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5600000019

第19章 论“实践性”在本科(1)

比较文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全文发表于《我们播种未来——文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论文集》(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年5月版。)

《比较文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英美文学专业开设的重要选修课之一,据了解,目前在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中文系与外语学院本科课程体系中,《比较文学》往往成为一门必修课或者重要的选修课,配备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从事本门课程的教学。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高校本科《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课程内容、课程体例、教学方式、教学重点、思考题目与考试题库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得到学界的认可与肯定;当然,各高校比较文学的教学也并不是不存在问题,有的时候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况且,不是每一个学校的《比较文学》课程都处于同一发展程度与建设水平,有的教学水平高一些,有的教学水平低一些,并不整齐。

但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却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各高校的本科《比较文学》课程存在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就是往往都将本科《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因而过于强调比较文学的理论性与知识性。(据了解,欧美各大学语言与文学院系少有将《比较文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因此中国高校的《比较文学》课程应当讲什么内容就不好参照。我国所开设的《比较文学》课程往往是一门理论与知识课,对国外的比较文学理论进行介绍,同时讲比较文学各学派所主张的分支学科及其理论与实践。)在此,我们有必要强调,比较文学相关的理论概念与学术观念、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三个学派、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等,的确也是有必要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其对比较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掌握;多年来,正因为我们是这样做的,许多学生才真正地认识到比较文学课程与从前所学过的文学史系列课程、文学理论系列课程、语言学史系列课程和语言学理论系列课程,的确是有所不同的: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多重的比较视域,比较文学的特征是多学科的综合;比较文学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起的作用,是其它课程所无法代替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强调指出的是,我们有的时候过于强调比较文学的理论性与知识性,或者认为它的性质就是理论性,因而造成了比较文学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化”与“空洞化”倾向,并由此造成了比较文学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比较文学学科观念的准确认识与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有效掌握,影响了学生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兴趣。我个人甚至认为,目前,这样的倾向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比较文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认真地、深入地讨论。本文拟从自己多年的比较文学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实践性环节在比较文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这样的命题,并力求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与讨论。(笔者近几年来所撰写的有关比较文学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总结,是从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现象与发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升华起来的。如《论高校本科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文学史化”》、《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文学风雨:文学流传的几种模式及其动因》、《文学间性: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等。)

一、比较文学课程的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到底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界与比较文学研究界,一直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比较文学》

不论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它都是从文学理论分离出来的,如认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等分支学科,本身是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围;一些比较文学研究者,从前是从事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或西方文论研究出身的,其讲授的《比较文学》,很自然地就往往从文学理论或者从理论的立场与视角上来进行的;有的人则认为《比较文学》

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性,但理论性并不是它的性质,更不是它的本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世界文学”即“外国文学”显然不是一门理论课,那么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比较文学”,自然也不应当是一门理论课,而是一门标准的实践性课程;从前是从事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研究出身的人,或者说重视作家作品研究的学者,则认为在英美国家的高校,比较文学系是从英文系分离出来的,他们是从自己的民族文学角度出发来研究其它国家的文学,因此外国文学本身就是比较文学,也因此没有必要在外国文学史之外,来专门开一门比较文学课程;只要在外国文学中加进比较文学方面内容,即以比较的眼光来讲外国文学史,就可以了。这些学者认为,所谓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其实就是外国文学;没有必要将比较文学内容从外国文学史分离出来。现在中国高校所开设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以及在此基础上讲的比较文学课程都是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并认为这样的比较文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论点,其实是从根本上否定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与课程存在的意义。

比较文学到底是一门理论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认为,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既古老又全新的课程。说它是一门古老的课程,因为说它作为一种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了;比较文学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及其教材的编写,在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就开始了;其实,自从有高等学校开始,就存在有关比较文学的内容的课程在进行建设。说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主要是就它对于中国高校的教学与研究而言,比较文学的观念和内容是新的,比较文学的教材编写也是新的;和传统的课程与教材相比较,比较文学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比较文学教材与讲义,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在中央大学所讲的比较文学课程及其内容,就很不一样。比较文学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因为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课程与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建立就是从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探索开始的,如法国学派所提倡之“影响研究”,产生过许多重要的理论家,如梵·第根、巴登斯贝格、艾金伯勒等;提倡“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美国学派,也产生过许多重要的理论家,如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克里斯蒂等;提倡“历史比较文艺学”的俄苏学派,也产生了维·谢洛夫斯基、日尔蒙斯基、康拉德等重要的理论家;当然,这些理论家,同时也是从事具体的比较文学问题研究的专家,如他们曾经提出并进行的“莎士比亚在欧洲大陆上”、“歌德在法国”、“巴尔扎克在英国”等具体的研究课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有关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学科特征、研究范围、相关范畴等,的确也是需要讨论的;比较文学历史上的几个学派的经验,的确也是需要总结的;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确也是需要提倡的。因此,相关的观念与方法、概念与术语等理论性的问题,似乎也是比较文学课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不能不讲的。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比较文学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如“他者”、“比较视域”、“可比性”、“文学性”等,也是不能不明确的;正如我们讲《20世纪的西方文论》,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和种和样的文学批评流派,如果不讲此流派所提出并常用的特有的名词术语,是不可能学好西方文论的;《比较文学》,不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门课程,它的某一部分与西方文论有诸多的联系与相似之处,所以有的《比较文学》教材,专门讲“比较文学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关系这样的命题,我个人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因为《20世纪西方文论》已经讲过那些东西,没有必要放在比较文学中再讲一遍,从近些年的文学研究情况来看,比较文学研究内容已经够庞大的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比较文学》课程的性质,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确具有同一性。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强调比较文学课程的实践性内容,并且直到今天,实践性内容还没有引起比较文学教材编写者与任课教师们的重视。如果只是承认比较文学的理论性内容与理论性性质,那么我们要问:“比较文学”的理论是从何而来的?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比较文学的理论与观念及其方法论,都是从比较文学的研究实践中来的。不论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不论是俄苏学派的“历史比较文艺学”研究还是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与“跨文明研究”,都是根据他们对文学史的研究和所从事的文学批评的实践中来的。我们认为,任何文学理论不可能凭空产生;理论的性质是抽象的,而理论的来源却只能是自己和前人的实践。目前,在中国文学研究与批评界往往存在一种比较严重的理论化与空洞化倾向:有的学者为理论而理论,并且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撰写的著作与论文从理论问题到理论问题;他们研究文学却不关注作家与作品,只是研究文学中的宗教问题、医学问题与文化问题。这种风气,也影响到了年轻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有的学者只研究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问题,而不研究中西文学关系、东西文学关系;不研究文学作品中存在的种种跨学科问题,只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玄想式的推测。正如有的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从中国比较文学的长远发展来说,的确是一种不良的倾向,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设与中国比较文学的人才培养不利。比较文学学科从一开始就是实践性的,就是在文学史的研究中涉及其它民族的文学与文化,就是在文学理论批评文本的研究中涉及到其它民族与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因此,如果我们丢掉了比较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我们无异就是避重就轻、舍本求末,这样的比较文学研究从总体上说是没有前途的。从整个国家的比较文学研究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应当是具有实际历史内容与情感内容的,如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的作家作品相互关系的研究,其它学科知识对于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所产生的影响;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变异;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批评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与具体的作家作品及其所构成的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内容的研究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都说明比较文学的实践性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比较文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科,其超强的理论性我们不能否认,其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我们也不能否认;否认其理论性不符合历史的事实,否认其实践性则更没有发展的前景。我们认为,从比较文学的历史事实与发展前景而言,正在于两者的不能偏废,即两者的有机统一。理论性带给它以先锋性与探索性,实践性带给它以雄厚的基础与不断前行的动力。

二、比较文学课程实践性环节的主要内容

目前,中国大陆出版的比较文学课程教材,往往都是以理论性与知识性内容为主导的;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对于比较文学理论的介绍以及对于世界及中国比较文学历史发展情形的描述;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某一种学术观念与研究方法,如“比较视域”、“他者”、“新人文精神”等;或者是对一种学术理念的追求与建构,一切材料都是围绕某一种理论观念而展开,失去了教材所应有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一些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加进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更多地采取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增强比较文学课程的实践性内容。我想,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编写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较文学教材之前,采取这样的措施是有道理的、必要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

近年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并且往往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提出来,供学界朋友进行讨论。

我们的做法:

同类推荐
  • 赵瑜散文

    赵瑜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瑜散文的首次集结。赵瑜向以纪实文学力作震荡文坛。其实,他的散文同样深厚、独特而有趣。面对时下散文的疲软与苍白,赵瑜的叙述有现代气象,有北国古风,因事而作,有感而发,是将泥土夯实之后烧制而成的一块块沉砖。我们能体味到作家心灵的率性和真诚。
  • 五一先生诗集

    五一先生诗集

    吴卫祖先生,字越,号鄙夫,别号怪癖、西伍、辛卯兔,又号五一先生,一九五一年生。江苏江阴申港西伍村人。爱博览、好云游、广交友。兴趣广泛,尤嗜盆景、书法和文学艺术。
  • 雪又白

    雪又白

    本书作者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副主席,诗人生长于新疆伊犁,那里天山飘雪;工作于陕西西安,那里古城厚重。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精品诗,分作十章,有亲情爱情的热烈忠贞,有历史名胜的独到感悟,有节日节气的回顾畅想,有古城生活的细腻感触,有原生作物的诗意升华,有故乡亲人的深刻思念,有佛家性情的顿然开悟,有大道众生的高度关怀,更有着对雪花飞白的终极诉说。雪花轻灵纯澈打开诗人的诗眼,北疆伟岸巍峨铸就诗人的诗魂。雪又白,飞白流韵,贯穿全集,诗意人生,人生诗意,本诗集实为现代诗之佳品,应共诗意人来品鉴。
  •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一本良知、追求真理、充满非凡个人勇气之书《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轰动美国,震惊了全世界。这本书带来了联动的环保效应,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赛娥出世的时候,那将一切陈旧的经验都神圣化了的催产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声搁在一边,冷静地吩咐着:“尾审仔,来啦!……”
热门推荐
  • 大圣,我要嫁给你

    大圣,我要嫁给你

    大闹天宫,蟠桃会上呈威风。悟空,你,如此不羁!可那蟠桃是你乱吃的吗?那不经意地一咬,你灼伤了我的皮肉;那轻轻地一扔,我的心在尘土中翻滚。我是那千万年的蟠桃那情的结晶,我是那御酒浇开的爱的魂灵。你创造了我,大圣!你别走!你是我的依靠,我的生命!我是桃小妖,我要嫁给你!
  • 粉绿年华

    粉绿年华

    流言蜚语,是伤害不到你的,生活压力,是伤害不到你。重新做自己,拥有新的心跳吧。泡沫音瑶处女作小说。欢迎阅读。
  • 乱世小混混:朕本红颜

    乱世小混混:朕本红颜

    权倾天下,俯瞰苍生,尊为帝。而她呢?拥有最尊荣的身份,却是最尴尬的处境;凤灵皇朝最身不由己的皇帝。身处这步步惊魂,虎狼环肆之地,她一退再退……谁,甘愿生来就该为谁所控?
  • 夜来幽香

    夜来幽香

    那一片花海中,曾经有过他们的回忆她知道,她是青楼女子,跟着高贵的他,只会连累他,让他被世人嘲笑况且,他和丞相千金,是多相配,她那样冰清玉洁,她那样典雅高贵,她那样温柔体贴拆散这样的一对,只会让她们恨她吧?她不敢表达自己的情谊,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情谊但有一天,她被选上成为皇帝的斓贵妃曾经,她拒绝多少看上她红颜美貌和冰雪聪明的人呢一天,身为丞相千金的她背叛他,跟另外一个比他好的人跑了,也让人看到她的真面目一天,他要死了,她去了,可是三个字她没有说出口,他眼睛里透露失望之情,走了可能她永远不会知道,他不喜欢丞相千金,他喜欢她她把他葬在了那一片花海,每年他祭日,她眼泪总会流上一天,可没有人知道她爱过
  • 韩冰之心

    韩冰之心

    三个原来美好纯真的女孩,因为自己的命运转折。而踏上了艰辛的复仇之路。因有共同的遭遇,她们被同一个人收养。成了千金。在那时,她们对一切毫无兴趣。但是有一天,他们闯进了他们的生活。
  • 甜蜜婚令:溺爱小娇妻

    甜蜜婚令:溺爱小娇妻

    他宠她,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一切给她!她说,“慕司晨,你混蛋,我要离婚!要离婚!要离婚!”他把她抵在墙上,亲吻她的红唇,邪魅一笑:“宝贝儿,军婚不能离!”
  • MC盒子混异界

    MC盒子混异界

    穿越了,可以接受;这个世界很奇葩,可以接受;身份不是正义的,可以接受;小弟全部不是人,可以接受;可这白内障的眼睛绝壁不可以接受啊!
  • 系统狂潮

    系统狂潮

    一万年前的意识,在121世纪重生,却成了一个实体——娃娃,有了一个女主人。这个世纪,不再是血肉的世纪,而是系统智能与合金的世纪,是战乱频发的世纪……
  • 天悦之城

    天悦之城

    飞絮掩面,再难见,拂手离风情不变。落花漫殿,月可鉴,回首璃心意满天。九年的世态炎凉,终沦为大梦一场。没有玩世的本领,却有不恭的脾气,活在镜子中,也许是天使最好的归宿。那么,这具皮囊,还是还给四年前的那个热血少年吧。魔都夜行,灯光与斜影明暗交错,拼出了天使真实的模样。亦是批驳存在,或也有悖世界。彼岸零星匆匆,天使隐没于黑暗,追寻她的背影,上一秒的自己。天使爱,很无奈,没用勇气,从头再来。月色隐约,红尘已了。天使走过有缘的;生活带走剩下的;镜面隔开牵挂的;时间遗忘残留的。硝销,箫萧。朝思暮想终成梦,难求镜面有相逢。红尘为亭缘作酒,几座春秋笑谈中?天使的梦,有始无终。
  • 寻三世,恋三生

    寻三世,恋三生

    带着任务而穿越的她们。原以为,任务完成了,就可以回到属于自己的国家,却为情陷入情丝网。。。却因为后来的种种原因,他们,她们,分离,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