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100000060

第60章 移动的村庄(1)

巷子还是老巷子。巷子的正中有个小天井,离天井不远有一口老井,老井的水冬暖夏凉。以前在老井洗菜、洗衣、打水偶尔还能撞上哑巴陈婶,虽说没话说但有个人势。现在哑巴陈婶搬走了,她家在湖嘴边做了幢三层的红砖楼。翠花再在老井洗菜、洗衣的时候,长长的巷子暗暗的,只有小天井上面透进来一点光,整个巷子静幽幽阴森森的,有点瘆人。

哑巴陈婶是现在的村长杨文华的老婆。杨文华心眼多、主意多,往往出点坏水,所以杨湾人给杨文华起了个绰号“秋丝瓜”。那意思是“秋丝瓜”有点微毒,但坏不到哪里去。背地里不少人都叫“秋丝瓜”。这“秋丝瓜”按说还是有点城府的人,怎么就娶了个哑巴做老婆呢?因为杨文华是地主杨世保的儿子。在“文革”期间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一个“地主儿”呢?万般无奈“秋丝瓜”杨文华只有娶个哑巴,而且哑巴还大他两岁。

翠花现在的住房就是“秋丝瓜”杨文华祖上的“后堂”,包括这长长的巷道也是杨文华家的祖业。杨文华的祖父杨裕昌,满清晚年在汉口开了个丝绸庄,生意火红。武昌首义路革命党起义那阵子,整个武汉三镇乱成了一锅粥。杨裕昌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他看时局动荡,估计生意不好做了。他所拥有的钱财子孙三代也花不完,人生要知道进退,为避战乱趁早还乡,以保全家不受外祸。他老家在保安湖西杨湾,于是杨裕昌贱卖了汉口的丝绸庄,卷起金银细软回杨湾,买田置地,当起了土财主,而且盖了这栋房。这房子盖得气派,村人都叫它杨湾大院。正门高大,进正门是香堂,香堂后面是天井,正堂,两边厢房。穿正堂入后堂也有天井,两边内房。正门的两侧是东西侧门,侧门没有正门高大,但在一条水平线上。入东西侧门都是长长的巷道入后面小花园。后花园是个小庭院,栽满了合欢树,树下摆满兰草和各种枝叶奇形怪状的盆栽,还有墨菊。台阶两侧各有一口花纹大瓷缸,里面是长于卵石缝隙间的莲荷,通常会在初夏一场突袭的暴雨过后开出清淡的花,浅红粉白,点缀得婷婷碧叶有了泼墨而出的风韵。小花园还充斥着三七和薄荷草的香味。穿庭院再出后门,两边巷道的外侧是偏房。

杨裕昌财旺,人丁却不旺。他有两房太太,大太太住东厢房生养两个千金。二太太小杨裕昌二十多岁,住西厢房育有一子,取名世保。孩子住后堂内房。西边偏房住下人,东边偏房是主人和下人的厨房、粮仓、杂物间。两女于归,杨裕昌和大太太过世后杨世保继承家业。虽有衰败,家道还算殷实。土改时,杨世保的阶级成分当属地主。杨家的田地,浮财全部瓜分,房子分成了五家,正堂、香堂及厢房一分为二分给了两家,后堂与内房一家,西边偏房一家,东边偏房留给了二太太和儿子杨世保。

杨水泉的爷爷土改时就分得了杨裕昌的后堂和内房。他封闭了通往正堂的门,隔断了西边巷道往耳门从东边巷道出入,一家人在大院住过了祖孙三代。

翠花不到二十就跟杨水泉成亲,生了双胞胎两个儿子,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紧不敢再生了。两个儿子十三岁都在镇上读中学早出晚归。杨水泉憨厚、老实,磨子也压不出一个响屁。家里就翠花说了算。这几年村里稍年轻点的都进城打工,杨水泉百无技艺加上本份,进城不知干什么。三十几岁的汉子去建筑队当小工又不养家,于是买了台拖拉机改装的农用车,没有驾照的他为石匠的开山膛口拉片石、石料、石碴子。翠花种几亩责任田,农闲时田地里没活干就在家收收洗洗。

大院的其他几家都先后搬出了大院,在村外新盖了红砖楼。由于大院是一个整体,谁家也不好拆走,便将大院遗留下来堆些柴草和杂物。西偏房还有一间作为了牛栏。整个大院只有水泉和翠花一家未搬。晚上水泉和儿子都回家还好,有时大白天整个大院只有翠花一人,她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偶尔一只老鼠引起的响动,她也会吓得心跳。杨湾本来就是个有七八十户三百多人口的村庄,现在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留下不足百人,而且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外赚了钱的都回杨湾盖新房。杨湾东面临湖,西边不远是黄莲山,地形有点像半岛。老村庄屋宇相连多巷道,新盖的楼房一栋又一栋地靠近黄莲山。往往是新房建好老屋不拆,村庄在不断壮大、膨胀,不停地向黄莲山边移动。一座新村在悄然形成规模,人气比老村旺盛。老村显得冷落萧条破败。杨湾大院又在老村的东头,不说大院里只有翠花一人,就是大院周边绝大部分人家也搬入了新村,只剩下一些歪歪斜斜的破败旧房。大白天翠花在家有恐惧感是情有可原的,因而白天翠花喜欢多在责任田里转悠,看看庄稼的长势,找些可干可不干的农活动动手。翠花真想早点离开杨湾大院,搬到新村去自己盖栋房子。这几年,她和水泉勤扒苦做,省吃俭用也有了少量的积蓄。地基已经选定,盖房所需垫基的片石已从石匠的山场里拉到了地基。去年已将所需红砖如数拉到地基,还有水泥、钢材、预制板等,由于缺钱一时还不能备齐。翠花预计,今年就可以买回预制板。为盖新房,翠花最大的心病就是地基还未批。

为批地基,有天晚上夫妻俩在饭桌上商量。翠花说:“这事最大的关口就是村长杨文华,这‘秋丝瓜’总是哼哼哈哈,推三阻四的,既不说不行也不爽快答应。我看就是他在卡我们。”

水泉却说:“我看文华叔不会,可能是有难处。”因为按家族辈份,杨文华高杨水泉一辈,年纪也大水泉十多岁,是当然的叔辈。

翠花不同意水泉的说法,她说:“你呀,你就是太老实,别人把你卖了,你还会帮别人数钱。你说他不会,他总是把矛盾推到镇土地所,说是土地所不同意,你看过他去找过土地所吗?你又看过村委会给镇土地所的报告吗?”

“报告倒是没见着,但文华叔说他跑过多次了。再说我们盖房的材料和资金都没有备足,拖就拖一下,就是现在批了我们也不能马上动工。”水泉一副慢慢来的样子。

翠花见他这副样子就生气:“见你三天卖不出两条黄瓜的样子就来气,房子是盖定了的,地基总得批,早批总比迟批好,批好了地基我们什么时候想动工就动工。”

水泉对翠花总是逆来顺受,不敢有过多的反对,便说:“好。明天我再去村委会摧摧。”

翠花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咦,我们是不是没有请村长喝酒,所以把事情压着。现在办事都这样吃吃喝喝,别人地基批得那么快,肯定是请村长吃喝过的。我们不请,当然事情就办得慢了。你想是不是这个理。”

“要不我们明天就请文华叔喝酒?”水泉试着问。

“好。明天请。”翠花拍着大腿说。

翠花一拍板家里的事情就定下来了,准备第二天晚上请村长杨文华吃饭。夫妻二人分了工,水泉负责请客,翠花在家准备。翠花买了鱼、买了酒、杀了鸡、煨了汤,在家忙活了一整天。晚饭时菜都准备好了,只等村长杨文华的到来,可村长杨文华迟迟不来。

翠花就有点烦了,开始数落水泉:“你有什么用,请人吃饭都请不来。”

水泉也感委曲说:“说好了,他说一定来的。”

“说来,人呢?”

“也许村委会有事,再等等。”水泉也只好赔着小心。说完去巷道口等人去了。

又等了老半天,村长杨文华还没来,两个儿子都喊饿。翠花没好气地对两个儿子叫:“饿、饿。都从饿牢里放出来的。”说归说,翠花知道两个儿子早晨还要起早上学,作业也做完了。就给他们俩每人乘了碗饭,夹了些菜让他们吃了睡觉也省事。直到两个儿子吃完睡下水泉才领着人进门。

水泉有些抱怨地说:“文华叔怎么这晚才来,菜都凉了。”说着就吩咐翠花倒酒。

杨文华进屋后就在餐桌边的椅子上坐下。见桌上摆满了盘子,怕菜凉了,每个盘子上都用碗扣着。就说:“下午王镇长来村委会了解我们村的村办企业的情况,又要我坐他的车去镇上商量了几件事,后来竟要留我在镇上吃饭,想起水泉早上的预约才赶回来的。不好意思,迟了点。”

翠花本来心里窝着火,但听杨文华这样一解释,气也就消了点,边揭扣碗边说:“菜都凉了,热热。”

杨文华眯着细眼望着翠花摆摆手说:“不热了,不热了。”

“最少汤要热下。”翠花说着伸出两手去端汤。

杨文化就手拉住翠花的手说:“不用热了。”

由于手被扬文华拉着,使汤洒了一点,翠花还是把汤端走了。

水泉就倒酒:“文华叔,做侄的不懂事,从未请过你吃餐饭,今夜你就多喝点。”

酒杯是那种青花小酒杯,两人就将第一杯酒干了。水泉接着倒酒,可能是饿了,杨文华没有推让拿起筷子吃菜。杨文华五十多岁,个头不高,浓眉小眼。别看他眼睛小但眨巴着经常出些小主意。在翠花的汤未上来之前,他已经和水泉干了三四杯。

翠花端着热汤上来,解去围腰,说:“村长,到处山珍海味吃惯了的,我这菜不好,莫见怪呵。”

杨文华说:“你这是哪里话,一个小村长哪里有山珍海味吃?”

“怎么说也要比这强,但我这虽说是粗饭薄酒,但心是诚的。”翠花说着拿来两个大的玻璃茶杯说:“村长,水泉明天还要开车不能多喝,你知道我是不怎么喝酒的,但为了你能早点将我们的房屋地基批下来,今夜我陪你喝酒。小杯喝了倒喝了倒,麻烦,换大杯。”翠花从水泉手里接过酒瓶倒了两大杯,递给杨文华一杯。

杨文华摆摆手,“这么一大杯喝不完,喝不完。”

“村长是海量,不说一杯,三杯也不在话下。”翠花说着端起酒杯:“我敬你,这杯我喝一半。”

杨文华说:“慢慢喝。”也端起酒杯。

“一口是辣,两口也是辣,我宁可少辣几次。”翠花说着将杯中酒喝去一大半。

杨文华也喝了一大口,放下酒杯说:“房基之事过两天我再去镇土地所求求情。”

翠花说:“水泉老实,没有门路,只能靠村长了。”

杨文华盯着翠花那对硕大的奶子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事,一定尽力。”

“村长这么说,我们只有谢谢了。我再用这半杯酒敬你,这次我们都喝清。”翠花说着将杯中酒一软而尽。

杨文华看翠花喝尽了酒说:“我一次喝不完分两次。”

翠花说:“两次就两次。”

杨文华分两次也喝清了杯中酒。

翠花说:“村长再来一杯。”她拿起酒瓶要给杨文华倒酒。

杨文华抓着酒杯藏于桌底下,“不能再喝了。”

水泉递了支烟给杨文华替翠花帮腔说:“文华叔,一杯喝不完的话喝半杯该可以吧。”

杨文华眯着红眼望着翠花说:“再喝半杯好不好?”

翠花点着头说:“好,就半杯。”杨文华将酒杯伸过来,翠花为他倒了大半杯酒后:“村长你知道我是不能喝酒的,我就不喝了。”

杨文华眨巴着眼说:“那不行。”

翠花无奈只好自己倒了小半杯。喝完之后就有点晕了。

杨文华酒足饭饱之后,水泉给了一条“黄鹤楼”的烟说:“文华叔求人的事少不了要烟,这烟你拿去分。”杨文华推让了一下还是拿着烟走出了巷道口。

走出巷口迎面就是深秋季节保安湖吹来的晚风,化解了刚才酒后的躁热,夜凉如洗,一钩残月高挂。杨文华还在想着翠花那对硕大的奶子,要是能摸一摸揉一揉那该是多么舒服的事呵。由翠花他想到了自己的哑巴老婆,褶皱的脸上干老枯黄,完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太婆。虽说只有五十几岁的年龄,但面相最少要年老十岁,就是年轻时她那前胸也是扁平的飞机场,三个孩子自出生后都是老母亲用牛奶喂大的。但破窑出好瓦,三个孩子两儿一女都吸收了他和哑巴外观的优点,尤其是小女出落得像朵花。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女儿未嫁。他们不愿守在乡村全都进城打工去了,每年也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住上三五天。家里只有他和哑巴侍奉着年迈的老母。他新盖的房子离杨湾老村有大约三百米,靠湖。因杨湾临湖过去有七八家渔民,由于水位下降,现在的湖面又被老板承包养螃蟹。渔民们都离船上岸在湖嘴盖了房,成了小杨湾。杨湾人盖房绝大部分往山边靠,他却往湖边走,在小杨湾边盖房,是因为他承包了两百多亩渔池。渔池是农业学大寨时围湖造田围的堰,一条大堤圈下两百多亩大寨田。如今又退耕还湖,他便承包下来养鱼。他养鱼不像别人那样养,他采取的基本上是自然放养。别人精养是:一亩水面放养多少尾鱼,几样鱼种,喂什么饲料,每天喂多少都根据要求来。他每亩水面放养的鱼苗一般只有精养的三分之一,原则上不喂饲料,因为两百多亩水面也有不少资源可供鱼吃,最多也是每年春夏两季都由哑巴打点山草丢入鱼池。再在大堤上盖了十来间猪圈,养了二十多头猪,猪粪猪尿都排入渔池作为鱼的饲料。他每两年干池一次,他家的鱼基本上属于绿色食品,因为没有污染,没喂饲料,比精养渔池的鱼味道鲜美多了,在市场上销路好。当然产量没有精养渔池的产量高,他也无所谓,因为他的面积大,不怎么投入不怎么费力,广种薄收。每干一次渔池收入也不下十万。加上养猪的收入,日子也过得火红。

黄莲山不高,江南丘陵地带,这样的小山包比比皆是。黄莲山虽说是山但没有树,给人的感觉总是光秃秃的。不长树的山肯定是穷山。农业学大寨那阵子,公社在这里成立过一个林场,封山育林,栽过树,栽的是山杉,那树也长起来了,而且成片,大的比海碗口还粗。其实穷山也是可以长树的。分田到户那时,一阵风满山的树不论大小都砍光了,叫人心痛。山又光秃秃的了。煤气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厨房的时候,砍柴禾的人不多了,黄莲山的植被又长起来了,黄莲山又有树了,虽说是些乱七八糟的野生品种,又不高大,但那毕竟是树。

黄莲山还出产一种石材——青灰石。这种石材青幽幽的耐忍,长的可达四五米,厚度不等,可以做桥梁,没有钢筋水泥的时候,周边一些桥梁都出自黄莲山。这种石材还可以做门框,民间艺人们将石头精雕细凿做出来的门框美观耐用,只要黄莲山周边有房子就有石头门框,那石材都出自黄莲山。这种石材还有一大用处做墓碑,文化革命将墓碑列入“四旧”。一阵风把历史残存的墓碑吹平了。改革开放之后黄莲山周边的千家万户又为死去的先人立起了墓碑,那些大大小小的墓碑的石材又出自黄莲山。

同类推荐
  • 林徽因全集之译作诗歌戏剧(1)

    林徽因全集之译作诗歌戏剧(1)

    本部中《翻译卷》为林徽因翻译作品《夜莺与玫瑰》,《诗歌卷》收录《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等52首诗歌,《戏剧卷》为梅真同他们(四幕剧)。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1鲁迅2叶紫3周文4卢隐5刘云若5萧红6林微因7许地山8徐志摩9朱自清10穆时英11鲁彦12闻一多13郁达夫14邱东平15蒋光慈16洪灵菲17朱湘18石评梅19刘半农20戴望舒21梁遇春22胡也频23周韬奋
  •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本书是有关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电影与文化的研究,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篇文章,是讲清末“革命”话语的;第二部分的三篇探讨民国初期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的政治文化;第三部分的三篇关于中国早期电影与都市文化;第四部分讨论的是文学文本、类型与文学主体,最后两篇是谈张爱玲的,涉及1940年代欧美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接受和挪用等问题。
  •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当艺术表现成为一种生命内在需要的时候,精神便与纵情无羁的行动混合,使艺术传达成为义无返顾的冒险。王易罡的作品是他淋漓尽致地表达生命体验和袒露个人意志的深刻印迹。
  • 静静流淌的河

    静静流淌的河

    诗歌如同音乐,富有韵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产生出动人心弦的共鸣。写景时瑰奇独特,抒情时低回吟咏。晦涩的音调,神秘的隐喻表达悲哀、失望、痛苦和死亡。视觉,听觉,幻觉在字里行间起舞。沉睡的石雕,断碣残碑,空旷孤寂的草原,静静流淌的河流,令人心酸的落叶,等等,伴随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而绽放。
热门推荐
  • 朴灿烈你和你妹不像

    朴灿烈你和你妹不像

    “朴灿烈先生,请自重!”“你小鬼怎么不把欺负我的本事用在你讨厌的人身上?”出自懒癌患者的第二部文文,点右下角‘加入书架’吧!
  • TINA青丘

    TINA青丘

    青高有个茶荼荼,性别女,俏皮短发;爱好女,颜正腿美。
  • 灵臧笔记

    灵臧笔记

    当我翻开灵臧笔记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改变。村内的传说,禁地的鬼墓;整栋楼内床底下,子夜发出诡异哭声;一批碎屏电脑流血,藏着什么秘密;磁场之地浮现鬼楼,神秘的僵尸踪迹……。我根据笔记的指引,经历了一整本书的灵藏录以及森鬼录。因为怨灵而形成的鬼墓;民间传说留下的鬼邪;不生不死的僵尸;以及各种被灵异事件牵扯到的诡案都会集齐在本书里。(灵:精神,灵魂臧:古同藏第四声,储存东西的地方)
  • 暖玉生凉

    暖玉生凉

    那天的大火,虞儿一直的记住了那个面容坚毅的男人。如果故人讽我凉薄,因为我的忘记。那请记住。我不是虞儿。走过山林水泽。可是为什么,我还是没能找到你。为什么你在我耳边呢喃。你出现在我的梦里。却不让我知道你是谁。你是谁?“你真是真性情。”面容姣好的女子朝她称赞。眼中满是敬佩。“你知道真性情是什么吗?”她面容悲切,柔柔一笑朝她反问。“是被世俗所逼,你不得不亮出爪牙来保护自己。”我是谁?我谁也不是。还有请你记住,别忘想束缚我。
  • 重生之电竞路

    重生之电竞路

    带着四年游戏经验重生杀入电竞圈,与昔日大神一一交手,目标是,打爆他们!
  • 一代宠妃:穿越成女神

    一代宠妃:穿越成女神

    亿万小富富,因出车祸,竟然穿越!而且穿越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妃子!可恶,老娘那么多钱还没花就死了,上帝你特丫的还让我忍辱负重!又没有德行啊!某女对着天空大骂一千字!!后来他感觉也挺好的,于是与一个古代帅哥结婚生子,过上了性··幸福的生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战族传说系列(三)

    战族传说系列(三)

    但牧野静风的眉头却慢慢皱起!他冷冷地道:“禹诗,你说已有十八个帮派归附我风宫,为何只来了十七人……
  • 生生唤语无痕

    生生唤语无痕

    她叫双双,简单的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被爱的人宠上天,为他做了逆天的事。也被爱的人欺骗,对世间无一留恋。有佳人双双,为救我穿越,与我缠绵八世,我也要救活她,问她是不是真的爱我。
  • 魔仙欲

    魔仙欲

    人为何而生,生为何而活。无发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他人猪狗!切看主角求远为本心意向,挣脱世间家锁踏上前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