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100000012

第12章 健全的人生(1)

悟思

《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佛陀对舍利弗说:“我当做佛、众生都可做佛”,佛学大师太虚也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亦成,是名真现实”,由此可见,成佛的基础在于做人,正如人 间佛教所倡导的那样,“欲成佛,先做人”。而作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教最高修行果位——佛,无疑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完美人格主体,是一个拥有人类渴望的所有美好品质的完满的“人”。 因此,佛陀才教导我们:先做人,后成佛。

学佛,就是做人。芸芸众生,因累世的业力作用而沾染了贪嗔痴,障蔽了清净本性,好比一亩田里不仅有粮食还有杂草一样,我们的心田,既有真善美的粮食又有贪嗔痴的杂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 及时灌溉之余不忘施肥除草,努力培植心灵的福田。这一过程,就是修行。即不断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种种错误知见,并把正确知见贯彻在始终的实践过程中。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学习体悟,认识真理 ,并在言语、行为、思考甚至下意识时都能践行真理。修行的终极目的就是成佛,即做一个人格完满的人。

怎样才能完满自己的人格呢?智者认为:“莫不须修于观,方成果德,今须于目前行心中观此十德,修于十乘。不离凡夫所见,成等正觉。”即是说,完成自己的人格在时间上不要等将来,而应从现在 做起,从当下的一言一行甚至当下的念头修起,向十德方向努力。

作为普罗大众的一员,学佛不仅仅是对自我超越的追求,更是对生活中的磨难与挑战的超越。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人生就是在不断超越挫折的过程中走 向新的未来。作为佛子,一言一行无不遵循佛陀的教导,伟大的导师教导我们要用宽容化解怨恨,用慈悲化解仇恨,用布施对治贪婪,用忍辱消解嗔恚……

成佛易,做人难。因为凡夫们面对种种诱惑、困难时,往往经不起考验。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因为好人不仅要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善心,还要有一股时时处处帮助他人的恒心。做一两件好事,没什么 难的,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说好话。尤其是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侮辱谩骂、造谣中伤甚至人生攻击时,还能做到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个时候,人的嗔恚心最容易产生,最 容易让自己情绪失控,因此,学会做人,做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有善良的心,还要有恒久的善行,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既是佛菩萨对弟子们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世俗的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做 人底线。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与不幸,我们应该把它当做磨炼意志的资粮,面对他人的误解甚至侮辱谩骂时,我们要把它当做对治嗔恚的良机,从而使我们不断自我超越,趋于心中的佛,当我们按照菩 萨大悲大愿大行的精神,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同时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做人就是修佛,正如禅宗所言“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理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别的生物所不能获得的满足感。

做合格的人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呢?弘一大师开示说: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 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荆”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弘一法师《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宣化上人认为做人的基础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1)孝: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2)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长。这是做弟弟的本分,悌敬是报兄长的恩。

(3)忠:就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国民的责任,尽忠是报国家的恩。

(4)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失信用。

(5)礼:就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鞠躬,不行礼就是野蛮的行为。小朋友!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

(6)义:就是义气。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无条件援助,绝无企图之心。

(7)廉:就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8)耻:就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这八个字是做人的基础,不要把它忘记。“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打妄语。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大悲法师《宣化上人》

道在日常生活中

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 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景德传灯录·卷六》

“使佛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就是修学佛法,能起规范身心,净化身心,解脱身心的德用。”佛法不是虚玄莫测的理论,神奇怪僻的事行;佛所开示的,是一般人所能知能行的。佛说:“我所说法如 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这是说:佛只开示基于人生正行而通向究竟的正法;世间有更多的理论与事行,即使有益于世间,因无关于修治身心以趣向解脱的理想,佛是存而不论的(自有人去发扬 。如经中说到,那是适应世间的世间善法)。佛直就人类(众生)的身心,指出迷妄流转与如实解脱的可能,激发诱导人去持行。佛说五蕴、六界、六处法门,都不外乎身心(通于器界),从不同立场 而作不同的分别。佛法可分知与行,而知是行的始导,也是行的完成(知与行不可分离)。说到“知”,即经说“正见”、“正思维”、“正观”、“如实知”等。身心以心识为主导的身心活动,无论 为对自己、对他人(众生)、对物质世间;或现在,或从现在到过去,从现在到未来,佛说:一切“从缘生”,“我论因说因”。佛从因缘相生、相依存的理法,去理解世间,处理世间。依缘起说法: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以不落两边(极端),而开示不有不无,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及不生不灭的中道。

“信”,“心净为信”;“如水清珠能清浊水”。一念净信现前,一定没有烦恼,没有忧苦,内心充满了清净、安定与喜乐;这样才是真正的归信三宝的弟子。佛法所说的“净信”,与世俗所说的信, 不完全相同。别人(或书中)所说的,承认他是确实的,一般也说是“相信”,这只是确认,如相信“一加一等于二”那样。还有,对人及所说的话,有好感,有同感,肯接受他所说的,一般也称之为 信仰,如信仰主义,信仰领袖之类,这只是世俗的“顺信”。世俗所说的信灵感,信命运,信风水等,都不出于上二类。佛法所说的“净信”,是依三宝而起,内心所引发,有清净、喜乐等感受的。因 正知正见而引发,通过理性,所以是宁静的,虽近于一神教的信心,而不会陷于狂热的迷妄。

──印顺法师《华雨集》

实际上,佛法无一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体现,生活就是佛法。关键是你如何去运用,怎样来把握自己,怎样来对待自己生活上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如果你思想上、精神上、环境上出现了问题,而不能正 确对待。那么,你所学的所有理论,都是荒唐的。所以,佛法是注重实修实行,也就是说,佛法所讲的道理,所有的经典,都是使其明白自己的真相,让它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握自 己这一生当中的航向,实现自己的愿行。

──海空法师《觉源》

修剪欲望

爱者众病之首,犹如城郭,聚集人民凭地自怙,云何爱众病之首?如佛所说,泥犁受苦,其数无量,皆由爱所造。凡在地狱受诸苦恼,皆由爱玻诸杀生者,亦由爱致。不与娶淫泆、妄语、十不善行,亦 复如是。皆由爱心,造斯诸恶。

——《出曜经·卷四》

房屋的建造,使人类摆脱了最初的穴居时代,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但建筑的不断发展,又将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禁锢在一片片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禁锢在一片片没有生命的环境中,使得树木和草地都 成了奢侈的风景。

是什么让我们背离自然的生活?是什么使世界的变化如此巨大?是人类的贪欲,使人类对物质条件盲目的、无止境地追求!我们通过不断占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占有吃的、占有穿的、占有住的……当 我们拥有了这一切后,当我们已不再有衣食之忧,不再有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窘境,新的欲望又接踵而至。在物质生活有了相当的水准之后,我们还是不会满足,又会产生攀比之心:希望自己拥有的一切 都要超过别人,服饰要比别人讲究,住宅要比别人豪华,地位要比别人显赫……在相互的攀比中,衣食住行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实际的作用。现代人对生活状况的不满,已经不是简单的物质匮乏,而是 在攀比中产生的失落感和挫折感。攀比又带来了竞争,激烈的竞争使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活得疲惫不堪。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只要心有欲望,则永无满足。心随欲望本是希冀得到满足的,但总导致不满足。目标虽在于满足,但因为心随欲望本就是错误的方法,心随欲望而不能满足,就一再追求着欲望,一再不能满足。一而再 ,再而三地尝试,总无法满足。

就像摇滚歌手——“猫王”艾维斯·普烈斯莱(ElvisPresley)的生平故事般。我最近在墨尔本时听了他的故事。一天,我正吃着午餐,看到电视上正在上演着艾维斯·普烈斯莱的故事。这故事非常有 趣。他整个人生的故事是促发人们学习菩提道次第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生命的早期和晚期,他陶醉于享乐和兴奋。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在他觉得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时,变得非常沮丧。 他最后的歌是如此的:“我试了又试,总无法满足。”在他最后的演唱会时,他唱着唱着,泪水由眼中流出,成千上万的歌迷看着他,听着他歌唱,也都哭了。那是他最后的表演。

心随欲念转时,若检视自己的心性,会发现总是若有所失。事实上,心随欲念本身即为苦,本身即是个问题。这整件事的本质即为苦。再怎么随着欲念转,也得不到满足,唯一得到的结果是不满足。这 是轮回中最大的苦。

——堪忍尊者《堪忍尊者开示》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

“贪”也可以解释为“执着”,我们执着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哪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

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

我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参加夏令营,曾向一位修禅的法师请益。

这位法师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来求法的?”

我们回答:“是。”

这位法师接着说:“我送你们一句话,拿去贴在墙壁上每天看,一定会很受用的。”

于是法师挥毫写了五个大字:“去贪则清凉”。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有一位信徒告诉我:“师父!我发现自己现 在不贪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我就说:“那是因为金钱的数目并不大。如果你能把十万块的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里,而你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十万块钱,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要知道,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所以,各位不妨也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慧律法师《慧律法语》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从前,有个小和尚,每天早起,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的确,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深秋,冬天就要来临的时侯,每天一次起风,满院子的大树随风摇摆,树叶随风飞舞落下, 满地都是,厚厚的一层。要清扫完这些叶子,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过不了半天,树叶又飘落满地。这让小和尚头疼不已,他冥思苦想,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

后来有个大些的和尚对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用力摇树,把要落的叶子统统摇下来,一次性扫干净,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扫地之前, 使劲地摇树,把院子里的树摇了个遍,树叶也扑簌簌掉了一地。他想,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和明天的落叶一起扫干净了。这一整天小和尚都很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了眼:院子里 同往常一样,依旧是落叶满地。

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样用力,明天的落叶还会飘落下来。”

──禅宗公案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

有信徒问我:“心要安住在哪里?”我告诉他:“无所住就是安住,想要安住在哪里都不对。”他又问:“无所住是什么?”“无所住就是清净心的工夫,它无法透过语言来表达。”无所住就是自在, 无所住就是解脱,无所住就是不着相,无所住就是没有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清清净净又明明白白的这颗心,用这颗心来修行就对了。

如果我们假设立场,我要到达某种境界才叫做快乐,我要某种环境才觉得舒适,那么,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只是用取舍的心在期待什么,或是妄想明天,或哪一天,情况会变好,这种透 过时空假设的期望或追求,都是不对的,反而会引来痛苦。因为在佛法中,所有的解脱自在,当下就是,那是你现在就可以掌握的。

禅宗说:“不离当下。”当下是什么?就是解脱的现在。因此,我们要多观照,观照一切法都是空性,观照一切法毕竟空寂,当下就是清净的本性。否则,永远不能解脱。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幸运小子独闯武林

    幸运小子独闯武林

    他看似平庸,却又帅的一塌糊涂,他看似弱小,却是武林高手,他表面老实,却娇妻如云,他叫白云飞,这里是他的江湖,他的武林,让我们一起关注他吧。
  • 阳谋至圣

    阳谋至圣

    没错,这是一个金手指。现实生活中,比尔盖茨靠着它成为世界首富,奥巴马靠着它踏上总统宝座,世界五百强公司高层全部时时刻刻注重着它,地球上无数精英为着它趋之若鹜……而本书的主角,赵易,将它作为自己最大的倚仗纵横异界!它是什么?聪明的你们从书中一定可以发现到。本书独创一格,如果你是想要看到千篇一律的套路文,也许书库里千千万万本的换汤不换药的书会更适合你。但是如果你是想要在繁忙的生活空隙,能读到一本深入你心扉的书,让你笑得开心,爽得想流泪,和主角共同成长,畅游异界,那么本书绝对是你最佳的选择,没有任何一本可以代替
  • 黎明之战测试

    黎明之战测试

    莫名奇妙的世界,来了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干了一些莫名奇妙的事。
  • 锦绣重生鬼医王后

    锦绣重生鬼医王后

    上一世,她有倾国倾城之貌,京城第一美人,被太子看中封为太子妃,而她对太子更是爱到极致,愿意为他做任何事,虽然皇位是太子的,但是太子的兄弟觊觎皇位,而她帮助太子稳固江山,然而在太子登上皇位之后,将她封为皇位灭多久,她却被同父异母的嫡姐陷害,中毒毁容,太子虽然对她仍有旧情,但是也渐渐对她丑陋的相貌感到厌恶,嫡姐更是用尽手段陷害与她,而她宅心仁厚,却屡遭不幸,后被打入冷宫,最后被折磨致死
  • 浅夏时光

    浅夏时光

    浅夏的时光,那时的你我现在早已变了模样。如今的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 墓铭:刺陵

    墓铭:刺陵

    如果那道门没有打开,或许我们的故事不会就这样被历史所掩盖掉……亦或是,这个世界,压根就不允许我们的存在……
  • 琉璃王经

    琉璃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在你的青春里留下了痕迹

    谁在你的青春里留下了痕迹

    青春,一个所有人都想回去的时间段,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有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的人……此作仅用来追忆我刚刚逝去的青春。
  • 您好好久不见

    您好好久不见

    再见面只是一句:“您好,好久不见”!没有情绪只是很平淡的打招呼。事过迁境在伊依的心里过去的终究会过去,想要重生必须放下过去。
  • 来自雪国的人

    来自雪国的人

    不知道该怎么把它归类,青春?都市?儿童?貌似都不像。朋友说你觉得宫崎骏的动画片该如何归类,说是动画片,但最喜欢它的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好吧,我写的就是这么一类东西。我想把小小的你,还给长大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