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3300000021

第21章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乡土诗(11)

田禾对故乡的爱是与恨联系在一起的。他热爱故乡的秀丽,却又感叹她的贫穷:“整个村子都很贫穷/贫穷得连孩子们都取不出名字/贫穷得连瓦顶上的炊烟都没有颜色/虽然每天的汗水被摔得霍霍作响/可三百六十五个日子总不能香一天”。(《家》)他热爱乡民的质朴,却又憎恨幽晦和阴暗:“咱乡的乡长简直是一个狂赌的赌徒/把咱乡三万条百姓的性命作为赌注/坐在豪华的小车里赌/走进卡拉OK里赌/不到三年/便把咱乡输了个精光。”这种爱憎分明的抒情姿态不仅增强了情感的立体感,也使诗人生发出一种“反哺”情绪,即回报故乡,回报亲人。他的一首首饱蘸乡情的诗篇便是对故土一种最好的回报。田禾笔下的泥土、村屯、稻草、羊鞭等意象,超越了农村田园风光和生活场景的具体描绘,而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感。尤其是诗人善于通过具体的农村生活意象,提示中国农民的性格与命运。正如他在“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感言中所说:“我从那一声声朴实的民谣、一间间破陋的土房子、一辆辆古老而破旧的吱呀吱呀的老水车、一群群叫叫嚷嚷的猪羊、一堆堆破到云层的柴垛、一缕缕缭绕在乡村上空的炊烟和那一张张山民黝黑而挚诚的面孔里发现了诗情。……我的乡村是一首写不完的诗,我将永远写我的乡村。”

2.亲人的歌吟

在田禾的诗中反复出现父母亲人尤其是父亲的形象,“总是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想起父亲/总见他在月亮西沉时/糊一个泥人儿回家/母亲为他打来热水/父亲伸出那骨瘦如柴的手臂/擦洗过后/把我拉到他的身边/粗糙的喉咙突然嘶哑了:/孩子,农村人苦/自后好好念书/跳出这个家!”(《月亮下的哀思》)。父亲已然成为一种精神的母体,承载着土地和岁月的意义。《年年思父亲》写道:“父亲是勤劳善良的农民/他的可贵品质/注满了我成长的童年/也注满了我后来成长的诗歌”。父亲不仅为田禾的诗歌带来泥土的芬芳和血肉的鲜活,更带来一种精神的坚韧、灵魂的超越。诗人选择一双“布鞋”的意象写母亲:“出门数十载/离家万里远/我总爱穿母亲亲手为我做的布鞋爬山,/过河/河那边母亲一天一天地衰老了,/我脚下的路却越来越宽。”(《布鞋》)这里的布鞋,已不单纯是一个物件,而是一种传达感情、暗示思想的精神意象。写伯父:“伯父出门的时候顺手扶起倒在门角的农具”,“你在山上砍柴种养打山鸡/每到黄昏时候/柴门旁边静卧一双疲劳的草鞋。”(《山洼里的人家》)赞美父辈勤劳的美德、寄托着真诚的惦念。

父辈是实写,也是虚写,代表着勤劳、善良、艰辛的老一代农民群体。诗人还有很多状写父老乡亲的诗篇。“一块方方正正的水田/荷叶掩映着/鸟雀们活跃在其中/烈日下的水稻/被割倒在沉甸甸的空气里/那把明晃晃的银镰背后/半壶茶水掩映着的是/一张农妇瘦削的脸(《割稻的农妇》)。“悄悄地到山上抱来一块平平的石板/放在河边/这就是她的洗衣石/一个小伙子/好像一叶风帆/慢慢升起/升到她的身边时/她含羞地便低下了头/眼看洗衣石在一天天地瘦下去/她的心事/便在一层一层地积厚”(《洗衣石》)。此外,还有“轿夫”、“吹唢呐的人”、“断腿的山村教师”等一系列人物脸谱,虽神态各异,命运各异,却都凝聚着诗人浓浓的乡情,情动而辞发,便化成排列紧凑的句章。

诗人心中的乡情有时是通过庸常、繁重的乡村日常生活得以转化的。如《麦地》:“一根麦穗就像一个成熟的男人长有很扎人扎人的胡子”。“男人们担起麦挑子/穿过麦地/心早被女人们捆进麦捆里了/少女们望着手中发亮的镰刀/自己仿佛一下子变得成熟了。”在这里,男女之情与麦地枯荣紧密相连,使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融入了几多生命的感慨。又如《打谷场》:“刚刚放下牛鞭的男人个头并不很高/而他们高高叠起的垛/只有女人仰起的目光才能攀登上去/当然,还有飞鸟的翅膀和孩子的童谣不用搭梯。”诗中男人叠起的谷垛,只有女人的目光、孩子的童谣、飞鸟的翅膀才能“攀登”,一种浓郁的诗情油然而生,朴实的生活因此而生动和浪漫起来。

在诗人眼中,乡民的爱情总是带着几分羞涩和矜持,对于他们来说,“无声的对话胜过亲切的热吻”(《无声的对话》),而“挂在脸上像两只挂在空中的酒杯碰响便是爱情。”(《羞涩》)他的情诗中描写的乡村女子,是《桃》中的桃,是《杏》中的杏,是《在回乡的路上》中的兰,连名字都充满着乡村和泥土的气息。

桃:“她最初开放的那一点红/就是我的心跳……那年,月亮孕育尖叫/桃红孕育爱情/不待花开,被桃的母亲/连根拔掉。桃的心已碎。”

杏:“杏。一支歌一首诗里的杏/是母亲家中的一根衣杵/是父亲地里的一把镰刀/是村人寡淡日子中的/味/是山村里/那个叫大牛的小伙子/心里的/痛。”

兰:“兰。兰。只要你等着,兰花开了我就回家。”不需要誓言,不需要惊天动地,就已经把真爱阐释得让人心痛让人心碎却又让人神往不已。

纯朴、天真、浪漫、善良,也更让人怜爱,像是未被污染的美丽,是少男心里永远的圣地。这样的女子、这样的爱情,只在乡村这片神圣纯洁的土地上才能找到。这些诗,美丽、深情,令人感动和震颤。

3.新乡土诗

田禾的乡土诗别具一格,细节精致、情浓词简,被诗评家们称之为“新乡土诗”。这与他有明确的诗歌美学追求相关。他说:“诗歌可以含蓄些、可以哲理些、也可以抒情些,但绝对不能让读者去猜谜语。”田禾写的是乡土诗,写给与乡村有情感的人读,写给文化不太高的乡村人读,所以他坚持用畅晓明了贴近生活的语言写乡土诗。“田禾的诗是自然的,简洁的,质朴的,却又是深沉、凝重的。无论诗的内容情境,诗句的组织营构,语言的选择都是如此。就像他所熟悉的土地、农民一样。他不矫饰,不造作,没有华丽的技巧和怪异的结构,一切都自然而率真。他选取的语言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通俗晓畅又具表现力的,这与那些陈旧、乏味的平面而缺少诗的素质和诗的基本特征的语言不同。质朴是美。正是这种与内容相谐调的简洁质朴的风格,反而拓宽了人们的思考空间,引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这也是他的诗更具魅力的重要原因。”

植根乡土,让生命与土地结于一体的写作,是诗人新乡土诗的根本特征。“田禾新乡土诗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内敛而有张力,既不是浮泛的主观抒情,也非纯客观的摹写,而是在对现实深度的理解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语调的诉说。”“田禾诗的特点还在于他植根现实的写作融入了现代品格,使他的作品与传统的乡土诗判然有别。……重感觉和情绪的营造,以直觉和错觉形成的通感,将听觉和视觉打通,重暗示的象征主义诗歌的写作方式,在对现实的观照中运用得贴切而自然,使他的乡土写作,具有了艺术新质。”

田禾有着对故乡的赤子之情,他的抒情也是暴露的、畅情的、毫无隐晦的,他表现得直白、热烈。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是把激情埋在心底,以冷静客观的语调来陈述,让意象自身去说话。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没有雄伟壮阔的大场面,却能使人看出农村的真切变化。这使得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更显内敛而有张力,既不是浮泛的主观抒情,也非纯客观的摹写,而是在对现实深度的理解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语调的诉说。他努力地追求一种诗意,不在乎特别的技巧,而在于沉思、追忆、或守望中的瞬间发现的感动。田禾认为:“打动读者的诗,看得懂的,心里有共鸣的,就是好诗。”“用语言解析生命,用诗魂感知灵魂。”

但是语言的简洁质朴、畅晓明了并不意味着没有诗意。相反的,田禾十分注意诗歌语言的创造,注意炼句:“我看见家门前的夜/被风吹得比秋还薄了”。注意意象:“山寺是钟声堆起来的。半老的和尚/敲响了山寺上空的月亮”。注意形象的简洁:“黑土戴个草帽,像个黑锅盖/他的家穷得搬动一口铁锅/也就从前村搬到后村”。注意情感描写:“我抓住手指一样的树枝喘气,/向上。山路自己拐弯,自己上坡。”就是诗歌中的反思和哲理,也充满了诗味,如写到当年人民公社浮夸风,家乡盛产棉花,但老百姓日子很苦,诗人在结尾写道:“……那年头棉花照样开得很白/白种的白,白干的白,白说的白/说不明白的白”。(《有一张棉花的嘴唇》)读到这里不禁唏嘘击节。如今,田禾对于诗歌技巧的运用越益成熟。讲究角度,烘托意境,锤炼语言,把握节奏,新鲜形象,令他的诗带有独特的鲜明个性和丰富的诗歌美学特征。

有关诗歌的乡土特色可以用“三画”:“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来概括的,田禾是突出代表。“起风了/水田里的稻穗/顺着风倒向一边/田埂上站立的父亲/衣兜里鼓满了风/……驮水的驴子/逆着风行走/赶驴的大伯/是个先生,在寒冷的冬夜/曾教我读过唐诗/……惟一悬在/空中的月亮,没有被风吹落/……一条小黄狗跑过来/紧紧跟着我。这时/我看见家门前的夜/被风吹得比秋还薄。”(《起风了》)站在田埂上的父亲,赶驴子驮水的大伯,偎依在我身边的小黄狗,区区的数百字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充满乡村气息的生活画卷。“当经年的雪漫过看好的日子/木轱辘就要娶来山村里最美的媳妇/几只铜锣,远远地敲来/青铜之韵,波动着人的情感/敲锣的人,敲吧/使劲地敲吧,使劲敲打这/山村里最古老的铜质月亮/敲出满村子的好心情/喜酒是在一阵阵锣声之后/在一声声的爆竹之后/喝过了一槽又一槽/人是醉了,月亮便升起来了/醉了的人们在月色中纷纷离去/这时候,那古色古香的铜锣声/还在梦乡里久久地萦回”(《铜锣》)。欢快的铜锣声,满村子的幸福感,淡淡的而又充满诗意的月色,为读者描绘了乡村娶亲之时的整个乡村的画面,具有了浓郁的乡村色彩。

《土豆》写的何止是土豆,分明是种土豆的人。农民不就是长在土里吃土长大的吗?这样简单而意蕴深远的句子在田禾的诗中随处可遇。《土碗》写土碗倒扣过来就变成了农民的土坟”,这样小的细节联结着农民的生死。田禾对乡村特有的情景的描绘,生动鲜活,画面感强烈,这与他擅长用精致的细节来创造意象表达诗意的能力相关。如:“母亲转过身去/扯起手边的围裙/擦着眼泪”;“一只水鸟从我身边飞过/带着本地的方言,叫个不停”;“他的碗里/除了咸菜、萝卜,还有两个/半生不熟的红辣椒”;“母鸡的死/让我母亲哭肿了眼睛”。

这种细节的述说,以少许胜多许,张力大,感染力强。《简略》:“乡村简略到一个村庄,村庄简略到一座房子/房子简略到石头砌成的小屋/小屋简略到麦秸秆编织的门/家简略到一个人一口缸一双筷子一只碗一头/驮水的驴子和仅够一个人睡觉的床/日子简略到一日两顿,一顿一碟腌萝卜、炖土豆/和三杯小酒”。这是农民最真实的写照,他们依附着大地,却倍感存在的渺小感。他们如同一株扎在泥土里的植物,只有最基本最低微的生存需求。语言简练,因此透出每一个意象的力度。

田禾的乡土诗中也有飘逸的句子,也有浪漫的抒情。像《起风了》一诗,写风中的父亲:“田埂上站立的父亲/衣兜里鼓满了风”,犹如一幅洗练的素描,画面感极强。“起风了。惟一悬在空中的月亮,没有被吹落”、“我看见家门前的夜/被风吹得比秋还薄了”。这自然而清新的诗句,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体察,却不是对自然现象的简单临摹,而是透过诗人想像的再塑。再如《桃》一诗,写的是一段凄美而没有结果的爱情。把桃花的形象与名叫桃的女子叠在一起,真实与梦幻叠在一起,温情与失望叠在一起,结尾更是显露出“人面不知何处去”式的怅惘,显出了田禾诗风阴柔、婉约的另一面。《四月》:“在四月,与麦子站在一起的感觉真好/四月的种子,被荒野里的风吹亮/青青的麦苗迎着阳光发芽、长叶子、抽穗/四月,杏花开了。一道瀑布/从山崖上挂下来。/流到远方的水/漂着外婆的水葫芦/春天走到深处四月说来就来了/短暂的四月,不会让风随便吹走/水从另一块石头上轻轻流过/鸟的翅膀贴近天空树叶贴近天空/四月的土地上/一张锈钝的犁铧/比一头瘦小的牛走得还要缓慢”这首诗里充满了温情的意象,麦子种子杏花阳光瀑布风水葫芦鸟的翅膀树叶犁铧小牛,仿佛四月里的风拂动着这诗,令它这般轻逸明亮。最让人寻味的是末尾两句“一张锈钝的犁铧/比一头瘦小的牛走得还要缓慢”这两个意象不同于前面意象的舒缓轻逸,锈的犁铧,瘦小的牛,在四月的阳光和风里显出别样的沉重来。正是这两句,我们知道诗人的目光从麦子水葫芦杏花上收了回来,正噙着泪水注视着犁铧上的人。整首诗的节奏控制得当,读来缓缓流淌的不仅是诗句,更是诗句中蕴含的深沉的情感。诗人对土地的爱,对土地上的一切的爱是那样深厚。

除了题材之外,田禾的诗歌颠覆了原来通常认为的乡土诗的基调——田园风貌,乡风俗情,民间谣曲,而是更现实、更逼真、更内心化。田禾的诗在形式上与民歌乡韵距离较远而接近文人书写,田禾的诗在内容上更逼近现实甚至显得粗粝。《喊故乡》这首诗中的这些诗句,明显表达了诗人的创作倾向,如果象征性的讲,过去我们熟悉的乡土诗大多是在“唱”,那么田禾的确是在“喊”,而且喊出声,喊出泪,喊出血!这种基调的改变,使田禾的诗显得粗粝而饱含生活提供的力量。正如诗评家王光明概括的那样:“田禾的诗,深刻呈现了现代人对于故乡亲近与疏离的矛盾感情,它是社会转型时代的回声。”

“田禾的乡土诗是纯朴的乡土苦难不屈而又充满希望的乡土,因为有这样的乡土,才有田禾的乡土诗,才有一个叫田禾的乡土诗人。”

(二)车延高的泛乡土诗

1.广袤的乡土深情的爱恋

车延高,男,汉族,1956年2月生,山东莱阳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有杂文,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2005年2月开始诗歌创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有诗集多部。2009年4月荣获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称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的《向往温暖》,于2010年10月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他说过:“我倾心于诗歌,从骨头里热爱诗歌。”车延高写诗时间较短,但题材广泛、成就突出。称之为“泛乡土诗人”,既因他最好的诗是乡土诗,亦因他的题材很多可归于广义的乡土诗。一般而言,乡土诗即关于当下乡土的诗,车延高把乡土延伸到古代、到边疆,到都市中的农民工,所以名之为“泛乡土诗”。

同类推荐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
  • 废墟上的花朵

    废墟上的花朵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最沙漠》、《歌声的内心》、《往事的深度》等散文多篇。
  • 渡江

    渡江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岛止,历时42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也是史上的奇迹。
  • 拨亮季节的风景

    拨亮季节的风景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圣之天痕

    圣之天痕

    不愿被尘世束缚,再次被感动,担负起本该属于自己责任,万年平和的打破,七之圣者再临
  • 这是我的末世地下城系统

    这是我的末世地下城系统

    末世到来,不要怕,我上头有人!我有一大哥,号称天下无敌。他是宿命者……卡恩!我有一二姐,号称腹黑女王。我还有一个二叔,专门勾搭一些强者的灵魂为自己所用,他叫德莱弗斯。末世来临,我只是想带着家人朋友……好好地活下去!
  • 请带我走

    请带我走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从未想过离开你

    从未想过离开你

    江一轩,你不配和蓝小小在一起。你爱的不够,你的家庭也不容许。如果只有条件满足才会产生爱情,那样的爱情,我不要也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少年仙人

    少年仙人

    百家兵器,皆以仙术为精通,苦练十年为父报仇的韩成,偶得机缘,借龙升天,引仙气入体,破六道轮回。
  • 腹黑公子:独宠小娇妻

    腹黑公子:独宠小娇妻

    他本是一位被世人不知的私生子,却愿为她争名夺利;她身负弑母之仇,却为他放下仇恨。他冷酷却对她腹黑,她绝情却只对他柔情。然而在这场名利的天下,是谁负了谁又是谁伤了谁?
  • 最后,心与心的更迭

    最后,心与心的更迭

    只属于他们四个人的故事,就算是风雨再大又能怎样?四人携手走出的天涯,在这场梦境中,能换回他们心中的梦魇么?当踏上幸福之路时,当所有人都认为完美时,天也随之崩塌,她不再认识他,当他了解,嘶吼出内心一直压抑的背后,是否她也会回忆起当初走过的路?
  • 埃及迷藏

    埃及迷藏

    当人们发现了这座金色的坟墓,解读了埋藏在坟墓旁的羊皮纸卷,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那是一座埋葬着中国少女的庞大金字塔,并伴随着巨大的宝藏。人们经不住诱惑一次次的进入却从来没有人能活着走出这座死亡坟墓。一百年后,一位少年带领着10位同伴再次踏入这埋葬着无数死者遗骸的东方金字塔,他们是否能够真正的打开墓穴,揭开它的真相,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
  • 都市应陨者

    都市应陨者

    我本是谢家无忧无虑的孩子,却命途多劫。我本事应该无忧无虑的成长,却横生突变。我本想不与世界争夺什么,却被卷进无情风波。我只有一种想法,找到事情的开始,然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