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8500000015

第15章 先锋的姿态——湖北散文的样态(2)

哲思,对人类行为进行追本溯源的思索与质问,胡发云散文中又一思想性冥思,胡的散文中多是叙述生态层面,而对这一问题的探寻,胡中众多的散文中都突出表现了这一观点,我们的行为终究应由自己负责,对自己造成的后果也应由自己埋单,但是,人类的种种后续行动,亡羊补牢式的行为还是在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发展努力创造机会。“我们常说的环保,指的是谁的环境?实质保护谁?这些问题不弄清楚,终究于事无补”(《人的苦难大自然的苦难》)对问题的产生人类往往没有进行深深的检讨,只在于在人为万物的灵长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只在于人类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忘记了对欲望获得的同时是否应该想想失去了什么。人类已经习惯于在一种人本主义的立场上去考虑自身,而忘记了世界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胡发云在其生态散文中不断提醒人类,在为无言的大自然说话,为人类的所作所为不断地反思,让我们不要忘记自然天律,要履行“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人类作为自然的其中一部分,在交往行为中应追求一种诗意性的状态。每一次的天灾,环境的每况愈下,胡发云都对其进行深深的分析与探寻,在不断提醒“人类是万物生灵的永远的劫数,大自然以自己的灭亡来对人类作一次最后的报复,那时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个生命标本,将是人类自己。”(《老傻》)正如他在小说《老海》中,塑造了心中那个理想主义者老海,与作者一样,他怀着无畏的勇气张扬着一种“绝望的抗战”的人生态度。人生应该多点思考,多点反省……胡发云的生态散文主旨很明确,意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看所感的社会现象来向人类作一番更为深层次的理性反思。社会节奏太快,人类往往在人本立场上关注太多名与利的享受,却忘记了去思索那些所作所为要付出的代价,胡在代大自然发言,爱人类,爱自己,就应关爱这个大自然与处在大自然与我们共生的万物个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我们是否更应关注其思想精髓与付诸实践。

二谱写人道尘世挽歌的——野夫的散文论

如果说现下散文的主要内容是在平凡世界中的感悟点滴,或是在游历漂泊路上的风土人情,亦或是徜徉书海的漫漫思索,那么野夫的散文则是以一种悲壮的色彩缓缓推开历史尘封的大门,用血泪谱写了尘世中的一首首挽歌。他用孤独苍凉的语言,再次揭开历史苦难的伤疤,发现内在依然未能平复的累累伤痕,引发对历史更加深入的反思。

不了野夫解其人,他的出生、家庭、命运,则很难理解其散文中的那份悲怆与黯然的基调,而野夫的家庭、命运又是与国家的历史、革命的运动与个人的选择不可分割的。但是,在巨大的历史变革时代,个人往往难以左右自己的命运,总是为历史的浪潮裹挟着,随波逐流,生死泯灭不由自主。

野夫,也称土家野夫,本名郑世平,1962年出生于湖北恩施,大学期间从事诗歌创作,与南野、野牛合称湖北诗歌“三野”。大学毕业之后曾经为警务人员,后因在1989年的政治运动中的立场与行为受到监禁,失去公职,成为自由作家与编辑家出版商。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剧本等约一百多万字,获得过民间文学奖项——2009年度当代汉语贡献奖。似乎鄂西坎坷崎岖的路途就注定了他艰难曲折的一生,野夫做过教师,公务员,警察,囚徒,书商,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亲人、朋友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目睹了太多的死亡和残酷,经历家破人亡,国恨家仇,一切在他心中累积起来,到五年前喷薄而出,带着历史的厚重,化为渗透血泪的文字,诞生了《江上的母亲》、《地主之殇》、《别梦依稀咒逝川》、《坟灯》、《组织后的命运》、《革命时期的浪漫》、《生于末世运偏消》……阅读野夫的散文,必然会产生一种严肃,沉重,激荡的心态,读者会被完全打动,沉浸其中,情到深时泪流满面。野夫的散文饱含深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犹如一个强大的气场,随着他的运动而起伏、游走、飘动。野夫散文的这种感染力不是突发的,而是在文字的慢慢叙述中逐渐累积,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心灵的各个角落,从而产生共鸣。这种感染力,是由散文本身的写作内容和作者娴熟的创作技巧而形成的。

野夫的散文大多是以自身、亲人和朋友的坎坷经历为描述对象的,以个人或家族的命运为主线,夹叙夹议,多方位地揭示苦难深重的国家和步履维艰的民众。如野夫自己所说:“我在五年前才重新开始写作——是写作而不是创作——因为没有创造和虚构。我只是在努力记叙身边过往的亲友,记载他们在这个有史以来最残酷和荒诞时代中的遭际,透过家族史和个人命运,借以还原历史的真相。”(野夫:《谁分巨擘除荆榛——2009年度中国当代汉语贡献奖答谢辞》)这种以个人命运和家族史为主的记述,占据了野夫散文内容的大半比重,尤其是追忆那些已经去世的亲友的记事更是散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文章可是视为悼亡之作——挽歌,主要是由于野夫自己所走过的沧桑岁月中经历了太多的死亡。对于一个个亲朋好友的死亡,也野夫如实地用散文呈现出来。年轻时毅然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外祖父决裂,走上与父辈不同的革命道路,但是即使母亲再努力,却最终不被信任,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终身无法挣脱出身于资产阶级所带来的厄运。母亲是坚强刚毅的,她几十年如一日独立地支撑着破碎的家,送走的历尽磨难晚年患病的丈夫,等回来遭遇陷害囚禁牢狱的独子。可是母亲却在老年之后,再也不愿给贫困的儿女增添经济与精神的负担,留下遗书决然地在夜幕中自投深秋的长江,只留下衣冠冢和带给子女惨痛的记忆(《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一生给予外孙最多疼爱的外婆忽然辞世,年轻时的他日日痛哭,唯有每日薄暮送上一盏坟灯寄托哀思(《坟灯——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受尽折磨,离休后又患癌症辗转病榻,为了见到身陷囹圄的儿子苦苦挣扎,最终的遗嘱是将骨灰撒向家乡的清江,化为灰烬(《地主之殇——土改与毁家纪事》);故友李如波知识渊博,文采斐然,纵有万千才情,对社会深刻的洞察使他执着地退出官场,甘愿做一名中学教师,终因愤世无法超脱而投水(《别梦依稀咒逝川——悼故友如波》);大伯张志超,一个曾经才华横溢,充满热情的革命青年,在世事对自身的命运和爱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之后,孑然一身,在痛苦中饮恨长眠(《组织后的命运——大伯的革命与爱情》;幺叔牟鸿光背负地主罪名,被没收祖宅,生活困顿,却保持着儒雅的读书人气质,艰难地度过大半生岁月,最终卖了老屋,离开祖居地,逝于异乡(《生于末世运偏消——幺叔的故事》)。还有在历史动乱中死去的祖父,伯父伯母以及作者所看到听到的其他一切的死亡。当历史进程中,以“革命”的名义化私为公,去剥夺、抢夺私有财产以及个人的一切,消灭乡村士绅、都是中产阶级的时候,当以进步的名义统一个体的精神世界,以和谐的名义禁锢、驱逐底层生产者的时候,表面的繁荣掩盖的是腐败的肌体与隐现的血火。

野夫的散文,或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或是他亲眼目睹的,或是他经过调查和整理掌握的资料,与其生活本身息息相关,是作者全身心用自己的感情浸入,哀伤的往事留给了作者沉重的记忆伤痕。这种深厚沉重的感情不断在作者内心发酵,使他在写追忆往事的过程中,自然顺延到了笔端,在时隔多年后喷薄而出。

野夫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写作技艺,近乎白描的写作手法,使得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野夫散文叙述中的大量细节描写,用词精准,形容传神,常常犹如真实的电影的镜头和画面一般,给人以强力而清晰的视觉感受。这些散文的细节描写构成一个个镜头,一幕幕场景,读者如同站在场景发生的现场一旁静静守候,其中人物的举手投足,细微表情,感情起伏都一一收入眼底,沉淀心中,使人感同身受。

《组织后的命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赶紧回头,看见一个风韵犹存的老人略显局促地站着。她已星霜上头,鱼纹在脸,但是仍有一种高贵的美,在朴素的衣襟外流露。我急忙喊大伯,他从厨房冲出来,站在檐下的石阶上,陡然像石雕一样呆望着来人。尽管这是相约已久的聚首,但两个老人彼此瞩望着对方的容颜,依旧一时不敢相认;或者说他们一生的期许、渴望、误会和寻觅,积淀了万千酸苦,真正重逢之时,却顿时遗忘了语言。他们几乎对峙了一分钟,才轻轻地彼此唤一声名字,然后把苍老的手紧握在一起。我看见他们依旧是无言哽咽,泪光在历尽沧桑的眼眸中闪烁。”这是大伯和恋人在半个世纪之后重逢的画面,他们年轻时因为复杂的误会而负气错过。昔日的红颜已经两鬓白发,她“略显局促”地站在门口,带着期许的忐忑不安的心情。而大伯听到我的呼喊之后,立即冲出来,却止步于檐下的石阶上,呆望着眼前想念了几十年的身影变成了石雕,一瞬间懵了,失去了任何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两人彼此相望、对峙、呼唤、握手,哽咽失语,泪光闪烁。在这一场景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一气呵成。没有热情的拥抱,没有激昂的话语,没有失声的痛哭,只是两双苍老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虽然内心已经是汹涌澎湃,但饱经风霜之后的两位老人在期待已久的重逢中只剩下了最原初、最基本的表达,“此处无声胜有声”,心理与动作的强烈对比,更好地表明了两人经历劫难重逢后无法言说的复杂心情,更是写出了个体的人置身于时光的无情流逝和世事沧桑变化中的无奈。

又如《江上的母亲》中,“当我在夕阳下挑着柴火蹒跚而归时,多能远远看见下班后又来接我的母亲。那时她已见憔悴了,乱发在风中飘飞,有谁曾知她的高贵?”虽是一个简单的镜头,夕阳,挑着柴火的我和乱发飘飞的母亲,却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苦水。母亲早早地守候着儿子归来,儿子隔着老远就能看见她憔悴的身影,那种疼惜母亲的心情,“有谁曾知她的高贵”的诘问,凸显了母亲身世的不凡与时代的不公。母亲的爱也在夕阳的光辉中母爱包容着儿子,令他永世难忘。

在细节描写的累积中,野夫笔下的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成型,各个人物性格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在看一篇散文的过程中,读者的脑海中自然浮现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这种强大的存在感使读者为了主人公命运的波澜起伏而不由自主的嗟叹。

写性格是写人物的灵魂,而性格就在于描写人物的言行,就在于具体叙述的浸透,使之不断完善。《别梦依稀咒逝川》中写故友李如波,共有一万多字,全篇分了十九个部分,每个部分长短不一,除开头部分外,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每个部分都描写了主人公的各个生活侧面,以突出李如波的个性特征。李如波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是在校园里,当过兵的老李是个怪人,独自看书发呆散步,生活艰苦却不卑不亢。随着交往的深入,却发现老李具有讽世的幽默,渊博的知识,斐然的文采,甚至给《红楼梦》中警幻仙姑的十二支曲配简谱,还深究过卦学,他对世事的看法还展现了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思考能力。毕业之后,在书信来往中,作者更是见识到了老李的坚持和高洁,他因为一手好文章被分到机关工作,精神极度苦闷,于是用“跪着造反”的方式不断向上递交调动申请,终于从县委办调到教育局,故技重施之后,时隔两年多如愿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甚至在第十六部分,单独列出一份老李给“我”的信件,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他高超的写作水平和他对世事的深入思索。就是这样一个表面沉默寡言,实际满腹经纶,重感情不善表达的知识分子,因为早早看穿世间百态而愤世嫉俗,选择隐匿的生活方式,最终还是无法摆脱精神枷锁而甘愿被河水吞没。十九个部分的描写,以好友的视角追忆老李,从相交到相知,如放映机一般展示了他的大半生,把各部分叙述串起来,一个具有坚定性格的饱满形象跃然纸上,他的孤寂,他的执着,他的决不妥协也已深深印入读者的脑海中。

全方位的展示最终铸成一个完满的人物形象,而有的细节描写则对于人物性格具有主导作用。《生于末世运偏消》中表现幺叔那种儒雅清高的读书人气质,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正午的阳光下,幺叔把我引到修竹边乘凉,两张木椅,一杯清茶……他指着竹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能使人高尚其志。”幺叔援引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集》里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少年时代的“我”劝诫人之生命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保持竹子的品格和气节。这个场景也使读者对幺叔的性格特质——读书人的风骨和优雅有了更多的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野夫的散文感情充沛,却并不是泛滥开来,文章的喷发力是有节制的。在一段惊心动魄或是感人肺腑的记叙之后,往往转为议论性的思索,或从另一个叙述的话头说起,张弛有度。散文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口,但这不是他的终极目的,他要对这些过去的人和事,对苦难背后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如同余世存所说“在散文的形式里招魂”。从而读者所收获的不是陷入感情的泥潭,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在野夫的叙述和议论中看到他对世事的看法,引发更多的理性思考。

在对人物命运和家族史的挽歌中,虽然偏重叙述性,但是议论是时时存在的,从各个侧面展示野夫对整个人生,命运,国家,历史的各种价值观念。这种议论分两种情况,其一是间歇性的几句评论构成点睛之笔,如“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也许只有经过的鱼才会知道那一丝稀有的甜蜜”(《坟灯》),运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喟叹在现实深重的苦涩中那一丝稀有甜蜜的珍贵;“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悲辛,必将风化在历史隐蔽的书缝中”(《生于末世运偏消》),将一个家族的兴衰对比整个历史史册,顿时道出它渺小而终将被人遗忘的无奈事实。

同类推荐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本书里的美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的题材五花八门,不少是谈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的,可即使如此,也具有丰富、生动的意义。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草木虫鱼、风花雪月打上了作者的精神印记,成为这些名家人格的艺术象征了。从这样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理解、人生态度和思想信仰。
  •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
  • 宝珠

    宝珠

    《宝珠》辑选了古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故事,及现代流传的回回采宝的民间传说故事26篇,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追朔回回先民的活动足迹,多角度地体察回回民族的独特气质。
  •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

    这本书显示了仵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散文,读起来轻松流畅,娓娓动人;他的诗词虽不很规整,但真情感人。他还尝试不同的文体,如文言游记《游阿尔巴门奇国家公园》、赋体散文《乐以忘苦,图卢布卢》。他还翻译了一些文章,如《提露内丝·迪巴巴前传》《咖啡的故事》,反映了他的英文水平。虽然本书中有些文章还不十分完美,但作为一名医生,文字功力和英语水平能达到这种程度是难能可贵的。
  •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宋诗研究第一人——偃月公子,倾情写意宋诗里的最美时光。“浅笑盈然,顾盼流转,惟愿与君听风望月,看尽花开花落,赏潮起潮生。”唐诗以神韵意趣取胜,以形象丰满见长;宋诗则多有学问知识、议论说理,仔细咂摸,情韵悠长。每一阙诗词,都会说话;每一个文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本书以此为出发点,领悟品读宋诗,写下自己对宋诗的体会和感受,启迪读者品诗不是刻意探寻事理,不是为了明辨是非,而是赏玩诗歌,感触万象,鲜活生命。在不知不觉之中,顿悟人生哲理。在诗文中寻找快乐,体验情意。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腹黑吴世勋的傲娇宠

    腹黑吴世勋的傲娇宠

    那一夜,他强行要了她并承诺婚礼,她意外离去,三年后从返归来,誓与他厮守终身
  • 幻神星帝

    幻神星帝

    自古,幻月大陆就是众神的纷争之地。千百年过去了,众神早已离开了这片起源之地。然而,争斗却并未因他们的离去而结束。国家之战,信仰之战,种族之战......灵术、魔法、神术......众神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术......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故事;也是一个国家灭亡的故事;更是千千万万......
  • 商子

    商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陌上花开夏落半雨

    陌上花开夏落半雨

    男主篇:他,身为帝王,却为了一个女人放弃荣华富贵他,相貌堂堂,却为了一个女人等了她百年之久女主篇:她,贵为千金,却为了一个男人改变了她傲慢的性格她,单纯天真,却为了一个男人习惯了后宫的是是非非两世的渊源,注定在一起的命运,你,还会再等我吗?
  • 神典起源

    神典起源

    这是个充满异能的世纪,人类与虚空生物之间的战争永无休止!
  • 大宋一品驸马

    大宋一品驸马

    宋开国十年,南北尚有四国未平,燕云十六州犹在敌手。柳味穿越成一落魄郡主的驸马,势要在大宋搅动风云。
  • 男配总是在抢戏

    男配总是在抢戏

    林月婵知道自己穿到了一本凶残的修真小说,这本小说的女主角气运冲天,并且女主旁边还有一位重生的女配虎视眈眈盯着上位,而林月婵就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无名酱油党。这个酱油党小时候竟然还和男主有一腿?林月婵已掀桌。
  • 极品男妖:不许趴在我脑袋上!

    极品男妖:不许趴在我脑袋上!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雷同!请勿模仿!]总统的女保镖,一朝穿越。极品的遇到即将身死道消的一代魔尊圣临也。啊啊!她居然成为了魔尊继承人,魔帝圣天情,死活要拉她回去继位。她偏不回去。沐府大少爷沐雪光?不要以为你长得清润如玉,我就可以服气你。虚怀门少主阮折原,别以为你长了一张颠倒众生的脸,我就可以怕你。更更让人可气的是,那个什么花月水仙宫的南宫月俏死活缠着她,要与她共度情劫。捧脸,尖叫!看女保镖如何蜕变,修成永生,叱咤三界!
  • 一剑冲天

    一剑冲天

    他本是一世狂傲的仙尊,却不想寿元耗尽转世之时被人偷袭致死,唯一残留的一缕仙魂却不幸寄于资质平庸的少年体内,一世狂傲的他究竟能不能重返仙界亲手屠杀仇人,平庸少年又会怎样和这傲世天尊撞出火花,亦师还是仇敌!