除因美恶的嫉羡而争夺,故称“所以塞愿望也”。蓍龟、书契、度量直至法制礼籍,同样是人赋予以立公识、立公正、立公信、立公审、立公义效用的信物或尽度。但公正既立,则应具有破除私偏的效力。英明君主用智慧动事分功,用法度定赏分财,用礼数节制行德的适中;或者说,凡善于智慧、法度、礼数兼行并用的君主就是明君。明君治国,虽有私欲不得违反时势,受宠专爱者不得犯法,达官显贵不得越规行事,禄赏俸酬不得超越位,士人、百工各安分守职;按能力任事,以所事受禄利,一切取决于“立公”、“弃私”之实。慎到强调“立公义”就是建立天下人共同遵行的标准,用以维持社会秩序。而这个公义的建立只能由法来完成。

《慎子逸文·太平御览》:“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君之功,莫大使民不争。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法的功用是立公,故立公以私不行为大。怎样才得私不行呢?关键在于立公者无私。君的作用是立法,故法立而民不争为大。怎样才得民不争呢?关键在于立法者无欲。治国必依法,立法要适时变法。法既立而私行止,是慎到赋予法的根本作用。立法是为了“立公义”。则天子或国君职在立法之位、掌立法之权,故天子或国君便是法或公义的象征。古代立天子而尊贵他,就是因为他能建立公义并主持公义。由此可见,奉立天子是为了广利天下,并非为专利天子一人;置立官长是为了管理好官(公)事,并非为专利官长一人或少数人。《威德》说:“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曰天子无一贵,则理无由通,通理以为天下也。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天子之贵贵在“通理以为天下”。故知不能为天下而通理的天子则不足以贵。为平天下而立天子,为治国家而立国君,为管理公事而立官长。故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即以民众为本;而不是以天子、国君、官长本身的权利为本;换句话说,天子、国君、官长不能有家天下、家国家、家官位的私心。这里体现了慎子立法、“立公议”而基源于民本的思想。

既然唯法才能“立公义”,因而必须事事“断于法”,即“一准于法”而求合公义。人君为天下、国家而“通理”,因而必须实行“一准于法”而自不例外,因其负有齐一万民的重大责任。《慎子逸文》:“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也。”

人君实行一准于法。

首先要做到君臣各司其职,不包办代替,不专断独擅,不集中国家权力于人君一身。《慎子·民杂》强调了这点:“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也。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慎到“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的主张,表面看是强调君臣各司其职,互不包办代替;其实则是限制君权无限膨胀,国事独揽专断。《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国君独揽专断就是“君臣易位”。君臣易位叫做“倒逆”,“倒逆则乱矣”,秦始皇树立了典型。秦王朝的暴兴暴灭,是****政治的必然结果。

其次便是“事断于法”。有法无亲,有公无私,君臣民众“唯法所在”,都是“事断于法”。《慎子·君臣》强调君必依法行事:“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依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听言、图功、任官必由法。故虽亲而无功劳者,不能枉法而任之为官。公事不私于亲而损公济私,法度不遗于爱而有罪必罚,即亲疏远近,一律于法。”可见,“唯法所在”和“舍法而以身治”是对立的;并可以此标准而判定明君昏君。因此,《君人》篇指出:“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是以分马者之用策,分田者之用钩,非以钩策为过于人智也,所以去私塞怨也。故曰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法之所加,各以其分,蒙其赏罚而无望于君也,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

“以身治”就是人治,“诛赏予夺从君心出”,就是人治的规范。人治是中国传统的治道,大抵完善于周公,孔丘、荀况都倡导人治。秦始皇父子把人治推向极端。西汉夺取了秦朝政权,但把人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因而中华民族就是在人治制度的枷锁之下挣扎了两千多年!“事断于法”和“任法”都是法治。法治和人治是对立的。法治就是要“骨肉可刑,亲戚可灭”、“上下无私,唯法所在”,使上下、君臣、民众一准于法。

废止人治必以法治。实行法治则“怨不生而上下和”,因此可保长治久安。这就是慎到法治思想的核心和精华。

(五)商鞅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变法理想的舞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定分”、“立禁”体现权利保护思想。他认识到“定分”与“止争”的关系。他指出:“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由名分未定。夫卖兔着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他所说的“名分已定”,显然是指归属已定,即所有权已经明确。他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最初没有国家没有法律,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经看到法律产生与权利保护的关系,“初步接触到了国家与法律是适应保护私有制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一唯物主义的命题”。

“缘法而治”的法律工具论。商鞅以重法著称,他极力主张以“法”代“礼”,反复告诫国君“不可须臾忘于法”。他认为,法之重要,是因为它有“定分止争”和“兴功禁暴”的作用。“缘法而治”是法家的基本主张,最早由商鞅在秦国实施。商鞅在变法时,改“法”为“律”,并不是简单的名称改变,它体现了商鞅对法律的公开性和普遍性的重视。因为“法主要强调的是内容方面的公平与公正;而律则侧重于法律规范在适用上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刑无等级”、“不赦不宥”的法律适用平等思想。商鞅指出:“法者,国之权衡也。”他将法律看做是称轻重的权衡,量长短的尺度,判断是非功过和行使奖罚的公平标准。他反对“刑不上大夫”的旧传统,否定贵族的特权,主张法律的统一性和平等性。强调在行赏施罚时要做到“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他在关于法律面前贵贱平等的观点,表述得很明确。

在商鞅的“法治”思想中,还有“以刑去刑”的思想。这历来被认为是他为实行重刑而寻找的根据,因此是虚伪的借口。但是,“以刑去刑”的思想已反映出商鞅认识到法律被普遍、自觉地遵守的重要性。他从用刑的目的是“无刑”、“去刑”的角度去说明“重刑”的合理性、正当性,这说明他已初步接触到刑罚公众价值的议题。

(六)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作为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大儒,荀子以“隆礼重法”为原则来搭建其体大思精的理论框架。他继承孔子的“礼治”思想,将礼乐在强国安民方面的重要作用表述得无以复加。他说:“隆礼贵义者,其国知;简礼贱义者,其国乱。”(《荀子·议兵》)“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不由所以陨社稷也。”(同上)“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礼论》)“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王霸》)对礼治的这种高度重视,表明荀子沿着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路线继续开拓,将周公以来的礼乐传统视为治国安邦不可或缺的核心理念。

除了强调礼治,荀子还吸纳了法家思想,援法入礼,认为礼治与法治必须双管齐下,在彰显礼治的同时,也凸显了法治的重要。他从人性恶的角度阐发了礼法并用的思想,指出:“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性恶》)在他看来,为了改善人性之恶——“目好色,耳好声,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既需要礼乐的熏陶与教化,也需要法治的约束与修正。刑罚是治理社会的有效手段,为了遏制罪恶,惩罚恶人,甚至有用重刑的必要,因为“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正论》)。对法治、重刑的这种认识,表明荀子已将法家思想充实到他的思想体系之中。不过,富有法家精神的荀子,毕竟还是将礼治看得高于法治,据统计,“‘礼’字在荀子的书中出现了342次,‘法’字出现了182次,‘礼’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法’”(韩星:《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礼”、“法”之间的主次之分是十分清楚的。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已然形成了重霸道、轻王道的治国传统,荀子曾远赴秦国考察,尽管他对秦国颇多赞赏,认为秦国的百姓朴实,“甚畏有司而顺”,秦国的官吏“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秦国朝廷“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如果仅从法治的角度观察,则秦政无疑臻于成功;但若衡之以儒家王道的标准,“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此亦秦之所短”(《强国》)。从儒者的立场出发,荀子对秦政明确作出批评,认为秦国统治者忽视儒者倡导的仁义礼法,这是秦国与理想社会相距甚远的原因所在。

同类推荐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笑面人传奇

    笑面人传奇

    一块来历不明的面具,降临在人类的领土里······从此,纷乱不止,杀戮无尽。少年出生于真武国境内武陵城里,在一次灾难中丧失了生命。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仗剑走天涯,愿为众生苦。踏平人间路,谈笑风云涌。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救赎之路······
  • 痞女的无良老公

    痞女的无良老公

    杜笑笑从没有想过自己原本平淡的生活会被一个叫单明飞的男人改变,本以为只要按照陈老头的要求拿到《幻魂引》这本古医师家族遗失的书,就可以再次恢复以前的生活,可是事与愿违,当她想要退出时,那个男人却不肯放过她。
  • 干活啦!巫妖大人

    干活啦!巫妖大人

    这是一个(自认为)正直(其实是逗比)的巫妖带着系统一起维护世界和平的故事,恩,你就当真的听。我绝对不会祸害世界的,绝对不会!(反正我是不信)其实咱也是个好人......呃......好巫妖?算了,不纠结了,总之都是系统害的(系统:怪我咯),我一定会战胜这该死的系统,做一个爱读书、爱看报、爱和平、爱妹子的四好青年!(我绝对不会告诉你最后一个才是重点)PS:作者为高三在校生,时间紧凑,故只能每周一更,大假期时酌情加更,请大家见谅。
  • 搞笑穿越之我的路痴少爷

    搞笑穿越之我的路痴少爷

    准备好行李和朋友出去小小旅游一下,没想到山上脚下一滑……唉,要不说世上无奇不有呢?穿越这种事竟然会在秦碧瑶身上发生了。初来乍到,还是先找个地方安顿好再从长计议吧!给路痴少爷当丫鬟?不是吧?不过也不是不可以哦!于是秦碧瑶的丫鬟生活从此开始了,是幸还是不幸?谁知道呢!……
  • 七剑至尊

    七剑至尊

    在那天道逝去的时代……在那纷争满天下的时代……他,经脉被曾经的天道所封印,他,年纪尚小却要入那江湖经历风与雨,他,即便手中之剑断去也未曾言弃!看,他手中一剑,化为七剑,笑傲天地寰宇,苍穹唯我独尊!
  • 细水谣

    细水谣

    新朝初立,有功之臣狄应被册封为平沙大将军,权势滔天,风头无两,唯府中嫡嗣差强人意。正室终得一女,却生来死胎,被抛于荒院,诡异重生,五年内寂寂无闻,一朝现于尘世,惊天动地。游四方,涉朝堂······
  • 失恋者联盟

    失恋者联盟

    屌丝男与白富美的爱情。他,世界太疯狂,难以洁身自好;寂寞太久,又难免想东想西。低趣张狂,任达不拘。她,孤身太久,难免浮躁和非理性;身处高堂,又难免怀疑世间的真与非。良纯痴念,娇性仁怀。他与她——抽风较劲、互为折磨、作死作活……的那么点儿俗事。
  • 豪门初爱恋

    豪门初爱恋

    爱是心理一个结不是谁都可以解你是我的海角乐园、给我另一片世界爱你、想你、确定不在乎一切只要有你平凡也变特别
  • 九月,九月

    九月,九月

    曾经她努力挣脱牢笼,如今她奢求一个牢笼。九月说,霍耿宇是她这辈子唯一的念想,唯一的劫。可当这个念想突然没有了,九月又该怎么活呢?可是这个人是九月。是一个出生在九月,名唤九月的女子。她总有办法坚强,总有办法让自己活的很好。因为她说过,我要做个阳光明媚的女子,还生活最美的样子。
  • 藏书纪事诗

    藏书纪事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